1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人教育2009-10
- 格式:pdf
- 大小:202.82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一、学分银行的定义学分银行是一种以学分为核心的学分管理模式,它将学分视为一种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通过学分的积累和交换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学分银行的建设主要包括学分的获取、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学分银行中自由选择课程学习,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分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管理。
学分银行的建设旨在打破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学校个性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目标。
二、学分银行建设的必要性1. 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需求和目标各不相同。
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往往过于功利化,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课程,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而学分银行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2.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分银行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学习自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往往囿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资源分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课程,学校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况。
而学分银行建设可以更加全面和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目前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1. 理念转变和管理体制的重构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对原有的学分管理模式进行理念转变和管理体制的重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积极配合和支持。
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仍然囿于传统的学分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建设需要面临新的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挑战。
2.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充分整合和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关于创建上海市“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者:杨黎明来源:《职教论坛》2009年第09期摘要:通过“银行”和“学分银行”、“学分银行”的国际借鉴、上海市“学分银行”创建的理论依据、上海市“学分银行”创建的框架设想等介绍了上海市创建学分银行的基本状况。
提出了上海市学分银行创建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内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上海市“学分银行”创建的若干突破口。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课题项目: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关于构筑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JA050155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杨黎明(1950-),男,浙江诸暨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同济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管理研究会主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9-0004-06一、“银行”和“学分银行”“银行”是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通常具有存款、放款、汇兑等功能。
“学分银行”是银行,它具有银行的基本功能,如存储功能、汇兑功能;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它存储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分,它汇兑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历或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性的教育,而是终身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分银行”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之上的,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我国教育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提供的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
累积和转换是“学分银行”的两个最为关键要素。
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所接受的不同教育和培训,无论是农民工的培训、社区居民的培训、退伍军人的培训,技能证书的培训、学校教师的培训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通过一定的考核之后均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记录和学分,这些学习记录和学分都被储存在个人的学习帐户上,这就是累积。
所谓转换,就是个人在不同场合所获的不同类型的学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客观的标准进行双向或多向的转换,以便将累积到一定量的学分去汇兑所需的证书。
建立“学分银行”,推行学分互认摘要:浙江省慈溪市依据其区域内各类教育的实际,建立了“学分银行”,推行了学分互认,取得了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的成功经验,并对其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学分银行”在我国实施的复杂性。
提出了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互认;实施方案;基本构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事实上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学分衔接等办法的实施,大到全国范围。
小到县市级区域,无非要建立一个各级各类办学部门都认可的“学分银行”,让所有的学习成果都转化为学分,并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查证学分,认可学分,以实现学分的互认。
目前,浙江省慈溪市依托慈溪市社区学院构建的“慈溪市终身学习网()”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学分制度,运行了“学分银行”,实现了学分衔接与互通。
现就慈溪市学分银行的出台背景、推行过程、实践效果、团队建设现状实证研究如下:1.“市民学分银行”出台的社会背景慈溪市位于东海之滨,杭州岸南岸,市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3万,暂住人口83万,是长三角经济圈内重要的工商名城。
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26.2亿元。
财政预算收入91亿元,人均GDP超过了8000美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实力中排名第三,在国际上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随着慈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慈溪人,对新知识的渴求日益强烈,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加突出,因此对学习服务提出更加便利化和个性化的要求。
在慈溪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学习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慈溪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提出打造杭州湾南岸新型学习型城市。
探索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新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具有慈溪特色的市民学习与管理的新模式。
该市从2001年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以来,已有70%以上市民参加各类读书活动,社区公共文化教育设施不断完善。
学分银行制度在成人高等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分银行制度在成人高等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学分银行制度作为一种对学生学分进行管理的机制,为成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随着学分银行制度的广泛应用,一些问题逐渐浮现。
本文将围绕学分银行制度在成人高等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 学分计算标准不统一:不同高校对学分的计算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成人学员在不同高校之间的学分无法有效转换。
2. 学分互认与课程相互重叠: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课程相互重叠,但在学分互认上存在障碍。
3. 学分有效期限制:学分银行制度对学分设置了有效期的限制,而成人学员的学习时间受到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分的使用。
4. 学分质量难保证:由于成人教育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学员在攻读学分的过程中,授课方式、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学分的质量难以保证。
5. 学分银行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学分的存储、转移、查询等环节存在管理混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1. 统一学分计算标准:各高校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学分计算标准,确保成人学员在不同高校之间学分的无缝转换。
2. 加强高校间学分互认机制:高校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相应的学分互认机制,推动学分之间的互相转换。
3. 延长学分有效期:合理延长学分的有效期,为成人学员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完成学分的使用。
4. 优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估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管,确保成人学员在攻读学分的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5. 完善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建立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学分存储、转移、查询等环节,提高学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6. 加强对成人学员的指导和帮助:成人学员在学分银行制度下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高校应加强学员的教育培训,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学业辅导。
四、总结学分银行制度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给成人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在介绍了学分银行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学分银行的概念特点、应用案例、对课程的影响以及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为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学分银行、成人高等教育、应用探究、概念、特点、案例分析、影响、启示、未来发展、总结、展望、局限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层次化。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延续传统高等教育和满足社会各界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学分银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对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实际教育环境中的运作方式和效果,为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就此展开探讨,探究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促进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研究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可以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借鉴和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满足成人学习者的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个性化服务水平。
探讨学分银行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学分银行机制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支持。
研究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学分银行的概念和特点学分银行是指一个虚拟或实体的平台,用于管理和存储学生在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获取的学分。
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积累、传递、交换和兑换学分,实现跨校区、跨学科的学习和认证。
关于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分管理机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分银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分,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校间自由流通和互认,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移。
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因此,加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推动学分管理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分银行的建设问题,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目前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通过调研和总结,找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提升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对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探讨研究,拓展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科交叉与学术互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学分银行作为高校学分管理和转移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学分的积累、转移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通过研究高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作者:吴秋丽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2期【摘要】随着当前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学分银行”制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笔者立足于当前“学分银行”的理论以及应用现状来研究其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可以说,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有一个特殊的需求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这一需求通过“学分银行”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学分银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22-01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会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
意见中指出,各类高等学校之间需建立学分转换和累积制度,创新成人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通道,是当前教育重要改革任务。
可以说,“学分银行”的创建是整个学分体系自由轮转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对学习者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进行存储、记录和认定。
很多年前,西方国家就开始推行“学分制”,当时在校就读的学生能够随着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的课程,学生在自主的“学分制”环境下,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均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确切地说,“学分银行”适合边工作边学习,工学交替,这样每学习完一本功课,就可以把学到的积分进行兑换,从而获得国家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者学历证书。
“学分银行”的灵活优势显而易见,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校走向市场;有利于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有利于教师提高素质。
当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设有“学分银行”,学生每结束一门课程,就会将相应的学分存到“学分银行”的账号。
哪怕几年后再继续读书,也可以累计,按照相关规定达到一定分数后可以领取相关学历或者资格证。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功能成人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是一个管理学习者的系统,其中学分是被银行进行存储的,学习者利用学分的数量来对资格证书进行兑换。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主要有学分认定、学分存储、学分转账、学分兑换及学分结算等功能。
课题名称: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JA050155课题级别:教育部重点课题拨付经费:2万元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2月课题负责人:杨黎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成员:陈娟黄忠林闻人勇建陆国民黄景容张明慧总报告一、简介部分1.标题:关于构筑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序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认为,终身教育是对作为经济增长加速器而设计的继续教育概念的重新考虑和扩充,不仅为经济的增长而设计,还要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加以设计,即要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设计。
终身教育应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该具有灵活、多样和容易进入时间和空间的优点。
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应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技术与职业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审查,要为接受终身教育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有各种的选择及入学和退学的灵活性,要有灵活的入学和毕业或休学时间,并使高等教育的模式、招生方式和招生标准多样化。
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也提出,为了有利于实施终身学习,在计划管理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具有灵活性,要为学生提供进入、出去和在进入学习的方便,要对学生从终身教育角度更好地进行个人的学业和职业指导。
教育部领导也多次提出,要全面实行学分制度和建立我国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的研究能够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我国教育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提供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
3.摘要“学分银行”存储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分,汇兑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历或资格证书,“学分银行”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之上的,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我国教育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提供的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
课题研究从学分银行的国际经验借鉴入手,分别对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学分制度、韩国学分银行制度进行研究。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不断追求,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成人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体职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学分银行”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分银行”是一种将学习成果记录在个人账户中的模式。
在这个账户中,包括个人的学习记录、课程成绩、证书、培训经历等。
在学分银行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成果都会在学分银行中累积。
学习者可以根据学分银行中的学习成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定制自己的学习计划。
同时,学分银行也是一个认证机构,可以验证个人的学习成果,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提高教育质量学分银行以“学分”为单位去记录个人的学习成果,这样一来可以让学习者更加关注自己所学习的课程的学习效果。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要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并且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分银行也会对开课的高校或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核,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保证学习者所学的课程的专业性和质量。
二、提高个人职业发展学分银行能够提供一个公正、权威的认证,让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得到确认并具有可信度,这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学习者可以通过别人查看自己的学分银行,告诉别人自己具有什么样的学历和专业技能,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展示个人的技能和发展能力。
另外,可以根据学分银行的记录,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自我成长,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促进教育国际化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育国际化。
有了学分银行的系统,学习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学习,只需要获得学分即可。
学习者可以有机会通过与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参与国际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增强对国际化视野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培养全球化视野。
总之,“学分银行”模式的应用推广,可以实现个人、学习机构和整个成人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学历和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学分银行的应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学分银行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学分银行的概念和特点学分银行,顾名思义,就是将学分进行积累与变现的平台。
它是以学分为核心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可以跨校、跨专业、跨区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进行积累和转移,从而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和流动。
学分银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分积累方便灵活。
学分银行允许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校、不同课程中取得学分,从而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移。
2. 学分转移便捷快速。
学分银行可以实现学分的跨学科、跨专业、跨单位的转移,有利于个体学习者进行学习成果的充分利用。
3. 学分认可普遍性强。
学分银行可以真正实现学分的通用和认证,让学分不再受限于学校、学科和区域,有利于学习成果的流动和共享。
学分银行的应用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学分银行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使得他们可以更灵活地获取学分,扩大学习路径。
学分银行还可以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普及化,有利于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学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无法按照传统的学习路径来获取学分。
而学分银行的应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课程中取得学分,从而实现灵活积累学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2. 促进国际化和普及化三、学分银行在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在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学分银行成人教育论文-成人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学分银行”学分银行主要有四大特点:第一,开放性,学分银行提供学生无条件注册的权利,学生累积学分没有时间限制,学生选择学习的学校没有限制,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上也都没有限制,学生在申请学历或资格证书、选择颁发的机构也都具有开放性;第二,灵活性,“学分银行”允许成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学习兴趣等需求来选择课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安排上课时间,在选择学校、选择授课教师上没有限制,可以自己灵活安排,在学分上也可以灵活存取、汇兑;第三,自主性,“学分银行”允许学生在选择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身的个性特点自主的选择课程内容,上课时间、授课老师,自主的选择兑换学分的时间,在学习的进度上也可以自主控制;第四,服务性,“学分银行”为社会的所有成员提供开放的服务,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终身的学习环境,为我国把充沛的人力资源转变成充沛的人才资源提供服务。
2“.学分银行”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学分银行”能够有效的解决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帮助成人不断完善自我。
2.“1学分银行”有利于实现成人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我国的成人教育大部分教学资源处于自给自足、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且教学资源又十分有限,由于学校与学校之间又没有建立资源共享的模式,而且一些普通高等院校对成人院校不信任,歧视成人院校的质量,不愿意与成人院校之间资源共享,这些都使得资源共享困难重重,这样有限的教学资源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学分银行”不限制成人学员获得学习成果的机会与学习时间,它能够将成人学员在不同的学习机构、不同的学习时间里获得的各种学分进行累计和兑换,这就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要选择教育院校,获得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
“学分银行”打破了成人院校之间、成人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存在的壁垒,使成人教育院校之间的资源实现共享,也有利于成人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资源实现共享。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提升自我能力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学分银行的应用成为了热门话题。
学分银行是指将学习成果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积累、转移和共享的一种新型教育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究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意义1. 提升教育质量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学分银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有效的记录和管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监管。
这有助于学校和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学分共享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促进学分共享。
在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下,由于学生之间学分的流通受到限制,导致学生之间的学分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而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将学生的学分资源进行共享,有助于在不同学校或不同学科之间进行学分转移和共享,提高学分利用率,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 便于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学习成果认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分可以记录在学分银行中,方便学校、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查询。
而学生也可以凭借学分银行中的学分记录,方便地进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学习过程。
1. 学分积累和转移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移。
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许多学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成果,而这些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认定通常很难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体制中得到认可。
而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将这些成果进行有效记录和管理,便于进行学分的积累和转移,实现学生学分的有效共享和利用。
2. 便利学生学业规划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业规划。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通常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基础,而他们的学业规划需要更加个性化和灵活。
通过学分银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学分积累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并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融合。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学分银行”是指将个人在不同学习机构所取得的学分进行统一管理和互认,并能够在不同学习机构间自由转换和累积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灵活、个性化的学习途径,也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学分银行可以帮助成人学习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
成人学习者通常具有工作和家庭等其他各种角色和责任,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比传统大学生更为有限和困难。
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让他们更加自由地选择所需的课程,同时也能够允许他们将已经学习过的课程进行认证和转换,避免了重复学习和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学分银行可以促进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成人学习者通常是出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求新求进而来参加学习的,他们对于学习的目标和需求有着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地选择和参与他们感兴趣和需要的课程,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度。
学分银行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和积累学分。
然后,学分银行可以提高成人学习者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学分银行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学分的互认和转换,增加了成人学习者选择学习机构的自由度。
不同学习机构间的学分可以进行转换和累积,成人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地转换学习路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这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更灵活、个性化的学习途径,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学习进程,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增加学习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推广和应用学分银行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研究背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古今中外皆有之。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类重视。
现代终身教育(或称终身学习)发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
目前,世界各国与地区纷纷采取各种方法和政策措施,推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了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
这就明确指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全面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而且要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将我国建成一个学习型社会。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的传播,社会成员逐步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是人生教育中的一部分,不可能通过一次教育得到终身所需要的知识,因此,个人唯有终身不断地学习来适应社会需要,并享受美好的人生。
特别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很多农民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闲暇时间骤然增多,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需求便日益增长。
教育如何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为社会成员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机会,并贯穿于人生的全程,于是,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了全面建设文明社会和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基于慈溪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8610美元)已经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很多市民的低层次需求已经满足,转而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这非常有利于推动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
慈溪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提出打造杭州湾南岸新型学习型城市,大力弘扬“慈惠三北,溪通四海”的新慈溪精神,积极探索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确立终身教育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具有慈溪特色的市民学习新模式。
该市从2001年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以来,已有70%以上市民参加各类读书活动,全市初步形成了立体化、广覆盖、全时空、深触角的市民学习体系,形成了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
在此基础上,该市从2008年起开始探索市民学习信息可积累,市民学习的学分可积累、可互认、可兑换、可消费的“学分银行”机制。
学分累积制度的实行是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折点。
市民学习的学分累积制度建立了实现终身学习社会和开放教育的基础。
学分累积制度鼓励人们通过参与各种校外学习活动积累学分,从而投入到终身教育与学习中。
同时市民学习的学分累积制度客观上提高了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地位。
二、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建构市民学分银行主要从市民的“学习”概念界定出发,从学习体系、学分体系、银行体系等三方面入手加以研究。
(一)学习体系建构1.学习概念的界定。
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研究角度,人们对于学习的认识,具有各种不同的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彭飞龙陆和杰摘要:文章从创建学习型城市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入手,参照国内外学分银行研究成果,以提升普通市民素养为目的,在广义学习的概念基础之上,提出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终身教育模式,并探索具有个性化的市民学习体系,与学分制相衔接,建设区域性的市民学分银行。
其所建构的学习信息储存、学分认证管理、学分流通消费、学习信用管理等体系,不仅初步搭建了明晰的理论框架,而且在实践上,形成了可操作、可检验的应用系统。
关键词: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理论建构;实践系统作者简介:彭飞龙(1960-),男,浙江慈溪人,慈溪市教育局副局长,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行政工作及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28-0026-04学习观。
《辞源》指出,“学”乃“仿效”也,即是获得知识;“习”乃“复习”、“练习”也,即是复习巩固。
最早把学与习联系起来的是孔子,《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来,《礼记》又曰:“鹰仍学习”。
这就是学习一词的由来。
《教师百科辞典》认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学习解释为“从阅读、听讲、研究中获得知识或技能”。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的学习是个体掌握人类社会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本课题研究者认为,市民学习是一种广义上的学习,即泛指人们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是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包括全部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不正规的学习在内。
鉴于市民学分银行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我们把市民学习的范畴界定在可控、可检测的范围之内。
可控、可检测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管理者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检查、认定的学习。
可控的学习包括现场学习,也包括可控的非现场学习。
所谓现场学习,是指在专门的学习活动场所,由有关人员直接组织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可控的非现场学习,系指学习管理者可利用远程管理手段对在非特定的物理场所(如虚拟学习空间等)的学习者进行有效检测的学习。
2.课程的界定。
课程既是学习者学习的基本依据,也是学习管理者对学习者进行管理与评价所依据的标准。
根据不同学习项目、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类型,慈溪市的市民学分银行所涉及的学习课程(含学习项目)达12000多种。
为此,该市为其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代码和标准。
而这些课程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各个学习中心,为满足市民各种学习需要而设置。
这些课程有考试课程,也有非考试课程。
但从市民学习的多样性看,市民学习的课程多以非考试课程为主,非考试课程中又包含较多的闲暇学习课程,非考试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该市的市民学习课程中,无论是现场学习,还是上网学习,都有考试课程和非考试课程之分。
一般来说,考试课程所涉及的是学历认定、技能类证书认定等证书课程。
非考试课程诸如书法、绘画、老年保健、门球、棋类、婴幼儿护理等休闲类非证书课程。
3.课程的分类。
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学习人群的各种学习需要,慈溪市的市民学分银行首先以学习人群的年龄分类,具体分为早期教育、少儿学习、青年学习、中年学习、老年教育等;其次是以学习层次分类,分为成人高中、大专(远程、自考)、本科(远程、自考)等;再次以技能的等级层次分类,分为上岗证、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学习项目。
(二)学分体系建构1.学分的获得途径。
学分获得,不管何人、何时、何地,凡是通过学习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分的来源可分为:一是通过学习时间的累积换取学分。
市民网上在线学习,系统自动记录该市民的所学课程和所得学分。
对于非考试课程,课程在线学习时间达到课程规定学时的,给予该课程的全部学分;在线学习时间为2/3的,给予该课程的一半学分。
累计课程学习时间不到2/3的,不记录学分。
市民参加各学习中心的现场学习(即面授学习),市民应凭学习卡考勤。
学员的考勤刷卡情况,能实时反映到在线的学分银行系统个人学习帐户之中。
二是通过课程考试获得学分。
凡考试课程,市民通过网上在线考试或者现场考试,成绩合格的,给予课程全部学分。
课程的平时成绩学分、考试学分的确定,课程考试管理部门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设置,无统一规定的,均按3:7比例计算。
研究者同时认为,学分的获取应当遵循其开放性原则。
一是学习类别的开放。
如慈溪市的市民学分银行设置有早期教育、少儿世界、青年天地、中年人生、老年大学、女子学院、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等等,只要市民实实在在地参加了上述各种类别课程的学习,均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
二是学习方式的开放。
学习者可以在各学习中心参加面授学习、也可以进入指定的学习网站,在网上课程超市中选课学习;学习的内容既可以选择文档类的,也可以选择视频性的(如课程点播、课程直播)。
三是学习认证的开放。
学习者在本地学习中心的学习可予以认可,参加外地有资质的学习机构的学习、并有权威部门出具的学习证明,其学习也可予以认可。
市民的学习时间可以累积后换取相应的积分。
但完全相同的课程不断重复学习,学分银行只对其学习时间进行写实性积累,但不重复给予学分。
2.学分的分类管理。
由于各种学分来源的复杂性,市民学分银行有必要对各种学分进行分类并按一定规则进行换算。
学分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一般学分。
所谓一般学分,一般情况下通指非标准系统的学分,即非标准学分。
一是从不同学习途径、不同学习机构获得的原始学分;二是标准系统内,由于学习者年龄层次的不同,课程知识难易程度的不同,有时为了鼓励学习者学习,特意设置的一些非标准学分。
(2)标准学分。
所谓标准学分,是指在标准系统内,将非标准学分按照一定规则折算成统一学分计量,以便于进行学分存储、兑换、消费。
这一功能相当于货币银行系统,需以本币为标准,将市民存储的外币折算成本币标准值。
(3)有效学分。
所谓有效学分,是指通过学分积累,可换取相应证书的课程学分。
3.学分的诚信管理。
学分的诚信管理是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管理的基础。
学习诚信既包括市民个人的学习诚信,也包括学分颁发机构的学分管理诚信等。
学分银行的学分诚信管理系统着重记录两种情形:一是市民学习的真实性,如诚信考勤、诚信考试、诚信作业。
二是学分来源的真实性,如学习认定的真实性、学分认证的真实性等。
如学习诚信、学分管理诚信有问题,学分银行将提供相关提醒信息。
对有严重诚信问题的个人和机构,列入黑名单管理。
(三)银行体系建构市民学分银行应具有学习信息储存、学分认证管理、学分流通消费、学习信用管理等功能。
1.学分储存。
在可检测的学习范围内,市民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途径取得的学分,均可在本人帐号内被积累、储存。
2.学分互认。
市民在不同学习机构取得同一课程的学分,各学习机构应予相互认可。
3.学分兑换。
一般意义上,非标准学分转换为标准学分即为学分兑换。
在标准学分的框架内,有效学分是证书兑换的关键所在,拥有一定的学分就能换取相应的证书。
但有效学分的兑换应服从单向性原则,即在标准体系下,获得高级证书所需课程学分,可以兑换成下级证书所需的课程学分。
反之则不然。
4.学分消费。
一般来说,市民学习除了有明确的证书需求外,如为获取一张文凭的学习等,也有非特定目的的学习,如为了解某些知识而找资料的学习等。
为鼓励市民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应建立相应的消费系统。
学分消费可以分为两类情形:一种是以学分换取证书的消费。
一旦换发证书成功后,其对应学分被系统锁定,不可在以后再次重复获得同样证书。
二是积分形式的非证书消费。
这类消费主要体现在学习奖励、购物优惠等。
如同储蓄积分、手机积分一样,学习机构和购物商场可以定值积分,对学习者实施学习奖励(包括发放奖学金、活动奖励、购物折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