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影像扫描技术质量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档案扫描规定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开始转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档案资源,档案扫描技术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确保档案扫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增加档案电子化的效率,本文将就档案扫描的规定进行论述。
一、档案扫描的目的档案扫描的目的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档,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通过扫描,可以便捷地检索和共享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空间占用,同时保护档案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二、档案扫描的范围1. 纸质档案:纸质档案是指各种机构和企业存在的纸质文件、案卷、册页等载体。
在档案扫描中,应将所有相关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妥善存储和管理电子文档。
2. 影像档案:影像档案是指各种形式的照片、底片、胶卷等图像载体及其电子文件。
在档案扫描中,应确保影像档案的清晰度、色彩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更好地展示和保存图像信息。
三、档案扫描的规定1. 扫描设备:档案扫描应使用专业的扫描设备,保证扫描的质量和效率。
扫描设备应具备高分辨率、高速度、图像修复和自动识别等功能,以满足各种档案扫描的需求。
2. 扫描操作:扫描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扫描前,应检查扫描设备的状况和设置扫描参数。
扫描时,应确保纸质档案平整、干燥,避免出现折叠、湿润等问题。
同时,还应根据档案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和格式,以保证扫描效果的最佳化。
3. 文件命名:扫描后的电子文档应统一命名,以便后续管理和检索。
命名规则应按照档案的属性、时间、编号等要素进行,确保命名的简洁明了、唯一性和易于理解。
同时,还应制定命名规范,并进行培训和指导,以保证每位扫描人员的操作一致性。
4. 格式要求:扫描后的电子文档一般应采用常见的图像格式,如JPEG、TIFF等,并根据需要进行压缩处理。
另外,为了保证电子文档的可读性和可访问性,应采用标准的文件格式,如PDF/A等,避免使用特殊或过时的文件格式。
广元市档案馆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项目技术参数和要求本项目采购的内容包括档案资料分拆卷、页码校核、档案整理、档案修复、全文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半成品质检及存储、档案分件、系统数据入库、挂接、机读目录上传、全文上传、全文数据质检并提供质检报告等服务。
一、项目描述1.1纸质档案数字化需求1.1.1项目概况本次档案数字化加工数量200 万页,条目著录(含修正)约22 万条。
为确保后期档案查询利用效果,在本次项目中,已具备电子目录的,需要对档案条目信息进行校对修正,无电子目录的需要补录,另外需要对本期项目涉及到的库存档案资料进行电子化扫描、图像处理、数据入库、挂接、机读目录上传、全文上传、全文数据质检并提供质检报告等服务。
以下为具体要求:1.1.2标准依据DA/T 31-2005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18-1999 《档案著录规则》;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DA/T25——2000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GB/T9705——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1.1.3技术要求1.1.3.1.属性数据录入(1)此次招标工作中属性数据录入方面要求对已有数据的案卷进行校对、补录;对未录的案卷要按照要求录入,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其他业务档案需按照类型以不同字段进行录入,主要包括年度,文号,公文类型等。
1.1.3.2.影像扫描(1)工作量本次招标的工程量约为200 万页,要求提交成品为真彩24位JPG及双层PDF 两种格式。
实际工作量有可能增加或者减少,增加或减少的工程量按照相关单价结算。
(2)数据格式与存储要求a)满足国家档案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
b)投标方提交的加工成果是与广元市档案局目前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完全一一正确对应的机读目录成品库和全文文件成品库。
c)投标方需提交存储级和利用级两套全文成品数据,数据必须达到以下所述质量控制技术指标:●存储级:采用300dpi分辨率扫描,存储格式为真彩24位JPG。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2008-05-07 12:48:46)(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DA/T 31-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05年4月30日发布,2005年9月1日起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用扫描仪对各种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35.1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T 17235.2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 GB,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ITU(CCITT)G3 二值图像压缩算法ITU(CCITT)G4 二值图像压缩算法DA,T18—1999 档案著录规则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国家档案局档发[2001]6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数字化 Digitization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的处理过程。
3.2纸质档案数字化Digitization of Paper—Based Records 对普通(黑色字迹清晰)的油印、铅印、胶印等印刷件或复印件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及应用的过程。
3(3数字图像 Digital Image表示景物图像的整数阵列。
一个二维或更高维的采样并量化的函数,由相同维数的连续图像产生。
在矩阵(或其他)网络上采样一连续函数,并在采样点上将值最小化后的阵列。
3(4黑白二值图像 Binary Image只有黑白两级灰度的数字图像。
它对应于黑和白的两种状态文字稿、线条图、指纹图等。
纸质档案数字化基本流程及技术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
具体流程如下:(一)档案整理在扫描之前,根据档案管理情况,按下述步骤对档案进行适当整理,并视需要作出标识,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
1、目录数据准备按照《档案著录规则》(DA/T18)等的要求,规范档案中的目录内容。
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
如有错误或不规范的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应进行修改。
(详见附件)2、拆除装订在不去除装订物情况下,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将档案原件的装订线拆除,排好顺序,不得出现任何漏缺页及顺序差错,更不能对档案原件有任何损坏。
3、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按要求把同一案卷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区分开。
普发性文件区分的原则是:无关的重份的文件要剔除,有正式件的文件可以不扫描原稿。
4、页面修整对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应先进行技术修复、裱糊;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烫平等)后再进行扫描。
5、档案整理登记制作并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登记表,详细记录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
(二)档案扫描1、扫描方式(扫描前必须准备一台专业的高速扫描仪,并带平板)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A4、A3、AO等)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担描仪,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进行扫描。
普通A4纸质文件,采用高速扫描仪的自动进纸方式扫描;纸质过薄、透明的(如信纸、便签纸)采用高速扫描仪的平板扫描;纸质过厚、照片等档案采用高速扫描仪的平板扫描;对文件页面贴有附属小页面、纸张时,将大小页面单独在平板中扫描;2、扫描模式(纸质档案扫描一般采用黑白、灰度和彩色三种模式)页面为黑白两色,字迹清晰的、不带图片的档案材料,采用黑白方式;页面为黑白两色,清晰度较差或者带有图片的档案材料,以及页面多为彩色文字的档案,采用彩色或灰度模式(因情况而定);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采用彩色模式扫描。
工程影像资料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工程影像资料是指在工程项目中通过摄影、录相等方式记录下来的与工程相关的图象和视频资料。
这些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用于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监控、工程验收等方面。
为了规范工程影像资料的采集、存储和使用,制定本细则。
二、工程影像资料的采集与存储要求1. 采集要求1.1 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摄影或者录相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光线和距离。
1.2 录制视频时,要保持稳定的画面,避免颤动和含糊。
1.3 录制视频时,要确保声音清晰可辨,不要有杂音。
1.4 录制视频时,要按照工程进度和重要节点进行记录,确保全面覆盖。
1.5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不得录制与工程无关的内容。
2. 存储要求2.1 影像资料的存储格式应为常见的图象格式(如JPEG、PNG等)或者视频格式(如MP4、AVI等),便于查看和使用。
2.2 影像资料的存储介质应选择可靠、稳定的存储设备,如硬盘、光盘或者云存储等。
2.3 存储设备应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2.4 影像资料的存储位置应明确标识,方便查找和管理。
2.5 影像资料的存储时间应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普通不少于5年。
三、工程影像资料的使用与管理要求1. 使用要求1.1 工程影像资料可以用于工程质量管理,包括工程验收、质量检查等。
1.2 工程影像资料可以用于施工进度监控,及时了解工程发展情况。
1.3 工程影像资料可以用于工程纠纷的调解和解决,提供证据支持。
1.4 工程影像资料可以用于工程宣传和展示,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
2. 管理要求2.1 工程影像资料应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档案,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2.2 工程影像资料应进行分类和归档,方便查找和使用。
2.3 工程影像资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4 工程影像资料的查阅和使用应进行授权管理,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
2.5 工程影像资料的销毁应按照像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保信息安全。
建筑工程影像档案录像资料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是指记录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视频资料。
这些档案对于工程的后续维护、施工管理的改进以及纠纷处理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建筑工程影像档案录像资料的要求。
1.视频清晰度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的录像资料要求清晰、无噪声、色彩准确,以便于后期对工程细节和质量的审查和评估。
因此,录像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像素,能够拍摄到细节丰富的影像。
同时,要求现场光线充足,以保证录像画面清晰可辨。
3.录像时间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的录像时间要覆盖整个施工周期,即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
这样有助于建立一份完整的工程档案,为之后工程维护和纠纷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录像内容要求:工程影像档案要求将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开工仪式、施工进展、设备安装、工人操作、安全监控等。
同时还要记录并反映工程质量,如为质量问题进行整改的过程、施工质量检测等。
此外,对安全生产方面也要进行记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事故及其处理等。
5.录像管理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负责整理、保存和归档工程影像资料。
同时,建议对录像资料进行分类和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此外,在备注中应明确录像资料的时间、地点、环境等细节信息,以便于对录像资料进行回溯和查验。
6.数据存储要求:建筑工程影像档案的录像资料应进行正确的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建议同时将录像资料进行备份,采用多种存储介质,如硬盘、光盘、云存储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总之,建筑工程影像档案的录像资料要求清晰、全面、准确,并符合相关的管理规范。
这样的影像档案将对工程管理和后期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有助于解决施工纠纷和质量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例文/济南市法官培训中心 李晓丽干部人事档案是记录干部个人成长和组织培养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记载着干部的基本信息,体现干部的基本诚信,反映组织人事部门管理水平,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极为重要。
近年来,干部人事档案实现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院开展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成为顺应时势、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开展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减少对纸质档案的损害,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
我院干部档案主要来源于军转安置人员、调入人员和新录用公务员。
军转安置人员的档案很多,由于部队干部档案审核整理标准、方法与地方有很大差异,很多档案转来时,有的装订侧已经存在很多孔洞,有的甚至一件被分成了很多页,按照中组部的要求,整理装订后已经比较脆弱。
在日常管理中,经常要查阅档案、复印档案材料,一次次翻阅和拆卷复印等会损害纸质档案,导致纸质破损、老化,也容易丢失,而实现数字化后,若无特殊需要,查阅打印数字化档案就可以满足查询和利用需要,这将极大地保护纸质档案,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并保证纸质档案的安全。
(二)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查阅和利用效率。
我院机关及法官培训中心、司法技术中心和审判保障中心三个直属事业单位(无管档权)的档案都由我院政治部组织人事处集中保管,档案数量众多,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已故人员的档案接近1000卷。
人员类别复杂,包括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行政人员、机关工勤、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人改套在专业技术岗位、事业单位工人等等。
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查询和利用的频率很高,但查阅利用纸质档案费时费力。
通过数字化档案,可以精准高效地查找到某名干部的档案,通过目录索引,很快查找到所需材料,并直接打印,比查阅纸质档案、拆卷复印的效率要高很多。
综合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1、档案扫描档案经过整理人员整理完毕后,核对扫描档案的档案编号等信息,核对无误后开始对该档案进行扫描。
(1)扫描色彩模式:采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
(2)扫描分辨率:教学档案不低于300dpi,基建档案不低于600dpi;对材料中有多色、红头、印章、插有照片图片、清晰度较差等无法辨识清晰的页面,要提高分辨率,要求扫描后的图像清晰,不失真、完整、不影响利用效果。
(3)图像存储:存储为JPGE和双层PDF标准格式,压缩方式采用JPEG压缩格式或无损压缩(LZW)格式。
(4)其他要求:扫描图像应与原纸质档案保持一致。
扫描时做到不缺页、不重页、单页图像内容完整。
2、图像处理(1)纠偏:对出现偏斜的图像应进行纠偏处理,以达到视觉上基本不感觉偏斜为准。
对方向不正确的图像应进行旋转还原,以符合阅读习惯。
(2)去污:扫描产生的图像中影响质量的杂质,如黑点、黑线、黑框、黑边等要去除,处理时要在不影响可懂度的前提下展现档案原貌。
(3)图像拼接:对大幅面档案进行分区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要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保证图像整体性。
(4)裁边处理:采用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应进行裁边处理,去除多余的白边,以有效缩小图像文件的容量,节省存储空间。
3、目录著录(1)目录著录要符合《档案著录规则》DA/T22-2015、《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细则》(DB34/T450-2004)等规定和采购人要求,在档案管理软件中录入学生的所有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毕业证号、学位证号等信息;基建档案的项目名称、时段、内容等信息;实体档案等类别、名称、事项等字段信息。
(2)档号的结构一般可分为“类别号-案卷号-件号”的三级类目结构,立卷规范为:学籍档案按年度编制类别号,以班级为单位编制一个案卷号,班内学生以学号为单位编制一个件号;实体档案按照大类代字-属类代号-目录号-案卷号,以物件为立档单位,一件一号。
影像科质量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提高影像科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的利益和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影像科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
第三条影像科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履行医疗职责,提高医疗技能,保障医疗质量。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影像科的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影像科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维护医疗秩序,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认真履行医疗保密责任。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争取患者的满意度。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纪律,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医德和医风,对患者进行不当的言行或行为。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保持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不得因个人利益或其他目的损害患者利益或医院利益。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注重卫生保健,保持身心健康,不得在工作中饮酒、抽烟或滥用药物,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影像科设备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影像科设备,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影像科设备,保养和维护好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对影像科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时解决设备故障和问题。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影像检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诊误判的发生。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辐射防护,做好辐射监测和防护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做好影像科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按照规定进行设备的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第三章影像科质量管理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影像科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影像科的工作流程、设备操作、影像质量评估等方面。
一个完善的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服务,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
本文将从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内容、实施、监督、改进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目的1.1 确保影像科工作的准确性: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的首要目的是确保医学影像的准确性。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提高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保证影像科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还包括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只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服务。
1.3 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还关注患者的诊疗体验。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医疗机构的声誉。
二、内容2.1 操作规范: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操作、影像采集参数设置等。
操作规范的制定应根据不同设备和检查类型进行分类,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2 质量控制措施:建立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设备校准、质量评估、影像诊断质量监测等。
设备校准应定期进行,以确保设备输出的影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质量评估和影像诊断质量监测可以通过影像科内部和外部的专家评估来进行。
2.3 影像存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影像存储和管理系统,确保影像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影像存储系统应具备备份和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
影像管理系统应具备快速检索和分享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施3.1 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影像科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规范、质量控制措施、影像存储和管理等方面。
3.2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3.3 外部评估: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进行评估。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医学影像科室为确保影像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诊疗需求,制定和执行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影像设备的质量保证、影像师的培训和评估、影像质量评价和监测等方面。
1.影像设备的质量保证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首先要确保影像设备的质量保证。
包括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和校准,确保影像设备的性能稳定和准确。
同时,要制定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医学影像师正确、规范地操作设备,避免影像质量的误差。
2.影像师的培训和评估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对影像师的培训和评估。
影像师应接受系统的培训,熟悉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常见病例的影像表现和影像质量的评价标准。
培训内容应涵盖解剖学、病理学、临床知识等多个方面,以提高影像师的专业水平和影像质量。
培训后,还应进行定期的评估,对影像师的技术水平和影像质量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改进。
3.影像质量评价和监测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还要建立影像质量评价和监测机制。
对每张影像进行质量评价,包括解剖结构展示的清晰度、图像噪声、分辨率、对比度等,评价结果应记录在档案中,供后续对比参考。
同时,要设立质控小组或委员会,监测影像质量指标的变化和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像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影像质量的内外部标准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还需要依据各类标准,包括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
内部标准可以是医院自行制定的影像质量标准,如解剖结构展示的清晰度要求、图像噪声限制等。
外部标准可以是国家相关医学影像的质量标准,如中国医师协会影像医学分会制定的医学影像临床应用质控标准、影像技术质量评价标准等。
医学影像科室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内部和外部标准,制定符合实际的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5.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与改进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与改进。
通过对影像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学影像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医院医学影像科室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医学影像工作应遵循“安全、准确、快速、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医学影像工作包括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两部分。
第二章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医学影像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第六条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取得相应的技术操作证书。
第七条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规定保管设备和设备配件,并做好使用记录。
第八条医学影像设备的日常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第九条医院应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规定设备的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程序。
第十条医学影像设备的报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做到安全环保。
第三章放射诊断工作规范第十一条放射科医师应具备相关资格证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第十二条放射科医师应定期参加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十三条放射科医师在进行放射诊断时应严格遵守医学伦理规范,保护患者隐私。
第十四条放射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并做好放射照片的标注记录。
第十五条放射科医师应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做出准确的诊断报告,及时通知临床医师。
第十六条放射科医师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应做好辐射防护,保障自身安全。
第四章放射治疗工作规范第十七条放射治疗师应具备相关资格证书,严格执行放射治疗方案。
第十八条放射治疗师应定期参加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十九条放射治疗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放射治疗计划说明,做好治疗过程监测。
第二十条放射治疗师应严格按照放射治疗计划进行操作,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二十一条放射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放射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处理治疗中的并发症。
第五章医学影像资料管理第二十二条医学影像科应建立完善的医学影像资料管理系统,做好医学影像资料的储存和备份工作。
第二十三条医学影像科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规定,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1、影像科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质量管理贯穿全科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2、科室内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科主任作为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领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行驶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科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3、影像科质量管理____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质量管理科学指标、规划、措施、效率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5、加强全体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全科人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人人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____或专人形成报告,定期向医院。
7、对质量工作平日要进行质量监督控制,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促进各项质量不断提高。
8、每月在科室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一次,全科工作人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对上个月的技术质量管理情况及诊断报告审核情况进行汇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吸取经验,进一步改进。
9、不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教育,并考核记录存档。
功能科超声影像图片质量管理一、图像打印、记录设备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像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
二、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
前者主要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
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
三、图像记录对疾病有关的声像图表现或对临床拟诊不符的图像表现,检查者应给予记录。
记录媒体可采用热敏打印,计算机打印,cd盘存储,工作站存储,光盘刻录等。
(1)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
(2)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
(3)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
四、按季度对影像片进行质量等级评判、分析讨论,找出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文档档案电子化项目验收方案编制单位:广州赛宝联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0-05-17目录第1章验收依据 (1)第2章验收方法及标准 (1)第3章验收内容 (3)第4章验收程序 (3)第5章验收的组织 (4)第6章业主的工作 (4)第7章承建方的工作 (5)第8章验收时间安排 (5)第1章验收依据本项目将参照《项目服务合同》及附件《服务需求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2005-04-30发布2005-09-01实施),制订本阶段成果验收方案。
第2章验收方法及标准项目验收分“实体档案验收”、“电子影像件验收”、“影像文件属性验收”、“电子影像文件刻录光盘验收”、“项目文档”五部分进行。
具体验收方法如下:1、实体档案验收标准验收项为三项,包括:①档案排列顺序;②补裱;③案卷资料完整性验收标准:A.不满意:档案资料整理不完整,排列顺序不符合要求超3%,破损件未补裱或补裱合格率低于97%,同份资料遗漏或插错袋错误率高于0.1%,文件数量与初始状态不一致(剔除页除外);B.满意:档案资料整理完整,排列顺序符合要求合格率超97%,补裱合格率高于97%,案卷资料完整性合格率高于99%(剔除页除外);C.很满意:案资料整理完整,排列顺序符合要求项高于98%,补裱合格率高于98%,案卷资料完整性合格率等于100%(剔除页除外)。
2、影像文件质量验收标准验收项为四项,包括:①影像件完整性(同原件是否一致,剔除页除外),无漏扫、多扫;②影像“四角成90度”;③影像处理(幅面、方向、整洁);④影像清晰,分辩率合适。
验收标准:A.不满意:影像件完整性抽检合格率低于99%,图像水平或垂直偏差角度超5度,图像幅面失真、方向错误率超3%,图像清晰度、失真度影响到正常阅读习惯;B.满意:影像件完整性抽检合格率高于99%,图像水平或垂直偏差角度不超5度,图像幅面失真、方向错误率小于3%,图像清晰度、失真度不影响正常阅读习惯;C.很满意:影像件完整性抽检合格率达100%,图像水平或垂直偏差角度小于2度,图像幅面失真、方向错误率小于1%,图像清晰度、失真度符合正常阅读习惯;3、影像文件属性验收标准验收项包括:①上传数据挂接准确率(通过录入目录数据对相关联的图像的自动搜索,检验上传数据准确率);②数据关联正确性(以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依据,将每一份纸质档案文件扫描所得的一个或多个图像存储为一份图像文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影像资料档案的管理,确保影像资料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充分发挥影像资料档案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其他组织在影像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销毁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影像资料档案的合法性、合规性。
2. 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水平。
3.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 安全管理:确保影像资料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第二章影像资料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影像资料档案的收集范围:1. 公司、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其他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影像资料。
2. 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的影像资料。
3. 其他需要归档的影像资料。
第五条影像资料档案的整理要求:1. 按照档案分类标准,对收集到的影像资料进行分类、编号。
2. 对整理好的影像资料进行登记、编目,建立目录索引。
3. 影像资料应按时间顺序、内容性质、类别等排列,便于查阅和利用。
第三章影像资料档案的保管与利用第六条影像资料档案的保管:1. 影像资料档案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通风的专用档案库房。
2. 档案库房应配备必要的温湿度调节、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等设施。
3.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影像资料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安全。
第七条影像资料档案的利用:1. 任何单位和个人查阅、复制影像资料档案,必须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2. 查阅、复制影像资料档案时,应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3. 影像资料档案的借阅,应办理借阅手续,并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四章影像资料档案的销毁第八条影像资料档案的销毁:1. 影像资料档案的销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 销毁影像资料档案前,应经单位分管领导批准,并办理销毁手续。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校园影像档案管理,规范校园影像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充分发挥影像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各部门、各单位、各学院及全体教职工。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章影像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影像档案包括校园风光、教育教学活动、文体活动、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五条影像档案的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影像档案应真实反映校园各类活动的实际情况。
(二)完整性:影像档案应全面反映校园各类活动的全貌。
(三)准确性:影像档案应准确记录校园各类活动的相关信息。
第六条影像档案的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分类:按照影像档案的内容、性质、时间等要素进行分类。
(二)编目:为每份影像档案编制目录,包括标题、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信息。
(三)归档:将整理好的影像档案按照分类和编目要求归档。
第三章影像档案的保管与利用第七条影像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确保影像档案在保管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和被盗。
(二)保密: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确保影像档案的保密性。
(三)有序:保持影像档案的有序存放,便于查阅和利用。
第八条影像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查阅:教职工因工作需要查阅影像档案,应填写《影像档案查阅申请表》,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查阅。
(二)复制:查阅影像档案确需复制时,应征得档案管理部门同意,并按照规定支付复制费用。
(三)借阅:因特殊情况需借阅影像档案,应填写《影像档案借阅申请表》,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借阅。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第九条对在影像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影像档案丢失、损坏、泄密等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校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档案影像室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档案影像室的管理,提高档案影像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档案影像室是负责对档案进行影像处理、存储和提供查询服务的专门部门,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影像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第三条档案影像室的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为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档案影像服务。
二、工作内容第四条档案影像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对档案进行影像处理,包括扫描、拍照、数字化等,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二)对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号、存储,建立完整的影像档案数据库。
(三)提供档案影像查询服务,包括现场查询、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四)定期对影像档案进行审核、备份、保养,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
三、工作流程第五条档案影像室的工作流程分为:接收档案、影像处理、档案存储、查询服务、审核保养等环节。
(一)接收档案:接收各部门提交的需进行影像处理的档案,进行初步审核,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影像处理:根据档案的类型和需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影像处理,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三)档案存储:将处理好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号,存储到影像档案数据库中,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查询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现场查询、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服务,及时、准确、全面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五)审核保养:定期对影像档案进行审核、备份、保养,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工作人员第六条档案影像室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的工作人员,负责档案影像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操作。
第七条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二)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影像处理技能。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影像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影像科质量管理以患者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持续稳定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条影像科质量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第四条影像科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全员参与、全程质量控制、全方位质量改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断结果和服务。
第五条影像科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影像设备质量管理、医学影像技术质量管理、医学保密质量管理、质量评价与改进、质量管理档案管理等。
第六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实行科室领导负责制、技术负责人协助制和全员参与制。
第二章质量管理机构第七条影像科设立质量管理机构,由科主任担任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为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第八条影像科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开展质量管理评估、推进质量管理提升、监督、检查和评价质量管理工作,定期向本科全体人员发布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第九条质量管理委员会由科室领导、技术负责人、科室各业务骨干和业务骨干组长等组成,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第十条影像科质量管理机构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具体质量管理工作的规划、组织、执行、监督和评审。
第三章质量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属于科室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第十二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责任、过程控制、纪录与文件、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处理等方面。
第十三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要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相衔接,并根据科室特点进行具体的制定。
第十四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由科室领导负责,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和监督。
第四章影像设备质量管理第十五条影像设备质量管理包括影像设备的选购、验收、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和报废处理等。
第十六条影像设备的选购要根据需要制定选购方案,确定设备品牌、型号和配置等要求,经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也有着直接影响。
建立完善的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影像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一、设立质控小组1.1 确定质控小组成员:质控小组应由医院影像科主任、影像科医师、技师和质控专员等人员组成,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1.2 制定质控小组工作流程:明确质控小组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包括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质控计划、收集和分析质控数据等。
1.3 建立质控档案:建立质控档案,记录质控小组的工作内容和成果,为后续的质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2.1 制定影像质量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影像质量控制标准,明确各种影像检查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指标。
2.2 制定设备维护标准:制定影像设备的维护标准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影像质量的稳定性。
2.3 制定操作规范:制定影像科医师和技师的操作规范,包括影像检查的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实施内部质量控制3.1 定期质量评价:定期对影像科的工作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影像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2 进行质控培训:定期组织影像科医师和技师进行质控培训,提高他们的质控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影像质量的稳定性。
3.3 建立质控反馈机制:建立质控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
四、外部质量评价与认证4.1 参与质量评价活动:影像科应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组织组织的质量评价活动,接受外部专家的评估和指导,提高影像科的整体水平。
4.2 参加质量认证:影像科应参加相关的质量认证活动,如ISO认证、医院评审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3 持续改进与提升:根据外部质量评价和认证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影像科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该制度旨在规范影像科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影像科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和医院声誉。
二、质量管理责任1. 影像科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质量管理目标、策略和措施,并监督评估执行情况。
2. 影像科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质量管理体系1. 岗位责任制:对影像医师、放射技师等工作人员的专业职责及工作流程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
2. 设备管理:确保影像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日志记录和故障处理等。
3. 影像质量控制:建立标准化的影像质量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影像质量进行定期监控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影像信息管理:确保影像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和可追溯,制定影像信息管理规范和技术要求,使用合规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5.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与临床科室、护理部门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相关质量管理措施,保证医疗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质量管理流程1. 影像检查前准备:确保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等准备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影像检查过程管理:标准化的影像检查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准确性和安全性,包括正确的体位、曝光参数等。
3. 影像诊断和报告:确保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报告的及时性和规范性,制定影像诊断和报告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查要求。
4. 影像结果传达和沟通:确保影像结果的及时传达和正确解读,并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专业的影像解释和建议。
5.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质量管理评估和监督1. 定期内部质量审核:由影像科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影像科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外部质量评估:通过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影像科质量进行评估,提供独立的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本规范对档案影像扫描外包的交付件的质量、内容、形式等做出规定。
在本规范中,甲方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各办事处,乙方为专业扫描公司。
一、一般交付件文件格式
除扫描结果外的所有交付件,包括内部质量控制、档案安全管理的相关文档,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等,均应满足以下要求:
1、提供电子版文档。
文档格式为微软 Office 2003 版格式。
2、在需要的时候由甲方提出,乙方提供文档打印版。
打印纸张为 A4 ,打印分辨率不低于 300 DPI 。
二、扫描结果要求
扫描结果包括扫描产生的影像文件、手工录入的索引信息等,乙方应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将扫描结果刻录为光盘介质,提交给甲方验收。
(一)对影像文件的要求
1、为保证影像质量,扫描分辨率不低于 200 DPI 。
2、为提高影像清晰度,在扫描文字为主的档案时,乙方在保证字迹清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扫描亮度、对比度。
3、乙方所用扫描软件应具有去除黑边、纠斜、除噪点等功能,对提交的影像进行校正后再提交给甲方。
4、对于以文字为主的黑白页面,影像文件应以无损压缩格式存储,禁止使用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格式;对于带红章的文字页面,要求使用彩色无损压缩;对于以灰度图像为主的复印件,要求采用高质量的灰度有损压缩格式;对于彩色照片等,要求采用高质量的彩色有损压缩格式。
5、乙方交付的影像文件格式应为符合 tiff 6.0 规范的单页 tiff 格式,并且严禁将其它格式的文件直接更名为 tiff 文件。
6、影像文件名为 8 位数字,不足 8 位者前面补零。
如果一份纸质文件包含多页,扫描后的各页影像文件应连续编号,不允许出现跳跃、间断。
(二)对著录索引信息的要求
1、乙方将本节第二条列出的索引信息,按照国家档案行业标准《档案著录规则》
( DA/T18-1999 )进行著录,对于某些内容和形式特殊的文件档案,可根据甲方档案管理人员的指点进行著录;提供的索引信息须存储为标准 ANSI 编码的纯文本文件并刻录到光盘中。
2、索引信息包括案卷基本信息和卷内目录信息。
1 )案卷基本信息
a. 案卷号
b. 项目名称 *
c. 来源行 *
d. 来源行所在地区 *
e. 贷款分类 *
f. 客户性质 *
g. 所属行业 *
h. 纸质档案编号
i. 纸质档案存放位置
j. 客户编号 *
注:本索引文件统一命名为“案卷基本信息.txt ”,存放在光盘根目录下;其中,案卷号是本索引文件主键标识,按顺序生成;标“ * ”号的数据按照甲方提供的清单选择录入,其他的信息手工录入;甲方提供的数据选择清单中,项目名称清单数量较大,乙方可根据档案扫描的进度情况分批导入,以方便选择;在甲方提供的项目名称清单文件中,除项目名称外,还含有来源行所属地区、行业、客户性质、客户编号等其他信息,操作时在选定了某项目名称后,该项目的其他信息应自动输入到各对应栏目,如个别信息栏为空,再进行选择补录;对选择清单里不存在的少数项目,应手工进行录入。
2 )档案卷内目录信息
a. 案卷号
b. 文件序号
c. 文件标题
d. 文件日期(原纸质文件产生时间)
e. 是否原件
f. 责任者
g. 影像文件存储位置
h. 起始页
i. 终止页
j. 文件号(记录纸质文件文号、权证编号等)
k. 备注(记录权证所有者)
注:本索引文件统一命名为“卷内目录信息.txt ” , 存放在光盘根目录下;本索引文件与“案卷基本信息”通过“案卷号”连接构成对应关系;“文件序号”是指该文件在整个案卷中的排放序号,“是否原件” 只能选择“是”或“否” ;文件的“影像文件存储位置”字段,存储的是存放影像文件的子目录名。
3 )档案影像文件
严格按照档案盒中文件的存放顺序逐次扫描成为电子图片,确保图片信息符合质量要求,并且文件完整、有序、不漏张。
档案影像文件放在根目录下的子目录中;
实际影像文件的绝对路径为:索引文件所在目录+“影像文件存储位置”字段指定的相对路径+8 位编码+ .tif 。
其中, 8 位编码按照索引文件中的“起始页”、“终止页”连续生成。
例如:一份起始页为 3 ,终止页为 5 的文件,所生成的三个图片文件名应依次为: 00000003.tif 、00000004.tif 、 00000005.tif 。
3. 索引信息文件中一条记录占一行,换行标记为回车换行对( \r\n )。
编目文件的第一行为表头行,从第二行开始是数据记录。
4. 字段之间只用 TAB 字符( \t )分隔,不采用逗号、竖线、分号、空格等作为分隔符;所有字段不得用单引号或双引号等做前后标识。
(三)对光盘介质的要求
1、作为最原始的数据,甲方需要对乙方提供的光盘长期存档(不低于 15 年),因此光盘介质本身必须满足长期存档要求。
对于 CD-R 介质,推荐优先采用柯达金盘作为存储介质(理论保存期限不低于 50 年),其次可以采用 Maxcell (万盛)、 VERBATIM (威宝)、 RITEK (铼德)、 HP (惠普)等品牌的盒装白金盘,禁止使用廉价散装无名产品,慎用蓝盘、黑盘。
对于DVD-R 介质,应采用正品盒装 SONY 、 Maxcell (万盛)、 VERBATIM (威宝)等知名品牌,禁止使用廉价散装无名产品。
如果使用乙方自己 OEM 的刻录光盘,应提供 OEM 厂商的相关资料,供甲方评估。
2、为了保证光盘质量,乙方应使用新刻录机进行光盘刻录,禁止使用工作时间较长、激光头功率不足的刻录机进行刻录。
3、对于 CD-R ,在刻录机、光盘标称速度均超过 16 速的情况下,刻录速度应不超过 16 速;DVD-R 刻录速度应不超过 8 速。
4、对于 700MB 的 CD-R ,刻录内容不应超过 680MB ;对于 4.5GB 的 DVD-R ,刻录内容不应超过 4.2GB 。
一户档案的影像文件必须存放在同一张光盘上,不允许分拆。
5、为避免长期存储造成数据意外丢失,乙方提供的原始光盘介质应一式两份,甲方存档时分开存放。
6、乙方应在光盘表面用油性软笔醒目标注光盘编号、刻录日期。
禁止在光盘上粘贴标签,或用可能划伤光盘反射层的硬笔在光盘表面进行书写。
甲乙双方交接时需要在介质交接单上登记交接光盘的编号。
7、光盘介质上提供的影像文件、编目文件必须单独存放,不能打包成 zip/rar 或其他格式存放。
8、同一张光盘上的编目信息应与影像文件完全对应,出现任何不一致均需返工。
9、同一张光盘上的编目信息应与影像文件完全对应,出现任何不一致均需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