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6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学、代谢、遗传学、发育、系统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是否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照细胞形态可以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按照营养方式可以分为化能和光能微生物等。
2.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酸和细胞器等。
微生物的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重要结构;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保护和形状维持的功能;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包含核酸、蛋白质和有机物等;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机器。
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
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呼吸或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将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无机物。
4.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传递。
5.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二分裂、芽生、分生孢子和性繁殖等。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
6.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同时,微生物也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7.微生物控制与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消毒和灭菌等。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发酵工业、废物处理、环境修复和生物农药等。
8.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与环境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密切相关。
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的知识。
2024年微生物学重点总结范文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遗传、分类以及与其它生物的相互作用等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微生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微生物学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____年微生物学的重点进行总结,以期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提高并且出现了多重耐药的情况。
因此,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以及研究抗生素耐药机制成为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化学合成等方法,寻找新的抗菌药物。
同时,深入研究细菌抗生素耐药机制,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建议。
其次,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也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微生物与人类身体的交互作用已经被发现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与肠炎、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深入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此外,研究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开发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线索。
此外,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也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生物修复受污染土壤等方法,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燃料等,可以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因此,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方面的应用潜力,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此外,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也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准确描述微生物的分类关系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可以对微生物群落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研究微生物的进化机制,可以为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提供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____年微生物学的重点研究包括抗生素耐药性、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等。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精品文档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 4 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 1 )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 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369 um 。
1m=10 mm=10um=10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 ,宽0.5um 。
最小到最大: 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成分肽聚糖,磷酸壁肽聚糖,脂多糖肽聚糖层数,壁厚度20, 20~80nm2~3 , 10~15nm外膜无有周质空间窄宽孔蛋白无有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质粒能独立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2.热原质:或称致热原。
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
3.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4.转导: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5.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
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6.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7.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8.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性微生物。
9.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于细菌学范畴10.包膜: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包括脂质和少量的糖类。
11.病毒吸附蛋白():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蛋白称为病毒吸附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病毒感染的组织亲嗜性。
12.复制周期: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13.细胞病变作用: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之细胞病变作用。
14.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微生物学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概念、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或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的特征与功能;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繁殖方式、人工培养方法以及与细菌鉴别和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比较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G+菌与G-菌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菌的外形,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具抗原性等。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
膜上有多种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过程。
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荚膜的特点及功能:定义:细胞壁外一层透明黏液状物质。
化学成分: 多数:多糖少数:多肽观察:特殊染色法、墨汁负染法;功能:(1)抗干燥作用:贮留水分(2)形成生物膜: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之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3)抗吞噬作用:能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有害物质的损伤,保护细菌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与消化作用,从而成为侵袭力的组成之一。
(4)荚膜抗原:分型依据。
鞭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某些细菌菌体表面附着有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化学成分:蛋白质观察:染色加粗法;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法;功能:运动器官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可以通过其鞭毛的运动穿过小肠粘液层,到达细胞表面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抗原性,可帮助鉴别细菌菌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多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特征:菌毛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菌毛蛋白)种类: 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特点:数目多:可达百余根细:直径仅为3~8nm,长0.2~2μm。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或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2.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21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病毒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研究技术。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细胞微生物学。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 齐民要术”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及医用微生物。
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工业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微生物学教程的期末复习内容。
一、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1.微生物的分类标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特征及分子特征。
2.微生物的分类阶元: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3.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细菌、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病毒等。
二、细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1.细菌的形态特征: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2.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酸和质粒等。
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二分裂、菌落计数、生长曲线等。
4.细菌的新陈代谢:厌氧代谢、有氧代谢、发酵代谢等。
三、常见病原微生物1.细菌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2.真菌病原微生物: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
3.病毒病原微生物: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4.蠕虫病原微生物:旋毛虫、鞭毛虫等。
5.虫卵病原微生物:绦虫、蛔虫等。
四、微生物的培养和传播1.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特殊培养等。
2.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等。
五、微生物的应用1.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面食发酵、乳酸菌发酵等。
2.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抗生素、疫苗等。
3.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废水处理、有机物降解等。
4.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土壤改良、生物农药等。
六、微生物的防控1.预防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
2.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等。
七、微生物的生物安全1.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BSL-1、BSL-2、BSL-3、BSL-4等。
2.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个人防护、实验室排气、消毒措施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细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常见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的培养和传播、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的防控以及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体的结构、生理、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形态大小各异。
根据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部分细菌还具有鞭毛或纤毛。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真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
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真菌膜,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可以分为担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和无性菌等。
3.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可以是DNA或RNA。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细菌等宿主。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体型较小。
原生动物根据运动方式可以分为鞭毛虫、纤毛虫和变形虫等。
原生动物可以通过分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5.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主要通过DNA进行。
细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共轭、转化和噬菌体介导的转导。
真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病毒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无性复制和有性复制。
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呼吸作用、营养代谢、酶、酶系统、光合作用等。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包括化学营养、光合营养和异养等。
7.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既包括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酿酒酵母等,也包括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微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健康、环境和工业生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8.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消毒、灭菌、抗菌药物等控制方法,确保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的遗传和生理特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等方面。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范文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生态学、分类鉴定、进化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它是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个环境,包括土壤、水体、大气、人体等。
微生物对地球上的生物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的几个关键领域和研究进展。
首先,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微生物的结构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
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其细胞没有真核膜和细胞器。
细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并含有原生质、核区、质粒和鞭毛等结构。
古菌与细菌相似,但其细胞壁和细胞膜组成有所不同。
真核微生物则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其细胞具有真核膜、细胞器和细胞壁等结构。
其次,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微生物通过代谢过程获得能量和产生必需的物质。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分为两大类:有机代谢和无机代谢。
有机代谢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无机代谢主要通过化学能转化产生能量。
微生物的代谢路径包括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这些代谢途径的研究对于理解微生物生态学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微生物在生态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不同环境中,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循环元素、维持土壤健康、控制病原体等方式影响着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在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中,微生物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微生物在人体内参与代谢、免疫、消化等过程,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
最后,微生物学的分类鉴定和进化研究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是研究微生物分类学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
同时,微生物的进化研究也是微生物学的重点之一。
微生物通过基因组变异、水平基因转移等方式不断进化,形成了多样性的微生物界。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是一个涵盖广泛而复杂的科学领域。
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生理代谢、生态学、分类鉴定和进化研究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微生物期末重要内容串讲11.比面值(P8):把某一物体的单位体积所占有的表面积称为比面值。
物体的体积越小,其比面值就越大。
微生物是一个比面值大(小体积,大面积)的系统,因此拥有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物质排泄面,环境信息交换面。
现以球体的比面值为例:比面值=表面积/体积=2.菌落(P34):将单个细菌细胞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如果菌落是一个单细胞繁殖成的,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或克隆。
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平面上,结果长出大量“菌落”已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菌落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3.荚膜(P27):荚膜是细胞的特殊结构,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细菌不仅可利用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择地粘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能力。
4.反硝化作用(P116):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
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
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一般为兼性厌氧微生物),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细菌。
5.L型细菌(P23):由英国学者李斯特(Lister)发现的细菌,它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微生物学知识点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微生物学,这可不是啥高深莫测的学问,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跟咱们息息相关,就像是身边的隐形小伙伴,无时无刻不在“搞事儿”。
首先,咱们得明白,微生物是啥?简单说,就是那些小到你看不见,得用显微镜才能瞅见的小家伙们。
它们虽小,能量可不小,地球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土里、水里、空气里,甚至你我的身体里,都有它们的“根据地”。
想象一下,你每天早上刷牙的时候,那些泡沫里就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在里头“开派对”。
它们有的负责帮你清理口腔里的垃圾,有的呢,可能就是来蹭吃蹭喝的。
但别担心,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好邻居,不会给你添乱。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咱们身体里的微生物大军了。
你知道吗?咱们的肠道里住着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王国,这些小家伙们可是咱们健康的守护者。
它们能帮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还能抵御那些有害细菌的入侵。
所以,别小看它们,没了它们,咱们可能就得天天拉肚子,日子可就难过了。
当然,微生物也不都是好惹的。
有些家伙可是个“捣蛋鬼”,比如流感病毒、细菌啥的。
它们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在你的身体里“大闹天宫”,让你头疼脑热,甚至卧床不起。
这时候,咱们就得请出医生大大,用各种药物来对付它们,保护咱们的身体健康。
不过话说回来,微生物界也是个“江湖”,各种势力错综复杂。
有些微生物之间还会互相合作,形成“联盟”,共同对抗那些“恶势力”。
比如,有些细菌能分泌出一种物质,帮助其他细菌抵抗抗生素的侵袭。
这种“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也是咱们人类应该学习的。
再来说说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吧。
你肯定听说过酸奶、泡菜这些好吃的吧?它们的美味可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功劳。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食物中的糖分和蛋白质,产生出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所以说啊,微生物可是咱们餐桌上的“调味大师”。
此外,微生物在环保、农业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有些微生物能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还有些微生物能固氮、解磷、解钾,提高土壤的肥力。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通过体内的一系列变化,转变为微生物细胞物质,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EMP途径是绝大多数微生物所共有的基本代谢途径。
HMP途径也普通存在于生物界,通常是和EMP途径同时存在的。
ED途径是少数EMP途径不完整的细菌所特有的利用葡萄糖的替代途径。
105页发酵: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同型酒精发酵:葡萄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物只有酒精。
异性乳酸发酵:葡萄糖经发酵后主要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乙酸、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光能营养型微生物的光合磷酸化⑴循环光合磷酸化(光合细菌)⑵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绿色植物,藻类,蓝细菌)⑶紫膜的光合磷酸化(嗜盐菌)(一)固氮微生物(1)自生固氮菌是指在土壤中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应用得最多的是圆褐固氮菌。
(2)共生固氮菌是指必须与其它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
(3)联合固氮菌指必须生活在特定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
固氮酶:固二氮酶(还原N2的活性中心,“FeMoCo”辅助因子)固二氮酶还原酶(含铁的蛋白;需要严格厌氧环境)。
固氮过程:书136(三)好氧菌固氮酶避氧害的机制1.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的抗氧保护机制:(1)呼吸保护(2)构象保护2.蓝细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1)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细胞(2)非异形胞蓝细菌固氮酶的保护3.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类菌体肽聚糖的生物合成:书139页初级代谢产物:能使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的结构物质或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质。
次级代谢产物:存在于某些生物中,并在一定的生长时期出现,代谢产物对产生菌的生理功能不清,非微生物生活所必须。
产物主要是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色素。
次生代谢产物特点:①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并受其调节;②产物一般在菌体的生长后期合成;③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酶专一性较低;④次级代谢产物有菌株特异性;⑤次级代谢产物受质粒控制。
微生物学知识点范文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功能、发育、分类、遗传和生态特点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
微生物指的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圈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作为病原体引起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疾病,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农业、环境和工业微生物来应用。
下面将从微生物的分类、生理功能、生态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学将微生物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个类别。
单细胞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的细胞大小一般在1-10微米之间。
多细胞微生物则包括寄生虫和蠕虫等,它们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已经进一步复杂。
二、微生物的生理功能1.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细菌可以进行呼吸、发酵、光合作用等不同的代谢方式,通过与其他物质互动,参与碳、氮、硫等元素的循环。
此外,细菌还可以产生抗生素、分解有机物质、固氮等。
2.真菌:真菌是一类异养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主要以分解有机物质为生。
真菌通过菌丝、孢子等结构进行繁殖,可以分为子囊菌、担子菌、下囊菌和卷曲菌等。
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分解和腐生作用,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
3.藻类:藻类是一类光合作用微生物,包括绿藻、红藻和褐藻等。
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同时也是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刺胞动物和纤毛虫动物等。
原生动物通过吞噬和胞饲作用以异养方式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5.病毒:病毒是一类依靠寄生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微生物。
病毒被普遍认为是非生物,因为它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包裹的核酸构成。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生物,引起各种疾病。
三、微生物的生态特点1.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圈中广泛分布,可以生存在陆地、水域、空气中以及其他生物体内。
卫生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卫生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卫生微生物学:指研究微生物(包括致病与非致病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如何影响人类健康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
第二章微生物生态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2、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所处生存环境之间、微生物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研究正常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
4、种群(population):由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5、群落(community):各种生物种群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落第四章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1、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⑴危害等级I (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⑵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⑶危害等级III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⑷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⑴基础实验室(P1)——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⑵基础实验室(P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BSL-2)⑶防护实验室(P3)——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⑷最高防护实验室(P4)——四级生物安全水平(BSL-4)第五章卫生消毒1、消毒(disinfection) 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2、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3、防腐(antisepsis):抑制体外细菌的繁殖(指杀灭、消除无生命有机物中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4、无菌(asepsis):无活细菌存在的状态。
5、疫源地消毒:对现在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消毒,称为疫源地消毒。
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4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1)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um。
1m=103mm=106um=109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宽0.5um。
最小到最大: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阴性:肽聚糖含量与交联程度较低,层次也少,故其壁较薄,壁上的孔隙较大,再加上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洗脱后,细胞壁因脂质被溶解而孔隙更大,所以结晶紫—碘复合物极易洗脱出细胞壁,乙醇脱色后细胞成无色,经过番红复染,结果就呈现红色。
6.鞭毛:所有弧菌、螺菌和假单胞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球菌有鞭毛,细菌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一段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
鞭毛的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之一。
鞭毛结构:鞭毛不是直的,而是螺旋形的,平展时每一种细菌鞭毛的两个相邻的弯曲之间的长度是恒定的,称之为鞭毛波长,鞭毛波长也是细菌种属的特征之一。
鞭毛由鞭毛丝、鞭毛钩和基体组成。
鞭毛有推动细菌运动的功能,一般认为,细菌鞭毛主要是通过旋转来推动细菌运动。
鞭毛的生长并不是从基部开始的,而是从尖端生长。
7.菌毛: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霍乱弧菌等)与革兰氏阳性菌(如链球菌属和棒杆菌属)的个别菌体表面有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
菌毛为中空柱状,较鞭毛细且短。
菌毛由菌毛蛋白亚基螺旋排列而成,它不参与运动,所以运动细菌和不运动细菌都可以有菌毛。
但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菌毛,产生菌毛的能力是由其染色体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功能:1.促进细菌的黏附2.促使某些细菌缠集在一起而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以获得充分的氧气 3.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的抗原—菌毛抗原。
8.性丝:只存在于大肠杆菌与其他肠道细菌的雄株菌的表面。
性丝的结构与菌毛相似,但一般性丝数目较少、较长和较宽,决定产生性丝的基因位于接合型质粒的转移功能区中。
性丝为革兰氏阴性菌的成功接合所必需。
有的致病菌还通过性丝附着于人体组织上。
9.糖被: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分泌一个厚度不定的富含水分的多糖黏胶外层——糖被。
产糖被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表面湿润、有光泽、黏液状的光滑型,即S型菌落。
不产糖被的细菌形成表面干燥、粗糙的粗糙型,即R型菌落。
糖被物质不易着色但用负染法在光镜下可见。
糖被有3种:1.荚膜或大荚膜2.微荚膜3.黏液层10.芽孢、伴孢晶体与其他休眠状态的结构第二节放线菌放线菌: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的形态极为多样,它们共同特征是革兰阳性,营养期通常不运动和(G+C)mol%高。
泥土散发的泥腥味大多数情况下是链霉菌产生的土腥味素所致的。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的一个大属,主要分布在土壤中,链霉菌是以菌丝状态生长的原核微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其菌体根据菌丝的形态和功能分为3类: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基内菌丝:长在培养基内,菌丝无分隔,直径通常为0.5~1.0um,与细菌相仿,但长度不定。
可以产生各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
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
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功能是多核菌丝生成横隔进而分化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孢子丝。
分生孢子的表面结构与孢子丝形态有关。
生活方式:腐生、寄生作用:抗生素、维生素、酶,污水处理1.蓝细菌:曾称蓝藻或蓝绿藻,它是一大类群分布极广的、异质的、极大多数情况下营产氧光合作用的、古老的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淡水、海水和土壤中。
富营养的湖泊或水库中所见到的水华常常就是蓝细菌形成的。
产氧的光合生物。
抗逆境能力较强。
某些蓝细菌还可以与其他物种共生。
分布极广、形态差异大、有光合作用,叶绿素a、典型原核生物细胞结构、营养简单、抗旱能力强、无鞭毛,光趋避运动2.古菌:一类具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特征,生活在各种极端生态环境中的细菌古菌的细胞壁具有与真细菌类似功能的细胞壁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差别大细胞壁中没有真正的肽聚糖多糖、糖蛋白、蛋白质构成古菌的细胞膜磷脂的组成具有多样性亲水头与疏水尾通过醚键连接细胞膜的化学组分复杂单分子层膜或与双分子层混合膜3.典型极端环境微生物:产甲烷菌、嗜热、碱、盐、酸、冷微生物。
4.立克次氏体:形体微小、革兰氏阴性,主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寄生:动物细胞——立克次氏体植物细胞——类立克次氏体严格细胞内寄生、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引起人畜共患病、细胞膜疏松、能量代谢有限对抗生素敏感立克次氏体从一种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蚤、螨等)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5.支原体:是一群缺少细胞壁、不需要活细胞、革兰氏阴性、能独立生长的最小原核微生物类型:需固醇类群、不需固醇类群特征:①分布广泛,动物、植物、环境②体积小,能独立生长繁殖③无细胞壁,形态多样④细胞膜坚韧,含固醇或脂聚糖⑤培养要求高,呈荷包蛋状菌落⑥是其他组织细胞培养的污染源6.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丧失代谢活性、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致病性原核微生物小细胞:原体大细胞:始体、网状体分布广泛,人类、哺乳动物、鸟类体积小,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独特的生活周期不需媒介,直接感染宿主依赖宿主获得能量ATP不耐热,耐低温,对多种抗生素敏感7.螺旋体:是一大类形态结构和运动机理独特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组成:原生质柱、轴丝、外鞘①弯曲呈螺旋状②运动方式独特③化能异氧④分布在水和体内⑤可引起人类患病致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慢性游走性红斑第二章小结1.放线菌由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部分组成2.蓝细菌具有光合作用,可在极端环境中生活3. 立克次氏体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以节肢动物传播4. 支原体是最小、无细胞壁、独立生长的原核微生物5. 衣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6. 螺旋菌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分布广泛第三章真核微生物1.真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其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和肉质网等内膜结构。
主要包括:真菌(酵母菌、霉菌、蕈类)、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核微生物特点: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真菌——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
1.真菌:是一类低等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没有光合色素,不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呈顶端生长;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异养型,营腐生或寄生生活,靠渗透作用自体外吸收营养,普遍以有性和无性方式繁殖,可产生大量孢子。
2.酵母菌:一群能发酵糖类产能的单细胞真菌的统称,没有分类学上的意义。
从广义上说,凡是单细胞世代时间长的,通常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低等真菌,统称酵母菌。
在分类学上分别归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3.霉菌: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是一些“丝状真菌”的总称。
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小型真菌,统称霉菌。
属于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4.菌物:菌物是与动、植物界并行的一大类真核生物。
除指真菌外。
还包括一些既不宜归入动物,也不宜归入植物,又不同于真菌的真核生物,如黏菌、卵菌等。
第二节酵母菌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俗称,分类学上分属于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2.()特征:1.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 多数营出芽生殖,有的裂殖;3. 能发酵糖类产能;4. 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5. 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3.根据能否进行有性繁殖,可将酵母菌分为:●假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
●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第三节霉菌1.霉菌的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
菌丝是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许多菌丝分枝连接,相互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形态称菌丝体菌丝是中空管状结构,直径一般3~10μm,有分枝,有隔膜或无隔膜。
根据菌丝有无隔膜,可以将真菌分成低等真菌(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和高等真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两大类。
2.霉菌的菌丝类型分类按分化程度分:①营养菌丝:可伸入培养基中吸取养分②气生菌丝:由营养菌丝向空气中生长而形成,其中一部分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依形态分:①无隔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个核。
其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
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②有隔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由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一至多个核。
隔膜上有单孔或多孔,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自由流通,每个细胞功能相同。
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类型Array 3.霉菌的繁殖方式: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无性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不动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1)无性繁殖和无性孢子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只通过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分化而形成行个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