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文言文概括分析”过关检测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文言文概括分析”过关检测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文言文概括分析”过关检测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文言文概括分析”过关检测

“文言文概括分析”过关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该博。第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言官庞泮等下狱,疏救之。诏修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

万。抗疏极谏。清宁宫灾,陈八事,疏万余言。进员外郎

...、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条目毕张。还,上厘弊五事,并劾抚臣不职。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驾幸宣府,驰疏谏。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讨平十八寨叛蛮阿勿、阿寺等。录功,荫一子,辞不受。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为吏部右侍郎。会苏、松诸府旱潦相继,而江、淮北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人畜无算。孟春仿汉魏相条奏八事,帝嘉纳焉。先是,“大礼”议起。孟春在云南闻之,上疏请法古之名。及孟春官吏部,则已尊

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又改称本生皇考

..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孟春三上疏乞从初诏,皆不省。其时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及六部诸司、大理、行人诸臣各具疏争,并留中不下,群情益汹汹。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帝命司礼中官谕退,众皆曰:“必

得俞旨

..乃敢退。”自辰至午,凡再传谕,犹跪伏不起。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

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旋出为南京工部

..左侍郎。孟春屡疏引疾,至六

年春始得请。久之,卒于家。隆庆初,赠礼部尚书,谥文简。孟春所居有泉,用燕去来时盈涸得名,遂称燕泉先生云。

(选自《明史·何孟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B.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C.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D.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解析:选B解答此类断句题,需先比照各选项,找到不同之处,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判断正误。对比题目中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有两处不同。第一处,“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根据句意来看,“宪宗朝”是时间状语,“百官”应是“哭文华门”的主语,故“宪宗朝”与“百官”之间应断开,以此排除A、C两项。第二处,“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宪宗从之”的意思是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葬礼宪宗从之”讲不通,由此可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B.皇考,古代对已亡父祖的通称,也指对亡父的尊称,宋徽宗时开始禁止民间使用皇考的说法。

C.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旨即圣旨,是皇帝针对大臣奏事而下达的指示。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屯田、土木、工程、水利、漕运等事务。

解析:选D“漕运”由户部掌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孟春恪守礼法。“大礼”的讨论兴起,他请求皇帝效法古礼的名称,之后皇帝为亲生父母加封尊号,他多次上奏章请求遵从初诏。

B.何孟春为政有能。他管理陕西马政,各种规章制度全都得到了实施;他巡抚云南时,平定了十八寨的反叛蛮人,朝廷记录他的功劳。

C.何孟春直言敢谏。皇帝下诏令要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但此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何孟春因此上疏极力劝阻。

D.何孟春忠心为国。清宁宫遇灾,他上疏向世宗陈述八件事;苏、松等地旱灾和水灾相继出现,他又向世宗上奏了八条意见。

解析:选D清宁宫遇灾不是世宗在位时发生的事。文中有“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的语句,而“清宁宫灾”在此句之前,据此可推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

译文:

(2)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

译文:

参考答案:(1)正德初年,(何孟春)请求修正孔庙祭祀的典章,没有实行。出京任河南参政,廉洁奉公有声威。[得分点:“厘正(修正)”“果行(实行)”“威(声威)”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愤怒不能抑制,斥责孟春倡导众臣发泄怨愤,不符合大臣侍奉君主的道义,依据法规应当从重惩治,暂且从轻处罚扣发一个月的俸禄。[得分点:“逞(发泄)”“姑(暂且)”“夺

(扣发)”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少年时代在李东阳门下求学,学问广博。考中弘治六年进士,授任兵部主事。言官庞泮等人入狱,孟春上疏营救他们。皇帝诏令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使九千名士卒,合计花费一百多万。孟春上疏直言极力进谏。清宁宫遇灾,他上疏陈述八件事,奏疏有一万多字。晋升为员外郎、郎中,出京管理陕西马政,结果各种规章制度都得到了实施。回京后,呈上整治弊端的五件事,并且弹劾巡抚不称职。正德初年,(何孟春)请求修正孔庙祭祀的典章,没有实行。出京任河南参政,廉洁奉公有声威。圣驾临幸宣府,他急速上疏劝谏。不久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云南。征讨平定了十八寨反叛的蛮人阿勿、阿寺等。记录他的功劳,封赏他的一个儿子,他推辞不接受。世宗即位,他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半路上被召任吏部右侍郎。恰逢苏、松各府旱涝相继,而长江、淮北河水泛滥,淹没田地房屋人畜不计其数。孟春仿效汉朝的魏相分条上奏八件事,皇帝嘉许采纳了。在此之前,“大礼”的讨论兴起。何孟春在云南听到此事,上疏请求效法古礼的名称。等孟春到吏部任职,皇帝则已经尊称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而又改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孟春三次上疏请求遵从最初的诏书,皇帝都不醒悟。当时詹事、翰林、给事中、御史及六部各司、大理、行人众臣各自上疏争论,但奏章一并留在宫中不予批复,群臣情绪更加不安。正逢早朝刚刚结束,孟春在众臣中首先陈述意见说:“宪宗皇帝在位时,百官在文华门哭,争论慈懿皇太后下葬的礼节,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是本朝的旧事。”于是都跪伏在左顺门。皇帝命司礼宦官告谕他们退下,群臣都说:“一定要得到表示同意的圣旨才敢退下。”从早上到中午,共两次传达谕旨,仍然跪伏不肯起来。皇帝愤怒不能抑制,斥责孟春倡导众臣发泄怨愤,不符合大臣侍奉君主的道义,依据法规应当从重惩治,暂且从轻处罚扣发一个月的俸禄。不久出京任南京工部左侍郎。孟春屡次上疏称病辞官,到六年春才获得批准。很久以后,死在家中。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文简。何孟春居住的地方有一眼泉,以燕子去来之时丰盈干涸而得名,于是称他为燕泉先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

...。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

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

..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

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

..,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

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光逢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胤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光逢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解析:选B“擢第”意为“科举考试及第”,对应“光启三年进士”,意为赵光裔在光启三年进士及第,“光启三年进士擢第”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因而排除A、D。“季述废立”若单独断开,则主语为季述,其后“旅游江表”者亦为季述,与事实不符,故此处把“季述废立之后”当作时间状语,“季述废立之后”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 项,故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唐朝时,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B.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其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节度使,官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解析:选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谨慎镇静。光化年间,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弟弟赵光胤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后来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

C.赵光逢正直廉洁。赵光逢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被称作“玉界尺”;女道士在他家里寄放黄金,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D.赵光逢深谋远虑。赵光逢辞官后放柳璨及第,所以当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便凭借柳璨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解析:选D赵光逢放柳璨及第不是为自己今后能回到朝廷做打算的。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译文:

(2)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译文:

参考答案:(1)当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用旁门左道寻求进用的人很多。(得分点:“瞽者”“禁庭”“骤”“左道”各1分,句意1分)

(2)赵光逢一贯谨慎镇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断绝交往,共五六年。(得分点:“素”“及”“挂冠”“屏绝”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父赵植,是岭南节度使。祖父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父亲赵隐,是右仆射。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裔,都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记载:赵光裔,光启三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任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任膳部郎中、知制诰,刘季述废黜旧君改立新君之后,旅居游历江南以避祸患,岭南人刘隐以很高的礼遇接待他,奏明朝廷让他担任副使,于是定居岭外。)

赵光逢年幼时爱读古书,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议事的人把他看作“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唐僖宗时,进士及第。过了一个月,任度支巡官,历任台省官职,在内外两制都有能干的名声,转任尚书左丞、翰林承旨。唐昭宗巡幸石门,赵光逢没有随行,唐昭宗派太监戴知权带诏书命他前往石门,他称病辞职。唐昭宗在华州,任赵光逢为御史中丞。当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用旁门左道寻求进用的

人很多。赵光逢依靠法纪治理他们,都受到制裁,从此这类人都销声匿迹了。改任礼部侍

郎、主管贡举。光化年间,王道渐衰,南北司结党,赵光逢一贯谨慎镇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断绝交往,共五六年。他的门人柳璨被举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记载: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赵光逢以后三年没有得到调任,当时柳璨因为在皇宫得到重用,赵光逢才以左丞的身份调入朝廷。)到梁朝时赵光逢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多次转任至左仆射兼租庸使,上奏章请求退职,以太子太保身份退休。梁末帝爱惜他的才能,征召为司空、平章事。没过多久因病辞职,授司徒退休。(《唐摭言》记载:赵光逢接受大任,担任要职十多年,七次上表请求退休,最后以司空的身份退休。过了两年,朝廷又征召任命他为上相。)

同光初年,他的弟弟赵光胤为平章事,时常到家中拜访,曾经谈到政事。有一天,赵光逢在门上题字道“请不要谈论中书省的事”,他就是这样清净寡欲,端正沉默。曾经有女道士寄放一镒黄金在他家里,碰上乱世,女道士死在他乡。二十年后,黄金无主,便交给河南尹张全义,请他转送给各宫观,黄金上的旧封条还在。他在两个朝代任官,四次退隐,遵行伦常,不暗中做坏事,士大夫都敬仰地把他当作名教主。天成初年,任太保,退休,封齐国公,死在洛阳。朝廷下诏追封他为太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泰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太祖验其言,擢迁光禄大夫。

稚珪少学涉,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州举秀才

..。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服阕,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迁黄门郎,左丞如故。转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轻重处,竟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

决。至九年,稚珪上表曰:“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

..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帝不纳。徵侍中,不行,留本任。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

加散骑常侍。三年,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珪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B.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C.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D.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解析:选B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元徽年间,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元徽中”是年号;“太中大夫”是官职;“解星文”“好术数”是动宾结构;“太祖”是开国帝王的庙号;“沈攸之”“灵产”“攸之”是人名;“曰”表人物对话,要停顿。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解析:选B B项,江左,古指江东。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稚珪少年博学,擅长文辞。深受太守王僧虔器重,用他作主簿。因为有文采,被太祖任命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

B.孔稚珪孝顺长辈,性情严苛。与兄长返乡为父守孝期间,因兄长仲智的小妾李氏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最终杀了她。

C.孔稚珪重视律法,培养人才。上表建议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从严考核,一旦合格,立即提拔任用,来鼓励学子攻读律学,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D.孔稚珪清俊风雅,气度疏阔。喜爱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张融等交情深厚。

宅院中野草丛生却毫不在意,常有青蛙的叫声也反以为乐。

解析:选C C项,“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错误。原文为“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即“诏书答复说依从采纳孔稚珪的建议,但最终却没有施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

译文:

(2)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

译文:

解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以”,介词,因为;“连岁”,连年;“征役不息”,征战不止;“乃”,连词,于是。第二句得分点:“乐”,喜欢;“世务”,世间俗务;“盛营”,建造了很多;“凭”,倚,靠。

参考答案:(1)孔稚珪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

(2)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

[参考译文]

孔稚珪,字德璋,是会稽山阴人。祖父名叫道隆,位居侍中。父亲名叫灵产,泰始年间被罢去晋安太守一职。(灵产)有隐逸遁世的情怀,在禹井山设立了馆舍,精心诚笃地信奉道教。元徽年间,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太祖最终验证了他的话,提拔他为光禄大夫。孔稚珪年少时就广学博览,有美好的名声。太守王僧虔见过他后十分器重他,招揽他担任主簿。州里察举他为秀才。初任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任尚书殿中郎。齐太祖萧道成任骠骑将军时,认为孔稚珪有文采,让他担任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升任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因为要为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与兄长仲智返回居住在其父的山居中。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杀了她。守丧期满,担任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改任骁骑将军,又兼任左丞。后升任黄门郎,仍旧兼任左丞。不久改任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南一带一直承用晋朝张斐、杜预所注的律法二十卷,齐世祖很留心于

律法条令,好几次亲自审讯囚犯,诏命狱官对旧注详加考订。于是让八座公卿共同评议,考证旧注。对于同一罪名处罚有轻重不同的地方,竟陵王萧子良主张,大多数取用从轻发落的条款。其中如果有朝议不能决断的地方,则请皇上下旨决定。到永明九年,孔稚珪上表说:“国学要依照‘五经’博士的惯例,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国子生想要就读者,策试达到最高等第,立即提拔任用,使他们身居执法者的职位,以此来鼓励读书人攻读律学。”诏书答复说依从采纳孔稚珪的建议,但最终却没有施行。转任为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年,又调任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孔稚珪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但是齐明帝没有采纳孔稚珪的意见。征聘他为侍中,不去就职,仍留任原职。孔稚珪风度气韵清静疏阔,爱好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表兄张融情趣相投,又与琅邪人王思远、庐江人何点、何点的弟弟何胤都交情深厚。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庭院中野草丛生也不修剪,经常有青蛙的叫声,有人问他说:“你想做陈蕃吗?”孔稚珪笑着说:“我把这些青蛙的叫声当作是两部鼓吹乐,何必期望去仿效陈仲举。”(东昏侯)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转迁为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永元三年,孔稚珪得了病,东昏侯要斥退他,于是便用卧车载着让他走,因此加剧了病情,于是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 乎 B. 欤 C. 兮 D. 哉 (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B (2)B (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文言文概括分析”过关检测

“文言文概括分析”过关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该博。第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言官庞泮等下狱,疏救之。诏修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 万。抗疏极谏。清宁宫灾,陈八事,疏万余言。进员外郎 ...、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条目毕张。还,上厘弊五事,并劾抚臣不职。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驾幸宣府,驰疏谏。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讨平十八寨叛蛮阿勿、阿寺等。录功,荫一子,辞不受。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为吏部右侍郎。会苏、松诸府旱潦相继,而江、淮北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人畜无算。孟春仿汉魏相条奏八事,帝嘉纳焉。先是,“大礼”议起。孟春在云南闻之,上疏请法古之名。及孟春官吏部,则已尊 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又改称本生皇考 ..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孟春三上疏乞从初诏,皆不省。其时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及六部诸司、大理、行人诸臣各具疏争,并留中不下,群情益汹汹。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帝命司礼中官谕退,众皆曰:“必 得俞旨 ..乃敢退。”自辰至午,凡再传谕,犹跪伏不起。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 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旋出为南京工部 ..左侍郎。孟春屡疏引疾,至六 年春始得请。久之,卒于家。隆庆初,赠礼部尚书,谥文简。孟春所居有泉,用燕去来时盈涸得名,遂称燕泉先生云。 (选自《明史·何孟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B.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C.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D.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解析:选B解答此类断句题,需先比照各选项,找到不同之处,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判断正误。对比题目中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有两处不同。第一处,“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根据句意来看,“宪宗朝”是时间状语,“百官”应是“哭文华门”的主语,故“宪宗朝”与“百官”之间应断开,以此排除A、C两项。第二处,“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宪宗从之”的意思是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葬礼宪宗从之”讲不通,由此可排除D项。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辨析例说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辨析例说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往往是在基本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的错误。解答这类题,我们主要掌握“读找比”法:①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全文内容(读)——②在阅读文本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句(找)——③将选项与文本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那么,命题者是怎样设计错项的呢?下面对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错项的规律进行探究,并作分类解析,以帮助我们在解题时快速作出判断。 一、背离原文,曲解词义 选项在对原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故意曲解个别字词句的含义,造成一字、一词或一句之差;或故意对一些关键词语删去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1,[题目选项](2008年广东卷第8题)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对应原文]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题文比较]文中原意是讲周访“蒙冤不会忍气吞声”“帝不之罪”,并未说因此“被皇帝赏识”。选项将“帝不之罪”曲解为: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 例2,[题目选项](2008年全国卷Ⅰ第10题)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 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对应原文]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 [题文比较]金人叛盟,廖刚乞求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并非他直接“起用”,选项故意删去“乞”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3,[题目选项](2008年湖南卷第12题)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对应原文]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①狴bì:监狱。②箦zé:竹席。) [题文比较]原文说“冠带偃箦,恬如也”意思是他们看待坐牢带刑具,就像穿衣戴帽躺在席子上一样满不在乎,安然舒适。而选项中将“偃箦”曲解为“自带凉席”,将“恬如也”曲解为“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二、不识言行,误解形象 人物传记,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典型言行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据此,命题者在设计错项时,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题目选项](2008年福建卷第5题)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

2018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 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 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时.不胜月时间:季节 B.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 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A. 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 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专项对点练29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②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文正公,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节选自《三槐堂铭》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注】请简要概括。“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 ③魏国公辅②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①晋公亲手种了三棵槐树;][答案 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看到槐树掩映庭院;④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参考译文】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像手持契约,亲手交付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理一定能彰显。……- 1 -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记叙了这些事。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一定要经历世代才能长成。(魏国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家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概括分析

文言文之概括和分析讲义 ——仔细比对,精准辨析一、认识题型特点,掌握解答步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B.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答案C[来源:学科网] 解析“他向皇上建议……制度”错,原文为“贤称善,即奏行之”,是彭时对李贤说的,李贤上奏了皇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真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B.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简答题配套检测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简答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分) 顾成传 顾成,字景韶。祖父操舟江淮间,居江都,为诸大贾纪纲。诸顾率负气好事,号“拳棒.顾”。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自文其身,欲入水以御龙 有盗入其舟,同 ①罔象。 舟震去,成独持短兵斗盗,盗披靡走。众不继,与勇士十人奋斗入城,常持伞盖,待上出入。从攻镇江,事张士诚不乐,来归,②据扬州,成以母在扬州,往说之降,不为其所缚。成绝缚,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青军.得,以计将母亡去。历从中山、开平战功,升金吾卫副千户。,负舟而行,上壮之,即日升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临江侯时洪武元年,扈从陈州,舟胶.隶以贵州调成都后卫总帅守之,禽妖贼王玄保于重庆。太祖名其省曰“四川”,西取蜀道,归附诸蛮,以成为贵州卫指挥佥事。以止儿哭。蛮中慑成,呼为“老虎”,九年,先后讨平瓮傍、洛邦、洛河、鼓组诸叛蛮。斩其十七,尝生擒十八人,守普定,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留后。出兵克西堡,纵一人归,曰:“吾夜二鼓杀汝。”夜二鼓,乱鼓角以击之,贼俱喙走,追败之,悉平普定所隶诸蛮。十七年,平河黑等十余寨,降尾洒蛮酋乃马之众。土官阿宗来攻普定,成深入,屡败之,其党杀阿宗以降。立普定为卫,析三州六长官司分制之。升镇国将军,征康佐叛蛮阿老诸寨洞。二十七年,平都匀、丰宁等寇,升骠骑将军都督府佥事。佩征南将军印,征水西叛寇,斩其酋居敬德。已而西堡及诸夷复叛,诛其叛首,余众悉降之。建文初,为右都督从长兴侯耿炳文北伐,败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命辅世子居守北平。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燕王即位,封镇远侯,镇贵 州如故。时高煦有篡嫡意,成上书内宁以防北虏,亦请早建东宫,上嘉纳之。召还,复遣镇贵州如故。一,身至大将,不以富贵骄成卒年八十有五。成履行阵,被创弗却,料敌制胜,百不爽.人。在镇之日,蛮彝生祠之,及卒,吏民哀恸。) 选自查继佐《罪惟录》,有删节(①罔象:传说中的水怪。②青军:元末,张明鉴在淮西聚众,以青布作为旗号,注] [ 称为“青军”。)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率:轻率 A.诸顾率负气好事. B.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间:机会.,负舟而行C.舟胶胶:搁浅. D.百不爽一爽:差错.解析:选A 率:全都,一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盗贼袭击顾成的坐船,同船人纷纷逃走,只有顾成和他们短兵交战,击退了歹人。 B.青军占领扬州,把顾成之母作为人质,胁迫其投降,顾成不为所动,用计策带着母亲逃走了。C.顾成镇守普定,土官率军来犯。顾成屡挫敌军,土官的党羽杀死首领,向顾成投降。 D.顾成北上作战被浮,燕王不但释放了他,还委以要职,命他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解析:选B “胁迫其投降”错,应是“顾成前往劝说青军投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译文: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题解题指导】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题解题指导】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提问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答案解析: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一、常见设错点: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④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

文言文阅读概括和分析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4个设题陷阱的解题对策。 学习重点: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4个设题陷阱归纳以及解题对策。 学习难点:解题对策的归纳与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讨论交流法。 一、走近真题(2017课标全国2)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二、探究方法: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4个主要设题陷阱及解题对策。 原文与选项 比对分析判断 设题 陷阱 应对 策略 例1原文:(2017全国卷3)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项对点练27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解析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时间:20分钟分值:21分)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分析] [答案]张冠李戴。文意是契丹人在界河捕鱼运盐,官吏们怕生事不敢禁止,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参考译文】 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分析] [答案]误解形象。“故上疏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进谏”。 【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上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辨析例说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辨析例说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往往是在基本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的错误。解答这类题,我们主要掌握“读找比”法:①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全文内容(读)——②在阅读文本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句(找)——③将选项与文本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那么,命题者是怎样设计错项的呢?下面对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错项的规律进行探究,并作分类解析,以帮助我们在解题时快速作出判断。 一、背离原文,曲解词义 选项在对原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故意曲解个别字词句的含义,造成一字、一词或一句之差;或故意对一些关键词语删去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1,[题目选项](2020年广东卷第8题)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对应原文]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题文比较]文中原意是讲周访“蒙冤不会忍气吞声”“帝不之罪”,并未说因此“被皇帝赏识”。选项将“帝不之罪”曲解为: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 例2,[题目选项](2020年全国卷Ⅰ第10题)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 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对应原文]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 [题文比较]金人叛盟,廖刚乞求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并非他直接“起用”,选项故意删去“乞”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3,[题目选项](2020年湖南卷第12题)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对应原文]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①狴bì:监狱。②箦zé:竹席。) [题文比较]原文说“冠带偃箦,恬如也”意思是他们看待坐牢带刑具,就像穿衣戴帽躺在席子上一样满不在乎,安然舒适。而选项中将“偃箦”曲解为“自带凉席”,将“恬如也”曲解为“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二、不识言行,误解形象 人物传记,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典型言行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据此,命题者在设计错项时,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题目选项](2020年福建卷第5题)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练含解析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练 (时间:45分钟满分:5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王公神道碑铭 [北宋]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 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 ....,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赵昌言参知政事 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 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 ...,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注]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

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 [注] 日者:以占卜为业的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干:求取 B.除.准武胜军节度使除:免除 C.坐诛,籍.其家籍:抄没 D.相所黜升,惟否.惟能否:邪恶 解析:选B 除:任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谏议大夫,官名,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论议。北宋前期,为寄禄官,后来改制,升从四品,复专掌讽喻规谏,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 B.参知政事,官名,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宰相,简称“参政”。 C.枢密使,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宋时枢密使作为枢密院长官,与宰相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实则以宰相主政,枢密主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题

专题突破练15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题) (时间:45分钟满分: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9分) 李壁字季章。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孝宗 ..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召试,为正字。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论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疏奏,秦桧坐追王爵.。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壁言:“苟利社稷,固难执一。”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后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会战。威夜遣人叩门,来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 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壁嘉定 ..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 至/毋轻出而苟沮 B.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 至/毋轻出而苟沮 C.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 至毋轻出/而苟沮 D.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 至/毋轻出而苟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是君对臣的称谓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B.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C.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贬官三级。 D.嘉定、孝宗都是年号,是古代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3,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壁聪颖好学,著作颇丰。他年轻时每天诵读一万多字,所写的文章精详博洽;求学如饥似渴,涉猎广泛,撰有多部著作。 B.李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先是反对韩侂胄草率用兵,后因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又建议贬斥秦桧以振奋人心。 C.李壁勇于担当,不怕担责。他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韩侂胄执意用兵,他不顾他人劝阻,与韩侂胄一起出兵,兵败后被贬居抚州。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概括分析(有解析答案)

专题专项限时练(三) 文言文概括分析 (建议用时:30分钟) 题组一对点练 1.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 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3分) 【原文片段】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罚,并建议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比对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题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参考译文】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 2.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 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断”与“试题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3分) 【原文片断】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专项指导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专项指导 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 考题回顾 高二联考14.文章多处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试从文中举两例,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1.治理才能: 2.教化之功 3.深受百姓爱戴 周考一5.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 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 周考二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担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所以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实际上是为了监视他 永州市第一次联考:14.赵瞻为什么反对讨伐青唐首领?请简要说明。(3分) 1.要以诚信为本 2.青唐首领没有违犯王法 3.战祸从此再起。 主观概括题的命题角度: 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 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探寻事件原因 分解训练

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根据该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 1.治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 2.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点拨】 作答要求:概括 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 解题关键:确定区域——划分层次 答题重点:对事的表述 (1)必须是“事”的表述,所谓事,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根据问题确定答案形式。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 (2)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 练习 答洪驹父书(节选) 黄庭坚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简答题综合练习一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简答题综合练习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遂初堂记 归有光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 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 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而崇陵未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 ..,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 ..,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形。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 (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兴公尝隐会稽 按:追究,查办 B.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 际:人们之间的关系 C.宫闱戚畹 .. 戚畹:外戚 D.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 .. 孔道:大路,要道 解析:选A。“按”在此处意为“考察”。整句话的意思是“据考察,孙兴公曾隐居会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