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经 宿邯郸驿 诗歌中典故的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8
鉴赏诗歌的八个切入点及练习鉴赏诗歌的八个切入点及练习一、注意创作背景诗词由于其创作时代的不同,作品具有了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经历、感情不同的作家,其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下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情趣,因此鉴赏诗词时就必须结合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遭遇等情况来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境况的,要理解这首词的立意,就必须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了解了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明白了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二、注意作者的风格所谓风格,是指作家在创作中所形成的较稳定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上所表现出来的总的特征。
这往往和作者的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有关,结合这些信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
比如李白一生狂放而又坎坷,他的诗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如“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或豪放飘逸,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蜀道难》便是一个典型作品。
三、注意作品中的“意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
比如明月,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用以抒发感怀,传达情思。
古诗邯郸郭公词翻译赏析
《邯郸郭公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笳悲故曲,玉座积深尘。
言是邯郸伎,不见邺城人。
青苔竟埋骨,红粉自伤神。
唯有漳河柳,还向旧营春。
【前言】《邯郸郭公词》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借昔日邯郸伎来表达一种对历史的凭吊之情,以及对繁华已逝的深深感慨与叹息之情。
【注释】⑴此为乐府旧题,原为北齐后主高纬(即郭公)亡国的谶(chèn,预言吉凶的文字、图录等)语,而此诗内容则与题目无关。
⑵金笳:对胡笳的美称。
故曲:泛指故国歌曲。
⑶玉座:帝王的宝座。
⑷言是:一本作“言念”。
刘学锴认为言念即想念。
言可作无意的发语词理解,念或者可作“念及”理解。
伎:通“妓”,指歌女、舞女。
⑸不见:一本作“不易”。
邺城人:指北齐后主高纬。
邺城为北齐都城,今河北临漳县。
⑹埋骨:所埋为高纬之骨。
⑺红粉:指邯郸伎。
⑻漳河:邺城临漳河。
一本作“淬河”。
⑼旧营:指北齐旧营垒。
【赏析】此诗虽涉及北齐后主亡国之事,但却没有讽刺之意,而是借昔日邯郸伎来表达一种单纯的凭吊之情,也是对繁华已逝的深深慨叹。
末句与韦庄名篇《台城》相似,韦庄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与温庭筠同时代而略晚,二人同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而所咏又都为六朝之事,都有无情柳,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诗歌鉴赏之用典作者:江章令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6年第05期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深刻的主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应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
例如: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 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解析理解作者志趣,首先要理解尾联的意思,尾联说野菊嘲笑一些追随陶渊明的人,还要到陶渊明那里寻觅高洁的品质。
言外之意是野菊无须向人寻觅,自有像陶渊明那样的高洁品格。
这种品格就是作者的志趣所在。
答案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宋] 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高中语文学习助手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使用典故法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使用典故
但在考题中出现的典故应是大多数考生熟悉的。
如中考题中出现的三个典故就是如此,“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总结:作者运用典故的手法是想使文章丰富多彩,内容生动形象,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
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
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例如:
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
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
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
”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古代我国文化中,典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历史故事或诗词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性。
唐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其中充满了许多蕴含深刻寓意的典故,让人们传颂和传唱至今。
本文将以两个唐诗作为例子,通过解析其中的典故和意义,来探讨唐诗如何运用对句手法表达作者的哲学思考和情感。
我们来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是一首讲述诗人登高远眺的诗篇。
王之涣通过对句的手法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巧妙地相对呼应,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这句中,诗人利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白日依山尽,正好表现了太阳落山之际,光芒渐渐隐没于山巅,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一切的终结。
而黄河入海流,则是运用了黄河水流入海的现象,暗合了人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渐行渐远。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了诗人对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在这句中,诗人以“千里目”指代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用“欲穷”表示渴望深入探索。
而“更上一层楼”则是进一步对前文的呼应,意为不满足于眼前的所见所得,需更上一层楼去拓展视野,开拓智慧。
这句语言简洁明了,却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不断超越的心态。
通过对句的巧妙运用,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人生和远方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哲学性的思辨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作为使者奉命到塞外边塞嘉陵江时的情景。
王维通过对句的手法将“红颜弃轩冕,白发卧松云”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对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1. 红颜弃轩冕,白发卧松云在这句中,王维以“红颜”和“白发”来象征人生的青春和衰老,通过形象生动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岁月易逝的真情实感。
这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世俗荣华的唏嘘。
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在这句中,王维用“寸草心”比喻平凡人的内心,用“三春晖”象征慈母的关怀和呵护,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和温暖的向往。
酒泉子·日映纱窗古诗词鉴赏酒泉子·日映纱窗古诗词鉴赏古诗原文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译文翻译曙光照射入碧纱窗里,把香炉画屏映绿。
兰灯初灭的时候,缥缈着袅袅的烟絮,缭绕着我的思愁,拨动着我对故乡春色的回忆。
昨日的宿妆里,还残留着昨天的愁绪。
倚着高阁眺望,几片薄云漂浮在天际,草绿的时候春花已凋落,成双的燕子飞来又飞去。
注释解释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金奁集》入“高平调”。
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
全词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
金鸭:即香炉。
古时燃香之炉,常常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等形状,里面中空,香从口出,因以动物形状名炉。
烟霭(ǎi):云气,这里指室内的烟雾。
背:这里有闭灭之意。
兰釭(gāng),焚兰香膏油的灯,即所谓“兰灯”“香灯”。
膏,油脂。
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隔夜的旧妆。
双飞:一作“双双”。
创作背景唐代后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繁华的大城市中聚集了一大批离乡背井、以歌舞技艺谋生的单身女性。
她们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感情,引起了熟悉市井生活的词人的注意,于是产生了此词。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诗文赏析此词写女子春日怀乡之情。
上片描绘室内之景。
起拍二句写晨光透过窗纱,照着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并碧山。
这是清晓时分典型的香闺景致。
“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其意脉与下句“故乡春”相连,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非常自然。
怀乡之情,自在其中。
紧接着由对屏风的描摹,顺势交代女子滋生出对于自己故乡春景的思恋;然而烟霭远隔,归途渺远,只能令人徒增怨叹。
“烟蔼”二句接“金鸭”而写,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雾如霭,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乡思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下片转写室外,紧接上片而来,写女主人公思乡的焦渴心情。
“宿妆”二句写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得模糊。
《行路难》习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剑起舞环顾四周,心里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阻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
想像姜尚那样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想像伊尹那样在梦中乘船从太阳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啊,岔路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坚信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那时我将扬起高帆远渡沧海。
【赏析题】【1】这首诗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难”在何处。
(2分)示例一:面对现实,仕途艰难(1分)。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写出了仕途的艰难(1分)。
示例二:面对未来,选择艰难(1分)。
“多歧路,今安在”,现实道路崎岖,要走的路不知在哪里(1分)。
【2】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请简要分析。
示例一:最后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诗人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表达了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豪迈、乐观的情怀,以此来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示例二:最后两句用“破”“挂”这些富有动感、充满气势的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以此来表现以此来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3】(2023·驻马店二模)在探究诗人的情感变化时,小文认为诗人在本诗中的情感是激荡起伏的。
请帮助他阐述理由。
从全诗来看,诗人的情感从郁闷惆怅,到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再到徘徊低沉,最后奋发振作,可谓一波三折,激荡起伏。
【4】(2023-2024·郑州期中)有人说这首诗虽题为《行路难》(其一),但读者却总能从夸张的表述中读出积极浪漫的情调。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主要对应目标:306]赞同。
金陵夜泊罗隐(唐代)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译文清冷的烟雾笼罩着衰败的树丛,今夜漂泊的船只行至秦淮河岸边停靠。
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栖雁;风帆下落,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
山上那摇落的树干仿佛正在倾听那挟带着三百年金陵王气的涛声,消逝在远方的夜空。
那些曾经在秦淮河身边风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想来应在这清冷的月光中。
注释金陵:古邑名。
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轻澹:即轻淡。
澹:一作“霭”,一作“雨”。
衰丛:衰败的树丛。
秦淮:河名。
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
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
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此指船。
雁:一作“鸟”。
沽酒:卖酒。
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
六代:指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在建康(即金陵)建都,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
六:一作“数”。
精灵:精灵之气。
指显贵人物。
思量:考虑;忖度。
创作背景金陵,是六朝帝王之都,这里曾演出过一幕幕历史的悲喜剧,穿城流过的秦淮河是目睹这些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在一个秋色迷离的傍晚,十上不第、传食诸侯、因人成事的诗人罗隐,泊舟秦淮,目击眼前衰景,白云苍狗的尘寰之感涌上心头,他写下这首吊古悲今的伤心之诗。
赏析冷烟、薄霭、衰丛,诗一开始就以愁惨之墨,描绘出一幅惨淡的秦淮秋暝图。
在这令人惆怅的伤心之夜,一只旅船缓缓地向河岸靠去。
首联在写景叙事中点出“夜泊金陵”诗题。
其中“断蓬”二字用得极巧妙,秋蓬根断,随风飘荡,来去无所,正喻诗人身不由己的飘泊生涯,而“蓬”音与船篷之“篷”相同,驻蓬,犹言驻篷,即泊船,故“蓬”字用,在一石二鸟,既叙事,又写情,富于形象。
山东莘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室雪晴送王宁李硕少室①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②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③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④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注释】①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
②见:同“现”。
③过景:落日余辉。
④行人:指王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写少室山晴雪不同的座座山峰,似与王宁分别。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杯(宋)柳永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
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
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 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 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 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卢挚《金字经·宿邯郸驿》原文|译文|赏析《金字经·宿邯郸驿》是元代散曲家卢挚所写的一首小令。
这首小令用生动的笔法描写了作者故地重游的心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将作者内心无奈的心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金字经·宿邯郸驿》原文元代:卢挚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
时自嘲,虚名无处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译文及注释译文如今我又一次来到梦中享尽繁华富贵的邯郸道上,这绝不是因为山中人要价太高才能实现自己归隐的愿望,而是自己多年来无法逃脱功名这个虚名罢了。
我也经常自己嘲讽自己。
在“功名”这个问题上,又有谁能一下子惊悟觉醒,即就是到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还是这样。
注释金字经:曲牌名。
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
驿:驿站。
元代京官外调,往往在这里暂住,换车马。
梦中邯郸道:即“黄粱美梦”,喻指人世间的富贵终是如梦一场。
山人:隐居山中的人。
晓霜:白头发。
赏析“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一个“又”字点出卢挚故地重游,再次走上邯郸官道的事实。
此处引用唐代传奇沈既济《枕中记》中的典故,卢生在邯郸道遇吕翁,枕着吕翁赠送的磁枕人梦,在梦中历经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却发现主人灶上的黄粱尚未蒸熟,由此领悟得失富贵不过是一场梦的道理。
对这一典故的引用,同作者自身经历密不可分。
卢挚在燕南任官之前,他曾任皇帝的侍从之臣、按察使、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要职,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
此次赴任恰好经由“黄粱一梦”故事的地点,故事主人公的姓氏又与他相同,这些巧合促使他产生了过尽铅华、豁然梦醒的感觉。
接下来“须不是”三句,承接上文,表达自己并非无归隐之心,而是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
其中“山人索价高”意为,山中人索要高价才允许作者入山归隐,联系前面“须不是”三个字来看,直白地道出他的自嘲之意:他深知并不是归隐的代价太高,而是因为“虚名无处逃”,这五个字用风趣的笔法交代了他无法归隐的原因,即功名的引诱让人无处可逃。
《邯郸少年行》原文及赏析邯郸少年行朝代:唐代作者:佚名原文:霞鞍金口骝,豹袖紫貂裘。
家住丛台近,门前漳水流。
唤人呈楚舞,借客试吴钩。
见说秦兵至,甘心赴国仇。
鉴赏邯郸为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
《少年行》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以上六句渲染“游侠子”豪放的生活,其势如铜丸走板,风驰电掣。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二句,气势陡转,诗笔转入对“邯郸少年”内心的揭示。
他们对于纵性任侠的生活远远感到不满足,而希望凭自己的侠肝义胆为国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
不料,这美好的愿望却得不到现实社会的理解,反而遭到排斥和压制。
使之不由得神游千古,怀念“倾以待士”,使之能纵横捭阖,为国排难的平原君。
这两句,充盈着诗人知音难觅的怅惆,功业难成的愤懑以及对现实的强烈针砭和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同时,感情的激流也由前面的飞逸转入沉实,增强了诗歌的顿挫之力。
前半部分诗人借“游侠子”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沉沦不遇的感慨,后半部分则以直抒胸臆的议论,将抑郁不平之情进一步表达出来。
一开始以“君不见”当头唱起,提示人们注意:现在世人只按“黄金”的多少来决定双方“交态”的'厚薄。
没有“黄金”,关系就自然“疏索”(即疏散之意)了。
诗人的感情又由前面的沉实转入激愤,正因他“感叹”之深,对世态炎凉体会之切,因此对于“旧游”和“时事”厌恶之极,这样就有力地逼出最后两句:“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这样的结尾看似旷达,与世“无求”,实则正话反说,充满慷慨之情,愤懑之气,“宕出远神”。
它不仅以“痛饮美酒”,“射猎西山”(西山即邯郸西北的马服山)的豪举,刻画出“游侠子”的英武雄迈之态。
而且以一虚字“且”冠在句首,更表现出他睥睨尘世、待时而动的高旷情怀和耿介刚强的性格特征。
这样的曲终高奏,宛若奇峰突起,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因此赵熙批曰:“大力收束,何其健举!”(《唐百家诗选手批本》)高适在诗中以“邯郸少年”(即诗中之“游侠子”)自况,借描写他们放荡不羁的生活,和世态炎凉的际遇,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金字经夜来西风里元曲赏析
【原文】
南吕·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马致远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
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
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注释】
九天鹏鹗飞:这是一句比喻词。
是说一群像鹏鹗一样的恶人,却在朝廷里飞黄腾达,掌握生杀之权。
九天,高天。
鹏,凶猛的飞禽,以捕杀弱小的兽禽为食。
鹗,俗名鱼鹰,是凶猛的水禽,以捕杀鱼类为食。
这里鹏鹗都是比喻朝中当权的恶人。
困煞中原一布衣:困煞了我这个中原百姓。
布衣,指没有官职的平民,这里是作者自指。
中原,暗指汉民族。
登楼意:取意于王粲的《登楼赋》。
据传王粲初投荆州牧刘表,刘表见他貌丑体弱不肯重用,王粲登当阳县城楼感而作赋,内容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和乡思。
恨无上天梯:遗恨的'是没有进入朝廷的门路。
上天梯,比喻进入朝廷的途径。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曲子。
开头两句是比喻朝廷黑暗,恶人当道。
下几句是抒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从这支曲的思想内容来看,马致远在仕途上,原来并非无意进取,而是由于“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自己原有“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恐怕这是他后来产生“恬退”的思想根源。
这支曲对了解马致远的思想变化是有帮助的。
【题解】
本曲写投谒不遇、天涯沦落之悲。
作者以其豪迈的语言,表现极
其沉痛的情感,使人倍觉其沉痛。
邯郸客舍歌原文翻译及赏析邯郸客舍歌原文翻译及赏析邯郸客舍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译文我这个游客从长安来,策马走上了邯郸道。
令人伤心的是,在那丛台之下,一旦长满了丛生的`蔓草。
客舍的大门向着漳水边,垂杨下系着钓鱼船。
邯郸的姑娘晚上也卖酒,挑亮灯光对着客人大数钱。
已是月上中天,我喝得酩酊大醉,狂歌一曲就在酒垆上酣眠。
注释邯(hán)郸(dān):战国时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
唐时置邯郸县,即今邯郸市。
丛台:战国时邯郸的名观之一。
沽(gū):卖。
酩(mǐng)酊(dǐng):形容大醉。
垆(lú):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赏析:《邯郸客舍歌》是开元末诗人往游河朔时期所作。
诗人途径邯郸,路宿客舍,触景感怀,醉酒狂歌,于是写下这首诗。
邯郸客舍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邯郸客舍歌原文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翻译我这个游客从长安来,策马走上了邯郸道。
令人伤心的是,在那丛台之下,一旦长满了丛生的蔓草。
客舍的大门向着漳水边,垂杨下系着钓鱼船。
邯郸的姑娘晚上也卖酒,挑亮灯光对着客人大数钱。
已是月上中天,我喝得酩酊大醉,狂歌一曲就在酒垆上酣眠。
注释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
唐时置邯郸县,即今邯郸市。
丛台:战国时邯郸的名观之一。
沽:卖。
酩酊:形容大醉。
垆: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赏析全诗采用五七言杂用的短古形式。
前四句五言叙写自己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上的经历和丛台访古的见闻感受。
纯用简笔叙事抒情,即使是丛台怀古这样一个可以写一首长篇七古的题目,也只用“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二语轻轻带过。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题为“邯郸客舍歌”,前四句主要是用来交代行程,引出“邯郸客舍”,笔墨不宜在丛台怀古上黏滞;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在此之前已写过一篇《登古邺城》的登临怀古诗,此处再写丛台访古,意蕴、笔法均易重复。
13、诗词三首《行路难》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刻画出诗人极度苦闷迷惘而又竭力想从中挣脱出来的形象。
3.“欲渡……雪满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这两句运用比喻,以路途的艰险比喻人生道路和仕途的艰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历经仕途险恶后想有所作为而事与愿违、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矛盾、痛苦心情。
4.“闲来垂钓碧溪上……边”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表明了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破、挂”二字(详解67))这两句意思是无论路途多么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
诗句引用典故,以此自勉,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6.课文主题是什么全诗抒写了诗人深感仕途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充满积极的浪漫主义情。
7.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对前途的茫然——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凄凉地”“弃置身”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命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
2、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比喻+感情+哲理)(文言文详解p67)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