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雨水管理及其技术措施[1]
- 格式:pdf
- 大小:176.12 KB
- 文档页数:3
德国离心式雨水过滤器(德国葳西雨水回收系统公司)共有三个系列雨水过滤器,分别为WFQ 300雨水过滤器及弃流水箱,WFQ 150雨水过滤器及弃流水箱,WFQ 100雨水过滤器及弃流水箱。
WFQ系列雨水过滤器图WISY过滤器剖面图德国葳西离心式雨水回收过滤器原理雨水管进入WISY过滤器之前,至少要有1米以上的水平管,接到WISY的进水口,雨水进入WISY以后,因为圆弧形的内壁强迫雨水开始旋转,有离心力发生,雨水贴边,透过不锈钢网贴上内壁,落下收集室,流到干净雨水的出口。
杂物、泥沙、树叶等等跟着少量雨水一起冲到排水口落下。
依照这个原理,回收率在小雨的时候很容易达到90%以上,大雨或暴雨的时候,回收比率就不重要了。
WISY过滤器的整个内部空间永远保持畅通,设计上绝对没有任何障碍,或造成堵塞,这一点在下冰雹的时候或者暴雨的时候非常重要,无法回收的雨水冰雹都会从排水管排掉,雨水部分仍然可以回收50%左右。
为了方便配管,雨水进入口与回收口与排污口都可以旋转360度。
滤网会自动保持干净,因为雨水流过滤网的时候会冲走杂物树叶淤泥等,掉到排水口以外。
雨水回收基本概念----廉价的雨水1.雨水回收过程应该是0成本,没有经常费用,然后依照指定的用途设计水泵等后续步骤,譬如绿化,冲厕等等。
为了达成0成本,雨水回收过程必须是(一)不使用电(二)自动保持清洁,完全不需要人工清理。
雨水使用的过程可能用电,使用完毕就停止耗电。
2.雨水回收系统必须有蓄水池,而且水池成本占总成本的70-80%左右,其余才是水泵,回收过滤器,配管,施工费,等等。
没有适当大小的水池,就没有回收的意义。
3.蓄水池的大小,应该是当地一次最长的下雨量总和,免费的水,当然应该尽量收集。
但是实际上无法做那么大的水池,所以退而求其次,可以测算总需求量,再退一步,在建筑物附近寻找足够的空间,通常这个空间就是水池最大的可能性。
最后限制水箱大小的是预算,一般项目因为预算不够,水箱通常是不够大的。
美国雨洪管理技术美国雨洪管理体系——LID,低冲击开发模式1、模拟自然的雨水管理过程模拟自然界雨水蒸发、渗透、径流过程,通过一系列容纳、溢流、分流以及渗透和排放系统的综合作用来对城市雨水进行模拟自然的雨水管理;2、建立雨水分流器是分流系统的第一个部分。
收集的雨水一部分排放到下游、一部分收集在水处理系统中;3、创造截留系统是分流系统的第二个部分。
创造若干个收集区域来对雨水径流截留(植物屋顶、生物容纳池、喷灌收集箱等);4、设计渗透和排放路径模拟自然界雨水渗透和排放过程,布局雨水排放路径,讲多余的雨水从容纳设施中留出,并分流成若干个渗透和排放部分;5、艺术设计把雨水管理每个过程作为城市景观(下沉花园、雨水花园、屋顶花园等),让市民体会和欣赏每个过程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项目东方银行大厦俄勒冈州会议中心背景1、大型建筑、22253平方米屋顶2、持续九个月的大雨3、超负荷的旧城市下水管网结果1、增加雨洪下渗时间和数量2、减缓雨水对建筑外立面墙体冲刷3、景观艺术性、展示当地材料特色三大体系1、叠水体系一系列浅滩、小瀑布、串联水池构成每个水池有0.46米的高差整个体系长969米,宽1.8米2、石材体系水渠底部——青灰色石板水渠边缘——鹅卵石水渠墙面——玄武岩3、植物体系镶嵌于整个体系吸收污染物、防冲刷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Ray and Maria Stata中心户外截留池1、下凹绿地2、截留来自左右两侧的屋顶雨水3、渗透、过滤、净化水质住宅小区设计(奥克兰)——基于LID技术德国雨洪管理技术主要技术系统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2、雨水屋顶花园利用系统3、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4、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集雨面:以屋顶为主屋顶材料:瓦质屋面、水泥混凝土屋面系统利用:家庭、公共和工业等非饮用水(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主要技术系统2、雨水屋顶花园利用系统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控制非点源污染和美化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作为雨水集蓄利用的预处理措施。
发达国家雨水管理机制及政策栏目编辑王雷I国际交流发达国家一理机制及政策一美国雨水管理政策(一)雨水排放许可雨水不仅是造成城市洪涝,而且也是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美国联邦,JJ,I,I,郡等积极立法,以实现雨水的科学管理.清洁水法是美国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法律.清洁水法原名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案,颁布于1948年.后来经过几次年修订,其中1987年修订时将重点放在包括暴雨在内的面源污染上.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制度,即NPDES(NationalPollutantDischargeEliminationSystem)许可制度.对暴雨排放许可,分两个阶段(PHASEI,PHASEII)实施,表1列出了两个阶段许可的发布时间及规定的内容.表1美国NPDES暴雨许可制度发展阶段阶段颁布时间规定内容大,中型分流与暴雨排放有关扰动范围大于等PHASEI1990薤11B制市政暴雨排的工业活动的雨于5英亩的建筑活放系统水径流排放动暴雨排放小型分流制市扩大了PHASEI阶扰动范围为1~5PHASEII1999年12月政暴雨排放段的"不暴露"豁英亩的建筑活动系统免的范围暴雨排放美国雨排放i午研}殳i争iJ1正和个别许百n正两排放场地的特点,工业或建筑活动.暴雨排放i争礅市政分流制暴雨管道系统(MS4s)的所有者必须获取NPDEs许可证,根搦午正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污染源控制措施.Ms4s分类以人口数目作为戈0分示准,服务人口大于于二25万的~Is4s襁j沩大型Ms4s, 服务人口在10~25万之间的Ms4s被称为中_~JMS4s./J",~_MS4s不是以人口数量作为划分标准,而是指包含在城市化地区内的未获得许可的地区.与暴雨排放有关的活动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原材料的储存,运输,材料的加工,中间产物的堆放,副产物及中引起径流污染的活动,美国环保局(EPA)把与暴雨排放有关的工业活动分为11类.建筑活动是其中之_,建筑活动排放许可的负责人可以是建筑场所的所有者,经营者,承包商或转租商.对建筑活动的排放1午可,在PHASEI阶段,Ⅱ围大于等于5英亩的建筑活动,其管理者必须获得NPDEs雨水排放许可;小于5英亩的建筑活动,如果其是大型建筑活动规划中的一部允也需获得建筑排放许可.PHAsEI觑定扰动范围在1~5英亩的建筑活动必须获得暴雨排放许可_对于,J,于1英亩的建筑活动,如属于规定的小建筑活动规划的一部分也须获得暴雨排放许可;干扰范围/J\=j=l英亩的独立的建筑活动如其暴雨排■李俊奇刘洋车伍保局对其具有指定权,要求其获得暴雨许百墩.(二)雨水排放收费除了制定雨水排放许百丁夕,联邦和各州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激励手段,如使用总税收,发行义务债券,联邦和州给予补贴,联邦贷款等方式鼓励人们采用新的雨水处理方法.如在一些地区建立了雨水收费机制,以社区为单位规划并进行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如科罗拉多州1的科林斯堡市,1976年第一;欠提出建立雨漕理计划,目的是通过提供雨水调蓄设施,减少洪灾风险,改善地表水质.1980年以政府第七号文件的形式要求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雨水排放费主要由运行维护费和基建投资费两部份组成,每部分费用由占地面积,综合径流系数对应的费率因子和各自的基准费率相乘计算得出.华盛顿州的奥林匹亚市从1986 年开始征收雨水排放费,其收费类型分为居民区和非居民区两类,居民区以2528平方米为一个等效居住单元(ERU),一个等效居住单元(ERU)是指该市住户家庭的平均不透水面积,每月收取$4.50.非居民区的费用由三部份组成:管理费用,径流水量费用和径流水质费用.目前的管理费用为每月$8.44,径流水量费用为$1.49xERU的倍数,径流水质费用为$4.13XERU的倍数. 二,英国雨水管理政策(一)多层次全过程控制英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政策采用多层次全过程控制的对策.建立可持续排放体系(SUDS)是其核内容.从解决大暴雨管道排放问题,发展为综合的雨洪控制体系.SUDS的思想不只是单纯的体积控制,其综合考虑到土地应用规划,水质,水量和提高水生环境质量等.其方法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源头控制,小区控制和区域控制4种.污染防治主要依靠污染源的管理和公众的参与.源头控制是通过减少不渗透区域面积或者建立就地雨水收集和处置设施从而减少雨水排放.而小区控制和区域控制是在末端建立渗透系统,过滤系统,湿地系统等滞留系统以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削减径流量.SUDS~前已经在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的多个城市广泛应用.依据可持续排放体系,从规划到建设,维护与管理的过程可以把与SUDS~关的法律规章分成三个部分:规划阶段相关的规定,建设与维护管理相关的规定,可持续排放体系的监管规定.可持续排放体系,首先必须包括在当地地方发展规划之内,这既可怍为当地规划部门颁发规划许可的条件之一,也是开发商2011—875国际交流l栏目编辑王雷建设可持续排放体系的法律依据之一.在英国,规划分为两个不同层次,《区域空间策略》和《地方发展框架》,可持续排放体系作为雨水管理措施在LDF阶段被提出并保证应用.u)F不会确定可持续排放体系具体的实施地点和方案,它只是规划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分配情况,指出哪个区域用于开发及其程度,是宏观的判断而非严格的条例规定.如果需要地方规划部门还可以提出一个《补充规划文件》,在此可说明可持续排放系统的主要技术,优势,维护等问题,还需提供一份指导书,说明这些技术如何融入到该地区的发展中.在英国,主要有三个韶]负责雨水排放管理:排水工程部,公路局,私有土地所有首先,开发商根据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渗透性,地质及水文地质等特性,确定适宜的可持续排放技术,同时按照环境部门的要求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地下水污染及补偿等问题,对当地的径流特性及地区的限制条件进行评估,以便采用与之相适合的可持续排放技术.其次,要考虑可持续排放系统的长期维护责任,这就需要各部门协商达成—项维护管理协议,明确可持续排放工程在交付使用后的维护责任. (2)行政规制与排放许可当地的环境部门负责地表水,地—F7}(,环境资源的管理,所以环境部门从规划到实施及维护管理对可持续排放体系都有参与.首先,环境部门是当地规划部门在作规划时的法定咨询者,规划部门在做规划时必须征求环境部门的意见.环境部门会对排放体制及洪水控制问题提出建议,还会要求规划部门提出水体(河流,湖泊,水道等)水质改善措施,通过这一要求确保了雨水的适当排放.开发商在提交规划申请时必须要参考环境部门的涝源分布图,地下水保护带分布图和易污染的地下水分布图等.环境部门通过颁发《排放许百n正书》的形式控制雨水径流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限制条件包括水质,水量等条件.任何直接排人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污染物,排放前必须得到环境部门的授权,否则被看作是违法的.三,德国雨水管理制度(一)政府管制1995~布了第一个欧洲1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EN752-1).EN752—2(1996修订版)中提出通过收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1997年颁布了另一个严格的法规EN752—4(1997),其要求在合流制溢流池(CSOs)中,设置隔板,格栅或其他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2000年欧共『本颁布的水资源政策指导方针(directive2000/60/ EC(2000])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与美国的清洁水法的作用相同.方针指出:各个或员国在整个规划中,通过各种措施使水『本达到良好状态,并满足共同体的各项指析昙要求;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防止扩散和点源控制)预防污染控制,达到环境的标准和限制值;禁止排放污染物质和有毒物质.这一水资源框架将在其后的76瓣建藏2O年或更长的排水系统.(二)雨水排放费与经济激励为了实现排旨网的径流量零增长的目标,各个城市根据生态法,水法和地方行政费用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了各自的雨水费用征收标准,据此并结合当地降利犬况,业主所拥有的不透水面面积,计算出应缴纳的雨水费(由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使用户从经济方面考虑采取雨水利用措施,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技术,国家将不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德国雨水排放费和污水排放费用一样高,通常是自来水费的1.5倍左右).例如:2001年1月1曰,德国汉诺威市开始征收雨水排放费.汉诺威市规定,如建筑房屋,硬化地面因雨水不能渗入地面而流人城市雨水管网,则要交纳雨7}放费.雨水费按此房屋和硬化地面的面积计算,目前费用为0.63欧元/平方米?年.如果建筑房屋的雨水可以完全渗入地下的话,就可以省去雨水费.在新建的工业,商业及居民小区之前,住宅,厂房,花园等建筑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装置.没有雨水利用装置,政府将征收占建筑物造价2%的雨水排放费,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雨水项目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对于能主动收集使用雨水的住户,政府每年给予1500欧元的"雨水利用补助".德国废水纳税法中规定,如果来自固定面积的雨水不是由公共排水道排放,固定面积大于1公顷时, 要以每公顷18个有害单位来计算纳税,每个有害单位的年税率为7O马克.雨水排放费(税)的征收有力地促进了雨水处置和利用方式的转变,对雨水管理理念的贯彻有重要意义.四,日本雨水管理政策日本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国家,并不缺水.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消减洪峰等,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雨水利用措施,也制定了雨水相关政策.在日本政策制定涉及到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政策的制定(政府),投资者(政府或私人公司),管理者(公众或私人部门)和使用者(社区或社区组织).政府拥有整个雨水及污水管理决策权,许多政府部门都在雨水及污水管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公众健康部有保护公众健康的职责,其职责是监督,检查,实施和健康有关的措施,提高全国的卫生水平.公共工作部的职责是建立大型的污水和雨水设施,运行和维护雨水及污水的中心处理单元,检查由私人运行的设施.由于雨水及污水管理涉及到许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调解各相关者的利益尤为重要. 日本政府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排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cj战0的组成部分' 要求新建,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必须设置雨水下渗设施.雨水利用指南,对雨水利用的工程经济分析,评价方法,投入产出,投资回收期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此外日还建立卜贝占,基金等经济市0度.(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德国的城市防洪经验2019-10-11“逢⾬必涝”是我国许多城市的通病。
2012年7⽉21⽇,北京遭遇了“61年不遇”的⼤暴⾬,全城多处,多个路段、区域积⽔达数⽶,造成数⼗⼈丧⽣,直接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
这次“7·21”北京特⼤暴⾬引起了全国⼈民的极⼤关注,提⾼城市的防洪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德国的城市防洪经验⾮常丰富,透析德国城市的防洪经验,也许对我国城市的防洪建设有⼀定的借鉴和启发作⽤。
德国位于西欧平原,地势较低。
随着全球⽓候变暖,德国的城市⼏乎每年都会遭遇⼤的洪⽔,造成⽐较严重的损失。
⾯对德国城市容易遭受洪⽔侵袭的情况,德国的⽓象学家和数学家合作制订了预报洪⽔的计划。
他们通过计算机对城市的街道进⾏逐个分析,搞清城市的哪些部分可能被洪⽔淹没。
通过模拟分析,社区可以及时按照分析图实施沙袋筑堤、修建板桩墙、拓宽下⽔道,并在合适的地⽅挖⼤滞洪池,以避免洪⽔泛滥,有效预防洪⽔造成的严重后果。
德国基尔⼤学⾃然灾害学者沃尔夫·东布罗夫斯基指出,即使出现了50年⼀遇的灾难性洪⽔,对⾃然灾害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肯定要⽐战胜灾害更省钱。
科隆的例⼦早已证明预警系统能够降低防洪成本。
1993年12⽉,莱茵河洪⽔把这个毫⽆防备的德国最古⽼的城市淹了个措⼿不及,造成1亿多马克的损失。
⼀年之后,莱茵河河⽔,⼜涨⾼了⼏厘⽶,但是,损失只有上次的⼀半。
由于当局预测到了这次洪⽔,沿岸居民有⾜够的时间⽤⽊板挡住⾃家⼤门。
最好的洪⽔警报是尽可能长期的洪⽔预报,瑞⼠⽔⽂地理局的阿明·彼得拉舍克说。
从第⼀次洪⽔中获得的经验使⼈们变得聪明起来,⾼密度的⽔位和降⽔监测⽹使莱茵河变得可以测度。
因此,科隆⼈⾄少能提前24⼩时知道莱茵河河⽔何时流⼊他们的城市。
莱茵河两岸以外的地⽅,洪⽔预报则显滞后。
虽然有3500多个⽓象服务观测站每天公布⼀次诸如⽓温、⽓压、风⼒这样的相关数据。
但是,每⼩时报告降⾬量的观测站仅有170个,加之⼀个观测站的平均覆盖范围也就15平⽅公⾥,这⼀测量密度对掌握地区降⾬量来说过于粗浅。
2024年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申论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大题(共10题)一、给定资料:“扶贫先扶志,一个不愿奋斗、只知道‘等靠要’的人,你能帮他真正脱贫吗?文化扶贫,扶其志气,扶其精神,迫不及待。
”全国人大代表龚曙光表示,在全国吹响扶贫攻坚号角的背景下,文化扶贫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文化企业应当积极参与扶贫,挖掘、创作和传播一系列优秀的农村题材文化作品,激发农村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激发农村脱贫的内在动力。
龚曙光长期关注扶贫问题。
他介绍,贫困的因素很多,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健康因素等广为人知,但文化因素容易被忽视。
“由于文化的缺失,精神的贫弱,造成整个家庭的生存能力的缺乏,并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他打了一比方,比如有的农民害怕市场和开拓,政府给免息贷款,鼓励他们发展产业,他们也拒绝,而是守着家里几亩薄田,过着贫困生活。
“在这种意义上,文化扶贫和经济扶贫,是各有其用、并行不悖的两种方式,而且文化扶贫更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龚曙光表示,文化扶贫能扶志、更新农民的思想,有效破除“等靠要”观念,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但是,相比大量人力、资金、产业项目进入农村,文化扶贫的内容则严重偏少,尤其缺乏一些满足和刺激农村发展精神需求的文化作品。
“当年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激励了很多农村青少年奋斗,最终走出农村,不仅帮家里脱贫,还成为城市发展的引领者和建设者,现在非常缺乏这样的作品。
”龚曙光表示,扶贫攻坚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有爱心者应当参与进来,文化企业更责无旁贷。
所以,他建议文化企业要加快挖掘、创作和传播一批新时期优秀农村文学作品,引导农村青年一代积极向上。
同时,文化企业也可以通过免费捐赠等途径,让大量优秀的文化产品下乡,满足农民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先扶志”,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1000字左右。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是指德国在防止和管理雨水洪灾方面的思想和策略。
德国雨洪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基于预防和适应的原则,以最小化雨水洪灾对人民和环境的影响。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的特点包括:
1. 多元化的防洪措施:德国采用多种多样的措施来防止和减轻雨水洪灾,包括建设和维护排水系统、河道治理、防洪堤筑、地面水管理等。
2. 综合管理的原则:德国雨洪管理注重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涉及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和协调。
3. 水文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德国重视水文学研究和数据收集分析,通过对降雨量、雨洪过程和洪水预测的科学研究,提高洪水预警能力和准确性。
4. 公众参与和教育:德国注重公众的参与和教育,通过提供信息和培训,增强公众对雨洪管理的意识和理解,提高应对洪灾的能力。
5. 结合自然和人工系统:德国倡导将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相结合,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河道改造和绿地规划等方式,提高雨水自然排放和滞留的能力。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同时尊重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综合规划、科学技术和公众参与,德国不断改进和创新雨洪管理方法,根据不同区域和需求制定适合的策略,以提高对抗雨洪的能力。
德国环保措施介绍德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环保倡导者,其环境政策和措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以下是德国的一些主要环保措施的介绍:1.可再生能源发展:德国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该国推动了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购买和安装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
德国政府还制定了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应占全国能源消耗的65%。
2.温室气体减排:德国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为此设立了减排目标。
根据德国的法规,到2030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比1990年减少5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德国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鼓励能效提升、提供经济激励措施以及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3.垃圾和废物管理:德国非常注重垃圾和废物的管理。
该国鼓励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通过回收利用和资源再利用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德国政府还实施了多种措施,如垃圾分类、垃圾征税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等,以减少废弃物的数量。
4.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德国积极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以减少汽车的使用和减少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
该国发展了广泛的自行车道网络,并提供了各种便利设施,如自行车租赁服务和自行车存储设施。
此外,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为人们提供便捷而环保的出行选择。
5.保护水资源:德国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该国采取了严格的水质保护措施,确保水源的纯净度和供水的可持续性。
德国政府还提倡水资源的节约使用,鼓励人们减少用水量,例如通过安装节水设备和推广雨水回收等措施。
6.农业可持续发展:德国致力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国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法。
此外,德国政府还制定了农业环境计划,旨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
7.环保教育和意识培养:德国注重环保教育和意识培养。
该国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加入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德国政府还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通过宣传和奖励措施来促进环保行为的普及。
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标签:国际上雨水管理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尽管德国水资源充沛,不存在缺水的问题,但为了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德国不仅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时还要求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开展雨洪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整的雨水收集、处理、控制和渗透技术以及配套的法规体系,成为国际上雨水资源利用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从规划、设计到应用,不但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而且制定了配套的法规和管理规定。
“雨水费”制度1988年,德国汉堡最早颁布了对建筑物雨水利用系统的资助政策,在后来的7年时间里,先后有l500多个私有住宅的雨水利用系统得到州政府的资助。
柏林每年降水量会达到580mm,出于环保和经济目的,政府倡导合理利用雨水,实施了“雨水费”制度,这项制度规定,不管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每平方米1.84欧元的费用。
但是采取雨水利用设施的用户就可获得减免和优惠。
不同开发区雨水利用技术1、大面积商业开发区雨水利用技术德国联邦和各州有关法律不但规定了受到污染的降水径流必须经处理达标排放,还规定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必须考虑雨水利用系统,且规定考虑了雨水利用,可减免雨水排放费。
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开发区规划、建设或改造时,均将雨水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考虑,尤其在大面积商业开发区建设时,更是结合开发区水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将雨水利用作为提升开发区品位的组成部分。
例:慕尼黑新机场慕尼黑新机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于1992年由现国际展览中心处搬迁至此。
由于机场建设前为农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因此,要求机场建设不能破坏原水量及水质平衡系统。
为此,机场范围内屋顶的雨水收集后通过管道排入下游排水系统,跑道、停车场及机动车道上的雨水收集后进入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排水系统。
为不截断上游来水的通道,在各机场建筑物基础之下修建了排水管道系统,保证了上游地下水流可顺利穿越机场建筑物。
德国水污染治理方案概述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德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水污染治理。
本文将介绍德国的水污染治理方案,包括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关政策德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治理水污染。
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是《德国水管理法》,该法律规定了德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污染监管机构的职责。
此外,德国还制定了其他诸如《水质标准》和《水污染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
水污染监测和评估德国建立了完善的水污染监测和评估体系,以确保水质得到科学有效的评估和监测。
德国的水污染监测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监测结果会被及时上报,并用于制定相应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水污染控制技术德国采用了一系列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来减少和防止水污染的发生。
其中包括:1.污水处理厂:德国建有大量的污水处理厂,这些厂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相应的标准。
2.雨水管理系统:德国大力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减少雨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从而减少水污染的风险。
3.农业环保措施:德国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方法,例如有机农业和农田保护措施,以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4.工业排污控制:德国对工业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要求他们安装和使用适当的污染治理设备,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水资源保护除了治理水污染,德国还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德国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管理:德国建立了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负责水资源的保护、分配和利用。
这个体制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
2.节水措施:德国鼓励人们采用节水措施,例如在家庭和工业中推广水效产品和节水设备,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3.水生态恢复:德国积极参与河流和湖泊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通过水生态修复项目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危机应对措施德国还制定了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以应对紧急的水污染事件。
一旦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德国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紧急处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023年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申论模拟试题大题(共10题)一、给定资料:德国是最早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针对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技术指引和经济激励政策。
在政府的引导下,目前德国的雨洪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
德国的联邦水法、建设法规和地区法规以法律条文或规定的形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明确的要求。
联邦水法以优化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政策导向,成为各州制定相关法规的基本依据。
1995年德国颁布了欧洲首个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标准”,提出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
1996年,在水法的补充条款中增加了“水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强调“为了保证水的利用效率,要避免排水量增加”,实现“排水量零增长”。
在此背景下,德国建设规划导则规定:“在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中,要确保雨水下渗用地,并通过法规进一步落实。
”虽各州的具体落实方式不同,但都规定:除了特定情况外,降水不能排放到公共管网中;新建项目的业主必须对雨水进行处置和利用。
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日渐成熟,目前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如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
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
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
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
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
行道树周围以疏松的树皮、木屑、碎石、镂空金属盖板覆盖。
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
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为了实现排入管网的径流量零增长的目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指引下,各城市根据生态法、水法、地方行政费用管理等相关法规,制定了各自的雨水费用(也称为管道使用费)征收标准。
德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德国农村污水采取的是工业化集中式处理办法,即将污水通过排水管道输送到一个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但这样做除了成本很高以外,还带来污水处理之后的大量沉淀物和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集中式处理办法正被分流式污水处理新办法所代替。
1.分散市镇基础设施系统在没有接入排水网的偏远农村建造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平时把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然后通过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污水。
这一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还能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获得氮气,能达到使污水变成宝的目的,增强了农村土壤肥力。
2.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湿地由介质层和湿地植物两大系统组成,利用这两大系统共同营造的生态系统,使污水处理功效达到最大化。
该系统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水管道汇集流入沉淀池,经过沉淀池的4层筛选之后,再经湿地净化处理,然后达标排放或用于农田灌溉。
系统运转不需要化学药剂,所有的材料都来源于大自然,对周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
湿地表面干燥,没有积水,构成景观绿地,日常运行费用很低,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
3.多样性污水分类处理系统污水分为雨水、灰水和黑水,其中灰水指厨房、淋浴和洗衣等家政污水,黑水指经真空式马桶排放的厕所污水。
居住区屋顶和硬质地面上的雨水被雨水管道收集,导入居住区内设置的渗水池。
该渗水池属于小区的绿化设施,经过特殊的造型和环境设计,表面看起来就像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池底使用特殊材料如砾石等,使池中的水自然下渗并汇入地下水。
在暴雨或降水量大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多余的雨水导入相连的蓄水池,使雨水自然蒸发或通过沟渠汇入地表水。
通过这种处理方式,雨水可下渗或者直接进入自然界的水循环。
洗菜、洗碗、淋浴和洗衣等灰水,通过重力管道流入居住区内的植物净水设施进行净化处理。
摘自中国环境投资联盟2016-04-10。
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范要求与案例分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变得越发重要。
为了确保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规范要求,以及分享了成功的案例经验。
本文将介绍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范要求,并结合相关案例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要求。
1. 可持续发展规范要求1.1 整体规划与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排水系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与设计。
首先需要对区域内的降雨情况、地势地貌、土壤类型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合理的排水方案,包括降雨径流的收集、储存与利用,以及雨水和污水的分流系统。
1.2 节约用水与水质保护可持续的排水系统应该鼓励节约用水,并采取措施保护水质。
例如,在建筑物中安装节水器具,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等。
同时,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与评估,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3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在可持续排水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建设雨水花园、湿地、绿色屋顶等,可以有效地减少降雨径流量,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绿色基础设施还可以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形象。
2. 案例分享2.1 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策略新加坡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其成功地实现了可持续的排水系统。
新加坡采取了多种创新的策略,如建设多功能水库、海绵城市、提倡雨水收集利用等。
这些策略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得新加坡成为了全球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2.2 德国的雨水管理经验德国注重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在排水系统的建设中广泛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
通过大规模的雨水花园和湿地的建设,能够减少降雨径流并提高水质。
德国的雨水管理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3 日本的地下排水系统日本拥有发达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降雨和污水。
日本的地下排水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蓄水池、隧道等,能够高效地收集和处理水资源。
德国的雨水收集利用与调控技术作者:张书函, 丁跃元, 陈建刚作者单位: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100044刊名:北京水利英文刊名:BEIJING WATER RESOURCES年,卷(期):2002(3)被引用次数:17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刘琉雨水收集利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给水排水2008,34(z1)2.张建新.郑大玮国外雨水收集利用与研究[期刊论文]-四川水利2004(z1)3.郑兴.周孝德.计冰昕德国的雨水管理及其技术措施[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2005,21(2)4.张玉婷.刘雪松.ZHANG Yu-ting.LIU Xue-song利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实现城市小区雨水资源化[期刊论文]-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3)5.张辰.邹伟国世博园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期刊论文]-建设科技2010(11)6.刘世虹.崔香娥.郭凤台.孙红.于振红北方城市雨洪径流水质和利用模式探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7.李春芳我国城市雨水收集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学位论文]20098.胡跃峰.吴国娟.徐冰峰.HU Yue-feng.WU Guo-juan.XU Bing-feng渗透式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分析[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6(3)9.蒋方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的弃流设计[会议论文]-200910.郑毅.Zheng Yi马尔代夫的雨水收集设施[期刊论文]-给水排水2005,31(11)引证文献(18条)1.王峰.李杨秋基于景观营造的城市雨水资源化探讨[期刊论文]-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10)2.张金梅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期刊论文]-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0(1)3.曹辉建筑节水技术[期刊论文]-河南建材 2009(4)4.张新波.赵新华.姜远光城市雨水作为景观用水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09(z1)5.吕玲.吴普特.赵西宁.王玉宝城市雨水利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1)6.李博.杨凯.赵军.刘兰岚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下垫面滞水能力初探[期刊论文]-水资源保护 2009(1)7.张巍.邵杰仪.张建.金文航.陈继华杭州野风·海天城住宅区中的雨水利用[期刊论文]-住宅科技 2008(3)8.曾兵.谭海樵.王延霞.李洁城市雨水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期刊论文]-水文 2007(6)9.金龙.王志标我国城市雨水利用适用技术[期刊论文]-市政技术 2007(1)10.孙力.张凤英.于晓晶城市雨水利用措施探索[期刊论文]-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7(14)11.王永磊.姜小平.王德民.张克峰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及对策[期刊论文]-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2)12.张克峰.姜海英.王永磊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雨水利利用技术[期刊论文]-净水技术 2006(1)13.范群杰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调蓄及相关污染削减效应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4.范波芹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学位论文]博士后 200515.张木兰城市与水资源化利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6.乔翠平城市防洪及雨洪水资源利用技术与工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7.王季震.张木兰.葛雷.张美一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及工程方法[期刊论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4(2)本文链接:/Periodical_bjsl200203020.aspx。
国外科技德国的雨水管理及其技术措施郑 兴, 周孝德, 计冰昕(西安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8) 中图分类号:T U992.0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0-4602(2005)02-0104-03Ra i n wa ter M anagem en t and Techn i ca l M ea sures i n Ger manyZHENG Xing, ZHOU Xiao2de, J IB ing2xin(Institu te of Environm ental S cience,X i’an U n iversity of Technology,X i’an710048,China) 德国对降水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了较早的认识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手段,发展了适宜的技术措施。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其雨水管理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1989年《雨水利用设施标准》的出台标志着“第一代”雨水利用技术的成熟,在经历了1992年自控技术的提升后,目前的雨水利用技术正处于设备集成化的“第三代”发展阶段。
因此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看,德国在雨水管理领域已形成了较完备的管理框架和技术支撑体系。
1 雨水管理的含义及体系保证从宏观意义上讲,雨水管理是指利用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使降水尽可能地进行自然的水循环,以保持生态平衡;从技术层面理解,雨水管理体现为雨水的处置和利用,其指导思想是通过安全、经济、可靠的技术手段对降水进行收集、传输和处置,以减少排入公共雨水或污水管道的水量,并使降水尽可能得到处理和使用。
而雨水管理的实施有赖于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建设。
111 法规建设联邦水法、建设法规和地区法规以法律条文或规定的形式,要求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的可持续利用。
联邦水法的政策导向表现为:优化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这为各州的法规建设确立了基本依据。
在1986年的水法中将水供应的技术可靠性和卫生安全性列为重点,而对于生态平衡,仅在第一章中提出了预防性的观点,即“每一用户有义务节约用水,以保证水供应的总量平衡”。
到了1996年,其补充条款中则增加了“水的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强调“为了保证水的利用效率,要避免排水量增加”[1],即“排水量零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建设规划导则规定:在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中,要保障雨水下渗用地,并通过法规进一步落实。
各州的具体落实方式不同,但在其法规中都规定:除了特定情况外,降水不能排放到公共管网中;新建项目的业主必须对雨水进行处置和利用。
112 经济手段为了实现排入管网的径流量零增长的目标,各城市根据生态法、水法、地方行政费用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了各自的雨水费用(也称为管道使用费)征收标准,据此并结合当地降水状况、业主所拥有的不透水地面面积,就可计算出应缴纳的雨水费(由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收取)。
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雨水项目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
雨水费用的征收有力地促进了雨水处置和利用方式的转变,对雨水管理理念的贯彻有重要意义。
第21卷 第2期2005年2月 中国给水排水CH I N A WATER&WASTE WATERVol.21No.2Feb.2005113 雨水处置的基本方式和技术现状德国的雨水处置方式有多种,按照目的主要分为雨水利用、截蓄蒸发和雨水下渗三类。
雨水利用。
屋顶雨水水质较好,经过简单处理就能达到日常杂用水水质标准。
2002年4月, D I N1989(德国工业标准)对雨水利用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完善了贮水器、过滤器和控制装置的产品标准。
截蓄蒸发。
可以利用下渗洼地、绿化屋面、截蓄水塘等收集雨水,这有助于减小径流产量和迟滞产流速度,同时改善局域小气候。
屋顶绿化被认为是最经济和易于维护的方式,适用于学校、游泳馆、公共建筑的平面屋顶。
为了发展屋面绿化技术,德国景观建设研究协会(F LZ)在2002年修订了该项技术的规划、建设和养护规范,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设方针,雨水利用专业协会(F BR)也于同年出版了《屋面绿化与雨水利用合成技术》手册。
雨水下渗。
这应是被优先选择的雨水处置方式。
它对土壤、可利用的土地面积有一定的要求:土壤的下渗率应为10-3~10-6m/s,渗透表层有不少于30c m厚的原土覆盖层,用地面积为汇水面积的10%~15%[2]。
2002年1月,德国水、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协会(AT V)推出了AT V-DVWH-A138工作手册,对雨水下渗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作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更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同时还对雨水利用和下渗组合工艺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2 雨水水质分类与处置设施的选择211 径流水质分类由于受城市地理位置、汇水面条件、大气质量、降水季节、降水间隔、降水历程、气温、清扫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雨水径流的水质变化较大。
为了对产流进行利用,各州依据联邦水法和州水法规定,对由不同汇水面造成的污染程度作了定性的划分,形成了相应的水质类型表格。
该表格将城市不同汇水面的产流水质大致分为3类,即轻度、中度、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径流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可不进行预处理便进行下渗;中度污染径流需经单独的预处理或下渗设施处理后方被允许渗透到地下;重度污染的径流则必须排放到管道系统去作进一步处理或经完善的预处理设施处理后才被允许渗透到地下。
AT V -DVWH-A138工作手册中对此有详细的规定。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径流水质见表1[3]。
表1 工商业区不同汇水面的径流水质分类Tab.1 W ater quality classificati on of runoffs on different surfaces in industry and commerce districts汇水面类型径流水质无预处理有预处理绿化屋面、绿地;混合区(对比于居住区,如办公区)的屋面和露台;步行路面轻度污染不带金属覆盖层的屋面;使用频率较低的轿车停车场(如职工用停车场);一般货物(不影响水质)的中转运输停车场;有金属覆盖层的屋面中度污染轻度污染高使用率的轿车停车场(如大型停车场);高负荷的机动车进、出路口;货车停车场;无顶棚的一般货物(不影响水质)堆放或转运地;由不透水地面组成的站台露天生产场地、大型牲畜集散地;无顶棚的有害货物(影响水质)堆放地或转运地;特种物品集散地(如工业废料或副产品集散地)重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依据产流的水质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雨水处置设施,达到相应的处理目的。
212 处置设施的选择在实施雨水管理的过程中,选择处置设施是管理思路在技术层面的最终落实,其依据是水质条件和处置目的,具体流程见图1[4]。
从图1可以看出,处置方式的选择贯彻了雨水管理的思路,即尽量避免城市雨水径流排入公共管网,使城市范围内的水循环接近地区的自然状况,以保护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和水环境。
由于不同处置方式的占地和处理效率不同,因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当渗透池用于公路两侧时,能够较好地截留道路径流、长时间蓄水并去除污染物;而渗井由于占地少、有一定的除污效果,可用于老城区排水系统的改造;潜流式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由于占地大而多分布在城郊。
第2期 郑 兴,等:德国的雨水管理及其技术措施 第21卷图1 雨水处置方式的选择流程Fig.1 Fl ow chart of rain water treat m ent measures selecti on3 城市雨水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① 交通路面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交通路面污染负荷高,污染物难于处理,同时其分布广泛,影响范围大。
目前主要是研究路面径流对道路两侧处置构筑物的长期影响效应,研制有针对性的处理设施。
② 多种构筑物的组合处理技术。
多种构筑物组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可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例如,洼地—渠—管道下渗系统具备多种功能,处理效果好,可延缓汇流时间,便于雨水的就地处理,而且布置灵活,故得到了广泛应用;渗井—管道—渠道下渗系统占地少、有一定的除污效果,适用于建筑物密度较高的旧城区的排水系统改造;开发出的渠道填料系统能够用于大面积工业区的雨水收集和贮存,已有处置宝马公司6hm2不透水地面雨水的实例。
③ 其他。
机理研究,如雨水长期下渗时污染物对土壤的环境效应;环境经济类研究,如雨水分散处理系统的经济评价;规划管理类的实际应用,如利用GI S技术对雨水处置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工程应用性研究,如应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雨水。
和雨水处置有关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第三代”,在完善的技术标准指导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城市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5]。
4 结语城市雨水管理是促使城市水循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系统工程,其产生、发展和进步取决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德国的雨水管理理念的出发点是保持城市生态平衡,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使城市降水尽可能地纳入水的自然循环,以削减地表径流量、降低污水处理厂负荷、迟滞产流过程和增加地下水补给,实现城区的良性水循环,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1]Klaus W Koenig.D ie Bedeutung der Regen wasserbe2wirtschaftung[J].Umwelt p raxis,2003,(1):2-6.[2] AT V-DVW K.A rbeitsblatt AT V-DVW K-A138Pla2nung,Bau und Betrieb von Anlagen zur Versickerung vonN iederschlages wasser[M].Hennef:GF A-Gesellschaftzur Foerderung der Ab wassertechnik e.k,2002.[3] M inisterium fuer Umwelt und Naturschutz,Land wirtschaftund Verbraucherschutz des Landes Nordrhei-W estfalen.Naturnahe Regen wasserbe wirtschaftung[M].Duisburg:WAZ-DRUCK,2001.[4] GeigerW,D reiseitl H.Neue W ege fuer das Regen wasser:Handbuch zu m Rueckhalt und zur Versickerung von Re2gen wasser in Baugebieten[M].Muenchen:O ldenbourg,I ndustrieverlag G mbH,2001.[5]Gantner K.Nachhaltigkeit urbaner Regen wasserbe2wirtschaftungs methoden-Teil1:Grundlagen[J].G W FW asser und Ab wasser,2003,144(3):240-247.电话:(029)82312581E-ma il:zhengxingde@hot m 收稿日期:2004-10-08第2期 中国给水排水 第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