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营造》现场认知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古建营造技艺八大作标准
古建营造技艺中的“八大作”是指古建筑营造过程中的八个主要工种,包括:
1. 木雕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木雕部分,如门窗格扇、梁枋、神龛等。
2. 石雕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石雕部分,如石基、石碑、石狮子等。
3. 砖雕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砖雕部分,如砖雕门楼、墙面装饰等。
4. 彩绘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彩绘部分,如木梁枋、吊顶、门窗等表面的彩绘装饰。
5. 瓦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屋面部分,如屋顶的铺设、琉璃瓦的安装等。
6. 泥木作:主要负责古建筑的基础部分,如墙体、地面、台基等。
7. 雕刻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雕刻部分,如砖雕、石雕、木雕等。
8. 焊接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铁质部分,如铁铃、铁链、铁马等。
这八大作是古建筑营造过程中的基础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其特定的技艺和标准。
中国古建名词汇编——营造篇(一)●定平取正:古代建筑营造过程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各种测量技术,例如定向、定平、定直、定长等。
“定平取正”指建造房屋时测量水平和判定朝向的过程。
《周官·考工记》:“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
”取正,即定向或立向。
《营造法式》以天文子午线定南北,利用景表、望筒等工具进行南北测定。
首先利用景表确定日中时辰,再以望筒记录此时太阳的方位角,从而初步确定南北向,然后到夜间以此与北极星方位相核对,以此确定南北方向,再以南北而定东西乃至八方四维。
关于定平技术,《营造法式》所载:一是以“水”定平,二是用垂线真尺定平。
以水定平,即利用摆放在建筑基址中央的类似于现代的水平尺的工具,与建筑基址四角的标杆,测定出相对的海拔高度。
垂线真尺定平,即利用水平与铅垂线垂直原理以取平。
方法是在一根长的真尺上立一表杆,于立表当心施墨线一道,垂绳坠下,令绳对墨线心,两者重合,则其下地面自平。
●古建屋顶:古建房屋大体上分三个组成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其中屋顶是房屋按造型分类的重要依据。
古时人们根据屋顶不同样式来区别建筑等级,常见的有庑殿(五脊殿)、歇山(九脊殿)、卷棚(回顶)、悬山、硬山、攒尖、十字脊、工字房等样式。
●营造尺:营造尺即营造建筑工程等所用的度量尺,唐代以来的营造尺都比较规范,只是历代量度有所不同。
中国古建有三大营造规范成书,其中宋《营造法式》中的一营造尺等于现代公尺31.2CM;《清工部则例》中的一营造尺等于现代公尺31.96CM,取整数为32CM;吴《营造法原》中有曲尺和直尺之分,直尺为门光尺,用来确定门宕窗洞等吉数数,曲尺为为营造尺,等于现代公尺的27.5CM。
●材、栔(qì):《营造法式》建立的模数制称为“材份制”。
它以斗栱中栱的截面“材”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
“材”进一步将广(高)细分为15等份,将材的宽分为1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分”。
《营造法原》诠释内容简介《营造法原》是198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记述中国江南地区古建筑营造作法的专著。
本书具体介绍了地面、木作、装折、石作、墙垣、屋面以及工限、园林、杂俎等营造作法,并附有图片。
由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张镛森)增编,刘敦桢校阅。
作者介绍姚承祖(1866——1938年),字汉亭,号补云,又号养性居士。
今苏州吴中区胥口镇墅里村人。
他是继明代蒯祥之后又一位建筑大师。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明代永乐年间的《明宫城图》,图上画的是明代紫禁城(北京故宫)建筑群,图的右下方画着一位身穿明代官服的官员,他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宫殿明故宫的设计者、苏州“香山匠人”的祖师蒯祥。
蒯祥,字廷瑞,出生于明初苏州香山的一个木匠世家,由于出色地担当并完成了营建北京故宫的伟大建筑工程,获得了“蒯鲁班”的美誉,并被封为工部侍郎。
姚承祖也出身于木匠世家,其祖父姚灿庭著有《梓业遗书》。
他自幼在家读书,先后读完了《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等。
16岁辍学从梓,常年跟随叔父奔走苏州城乡,操斧使凿,营造房舍殿宇,不到20岁便在建筑界脱颖而出。
1912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苏州“鲁班会”,他被推选为会长。
姚承祖深知文化知识对于从事建筑业的重要,因而在苏州玄妙观旁开办了“梓义小学”,在故里开办了“墅峰小学”,免费招收建筑工匠子弟上学。
他是首位走上高校讲台的香山匠人。
他被尊称为一代宗匠建筑大师,一生设计营建的厅堂馆所、亭台楼阁、寺院庙宇、园林庭院数以千计,惜乎多无记载,无从查考。
而今为世人所知,较为著名的有四处:一是同治、光绪年间为过云楼顾文彬“怡园”建屋三楹,隔扇将其分为南北二厅,前曰“锄月轩”,后曰“藕香榭”,为怡园之精华。
二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和雕刻名家赵子康一起重葺木渎“严家花园”。
三是1923年在光福马驾山东坡造“梅花亭”。
四是1937年和赵子康合作重建灵岩山大雄宝殿。
姚承祖晚年在苏州鹰扬巷建造“补云小筑”,也是一处极精致的私家园林,可惜“文革”中被毁。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墙体和⽊构架)中国古建筑从造型上看⼀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个部分。
⼀、下分——基础、台基、地⾯⼆、中分——屋⾝墙体、⽊构架、⽃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上篇介绍了古建筑的下分,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由墙体、⽊构架、⽃栱(仅在⾼等级建筑中使⽤)等部分组成。
屋⾝构造按照受⼒⽅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1)承载作⽤,主要应⽤于砖⽊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于传统⽊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式⽊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堂⼆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作⽤,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坯、⽯等,其防⽕性能远⾼于⽊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发⽣⽕灾后⽕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出屋顶设置,形成防⽕⼭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砖⽯结构来替代⽊结构,也是利⽤了砖⽯结构良好的防⽕性能。
还有⼀些⼤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多的墙体专门⽤作防⽕墙。
(4)装饰作⽤,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艺要求,不同的墙⾯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新田一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
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
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材料二: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
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
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
关于古建筑实习报告4篇古建筑实习报告篇1本学期的实践周实践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实践。
这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深刻了解建筑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亲身走进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文化的机会,同时让我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
时代在速度发展着,新一代的建筑也不断的创造着,但是去看懂读懂体会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筑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学子的必要课程。
这次的古建测绘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对古代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实践目的:通过本次实践周的实践我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
通过实际测量并绘制测绘文本,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的尺度感等,把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了解设计,与现代建筑公共思考,创造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地点:厦门卢厝(成功大道与思明南路交汇处,西南角)三、实践时间:20__年7月9日——20__年7月20日四、实践内容:对厦门卢厝的古建筑进行测量并绘制CAD图,电子模型以及实体模型。
下面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厦门卢厝这一有代表性的古厝。
卢家大厝位于厦港福海社区围仔内巷,是清末旅菲华侨卢安邦(又名卢国梁)历时三年构筑的一座近代红砖民居精品。
卢厝坐北朝南,占地近千平方米,由中轴对称的两落横向大厝和两侧纵列护厝及院前石埕组成,埕周为围墙,中间建一个高大门楼,形成完整的群落,十分气派。
前后大厝平面均为三进三开间,明间为宽敞的厅堂,左右均设厢房,后厅比前厅深阔,设神龛,是祭祀、议事的厅堂。
卢厝的两落主厝采用的是抬梁式木架构及单檐尖山式,硬山屋顶,弧线形燕尾式屋脊,其间以过水廊相连接,围合成中心大天井。
东西护厝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顶,与大厝之间留有狭长天井,以漏窗墙分隔成对称四小天井,与前后护厝小房厅自成小单元居室。
东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盖小方亭,用于休闲和会客。
护厝前檐下贯穿南北的走廊,同院后巷弄及中央廊道连通,形成了整体建筑的联系纽带。
古建筑选择题1. 文物古迹保护是一项社会事业,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文物古迹保护是一项公共事业,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A. 对2. 文献记载可以印证文物古迹年代的准确性,但不应作为判断年代的主要依据。
A. 对3. 在对文物古建的修缮工程中,木构件的断白,是指在木构件的表面上用单批灰遮盖住木料的本色。
B. 错4. 文物古建保护修缮勘察设计中,拍摄的现状照片,应重点反映工程对象的整体风貌、时代特征、病害、损伤现象及程度等内容。
A. 对5. 在实际评价古建筑残损状况时,可以套用相关工程的检测文件的基本数值,确定其危害程度。
B. 错6.古建筑木结构中,角梁的修缮要点是要确保其受力要求,形制可变。
B. 错7. 明清官式古建筑瓦顶修缮时,滴子瓦蚰蜒当,圆眼勾头之下,应放两块遮心瓦。
B. 错8. 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石陡板安装灌浆时,不宜一次灌满,最少不低于三次,每次灌浆需凝固后,再灌第二次。
A. 对9. 在文物修缮中,对于采取局部拆砌方法施工的新砌筑石砌体,应按现代工艺做法规范施工。
B. 错10. 对夯土体进行锚固,能够较充分调动和提高其自身的强度及其自稳能力,大大增大了结构物体积和增大结构物自重。
B. 错11. 古建筑木构件的单披灰地仗是不使麻的地仗,传统的单披灰均指四道灰。
A. 对12. 北方地区的古建筑用传统大漆施工较为适宜。
B. 错13. 掐箍头彩画是北方官式彩画中最简单的一种彩画形式。
B. 错14. 古建筑地仗中的油水比指的是灰油和石灰水的重量比。
A. 对15. 搭材作是清代建筑营造中的一个专用名称,搭材作现代称作“脚手架”。
A. 对16. 砌体的所有破坏是由于砖石达到强度极限造成的。
B. 错17. 砖石结构的塔,塔体倾斜普遍存在。
A.对18. 北方官式建筑的普通台基由土衬石、陡板石、埋头角柱、阶条石和挑檐石组成。
B. 错19. 古建筑的基础一般距离建造的时间久远,经建筑物长期压实后绝大多数已经沉降稳定,地基土已经达到平衡的状态,应尽可能不去扰动才是安全的。
9.(8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各题。
【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①从空中俯瞰,在天安门北创,无故应瑰丽的宫股宛如室石砌成的沙盘。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北京故宫。
②自十二世纪起,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移到北京。
因此,在北京的古迹、文物,尤其是作为都城的象征﹣﹣宫殿建筑,不仅在全国居于首位,而且和世界各著名都城的皇宫相比,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③英国的白金汉宫,建筑面积相当于紫禁城的十分之一。
俄罗斯的冬宫,建筑面积相当于紫禁城的九分之一。
法国的卢浮宫,建筑面积尚不到紫禁城的四分之一,北京故宫,仅就现存的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计算,它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十七万平方来,现实存十五万多平方来。
④在世界闻名的古国中,巴比伦的宫殿早已无存,古希腊、罗马的宫殿已只剩下废墟,埃及、印度中世纪前的宫殿也非原貌或全貌了。
北京故宫,虽然在明、清两代一直不断地被重建、改建、扩建,但它的基本规模仍然是明永乐时期所确定的,至今仍能..在紫禁成中看到诗多古建筑。
(节选自《故宫营造》,有删改)(1)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故宫的瑰丽无比。
(2)第③段中,前三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
(3)下列对文末加点词“仍能”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表明其他文明古国的宫殿都已不复存在。
B.说明紫禁城中有许多古建筑被延续不断地保存了下来。
C.流露出作者对明永乐时期故宫营建工程的赞叹之情。
D.表达作者对北京故宫的古建筑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自豪感。
【分析】文章运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故宫,第②段说明了故宫的地位,第③段用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冬宫、法国的卢浮宫和故宫比较,突出故宫的面积大,第④段说明了故宫的保存情况。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从空中俯瞰,在天安门北创,无故应瑰丽的宫股宛如室石砌成的沙盘”把故宫比作室石砌成的沙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故宫的瑰丽。
【营造学堂】古建营造技艺之八大作(经典必知)明洪武南京故宫营造时,曾征集工匠20余万户,多为吴匠(江南一地的工匠)。
由此形成了以江浙地区建筑传统为基础的官式建筑做法。
尔后,营造北京皇宫,复用北匠,同时“凡天下绝艺皆征”,并在全国征集约30万工匠及百万各地民工为役作,大批吴匠亦在征募范围内,这使得北京故宫的营造在秉承江南传统官式建筑做法的基础上吸纳北方地区建筑传统的特点,成为融合南北建筑做法为一身的北方官式建筑。
北方官式古建筑基本模式也因此被确定下来,其营造技艺亦成为北京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初始。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颁布的《工程作法》中,对清代各种房屋工程的规矩,按照十一大项,几十个专业,分别从名称、做法、用工、用料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由此可知,此时官式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已经相当完备,并且形成较为成熟的规矩定式。
虽然清中后期仍有《内廷工程作法》、《工部简明做法》、《物料价值则例》等官刊出现,但大多互通表里,相辅而行,甚至依据《工程做法》而成。
清工部《工程做法》中专业分工包括大木作、装修做(门窗隔扇即小木作)、石作、瓦作、土作(土工)、搭彩作(架子工、扎彩、棚匠)、铜作、铁作、油作(油漆作)、画作(彩画作)、裱糊作等十一个专业。
按专业工种细分,又有雕銮匠(木雕花活)、菱花匠(门窗隔扇雕作菱花心)、锯匠(解锯大木)、锭铰匠(铜、铁活安装)、砍凿匠(雕砖、花匠)、镞花匠(裱糊作、墙面贴络、顶隔上顶花、镞花岔角、中心团花)、夯、碢(木夯、铁硪)、夫(土功夯筑、下地丁、打桩)、窑匠(琉璃窑匠于施工时,配合瓦工查点修饰琉璃脊瓦料)等工,连以上各作的工匠总约二十多个工种。
从记载可知,这一时期官式建筑营造技艺中专业工种分类精细,并呈现出以工作程序为标准划分建筑技术工种的趋势。
到了清代晚期,营造业形成了八大作:瓦作、木作、石作、搭材(彩)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和裱糊作,简称为“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画糊”,这种类似公种的分类一直沿用至今。
学古建·《清示营造则例》1绪论引:学木构,按常理,应该先钻研宋《营造法式》。
之所以从《清式营造则例》开始学起,且不论初学者难嚼《法式》一书的晦涩,单说现实状况:笔者所在的辽宁,所存木造结构的建筑,不仅比不上山西这样文物大省的零头,也比不上大多的省份。
除义县奉国寺外,即便始建时间非常久远,重建也均在明清乃至之后——建于明的暂估(尚需仔细考证)有两处:北镇北镇庙、盖州玄真观;其余均为清建:辽宁虽然距北京较远,但由于陪都盛京的存在,较之京师严格遵循《工程做法则例》的刻板,也未必敢去灵活几分。
生于斯长于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家底儿虽薄,绝对值得下力气研究。
听了晋中李新生先生的劝诫,开始入手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清示营造则例》只是一部老老实实,呆呆板板的营造则例【A】,本系列笔记也只是一份老老实实,呆呆板板”的学习笔记。
以下蓝色部分,均整理自原书<绪论>部分,不再重复说明。
第一章绪论梁思成的《清示营造则例》,其夫人林徽因作绪论,占了全书近2/5的篇幅。
主题突出,结构明晰、记叙也相对冷静。
让人觉得,写建筑的林徽因,和写“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完全不似一个人。
难怪坊间传闻:“民国时期文人中流行着一句俏皮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梁思成的说法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一)第一部分:木造建筑(尤其是斗拱)的发展历史单个建筑物三个基本要素:台基部分柱梁或木造部分——研究中国建筑的关键所在屋顶部分(二)第二部分:中国建筑的美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
中国建筑的美,不会因原始作用失去而低减:大部分是有机的,有用的,结构所直接产生的结果;没有脱离适当的、有机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
(三)第三部分:构架、斗拱、屋顶、台基、色彩、平面、工程的演变。
梁、林对古代建筑的观点,基本可以概括为“尊辽宋,抑明清”,如本书绪论中多次提到清代建筑“雄壮豪劲相差太多”“不科学不经济”“本来必不如清式复杂”“加增华丽反倒失掉主干精神”等。
古建营造技艺八大作标准古建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制作工艺吸引着广大的建筑爱好者和研究者。
在古建营造技艺的传承过程中,一直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古建筑的质量和传统工艺的延续。
古建营造技艺的八大作标准是指古建筑制作和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八项重要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建筑结构的制作、建筑装饰的工艺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古建筑的品质和传统工艺的传承。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八大标准。
第一,材料标准。
古建筑的材料是非常讲究的,主要包括木材、砖瓦、石材等。
这些材料必须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的,保证了其质量和稳定性。
在古建营造过程中,选用优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古建筑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第二,结构标准。
古建筑的结构是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
古建筑的搭建需要精湛的工艺和准确的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确保建筑的稳固和耐久。
第三,工艺标准。
古建筑的工艺包括了建筑装饰和雕刻工艺,这些工艺需要工匠们有着非常高的技艺和经验。
古建筑的装饰多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等技艺,这些工艺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保证了古建筑的完美和美观。
第四,风格标准。
古建筑的风格是古建营造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包括了建筑的布局、外观、装饰等方面。
古建筑的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观念,同时也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价值。
第五,保养标准。
古建筑的保养是古建营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包括了建筑的定期维护和修缮。
保养工作需要对古建筑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需要有着专业的技术和工具,确保建筑的长久保存。
第六,环境标准。
古建筑的环境是影响其保存和延续的重要因素,古建筑所处的环境需要保持干净、整洁和安静,以确保建筑的保存和展示。
第七,传承标准。
古建筑的传承是古建营造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包括了对古建筑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同时也包括了对古建筑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古建筑选择题1.文物古迹保护是一项社会事业,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文物古迹保护是一项公共事业,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A.对2.文献记载可以印证文物古迹年代的准确性,但不应作为判断年代的主要依据。
A.对3.在对文物古建的修缮工程中,木构件的断白,是指在木构件的表面上用单批灰遮盖住木料的本色。
B.错4.文物古建保护修缮勘察设计中,拍摄的现状照片,应重点反映工程对象的整体风貌、时代特征、病害、损伤现象及程度等内容。
A.对5.在实际评价古建筑残损状况时,可以套用相关工程的检测文件的基本数值,确定其危害程度。
B.错6.古建筑木结构中,角梁的修缮要点是要确保其受力要求,形制可变。
B.错7.明清官式古建筑瓦顶修缮时,滴子瓦蚰蜒当,圆眼勾头之下,应放两块遮心瓦。
B.错8.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石陡板安装灌浆时,不宜一次灌满,最少不低于三次,每次灌浆需凝固后,再灌第二次。
A. 对9.在文物修缮中,对于采取局部拆砌方法施工的新砌筑石砌体,应按现代工艺做法规范施工。
B. 错10.对夯土体进行锚固,能够较充分调动和提高其自身的强度及其自稳能力,大大增大了结构物体积和增大结构物自重。
B. 错11.古建筑木构件的单披灰地仗是不使麻的地仗,传统的单披灰均指四道灰。
A. 对12.北方地区的古建筑用传统大漆施工较为适宜。
B. 错13.掐箍头彩画是北方官式彩画中最简单的一种彩画形式。
B.错14.古建筑地仗中的油水比指的是灰油和石灰水的重量比。
A.对15.搭材作是清代建筑营造中的一个专用名称,搭材作现代称作“脚手架” 。
A.对16.砌体的所有破坏是由于砖石达到强度极限造成的。
B.错17.砖石结构的塔,塔体倾斜普遍存在。
A.对18.北方官式建筑的普通台基由土衬石、陡板石、埋头角柱、阶条石和挑檐石组成。
B.错19.古建筑的基础一般距离建造的时间久远,经建筑物长期压实后绝大多数已经沉降稳定,地基土已经达到平衡的状态,应尽可能不去扰动才是安全的。
古建营造系列——门钉门环在古建筑里,门钉只在板门上使用。
有的专家认为:门钉源自墨子所说的“涿弋”,长二寸,见一寸,即钉入门板一寸左右。
当初用来提防敌人用火攻城,所以在涿弋上涂满了泥,起防火作用。
门钉一般是铜制的。
门钉是古建筑大门的一种重要装饰,亦多用于宝榻大门。
金光灿灿的门钉,钉在朱漆大门之上,既壮观瞻,又保坚固。
一般安装使用在位于城门、宫门、院门、券洞门位置的板门上。
门钉的数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规定。
清朝则对门钉的使用有一定之规。
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
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
因为帝王庙是供奉历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门钉。
门钉按质地分为铁质、铜质、木质、石质四种。
铁质门钉一般使用在早期寺庙建筑的板门上,以唐、宋时期居多;铜质门钉则大量使用于明清时期,并且在铜上馏金,显出金黄色,与朱门颜色相匹配;清晚期偶尔也有木质门钉出现,用圆木旋出钉形,涂上黄色,一般体量较小,用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小门上。
门钉按形状分为圆形和花瓣型两种。
圆形门钉从纵刨面看,底部较粗,头部较细,中间偏下有一个二道台,较具有阳刚之气;花瓣型门钉亦有一个二道台,上部则有五瓣、六瓣、八瓣之分,莲花瓣状金锤,似女人的乳房,较具阴柔之精美。
门钉的钉和帽分开制作,然后再用铅锡把二者浇铸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直接使用。
门钉有几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
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
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
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
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钉子的数目也就成了等级的标志了。
皇家建筑由于皇家建筑体量大,门也大、需要门钉的路数也多。
通常皇家竖九路、横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亲王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紫禁城东西南北四个门中,除南门午门(下门开五个门)外,其余都开三个门。
中国古建筑作业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引人入胜。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建筑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古建筑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和谐统一,以天地人为理念,融入自然,尊重宇宙之道。
中国古建筑在规模、布局、结构和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空间布局的和谐与尊重。
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物通常按照严格的规矩布局,以强调对称和平衡。
例如,宫殿的大门通常位于中轴线上,两侧配有对称的建筑物,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此外,室内空间的布局也注重平衡,通常以中心轴线为对称轴。
整个空间的布局既能满足实际需求,又能营造出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中国古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大量运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如木材、土坯、石材和琉璃等,不仅节约资源,还让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构建筑以其独特的技法和工艺而闻名,常常使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铁钉,但又牢固可靠。
这种传统的建筑技艺代代相传,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建筑还注重装饰的细节和精湛的工艺。
在古代中国,建筑不仅是为了实现功能,也是为了展现贵族的地位和尊严。
因此,建筑装饰非常丰富多样,使用了各种材料和技法,如雕刻、彩绘、木构、砖石等。
装饰的形式和图案通常与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和宫廷有关,如龙、凤、麒麟等神兽图案和佛教题材。
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还富有象征意义,通过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使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参观。
《古建营造》现场认知实习作业
一、课程时间:
2013.5.4——2013.5.25(4周)
二、认知对象
松江王氏宅
三、训练目的
1.加深对《古建营造》课程知识的理解,通过现场认知切实地观察和记录古建筑的总体布局、单体平面、结构形式、节点构造、装修装饰等特点,
用图纸和图示语言来阐释建筑的这些名称和特点。
2.现场体会历史建筑营造方面的知识;
3.初步掌握建筑测绘的基本方法,体验实物转化为图纸的尺度变换;
4.进一步掌握建筑的图面表达方法,了解建筑制图规范;
5. 培养协作能力。
四、认知内容与方法
1.每两位同学一起合作,主要选择群体建筑中的一个建筑单体作为观察和测
绘对象,尽可能多角度、有深度的弄清对象的各个特点。
2.用测绘图纸(含平面、立面、剖面,以及重要节点的构造等等)来予以表
达,除了传统的二维图纸外,还可以结合三维建模,照片,徒手手绘,示意分析图综合表达。
3.现场调查测绘尽可能详细全面,两个人要有合作和分工,两人完成的工作
内容和工作量要近似。
五、现场工具
测距与、卷尺、纸、笔、照相机
六、成果要求
认知作业文本一份,要求电脑排版,A4打印装订,并附有电子文档(含cad 格式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