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204.27 KB
- 文档页数:2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作者:郑振宇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11期郑振宇/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畜牧兽医站鸭是一种杂食性禽类,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与其他禽类相比有着较强的抗病能力,一般较易于养殖。
鸭绒可做羽绒服,鸭肉、鸭肠、鸭舌、鸭头、鸭腿、鸭肠等口感差异较大,食用方式较多,身体不同部位不同的口感造成就了鸭肉“浑身是宝”的价值。
因此综合来讲养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加之易于养殖,因此养殖范围较大。
虽然如此,鸭养殖技术也有一定的难度,部分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的鸭疫病也影响着鸭的养殖效益,如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疫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发病率,发病后可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鸭传染性浆膜炎对于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状、流行病学以及治疗方法,旨在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
一、临床特征鸭传染性浆膜炎在发病初期就可见端倪。
此时患病鸭精神表现萎靡状态,出现食欲不振、垂翅缩脖、咳嗽喷嚏、行走站立困难、眼角及鼻部位分泌物增多等明显症状,此外,部分病鸭还会出现休克或昏迷、抽搐、摇头晃脑、头颈歪斜、倒退等症状。
中后期病鸭长卧不起,抽搐时两腿和脖颈部位伸张,抽搐频率明显增加,鸭群中开始出现死亡,进而死亡数量增加。
一般从发病后第2 天可见症状,3 ~ 4d 出现死亡。
鸭传染性浆膜炎在15 ~ 50 日龄内的雏鸭中发病率最高。
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和饲养有着紧密的关系,饲养环境较差,鸭的营养跟不上,导致免疫力降低,因而易被鸭疫里氏杆菌侵入,由于雏鸭抵抗力较低因此更易发生死亡率。
二、流行病学鸭传染性浆膜炎为急性感染疫病,具有病程短、感染迅速、死亡率高的特征。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以冬春季节感染率最高。
患病鸭首先表现为呼吸系统出现感染,其次皮肤组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
研究表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与鸭的应激反应有关。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疗报告作者:李林生\蒲开辉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2期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2~5周龄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
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一、发病过程今年3月份以来,海棠湾镇的湾坡、风塘、龙江、椰林、北山、龙楼等村,鸭和鹅相继发生传染病,发病只数为5338只,死亡只数3172只,死亡率达60%,严重威胁海棠湾镇养禽业生产的发展。
在发病时养鸭场和养鸭专业户盲目滥用药物,不但不能防治本病,而且还造成药物浪费和抗药性的产生,致使病鸭大批死亡。
为保护养鸭业的发展,避免滥用药物治疗而耽误治疗时机。
为此,我站派出专家组莅临海棠湾镇就地诊治,并对几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
通过试验,选出敏感药物,提供给养鸭场户、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减轻经济损失。
二、临床诊断1.临床观察患病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1)少数最急性者往往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2)急性病例主要发生于2~3周龄的小鸭,出现嗜眠、缩颈、腿软不愿走动或以头触地,行动蹒跚与共济失调,患病鸭精神萎靡不振,进食量大大减少,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使眼周围羽毛粘湿至羽毛脱落,鼻孔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排出绿色或黄绿色稀薄的粪便。
有一部分患病小鸭腹部膨胀;部分患病小鸭在临死前出现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病程1~3d;(3)慢性病例主要发生于4~8周龄的小鸭,表现不食或少食、沉郁、困倦、脚软、不愿行走、站立呈犬坐式、共济失调,病鸭消瘦、死亡,病程1周以上;不死的患病鸭往往发育不良,成为僵鸭。
2.病理剖解病死鸭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急性病例见心脏心包液增多,淡黄色,病程稍长则见心包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使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渗出物干燥,甚至有机化或干酪化;肝脏表面包盖一层灰黄色或灰白色纤维素膜,极易剥离,肝土黄色或棕红色,肝多数肿大质脆,胆囊肿大;气囊,在多数病例由于有纤维素渗出而变得浑浊甚至粘连;脾多肿大或肿胀不明显,少数病例表面也有纤维素膜;其他组织和器官无明显的肉眼病理变化。
福建畜牧兽医第43卷第3期2021年57一例鸭急性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与体会邹先念福建省建宁县客坊乡畜牧兽医水产站福建建宁354504摘要该文报道一例肉鸭急性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诊断,通过采取综合防治,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肉鸭传染性浆膜炎诊疗体会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21)03-0057-02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全身浆膜面纤维素性炎症为主要特征袁各品种鸭均可感染袁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
经统计建宁县客坊乡2020年就有12个规模养鸭场(户)鸭群发生该病,发病鸭1400多羽,死亡350多羽。
该病已成为危害我乡也是危害我县养鸭业的最常见、最严重、损失最大的鸭传染病。
2020年4月我乡里源村一养鸭户饲养的45日龄半番鸭发生急性传染性浆膜炎,4d内共死亡26羽,淘汰8羽。
现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2020年2月客坊乡里源村吴某从县禽苗市场购进刚出壳的半番鸭苗650羽,脱温后采取田间放牧与早晚补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按县农业农村局制定的肉鸭免疫程序分别在13日龄和35日龄注射了禽流感疫苗,至2020年4月11日,成活率达98%o4月12日上午吴某放牧时发现鸭舍内死亡肉鸭3羽,另有约20羽精神萎顿,不愿站立,遂立即报告我站要求出诊。
2临床症状突然发病,患鸭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两肢软弱,不爱走动,共济失调,有的表现倦怠、嗜睡、缩颈。
大多患鸭眼睛和鼻孔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鼻孔有分泌物堵塞,造成呼吸不畅。
患鸭腹泻,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有的腹部臌胀。
有的濒死期患鸭还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表现为点头或背脖或阵发性全身抽搐等。
3剖检变化剖检2羽病死鸭和2羽濒死患鸭,外观可见患鸭略显消瘦,羽毛粗乱。
剖开胸腹腔均可见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袁以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最明显。
入过多等,可以更换饲料原料来解决该疾病。
如果是由于区域性的畜禽营养代谢病,则需要通过添加或者降低当地缺乏或者过量的元素来缓解畜禽营养代谢病。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坚持的原则是“防重于治”,即防治畜禽产生营养代谢病,因此,如果想做到的话,就需要制定出科学的饲料配方,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饲喂畜禽全价的饲料等。
此外添加一些能够提高畜禽免疫能力的物质也是防治该类型疾病的方法,畜禽免疫能力提高后才会对营养物质有一个最佳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3小结畜禽营养代谢病是畜禽生产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类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导致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以及饲料转化率变差等,会对畜禽生产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做好科学的诊断该疾病以及做好有效的防治。
本文主要从畜禽营养代谢病的诊断和畜禽营养代谢病的防治出发阐述畜禽营养代谢病,希望能够为我国畜禽养殖人员认识和防治这种类型的疾病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1]赵凤贞,董悦平.常见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J].科学种养,2013(4):51-52.[2]邵玉新,邢冠中,张丽阳,等.饲粮钙、磷缺乏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佝偻病发病特征及胫骨组织结构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31(5):2107-2118.[3]蒲万海.畜禽营养代谢病的特点、诊断和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7):108.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和治疗分析邢仁增,李西,王卫东(山东省郓城县畜牧畜牧服务中心山东菏泽274700)鸭类养殖过程中,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于鸭疫里默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种疫病也称之为鸭败血病、鸭疫综合征等,该疫病作为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容易感染幼年鸭,发病时会引发多种炎症,且暴发几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做好对于该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养殖收入。
养殖;传染性浆膜炎;治疗与预防鸭类养殖是我国畜禽类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鸭类养殖迅速崛起,各个地区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鸭源渠道较为混乱,加之养殖方式缺乏规范,均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传染性浆膜炎作为常见的鸭类流行疫病,在近几年日趋流行,因此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兽医防疫人员,只有做好对于该疫病的综合性诊断和防治,才能够有效地防止该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中的经济损失。
鸭传染性浆膜炎怎么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治疗方案鸭传染性浆膜炎怎么治?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叫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怎么治?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叫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本病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感染后眼鼻分泌物增多、下痢、咳嗽、喘气、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
在病变上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部分病例出现关节炎为特征,是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常见细菌病。
发生时间和原因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土、飞沫等,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的伤口(尤其是足蹼部皮肤)而感染。
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或转群、气候骤变、受寒,及有流感、副黏病毒、霉菌毒素等混合感染时,更易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该病在发病场能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鸭感染发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怎么治?1、鸭浆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一:可选用头孢噻呋钠加板兰根注射液(或加延胡酸泰妙菌素,如鸭群发现有喘气和咳嗽),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
同时也可在饮水中添加泰诺林+电解多维。
方法二:用强力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拌料饲喂,连用5-7d为1疗程。
1个疗程后停药3d再用下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用药完毕3d后再给雏鸭注射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
1周后再免疫1次。
采取以上措施后,鸭群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方法三:青霉素钾,每羽8万单位,双黄连注射液,每羽0.1~0.15mL,板蓝根注射液,每羽0.2mL,地塞米松注射液,每羽0.1mL。
病鸭出现拉稀症状,可配合使用环丙沙星、黄芪多糖注射液,每羽各0.3mL,口服,一天服两次,连续用药1~2d。
2、降低患病雏鸭死亡率的治疗方法方法一: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可有效降低感染鸭的死亡率。
论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Duck Viral Pericarditis,简称DVP)是由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Duck viral pericarditis virus,简称DVPV)引起的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鸭类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原体主要侵害鸭的心包、心肌和肝脏,导致鸭的生长受损和死亡率增加。
对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辨证防治,兽医师们需要全面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症和病变,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措施和方法。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粪口传播等方式。
病毒一旦侵入鸭体内,会在呼吸道和肠道黏膜进行繁殖,然后通过血液传播到心脏、肝脏等器官,引起炎症反应。
典型的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肝炎,严重时可导致心包积液、心肌坏死、心功能衰竭和肝脏损伤,严重影响鸭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二、临床症状及辨证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消化道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水量增加、体重下降、粪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气紧等呼吸道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还可能引起心包积液,出现心包摩擦音、心音遥远等心脏症状。
兽医师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结合这些症状,进行综合辨证,及时判断鸭是否感染了传染性浆膜炎病毒,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三、防治措施及方法对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兽医师们需要从病毒源头、环境、营养和免疫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方法:1.做好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饲养场地、维持通风透气,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2.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充分,提高鸭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3.对鸭进行疫苗注射,提高鸭的抗体水平,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
4.及时发现病鸭,对疑似感染病毒的鸭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5.对于已经感染的鸭,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缓解病症,减少死亡率。
X u m u s h o u y i肉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于感染了里氏杆菌所导致的,会造成鸭只心脏、肝脏浆膜纤维素渗出,该病易感染两到三周龄的小鸭,一年四季都会发病,特别在多雨时节,通过呼吸道与皮肤伤口等进行感染,具有较高死亡率,对肉鸭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
一、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1、临床症状根据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史、临床特点和剖检变化可以实现初步判断,但若想确诊仍需进行实验室检测。
病鸭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鼻腔和眼中有分泌物,眼睛四周羽毛黏连等症状。
粪便呈黄绿色,两腿瘫软,表现出神经症状不久便死亡。
2、实验室诊断在无菌环境下将病鸭的肝脏、脾脏与心包液做成抹片,通过革兰氏染色与镜检,能够观察到大量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过瑞氏染色与镜检,可观察到两极浓染的病菌。
将细菌分开培育,培养基使用血液琼脂平板,然后放到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将温度控制在三十七度培养二十四到三十六小时,培养基上能够观察到白色菌落。
二、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案1、科学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高效防控传染性浆膜炎,鸭舍的设备要齐全,做好通风、防寒、保暖等工作,保证鸭舍干净为宜,定期清理鸭舍,经常更换垫料,防止垫料受到污染。
要保证饲料质量,避免饲喂过期饲料致使疾病发生。
2、做好预防接种消毒灭菌可以有效阻止传染性浆膜炎病毒的传播,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手段。
消毒药物通常选择刺激性较弱的二氯尿酸钠消毒剂,能够减少由于消毒操作导致的鸭群应激反应,获得良好的消毒效果。
在鸭厂过道中喷洒消毒粉,出入养殖厂的人、车、工具务必进行消毒处理,经济充裕的情况下,垫料也要进行环保化处理。
预防此病的最佳方案是疫苗免疫方法,当前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强毒株灭活苗与自然弱毒活疫苗。
两者的区别在于:弱毒疫苗免疫后抗体出现快,免疫系统反应迅速,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可一同进行,预防效果良好,但弱毒疫苗为活苗,具有一定的返毒风险,尽可能不要用在亚健康状态的鸭群上。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1.0272摘 要: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作鸭疫综合征、鸭白血病,其致病性与传染性都很高,是鸭子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疾病,主要感染雏禽,有较高的感染率,且很难彻底根除,会引发不同批次雏禽发病。
本文讨论分析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提供参考。
关键词: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治疗;分析1 前言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败血症,是鸭疫里默氏杆菌(RA)感染家鸭、野鸭所致,患鸭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出现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主要症状是病鸭食欲下降,打喷嚏、下痢、头颈歪斜等。
此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
鸭疫里默氏杆菌重点感染对象就是大约3周龄的雏鸭,其中感染率最高的就是10~30d的雏鸭。
近些年以来,我国肉食鸭与蛋鸭养殖规模持续扩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也跟着上升,从而对我国养鸭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2 发病状况2020年5月8日,接到良庆区大塘镇肉鸭养殖户乐某某求诊电话,主诉:饲养3000羽麻鸭,18日龄,已免疫禽流感疫苗。
5月6日早上,雏鸭出现精神萎靡、伏地、下痢等情况,同时有程度不一的神经症状,在使用阿莫西林等抗菌药物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改善,紧跟着有许多病鸭死亡。
截止到来电时,已有超过100多羽雏鸭死亡。
在接到该养殖场电话后,笔者马上前往养殖场诊治疾病。
3 临床症状对群体进行观察发现,一些鸭反应迟钝,精神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嗜睡、呆立,不愿意入水。
针对病鸭实施个体检查,表现缩颈,可以发现呼吸不顺,并咳嗽、打喷嚏等,鼻眼中分泌许多粘液状分泌物,眼部四周的羽毛粘连在一块产生“眼圈”。
此外,病鸭还有以下表现:严重腹泻,排水样的稀便,稀便为黄绿色,伴腥臭味。
还有一些病鸭存在运动失调的情况,症状是腿软、伏地、摇晃头部、走路不稳等;还有部分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即:头颈歪斜、阵发性痉挛、抽搐、头颅弯曲呈现角弓反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