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省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病原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4.39 KB
- 文档页数:3
细菌性痢疾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细菌性痢疾概述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由于志贺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
英文名称:bacillary dysentery其它名称:菌痢相关中医疾病:痢疾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传染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肠常见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主要病因:因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感染引起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细菌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X 线检查重要提醒:细菌性痢疾具有传染性,且部分患者病情危急,甚至出现败血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1、急性细菌性痢疾根据毒血症及肠道症状轻重,可以分为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重型和中毒性菌痢。
2、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医生者,即为慢性菌痢。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点三、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病因总述:细菌性痢疾主要是因志贺菌感染引起。
志贺菌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疲劳、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可能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基本病因: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荚膜及鞭毛,多数有菌毛,属兼性厌氧菌。
1、抗原结构根据生化反应和 O 抗原的不同,可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包括痢疾志贺菌(A 群)、福氏志贺菌(B 群)、鲍氏志贺菌(C 群)、宋内志贺菌(D 群)。
细菌性痢疾慈禧73岁大寿第5天时高烧、寒战、水样便、脓血粘液便、腐肉血便,不愿离开厕所御医鸦片缓解症状“关门留寇” 一周后丧命概述卫生部《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国内地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淋病熟悉:传染源、传播途径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
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特征,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概述命名:细菌性痢疾=志贺菌病(shigellosis )法定传染病乙类终年散发,夏秋季可流行直肠、乙状结肠炎症与溃疡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发热及全身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多数急性自愈。
少数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作。
病原学生物学性状: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lla)。
G-短小杆菌。
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
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
1.病原体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杆菌,无鞭毛2.抗原分型目前分为4群47个血清型痢疾志贺菌A(病情最重)12 ——外毒素福氏志贺菌B(我国主要,易转慢性)16鲍氏志贺菌C(我国较少)18宋内志贺菌D(病情最轻)1我国流行主要为福氏志贺菌(B群)次为宋内志贺菌(D群)(一)抗原结构1. 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分为4个血清群(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又依次称为A、B、C、D群)。
痢疾杆菌有两种抗原:O抗原和K抗原志贺氏菌属的抗原有菌体(O)抗原、表面(K)抗原和菌毛抗原。
根据O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成A、B、C、D四个群,现有39个血清型。
临床以福氏菌2a型、宋内菌为多见。
按O抗原的不同可以分为4群,47个血清型病原菌流行类型不断变迁3.致病力包括三方面——侵袭力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临近细胞,由毒素作用引起细胞死亡。
细菌侵袭肠粘膜,引起肠粘膜炎症——内毒素(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脂多糖)。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三章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
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
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
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三)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六)结肠镜+活检: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诊断要点1.发病多在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细菌性痢疾题库一、单选题1、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正确答案:B.消化道传播2、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是:A.志贺菌B.大肠杆菌C.沙门菌D.变形杆菌正确答案:A.志贺菌3、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发热、腹痛、腹泻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C.恶心、呕吐、腹泻D.腹泻、恶心、呕吐正确答案: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4、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A.增强免疫力B.预防接种C.控制传染源D.切断传播途径正确答案:D.切断传播途径二、多选题1、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可以有:A.发热B.腹痛C.腹泻D.里急后重E.恶心、呕吐正确答案:A. B. C. D2、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A.全年均可发病B.夏秋季节高发C.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D.人群普遍易感E.儿童发病率高正确答案:B. C. D3、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包括:A.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B.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C.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传播E.提高人群免疫力,进行预防接种正确答案:A. B. C. D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群体。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患上细菌性痢疾的风险较高。
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等。
该病在儿童中的症状往往比成人更为严重,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针对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和病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调理脾胃、清热解毒、利湿止痢。
以下是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的主要步骤:望闻问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询问病史和切脉等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
第三章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
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
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
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三)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六)结肠镜+活检: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诊断要点1.发病多在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2.临床表现急性期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有明显压痛。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要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基本情况。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志贺菌属细菌包括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和宋内菌等。
这些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即通过食物、水或接触污染物品而感染。
细菌性痢疾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流行情况更为严重。
在我国,细菌性痢疾曾是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近年来,由于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仍然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一、病原学调查病原学调查主要包括对志贺菌属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通过对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抗原结构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深入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流行病学特征调查主要包括对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人群易感性、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疫情报告、病例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规律,为防控疫情提供依据。
三、疫情调查疫情调查是对细菌性痢疾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
在疫情调查中,我们需要收集疫情相关信息,如病例分布、病例特征、疫情爆发原因和防控措施等,以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规律。
四、防控策略研究防控策略研究是基于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这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改善、食品安全监管、个人防护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方面的研究。
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方法,全面了解细菌性痢疾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细菌性痢疾的全球性挑战。
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要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基本情况。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县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县1979-2013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高县1979-2013年共报告菌痢14 419例,死亡病例7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7.54/10万和0.04/10万。
1979-1991年发病10 227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72.05/10万、0.08/10万和0.05﹪,年均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9,P<0.01), 1992-2013年发病4 192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9.82/10万、0.02/10万和0.05﹪,年均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8.63,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集中在6~10月;5岁以下年龄组年均发病率最高(569.6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4:1;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占总病例数的84.88﹪。
结论1992-2013年,高县细菌性痢疾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提示近年防治措施成效明显。
夏秋季是发病高峰, 男性高于女性,农民和幼托儿童是预防细菌性痢疾危害的重点人群。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我国高发和重点防治的法定传染病之一。
也是四川省高县最常见的传染病,其发病率虽然在过去的20年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仍居于高县肠道传染病的顺数第2位。
为了解目前菌痢的流行趋势,现对1979-2013年高县菌痢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高县疾病预防控制控制中心1979-2013年法定报告菌痢发病和死亡报告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高县统计局,全县各年总人口数为当地当年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
1.2 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县1979-2013年菌痢发病和死亡特点及趋势进行分析,使用年均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描述其发病水平及趋势变化。
细菌性痢疾知识培训试题A1型题1.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A、志贺菌属B、沙门菌属C、弧菌属D、弯曲菌属E、螺旋菌属2。
细菌性痢疾散发流行的主要途径是A、集体食堂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B、井水、池塘或供水系统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C、健康人的手或蔬菜、瓜果等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D、与病人密切接触经呼吸道传染E、接触病人的血液经伤口感染3.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吞入细菌数量B、外毒素C、神经毒素D、侵袭力和内毒素E、肠毒素4。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A、回肠末端B、乙状结肠与直肠C、升结肠D、降结肠E、累及整个肠道5.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A、氯霉素B、四环素C、磺胺药D、氟喹诺酮类E、呋喃唑酮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D、口服痢疾活菌苗E、切断传播途径7。
菌痢的确诊依据是A、粪培养阳性B、粪检有巨噬细胞C、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E、典型菌痢临床症状8. 关于痢疾杆菌,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B. 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为需氧菌C。
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D.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E。
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9. 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内毒素B、肠毒素C、神经毒素D、细胞毒素E、侵袭作用10。
菌痢急性期的基本病变是:A。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浆渗出B、肠粘膜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C. 肠粘膜水肿、增厚、溃疡形成D、肠壁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E、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11。
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的病程超过: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6个月12.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A。
潜伏期的长短B、毒血症状的轻重C. 大便常规发现红细胞的多少,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D、大便检出病原体E、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13。
下列各项中,对于中毒性痢疾脑型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A、起病急骤B、大便检查有无炎性成份C、高热、昏迷、抽搐D、早期休克E、呼吸衰竭A2型题14。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的变迁
李永红
【期刊名称】《内科》
【年(卷),期】2013(008)001
【摘要】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不同地区细菌性痢疾的总体流行趋势相似,但由于细菌性痢疾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且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生活环境及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我国不同地区、【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李永红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宁市,53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3
【相关文献】
1.急性细菌性痢疾1027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张鸿;赵清侠;曹宁家;李彧;李竹;
马淑琴;陆亚红
2.2008—2014年天津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及志贺菌检测结果分析 [J], 高璐;张维
3.重庆市2009-2016年细菌性痢疾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及基于气象要素的预测模型
研究 [J], 刘勋;孟秋雨;谢佳伽;肖达勇;王怡;邓丹
4.某市2011年~2017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窦丽
5.医院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燕;孙成栋;白爱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志贺菌病。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
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菌痢)。
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痢疾杆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病后免疫力差,可反复发作。
病原学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illi)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兼性厌氧,最适于需氧生长。
存在于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在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
日照30分钟、60℃10分钟或100℃1分钟可杀灭,对酸及一般消剂均很敏感,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10~20天,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数周。
20~30℃左右痢菌在主食及肉类食品中4小时可增殖100~80倍,12小时超过50000倍,在瓜果蔬菜中8~24小时可增殖20~800倍。
D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其次为B群福氏志贺菌,A群痢疾志贺菌抵抗力最弱。
志贺菌属的分型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部分地区仍有痢疾志贺菌流行。
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
宋内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多呈不典型发作。
痢疾志贺菌毒力最强。
痢疾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细胞死亡。
内毒素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休克的重要因素。
志贺菌所有菌株均能产生内毒素。
部分A群、B群、D群的血清型可产生外毒素,也称志贺毒素,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与肠毒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非典型病人、慢性菌痢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1、水源污染:可引起水型暴发流行。
2、食物污染:可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
3、日常生活接触。
4、苍蝇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流行特征:全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发病机理志贺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一下三个要素:1.细菌数量2.致病力3.机体抵抗力入侵病原菌数量多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痢疾杆菌吸附、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再侵入邻近上皮细胞,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继续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粘膜炎症、坏死及溃疡,形成脓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