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20个 (2)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5
经典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句子吧,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成语故事篇1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
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
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
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
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
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
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
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
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
从此,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渐渐地,老马迷失了自我。
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
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不瞧那些战马一眼。
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
、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
老马心想:我有异能,肯定能带大王回去。
于是,老马随便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现是条死路。
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
经典的20个成语故事集锦(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不过,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不过,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但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成语故事摘抄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凝练着古人的智慧和哲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语故事则是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下面,我将为大家摘抄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的智慧吧!1. 画蛇添足。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很善于画画,他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身上再加上了几条腿。
后来有人看到了他的画,告诉他蛇本来就没有腿,你画了腿是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适可而止,不要多此一举。
2. 杞人忧天。
古代有一个杞国的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就建了一座高高的台阶,准备逃跑。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他担心天会塌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无端担心,要有理智和分寸。
3. 刻舟求剑。
古代有个人划船过河,不小心把自己的剑掉到了水里,他就在船上刻记号,等到了对岸再下水找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现实情况,不要固执己见。
4. 狐假虎威。
有一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后来有只老虎来了,狐狸吓得立刻逃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倚强凌弱,也不要自不量力。
5. 守株待兔。
古代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等兔子撞树而死。
后来真的有只兔子撞树而死了,他得到了一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想靠等待运气来获得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
6. 望洋兴叹。
古代有个人站在海边,看到远处的大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不要自暴自弃。
7. 杯弓蛇影。
古代有个人拿着弓,看到杯子里的倒影,以为是蛇,吓得丢了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错觉所困扰,要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
8. 纸上谈兵。
古代有个人只会在纸上谈兵,却从来不去实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以上是我为大家摘抄的一些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和用法,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加以运用,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经典的成语故事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大家知道吗?其实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欢迎阅读!1、千呼万唤【成语故事】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
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
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
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
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2、杯水车薪【成语故事】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
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7、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20个寓言成语故事1. 井底之蛙:从前有只蛙住在一个井里。
因为它一直生活在这个狭小的井中,所以它认为井是整个世界的全部。
有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海龟经过这口井,向蛙讲述了外面的广阔世界。
蛙听后感到非常震惊,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视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眼界,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局限住了。
2. 杞人忧天:从前有个杞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破碗掉到地上,于是他更加担心天会坍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于焦虑和杞人忧天,要学会放松心态,不要为了一些无谓之事而烦恼。
3.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为了逃过一劫,它假装很凶猛地吓唬老虎。
老虎被吓到后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表面看起来很强大的人并不一定是真的强大,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不要被表象迷惑。
4. 四面楚歌:楚国的国君被敌国围困,四面都是敌人。
他感到非常孤立和无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坚持信念,不要轻易放弃,随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5. 守株待兔:有个农夫在田地里工作时,发现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当场死亡。
农夫决定不再劳动,而是守株待兔。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没有兔子再次出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运气和机遇,要努力工作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6. 纸上谈兵:一个人只在纸上研究战争策略,却从未参与实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7. 亡羊补牢:一只羊从羊圈逃跑了。
农夫没有及时修补羊圈,导致更多的羊逃跑了。
最后,农夫明白了重要性,并修补了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不要等到事情变得无法挽回。
8. 蜜蜂采花:蜜蜂采集花蜜时,总是在花朵上转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目标和方向,不能盲目地进行工作和努力。
9. 老马识途:老马在一条陌生的路上带领主人走到了目的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是宝贵的,老马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主人避免了迷路和危险。
10. 鸠占鹊巢:鸠鸟篡夺了喜鹊的巢穴。
20个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既可以传达深刻的哲理,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成语的魅力吧!1. 画龙点睛。
相传古代有位画家,他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龙,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他冥思苦想,最终在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滴墨水,龙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后来人们就用“画龙点睛”来比喻在事物的关键之处加上恰到好处的点缀。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忧心忡忡,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担心,他说,“我怕天塌下来啊!”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来形容无端的忧虑和杞人忧天。
3. 守株待兔。
古代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守着,希望能等到兔子撞上来。
他的愚蠢行为被人们取笑,后来“守株待兔”就成了形容无所作为、不求上进的人的成语。
4. 刻舟求剑。
古时候,有人在河边刻了一艘小船,船掉到水里了,他却在原地寻找剑。
别人告诉他,剑已经掉到水里去了,他却不信,还在原地寻找。
后来“刻舟求剑”就成了形容人们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成语。
5. 指鹿为马。
秦始皇时期,有个大臣想试探秦始皇的权力,他抓来一只鹿,说是马,问秦始皇认为是什么。
秦始皇居然说是马,大臣得知秦始皇已经被蒙蔽,暗自庆幸。
后来“指鹿为马”就成了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成语。
6. 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有个人为了报仇,每天都在火炉上烤着薪木,用来激励自己。
他最终成功报仇了,后来“卧薪尝胆”就成了形容为了达到目的,不怕牺牲、忍受艰难的成语。
7. 杀鸡取卵。
有个农夫每天都杀掉母鸡,取鸡蛋。
别人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他却不听,最终所有的母鸡都被他杀光了,也就再也没有了鸡蛋。
后来“杀鸡取卵”就成了形容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成语。
8. 守口如瓶。
古时候,有个人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他一直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出去。
后来“守口如瓶”就成了形容保守秘密,不泄露出去的成语。
9. 胸有成竹。
古代有个画家,他心中已经有了画面,所以他在纸上轻轻一笔,就能画出精美的竹子。
20个超短成语故事1.狐假虎威:一只狐狸被老虎逮住,它骗老虎说自己是百兽之王。
于是它们一起走在森林里,小动物们看到老虎都吓跑了,狐狸得意洋洋地说:“你看,大家都怕我!”其实是小动物们怕的是老虎呢!2.井底之蛙:有只青蛙住在枯井里,觉得自己的世界就是整个宇宙。
直到有一天小鸟飞来告诉它外面的天空多么辽阔,青蛙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3.守株待兔: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后,每天守在树旁等第二只兔子来撞死,结果庄稼荒废了也没等到另一只“傻”兔子。
4.画蛇添足:几个人比赛谁先画完蛇就能赢酒。
有个人很快完成却想给蛇加上脚,结果反而成了最慢的一个,因为多此一举而输了比赛。
5.刻舟求剑:有人坐船时丢了剑,他在船上掉剑的地方刻了个记号,想靠这方法找回剑。
船继续前行,他才发现这样做根本找不到已经沉入水底的剑。
6.掩耳盗铃:小偷想偷钟又怕被人听见钟声,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搬钟,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实际上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7.自相矛盾:有个卖兵器的人夸耀他的矛能刺穿任何盾,同时又吹嘘他的盾坚固无比,什么矛也戳不穿。
路人问如果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样?那人哑口无言了。
8.亡羊补牢: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丢了几只羊,邻居劝他修补但他没听。
第二天又少了羊他才后悔莫及,赶紧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丢失过羊。
9.南辕北辙:一个人想去南方却驾车往北走,旁人提醒他方向错了,他却坚持认为自己马好、路费充足、车夫技术高一定能到达。
殊不知方向错误再努力也是徒劳。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仅展示前九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每个故事的精髓在于简短而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
25个经典的成语故事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50个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叫许由,他画了一条蛇,因为觉得画得不够真实,就在蛇身上加了腿,结果画得太真实,蛇被人误认为是真的,最后被踩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过犹不及。
2. 杯弓蛇影。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张旭,他在一次宴会上,喝醉了酒,看见桌子上的弓和箭,以为是蛇,吓得大叫起来。
后来他清醒过来才知道自己是多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的恐惧是由于自己的臆想而产生的。
3. 杞人忧天。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他时常担心天会塌下来,结果整天忧心忡忡,无法安心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杞人忧天是无稽之谈,人们不要胡思乱想,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4. 守株待兔。
春秋时期,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等兔子撞死,结果一直等到树死了也没有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想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
5. 望洋兴叹。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叫田忌,他在比赛中输给了赵国的人,回到齐国后,看见齐国的马都不如赵国的马,就感叹自己的马太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望洋兴叹是没有用的,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实力。
6. 水落石出。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水满则溢,溢则水落,落则石出。
”意思是事情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事情的真相终究会大白。
7. 一丘之貉。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人与秦人一丘之貉,而楚人多智。
”意思是楚人和秦人都是同样的狐狸,但楚人更加狡猾。
8. 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画龙点睛者,必须慧眼识珠。
”意思是在画龙的眼睛上下功夫,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
这个成语比喻在文章或者事物的关键地方下功夫,使之更加完美。
9. 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班超传》,“然彼将君子者,胸中有成竹。
”意思是指有把握的事情,心中已经有了周详的计划。
10.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三一文库()〔中国经典成语故事20个〕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经典成语故事及释读,供您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经典成语故事2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它由于其简洁而深入人心,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20个关于成语的经典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故事一: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个人非常善于画蛇,他的画蛇非常逼真。
有一天,他看到一幅别人画的蛇的画,觉得上面还缺少点什么,于是他拿起画笔,给蛇画上了足。
结果,这只本来很完美的蛇变得怪异而可笑了。
从此之后,人们用“画蛇添足”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
故事二:杯弓蛇影有一天,一个人在夕阳下散步,从远处的一家酒楼走过,突然发现一个酒杯的倒影移到他的面前。
他惊恐地以为是一条蛇,吓得急忙躲避,结果摔倒了。
原来,他只是看到了酒杯的倒影,做了莫须有的事情。
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为过度紧张而对事物产生错误判断的情况。
故事三:因果报应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心中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得逞了。
然而,过不了多久,他也被人抓去偷东西。
这时,他才明白偷盗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从此以后,人们用“因果报应”来形容善恶有报,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道理。
故事四:守株待兔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树苗,每天都在旁边辛勤地照料,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坐在树下休息时,看到一只兔子从旁边奔过,结果一头撞到了树枝上死了。
这让他非常开心,觉得以后只要守株待兔就能得到兔子肉吃。
可是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得到兔子肉。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株待兔”来形容不会主动争取,只想靠机会得到好处的人。
故事五:镜花水月很久以前,有两个朋友一起游泳。
其中一个朋友看到水中有漂亮的花和月亮的倒影,觉得非常美丽。
但是另一个朋友知道那只是镜花水月,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存在。
从此以后,人们用“镜花水月”来形容虚幻的事物,不能长久保持的东西。
故事六:牛刀小试一个年轻人非常聪明,但是他却看不起用小刀的人,认为只有能使用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1、光恶不善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赵公明助阵。
赵公明带上神鞭、缚龙索、定海珠前去,将姜子牙打伤,同时也打伤了玉鼎真人等五位大仙,坏事干绝。
姜子牙在昆仑山陆压的帮助人打败。
光恶不善的意思是: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2、置水之情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汉阳太守庞参听说本地隐士任棠有才能,想请他出山辅佐。
庞参到任棠的门前等候并说明来意,任棠不说话,拿出一筐薤菜及一盆水放到门前,自己抱着孙子埋伏在旁边。
庞参的手下以为他在傲慢待客,庞参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3、负隅顽抗成语故事“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
比喻依仗其中一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
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
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
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
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
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
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
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
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4、尸位素餐成语故事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三一文库()〔经典成语故事20个〕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1、熟能生巧【典故】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
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
“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
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
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
”“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
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
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
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
”“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
不服气就比画比画。
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
”“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
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
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
经典成语故事二十个(一)熟能生巧【典故】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
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
”“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
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
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
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
”“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
不服气就比画比画。
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
”“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
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
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
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释读】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二)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寓言成语故事20则读寓言成语故事我们总能够受到很大启发,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读一读寓言成语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寓言成语故事20则,欢迎大家阅读!(一)【望洋兴叹】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经典成语故事20个的意思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是一定要学的20个经典成语故事,看故事学成语,通过故事,去了解成语的寓韵,这样才能正确且恰当地使用成语!(十一)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十二)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二十成语1.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代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磨一根铁棒,李白询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井中捞月原文:昔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
俱至大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曰:"月今日死,落于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
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
我捉树枝,汝捉我尾。
展转相连,乃可出之。
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
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译:从前有五百只猕猴,在林中游走。
一起到大树下.树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现.这时猕猴的首领见这是月影,对众猴伴说道"月亮今日要淹死了,落在井中,(我们)应当一同捞出它,不要让世间的长夜变得黑暗。
大家一起议论道:说说有什么办法能捞出(它)?这时猕猴首领说:我知道捞出它的法子。
我抓住树枝,你抓住我尾巴。
经过许多手脚相连接,就可以捞出它。
这时众猕猴,就按照首领的话,许多手脚相连接。
树脆弱枝折断,所有的猕猴跌落井水中。
3.卧薪尝胆原文: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了越国,他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躺下时,都要仰起头尝苦胆,吃饭喝水前也要先尝苦胆。
(他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简短的成语故事20篇成语故事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我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反省自己,悟出人生的大道理,可以受益终身。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短的成语故事20篇,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成语故事20个(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成语故事20个01、囊萤映雪:形容尽管家境贫穷,依然勤学苦读。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情节,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20个常见成语及其故事和解释: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瞬间龙焕发出生机。
解释:比喻在文章或艺术作品的关键处加以点染,使之更加生动深刻。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劝他不必多虑,他却认为这是大事。
解释:比喻无端地、不切实际地多虑多惧。
3. 指鹿为马故事:秦始皇时期,有人故意指着鹿说它是马,希望见风使舵,试探人心。
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杀鸡儆猴故事:一位官员为了警告众猴子,就杀了一只鸡,猴子们都吓得不敢再犯错。
解释:用严惩少数人的错误来警告其他人。
5. 鹤立鸡群故事:鹤本身高洁孤傲,站在鸡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解释:形容一个人在一群人中,因为过于出众而显得格格不入。
6.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7.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把铃藏在耳朵底下,自以为没人听见了。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不了真相。
8. 纸上谈兵故事:战场上没有实际经验,只是在纸上谈论兵法。
解释:比喻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实践经验。
9. 对牛弹琴故事:传说有个人对着牛弹琴,牛当然不会懂音乐。
解释:比喻对对方讲解、说明,而对方却不懂。
10. 狐假虎威故事: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解释: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1. 亡羊补牢故事:羊跑掉了,主人赶紧修牢,以防止更多的羊跑掉。
解释:比喻为了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12.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13. 守株待兔故事:有个农夫守着树根,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解释:比喻不做实际努力,只是幻想着奇迹出现。
经典成语故事20个(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典故】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四)盲人摸象【典故】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
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
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
”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
”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
”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
”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
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
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典故】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六)揠苗助长【典故】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七)买椟还珠【典故】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八)滥竽充数【典故】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
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
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
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
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
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
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
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九)按图索骥【典故】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
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