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可能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具体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卡片,让学生在进行操作活动时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巩固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判断数值是不是其他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理解倍数和因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析和归纳数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观察的习惯,激发自主学习和探究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组数值比较,让学生了解多个数值之间的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引出下面的概念。
2.讲解概念2.1倍数•定义:一个数如果是另一个数的多倍,那么它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示例:12是6的倍数,因为12可以分成两个6。
2.2因数•定义:可以整除某一个数的正整数叫做这个数的因数。
•示例:6有1、2、3、6四个因数。
3.实例练习让学生通过给出的简单数值进行判断,哪些是倍数,哪些是因数,以此来了解概念的实际应用。
•示例一:给出数值18、3,让学生判断18是3的倍数还是因数。
•示例二:给出数值5、25,让学生判断25是5的倍数还是因数。
4.学生探究让学生自行设定一组数值,然后通过讨论归纳,找出让这组数值既是倍数又是因数的特征,并向全班展示。
5.巩固练习5.1填空练习•示例一:24÷6=()。
•示例二:4×3=()。
5.2应用题练习•示例一:一只小鸟一天可以吃5只虫子,那么3天后这只小鸟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示例二:一个大学生一周去超市买3次早餐,每次买6元的面包和2元的牛奶,那么一周他一共花费多少元?6.课堂总结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概括出今天的学习重点和方法,对于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讲解。
三、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课堂演示、课堂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学生在灵活应用、深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并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辅导。
四、教学特色本节课程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案例分析、学生探究、巩固练习等,提高了教学和学生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学起来更轻松自如。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后,进一步探索数学世界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倍数和因数,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解方程、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他们在学习除法、分数等知识时,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倍数和因数的图片素材。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材料,如卡片、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回答出:有些图片是成对的,有些图片是成倍的。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1:倍数与因数》一、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的关系,比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者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
这些都与倍数和因数有关。
那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因数的概念教师:一个数如果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叫做另一个数的因数。
比如,6可以被2整除,所以2是6的因数。
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例子,来说明因数的概念。
学生1:8的因数有1、2、4、8,因为这些数都能够整除8。
学生2:9的因数有1、3、9,因为这些数都能够整除9。
2. 倍数的概念教师:一个数如果是另一个数的整数倍,那么这个数就叫做另一个数的倍数。
比如,12是6的倍数,因为12可以被6整除。
同学们可以找一些例子来说明倍数的概念。
学生1:18是9的倍数,因为18可以被9整除。
学生2:20是10的倍数,因为20可以被10整除。
3. 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它的倍数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因数是1。
而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呢?学生:因为一个数的因数是它能够被整除的数,而倍数是它的整数倍,所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关联的。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 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12、15、18。
2. 找出下面各数的倍数:6、8、9。
四、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这个知识点。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究因数和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完成练习册的第3单元的第1题,要求找出下列各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是本册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纸、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小明的爸爸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通过PPT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找出每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记录在纸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由此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性质。
3. 实践应用(1)设计一些有关因数和倍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3)选取典型题目,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4. 总结提升(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发现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倍数与因数单元。
我们将从第3.1节开始,这一节的主题是"倍数与因数"。
我们将通过探索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如何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3个苹果和6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的倍数有2、4、6、8等,2的因数有1和2,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3. 练习: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组练习,找出一些数的因数和倍数。
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如找出12的因数和倍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倍数:2的倍数:2、4、6、8等3的倍数:3、6、9、12等因数:2的因数:1、23的因数:1、3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找出15的因数和倍数,并写出它们的列表。
2. 找出一个数,它是8的倍数,同时也是12的因数。
答案:1. 15的因数有:1、3、5、1515的倍数有:15、30、45、60等2. 这个数是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但是,有些学生在找因数和倍数时,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多加练习。
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们探索一下,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否有限。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直接打印版)的倍数。
2.通过游戏、实例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1.老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自然数,让学生思考这个数有什么特征。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33页的情境图,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二、探索新知1.让学生自己找5的倍数,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如末尾数字是0或5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游戏:“猜数游戏”。
老师出一个5的倍数,让学生猜这个数是多少。
2.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4页的练题。
一、全课小结:研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5的倍数的特征末尾数字是0或5能被5整除猜数游戏2.能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运用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教学难点:运用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环节:活动一:复巩固1.请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
2.请举例说明。
3.请说出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的特征。
4.请说出3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二:探索因数1.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拼出来。
2.请问这个长方形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引导学生找规律,找出长和宽的关系,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情况)3.请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4.请问这个长方形的因数有哪些?(引导学生找出所有可以整除这个数的数,即为因数)5.请运用因数的概念,找出下列数的因数:12,16,24,36,48.活动三:应用因数解决问题1.___有24支铅笔,他想把它们分成若干组,每组铅笔数相同,且每组铅笔数最少为2支,最多不超过6支。
问___最多可以分成几组?2.一个数的因数有12个,这个数是多少?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数,它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周长是54厘米,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全课小结:1.你学会了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吗?2.你会运用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吗?作业:1.教材P38第四题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板书设计:找因数因数的概念应用因数解决问题关系呢?我们可以把每行人数看作是一个因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名师)教案-3.1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了解因数的概念和特征。
4.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5.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判断方法。
难点:弄清楚倍数和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概念讲解(15分钟)1.倍数的定义和特征一个数的倍数就是所有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数,这个数称为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6的倍数是6,12,18,24…,其中6是6的倍数。
2.因数的定义和特征如果一个数b能被另一个数a整除,则称a是b的因数,b是a的倍数。
例如,12的因数是1, 2, 3, 4, 6, 12。
3.倍数和因数的关系(10分钟)1.任何一个数的倍数都是这个数的整数倍。
2.所有因数都是这个数的约数。
4.例题(2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数字,让学生找出它们的所有因数、倍数,再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数的因数或倍数,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例如:找出48的倍数,找出24的因数,判断107是否是24的因数。
5.归纳总结(10分钟)列举若干例子来让学生归纳总结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和规律。
四、作业1.课堂引导式:老师找出一些数字,让学生判断和解释这些数字的倍数和因数。
2.练习册:选做以下题目(为保证知识点的掌握,请学生勿跳题)。
1)填空:25的因数有____个,54的倍数有____个。
2)写出12和16的所有公约数和公倍数,判断10是否是12的因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举例,让学生快速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敏感性。
在讲解过程中,先引入定义,再进行举例、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练习环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自主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加深记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还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理解因数的意义和性质。
4.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区别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5个苹果,那么10个苹果是几个5个苹果”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认识倍数1.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表,演示什么是倍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倍数的性质。
2.教师通过举例子(如:3的倍数有3、6、9、12、15……)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如:找出30以下的6的倍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3. 认识因数1.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表,演示什么是因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因数的性质。
2.教师通过举例子(如:6的因数有1、2、3、6)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如:找出30的因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出倍数和因数的区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练习,以应用所学知识。
5. 拓展练习教师布置拓展练习(如:找出30以下的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布置根据教师的指示,完成课堂练习和拓展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但有些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区别。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是本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单元,它主要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的关系等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概念知识。
他们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并能正确运用相关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及其关系。
2.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问题解决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分配糖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糖果平均分给同学们。
让学生意识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倍数与因数”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涵盖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性质、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性质。
2. 学会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 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2. 倍数与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2. 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性质、应用3. 教学目标: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性质,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倍数与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讲解新课、练习巩固、小组讨论、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拓展练习:完成拓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和讲解新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和性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目标1.掌握倍数的概念;2.掌握因数的概念;3.掌握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倍数1.1 概念导入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倍数。
如:“小明一次可以练习20个俯卧撑,那么20的倍数就是40、60、80、100等。
换句话说,如果小明坚持每次练习20个俯卧撑,那么他每练习一次,就会累计20个、40个、60个、80个等。
这些数字就称作是20的倍数。
”1.2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某个数的倍数。
例如:“判断16是否是2的倍数,判断21是否是3的倍数,判断35是否是5的倍数。
”1.3 实际运用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倍数的理解。
例如:“有18个苹果,你要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2. 因数2.1 概念导入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因数。
如:“6可以被1、2、3、6整除,这些数字就是6的因数。
而1、2、3、6又都是自己本身的因数。
”2.2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个数字,让学生列出它们的因数。
例如:“列出8的所有因数,列出12的所有因数,列出15的所有因数。
”2.3 实际运用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因数的理解。
例如:“某个班级有45名学生,老师要让他们坐成5排,每排坐几个人比较合适?”3.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1 概念导入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如:“对于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公共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它们公共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2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个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例如:“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求4和7的最小公倍数。
”3.3 实际运用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倍数与因数_北师大版教学流程: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师:淘气和他的哥哥去参加一个体会交流会,他的哥哥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叫淘淘,我是哥哥。
”台下的许多家长不快乐,有人嘟囔着:“你是谁的哥哥呀?”师:淘气又接着自我介绍:“我叫淘气。
我是弟弟。
”(生大笑。
)师:看,你们都笑了,淘气话音刚落,台下的小朋友们也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什么缘故笑啊?生:他是谁的弟弟,没说清晰!生:也不能随便说自己是弟弟呀!师:对,哥哥与弟弟是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要说清晰是谁的哥哥,是谁的弟弟。
在数的世界里,也有像如此相对而言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评析:以生动爽朗的见笑创设情境,简捷、明快,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和好奇心,而且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埋下一个伏笔。
]二、循序渐进,构建新知师:我们生活在—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课件出示主题图:在水果店里,你看到哪些数?)(请多名学生分别指出主题图中的数。
) 师:我们把这些数分一分。
生:6、4、5、2、-3是整数,5.8、3.6是小数,半个西瓜能够用0. 5表示,也是小数。
师:半个西瓜还能够用1/2表示,因此也有分数。
师:像0、1、2、3、4、5、6……如此的数是自然数。
师:像-3、-2、-l、0、1、2、3……如此的数是整数。
师:请你说一说生活中的自然数和整数,同桌交流。
(师再次出示主题图:谁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生:梨4元钱1千克,买5千克梨要多少钱?5×4=20(元)。
生:葡萄3.6元1千克,买两千克葡萄多少钱?3.6×2=7.2(元)。
师:5x4=20(元) 3.6×2=7.2(元)。
(板书。
)[评析:教师从学生自己提出、解决的问题中选择学习材料,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体会动身,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如此能够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对学习充满着爱好,学生会乐于连续学习下去。
《3.1 倍数与因数》(2)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1.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9436(人)× 5735(人)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板书: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学生口述练习。
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二、探索新知(15分钟)1.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1) 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举例:25 × 375 = 9375师:9375,我们可以说9375是25和375的倍数,25和375是9375的因数。
再举例:25 × 4100 = 102500师:102500是25和4100的倍数,25和4100是102500的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第1题。
2.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 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2) 举例:找一个数的倍数。
以4为例,4的倍数有:4 × 1 = 4,4 × 2 = 8,4 × 3 = 12,4 × 4 = 16,4 × 5 = 20,……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第1题。
3. 判断两个数是否成倍数关系。
(1) 列乘法算式,用积判断。
(2) 列除法算式,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就是倍数关系,反之不是。
(3) 举例:判断4和8是否成倍数关系。
4 × 2 = 8,所以4和8成倍数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 倍数与因数》(2)-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3.1 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探究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班级人数的倍数和因数,引导学生思考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名师)教案3.1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名师)教案3.1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节“倍数与因数”。
具体内容有: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教具,以及练习题供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倍数与因数关系。
2. 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向学生解释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3. 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倍数与因数关系。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10个你的年龄的倍数,并写出它们的因数。
答案:略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能够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拓展延伸部分,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并尝试解决更多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名师)教案-3.1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3、5的倍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2、3、5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数感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2. 教学难点: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小明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由此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如:找出12的因数。
(2)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如:找出6的倍数。
(3)引导学生观察2、3、5的倍数的特征,如: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3的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5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或5。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判断这个数是否是2、3、5的倍数。
小组内交流,总结规律。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5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3、5的倍数的特征。
6.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36的作业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3、5的倍数的特征。
《倍数和因数》课堂实录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练习纸、一张带有数字的卡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指着班里同座位的一对学生中的一个说:“某某是同桌” ,引导学生说出“同桌关系” ,由此引出: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种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实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这种“关系” 。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师:一起看大屏幕,老师这儿有12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摆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行不行?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把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 可以怎么摆?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摆法。
生1: 3×4=12,每排摆3 个,摆了4 排。
师:(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还有不同的摆法吗?生2:2×6=12,每排摆了 2 个,摆了6 排。
师:(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还有吗?生3:1×12=12 每排摆了1 个,摆了12 排。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 5 个吗?12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 3 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和这些乘法算式有关。
不妨咱们就以3×4=12 为例,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说 3 是12 的因数,那4(也是12 的因数,)倒过来12 是 3 的倍数,12(也是 4 的倍数)。
同学们迁移能力还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
“倍数与因数”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师:淘气和他的哥哥去参加一个经验交流会,他的哥哥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叫淘淘,我是哥哥。
”台下的许多家长不高兴,有人嘟囔着:“你是谁的哥哥呀?”
师:淘气又接着自我介绍:“我叫淘气。
我是弟弟。
”(生大笑。
)
师:看,你们都笑了,淘气话音刚落,台下的小朋友们也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为什么笑啊?
生:他是谁的弟弟,没说清楚!
生:也不能随便说自己是弟弟呀!
师:对,哥哥与弟弟是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要说清楚是谁的哥哥,是谁的弟弟。
在数的世界里,也有像这样相对而言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
[评析:以生动活泼的笑话创设情境,简捷、明快,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埋下一个伏笔。
]
二、循序渐进,构建新知
师:我们生活在—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课件出示主题图:在水果店里,你看到哪些数?)
(请多名学生分别指出主题图中的数。
) 师:我们把这些数分一分。
生:6、4、5、2、-3是整数,5.8、3.6是小数,半个西瓜可以用0.5表示,也是小数。
师:半个西瓜还可以用1/2表示,所以也有分数。
师: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师:像-3、-2、-l、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师:请你说一说生活中的自然数和整数,同桌交流。
(师再次出示主题图:谁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生:梨4元钱1千克,买5千克梨要多少钱?5×4=20(元)。
生:葡萄3.6元1千克,买两千克葡萄多少钱?3.6×2=7.2(元)。
师:5x4=20(元) 3.6×2=7.2(元)。
(板书。
)
[评析:教师从学生自己提出、解决的问题中筛选学习材料,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这样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会乐于继续学习下去。
]
师:根据5×4=20,我们就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领学生再读一遍。
)
师:那么,根据3.6×2=7.2,7.2也是2的倍数吗?7.2也是3.6的倍数吗?(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那么就请看书,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学教材。
)
师:现在谁想说说7.2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生:不是,7.2不是自然数。
书上说,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师:是的,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所以,7.2不是2的倍数。
师:请你判断:2.5×2=5.5是2的倍数,2是5的因数。
(投影出示。
)
生:对,5和2都是自然数。
生:不对,2.5不是自然数,这个式子不成立。
师:是这个式子不成立吗?
生:不是,说错了,是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不成立了。
师:说得真好,因为2.5×2=5这个算式中,不都是自然数,所以,2.5和2与5之间就不存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师:那么,根据18÷6=3,你能找到倍数与因数吗?
生:18是倍数,6是因数。
生:你是谁的哥哥呀?
生:你是谁的弟弟呀?
生:18是6的倍数,6是18的因数。
生:18是3的倍数,3是18的因数。
师:根据整数乘法和除法,能确定两个数之间倍数与印数的关系。
[评析:对于概念教学,不可能一味地探究。
这个教学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沟通。
教师的引导、讲解与学生的探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教师在知识的重、难点处适时点拨,关键处启发,点有所通、导有所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这样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关键,最后突破难点。
在教师说明、设疑、强调、追问、小结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修正自己的想法,组织自己的语言,一点点解除困惑,逐步明确了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
师:请大家判断几道题,看你们是否真正认识倍数与因数了。
辨一辨:
(1)42÷6=7,所以42是6的倍数。
6是42的因数。
(2)42÷6=7,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3)42÷5=8……2,所以42是5的倍数5是42的因数。
(4)4.2÷0.6=7,所以4.2是0.6的倍数,0.6是4.2的因数。
(5)4.2÷0.6=7,所以4.2是0.6的7倍。
师:你能根据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25×3=75 14×6=84
28÷7=4
100÷20=5
师:谁想自己举个例子再说说?
生:根据7x8=56,56是7和8的倍数,7和8是56的因数。
[评析:两个小练习,功能却不小,通过正、反例,使学生知道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标准,进一步体会到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
此处的设计,起到及时反馈并巩固的作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与因数,你会找—个数的倍数吗?
师:下面哪些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出示:14、17、25、77。
)
师: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还有7、21、28、35、42、49、56、63、70……
师:对不起,暂停一下,还有好多是吗?
师: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找一个数的倍数能不重复、不遗漏,又快又准呢?7的倍数有多少?(小组讨论。
)
生:用乘法口诀找又快又准。
生:7的倍数有无数多个,超过63的也是用乘法就可以算出来。
师:利用乘除法知识,就可以很快地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师:谁能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倍数与因数,下面同桌合作对接游戏。
师:同桌对练,一人说整数乘法或除法算式,一人说倍数与因数。
师:清你独立填一填,看准填得多!
①12÷()=(),所以12是()的倍数。
②()÷1=(),所以( )是1的倍数,1是( )的凶数。
师:谁想说说自己是怎么填的?
师:我们再来做个游戏。
(分别举起写有4、6、8的卡片。
)学号是我的倍数的请站起来。
师:请大家看书练一练的第2题,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看准找得快!
(出示2、4、6、9、12、18、20、30、48。
)
师:你怎么找得这么快?
生:我先找4的倍数,用○圈上,再找6的倍数,用△圈上,两个符号都有的就是了。
师:这种用符号标注的方法一目了然,是个好办法。
生:我是先找出6的倍数,在那个数下面点个点儿,再看是不是4的倍数。
如果是,就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他们的办法都很好啊!谁用了这样的方法?
师:大家聪明,还有不同的吗?
生:(犹豫)我是想找24的倍数,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答案有48,可是12也对。
恩……有点想不明白。
师:你是很有思想的孩子。
你说的这种方法很科学、简捷。
不过,我们现有的知识还不够解决。
既是4的倍数义是6的倍数的最小倍数应该是12,而不是24,为什么呢?别着急,我们很快会学到这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请你们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我的年龄能被6整除,同时又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多大年纪?
[评析:练习设计既有层次,又有梯度,多样而有实效。
游戏穿插在说、写、做的过程中。
学生乐此不疲。
教学环节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突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注重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还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空,培养求异思维。
]
四、总结收获,多元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的表现如何?你认为哪几位同学的哪方面值得你学习?
生:略。
简评:
“倍数与因数”这节课以笑话引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一个伏笔。
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时,小步子、多重复地引领学生判断、分析、感悟、体会,深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突出了
教学的重点。
此处,自学、讲解与发现交替进行,生生、师生和谐互动,摆脱了概念教学的枯燥乏味。
在综合练习方面,教师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训练,而且多次穿插游戏式的练习。
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反馈可以看出,练习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秦老师的教学风格,设计自然流畅、引入生动形象、训练深入浅出、评价适时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