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可复制可推广为目标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
- 格式:pdf
- 大小:1022.57 KB
- 文档页数:4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地区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为此,我国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全面提升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推动我国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城镇化和全面小康。
一、总体目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乡村地区旅游接待量达到40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3万亿元;4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乡村全面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
二、工作重点1.生态环境建设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保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应着力推进河湖治理、退耕还林、林果业种植以及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强化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畜禽养殖的环保、清洁、高效。
2.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
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农家乐等旅游业态的质量,加强旅游宣传,推出更多优质乡村旅游产品,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3.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保障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应该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并鼓励创新性乡村文化的发展,建设具有本地特色和区域文化特点的乡村文化中心。
4.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应该培育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加大农村扶贫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群众发展当地的经济特色和林果业、流域种植产业等。
三、实施措施1. 制定支持政策为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政府应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包括对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及对乡村公共设施的资金支持政策等,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浙政办发〔2023〕49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3〕4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提升全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产业、人文环境、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成效展现“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全龄友好。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美丽城镇。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持续塑造城镇产业、文化和风貌特色。
鼓励都市区卫星城、省级中心镇、县域副中心城镇加快向小城市发展。
——联创联建,共富共美。
推动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统筹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自治之手”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贤返乡助力、人才入乡创业,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持续提升小城镇品质,按照“重点打造一批、创新培育一批、扶持提升一批”的建设思路,每年打造100个以上环境更宜居、服务更友好、产业更兴旺、人文更深厚、治理更高效的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联动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城区)建设。
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06•【文号】自然资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党委农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党委农办: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村庄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先规划的原则,科学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及时纠正一些地方村庄规划编制盲目追求全覆盖、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和倾向,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更好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县域统筹,整体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布局。
各地要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县域整体优势。
在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确保县域村庄建设边界规模不超过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村庄用地(203)规模的前提下,可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村庄建设边界,并预留部分规模作为规划“留白”机动指标,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二、从实际出发,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指导,推进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不下达完成指标和完成时限,不盲目追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不要求编制工作进度“齐步走”和成果深度“一刀切”。
可复制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及推广情况【知乎文章】可复制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及推广情况导言: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举措。
但是,要实现可持续的美丽乡村建设并推广到更广的范围,需要寻找到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本文将以论述不同地区取得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例,探讨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及推广情况。
一、篇章一1.1 持续整治农村环境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整治是首要任务。
许多地区通过加强农村环境美化工作,推进垃圾分类、卫生厕所改造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乡村形象。
1.2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乡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开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篇章二2.1 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关键。
一些地区加强了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民子女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使乡村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2.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方便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
三、篇章三3.1 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能够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落地和推广。
3.2 加强乡村文化挖掘和保护农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独特资源。
一些地区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修缮古建筑等措施,使得农村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文化内涵。
结语: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同地区采取的经验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
持续整治农村环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以及加强乡村文化挖掘和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都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推广的依据。
2024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规划方案一、目标与原则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旨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在试点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政府引导,农民主体。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农民积极性,实现共建共享。
改革创新,示范引领。
鼓励创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工作内容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配备必要的环卫设施,保持村容村貌整洁。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完善收运处置体系。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处理方式,推动污水治理与利用。
开展农村河道、沟渠等水体治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质量安全提升,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节能技术。
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绿色产业,培育农村新业态。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三、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试点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试点地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试点工作,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05•【文号】•【施行日期】2021.12.0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2021年12月5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
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
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
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4.12.23•【文号】国发〔2014〕66号•【施行日期】2014.12.2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爱国卫生正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国务院强调把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爱国卫生工作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有力推动了全民族文明卫生素质的提高,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需求,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爱国卫生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健康影响因素日益复杂。
我国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卫生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饮水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
二是城市卫生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大中城市人口过快增加、交通堵塞、公共服务不足、居民精神压力大等威胁健康的“城市病”逐渐凸显,城市卫生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寓健康于所有公共政策的社会大卫生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3(7篇)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篇1,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各项中心工作。
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安排,尽锐出战,持续发力,突出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速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搞好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
在____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一、今年来所做工作(一)全面摸排,切实落实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_月底,按照省市要求,区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区医保、交警等__部门及乡镇,对农村人口进行摸排工作,_月下旬又再次组织各行业部门、乡镇、村社干部开展逐村、逐户全面排查,重点围绕脱贫质量,重大政策的落实情况,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情况。
此次摸排工作共排查农户_____户、_____人。
其中脱贫户、低保特困户、重病慢病户、重残户____户、一般农户_____户,做到了摸底排查工作全覆盖。
截止目前,__区现有脱贫户、监测对象共计____户、____人。
通过多次摸排、精准画像,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__户___人(后死亡一人)。
现有监测对象共计___户、___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__户__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__户___人。
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人。
(二)夯实基础,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就业稳岗方面,____年我区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巩固拓展成果,促进脱贫人口、监测人口稳定就业。
截止____年__月底,__区脱贫人口务工人数为____人,其中省外务工___人,省内区外务工___人,区内务工___人;监测人口务工人数为__人,其中省外务工_人,省内区外务工_人,区内务工__人。
二是公益性岗位方面,公益性岗位安置方面,提供了___个公益性岗位(__乡__个,__镇__个,丹洲__个),其中脱贫人口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___人,监测人口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_人。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三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篇1,我市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建绍兴水城,重构绍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促进农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实现了美村和富民两翼齐飞。
一、坚持科学规范,争创农村治污新业绩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实,创新政策举措,扎实有效推进。
全市共完成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
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各级各类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
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两次组织开展全市性工作督导活动,推动工作落实。
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团,共有专家126名,及时开展指导服务。
举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类业务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
二是加快项目进度。
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完成543个村的项目图纸设计。
专门下发文件,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委托、终端设施及主要建材采购、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等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全市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主要材料招标采购。
坚持科学治污、典型带动,扎实推进市级3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试点推广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等7项先进适用技术。
三是确保工程质量。
编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手册》,制定实施质量巡查、材料检测、招标采购、专家指导、月报统计、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性意见(试行)》,严把图纸审核关、材料质量、施工建设关、技术工艺关、监理监督关、验收评审关等“六关”。
新昌县推出“一团一牌一碑一网一考核”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关于统筹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和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就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创新统筹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机制,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整治村庄环境为重点,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着力建设一批“投入少、效果好、能复制、可持续”美丽宜居乡村,进一步提升我省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加强政策引导,切实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变农民群众“要我建”为“我要建”。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立足现有条件和自身财力,采取“补短板”的方式,科学选择不同地区试点的具体内容、建设标准和实施办法,不搞“一刀切”。
规划引领,生态优先。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防止大拆大建。
县为主体,多方参与。
县(市、区)为责任主体,加大对试点村建设的组织推动和支持力度。
省直相关部门采取财政以奖代补和安排相关项目的方式予以支持。
充分运用市场的办法,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建设。
统筹资金,集中投入。
按照统筹规划、联动整合、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整合有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切实提高财政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改革创新,大胆探索。
鼓励各地自主选择、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建设模式,创新建设方式和内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和成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1. 农村道路改造: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硬化程度,提高交通便利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流通。
2. 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
3. 农村供水工程:加大对农村供水工程的投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二、农村环境整治1. 农村垃圾处理:加强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减少环境污染。
2. 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农村污水直排问题,改善农村环境水质,保护水资源。
3. 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提高农村卫生环境,防止疾病传播。
三、乡村旅游发展1. 乡村旅游规划: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农家乐、民宿、景区设施等,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3. 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四、农民增收措施1. 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培训和财政扶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2. 农村就业促进:加大对农村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信贷体系,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以上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1. 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产品流通更加便利,农民的收入得到提升。
2. 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交流材料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交流材料XX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尚兴村为示范点,逐步推广扩大创建面,始终坚持把创新转变为恒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景变成为生动的现实,不断顺应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新期待,在推动发展、提升素质、纯朴民风、改善环境上狠下功夫,引导农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引领农民冲出经济洼地,构建精神高地,引领农村、农民与全国齐奔小康。
一、基本做法党政重视抓创建重规划,抓推进。
认真制定中长期规划,使创建工作目标逐步变为现实。
严格按照省、市、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要求的目标,围绕目标,结合实际、规划和分解创建任务,确保创建重点突出,扎实推进,巩固提升。
重成效,抓落实。
根据工作推进情况,每年都要召开党政办公专题会、推进会、现场会等,及时明确创建任务,调度工作进展、解决突出问题,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合理安排创建资金,保障“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帮助群众出点子、解难题,保证了创建工作任务、措施、资金及时到位,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在我镇得到深入推进。
重特色,抓精品。
结合本地经济条件,重点打造高水平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结合地域特色,提高群众受益面,扩大创建覆盖率,开展支柱产业型、乡村旅游型、民族文化型的内涵丰富、品位较高、特色突出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顺应群众需求抓创建坚持“富”字当头,推进富民工程,强化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
同时围绕“学在农家”,培育学习型农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扎实开展农村政治思想教育,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等阵地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涌现了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
可复制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及推广情况一、引言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已成为重要课题。
美丽乡村建设旨在通过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将深入探讨可复制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及推广情况。
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2.1 制定整体规划目标:制定长远、可持续的整体规划,明确乡村建设方向。
做法: - 调研分析:对现有乡村情况,包括人口、经济状况、环境等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乡村特点和资源禀赋,明确美丽乡村的目标,如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发展特色产业等。
2.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构建生态友好型乡村,打造宜居环境。
做法: -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景观。
- 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节水措施,加强污水处理,保障乡村用水质量。
- 垃圾分类处理: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提倡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3 产业发展引领目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增长。
做法: - 产业定位:根据当地特色资源,确定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如农业、旅游、手工艺等。
- 创新模式: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优化服务: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乡村旅游、农产品等的品质和附加值,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
2.4 社区建设与民生改善目标:增强乡村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做法: - 建设基础设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通信等,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
- 发展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公共设施,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 宣传教育: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参与感和认同感。
三、推广情况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已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3.1 云南丽江在云南丽江,制定了《云南丽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通过发展村落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成功打造了多个美丽乡村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85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11.10•【文号】农办议〔2020〕455号•【施行日期】2020.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85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0〕455号王凤巧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的建议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国家层面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将河北省作为示范区创建试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以及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
《规划》提出,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尊重并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有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各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扎实推进本地区乡村振兴。
目前,我部与浙江省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探索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除此之外未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支持河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加强调研指导,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河北省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范例的示范引领作用。
建议河北省做好本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的统筹谋划,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区域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模式,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同类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二、关于国家加强对河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试行)为指导和规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定本目标体系.一、总体目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二、分类目标(一)产业发展1.产业形态.主导产业明晰,产业集中度高,每个乡村有一到两个主导产业;当地农民(不含外出务工人员)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形成从生产、贮运、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条并逐步拓展延伸;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速在本县域处于领先水平;注重培育和推广“三品一标”,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2.生产方式。
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稳步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90%;土地等自然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或产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90%以上。
3。
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产出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农药化肥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高于本县域平均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投入品包装回收率达到95%以上,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4.经营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骨干力量;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作用明显;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服务到位。
和美乡村试点实施方案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我国决定在一些地区开展和美乡村试点工作。
和美乡村试点实施方案是为了落实国家政策,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发展质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下面将具体介绍实施方案的内容。
一、总体目标。
和美乡村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实施产业振兴,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旅游,加强生态保护,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二、实施内容。
1.产业振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加强农产品加工,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2.基础设施改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便利程度,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3.乡村旅游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业,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景点,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带动农民增收。
4.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5.农民收入提高,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三、实施步骤。
1.确定试点地区,根据乡村发展现状和政策要求,确定和美乡村试点地区。
2.制定实施方案,结合试点地区实际,制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措施、时间进度、责任单位等内容。
3.加大资金支持,国家对和美乡村试点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也要增加对试点地区的扶持力度。
4.组织实施工作,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宣传栏、宣传片等形式,加大对和美乡村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支持的氛围。
2.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3.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具体解读内容如下:1、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包括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
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
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
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实施目标任务,到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二: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包括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等。
通过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实施目标任务,到2035年,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3、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三: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包括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
促进农村移风易俗。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为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和繁荣,我国决定在和美乡村进行试点试验。
本试点试验的目标为:通过改革创新、探索经验,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乡村发展水平和质量,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
二、试点试验内容和重点1.农村产业发展a.培育新型农民经济主体,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b.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c.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挖掘和美乡村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d.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基础设施建设a.完善和优化农村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b.推动农村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服务水平。
c.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3.农民收入提高a.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b.支持农民参与城市就业,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
c.推动农民的资本经营,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d.加强农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试点试验的实施步骤1.制定和美乡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
2.设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协调和推动试点试验的实施。
3.落实资金支持,加大对和美乡村的财政投入。
4.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项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5.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试点试验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四、试点试验的保障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乡村振兴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加强政策支持,推出一系列支持和美乡村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参与的合力。
4.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确保试点试验的顺利进行。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3.17•【文号】财办农〔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关于做好2022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2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重要指示精神,根据201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署,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新启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以下简称试点)。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发展动力,支持试点地区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政策集成,加强成果利用,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持续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样板,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大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加强政策改革集成。
坚持与时俱进,强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一体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共同富裕。
注重科技支撑引领。
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改善乡村管理服务,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的能力,提高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探索综合机制创新。
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增强试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机制创新,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一、概述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国家启动了美丽乡村试点建设,该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乡村经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二、试点建设内容1. 生态环境优化。
通过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林果产业发展、农村村容村貌提升等系列举措,优化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农业高地。
2. 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妇女等群体面临的问题。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4. 乡村旅游业发展。
以乡村风光、民俗文化、农业特产为主要资源,注重发挥文化价值和创新创意,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
5. 村庄整治提升。
通过改造村委会、道路、桥梁等民生项目,提升农村风貌。
同时,注重村民自治,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
6. 乡村人才引进。
为了引领乡村人才发展,建设现代化农村产业基地,依托优越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提升乡村人才的吸引力。
三、试点建设要求1. 突出重点。
重点是生态环境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庄整治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人才引进六个方面。
2. 按需施策。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定期评估效果并调整实施方案。
3. 种特色产业。
根据本土实际情况,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质量,增强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强化资金支持。
为支持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资金合力。
四、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各试点省成立指导委员会,明确实施方案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分工。
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具体措施,统筹各项工作。
2. 落实政策措施。
各试点省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实现试点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