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岳麓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20 KB
- 文档页数:4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之戊戌变法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之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
1.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屠杀“戊戌六君子”。
2.原因:主观——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
即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清朝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顽固派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想使国家富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和平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当时的中国国情。
意义
1、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2、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
3、在社会上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戊戌变法》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欢迎大家阅读。
戊戌变法必考知识点1、公车上书(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时间:1895年春(4)意义: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5)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
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2、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至9月,前后103天,“百日维新”。
(2)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④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4)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5)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杀了谭嗣同等人,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重要知识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一)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直接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维新思潮兴起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宣传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经济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思想实行君主立宪性文件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90年代维新思潮:A维新派基本主张: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B影响最大——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成为维新变法理论基础,在思想界产生了“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C、宣扬维新思潮的思想健将——梁启超:代表作《变法通议》,任上海《时务报》主笔;积极宣传民权思想[民权思想是思想核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D、宣扬维新思潮的思想健将——谭嗣同:著有《仁学》, 他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主张“冲破网罗”。
E、“精通西学第一人”——严复《天演论》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
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道理。
戊戌(Wùxū)变法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首先通过阅读课本的章节目录,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戊戌(Wùxū)变法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戊戌(Wùxū)变法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导火线: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北京,引起群愤。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主张:拒和(拒绝和日本议和,拒绝《马关条约》)、迁都、变法。
4、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5、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二、百日维新1、事件:1898.6---1898.92、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3、支持变法的皇帝:光绪帝4、开始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5、变法内容及影响:(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触犯了顽固派利益)(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体现了变法性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4)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5)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6、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7、失败原因:(1)顽固派势力强大;(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8、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9、评价: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0、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1、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初中历史学习方法1、如何有效阅读课本:首先通过阅读课本的章节目录,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在阅读每一章时,先找出这章书的起止时间,阶段特征,然后根据每一节的标题内容稍作归类,最后可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写出每一节要记的知识点。
举例说明: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间: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大事:列强的侵略: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阅读)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阅读)第八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后,根据知识结构一点一点地看课本,把课本上讲的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跟前边的历史事件有联系的就联系起来,重点掌握其背景和影响,如复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小编们就可以与第一章的战争和第二次战争相联系,重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内容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变法内容文教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经济改革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八年级上戊戌变法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程中的戊戌变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本文将综述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内容及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19世纪末,中国已经逐渐落后,国家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危机。
与此同时,外国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影响中国政治、经济的独立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太后为维护自己的权力,不理会国家的状况,而李鸿章等洋务派人士则希望强国富民、改革开放。
戊戌变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二、原因戊戌变法的发起者袁世凯等人深知当时中国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地步,否则只能继续落后和沦亡。
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他们意识到要改变滞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高国家实力,才能扭转中国的颓势。
因此,袁世凯等人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争取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三、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在政治上,变法者试图通过四项改革:实行君主立宪、设置参议院、设立各级官员考试制度、废除内务府,并大力推行法制改革;在经济方面,实行有限度的土地私有化、取消海关税农民田租由主征、实行银本位等;在文化方面,推行维新思想,提倡科学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出版报刊等。
这些变革,旨在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增强国力。
四、影响戊戌变法虽未能实现最终目标,但其确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它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奠定了基础,培养了许多爱国志士,也带来许多先进的新思想和文化,推翻了观念上的封建迷信。
另一方面,变法的实行将慈禧太后的权力进行了削弱,使得南方铁路民权团体得以组织挺立,为中国新时代的崛起做出了贡献。
总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它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人们思考,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知识归纳戊戌变法,这段历史真是充满了戏剧性啊!说起这事儿,就得从清朝说起,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位沉睡的巨人,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该怎么醒来。
你想啊,洋人们都来中国开“盛宴”,可咱们自己还在用老旧的方式过日子。
尤其是那些守旧派,哎呀,简直是“死板”得让人抓狂!这时候,光绪帝心里可不甘心,他想让国家变得更强大,想要一场大改革,嗯,就是那种“推陈出新”的感觉。
说到这里,咱们的戊戌变法主角们就登场了。
像康有为、梁启超这几位,真的是当时的“风云人物”。
他们可是朝廷里那些“明白人”,整天想着怎么才能让国家走向光明大道。
康有为就像个热血青年,憋了一肚子想法,想给大家来一场“知识大餐”。
他提倡新教育,想让更多的人开开眼界,别再整天只知道耕田织布。
咱们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被别人落在后头啊!这就像咱们现在的年轻人,玩游戏、追剧、学习外语,总之就是要跟上潮流。
而且啊,光绪帝可是给他们点了“绿灯”,支持他们的改革计划。
你看,这可是个大好机会,大家都兴奋得像是过年。
新政一开始,很多人都摩拳擦掌,觉得这下中国终于要崛起了,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守旧派那些老顽固们可不乐意了,像被踩到尾巴的猫,立马就炸了!他们可不想自己的地位被动摇,于是就开始联合起来反对改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结果,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改革的进程却越来越艰难。
那些本来想好好改革的人,愣是遇到了一堆阻力。
好不容易新法案推出,结果老派势力一看,立刻就发起了反扑。
这一来二去,变法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越看越模糊。
想想也是,改革的路上总是坎坷,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儿。
咱们的光绪帝和变法派可谓是“骑虎难下”,改革未果,反而是自己的权力被削弱了。
到了1898年,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老顽固们就联合起了慈禧太后,给光绪帝来了个“牢牢把权”,把这场改革的梦想就这样搁浅了。
真是让人无奈,明明是为了国家着想,却落得个“好心做坏事”的下场。
其实啊,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给后来的革命派带来了启发。
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
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来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背景1、甲午战争后,东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惨败证明仅仅在器物层面零碎的学习西方,不可能是中国走向富强。
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3、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2、内容: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3、影响:(1)由于清政府内部顽固派官僚的阻挠,上书未能送达光绪帝手中。
(2)上书内容被广泛传抄,在朝野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3)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时务报》与《天演论》1、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继续宣传变法维新思想2、《时务报》:创刊于1896年,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猛烈批判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竭力鼓吹维新,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3、《天演论》(1)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一位“致力于以译述警世”的思想家。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2)1897年发表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保种。
(3)进化论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四、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之祸迫在眉睫。
康有为再次上书痛陈变法的紧迫性,光绪帝深受震动。
2、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3、内容: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光绪帝陆续颁布100多道新政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XX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岳麓版)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背景: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收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的教训:
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维新运动失败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课后练习
1.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2.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解析: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因此并没有挽救民族危亡,可排除A;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另外两项中,促进中国人的思想启蒙最为重要。
3.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