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及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xx
- 格式:ppt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56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报纸产生的新闻传播活动1.远古时代:手势、语言、符号……2.殷商时期:殷墟甲骨卜辞3.春秋战国:情报信和“悬书”4.汉:颁发诏书二、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地的。
因沙洲在今敦煌,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经长期被封存于敦煌莫高窟,故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为清末我国敦煌出土文物,原件现在分别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三、宋代的邸报和小报1.邸报(90、98)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没有报头,无固定格式。
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内容包括皇帝诏旨、皇帝起居、官吏任免、奏章、战报、刑罚等。
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邸报在唐代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人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一书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宋代最早出现“邸报”一词,并开始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了中央官报的性质。
新闻理论笔记讲义小报“小报”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民办报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始于北宋,盛于南宋。
发行人是邸吏、使臣、政府机关中的中下级官员、书店主人。
内容主要是皇帝诏令、奏章、官员任免消息等,但多为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连续发行,传播范围广,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屡禁不止。
小报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统一天下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史的开端。
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其内容仍没有超出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范畴,是邸报的一种补充。
四、定本制度(99)定本制度是宋真宗咸平二年,宋王朝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而制定的对报纸的审查制度。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木铎: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
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造纸术的发明,肇始于西汉中后期,完善于东汉和帝原性年间,时称“蔡侯纸”。
公元403年,才开始了纸张传播载体中独占鳌头。
布告和露布:布告和露布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
布告是《三国志》和《三国会要》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和张贴为主。
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是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进奏院: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
代宗太历十二年后,又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
进奏院的负责人最初叫上都邸务留后使,后改称上都知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
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
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例,官僚们的章奏,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1、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2、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消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
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
4、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门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活动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
第一节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源远流长,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出现的。
依据形式的不同,古代的新闻传播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和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
一、口头新闻传播前语言时期: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最早使用的传播方式是十分简单的,主要是源于身体器官的呼唤、手势和体态。
前语言时期新闻传播主要是原始型的人际传播。
口头新闻传播:由于大脑的发达,人们的发音器官逐渐成熟,大约在几十尤前人类产生了音节语言。
语言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最经典的口头新闻传播的案例是公元前490年9月的马拉松之战。
公元前490年5月,波斯帝国重兵侵犯希腊城邦,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希腊人奋起抗击,以弱敌强,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士兵菲迪皮茨奉命从40多公里外的马拉松战场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跑回雅典,向聚集在中央广场的人群激动地宣布:“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说完这一重大消息,他就倒地牺牲了。
为了纪念菲迪皮茨,人们创立了马拉松长跑比赛。
远古时代的口头新闻传播,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地区,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它包括个人与个人的交谈,众人在一起的议论,氏族公社、血缘家族和部落的各种行政会议,广泛流传的民谣、说唱,和田边地头的传闻等。
这些交流所传播的,固然不全是新闻性内容,但是可以肯定,新闻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
除了上述形式外,在东西方不同的国家,还有一些特殊的传播方式。
1、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行吟诗人,他们是口语发展的产物,又是促进口语发展的因素。
他们向人们弹唱或背诵以往史事和在世的头人及其人民的事迹;他们还讲述自己编撰的故事。
就其承担的职责和使命而言,他们是活的书本,活的人物史,是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最早报道现实变化的新闻记者。
2、古希腊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这些行吟诗人历代累积的成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原始群、氏族、部落乃至国家规模的扩大和生活范围的扩张,原始的口头传播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传播活动溯源和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官报的讲解,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中国传播活动的缘起和早期报纸的出现与发行的情况,同时能够重点掌握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为主。
●基本要求:1、掌握中国古代传播活动的各种手段2、了解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3、熟练掌握最早的官报的出现和发行制度4、重点掌握“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的情况5、了解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本次课是全书的起始部分,主要就是使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古代传播活动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无难点问题。
重点问题是有关“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的内容。
●授课内容:一、中国传播活动溯源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口头传播,如谣谚;木椟(如图);秦始皇四十字诏书(秦始皇四十字诏书,被许多新闻史家认为是秦朝官方第一次以文字形式向全国发布的新闻。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制,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其他的还有甲骨文和金文。
2、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汉代纸片、木简、烽火台;布告。
二、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1、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节度使办事机构:邸->进奏院;负责人:进奏官、邸吏;进奏院传发报状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奏章,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特点:不定期;有官文书痕迹;信息属朝廷政事活动;自行采集、筛选信息。
2、“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3、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官方的传播活动:除“报状”、“进奏院状”外,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等;非官方的传播活动: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民间的传播活动。
●作业布置及思考问题1、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始于什么时间?都有哪些传播手段?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的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试题考核方式以填空题为主,名词解释“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
《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必备知识(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
(“敦煌进奏院状”: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变成了中央报纸。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