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2、实际感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延伸到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1)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古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提问:你能体会古诗意境,知道古诗中蕴涵了哪些物理知识吗?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鱼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声音的产生分小组探究: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感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音叉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我们还有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回答如:狂风吹过树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树叶在振动(老师:你真棒!观察仔细!)引导解决: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拨)知识应用:如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第二章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初步学会用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做好真空罩实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橡皮筋、铅笔、木盒、真空罩、闹钟、鼓、光碟、光盘、存储卡。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声音的产生想想做做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从上面的活动可以看出,橡皮筋嗡嗡作响时,橡皮筋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说出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比如蝈是怎么发声的?如果让发声的物体不在发声,又该怎么做?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如图是早期的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校:援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1: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法与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标与教材分析】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28页图2.1-5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30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17米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作业布置: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反思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具准备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想想议议][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情绪十分高涨.[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回声及其应用:重点讲解应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试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难点:对声波的理解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法教具:鼓纸屑音叉尺教学过程引入一、声的产生看图1。
1-1,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1、探究活动:声是怎样产生的.现在就做,你把手放在喉头的位置上,不说话时有何感觉?你说“声音”二字,感觉如何?观察到的现象:现象说明:你还可以去找一些日常生活中发声的实例吗事例一、事例二、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指导学生看书3、想想议议:夏天伏在枝头叫个不停的蝉是靠什么、怎样发声的呢?蝉也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一器官位于蝉的腹部.雄蝉有发声器,它会鸣叫,雌蝉没有发声器,不会鸣叫.雄蝉发声也是靠物体的振动的原理.其腹部下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肌振动,声音通过共鸣室的放大变得非常大.蝉长时间的鸣叫会使人心烦意乱,你是怎样听到蝉的鸣叫的?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活动:你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两张桌子紧紧地挨在一起,甲敲桌面,乙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观察到的现象:现象说明如果把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你再试试,观察到的现象:现象说明:实验结论:声的传播需要。
物理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声音产生后,可以通过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介质传播到接收处.2、现在我来问你,如果没有了介质,声音是否还能传播?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吗?做出图甲的装置,线一端拴着铃铛,另一端穿过橡皮塞,再把它放到瓶子中,像图乙那样,如果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空气,摇铃时将会听不到铃声.由此可知,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也就是说:不能传声.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所以你要注意慢慢地读下面的描述,最好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图像,便于理解.我们以击鼓为例,研究声波。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用具】音叉,乒乓球,木棒,声传播器演示器,抽气机,钢尺,橡皮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学情分析】声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所以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声音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应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的传播速度三个问题。
由于这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安排上,从新课引入中各种声音的视频录音资料,到教学中间的设疑、探究、身边的现象,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猜谜语导入:你能制造却无法看到,能穿过固体却不留痕迹。
放录音资料,学生听录音分辨发声物体后观看相同声音的视频资料。
从而导入: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开展科学探究,实施新课教学1、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师: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提出问题:用一个钢尺、一个橡皮筋,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式使它们发出声音?探究活动:仪器:一个钢尺、一条橡皮筋组织形式:每二位同学一组。
实验后思考:上述实验中,钢尺、橡皮筋在不同发声方式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演示实验:音叉小球实验---敲响音叉,把小球放在正在发声的的音叉旁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教学难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利用回声计算教具、学具: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铃铛、梳子、音叉、杯子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录像:电闪雷鸣、江河咆哮、鼓乐齐鸣、放鞭炮、电锯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画面从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中,可以说人们从呱呱落地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我们即熟悉又陌生,那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声音的奥妙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与声音有关的问题观看录像学生回答:想由直观的画面创设声音产生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合作探究(1)探究声音的产生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的器材及周围可利用的物体,如铅笔盒、书、纸、笔等来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声,比比看利用不同物体进行发声实验,在探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他们动手的能力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探究哪一组的方法多?注意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看哪一组最先发现?师巡视并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hslx3y3h引语hslx3y3h现在已有不少组同学发现问题了,下面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是否和他们有同样的发现?还做了哪些实验?学生交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
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引导解决:
1.指导学生看图,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2.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播)
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方案二: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方案三: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方案四: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
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150C时,V
声=340米/秒 250C时,V
声
=346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
V
气
【课堂小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