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鸟的天堂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三篇】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小编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鸟的天堂》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2023年关于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鸟的天堂的成因。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及其被称着鸟的天堂的原因。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大榕树的图片、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悟出重点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不同。
)他第一次看到什么?(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什么?(很多的鸟)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快速阅读513自然段,并把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的句子画下来。
并想想大榕树为什么被称着鸟的天堂?二、重点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指名让学生读第59自然段。
想想大榕树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大、茂盛)1、你能找出哪些句子写榕树的大的吗?(A、我有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教师出示大榕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这棵榕树的大。
2、教师引读:榕树正是茂盛时期,那么多的绿叶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
谁能说说读这自然段感受到了什么?(榕树茂盛、生命力旺盛)3、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禁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感叹: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59自然段,要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二)巴金爷爷第一次来到大榕树下,他没看到一只鸟,不禁产生了怀疑: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啊?第二天,他又和朋友来到了大榕树下,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1、播放一段有鸟叫的音乐,指名读1013自然段。
学生说说感受。
(鸟多、欢快)2、出示句子:(A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鸟的天堂教案优秀4篇鸟的天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按照要求读书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1、指名读词读字。
《鸟的天堂》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和探讨法课前准备1.课件。
2.查阅“鸟的天堂”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作者简介:(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
,人,祖籍。
中国作家、、、无党派爱国。
1904年11月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后,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离家赴、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5.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新授(一)扫除文字障碍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2.读准字音。
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2、自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鸟的天堂精品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1.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
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
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写作背景: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
《鸟的天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安排在冀教版第七册第20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谈话法和讨论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简单应用,优化课堂教学。
3、学习方法: A、圈圈,画画。
B动脑筋、敢提问。
C、、有主见,谈看法. D 找伙伴,共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
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二)、学习课文7、8自然段.1.播放“大榕树”图片,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冀教版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
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课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
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是鸟儿的“乐园”。
这篇课文选自《旅途随笔》,有修改,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2.搜集有关榕树和鸟类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1.教师:搜集了解有关老舍的文章阅读,增加感性材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要求熟练、有自己的理解。
阅读和鸟类相关的文章。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我们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
今天我们来学习《鸟的天堂》这课。
2.作者简介。
3.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欣赏鸟的天堂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经过鸟的天堂后分别在课文中给我们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加深对自然界的了解和对动物的
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本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故事,了解和了解保护鸟类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
课文《鸟的天堂》、课文的扩展阅读资料、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用书及
辅助用具。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提问“你们喜欢鸟吗?你们见过在鸟类养殖基地吗?你们知道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吗?”让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和经验。
2.介绍本课《鸟的天堂》的故事情节,并告诉学生今天的目标。
Step 2:学习课文(25分钟)。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案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能用富饶和宝贵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情目感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方法:启发式。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1、(学生)查课前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图片及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海水、海底、海滩、海鸟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方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讲课文冀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理解“规律、停泊、留恋、逼近、涨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背诵文中描写榕树样子和鸟儿活动情景的段落。
3、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学习提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以及树、鸟、人融融相处的优美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以及树、鸟、人融融相处的优美意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教师激情解说。
美丽的南国,山清水秀,有甲天下的桂林,迷人的张家界,神奇的索溪峪,风景如画的三峡……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的小岛上,还有一道奇特的景观。
你们看!你们知道吗?关于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四、五百年前,一只仙鹤来到了这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
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
之后,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
从此,每于清晨,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这就是——(生:鸟的天堂教师板书课题)2、师:什么是“天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答不出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学生想象自由回答)师:带着你的想象齐读课题。
3、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路过此处,用优美生动的文字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环节一揭题质疑活动11、板书:天堂提问:“天堂”是什么意思?用来比喻什么?2、板书:鸟的提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3、(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看,鸟儿们飞啊,叫啊,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活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我国的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能结合生活经验及预习初步说出对课题的理解。
环节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活动2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⑴读准字音:“颤”读 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 yìng;“一簇”中“簇”读 cù;“隙”读 xì。
⑵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能准确读准字音,能结合生活经验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做到不添字、不掉字读准、读通句子。
【评价目标一】能初步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评价目标二】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大榕树鸟的天堂鸟儿的乐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案【三篇】鸟的天堂教学导案1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领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精选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1.答复文中设计的问习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的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三)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②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情不自禁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领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习题,学生自悟:(1)板书课习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2)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自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泼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鸟的天堂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与“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抒发了对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叹和热爱。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打开教科书,看到标题,读者自然猜度文章肯定与鸟密切相关,可是作者开篇之后,偏偏没有一点写鸟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读者读下去的兴趣油然而生。
2.以趣促读,悬疑推移。
正当读者急于知道为什么取题“鸟的天堂”而开篇却不写鸟的时候,“我”和朋友乘船来到大榕树前,顺笔交代大榕树便是“鸟的天堂”,而且“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
照常情,后文应该揭示这“天堂”的奥秘了。
然而作者又一次笔锋陡转,却不见一只鸟影。
那为什么以“鸟的天堂”为题呢?随着疑问的增多,读者更加急于阅读下文了。
3.聚疑突显,恍然大悟。
当他第二天乘船再次经过大榕树前面时,看到了群鸟飞鸣的热闹场景。
这时,“我”由衷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悬念到此才算开释了。
课文的悬念如同一条无形的情思线索,使文章结构上更加缜密无间,读者的感情也随着文中人物的感情而起伏,行文曲折尽致,很吸引人。
在行文表达上,全文将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动态与静态描写鲜明比照。
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生动,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品味、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理解“陆续、继续”“缓缓、渐渐”“静寂、热闹”“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读准“的、应、干、禁、数”等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背诵文中描写榕树样子和鸟儿活动情景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出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采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词语。
3、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4、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见到的所见所闻会不一样?
三、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作者为什么慨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3、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A:汇报交流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不可计数”“照耀” “颤动”来体会、感悟。
B:汇报交流群鸟飞鸣的动态美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到处”、三个“有的”、“ 应接不暇” 等关键词语来体会、感悟。
4、教师小结。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给“鸟的天堂”这一游览胜地,写一篇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