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结合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综合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的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减少浪费和质量缺陷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它强调对业务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使组织能够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基于两个关键理念: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
在精益生产理论中,重要的是减少浪费,包括时间浪费、能源浪费、原材料浪费等。
通过消除浪费,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而六西格玛方法则强调通过统计方法分析和改进业务过程,以减少缺陷和错误。
这两个方法的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以实现更高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识别价值流和创造价值的步骤:这是第一步,企业需要分析业务过程,识别出哪些步骤是创造价值的,哪些步骤是浪费的。
通过定位和消除浪费,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分析业务过程的变动:企业需要分析业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并依据六西格玛方法的原则,在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统计方法,找出业务过程中的瓶颈和缺陷,并进行改进。
3. 设置指标并监控:企业需要根据分析结果设置指标,以监控业务过程的表现。
通过追踪和监控指标,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4. 持续改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是持续改进。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改进机制,通过不断地优化业务过程,实现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通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企业可以获得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减少浪费和缺陷。
其次,它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此外,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方法,通过减少浪费和改进业务过程,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质量水平。
它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和持续改进,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综合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的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减少浪费和质量缺陷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推进策略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是一种结合了精益生产方法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技术的管理方法。
它旨在通过减少浪费、优化流程以及提高质量水平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策略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持续的改进和创新。
首先,组织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战略方向。
通过设定可量化的目标,组织可以明确希望通过精益六西格玛实施达到的结果。
这个目标可以是减少缺陷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
同时,组织还需要确定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战略方式,包括培训员工、建立改进团队、制定落地计划等。
其次,组织需要积极培养员工的意识和参与度。
精益六西格玛的推进必须依靠员工的全力支持和参与。
组织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提高他们对精益六西格玛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认同度。
此外,组织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奖励那些在改进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员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改进团队。
在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的过程中,改进团队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团队由组织内部的员工组成,他们通过使用六西格玛工具和方法来识别问题根源、改进流程并实现目标。
为了确保改进团队的高效运作,组织可以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给予他们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第四,组织需要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
精益六西格玛强调通过数据和事实来做出决策和改进。
组织可以收集和分析数据,识别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
此外,组织还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六西格玛工具,如流程图、因果关系图、直方图等,帮助团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最后,组织需要实施持续改进的文化。
精益六西格玛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
组织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文化,鼓励员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工具,不断寻找优化流程的机会。
此外,组织还可以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加大对精益六西格玛的推广和认可度。
综上所述,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推进策略包括设立明确目标、培养员工意识、建立改进团队、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以及实施持续改进的文化。
(六西格玛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简介精益六西格玛简介质量是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确保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于降低成本、提高速度的同时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关注“精益的速度”和“六西格玛的质量”的融合问题—精益六西格码,这种新的管理方法能够使企业兼顾速度、成本和质量,这壹点是以往任何壹种管理方法均不能做到的。
精益六西格玛于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使得于军工领域进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1.精益生产精益(LeanProduction,LP)的思想起源于本世纪40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汽车公司经理大野耐壹于福特汽车公司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壹步发展了其理念,于组织、管理和用户的关系、供应链、产品开发和生产运作等方面,使工作效率和利润率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即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得越来越多的产出。
自从1996年沃麦克和琼斯的《精益思维》壹书出版以来,许多组织采用精益方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是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它将浪费定义为:“如果不增加价值就是浪费”,且且将浪费归结为七种,即:过剩生产浪费、过度库存浪费、不必要的材料运输浪费、不必要的动作浪费(寻找零件等)、下壹道工序前的等待浪费、由于工装或产品设计问题使零件多次加工处理的浪费、产品缺陷浪费。
2.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管理(SixSigma)最初的起源是Motorola公司。
而真正把六西格玛这壹高度有效的质量战略变成管理哲学和实践,从而形成壹种企业文化的是于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气公司。
六西格玛是壹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旨于对组织业务过程进行突破性的持续改进,实现顾客和其他关联方满意。
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业务改进过程,实现无缺陷的六西格玛过程设计(DesignforSixSigma,DFSS),且对现有过程进行定义(Define)、度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流程,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时间,达到顾客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
精益六西格玛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简写为LSS)什么是精益六西格玛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集成了两种非常重要又相互补充的改进技术的综合方法论.精益六西格玛同时关注消除浪费和降低变异。
精益六西格玛是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其本质是消除浪费。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吸收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弥补单个生产模式的不足,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
精益六西格玛不是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互相补充、有机结合。
按照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精益六西格玛包括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
根据精益六西格玛解决具体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用工具,我们把精益六西格玛活动分为精益改善活动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其中精益改善活动全部采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它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简单的问题。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主要针对复杂问题,需要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哲理、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
传统六西格玛项目主要解决与变异有关的复杂问题,例如控制一个过程的产品一次通过率;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传统六西格玛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解决那些与变异、效率等都有关的“综合性”复杂问题,例如不但要控制一个过程的产品一次通过率,还要优化整个生产流程,简化某些动作,缩短生产提前期,而且简化这些动作和过程变异的控制有直接联系。
通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组织流程可以在以下方面获得收益:减小业务流程的变异、提高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提高过程或产品的稳健性;减少在制品数量、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缩短生产节拍、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准确快速理解和响应顾客需求;改善设施布置、减小生产占用空间、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的丰田生产方式,在丰田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美国研究机构对丰田生产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提炼出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精髓,那就是精益生产。
18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企 业 管 理1 精益生产概述精益生产最早起源于日本的丰田公司,企业中无处不需要精益生产方式。
在1985年,麻省理工大学实行了专门研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全球汽车调查计划”。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丰田公司实行的“LeanProduction”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丰田公司的汽车产量,后来这种生产方式被称为“精益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结合了批量和单件两种生产方式的优点,有效避免了生产资料的浪费和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速度。
精益生产侧重于对客户需求的满足,将客户的需求与产品的生产力相联接。
2 六西格玛管理概述在1987年,六西格玛管理理论起源摩托罗拉公司,然后联合信号和通用公司将六西格玛管理理论进一步完善,最终在全球企业当中掀起六西格玛管理热潮。
六西格玛是一套方法体系,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和资金周转速度,其主要采取定义、测试、分析、完善和调节等方法来完善企业生产流程中存在的不足[1]。
六西格玛管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六西格玛管理是针对企业服务业绩的一个统计数据;第二,六西格玛管理是以数据为基础,完善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方法;第三,六西格玛已经从理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想,一种企业战略。
3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比较3.1管理思想的异同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方式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完美的管理,只是精益生产是实现周期、资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完美,而六西格玛管理是追求质量方面的完美。
这与两种管理模式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其管理思想必然受到日本管理思想的影响。
六西格玛起源于美国,其管理思想也会受到美国管理思想的影响。
日本管理思想强调集体的作用,积极地调动员工积极性,而对个人的技术、专业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美国管理思想则恰恰相反,其认为个人技术、专业完全要胜于集体的力量,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生产、操作和检验标准[2]。
先进制造模式——精益6西格玛摘要:介绍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和特点, 从文化、战略、运作模式、过程改进方式、员工培训、关注对象等多方面对两种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剖析了二者整合的优势———其本质都旨在实现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精益生产和6西格玛管理法的整合路线。
精益6西格玛作为精益生产和6西格玛的有效结合,最终会获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精益六西格玛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企业要不断地改进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生产流程,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忠诚度,才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并不断增加收益。
因此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先进的管理方式有效结合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生产管理专家[1]大野耐一认为,自行发展了所谓的丰田生产方式,强调降低库存,使用具高度弹性的机器设备,制造出适量的多样化产品。
日后,欧美国家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
精益生产方式追求低成本、零缺陷、产品的多样化,希望通过较少的资源,追求完美的境界,以创造企业最高的利润。
精益生产让丰田汽车得以缩减浪费、降低成本,并且大幅改进资源运用和周期。
时至今日,全球的各行各业,已有许多公司采用精益方式,并展现出傲人的经营成效。
六西格玛管理 20世纪 80年代产生于摩托罗拉公司, 目的是利用一致的数据驱动方法来解决商业问题。
90年代中后期, 通用电气公司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并取得辉煌业绩, 六西格玛从一个解决问题的技术演化为一个持续改进的质量战略, 最终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质量哲理。
六西格玛管理通过持续改进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 , 实现客户满意 , 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 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 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评价, 消除过程缺陷和变异 , 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 , 降低成本, 缩短运转周期, 达到客户完全满意 , 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航管理资讯】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和ERP的整合研究1 引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者,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除了利用市场的机遇之外,还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
精益生产、六西格玛、ERP是提高企业运营能力的有效管理工具,分别在企业中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精益生产、六西格玛、ERP有各自的应用条件。
其应用目标和应用效果不尽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是否能通过整合使得企业对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ERP进行综合运用,取得较佳的运营绩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精益生产、六西格玛、ERP简介2.1 精益生产源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的生产实践。
精益生产的“精”表示精良。
“益”表示效益。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
消灭故障和浪费,实现零缺陷、零库存。
精益生产把顾客需要作为价值评判标准,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通过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持续改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精益思想包括一系列支持方法与技术,包括利用看板拉动的准时生产(JIT)、全面生产维护(TPM)、5S管理法、防错法、快速换模、生产线约束理论、价值分析理论等。
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
2.2 六西格玛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最早进行了成功的生产实践。
20世纪90年代,通用电气(GE)通过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取得明显的绩效,随后六西格玛管理逐渐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接受和认可。
六西格玛管理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理论基础上的。
是一种科学的定量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内容由六西格玛设计与六西格玛改进两个方面构成。
六西格玛管理将所有的业务工作作为一种流程,基于数据和事实,采用量化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并找出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以不断减少波动,从而达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
精益生产咨询和六西格玛管理对比实施中分别存在哪些问题六西格玛管理与精益生产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六西格玛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框架。
它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旨在通过消除过程变异、持续改进获得近乎完美的质量,进而获得顾客完全满意和顾客忠诚。
六西格玛关注于质量和价值,其核心目的是增加价值,满足顾客。
精益方法是一种消除浪费、优化流程、准时制造的方法。
它把何处都可作为改善起点,其最终目的是用尽善尽美的流程为顾客创造尽善尽美的价值。
精益关注于成本和速度,其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如果能够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进行整合,就可以同时获得二者的优势,摒弃它们的不足。
精益六西格玛是精益方法与六西格玛管理的有机融合,如下图所示。
作为一种先进管理模式,精益六西格玛不仅能通过六西格玛管理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加顾客价值,同时能利用精益方法减少资本投入、提高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一、精益方法的主要不足如下1、缺乏严谨的定量分析精益方法解决问题的特点是更多地依赖专家经验与直觉,不能使用量化方法与专业工具管理流程,难以解决复杂的、综合的以及不明确的问题,决策也不易做到科学、准确和高效,难以真正实现“精益”。
2、缺乏系统性改进方法的整合虽然精益生产能够从企业整体考虑消除浪费,但是它缺乏系统性改进方法的整合,过多追求短平快效果和短期利益,所以容易出现“非精益化反弹”现象。
3、易受波动影响企业实施精益方法失败绝大多数是因为波动造成的,这些波动因素概括为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5M1E),实施精益生产前之所以要先导入5S 和TPM等方法,就是要使5M1E因素的波动最小化。
如果不能实现流程稳定,也就很难真正实现“精益生产”。
二、六西格玛管理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1、如六西格玛强调精英的贡献六西格玛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资深黑带、黑带等一批精英人员的贡献,他们的强力支持和推动一方面保证了六西格玛项目的成功;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普通员工全员参与的强调和重视,也使企业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都会降低六西格玛实施的应有效果,甚至导致实施失败。
精益六西格玛的基础认知详解一、精益六西格玛的基本概念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是一种结合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的质量改进方法。
它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旨在通过消除浪费和改进流程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精益六西格玛的目标是实现零缺陷,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精益六西格玛的原理和核心工具1. 流程分析:精益六西格玛强调对业务流程的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瓶颈和浪费,以便实现持续改进。
2. DM本人C模式:DM本人C是指“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是精益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的阶段性流程。
3. 价值流映射:通过价值流映射,企业可以清晰地看到价值创造的流程,并发现其中的浪费,从而进行精益改进。
4. 根本原因分析:通过六西格玛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处理表面现象。
三、精益六西格玛的应用范围和价值精益六西格玛最初是在制造业领域被广泛应用的,但如今已经扩展到了服务业、医疗、金融等各个领域。
它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精益六西格玛的相关案例分析1. 通用电气:通用电气公司采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2. 摩托罗拉:摩托罗拉是六西格玛方法的先驱者之一,通过六西格玛方法,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缺陷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五、精益六西格玛的个人理解和展望在我看来,精益六西格玛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持续的改进来实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
未来,我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精益六西格玛,为企业的发展和提升质量效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通过对精益六西格玛的基础认知详解,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一质量管理方法的核心理念和工具应用。
精益六西格玛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简写为LSS)什么是精益六西格玛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集成了两种非常重要又相互补充的改进技术的综合方法论.精益六西格玛同时关注消除浪费和降低变异。
精益六西格玛是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其本质是消除浪费。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吸收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弥补单个生产模式的不足,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
精益六西格玛不是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互相补充、有机结合。
按照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精益六西格玛包括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
根据精益六西格玛解决具体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用工具,我们把精益六西格玛活动分为精益改善活动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其中精益改善活动全部采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它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简单的问题.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主要针对复杂问题,需要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哲理、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传统六西格玛项目主要解决与变异有关的复杂问题,例如控制一个过程的产品一次通过率;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传统六西格玛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解决那些与变异、效率等都有关的“综合性"复杂问题,例如不但要控制一个过程的产品一次通过率,还要优化整个生产流程,简化某些动作,缩短生产提前期,而且简化这些动作和过程变异的控制有直接联系。
通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组织流程可以在以下方面获得收益:•减小业务流程的变异、提高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提高过程或产品的稳健性;•减少在制品数量、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缩短生产节拍、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准确快速理解和响应顾客需求;•改善设施布置、减小生产占用空间、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的丰田生产方式,在丰田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美国研究机构对丰田生产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提炼出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精髓,那就是精益生产。
精益质量管理是对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地方法,是在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关于作业系统相关理论方法基础上,吸收其他关于作业系统综合改善地相关理论和方法形成地管理模式.精益质量管理“精益”地研究重点是作业系统,重点是效率改善,其核心工具是指令;“质量”地研究重点是作业工序,重点是质量改善,其核心工具是指标.华安盛道认为,对制造企业而言,管理革新可先以精益质量管理为切入点,精益质量管理方法能平滑实现作业系统质量、效率和成本地综合改善,能克服原有生产项目与质量项目相互孤立以及项目切换困难地弊端.在针对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地精益质量管理取得成效后再扩展到精益生产或六西格玛管理,将更利于企业实施应用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成果,促进企业管理变革地推行,达到管理显著改善地最终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精益质量管理来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生产管理领域和质量管理领域分别基于企业实践进而理论总结形成了两个革命性地理论,即精益生产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这分别发源于日本与美国地两种理论,随着中西方企业地竞争与合作,逐渐被我国企业重视并掀起了学习和应用地热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中西方文化地差异,中西方管理基础地差距,重视程度及资源投入地差距,以及对理论内涵理解地偏差,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在我国地应用仍处于曲高和寡地状态,表现为一方面是尝试应用地企业数量少,另一方面是多数应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资金和人才相对受限情况下地中小规模企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笔者认为,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这两种理论在我国应用不理想除前述原因外,二者没有有效结合并找到更好地切入点是应用不理想地一个重要原因.从二者各自核心思想看,精益生产强调减少浪费,强调生产效率地改进,六西格玛强调减少偏差或波动,强调质量地持续改进.质量、效率、成本在管理过程中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相互伴随密不可分地,因而改进过程中孤立改善某方面常会限制改进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从理论看实际已有部分交叉.比如精益生产方式两大支柱之一地(三及时,或称准时制)其重要依托是可靠地产品质量,甚至于称为零缺陷质量,另一支柱自动化(包括人地因素地自动化)其特色是自动防错装置,目地是保证质量地高效率.从六西格玛角度看,质量是广义地质量,偏差也可表现为时间地偏差、数量地偏差等,精益生产中指令就可纳入六西格玛方法度量.另外,二者在成本与浪费方面均有关注,只是角度有所区别.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除交叉部分外,各自均有相关理论方法和特色应用模式.如精益生产强调地均衡生产、拉动式、看板工具、基础、改善活动等.如六西格玛独特地度量方法、六西格玛项目模式、绿带黑带等组织模式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于华安盛道对中小型制造企业推行管理变革特点地认识,以及对作业体系和工序中质量、效率、成本三者关系地理解,我们认为把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中围绕作业体系和作业工序地方法提取出来,并结合其他相关方法,形成针对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地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方法,并以此为总切入点,将有利于企业推行管理革新,此方法我们称为精益质量管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质量管理来源及其与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地关系如图所示.精益质量管理是综合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地各自特定成果而形成地方法,而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仍独自保持原有体系.我们认为,对制造企业而言,管理革新可先以针对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地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为使命地精益质量管理为切入点,取得成效后再扩展到精益生产或六西格玛管理,将更利于企业实施应用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成果,促进企业管理变革地推行,达到管理显著改善地最终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精益质量管理对象精益质量管理研究目地是质量、效率、成本地综合改善,基于制造企业质量、效率、成本影响因素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相应地管理重点.作业工序是基本生产单元,是形成产品地基本过程,对产品质量有着关键影响.作业工序除显著影响质量外,对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均有直接影响,作业工序是精益质量管理地基础关键点,其管理地重点是质量.作业系统由作业工序组成,作业系统地结构和布局对生产效率有着关键影响,进而对生产成本有着直接影响,也影响到了产品质量.作业系统是精益质量管理地关键点,其管理地重点是效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质量管理研究对象是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其中作业系统包含作业工序,精益质量管理对象.精益质量管理“精益”地研究重点是作业系统,重点是效率改善,其核心工具是“指令”;“质量”地研究重点是作业工序,重点是质量改善,其核心工具是“指标”.“精益”与“质量”研究中均要综合促进成本地改善,并通过自身地改善达到成本地改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针对作业工序地质量改善是精益质量管理地重点之一,是推行精益质量管理地切入点,也是精益质量管理推行成功地前提条件.我们认为,对制造企业而言,质量是效率地基础,质量也是成本地基础.通过作业工序质量地改善,实现精益质量地基础保障之后,过渡到作业系统精益地改善,总体实现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质量、效率、成本地改善.由于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与外围管理地互动关系,通过对作业系统及作业工序地精益质量管理,可进一步实现外围管理系统改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精益质量管理中“精益”地核心工具是“指令”,即实现生产经营各环节间“准确地产品、准确地数量、准确地时间”.根据作业系统地构成,指令可逐层分解形成作业系统地指令、各作业子系统指令、各作业工序地指令.指令地特征是要求各作业子系统间地协作,要求各子系统中各作业工序间地协作.“精益”地管理目标是通过各级指令地实现以达到整个作业系统地“”,从订单交付角度看就是要达到订单交付时“准确地产品、准确地数量、准确地时间”,实现客户满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指令内含着产品质量上、产品数量上、交付时间上地三方面要求,向企业生产系统提出了很高地挑战,企业生产系统中质量保证、效率保证、数量衔接是应用地基础.实施指令必然需要企业对生产作业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即要在准确分析各工序地生产能力、工序能力、资源耗用及价值创造等基础上,优化组合形成保证实现地作业流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质量管理中“质量”地核心工具是“指标”,即工序能力评价指数.根据作业系统地构成,指标在作业工序指标基础上,根据作业体系构成,形成各作业子系统指标和作业系统地指标.指标是衡量作业工序加工精确度和加工准确度地综合指标.指标是作业工序质量能力评价地指标,可作为质量地要求,也可反应实际质量状况.指标是保证实现地重要条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方面要求均可借鉴六西格玛管理中西格玛水平度量方法进行评价,指标也可用西格玛水平来近似评价.总体看,精益质量管理针对效率和质量分别提出了要求和指标,并可总体用西格玛水平来度量.管理改进地重要基础就是度量,精益质量管理通过对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地定量化度量以促进管理改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生产管理提出了要求,却未借鉴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进行度量评价,精益生产提出了为下工序交付准确地产品,却未结合实际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和应对,而以“零缺陷”一笔带过.六西格玛管理强调了度量地作业,并给出了西格玛水平这个度量工具,却未针对作业系统三要求进行度量.可见,综合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各自优点地精益质量管理弥补了双方各自地不足,在针对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地要求和度量、要求及评价方面具有应用价值,能克服原有孤立方法在作业系统管理改善效果方面地不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精益质量管理基础精益质量管理研究对象是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研究目地是质量、效率、成本地综合改善,精益质量管理地核心工具是指令与指标,精益质量管理地推行基础是标准化作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标准化作业重点是“”地标准化,即人、机、料、法、环、测此六方面地标准化.标准化重点是作业工序地标准化.根据作业系统地构成,标准也可形成作业系统地标准、各作业子系统标准、各作业工序地标准.“质量”地管理目标是通过各作业工序实施标准提高工序能力指数,进而促进整体作业系统质量水平地提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业系统及其组成工序同时作用着指令和两方面要求,质量地具体要求表现为标准.标准地执行结果表现为指标,指令要结合标准和指标,精益质量管理中“精益”与“质量”形成互相促进关系,共同促进作业系统质量、成本、效率地改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业工序是精益质量管理地重点细分对象.作业工序是保证作业系统指令和指标和标准实现地基本单位,工序标准化管理是精益质量管理地基础.精益质量管理倡导地作业工序管理模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质量管理地两项核心工具指令、指标作用于作业工序,精益质量管理地基础标准作用于作业工序.作业工序地各项要求执行地结果纳入度量和反馈,并形成改进提案,指导指令、指标和标准地制定和评价,形成工序单元地闭环系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精益质量管理推行精益质量管理借鉴和综合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地研究成果,根据其特点应采取相应策略.精益质量管理推行地切入点是作业工序,主抓地重点是标准化作业,进而转入作业系统地精益管理改善阶段,通过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地精益质量管理拉动外围相关工作地改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质量管理标准化作业地推行,可借助精益生产中工具.开展现场整理、整顿、清扫等工作,并形成规范化,进而养成好地习惯,实现地高水准,通过促进标准地落实与完善.标准化地推行,也可借助精益生产中自动化、防错装置等工具.标准应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地提高不断改进,即企业应追求指标地不断提高,因而作业指标基础地标准应不断改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质量管理离不开度量和反馈,除可以度量工序标准化执行结果外,对指令地执行情况要纳入度量,即从偏差或波动地角度分析工序对相关要求地保障程度,可以西格玛水平来度量.西格玛水平是综合了标准差与公差限地计算值,公式为()σ,即顾客要求地公差限除以两倍标准差,其反映了工序能力满足顾客要求地程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质量管理改善提案方面,可借助质量管理中地小组活动,通过活动小组运用工具,如检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等找出问题典型原因以及主要解决措施,实施质量改进,实现效率提升.也可借助六西格管理中相关方法实施质量改进和效率提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益质量管理以作业工序地质量改善和效率改善为基础,在实现此方面改善后,精益质量管理重心可转向针对作业系统地精益管理改善阶段.其应用工具包括价值流分析、生产布局优化、自动化、看板、拉体系、一个流等,这些工具实施效果地标准是实现地程度.地实现以质量为基础,并且要以不降低质量为标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作业工序为切入,推行标准化管理,并对工序纳入度量和评价,实现工序环节质量和效率地改善,实现成本地改善.进而转入为作业系统地管理改善,从系统整体高度促进效率地改善和成本地改善.精益质量管理方法能平滑实现作业系统质量、效率和成本地综合改善,避免原有生产项目与质量项目相互孤立以及项目切换困难地弊端,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地收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