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16届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26.50 KB
- 文档页数:31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柳絮飘飞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石灰水C.氯酸钾D.生铁3.下列仪器或用品中,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坩埚钳B.石棉网C.胶皮管D.蒸发皿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二氧化硫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B.浓硝酸滴入蛋清溶液中,微热,出现黄色沉淀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5.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作用,如图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元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图2表示阴离子C.硒原子中子数是34 D.硒是非金属元素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食盐水、蔗糖水都能导电C.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煮沸D.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7.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15:22:5B.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8.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有调查显示,现在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剧毒农药杀灭韭菜根部的害虫B.用化工染色剂制作“彩色馒头”C.用霉变的花生榨油D.用小苏打制做面包9.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10.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碘酒能使淀粉变蓝,则可用加碘食盐检验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B.氧气有助燃性,则氧气可作燃料C.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二.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11.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5B .t 2℃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C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1℃升温到t 2℃,不考虑水的蒸发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D .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13.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B.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D.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15.二氧化碳捕集、存储和转化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其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有()A.捕捉到的CO2可制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B.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C.该方法中包含复分解、分解、置换反应等D.整个过程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1)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选填“单质”“元素”“原子”).(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3)某有机物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3O22CO2+3H2O,A的化学式为.(4)如果A是葡萄糖(C6H12O6),写出自然界中合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5)请写出二氧化碳与一种碱反应生成一种无机盐的化学方程式.17.(11分)(2016•靖江市校级二模)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加入浓盐酸制H2.欲获得纯净干燥的氢气需经过两次D 装置,第一个D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溶液,第二个D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填名称),再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端通入(选填“a”或“b”)(4)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5)实验室可用F装置组合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导管b的作用是;植物油的作用是.18.现有A~F七种物质,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A、B、C、D、E都含有铜元素;A为蓝色沉淀,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E为制取波尔多液的盐,F为有机物,G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试推断:(1)A的化学式,F的名称为;(2)写出反应①、②的方程式:①②;(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4)若反应④为CO在加热条件下还原B,若得到的固体只有Cu2O,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19.(11分)(2016•靖江市校级二模)“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实验.【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1)操作一、操作二为相同的操作,该操作为;(2)固体C的成分是(填化学式,下同);(3)溶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检验所加碳酸钠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4)确定固体D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5)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出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和CaCO3.【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B.实验探究2溶液B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20.硫酸锌片用于治疗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1)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①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加水g.②将配制好的稀硫酸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上不必注明的是(填序号). A.200g B.9.8% C.稀硫酸③下列操作中的(填序号),可能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9.8%.A.量取浓硫酸后,置于空气中时间过长B.量水时,俯视量筒刻度C.配制前将烧杯用水冲洗干净,没有擦干(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块表面严重氧化的锌片7.3g(表面只含氧化锌,不含其它杂质),向其中慢慢滴加9.8%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稀硫酸100g,并绘出右图所示的图象.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溶液经一系列操作,得到硫酸锌固体16.1g.①该锌片中单质锌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该锌片没有氧化前的质量是g.(不需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答案)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分)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柳絮飘飞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柳絮飘飞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石灰水C.氯酸钾D.生铁【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C、氯酸钾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生铁中含有铁和碳,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3.下列仪器或用品中,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坩埚钳B.石棉网C.胶皮管D.蒸发皿【考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可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坩埚钳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B.石棉网是由铁丝和石棉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C.胶皮管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蒸发皿是瓷质的,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学生应熟悉材料中的成分,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二氧化硫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B.浓硝酸滴入蛋清溶液中,微热,出现黄色沉淀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考虑;B.根据蛋白质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铁的化学性质来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正确;B.浓硝酸滴入蛋清溶液中,微热,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出现淡黄色沉淀,故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D.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实验现象描述,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是否放热、颜色改变、沉淀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作用,如图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元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图2表示阴离子C.硒原子中子数是34 D.硒是非金属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根据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来分析;B.根据离子的判断方法来分析;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名称来分析.【解答】解:A.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故正确;B.图2所示粒子中:质子数=34<核外电子数=36,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故正确;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无关,故错误;D.由元素的汉字名称“硒”的偏旁“石”可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知道元素种类的判断方法,知道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食盐水、蔗糖水都能导电C.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煮沸D.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电解水实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分析】A、空气各成分含量是体积分数;B、物质导电有两种原因,一是金属类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二是能够产生自由离子的溶液能够导电;C、根据净水的步骤解答;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按照体积计算氮气占78%,故说法错误;B、蔗糖溶液,由于蔗糖是有机共价化合物,导致不会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无法导电;食盐水中存在自由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够导电.故选项错误;C、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故选项错误;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1: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可解决本题.7.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15:22:5B.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分析】A、根据一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C、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则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15:22:5,故选项说法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C、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青蒿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有调查显示,现在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剧毒农药杀灭韭菜根部的害虫B.用化工染色剂制作“彩色馒头”C.用霉变的花生榨油D.用小苏打制做面包【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分析】A、根据韭菜中残留的剧毒农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进行分析;B、根据染色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进行分析;C、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进行分析;D、根据小苏打对人体无害,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A、韭菜中残留的剧毒农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A错误;B、染色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故B错误;C、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对人体有害,故C错误;D、小苏打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发酵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9.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解答】解: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A、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隔绝氧气,故选项错误.B、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选项正确.C、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D、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碘酒能使淀粉变蓝,则可用加碘食盐检验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B.氧气有助燃性,则氧气可作燃料C.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A.检验淀粉是用碘液,变成蓝色;B.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C.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D.根据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解答】解:A.检验淀粉是用碘液,变成蓝色,而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没有碘单质,故无法检验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故说法错误;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该说法错误;C.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故说法正确;D.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的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检验、氧气的性质与用途、酸碱盐的性质、常见中和反应的定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11.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铵态氮肥的检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防范爆炸的措施;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析】利用个选项提供的信息对每一个选项中的条目进行分析,找到归纳有误的条目,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①软硬水遇肥皂水的现象不同,软水泡沫多,硬水泡沫少,故肥皂水可以区分两者;②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燃烧时的气味不同,羊毛纤维有焦羽毛味,棉纤维有烧纸的味道,所以点燃后闻气味可以区分两者;②铵盐遇碱能产生氨气,故硫酸铵遇碱性熟石灰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不会与熟石灰反应,所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以区分两者;B、①甲醛有毒,所以不能在海鲜食品上喷洒甲醛溶液防腐;②煤矿矿井内常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所以矿井内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可燃性气体点燃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C、①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气体被压缩时该间隔会减小而不是分子变小;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喝汽水后容易打嗝;③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所以可以用其除掉异味;D、①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贫血是缺铁引起的;②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③铁的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及氧气共存,所以在自行车架表面喷油漆能防锈;故选项为:A.【点评】此题是对知识归类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中的知识认识到位,结合相关分析即可解决,难度不大.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5B.t2℃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不考虑水的蒸发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20g:120g=1:6,不是1:5;t2℃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50%;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不考虑水的蒸发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正确,它们的溶液会由饱和变为不饱和;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解答】解: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20g:120g=1:6,不是1:5;故选项错误;B、t2℃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50%;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不考虑水的蒸发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选项错误;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不考虑水的蒸发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正确,它们的溶液会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故选项正确;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3.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百炼成钢 B.钢铁生锈C.石油分馏 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滴加液体B.添加酒精C.加热液体D.放置试管3.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太阳能C.风能 D.氢能4.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5.全球近140个国家根据《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汞产品.如图是汞元素相关信息,其中正确的是()A.汞为非金属元素B.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C.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D.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6.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持续产生气泡C.加碘盐中加入淀粉变蓝D.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7.“单中心铁”可作甲烷高效转化的催化剂,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一定没有发生变化C.有机物可以在一定条件转化为无机物D.“单中心铁”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8.“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有关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一种有机物B.它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一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中共有66个原子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9.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验证CO2不支持蜡烛的燃烧B.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C.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D.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B.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80gC.B中混有少量A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B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A=B>C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成功的是()A.用食盐水除水瓶中的水垢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水和双氧水组成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中量的关系是()A.一定量稀硫酸加水稀释B.一定量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C.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缓慢加入稀硫酸D.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制氧气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项A氧化钙(碳酸钙)﹣﹣高温至质量不再减少B CO2气体(HCl)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干燥C NaCl固体(BaSO4)水溶解、过滤、蒸发D NaCl固体(MgCl2)过量NaOH溶液过滤、蒸发A.A B.B C.C D.D15.汽车安全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工业上将金属钠与无水的液氨(NH3)反应得氨基钠(NaNH2),再将氨基钠与一氧化二氮反应可生成叠氮化钠、氢氧化钠和氨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安全气囊中选用叠氮化钠的原因可能是NaN3迅速分解产生大量NH3B.钠可与水反应C.制备叠氮化钠反应中,主要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Na+NH3NaNH2+H2↑2NaNH2+N2ONaN3+NaOH+NH3↑D.工业级NaN3中可能含有Na2CO3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化学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①钴(Co)可形成化合价为+2和+3的两种氧化物,其中+3价钴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②硝酸铵在受热或受到撞击时,会剧烈分解:NH4NO3+2H2O,这一性质可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③室温下将1克氧化钙放入99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填“>”、“=”或“<”),其中阴离子符号.17.根据内容回答问题.①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一般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 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填字母,下同).A.牛肉 B.辣椒 C.鸡蛋 D.柠檬②青少年及成人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幼儿缺乏会造成智力损害,该微量元素是.A.碘 B.铁 C.钙 D.锌③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甘油.18.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若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种即可);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进入;②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字母序号),在装入药品前应先.(2)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分别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两个实验.①操作E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点即可);②若图B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导致所配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③图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④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19.现有A~F七种物质,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A、B、C、D、E都含有铜元素;A为蓝色沉淀,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E为制取波尔多液的盐,F为有机物,G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试推断:(1)A的化学式,F的名称为;(2)写出反应①、②的方程式:①②;(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4)若反应④为CO在加热条件下还原B,若得到的固体只有Cu2O,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0.(11分)(2016•泰兴市校级二模)“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试管中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中一定含有,不含Fe2O3.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放出大量的热量,试管底部有不溶物,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样品中含有.【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实验.【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1)操作一、操作二为相同的操作,该操作为;(2)固体C的成分是(填化学式,下同);(3)溶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检验所加碳酸钠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4)确定固体E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5)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出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和CaCO3.【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B.实验探究2溶液B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21.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和氯化钠.安多夫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张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粉”、“重曹”,是白色细小晶体,加热到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成蓝色.【实验探究一】对烧煮时产生的大量气体的探究小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装置导管口连接顺序:气体样品→→→→..(填导管口序号)【实验探究二】称取一定量的安多夫样品,测定样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如图所示:【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1)操作步骤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E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直至B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E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2)D装置的作用是;(3)步骤⑤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作用是;(4)若所取安多夫样品为10g,所用稀盐酸质量为100g,实验中C中无沉淀,装置E实验前后两次质量差为4.4g,试计算:①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g;②原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③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百炼成钢 B.钢铁生锈C.石油分馏 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滴加液体B.添加酒精C.加热液体D.放置试管【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用法考虑;B、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考虑;D、根据试管的放置方法考虑.【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悬垂在试管上方,故A正确;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里添加酒精,故B错;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太多;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正确;D、洗净的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故D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3.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太阳能C.风能 D.氢能【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分析】解答本题要清楚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无法在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解答】解:A、煤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故符合题意;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题意;C、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题意;D、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要掌握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重点记住化石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水能是可再生能源.4.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解答】解:A、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B、是剧毒品标志,故错.C、是循环利用标志,故错;D、是节约用水的标志,故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全球近140个国家根据《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汞产品.如图是汞元素相关信息,其中正确的是()A.汞为非金属元素B.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C.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D.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表示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均为80,而不是中子数为80,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6.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持续产生气泡C.加碘盐中加入淀粉变蓝D.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持续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C、碘遇淀粉变蓝色,加碘盐中不含碘,不能使淀粉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易潮解,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7.“单中心铁”可作甲烷高效转化的催化剂,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一定没有发生变化C.有机物可以在一定条件转化为无机物D.“单中心铁”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观察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结构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H4,生成物是C2H4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C2H4+2H2;A、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不正确;B、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说法正确;C、有机物可以在一定条件转化为无机物,故说法正确;D、“单中心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项为:A.【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8.“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有关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一种有机物B.它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一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中共有66个原子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化学式为C24H38O4,可见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化学式为C24H38O4,可见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化学式为C24H38O4,可见一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中含有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共有66个原子,故正确;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分子构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判断物质的类别等.9.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验证CO2不支持蜡烛的燃烧B.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C.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D.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进行分析;B、根据镁和铁分别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不同进行分析;C、根据白磷和红磷距离火焰的远近不同进行分析;D、根据氧化钙和贺岁反应放热,大试管内压强会增大进行分析.【解答】解:A、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蜡烛熄灭,可以验证,故A正确;B、镁和铁分别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不同,所以可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故B正确;C、白磷和红磷距离火焰的远近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C错误;D、氧化钙和贺岁反应放热,大试管内压强会增大,使得墨水的液面发生变化,所以可用此装置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B.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80gC.B中混有少量A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B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A=B>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不是A、C、B;t1℃时,A的溶解度是30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15g+50g=65g,不是80g;B中混有少量A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B正确,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B>C>A,A=B>C.【解答】解: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不是A、C、B;故选项错误;B、t1℃时,A的溶解度是30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15g+50g=65g,不是80g;故选项错误;C、B中混有少量A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B正确,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选项正确;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B>C>A,A=B>C,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结晶的方法,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成功的是()A.用食盐水除水瓶中的水垢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盐的化学性质;塑料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食盐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等用品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初中化学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4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鲜奶制酸奶 B.水果榨果汁C.糯米酿甜酒 D.黄豆酿酱油【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银、汞、Hg B.干冰、水、H2OC.熟石灰、氧化钙、CaO D.纯碱、碳酸钠、Na2CO3【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H D.Cu【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4.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陶瓷B.铝合金C.聚乙烯塑料D.钢筋混凝上【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有机合成材料5.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俗称“一滴香”的物质对人体有毒,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A.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B.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D.用干冰冷藏的食品【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6.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理念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碳单元测试7.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8.下列实验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是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D.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9.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蒸发溶剂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加入KN03固体【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0.配制10%NaCl溶液,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③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部分药品沾在纸上,未倒入烧杯中④氯化钠晶体不干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11.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A.浓盐酸——防止挥发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C.浓硫酸——防止吸水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室外的咸菜缸不容易结冰,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煤气是否泄漏C.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盐酸,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D.硝酸铵溶解吸热,熟石灰溶解放热【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13.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A.二氧化锰B.硫酸铜C.盐酸D.氯化钠【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14.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g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1g.试求:[(2)和(3)须写出计算过程](1)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2)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4.4 96.4% 10%难度:中等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二、多项选择(共2题)1.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镁和碳酸镁固体【答案】CD难度:偏难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2.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A.KOH、NaNO3、CuSO4、BaCl2B.K2CO3、BaCl2、Na2SO4、HClC.Na2SO4、BaCl2、KNO3、NaCl D.NaNO3、AgNO3、KNO3、NaCl【答案】AB难度:偏难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三、填空题(共3题)1.在C、H、O、N、Na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①2个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_;②硝酸铵中显-3价的氮元素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单质__________________;②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__________________;③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2Na+②H4NO3(2)①N2②NaOH③ NaHCO3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2.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2)消灭柑橘害虫的“波尔多液”是用熟石灰浆与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该混合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波尔多液”喷射到柑橘上呈现的蓝色斑点可以用厨房调料________洗净.(3)若装白磷的储罐起火,可以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灭火.则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单质(2) CuSO4+Ca(OH)2===Cu(OH)2↓+CaSO4↓食醋(3)4P+5O22P2O5将温度降至白磷的着火点以下,隔绝白磷与空气接触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均匀的气泡产生.(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2中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不能说明镁条与冷水不反应,请举出学习过的一个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经查阅资料: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如果金属活动性越强,生成的碱就越强.某同学就向步骤2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镁条的表面有明显的红色出现,但是红色较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由于Mg(OH)2难溶于水,因此形成的溶液碱性较弱.(3)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为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可以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考试时间:化学、物理共150分钟;化学满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白酒挥发C.森林失火D.树枝折断2.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易生锈B.能导电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在氧气中燃烧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食盐水C.铁矿石D.氧气4.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B.硫磺C.木炭D.蜡烛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铝元素AL B.干冰H2O C.氢氧根离子OH﹣D.氯化银AgCl26.“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元素B.原子C.离子D.单质7.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加热烧杯中液体B.放置洗净的试管C.锌粒放入试管D.嗅闻气体气味8.下列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废报纸B.废钢铁C.空塑料瓶D.空玻璃瓶9.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存黑色固体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C.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D.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12.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B.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则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1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15.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有人设计如图实验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B是Mg(OH)2,试剂X为盐酸B.操作Ⅰ和操作Ⅲ的操作方式完全相同C.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D.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16.(9分)生活离不开化学.(1)地球上各种生物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能,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CO2和H2O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植物秸秆还可用于发酵制取沼气,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2)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属于(填“有机物”、“无机物”),尼古丁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3)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钾,向少量浸出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显性(填“酸”或“碱”或“中”);碳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是.(4)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CaO)、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为(填“干燥剂”、“补钙剂”、“着色剂”).17.(9分)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1)写出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收集氧气可以选择(填装置编号)(3)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填药品序号)a、稀盐酸b.熟石灰c.块状石灰石d.稀硫酸通常检验CO2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可以使.(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填序号).a.将烧杯换成水槽b.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c.将水换成冰水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18.(7分)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H、I类别相同;A、B为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G溶液呈蓝色,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E的化学式.(2)F溶液的颜色;I所属物质类别是.(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④.(4)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映类型为反应.19.(8分)“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泊、杀菌、消毒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实验过程】Ⅰ: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退色.Ⅱ: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一般不要“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20.(7分)工业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制取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简易流程如图,主要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aSO4+2X(1)流程中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为.(2)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为了(填序号)A、减缓温室效应B、减少酸雨形成C、防止破坏臭氧层(3)按上述方法处理2000吨废气中的SO2,至少需要含5吨碳酸钙的石灰石浆.求:废气中SO2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与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做电极B.干冰用作制冷剂C.浓硫酸作干燥剂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D.白色污染就是废弃的白色物质引起的污染3.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A.MgO→MgSO4B.Fe(OH)3→FeCl2C.CO2→O2D.NaOH→NaCl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氧气的验满B.滴加液体药品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稀释浓硫酸5.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分别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雾D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6.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强度 B .降低熔点 C .增加延展性 D .增强抗腐蚀性 7.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所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 ) A .用玻璃棒制作的集气瓶 B .用不锈钢制作的坩埚钳 C .用塑料制作的药匙 D .用铁丝和石棉的石棉网8.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品 B .用工业酒精勾兑引用酒 C .牛奶经发酵后得到酸奶 D .霉变变质的大米、花生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0.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二.第11-15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B.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13.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是()A.比较溶解性B.检验铵盐C .证明酸碱能反应 D .制CO 214.下列归纳有错误内容的组别是( )A .AB .BC .CD .D15.向一定质量的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溶液质量与加入Zn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a 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B .若取b ~c 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C .c 点溶液中的溶质为Zn (NO 3)2D .d 点时的固体有两种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13分)(2016•靖江市校级二模)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②构成氯化镁的阳离子;③缺患侏儒症.17.(2016•靖江市校级二模)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厨房中的“柴、米、油、盐、醋”及用具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①新农村建设,兴建沼气池.许多家庭中的燃料已被沼气所替代,沼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②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主要是给人体提供能量,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③餐具上的油污可用加洗涤剂的水洗掉,这是利用洗涤剂的作用.④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填“单质”或“元素”).⑤打开盛食醋的瓶盖,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原因是(填分子的一种性质).⑥铝制锅具不易被腐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8.(2016•靖江市校级二模)小明在家自制汽水,所用的配料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柠檬酸的pH 7(填“<”、“=”或“>”),②小苏打的化学式为,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③配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19.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4)请写出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20.(10分)(2016•靖江市校级二模)根据图甲中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F的名称是.(2)若用KMnO4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组成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填“K1”、“K2”或“K3”);要调节试管与酒精灯相对高度,应调节螺旋(填“K1”、“K2”或“K3”).(3)若用废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若需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则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4)如图乙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HCOOH H2O+CO↑①实验中氧化铁的颜色变化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②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只写一点).2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中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他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小组某同学取一药匙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发现烧杯里有固体不溶物,因此认为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钙,大家一致认为他的结论不对,理由是.[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讨论与分析](1)生石灰可以作干燥剂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3)①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4)向混合物C中不断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过程中一出现现象,即表示碳酸钠溶液已过量.将混合物D过滤,得到1g滤渣E和滤液F.滤液F的溶质中含有.[解释与结论](5)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22.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1)煤、石油、木柴中都含有硫元素,点燃后均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可用溶液检验该气体的存在.(2)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①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为4NH3•H2O+ +2SO2=2(NH4)SO4+2H2O.2②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是:2CaCO3+O2+2SO22CaSO4+2CO2若1000kg废气中含有1.6kg的二氧化硫,则至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千克才能将其完全吸收(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分)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做电极B.干冰用作制冷剂C.浓硫酸作干燥剂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墨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D.白色污染就是废弃的白色物质引起的污染【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氧气的工业制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土壤等的污染.B.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解答;C.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也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解答】解: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土壤等的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B.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的不同分离,故正确;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解释错误;D.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引起的污染叫白色污染,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工业制氧气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白色污染的形成,难度不大.3.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A.MgO→MgSO4B.Fe(OH)3→FeCl2C.CO2→O2D.NaOH→NaCl【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答】解:A、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能生成氯化亚铁,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氧气的验满B.滴加液体药品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稀释浓硫酸【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考虑;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考虑;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考虑.【解答】解:A、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故操作正确;B、滴加液体滴管不能伸进容器内,手握胶头滴管的方法不对,故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用两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D、在稀释浓硫酸时将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因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会沸腾产生危险,故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5.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分别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雾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铁的化学性质来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反应的生成物状态来分析;D.根据蛋白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有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反应,所以看不到白色沉淀生成,故错误;C.浓盐酸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所以看到的是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D.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后会发生蛋白质的盐析,出现沉淀,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实验现象描述,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是否放热、颜色改变、沉淀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强度 B.降低熔点 C.增加延展性D.增强抗腐蚀性【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析】A、合金的强度一般要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大;B、合金的熔点一般要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低;C、合金的延展性一般要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更高;D、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一般要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强.最先熔化的应该是熔点最低的,根据分析焊锡是锡铅合金,其熔点低更适合做焊接金属用的焊锡,符合人们的需求.【解答】解:根据题干知,焊锡是合金,根据合金的特性知道合金的熔点一般要比其组分低,焊锡的熔点要低于锡和铅,所以在焊接金属时,为节约时间,节约能源、节约成本采用锡铅合金.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合金的特性,合金的强度高、抗腐蚀是材料所需要的,合金的熔点比组分低便于加工制作,因此合金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7.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所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A.用玻璃棒制作的集气瓶B.用不锈钢制作的坩埚钳C.用塑料制作的药匙D.用铁丝和石棉的石棉网【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解答】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B.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D.石棉网是由铁丝这种金属材料和石棉这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正确.故选D.【点评】学生应了解复合材料的概念,认识复合并不是简单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8.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品 B.用工业酒精勾兑引用酒C.牛奶经发酵后得到酸奶 D.霉变变质的大米、花生【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析】A.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B.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C.根据酸奶的成分和发酵的过程进行分析;D.根据发霉的大米和花生米能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这一情况分析判断;【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A错误;B.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害,故B错误;C.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故C正确.D.霉变的大米和花生米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单质的含义进行解答;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即可;C、根据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进行解答;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解答】解:A、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正确;B、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其产物中一定有盐生成,但由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2Na+Cl22NaCl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C、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就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是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还有原子和离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0.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A、根据羊毛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B、根据肥皂水只能鉴别软水和硬水进行分析;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氧化钙和水反应,溶液温度升高进行分析;D、根据聚氯乙烯燃烧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有烧纸味的是棉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肥皂水只能鉴别软水和硬水,不能鉴别蒸馏水和食盐水,故B错误;C、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氧化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取样品,灼烧,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聚氯乙烯,没有明显气味的是聚乙烯,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二.第11-15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B.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B、根据t2℃,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C、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t3℃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大小.D、根据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0℃时NH4Cl 的溶解度为29g,则20℃N H4Cl的溶解度大于29g,则NH4Cl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t2℃,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D、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HCl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H2SO4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NH4HCO3固体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是()A.比较溶解性B.检验铵盐C.证明酸碱能反应D.制CO2【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铵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铵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分析;C、根据反应的顺序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分析.【解答】解:A、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性这里有两个变量:溶质的种类和温度,故A 错误;B、检验铵根离子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显碱性,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故B错误;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硫酸混合时不会立即产生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故C正确;D、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反应不能顺利进行,应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铵根离子的检验、二氧化碳的制取、酸碱的反应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14.下列归纳有错误内容的组别是()A.A B.B C.C D.D【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B、根据根据缓慢氧化易引起自燃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正确;②O2、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故A完全正确;B、①由于柴草要进行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以免发生自燃,所以要定期翻动,正确;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聚集于溶洞中,且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死亡,所以进入陌生的溶洞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正确;故B完全正确;。
初中化学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云变成雨B.酒精挥发C.大米酿酒D.石蜡熔化成液态【答案】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云变成水,还是水分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酒精变成酒精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酒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关于PM2.5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火力发电B.焚烧垃圾C.建筑粉尘D.白色污染【答案】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粉尘污染.解答:解:A、火力发电需要燃煤,就要产生大量的粉尘,属于PM2.5产生的原因,故选项分析正确;B、垃圾焚烧有大量的烟尘,因此属于PM2.5产生的原因,l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本选项中采取了仰视的读数方式,故A操作错误;B、往试管中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本选项中瓶塞没有倒放,故B操作错误;C、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本选项中,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没用玻璃棒引流,故C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故D操作正确.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4.下列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A.KClB.NH4HCO3C.Ca(H2PO4)2D.KNO3【答案】分析: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解答:解:A、KCl中只含有氮、磷、钾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B、NH4HCO3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C、Ca(H2PO4)2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D、KNO3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肥料5.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B.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C.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g【答案】分析: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非“克”.解答:解:A、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A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故B错误;C、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故C正确;D、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单位为“1”,而非“克”.故D错误.故选C.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6.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一天宫一号于2011年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据悉:“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一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从而为舱段减重10%.铝一锂合金属于()A.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C.有机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答案】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解答:解:A、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B、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C、有机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D、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而铝和锂都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有机合成材料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分析:A、可燃性气体煤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时,遇火就会产生爆炸,为避免泄漏的煤气发生爆炸,应降低空气中煤气含量;B、在扑灭电器着火时,应注意预防触电事故,并小心被烧热的电器遇水可能发生爆炸;C、由于泡沫灭火器同时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喷出的水会破坏图书资料;D、通过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使大火因没有了可燃物可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解答:解: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答案】分析:A、根据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构成的不同进行分析判断.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D、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生铁是指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指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由于它们的含碳量不同,生铁和钢的性质也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O和CO2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碳单元测试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C.氨气遇氯化氢气体产生白色烟雾D.把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答案】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氨气黄铜氯化氢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氨气遇氯化氢气体产生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银的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把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1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2+、Ca2+、CO32﹣、OH﹣B.Na+、SO42﹣、Cl﹣、OH﹣C.Ba2+、H+、Cl﹣、OH﹣D.Ag+、NH4+、NO3﹣、OH﹣【答案】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即阴阳离子重新组合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说明阴阳离子组合时没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解答:解:A、由于Fe2+和OH﹣能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CO32﹣和Ca2+生成碳酸钙沉淀,故A错误;B、由于阴阳离子组合时没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因此这四种离子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C、由于H+和OH﹣结合生成水,故C错误;D、由于Ag+和OH﹣不能共存,NH4+和O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故D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11.下列实验方案中,所选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检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CO2或Na2CO3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水或稀盐酸C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过滤或蒸发D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水或小木条A.AB.BC.CD.D【答案】分析: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物质分离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NaOH溶液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加入碳酸钠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而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选用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生石灰、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错误.C、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是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也可以采取蒸发掉水的方法进行分离;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稀硫酸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用水可以鉴别;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小木条变黑,而稀硫酸不能,可以鉴别;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故选B.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12.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获得高铁酸钠的反应为:Fe2O3+mNa2O2=nNa2FeO4+Na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B.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C.化学计量数m=nD.高铁酸钠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答案】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解答;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解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元素质量比中最大的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生成物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A说法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而方程式中Na2FeO4的组成元素有三种,故B说法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故n=2,故钠的原子个数为6个,故m=3,故C说法错误;D、高铁酸钠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为:Fe:Na:O=56×2:23×6:16×9=56:69:7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A难度:偏难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3.下列知识整理正确的一组是A.物质组成B.化学与生活●小苏打、纯碱﹣﹣﹣﹣﹣化学式都是Na2CO3●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除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棉织物、羊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C.实验记录D.食品与健康●用广泛pH试纸测定出某溶液pH值为3.2●用量筒量取7.25毫升水●重金属中毒﹣﹣喝鸡蛋清解毒●人体缺碘﹣﹣多吃海带、紫菜、海鲜A.物质组成B.化学与生活C.实验记录D.食品与健康【答案】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糖类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棉织物与羊毛织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pH试纸的测试精确度判断;D、根据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判断,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故知识整理有错误;B、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织物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均正确;C、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不能量出7.25ml,pH试纸的测试精确度低,只能精确到整数,所以错误;D、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海带、紫菜、海鲜富含碘元素,可以补充碘元素;均正确;故选BD.难度:容易知识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4.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答案】分析:A、依据盐酸能与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反应的情况分析解答;B、依据酸的溶液pH小于7分析解答;C、依据硝酸钾的溶液初始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分析解答;D、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剩余的固体情况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盐酸能与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反应时需要先消耗掉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而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才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直至反应结束,所以图象反映实验过程正确;B、由于酸溶液pH小于7,稀硫酸也不例外,所以加水开始时pH不能大于7,所以图象反映实验过程不正确;C、一定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零,所以图象反映实验过程不正确;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剩余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因此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不能为零,所以图象反映实验过程不正确;故选A难度:偏难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15.下列各组溶液,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K2SO4、BaCl2、NaNO3、NaClB.HCl、(NH4)2SO4、Ba(OH)2、Na2SO4C.KOH、Na2SO4、CuSO4、MgCl2D.KCl、AgNO3、KNO3、NaCl【答案】分析:A、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其它物质间相互不能发生反应;B、氢氧化钡与硫酸铵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与硫酸钠反应有沉淀生成;C、硫酸铜是蓝色的,与氢氧化钾反应有蓝色成生成,氢氧化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氯化钾、氯化钠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它物质间相互不能发生反应.解答: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只有硫酸钾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时形成硫酸钡出现一次白色沉淀,而其它物质间不发生反应,因此,无法鉴别出四种物质;故A不正确;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其中一种物质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这种物质是氢氧化钡,在生成沉淀时又有气体生成的是硫酸铵,只有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最后一种物质是盐酸.故B 正确;C、硫酸铜是蓝色的,与其他物质混合时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钾,将氢氧化钾与另外的两种物质混合时,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氯化镁,最后一种物质是硫酸钠,故C正确;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其中一种物质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这种物质是硝酸银,,无法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故D不正确.故选BC.难度:中等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二、填空题(共3题)1.(1)用合适的化学用语表示:①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②两个汞原子__________________;③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合适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A.甲醛B.活性炭C.天然气D.生石灰E.酒精:①医疗上常用作消毒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西气东输”的气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④可做冰箱的除臭剂是__________________.(3)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①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能;②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1)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2)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3)根据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1)①、分子用化学式表示,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化学式是N2;②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两个汞原子可表示为:2Hg;③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④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Cl2;(2)①医疗上常用作消毒剂的是酒精;②“西气东输”的气是天然气;③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用作食品干燥剂;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异味,故可做冰箱的除臭剂;(3)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是:2H2O2H2↑+O2↑;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②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酸和碱的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酸和盐的反应等;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如:HCl+NaOH═NaCl+H2O;③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是:4P+5O22P2O5;故答案为:(1)①N2;②2Hg;③SO42﹣;④Cl2;(2)①E;②C;③D;④B;(3)①2H2O 2H2↑+O2↑;化学;②HCl+NaOH═NaC l+H2O(合理即可);③4P+5O22P2O5.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2.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30℃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30℃时,130g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4)当B中混有少量A时,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可以得到固体B.【答案】分析:(1)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3)运用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再结合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种溶质溶解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解答;(4)运用题中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解答:解:(1)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A的不饱和溶液会变为饱和溶液,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两种方法能使所有的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加入A(或降温或蒸发溶剂);(2)由题中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A、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等于;(3)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所以在30℃时,130g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的A,100g的水;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在这一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的A最多为50g,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20g;故答案为:20;(4)由题中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当B中混有少量A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以得到B;故答案为:蒸发结晶.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2)图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4)根据计算可知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答案】分析:(1)图①操作为把称取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图②的操作为用l 解:(1)根据用固体溶质氯化钠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先取氯化钠进行称取,倒入烧杯;然后量取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进行溶解;故答案为:②⑤①④③;(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加速氯化钠溶解;(3)砝码的质量为10g+5g=15g,游码的质量为3.2g,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5g+3.2g=18.2g;故答案为:18.2;(4)所配制溶液的质量==182g,则需要水的质量=182g﹣18.2g=163.8g,由于水的密度是1g/mL,故需要水的体积为:163.8mL;故答案为:163.8.难度:中等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三、综合题(共1题)1.A﹣G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E是无色气体,B是红棕色固体,X为蓝色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3)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4)D与X充分反应后过滤后得滤渣F,在滤渣F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B是红棕色固体,因此B是氧化铁;A、C、E是无色气体,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光合作用,因此E是氧气,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G是四氧化三铁;X为蓝色溶液,因此X是铜的盐溶液,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后,在滤渣F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因此滤渣的成分是铁和铜的混合物.解答:解:(1)B是红棕色固体,因此B是氧化铁;A、C、E是无色气体,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G是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Fe3O4;(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3)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光合作用,因此E是氧气,故答案为:光合作用;(4)X为蓝色溶液,因此X是铜的盐溶液,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后,在滤渣F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因此滤渣的成分是铁和铜的混合物.故答案为:Fe、Cu;难度:偏难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1.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图中a、G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仪器的组合为(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此法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选择C装置制取氢气,与B装置相比较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若选择装置C制取CO2,则铜网上放置的药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片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成酒B.湿法冶铜 C.煤的燃烧 D.风力发电2.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锡B.硒C.氧D.硅3.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田间焚烧秸秆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4.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打开浓硫酸瓶盖,产生白雾B.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升高5.如图所示操作正确的是()A.B.C.D.6.铬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如果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铬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铬原子的中子数为()A.52 B.76 C.24 D.287.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错误的是()A.铝合金灯柱属于复合材料B.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太阳能路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8.二甲醚(C2H6O)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甲醚中C、O元素质量比3:2B.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C.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为46D.二甲醚属于有机化合物9.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D.t1℃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10.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A.滤渣是Ag、Cu、Mg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Mg2+和NO3﹣C.滤渣是Ag、Cu、ZnD.滤液中一定没有Cu2+、Ag+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1.如表所示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1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C.碱溶液一定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能使酚酞试剂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3.除去如表中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14.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165.6B.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18:71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9:20,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15.如图所示图象关系合理的是()A.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B.锌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反应C.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0分)16.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①2个氨分子②氢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③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17.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入横线上①碳酸氢钠②熟石灰③明矾④干冰⑤聚乙烯⑥硝酸钾⑦葡萄糖①人体血糖含量的“糖”;②生产中用于糕点、面包发酵粉的成分是;③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④可用作复合肥料.18.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选择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3)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填标号)装置,该装置缺少的仪器是,该仪器的作用是;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时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19.如图中A~G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或相互反应关系均为初中常见反应,其中G属于单质,且被称为最理想能源,其余均为化合物,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和C物质类别相同,D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E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物质G的化学式;E的用途是(填一种)(2)写出C→B的化学方程式:(3)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4)满足图中关系的物质F,可能属于下列类别中(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④氧化物.20.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受热不分解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1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观察与分析Ⅰ】点燃酒精灯.(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产物中有氨气.(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填“有”或“无”)固体【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用如图2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观察与分析Ⅱ】(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填化学式).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21.某化工厂以氯化钾和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和氧化铁红颜料.其部分流程如图1所示:查阅资料:(1)三价铁离子能和很多金属反应,如:Fe2(SO4)3+Cu═CuSO4+2FeSO4,Fe2(SO4)3+Fe═3FeSO4(2)已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FeSO4+2NH4HCO3═(NH4)2SO4+FeCO3↓+CO2↑+H2O(3)K2SO4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小(1)反应I前除去FeSO4溶液中的杂质Fe2(SO4)3需加入(填字母)A.锌粉B.铁屑C.铜粉D.氢气(2)反应Ⅰ所得混合物过滤后所得滤液的溶质有.(3)反应Ⅱ中加入稀硫酸的作用是.(4)反应Ⅲ为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其目的是.(5)反应Ⅲ得到的K2SO4固体沉淀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得到纯度高的产品.洗涤时最好用(填字母).A.热水B.冷水C.K2SO4饱和溶液(6)将FeCO3在氧气中高温煅烧可生成Fe2O3固体和一种常见气体,化学方程式为(7)现实验探究产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0g配成溶液.滴入稍过量的质量分数为20.8%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的数据如图2,求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片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成酒B.湿法冶铜 C.煤的燃烧 D.风力发电【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湿法冶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C、煤的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2.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锡B.硒C.氧D.硅【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解答】解: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田间焚烧秸秆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结合题目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①正确;②废旧电池属于电子污染,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符合题意,故②正确;③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④正确;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⑤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知识,侧重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的积累和把握.4.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打开浓硫酸瓶盖,产生白雾B.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电解水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B、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降低;【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降低,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知识解答.5.如图所示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的方法分析;B、根据量取液体时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D、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在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B、取下的瓶塞要倒放桌面,胶头滴管应保持胶头向上,防止腐蚀胶头,故B操作错误;C、酒精灯应使用灯帽熄灭,不能吹灭,故C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且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实验规则的掌握情况,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在平时要积极参与,规范操作,正确读数.6.铬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如果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铬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铬原子的中子数为()A.52 B.76 C.24 D.28【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铬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故其核内质子数为2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则中子数=52﹣24=28.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错误的是()A.铝合金灯柱属于复合材料B.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太阳能路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路灯的制造材料的类别、物质的性质以及能量转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作为保护气,正确;C、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正确;D、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二甲醚(C2H6O)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甲醚中C、O元素质量比3:2B.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C.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为46D.二甲醚属于有机化合物【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二甲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甲醚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D.t1℃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手温度影响变化大的物质,适宜采用降温结晶法析出晶体,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法析出晶体,据此解答.【解答】解: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00%<15%,故C错误;D、t1℃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由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前后溶质溶剂均无变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A.滤渣是Ag、Cu、Mg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Mg2+和NO3﹣C.滤渣是Ag、Cu、ZnD.滤液中一定没有Cu2+、Ag+【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氢>铜>银,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了固体中含锌,可判断加入锌粉过量.【解答】解: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氢>铜>银,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根据优先原则,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完之后锌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和铜,在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一定含有锌,说明加入的锌粉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和锌,故C正确,A错误;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镁,存在的离子为锌离子和镁离子以及硝酸根离子,故B正确;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没有铜离子和银离子,故D正确;故选A.【点评】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1.如表所示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以及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进行解答;C、根据发霉的谷物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解答;D、根据酒精着火不能用水浇灭进行解答.【解答】解:A、点燃燃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并且起硬球的是尼龙线,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能净水,故A正确;B、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而不是引起酸雨,故B错误;C、发霉的谷物含有黄曲霉毒素,晾晒后也不能食用,故C错误;D、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酒精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排除法是正确快捷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C.碱溶液一定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能使酚酞试剂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常见的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解答】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也可能是中子等,故选项推理正确.C、碱溶液一定能使酚酞试剂变红,但能使酚酞试剂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他了错误.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化合物的概念、常见的不带电的粒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除去如表中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aCl2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aCl2能与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分离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165.6B.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18:71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9:20,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表中物质的质量可知,D的质量增加,则D是生成物,AC的质量减少,则AC是反应物,再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来判断B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并判断反应类型。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7分)1. (2分) (2016九上·临川期中)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 燃放礼花B . 面包变质C . 植物光合作用D . 冰雪融化2. (2分)甲、乙、丙是酸或碱的水溶液,其pH甲=0、pH乙=5、pH丙=14,下列图形合理的是()A . 甲中滴入乙B . 水中滴入丙C . 丙中滴入乙D . 乙中滴入丙3. (2分) (2018九上·运城期末)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B .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的不同C . 金属钠和镁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 . 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4. (2分) (2016九下·盐城开学考) 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 . 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B . 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C . 用相互刻画区分纯铜与黄铜D . 除去CO2中少量CO通过灼热的铜网5. (2分) (2019九上·临河期末) 某纯净物3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B . 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 . 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D . 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6. (2分) (2016九上·定州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序号实验操作(或方案)实验目的A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的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收集纯净的气体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A . AB . BC . CD . D7. (3分)(2019·高邮模拟) 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右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乙所示。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燃气爆炸 C.消毒杀菌 D.石油分馏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制铅笔芯 B.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C.天然气用作燃料D.焦炭用于炼铁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和油B.蒸馏水C.青铜马D.汉白玉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玻璃尖嘴导管点燃CO,火焰呈蓝色,生成二氧化碳B.光亮的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C.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溶液会变浑浊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与氨气接触会变成蓝色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蒸发食盐水D.稀释浓硫酸6.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错误的是()A.铝合金灯柱属于复合材料B.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太阳能路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8.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B.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9.二甲醚(C2H6O)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甲醚中C、O元素质量比3:2B.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C.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为46D.二甲醚属于有机化合物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C.蔗糖溶液极易导电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不可以是气体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2.5 mL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13.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在t1℃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将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两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硝酸钾晶体比氯化钠多15.在AgNO3、Zn(NO3)2和Cu(NO3)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B.滤渣中可能有Zn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D.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2)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棉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3)太阳能是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4)煤燃烧时排放出、N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5)可以用检验芋头中含有淀粉.17.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收集装置应依据氧气的性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填字母)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验满的方法是;(4)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若选择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口(填“a”或“b”)进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18.如图所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请回答:(1)C的俗名,G可能是(写名称).(2)写出E的一种用途.(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②,反应的类型属于.(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填化学式).(5)若A为气体单质,则在自然界中由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19.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1)2NaHCO3 Na2CO3+H2O+CO2↑NH4HCO3 NH3↑+H2O+CO2↑(2)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观察与分析Ⅰ】点燃酒精灯.(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产物中有氨气.(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填“有”或“无”)固体.【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用如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观察与分析Ⅱ】(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装置D的作用是,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填名称).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拓展研究】(7)若将产生的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生成红色固体、无色液体和气体单质三种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克.(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分)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燃气爆炸 C.消毒杀菌 D.石油分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燃气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消毒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制铅笔芯 B.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C.天然气用作燃料D.焦炭用于炼铁【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利用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错误;C、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焦炭用于炼铁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和油B.蒸馏水C.青铜马D.汉白玉【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调和油是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C、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汉白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玻璃尖嘴导管点燃CO,火焰呈蓝色,生成二氧化碳B.光亮的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C.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溶液会变浑浊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与氨气接触会变成蓝色【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考虑碱性“溶液”使红色试纸变蓝,酸性“溶液”使蓝色试纸变红.【解答】解:A、尖嘴导管是玻璃做的,玻璃中含有硅酸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会掩盖氢气燃烧的淡蓝色;用玻璃尖嘴导管点燃H2,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而且“生成二氧化碳”,为结论,而非现象描述,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光亮的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将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与氨气接触会变成蓝色,题目中“干燥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蒸发食盐水D.稀释浓硫酸【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D、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注意事项判断.【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故不正确;C、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操作正确;故选B.6.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错误的是()A.铝合金灯柱属于复合材料B.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太阳能路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分析】根据路灯的制造材料的类别、物质的性质以及能量转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作为保护气,正确;C、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正确;D、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正确.故选A.【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C、根据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判断.D、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气体容易压缩,而固、液体很难压缩,是因为气体微粒间的空隙比固、液体的大得多,故选项解释正确.B、活性炭能除去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解释正确.C、维生素在人体中起着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不能产生热量,人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为了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选项解释错误.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使氧气与可燃物隔离的原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8.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B.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生铁和钢;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分析】A.根据乳化作用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D.根据生铁易锈蚀来分析.【解答】解:A.洗洁精中的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可以清除油污,故正确;B.硝酸中虽然含有氮元素,但是它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氮肥,故错误;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但是若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煤、石油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导致酸雨,故错误;D.生铁接触到空气和水易发生锈蚀,制造医疗手术器械应该用不锈钢,故错误.故选A.9.二甲醚(C2H6O)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甲醚中C、O元素质量比3:2B.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C.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为46D.二甲醚属于有机化合物【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二甲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甲醚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C.蔗糖溶液极易导电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不可以是气体【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和物质的溶解过程分析解答.【解答】解:A、溶液不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错误;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正确;C、蔗糖溶液不易导电,错误;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错误;故选B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2.5 mL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进而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由所需水的体积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C、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mL),应选用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微粒的电性分析;B、根据燃烧的定义和现象分析;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指示剂的变色分析;D、根据硝酸铵属于盐分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故A错误;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灯丝通电发光发热,不是燃烧,故B错误;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C正确;D、硝酸铵属于铵盐,故D错误.故选C.13.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在t1℃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将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两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硝酸钾晶体比氯化钠多【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在t1℃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将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因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两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硝酸钾晶体比氯化钠多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在t1℃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将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因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两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硝酸钾晶体比氯化钠多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A、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溶解性不同据此分离;B、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结合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方法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变质产物碳酸钠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过滤分离出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故方法正确;B、镁条和铝粉的与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因此不能通过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方法错误;C、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方法错误;D、氢氧化钠变质会产生碳酸钠,碳酸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足量的稀盐酸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但少量的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一定会观察到气泡,故方法错误;故选:A.15.在AgNO3、Zn(NO3)2和Cu(NO3)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B.滤渣中可能有Zn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D.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Fe 过量没有反应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溶液进行分析.2【解答】解: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Fe 过量没有反应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溶液.则:2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有Ag、Cu和Fe,故A正确;B、铁的活动性比锌弱,不会置换出硝酸锌中的锌,故B错误;C、铁会与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所以滤液中﹣定有Fe(NO3)2、Zn(NO3)2,故C正确;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Cu(NO3)2,故D错误.故选:AC.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2)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棉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涤纶;(3)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4)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N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5)可以用碘检验芋头中含有淀粉.【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合成纤维及其应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分析】(1)根据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解答;(2)根据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解答;(3)根据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4)根据煤燃烧时的生成物和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5)根据碘与淀粉反应会呈蓝色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1)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2)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是合成纤维;(3)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4)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5)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江苏省泰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白酒挥发 C.森林失火 D.树枝折断【答案】C考点:变化的分类2.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易生锈 B.能导电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A.易生锈,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B.能导电,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能与稀硫酸反应,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能在氧气中燃烧,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选择B考点:性质的分类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食盐水 C.铁矿石 D.氧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A选项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选项食盐水,是由食盐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选项铁矿石,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D选项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答案选择D考点:物质的分类4.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答案】A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铝元素AL B.干冰H2O C.氢氧根离子OH— D.氯化银AgCl2【答案】C【解析】;C选项氢氧根离子OH—,试题分析:A选项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B选项干冰的化学式为CO2是正确的表示;D选项氯化银的化学式为AgCl;故答案选择C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6.“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单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元素,与其具体存在形态无关,故答案选择A考点:元素的存在7.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加热烧杯中液体 B.放置洗净的试管 C.锌粒放入试管 D.闻气体气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加热烧杯中的液体在火焰上方垫石棉网,是正确的操作;B选项洗净的试管倒放置,在试管架上,是正确的操作;C选项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要要平放,故是错误的操作;D选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在瓶口用手轻轻的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C考点:基本操作8.下列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废报纸 B.废钢铁 C.空塑料瓶 D.空玻璃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废报纸属于天然材料;B选项废钢铁属于金属材料;C选项空塑料瓶,属于合成材料;D选项空玻璃瓶,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答案选择C考点:材料的分类9.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内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后体积小于2L【答案】D考点:微粒的特征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木桌椅的着火点;B选项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空气;D选项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答案选B考点:燃烧与灭火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九上·南岗期末) 食品的种类繁多,营养丰富。
下列食品中含蛋白质相对较多的是()A . 酱牛肉B . 水果沙拉C . 烤面包D . 红烧肉2. (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A B C D用途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性质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A . AB . BC . CD . D3. (2分) (2018九上·漳州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验满二氧化碳B . 加热液体C . 闻气体气味D . 熄灭酒精灯4. (2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 .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B .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C . 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 . 用肥皂水涂在蚊虫叮咬处止痒5. (2分)(2016·天水)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A.性质与用途B.安全常识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炒菜时油锅起火﹣﹣弃锅逃走假酒中毒﹣﹣甲醇引起C.日常生活经验D.物质与微粒构成区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衣服上的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A . AB . BC . CD . D6. (2分)能表示炼铁化学反应原理的是()A . 3Fe+2O2 Fe3O4B . Fe+H2SO4=FeSO4+H2↑C . Fe+CuSO4═FeSO4+CuD . Fe2O3+3CO 2Fe+3CO27. (2分)(2018·江西)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 . 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C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絶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D . 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8. (2分)(2018·平南模拟)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石蜡受热熔化C.浓硫酸使小木条变黑D.棉线织成布2.下列各种实验仪器中,主要制作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试管B.蒸发皿C.铁架台D.胶塞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2个氢分子2H B.4个水分子 4H2OC.钴元素CO D.3个氧原子O3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配制氯化钠溶液C.测定溶液pHD.蒸发食盐水5.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25m3的石油液化气加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这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C.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污染物增多有关D.提倡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路灯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碳通入氧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烟C.灼烧棉线,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7.中国的“功夫茶”享誉国内外.茶叶中的单宁酸又称鞣酸,化学式为C76H52O46,是一种多酚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为有机化合物B.单宁酸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46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8.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B.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C.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9.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A.浓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 C.浓氨水D.氢氧化钠溶液10.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均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二、选择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B.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D.铝制品比铁制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比铁更活泼12.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丙>甲B.t2℃时,20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70g溶液C.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14.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15.向某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持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减少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2CuSO4+2H2O三、非选择题(共40分)16.化学式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①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标出碳元素的化合价;②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写微粒的符号)(2)氯气(Cl2)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实验室通常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发生如下反应:MnO2+4HCl(浓)Cl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17.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你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1)小强采购食物时,已购买了食盐、矿泉水、羊肉、土豆和黄油,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还需采购富含(填营养素的名称)的食物.(2)超市里的一些食品采用真空包装,其原理是除去食品袋里的空气,使微生物因缺少而受到抑制,达到防腐的目的.(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下列物质能清洗瓶内水垢的是(填序号).①白酒②食醋③苏打水④食盐水(4)石油加工可得液化石油气,假设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小明家欲将液化石油气炉具改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炉具,他应将空气入口(填“增大”或“减小”).1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且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若A是铁的氧化物,且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B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F 是一种红色金属,反应②是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则反应②的名称是;G溶液中阳离子的符号;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若A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常用作调味品,A、C物质类别相同,F是气体,F与C 常温下可以反应,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C的俗名是;F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9.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请你喝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1)用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配制200g10%稀硫酸,在配制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①量筒②药匙③试管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某同学量取浓硫酸时平视读数,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得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10%(填“>”、“=”、“<”).(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①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②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氢气,在上述仪器A﹣E中选择连接一套实验装置,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欲制得纯净、干燥的氢气,可在收集装置前先连接装有(选填NaOH溶液或NaHCO3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再连接装有(填药品名称)的F装置除去水蒸气,均应将气体从F装置的(填b或c)管口进入.③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则应将气体从(填b或c)管口进入.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了纯碱的知识后,对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侯氏制碱法进行深入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查阅资料】Ⅰ.侯氏制碱法的原理:第一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过量氨气(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反应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第二步:将第一步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后,将滤渣加热,可生成纯碱、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Ⅱ.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得气体体积)Ⅲ.已知NH4Cl加热条件下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 NH3↑+HCl↑【资料回顾】(1)第一步中析出NaHCO3固体的原因是,实验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填序号).①使CO2更易被吸收②NH3比CO2更易制取③CO2的密度比NH3大(2)写出第二步中将滤渣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该工业同时可得副产物NH4Cl,它在农业上可作肥,写出NH4Cl与熟石灰固体加热的化学方程式.【定性探究】第一步反应所得混合物在第二步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Ⅰ:NH4Cl猜想Ⅱ:NH4Cl和NaHCO3猜想Ⅲ:NH4Cl和NaCl猜想Ⅳ:NH4Cl、NaCl和.【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小张为证明滤液中是否含NaCl,设计了以下方案:另取少量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取灼烧后的残余固体溶于水,往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猜想成立.【定量探究】实际生产中得到的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国际上规定纯碱的纯度(即纯碱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同学们想判断某纯碱样品是否合格,分成四个小组,各取25克该样品全部溶解于水中,向其中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四组加入的CaCl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关系如表.(1)通过计算判断该纯碱样品是否是合格品?(2)若要计算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选择第组数据计算.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石蜡受热熔化C.浓硫酸使小木条变黑D.棉线织成布【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石蜡受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浓硫酸使小木条变黑是浓硫酸将木条中的水脱去,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棉线织成布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下列各种实验仪器中,主要制作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试管B.蒸发皿C.铁架台D.胶塞【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常见化学仪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试管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蒸发皿是由瓷制成的,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铁架台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D、胶塞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2个氢分子2H B.4个水分子 4H2OC.钴元素CO D.3个氧原子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C、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配制氯化钠溶液C.测定溶液pH D.蒸发食盐水【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物质的溶解;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进行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蒸发操作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配制溶液应该在烧杯中进行,量筒只能量取液体的体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在蒸发皿中进行,并不断的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25m3的石油液化气加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这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C.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污染物增多有关D.提倡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路灯【考点】金属资源的保护;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B、根据金属的防锈措施解答;C、根据酸雨的形成解答;D、根据节能的观点解答.【解答】解:A、25m3的石油液化气加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这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了,错误;B、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正确;C、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污染物增多有关,正确;D、提倡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路灯能节约能源,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碳通入氧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烟C.灼烧棉线,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C、根据棉线燃烧的现象分析;D、根据镁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解:A、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没有氧化钙溶液,故A错误;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不是白烟,故B错误;C、灼烧棉线,有烧纸的气味,不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故C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现象即可分析解答.7.中国的“功夫茶”享誉国内外.茶叶中的单宁酸又称鞣酸,化学式为C76H52O46,是一种多酚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为有机化合物B.单宁酸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46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单宁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单宁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单宁酸分子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57:46,故选项说法错误.D、单宁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228:13:184,则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B.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C.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的种类取决于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B、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确定微粒的化学符号;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进行分析;D、根据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以知道其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A、根据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是38,又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因此锶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等于38,图2、图3中的微粒的核内质子数都为38,根据元素的种类取决于核内质子数可以知道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故说法正确;B、图3所表示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是38,核外电子数是36,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锶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其化学符号是Sr2+;故说法错误;C、根据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又其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3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可知,锶原子的中子数不等于38,故说法错误;D、根据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不是87.62g,故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有掌握粒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就能正确解答,通过此题的练习可以提高利用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进行解题的能力.9.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A.浓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 C.浓氨水D.氢氧化钠溶液【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此题有两个条件,一是发生化学变化,二是质量增加.【解答】解:A、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且未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B、氢氧化钙溶液易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少,故错误;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小,故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易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均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物质的鉴别、推断;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化学与生活的知识解答;B、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解答;C、根据安全常识解答;D、根据有关的概念解答.【解答】解:A、①用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正确;②人体缺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正确;B、①食盐与纯碱可以品尝味道鉴别;②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无法区别,错误;C、①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先验纯,正确;②进入陌生溶洞前要先做灯火试验,正确;D、①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错误;②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氢氧化钠,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要求加强对物质性质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二、选择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B.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D.铝制品比铁制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比铁更活泼【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分析,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B、根据干电池工作原理解答;C、根据合金的特性解答;D、根据铝制品比铁制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能形成起保护作用的氧化膜解答.【解答】解:A、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故错误;B、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正确;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故错误;D、铝制品比铁制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能形成起保护作用的氧化膜;不是活动性的原因,故错误;答案:B.【点评】知道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而显示的不同颜色,并能够熟练的应用,同时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12.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