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847.00 KB
- 文档页数:30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为45分钟。
试卷满分为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
这种“变局”开始于()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
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2.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
这是因为()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而不是八国联军,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3.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A.英国 B.法国C.美国D.俄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相关知识。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俄国。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4.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位于今天的()A.北京 B.南京C.桂林D.武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准确认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物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意大利科学家在一次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发现教堂穹顶上的吊灯因风吹过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似乎相等,从而促进了钟表的研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4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断:全程来看小汽车在做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前30s的平均速度为m/s。
3.如下左所示的体温计,它的最小分度值是℃。
图中A处结构的好处是,读数时,。
4.如上右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5.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能够传声。
6.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很小;宇航员在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
7.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熔点113.5°C)。
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
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8.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孟津县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6℃C.眨眼睛所用的时间是0.1s D.某中学生身高约165cm9.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小明(甲)、小红(乙)和小兰(丙)的读数方法如图所示,则【】A.小明的方法正B.小红的方法正确C.小兰的方法正确D.三人的方法都正确10.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B.奔驰骏马的运动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地球绕太阳公转11.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A B C D12.为了使教室内的同学们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14.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晶体)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变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冷却变成固态即可【】A.白糖变为糖浆属于液化过程B.糖浆冷却变成固态为放热过程C.白糖变为糖浆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创新班〕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一小题3分,总分为18分〕1.如下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①位移②路程③瞬时速度④平均速度⑤时间⑥加速度⑦速率.A.只有①③④⑥ B.只有①③⑤⑥ C.只有①③⑥⑦ D.只有①②⑥2.如下“画阴影〞的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答案是( )A.接触面光滑B.光滑斜面C.物体冲上粗糙斜面D.一起向右匀速3.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根本一致C.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物质含有一样的分子数D.分子的质量之比一定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4.小明家自驾车去旅游,行驶到某处见到如下列图的公路交通标志,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此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60km/hB.此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60km/hC.此路段平均速率不能低于60km/hD.云阳到宜昌的位移大小是268km5.物体从距地面高H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速度等于着地速度的一半时,物体下落的距离是( )A.B.C.D.6.如下列图,车内绳AB与绳BC拴住一小球,BC水平,车由原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如此( )A.AB绳、BC绳拉力都变大B.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变小C.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不变D.AB绳拉力不变,BC绳拉力变大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一小题4分,总分为24分,答对但不全得2分,答错得0分〕7.如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如此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局部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8.爱因斯坦对于伽利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与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下列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如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其中的甲、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地外推得到的结论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展实验测量D.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9.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一物体a,与此同时物体b从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且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 )A.假设v0>如此两物体在b上升过程中相遇B.假设v0=如此两物体在地面相遇C.假设>v0>如此两物体在b下降途中相遇D.假设v0<如此两物体不可能在空中相遇10.如下有关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无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物体所受的重力总是不变的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在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上升过程D.在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下降过程11.如下列图,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B.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12.如下列图,依着光滑且竖直的墙壁,用轻绳挂着一个重为G、半径为R的小球A,在A球的下面又挂着一个重为的球B,挂A球的绳长为R.对于图中小球的受力,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答案是( )A.墙壁对A球的支持力为,斜绳对A的拉力为B.A球对墙壁的压力为,斜绳对A球的拉力为C.A球所受重力、支持力、斜绳拉力之比为:1.5:3D.当球B的重力变大时,A球所受的力都变大三、实验题13.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关系如下列图〔小方格边长相等,一小格边长为1N〕,求三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需作图或计算过程〕1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如下那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_A、将橡皮条拉伸一样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一样方向拉即可C、将弹簧秤拉到一样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一样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__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15.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1所示.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如图2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八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1〕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5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6时小车的速度〔结果保存3位有效数字〕,并填入下表.计数点 1 2 3 4 5 6t/s 0.1 0.2 0.3 0.4 0.5 0.6v/〔m.s〕0.358 0.400 0.440 0.485 0.530 __________〔2〕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运动的图3.〔3〕根据v﹣t图象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__________m/s〔保存3位有效数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保存2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16.如下列图,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的光滑斜面上,设小球质量m=1kg,斜面倾角α=30°,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光滑斜面的质量为3kg,置于粗糙水平面上.g=10m/s2.求:〔1〕悬线对小球拉力大小.〔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7.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8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以1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m/s,g取10m/s2,求:〔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大?〔2〕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18.质量为m=1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q=37° 角的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时计t=0.在t=1s时,去掉力F,物体便以大小为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sin37°=0.6cos37°=0.8g=10N/kg〕〔1〕恒力F的大小〔2〕计时后4s内物体的位移.19.〔16分〕一传送带装置如下列图,其中AB段是水平的,长度L AB=4m,BC段是倾斜的,长度l BC=5m,倾角为θ=37°,AB和BC在B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以v=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现将一个工件〔可看做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点,求:〔1〕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2〕工件沿传送带上升的最大高度?〔3〕工件运动了23s时所在的位置?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创新班〕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一小题3分,总分为18分〕1.如下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①位移②路程③瞬时速度④平均速度⑤时间⑥加速度⑦速率.A.只有①③④⑥ B.只有①③⑤⑥ C.只有①③⑥⑦ D.只有①②⑥【考点】矢量和标量.【专题】应用题.【分析】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如此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解答】解: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都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和速率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它们都是标量,所以A正确.应当选A.【点评】此题是一个根底题目,就是看学生对矢量和标量的掌握.2.如下“画阴影〞的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答案是( )A.接触面光滑B.光滑斜面C.物体冲上粗糙斜面D.一起向右匀速【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1.受力分析的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物理情景中所受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3.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即确定受力分析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系统组合.〔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检查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画出受力示意图:按照一定顺序进展受力分析.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场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4〕检查受力分析是否有误:受力分析完后,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运动状态,否如此,必然发生了漏力、多力或错力现象.【解答】解:A、物体保持静止,合力为零,无向右上方的支持力,故A错误;B、物体不受支持力,受重力和拉力平衡,故B正确;C、物体冲上粗糙斜面,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相反,故C错误;D、一起向右匀速,处于平衡状态,故受重力和支持力而平衡,故D正确;应当选BD.【点评】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受力的根底和依据.要想熟练掌握,还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不断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反复体会方法,总结技巧才能达到.3.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根本一致C.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物质含有一样的分子数D.分子的质量之比一定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动理论的根本观点和实验依据.【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专题.【分析】利用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有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如此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析;每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N A个分子数,分子的质量等于摩尔质量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数等于质量与摩尔质量之比.【解答】解:A、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之一为:物质是有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故A正确;B、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根本一致,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故B正确;C、质量相等的同种物体含有一样的分子数,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物质含有不同的分子数,故C 错误;D、分子的质量等于摩尔质量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所以分子质量之比一定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故D正确.此题是如下说法不正确的,应当选:C.【点评】理解好分子动理论和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解题的关键,明确分子的质量等于摩尔质量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解答该题的关键.4.小明家自驾车去旅游,行驶到某处见到如下列图的公路交通标志,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此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60km/hB.此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60km/hC.此路段平均速率不能低于60km/hD.云阳到宜昌的位移大小是268km【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解答】解:交通标志中的“60〞表示通过的瞬时速度不能超过60km/h.“宜昌268km“知的是离宜昌的路程为268km.故B 正确,A、C、D 错误.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5.物体从距地面高H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速度等于着地速度的一半时,物体下落的距离是( )A.B.C.D.【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求解.【解答】解:设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v2﹣v02=2gx得v2﹣0=2gH ①﹣0=2gh ②由①②解得:h=H应当选B.【点评】此题考查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的根本能力,是基此题,比拟简单,考试时不能丢分.6.如下列图,车内绳AB与绳BC拴住一小球,BC水平,车由原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如此( )A.AB绳、BC绳拉力都变大B.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变小C.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不变D.AB绳拉力不变,BC绳拉力变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应从小球受力分析入手,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两个拉力的表达式进展讨论.【解答】解: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AB绳子的拉力F T1,BC绳子的拉力F T2,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水平方向:F T2﹣F T1sinθ=ma竖直方向:F T1cosθ﹣G=0解得:F T2=Gtanθ+ma静止时加速度为零,故向右加速后,AB绳子的拉力不变,BC绳子的拉力变大;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解出各个力的表达式,通常在运动方向列牛顿第二定律,在垂直运动方向列平衡方程.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一小题4分,总分为24分,答对但不全得2分,答错得0分〕7.如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如此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局部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考点】布朗运动.【专题】布朗运动专题.【分析】布朗运动是小微粒受到的分子的撞击的不平衡产生的,是小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答】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如此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C、D、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故C错误,D 正确.应当选BD.【点评】明确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其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8.爱因斯坦对于伽利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与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下列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如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其中的甲、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地外推得到的结论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展实验测量D.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此题考查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要了解其研究过程为什么要“冲淡〞重力的方法.【解答】解:A、甲乙丙均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A正确,B错误;C、伽利略的时代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就无法验证v与t成正比的思想,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假设物体初速度为零,且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v正比于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由于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减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这个方法叫“冲淡〞重力.故C正确,D错误;应当选:AC.【点评】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其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9.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一物体a,与此同时物体b从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且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 )A.假设v0>如此两物体在b上升过程中相遇B.假设v0=如此两物体在地面相遇C.假设>v0>如此两物体在b下降途中相遇D.假设v0<如此两物体不可能在空中相遇【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先求出b球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相遇的初速度,再求出两球正好在落地时相遇的初速度,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解答】解:假设b球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相遇,如此有:B速度减为零所用的时间t=s a=gt2…②,s b=…③由s a+s b=h…④,由①②③④解得v0=当ab两球恰好在落地时相遇,如此有:t=此时A的位移s a=gt2=h解得:v0=A、假设v0>,如此两物体在b上升途中相遇,故A正确;B、假设v0=,如此b球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相遇,故B错误;C、假设<v0<,如此两物体在b下降途中相遇,故C正确;D、假设v0<,如此两物体不可能在空中相遇,故D正确.应当选:AC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两物体在空中相碰,两物体的位移之和等于h,结合物体运动时间的范围,求出初始度的范围.10.如下有关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无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物体所受的重力总是不变的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在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上升过程D.在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下降过程【考点】超重和失重.【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上;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下.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解答】解:A、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变了,所以A正确;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此时受到的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B正确;C、在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下,升降机可以是向上减速运动,也可以是向下加速运动,所以C错误;D、根据C的分析可知D错误.应当选A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了.11.如下列图,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B.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考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分析】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什么时刻小球的速度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小球的加速度的方向.【解答】解:A、B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具有向下的速度,开始压缩弹簧时,重力大于弹力,合力竖直向下,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与速度方向一样,小球做加速度运动,当小球所受的弹力大于重力时,合力竖直向上,加速度竖直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球开始做减速运动,如此当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故AB错误.C、由上分析可知,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D正确.应当选CD.【点评】此题是含有弹簧的问题,关键要抓住弹簧弹力的可变性,不能想当然,认为小球一碰弹簧就开始减速.12.如下列图,依着光滑且竖直的墙壁,用轻绳挂着一个重为G、半径为R的小球A,在A球的下面又挂着一个重为的球B,挂A球的绳长为R.对于图中小球的受力,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答案是( )A.墙壁对A球的支持力为,斜绳对A的拉力为B.A球对墙壁的压力为,斜绳对A球的拉力为C.A球所受重力、支持力、斜绳拉力之比为:1.5:3D.当球B的重力变大时,A球所受的力都变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对A、B两球的整体进展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抓住合力等于零,运用合成法求出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和拉力.【解答】解:A、绳子长度为R,知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倾角等于30度,对A、B两球的整体进展分析,受总重力、斜绳的拉力、墙壁的支持力,根据合成法得,墙壁的支持力:,斜绳的拉力:T=.所以A球所受重力、支持力、斜绳拉力之比为1::=.故A错误,B、C正确.D、当B球的重力变大时,A球的重力不变.故D错误.应当选B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进展受力分析,通过共点力平衡进展求解.三、实验题13.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关系如下列图〔小方格边长相等,一小格边长为1N〕,求三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需作图或计算过程〕【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专题】实验题.【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求出F1、F2的合力,再跟F3合成,求出最终三个力的合力.【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出F1、F2的合力如图,大小等于8N,方向与F3一样,再跟F3合成,两个力同向,如此三个力的合力为12N,方向与F3一样.答:三力的合力大小为12N,方向与F3一样.【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合力与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如此,会根据作图法,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如此求合力.。
江苏省镇江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物理试卷-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那么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小明的这段科学探究过程缺少的环节是(▲)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2.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正在探测鱼群的“声呐”B.在黑夜中飞行的蝙蝠C.挂在胸前的哨子D.振动的手臂3.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4.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5.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B.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纸币的真伪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D.医院里常使用紫外线给病房消毒7.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小孔成像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8.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与雾的形成相同的是( ▲)9.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蒸发,后沸腾10.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B.乙图中,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丁图中,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第9题A. 晶莹的露 D.坚硬的冰C.雪白的霜B.松软的雪1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利用了冰升华吸热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利用了水汽化放热C .灯泡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D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罐中的12.住在热带贫困地区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英国学生发明了无电“冰箱”,它的内桶用金属制成,外桶用木头、塑料等常见材料制成,两层之间的空隙可以填充沙子.外桶上有数个圆孔,用水浸湿沙子后,把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沙子潮湿.这样能使金属桶内部空间温度维持在6℃左右,从而使食物保鲜.关于这种“冰箱”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个装置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现象B.向沙子里洒水,目的是保持食物的水分,起到保鲜的作用C.干燥、通风处,沙子里的水蒸发得更快,保鲜效果更好D.如果放置的地方不干燥也不通风,这个装置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1分)13.在太阳、月亮、发光的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属于天然光源的是_▲_.14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听到周围同学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同学的声带发生了_▲_,并通过_▲_传到他的耳朵里。
2015-2016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题次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的表格中,选对得3分,不选或选错得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物理学家是A、托里拆利B.牛顿C.瓦特D.帕斯卡2、你认为以下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约为1.5×105PaB.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200 kgC.一枚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0.5 ND.小明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做的功约为50J3、课堂上部分同学有“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的不良习惯,如图所示.手指停止拨动时笔能继续转圈的原因是A.笔受到重力的作用B.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C.笔具有惯性D.手具有惯性4、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跳高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动能减少B.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教室里的桌子却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一定大于车拉马的力D.瓶盖太紧拧不开时,通常垫上一块毛巾拧,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6、对下列四幅图,情境描述错误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中用电吹风向下吹漏斗中的乒乓球,球不掉落,表明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B .图乙中纸片不掉落、杯中的水不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图丙中手提袋手柄宽大是为了减小对手的压强D.图丁中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前,水对气泡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7、如图所示,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底对桌面的压力为F a,压强为p a,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瓶盖对桌面的压力为F b,压强为p b,则()A.F a=F b p a<p b B.F a>F b p a=p b C.F a=F b p a=p b D.F a<F b p a<p b8、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功率越小,做功越慢B.功率越小,效率越低C.功率越小,做功不一定越少D.功率越小,做同样多的功所用的时间越长9、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篮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击球时,球拍先给羽毛球力的作用,羽毛球后给球拍力的作用C.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0、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举着杠铃不动B.将货物从地面搬C.大力士支撑着大轮D.小静背着书包在到车上胎静止不动等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每空2分11、熟了的苹果向地面掉落,这是由于苹果受作用的原因,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中)1.(2.00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B.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2.00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2.00分)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
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D.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4.(2.00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B.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5.(2.00分)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A.冬天哈出的“白气”B.正在消融的冰凌C.夏天湿衣服晾干D.放入衣箱的樟脑球变小6.(2.00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7.(2.00分)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8.(2.00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9.(2.00分)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
B .夏天,雨笼山A .春天,雾绕群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檐上冰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I 卷 选择题 (共24分)第I 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 .人步行速度约4km/hC .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D .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 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 .放于S 点 B.放于A 点(第5题)C .放于B 点D .无论哪一点都可以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 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 .“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90°C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D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 、20g 和10g 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A .81.4gB .78.6gC .78.2gD .81.8g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第10题)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12.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1.75×103 kg/m3 D.1.2×103kg/m3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 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次的音调低,第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 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状态.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合 m/s (保留一位小数)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16.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此时的像高 m.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
2020-2021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小明发现自己的杯子经常被碰倒,如图甲所示,而同桌的杯子却不容易碰倒,如图乙所示,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他向自己的学习小组寻求帮助,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为什么有的杯子容易倒,有的不容易倒B.杯子的稳定程度与形状有什么关系C.物体的稳定程度与支撑面有什么关系D.物体的稳定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 在北京召开的科博会上,有一款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人们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声速B.音色C.音调D.响度3. 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B.沸水的温度一定是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4. 下列声现象中,主要不是利用声音传信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超声波清洗机C.倒车雷达D.超检查身体5. 在拨动吉他弦后,同学们发现,即使停止了对吉他弦的拨动,吉他也会“余音不断”,其根本原因是()A.吉他声的回声仍在回荡B.吉他弦还在振动C.吉他弦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6. 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B.可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C.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人体D.不能用体温计直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 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
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油温、砂温,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8.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滨海县条港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4.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6.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7.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8.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9.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10.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B.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13.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14.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15.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6.人们说话时声带在;“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17.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18.“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9.当洗手后,将双手放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会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手附近空气,并提高了,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20.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热量,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2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2.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2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24.在我国北方的冬天,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填“凝固”或“汽化”)过程中(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25.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也说明水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2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的影响.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 331 煤油 1324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空气(25℃) 346 海水(25℃) 1531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32分)27.(12分)(2013•高淳县二模)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若要得到图丙B的图线,你的做法是.(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4)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8.(12分)(2013•某某)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及凝固的规律”时,小琴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请分析表格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石蜡的温度/℃59 54 50 47 45 44 43 42海波的温度/℃61 56 51 48 48 48 46 45(1)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是,石蜡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3)在这个过程中,海波和石蜡都需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这个过程是.(填物态变化名称).29.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最强最弱较弱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写出一个即可).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滨海县条港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考点】温度.【专题】应用题.【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故A错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正确;D、人的音调不可能都是一样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结合声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解答】解:A、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正确;B、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C、玻璃泡与容器壁接触了.此选项错误;D、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了.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在物理实验和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应该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4.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应用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听的更为清楚,增大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且能不断吸热;(2)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A、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因此水沸腾的温度不一定是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沸点以及沸腾的条件和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6.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X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2)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3)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4)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解答】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此选项符合题意.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及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7.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解答】解: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B、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D、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8.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解答】解: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打手机等.故选B.【点评】本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类型,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9.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B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10.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周围植树会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增大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无法进行学习,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控制变量法;实验分析法.【分析】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明确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实质改变的是物体的振动快慢,改变物体的振动频率.【解答】解:A、我们听到钢尺发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响度跟振幅有关,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不符合题意.C、伸出的钢尺的长度不同,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音色跟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改变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不同,材料和结构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控制不变的量是什么,控制不变量影响哪一个物理量,改变是什么,改变的量影响哪一个物理量.才能判断实验要研究的问题.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B.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第5min时刚开始熔化,故A错误;B、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B正确;C、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故C错误.D、CD段物质全部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13.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X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熔点的知识,知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14.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考点】热传递.【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首先明确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其次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时的最大区别,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AD中物体的温度在升高,是一个吸热过程,故AD错误;B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C中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15.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6.人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就是因为他们发音的音色不同;(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然人在说话时带会振动;(2)“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的,故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对着山崖喊话不能听到回声.故答案为:振动;音色;不能.【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牢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总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1.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中学生平均质量约为80千克2.一游客坐在逆流而上的轮船上说他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蓝天C.轮船D.流水3.在如下图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C. 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了5.如下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6.下列光图路正确的是()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8.小明同学学习了密度之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棒抽成铁丝质量变小B.密闭容器中的冰块加热熔化后质量变小C.一石块从平凉拿到北京质量变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1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日食B猴子捞月 C.海市蜃楼 D.天空的彩虹12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ρ甲、ρ乙关系是()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 10m/s等于__ __k m/h,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__ _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__ m/s,水的密度是kg/m3它表示,实验室测质量的工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0分)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2.(2.00分)一曲《小苹果》风靡大江南北,这首歌有多人的演唱版本同时存在。
你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来判断唱者是谁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3.(2.00分)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一项是()A.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B.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C.用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D.吹口哨,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4.(2.00分)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5.(2.00分)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下列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水因吸热温度会升高B.夏天,剥开冰棒纸,冰棒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C.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因液化放热而使手心变暖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6.(2.00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B.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越大D.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越尖细7.(2.00分)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8.(2.00分)如图所示,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长D.逐渐变短9.(2.00分)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镇江市扬中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音色 B.音调 C.速度 D.响度2.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路两旁的房屋B.公路两旁的树C.他骑的自行车 D.对面驶来的汽车3.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0.01cm=0.106mB.10.6cm=10.6×0.01m=0.106mC.10.6cm=10.6cm×10mm=106mmD.10.6cm=10.6×10=106mm4.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5.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B.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6.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A.红外照相机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7.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8.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10.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前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前、后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1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12.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3.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2)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14.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防嗓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处减弱嗓声.15.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16.如图,一束激光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选填“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此过程中,折射角将,反射角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7.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颜色的.18.夜幕来临,当重庆长江大桥上的灯点亮时,长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相交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5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是(选填“虚”或“实”)像,距水面m;若长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19.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20.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的(选填“正立”或“倒立”)像.如图是近视眼镜的矫正示意图,眼镜其实是一个透镜,在它的矫正作用下,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若拿走眼镜,则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方可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这反映了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向视网膜(选填“前方”或“后方”)移动.21.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15m/s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15m/s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7分)23.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甲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反射角(标明度数).(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人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3)如图丙所示,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结果发现一束光通过A点,一束光通过B点.请你在图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拆射后的光线.2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5)此实验应在(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25.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的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多少和初温相同.2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降低了℃,而棉絮包的水温降低了℃,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3)小明和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比较两者材料的保温性能.(4)仔细分析水温变化规律,则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A.42℃B.44℃C.46℃D.48℃26.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当水沸腾时,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越变越.2A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可判定该水的沸点为.(3)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4)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是97℃,93℃,98℃,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2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28.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3)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调整(上/下).(4)当蜡烛放在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是、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5)当蜡烛从距凸透镜45cm处以4cm/s的速度匀速移到同侧的2倍焦点时,则像移动的速度4cm/s(>/</=).29.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30.一汽车行驶在一段平直公路上,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到达B站后停留2min时间,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站与C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3)经过C站后,这汽车以72km/h的速度继续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对面的山蜂,到山峰前某处司机鸣笛,6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处距山峰有多少米,(此时空气的温度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音色 B.音调 C.速度 D.响度【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响度.故选D.2.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路两旁的房屋B.公路两旁的树C.他骑的自行车 D.对面驶来的汽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C、小明相对于自己所骑的自行车,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D、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0.01cm=0.106mB.10.6cm=10.6×0.01m=0.106mC.10.6cm=10.6cm×10mm=106mmD.10.6cm=10.6×10=106m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10.6×0.01cm”得到的单位不是m.此选项错误;B、进率及过程正确.此选项正确;C、“10.6cm×10m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D、“10.6×10”缺少单位.此选项错误.故选B.4.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考点】光的反射.【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进行分析下列各选项.【解答】解:A、立竿见“影”中的影子由于竹竿遮挡了光线,所以形成了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毕业合“影”中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是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物体的影子正好映在湖中,形成倒影,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形“影”不离中的“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5.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B.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评估和交流,进行解答.【解答】解:首先提出了问题:凹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然后进行了猜想: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故选D.6.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A.红外照相机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考点】红外线.【分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解答】解:由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故选A.7.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解答】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故选A.8.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解答】解: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故选B.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C.10.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前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前、后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分析突破此题.【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 错误,C正确.故选C.1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象时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路程S甲小于乙的路程S乙,即S甲<S乙,由v=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t内S甲<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B.故选B.12.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水是有一定凝固点的,温度降至0℃时才会凝固,在凝固的同时,水要向外放热.因此,烧杯中的水能否结冰取决于它的温度能否降至凝固点和是否能继续向外放热.【解答】解:烧杯里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要让小瓶里的水结冰,小瓶里的水在达到零度后还必须被吸收掉凝固所需放出的热量,既然小瓶外面的水也是零度,小瓶就不会把热量传给外面,所以不结冰.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3.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12℃;(2)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2.65cm.【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长度的测量.【分析】(1)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在温度计的量程范围内,液面在0℃以下为负摄氏度;(2)由于该刻度尺的零刻度已经磨损,因此需要将紧挨物体左侧的1.00cm当作“零”刻度,然后让最后的读数减去“零”刻度的读数即为该木块的长度,注意刻度尺的读数需要进行估读.【解答】解:(1)温度计0℃~10℃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示数为﹣12℃;(2)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从1.00cm开始,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65cm,因此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65cm﹣1.00cm=2.65cm.故答案为:﹣12;2.65.14.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能量,防嗓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嗓声.【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声音具有能量.【解答】解:B超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轻手轻脚过楼道”做法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超声波;不能;能量;声源.15.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甲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232℃.【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知道熔点的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解答】解:从图中可知,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甲是晶体,而乙温度不断上升,所以乙为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保持232℃不变,所以甲的熔点是232℃.故答案为:甲;232.16.如图,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选填“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此过程中,折射角将不变,反射角将不变(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故答案为:直线;左;不变;不变.17.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漫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黑颜色的.【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分析】①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其它颜色被吸收.【解答】解: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是由于光射到树叶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太阳光照在红色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其它色光被吸收了,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呈现黑色.故答案为:漫;黑.。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沭河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6章)一、选择题:(每题所列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1.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科学巨人给后人留下的财宝是()A.有关运动的三大规律B.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实验设备C.经典物理学理论D.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2.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0g D.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3.如图所示为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4.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该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流星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6.一块体积是200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g,把它切掉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103kg/cm33C.1.8 kg/m3×103g/m3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A.人影形成 B.水中倒影 C.凿壁借光 D.傍晚落日8.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9.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则应该()A.调节横梁右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后读数B.移动游码到适当的位置使天平平衡后读数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设法使天平平衡后读数D.将被测物体移到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10.在浴室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地砖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11.一弹簧测力计,两个人用水平拉力拉它的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N,那么这两个人用力的情况是()A.两个人分别用10N的力B.两个人分别用20N的力C.一个人用20N的力,另一个人不用力D.一个人用5N的力,另一个人用15N的力1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的力有()A.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B.重力和手的拉力C.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D.重力和绳子的拉力1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14.一个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对速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C.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的路程用的时间就越少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15.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 B.小孩沿直滑梯上匀速滑下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 D.钟摆来回摆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6.撑杆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把撑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而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______.17.一块冰重49N,它的质量是______kg,冰化成水后,质量为______kg.1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19.如下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______;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20.一般教室的长为90______;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是5______.三、实验探究题(作图4分,每空1分,16分,共20分)21.(1)完成图1中的光路.(2)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画出小球在图2所示位置时所受绳子拉力F和重力G 的示意图.2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验中:(1)图1所示的是小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在这个测量中,小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图1中这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2)图2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N.23.小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cm.(2)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______、______的______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或“放大镜”).(4)若要将凸透镜作放大镜用,应将蜡烛放在______,这种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5)小倩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2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常选用一块______作为平面镜,将其竖立在铺有白纸的桌面上.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选一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后进行观察.选用两只相同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如图所示,S′是蜡烛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25.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做如下数据记录.见表: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牛)滑动摩擦力1 木块与木板 42 木块与木板 63 木块与毛巾 6(1)实验研究中,要使测量滑动摩擦力较准确,应保持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2)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3)比较序号______与______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五、计算题:(共23分)×104N的拉力,用它能把质量为2.5t的钢材直接吊起吗?(g取10N/kg)27.有一个质量是1560g、体积是210cm3的铁球,问: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若往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整个球的质量是多少?28.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沭河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6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所列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1.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科学巨人给后人留下的财宝是()A.有关运动的三大规律B.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实验设备C.经典物理学理论D.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索财富的理解.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结晶又有探究方法和高昂的探索精神.【解答】解: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发现并总结了科学知识,还总结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所以选项A、B、C的说法都不全面.故选D.2.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0g D.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学生用文具盒长度略大于18cm,在2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3.如图所示为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考点】响度.【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解:当用力拍击胸膛时,胸膛振动的幅度加大,这样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增大;故选B.4.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该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流星【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从地球之外看,卫星与地球共同转动,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称地球同步卫星.【解答】解:A、同步卫星绕着地球转动,地球绕着太阳转.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到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也是变化的,所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符合题意;C、同步卫星到月亮的距离是变化的,相对于月亮的位置也是变化的,所以如果以月亮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D、如果以流星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解答】解:道路两侧设有3米至4米高的透明板墙是用来反射道路上的过往车辆所发出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道路两侧设置的是透明板墙,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减弱噪声对道路两旁住宅和办公楼的噪声污染,它并不能保护车辆安全行驶,也不能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和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故选D.6.一块体积是200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g,把它切掉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103kg/cm33C.1.8 kg/m3×103g/m3【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解答】解:金属块的密度:ρ==3×103kg/m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把它切掉3.故选B.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A.人影形成 B.水中倒影 C.凿壁借光 D.傍晚落日【考点】光的反射.【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解释.【解答】解:人影形成、凿壁借光、傍晚落日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反射形成的.故选B.8.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但人眼观察到当人向镜前走近时,人像变大了.那是因为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和像之间距离变小,人像对于人的眼睛是物,当物距变小时,像变大,这是指的平面镜中人像通过人眼这个凸透镜在眼的视网膜上成的倒立缩小实像变大.所以人的视觉认为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大了.二者问题的实质必须弄清楚.【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9.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则应该()A.调节横梁右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后读数B.移动游码到适当的位置使天平平衡后读数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设法使天平平衡后读数D.将被测物体移到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说明砝码盒中最小砝码是1g,在增大最小砝码太大,去掉最小砝码太小的情况下,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解答】解:A、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不符合题意.B、在增大最小砝码太大,去掉最小砝码太小的情况下,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符合题意.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整数值一下的质量还是无法解决.不符合题意.D、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不能任意调换.不符合题意.故选B.10.在浴室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地砖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浴室里防止滑倒,要增大摩擦,根据实际情况,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解:A、地面铺凹凸不平的地砖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接触面比较光滑,摩擦力较小,容易滑倒.符合题意.故选D.11.一弹簧测力计,两个人用水平拉力拉它的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N,那么这两个人用力的情况是()A.两个人分别用10N的力B.两个人分别用20N的力C.一个人用20N的力,另一个人不用力D.一个人用5N的力,另一个人用15N的力【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两个人同时用水平方向的力拉吊环和秤钩,测力计静止时,说明两个人是沿水平方向向相反的方向拉它,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了水平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故两人各用20N的力.故选B.1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的力有()A.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B.重力和手的拉力C.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D.重力和绳子的拉力【考点】力的概念.【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解答】解:用绳子提水过程中,绳子与水桶接触,对水桶有向上的拉力;水桶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水桶受到的力是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故选D.1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焦距的定义,可知所测的10cm正好为此凸透镜的焦距,而用放大镜可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正好运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答】解:当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则f=10cm,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放大镜正是如此,所以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正好为物距,即物距小于f.故选B.14.一个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对速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C.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的路程用的时间就越少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①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②物体通过路程与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物体运动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与速度成反比.【解答】解:A、由s=vt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决定,物体速度大,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大,故A错;B、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B正确;C、由t=知,在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小,故C正确;D、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速度越大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越大,故D正确.本题是选错误的,故选:A.15.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 B.小孩沿直滑梯上匀速滑下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 D.钟摆来回摆动【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解答】解: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这一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B、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其速度和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没变,符合题意.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其方向不是直线,速度也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D、钟表来回摆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6.撑杆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把撑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改变和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1)撑杆压弯,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7.一块冰重49N,它的质量是 5 kg,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5 kg.【考点】重力的计算.【分析】根据G=mg求出水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G=mg∴冰的质量m冰===5kg;冰熔化成水后,状态改变,但是其质量不变,所以水的质量m水=m冰=5kg.故答案为:5;5.1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解: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故答案为:运动;静止.19.如下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考点】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射出的箭能继续飞,是因为箭具有惯性能保持离开弦时的速度;运动员向后划水时,水同时产生对手向前的反作用力,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惯性,相互.20.一般教室的长为90 dm ;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是5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速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一般教室的长度在9m=90dm左右;一般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故答案为:dm;m/s.三、实验探究题(作图4分,每空1分,16分,共20分)21.(1)完成图1中的光路.(2)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画出小球在图2所示位置时所受绳子拉力F和重力G 的示意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力的示意图.【分析】(1)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2)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2)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如图所示:2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验中:(1)图1所示的是小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在这个测量中,小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图1中这块木块的长度为 1.45 cm.(2)图2测力计的读数为 2.8 N.【考点】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最小刻度值即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末端在1.4与1.5之间,估读为1.45cm;(2)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2”以下第4条刻度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4×0.2N=2.8N.故答案为:(1)1mm;1.45;(2)2.8.23.小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 cm.(2)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或“放大镜”).(4)若要将凸透镜作放大镜用,应将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这种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5)小倩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填“上”或“下”)调节.【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当物距小于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5)像在光屏的上方,可将烛焰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分)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是3℃B.洗澡水的温度约80℃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25℃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2.(2.00分)“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3.(2.00分)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对于广场舞的危害原因或解决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人的休息B.住宅楼的居民都载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跳广场舞时让大妈们降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4.(2.00分)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5.(2.00分)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6.(2.00分)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
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B.C.D.7.(2.00分)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D.在敞开盖的锅中烧水到沸腾,再用猛火加热,水温会升高8.(2.00分)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1kg 的容器内装有5kg 的水,容器底面积为100cm/容器放在水平桌 面上,桌面面积为0.9m 2,g 取10N/kg.求:J J C3I — — — — 1^―-I =__, 一 IT~V (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水对A 点的压强. (4)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5)水对容器底的压力.难度:简单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蜂鸟是人们已知的质量最小的鸟,它的卵也是人们已知的最小的卵,有一种蜂鸟,产下了 一只卵后自己的质量仅为2g,若这枚卵的重仅仅1.96X10—3N,那么这只蜂鸟产卵前的质量 为多少克?难度:中等质量为2kg 、底面积为0.01m 。
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8kg 的酒精(p =0.8X103kg/m 3).求: (1)酒精的体积V ;(2)液面下0.1m 处酒精产生的压强p (3)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难度:中等如图所示,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0.15kg 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10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2.7X103?a, g=10N/kg.则: (1)水对杯底的压强是多大?(2)桌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大? (3)玻璃杯的质量为多少?难度:简单一列长为200m 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 长的大桥时,所用的时间 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合多少km/h?一艘船静止在水面上,船底离水面4米,船底破了一个200cm 2的洞,船员立刻用挡板把洞 堵上,水的密度为1X103kg/m 3,求: (1)水对船底产生的压强?酒精酒精32,难度:中等质量是50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N?难度:中等将一管口面积S为5cm2的量筒中装满水后用手堵住,然后迅速倒置在烧杯里的水中(量筒口不接触烧杯底部)并放开手,发现量筒中仍充满水.若大气压强为1X10s Pa.求:(1)静止时,烧杯中水面距量筒底部的高度h为10cm,则这么高水柱的重力是多少牛?(2)量筒底部对水产生的压强是多少帕?难度:中等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如图是某冷饮店推出的一种服务产品:店方为顾客提供一种密度为950kg/m3的果汁饮料,饮料中放冰块.已知饮料质量是0.6kg,冰块质量是20g,杯子内部底面积为50cm2,杯中饮料的深度为10W,已知p =1.0X 103kg/m3求:(1)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强;(2)杯底受到饮料和冰块的总压力.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生动物园游玩时,发现了大象行走在沙地上的一串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脚印.如何通过脚印来估测大象的质量呢?同学们找来平底圆柱形容器,将它放在脚印边同样的沙面上,不断在容器中注入小钢珠,使容器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相同,然后又做了脚印的石膏模型.回到学校测得该容器底面积为10cm2,容器和小钢珠的总质量为25kg.把石膏模型放在一张纸片上画出脚印的形状,剪下“脚印”,测得质量为40g,在同一张纸上剪下一块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测得质量为5g,求(g取10N/kg) (1)利用平底圆柱形容器可以算出大象行走(两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2)大象的质量为多少千克?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5X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0.5*10一四,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20N,求:(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2)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多少米深处水所产生的压强.(p =1X103kg/m3, g 取 10N/kg) 水难度:中等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研制潜水器,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7月下水的“蛟龙号”深海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若“蛟龙号”潜水器下潜至5000m,(p=1.03X 103kg/m3, g 取 10N/kg)求:海水(1)它受到的海水压强大约是多少?(2)若观察窗面积为300cm2,海水对观察窗的压力大约是多少?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质量为5吨,汽车运行中受到的阻力为车子重量的0.2倍.求:(1)该汽车受到的重力(g=10N/kg);(2)汽车受到的阻力;(3)汽车的牵引力(写明理由).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海峡西岸,英雄东望.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380周年,在泉州市区大坪山顶修建了郑成功塑像,它的总质量为5X 105kg,底座由长42m,宽5m的花岗岩制成.请问(1)塑像所受的总重力是多少?(2)塑像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3)地面受到塑像对它的压强是多少? (g=10N/kg)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南京六合区八年级下期学情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仔细观察图中小明和小华的一段对话:已知汽车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500cm2,货物与车的总质量为6t.自行车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0cm2,骑车人质量为75卜8,自行车质量为15kg.请你根据提供的数据通过计算判断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g取10N/kg)一个水平茶几的中央放着一个盛有水的平底玻璃杯,如图所示,,玻璃杯的底面积为 20cm 2,水和杯子的总质量为0. 4kg,求:(g 取10N/kg ) (1)水和杯子的总重力;(2)杯子对茶几的压强我市自行车租赁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质量为50kg 的小明坚持骑自行车上学.g 取10N/kg自行车的相关数据见右表:(1)求车架的重力;(2)求小明骑行中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以下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验钞机可通过验证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从而使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火场位置等信息2.以下各实例中不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组成自行车尾灯的角反射器 B.红外照相机C.反射式望远镜 D.人造月亮3.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4.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B.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5.某人从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A.12:01 B.12:10 C.10:21 D.10:516.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A.B.C.D.7.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点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倒立的实像8.如图所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A.B.C. D.9.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10.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路面上有不少水洼,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了不致踩在水洼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洼B.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洼C.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洼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11.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 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1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13.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A.0.1m B.0.2m C.0.3m D.0.5m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15.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16.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小丽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这是红光外侧的,说明它具有.而紫光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是,它最显著的性质是.18.光每秒可传播m,我们见到的阳光实际上是500s前从太阳发出的,可见太阳距地球大约是m.19.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AB在平面镜中成虚像A′B′,在平面镜后面放一块足够大的遮挡板EF,则人眼(能/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A′B′.20.身高为1.8m的小宁站立在一平面镜前2m处,则小宁与他在镜中的像的距离为m,小宁在镜中的像的高度是m;若小宁远离平面镜,则像的高度将(变大/变小/不变),所成的像是(实/虚)像.21.如如图所示是一款家庭常用的数码照相机,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22.2008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让旁人看不到它.23.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而成的像,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是图中的(选“甲”或“乙”).2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选填“前”或“后”)移.25.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现象.26.如图所示,MN是物质A和B的分界面,且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线从物质A射到物质B,则入射角为度,折射角为度,其中物质是空气.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27.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8.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29.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表示液面高度.(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四、解答下列各题:(每空每图一分,共31分.)30.“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至少答出一条).(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是(正确/错误)的,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示灯(有/没有)科学依据,红光(容易/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得更远,人眼对绿光比较敏感(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31.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B和两只相同的棋子C、D,应选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厚/薄).小华选择两支蜡烛,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请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2)实验操作需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的位置?②如何比较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3)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小华同学只测出一组数据便得出结论,就此小明提出异议,他认为小华应多次改变_,重复实验,这样可以.(4)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 (需要/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5)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3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2)在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但不完整(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了(举一例即可).(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33.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试回答:(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3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以下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验钞机可通过验证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从而使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火场位置等信息【考点】红外线.【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通常用在移动通讯等方面;荧光的重要组成是荧光增白剂,能在紫外线光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反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快速分别纸张的;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解答】解: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进行工作的,符合题意;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不符合题意;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是因为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不符合题意;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工作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和电磁波的特点及其生活应用,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释.2.以下各实例中不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组成自行车尾灯的角反射器 B.红外照相机C.反射式望远镜 D.人造月亮【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工作;面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解答】解:A、组成自行车尾灯的角反射器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的折射原理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C、反射式望远镜的凹面镜,口径可达数米,利用凹面镜能够把来自宇宙空间的微弱星光会聚起来,进行观测,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人造月亮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3.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考点】物体的颜色.【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白色的不透明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的不透明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解答】解:我们看到白纸,是因为所有的色光经过白纸反射到我们眼睛中.我们看到黑字是因为黑字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光.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情况,用黑和白进行了对比,是一道很好的题目.4.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B.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物体只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电视画面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凸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人从水面上斜着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叉鱼时要对着虚像的下面叉去,才能叉到鱼.【解答】解: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错误.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正确.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错误.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光的三原色、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光的折射现象等.5.某人从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A.12:01 B.12:10 C.10:21 D.10:51【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解答】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01与10:51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10:51.故选D.【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6.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分析】首先应该知道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是小鸟反射的光进入潜水员的眼睛;其次知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遵循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选出符合要求的选择项.【解答】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要求的是C.故选C.【点评】熟记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7.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点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倒立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2)距凸透镜两倍焦点5cm,可能在2倍焦点外5cm处或2倍焦点内5cm处.【解答】解: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点外5cm处,则物距等于20cm+5cm=25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蜡烛放在2倍焦点内5cm处,则物距等于20cm﹣5cm=15cm,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上分析可知,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点5cm处,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或倒立、缩小的实像,总之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同时要正确理解距凸透镜两倍焦点5cm的含义.8.如图所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A.B.C. D.【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正确;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C、通过焦点的光线,对于凹透镜不属于特殊光线,应变得发散,故C错;D、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折射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考点】平面镜的应用;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要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同时要掌握其作用.同时要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要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解答】解:A、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屏幕做的粗糙,这样光可以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能够让各个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投影仪成物体放大、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所以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投影仪中各元件的作用,考查了有关光现象的各种情况,考查得很全面.10.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路面上有不少水洼,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了不致踩在水洼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洼B.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洼C.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洼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3)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解答】解: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1)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洼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2)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洼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选A.【点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判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能依据其反射光线是否平行,依据的标准应当是反射面是否是光滑的平面,发生镜面反射时,只能在特定的范围看到很强的光,而在其他角度看不到光,感觉镜面是暗的,发生漫反射时光的反射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但其反射光线是扩散的,因此只有部分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就会感觉暗一些.11.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2014-201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中)1.(2.00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60dB﹣70dB2.(2.00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相同D.太空中宇航员间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3.(2.00分)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4.(2.00分)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5.(2.00分)三峡大坝竣工后,经超声波探伤检测,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A.传播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6.(2.00分)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应用在了“辽宁”号航母上,该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沸点是3000℃B.熔点是2000℃C.凝固点是3000℃D.发生升华时一定要吸收热量7.(2.00分)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
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8.(2.00分)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9.(2.00分)如图,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10.(2.00分)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红、绿、蓝B.红、黄、蓝C.红、黄、绿D.黄、绿、蓝11.(2.00分)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
2020-2021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 在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同形针的探究活动中,小明对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的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A.杯口的大小B.杯身材料的种类C.杯中液体的种类D.杯子的颜色2. 《宿迁文明二十条》中第七条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A.频率B.响度C.音调D.音色3. 狮吼功,乃是少林寺秘传稀世奇功之一,影视录像中并不少见,电影“功夫”中的包租婆借助一鼎大钟,施展她的狮吼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狮吼功说明声音传递了能量B.大钟放大了声音的响度C.大钟使声音的振幅变大D.大钟改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 丹徒实验学校劳技兴趣小组的李理同学在给教室里的盆景花喷水时发现喷水壶里的水喷洒在花叶上很快就汽化了,针对如此快的汽化现象,他猜想正确的是()A.喷水壶里的水喷洒在花叶后表面积变大B.喷出的水雾是水蒸气C.喷水壶里的水喷洒在花叶后温度变高D.喷水壶里的水喷洒在花叶后空气流动加快5.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C.在段处于固态D.在段吸热,温度不变6.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融化——凝固(放热)B.雾生成——液化(吸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凝华(放热)7. 寒冷的冬天,同学们进出教室时眼镜上容易起“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容易起“雾”B.眼镜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眼镜起“雾”时镜片的温度比周围空气的高D.眼镜起“雾”时水蒸气放出了热量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B.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C.只要有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就有害D.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9. 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10. 夏天,小丽将热水和冰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甲、乙两只玻璃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1. 今年暑假小明和同学在操场踢足球后口渴了,买了瓶冰冻易拉罐,当他拉开时发现瓶口冒出了白气,小明对白气进行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A.白气是灌内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B.白气是灌内冒出的水蒸气C.白气是灌内的饮料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D.白气是灌外的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12. 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物质熔点沸点酒精水银铅A.温度达到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D.温度达到时,以上三种物质都是气态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7分)13. 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中)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B.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D.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B.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5.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A.冬天哈出的“白气” B.正在消融的冰凌C.夏天湿衣服晾干D.放入衣箱的樟脑球变小6.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7.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8.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9.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0.在各种色光中,被成为三原色光的是()A.红、绿、蓝B.红、黄、蓝C.红、黄、绿D.黄、绿、蓝11.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A.防止火星飞溅到眼睛上,把眼睛烫伤B.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C.防止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D.为了使眼睛看到焊接点12.国庆假期,在马陵山风景区内,小明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A.黑色 B.绿色 C.红色 D.白色13.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酒精灯、烧杯等器材规格相同),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实验中水的初温比a的低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14.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15.两只内径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A.两只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6.周末,乐乐在家帮妈妈刷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发生产生的;根据声音的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乐乐在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17.体育课上测百米赛跑成绩时,计时员应(填“听到声音”、“”)开始计时,若按另一种方式,记录成绩将比实际成绩(填“多”、“少”)s.18.控制噪声污染是很多城市的重要举措.有人建议广场舞大妈们带上耳机跳舞是从处减弱噪音;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为68的数据,这个数字的单位是.19.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若用图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人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20.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后(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21.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22.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可知这种材料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气温高时,;气温低时,.23.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属于天然光源的是.24.“地震检测仪”是利用来检测地震的,遥控器是利用来实现控制的.25.内蒙古草原上呈现大片绿色是因为草(吸收/反射)了绿光;当你走过洗车店时偶尔会看到高压喷头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呈五颜六色,这其实是光的现象.2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壶嘴上方一段距离的“白气”明显多于壶嘴处的原因是.“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白气”消失.27.干湿泡温度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另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包着湿布.将其放在室内,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四.解答题(本题共7个小题,共37分)28.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1)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2)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实际操作还是能听微弱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3)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2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能/不能).(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填写编号)的琴弦.(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cm和横截面积mm2.(4)在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两根/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理由.30.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中是,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选填“空气”、“水蒸气”、“小水珠”或“二氧化碳气体”).31.现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态;(3)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3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点.(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2)当他们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3)图中是“研究水的沸点”实验,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4)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分钟时的数据;(5)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6)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7)在这次实验中烧杯上加盖子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8)测量温度结束,当酒精灯熄灭后,发现水仍在微微沸腾,其主要原因是.33.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2)在长约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中)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B.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温度;声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约40℃,故A错误;B、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在气压变化时,水的沸点随之变化,故B错误;C、人的心脏平均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所以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故C正确;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②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声音的品质叫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③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人耳处、在传播中.【解答】解:A、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到,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及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错误;B、“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B错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本规律的应用,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和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等,属于重要规律的应用,但难度不大.3.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D.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③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声效果最好,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差;④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解答】解: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船体振动产生声音.此选项错误;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信息,希望被困者做出回应.此选项错误;C、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更容易发现信息.此选项正确;D、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更清晰地听到求救的信号,但不是超声波.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综合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作用、声音的分类及不同介质的传播特点,涵盖的规律较多,难度不大.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B.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B、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响度不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所以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5.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A.冬天哈出的“白气” B.正在消融的冰凌C.夏天湿衣服晾干D.放入衣箱的樟脑球变小【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冬天室外的温度较低,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变成白气(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误;C、衣服晾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D、樟脑球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关于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把握好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是解题的关键.6.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7.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①要分清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象随时间有下降的趋势.②在熔化过程要吸热,相反在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若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则是晶体;否则为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③晶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ab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B、在a点时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b点时熔化结束,所以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CD、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c点时达到熔点,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和沸腾图象的分析,和晶体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的分析,是比较典型的题目,要熟练掌握.8.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汽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汽液化,水珠在内表面.【解答】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点评】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汽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9.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液体的凝固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凝固点不同;气压增大,凝固点降低;有杂质掺入凝固点降低.(2)液体的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沸点不同;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有杂质掺入沸点升高.【解答】解:防冻液中掺入了很多的其他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故选D.【点评】掌握熔点和凝固点、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10.在各种色光中,被成为三原色光的是()A.红、绿、蓝B.红、黄、蓝C.红、黄、绿D.黄、绿、蓝【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根据对于色光三原色的认识来作答.【解答】解: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色光的三原色,是一道光学基础题.11.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A.防止火星飞溅到眼睛上,把眼睛烫伤B.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C.防止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D.为了使眼睛看到焊接点【考点】紫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电焊弧光中有强烈的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解答】解:过强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电焊弧光中有强烈的紫外线,因此电焊工在工作时必须穿好工作服,并戴上防护眼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