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系列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45
程翔老师《散步》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程翔语文思维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培育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释问题.这个任务比较特别,是借文字和文章内容来培育学生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而这种抽象思维之格的形成与文字和文章所呈现的形象、情感、细节等又密切相关,因而语文思维教学在完成这项任务时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就比较特殊,与数学、物理、哲学、逻辑等学科的思维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别。
下面我们以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理事长程翔的《散步》教学实录为例,看看程翔老师在面对初中生时是如何开展语文思维教学的。
一、在初中生(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思维之格开始了明显的发育过程,在这个特定的思维发育时期里,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抓住这一特点,结合学科特征和优势,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对症下药,使初中生的思维得以健康的发展.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经验型的发展阶段,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程翔老师从生活中提取了一个情境,一组形象,既是讲课的一般导语,又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概括自己的抽象感受,从中培育学生的抽象感悟能力。
老师:我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
(学生举手)老师: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和父母一起散步可以谈谈心,一家人有说有笑,即使父母批评自己,也不像在家中那么严肃。
老师:很好。
散步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它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朗读课文)二、从初中开始,语文教师就要结合记叙文的教学对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初步的培育,具体讲就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形象材料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段意、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中心思想、认识写作特点、表明自己的观点等等。
程翔老师通过针对性较强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人物的一言一行)寻找回答问题的依据,同时他还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典型人物身上寻找典型的形象特征,使学生学会在形象中捕捉特定的意义.当然他还没有忘记培育他的施教对象对形象的感知能力,让他们用声音来准确地再造形象(见划线部分)。
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追求——访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程翔编者按:很多人说,中学教师是万金油,什么都懂一点儿,什么都不精通,因为教师整天都在忙着备课、应付考试,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作研究。
做研究型教师,很多时候是空话。
当然,这不能成为教师放弃研究的借口,相反,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越应该去读书、去研究,甚至要实现对“研究型”教师的超越。
我们现在所谓的研究,注重的是教学技术。
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就不过是优秀的教书匠,还不能给予学生精神、人格上的极大影响。
教师还必须有“形而上”的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做文化之师,做有思想的精神导师。
所以,教师还要超越“专业成长”,谋求“精神成长”。
而教师实现精神成长的营养在丰厚的文化资源中。
为此,本版开辟“关注教师精神成长与文化素养系列”,探讨文化素养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敬请关注。
“至德为恕,上善若水,大爱无边”。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在他备课本的扉页上,用毛笔写下这12个遒劲的大字。
在第二页上,他这样写道:“课程改革,由此开始;更新理念,探索佳径。
”与其说这是毛笔写就的备课本,不如说是文化浸泡的语文课。
程翔借以明志,要从文化传统中寻找现代语文教师的来龙与去脉。
前不久,他近百万字的学术著作《说苑译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进入古代文献领域,对于中学教师和文献研究来说都可能是一次“意外”,但是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来说,却是一次重要收获。
语文在程翔这里,多了一个观察的视角。
程翔说,新时代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向着学者化教师的方向迈进,语文教师的最终目标是“文化人”,而学者是“文化人”的要素。
直追现代语文教师的文化传统“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有自己语文教学的春水,语文教学的春水就是成为一个文化人,具备一个文化人的基本素养。
”程翔这样理解自己近30年来所从事的语文教学,“我做《说苑译注》,前后5年多时间,读了很多古书,这是个学习的过程,是文化素养提升的过程。
诗意追寻,美感教学——程翔《将进酒》课例分析王蒙蒙今天观摩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借班讲授李白的《将进酒》的课堂实录的视频,使我受益匪浅。
程老师上课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花样百出,而是平平静静,井然有序,真正“润物细无声”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收获很多。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是这样的风采,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具体如下:一、整堂课简单明了,课堂语言简单,讲课方式简单,板书简单首先,语言简单。
从整堂课开始到结束,程老师所用的语言,只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作者写作背景,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朗读,中间没有多余的话。
一堂语文课,时间非常有限,教学任务也很重,老师在课堂上说与课文无关的话就是浪费时间,所以,语文老师上课,不能说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其次,讲课方式很简单。
程老师的讲课方式无非就是:学生自己看课文,初步体会诗歌;指导诵读,老师示范朗读;老师提问题,引导回答。
这几种教学方式都是很传统的,但却是很有效的,太过热闹的上课方式,也许并不是什么高效的课堂。
因为学生太过兴奋,不容易去专心书本中应该专注的知识。
最后,板书简单。
程老师的板书只有题目,作者和诗歌感情变化的过程,十余字,也许是因为这首诗的其他什么不值得写上去,但的确给我一个启示:板书,可以多写,可以少写,但一定要明确重点的写,简单明了才是板书的最高境界。
二、有感情的多读,引学生走进文本。
“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多读可以培养语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读”是主旋律。
从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程老师给学生7分钟的时间去自己阅读,品味;到了中间,老师提出了要带着醉意去读;最后,教学生把自己当做李白,边感受,边朗读。
这些环节让我感受到诗歌朗诵的重要性,这里程老师没有用传统的方法在正式讲解诗歌之前介绍作者背景,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这首诗歌。
程翔:卓有建树的语文人生(之二)作者:杨一仁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10年第06期这次讲学之后,我与程翔的联系便多了起来。
1994年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我有一次山东之旅。
从泰山上下来,我决定顺路到泰安拜访程翔。
当晚,我见到了忙碌了一天匆匆赶到饭店的程翔。
由于此次去山东是搭一位学生的车去的,所以非常遗憾没能到泰安六中实地学习、考察。
饭后,程翔赠送了我不少教育方面的资料。
旅途中读了这些资料,使我对他在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的业绩和影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时,他已是泰安六中的校长,还兼着全国“青语会”(青年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建平中学的程红兵副校长等名师都是该会成员。
在程翔带领下,青语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蓬蓬勃勃。
他还赠送了我一件工艺品,古朴典雅,造型别致,至今一直摆放在我书房中最显眼的位置。
告别时,程翔执手并一再嘱咐我:“今后,包头的老师们不论是到泰山旅游,还是到山东考察、参观,务请事先告我,定当妥为安排。
”言之谆谆,令人感动。
就在这一年的暑假期间,有东河区两所中学的20多位老师赴山东考察学习,其时,程翔老师正准备去外地讲学。
然而当得知包头的老师们要去山东,当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利用讲学出发前极有限的一点时间,对包头的同行们在泰安及山东其他地区参观、考察期间的日程安排、吃、住、行等都做了十分细致、周到的安排,并对有关人员叮嘱再三,他才离开泰安。
两所学校的老师们返包之后,在多种场合,一再讲到在山东的这次考察学习,不仅内容丰富充实,大家收获良多,而且所到之处,周到、热情的接待,令人难以忘怀……对程翔和山东同行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996年5月3日,包头市突发里氏6.4级强烈地震。
就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天,我被任命为东河区教育局局长。
5月4日,正当我忙着陪同有关领导和专家调查全区中小学校舍及职工宿舍受灾情况时,收到了程翔老师从山东泰安发来的加急电报:“闻包头地震,十分惦念,电话不通,尤为担心。
应该向程翔老师学什么——参加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翔老师课堂教学艺术报告会有感4月20日,全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验中学阶梯教室里聆听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翔老师课堂教学艺术报告,尽管一天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但丝毫没有阻挡住老师们对程翔老师的仰慕与敬仰。
听了程老师两节示范课,一下午的精彩报告,我在理想课堂中所产生的困惑,顿有拨云见日之感。
程翔老师一天的讲评做,就像春风拂面,心灵受到了洗礼,内心沉淀了一种对语文教学的厚重感。
听了程翔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报告会,该向程老师学什么呢?一、学习程翔老师扎扎实实教语文的理念程老师是大“家”,上午两节示范课,给我的印象最深得是程老师平易近人,课堂上和蔼可亲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中间,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学语文,不求花巧,不刻意雕琢,重视学生在反复朗读基础上对课文的原始理解。
他教《孔乙己》,没有富丽堂皇的导入,没有对课文精彩的旁白,认认真真让学生读书十分钟,一个“你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你喜不喜欢这篇课文?”,就把学生引入了对课文的原始理解之中,又在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了学生对课文掌握情况,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了从整体感知到精彩段落的品位,巧妙地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
学生在轻松的氛围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程老师扎扎实实教语文理念还表现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坚守上,讲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让学生深刻理解“唯一”的含义后,要求学生划下、圈点出来,这种勾画、记录、圈点、批注的教法,上出了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
让我们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源。
二、学习程翔老师将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书是为了育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国家教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足以看出育人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让学生先学会做人,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程老师的课将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时刻关怀学生心灵的成长。
他教《孔乙己》,从最初的原始理解到课文精彩段落的品读,到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始终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对待像孔乙己这样不幸的人;他教《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邹忌是个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思的人,引导学生时时进行反思:在大家追捧中不要迷失了自我,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如何能把一节语文课上的生动活泼,发人深省,想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如何能把上语文课当作一种期盼与喜好,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想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么个令人头疼的语文教学,却可以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教师。
现在,我们就来听听,作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的程翔老师,在他从事语文教学数十年来,是如何理解、如何对待语文教学的。
程翔简介:语文特级教师,北大附中副校长。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0多年,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曾获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发表论文50余篇,有专著《语文教改探索集》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问:程老师,您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何看法?答:就从我的读报所感谈起吧。
《中国教育报》曾经刊登了沈致隆先生采访加德纳的一篇文章,文中写加德纳不明白中国人何以对“多元智能理论”如此感兴趣,加德纳说自己并不是一个教育家。
国人对“多元智能”的理解有些简单。
由此我想到,以此来比附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或许是恰当的。
新课标颁布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高潮,有点搞运动的味道。
新名词满天飞,洋术语到处跑,我初步感受到了毛泽东写《改造我们的学习》时的心情。
这种现象既说明了我们对母语教学的浅知,也暴露出我们缺乏自信、底气不足。
问:您能否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答:可以。
一节语文课,没有读书声,学生不接触语言文字,只是在搞什么讨论、交流,名日“自主、合作、探究”。
这样上课,学生的语文基础如何奠定?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自主、合作、探究”岂不成了空中楼阁?语文课上,课件很精美,教师没有板书,学生不写汉字,主要精力全用来观看大屏幕。
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影视文学欣赏课?教师不引导学生推敲语言运用之妙,而把精力用在验证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上,这是语文课还是锢砜?如果我们的改革改掉的不是缺点而是优点,那么我们的改革究竟还有什么意义?问:您是不是说新课标的理念不切实际?答:新课标的理念很好,我学习后受益匪浅。
2021·02在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一线教师要努力做好核心素养培植的转化工作,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四核素养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点”。
但如何转化,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基于此,文章以程翔老师福州讲学为契机,从阅读素养与写作思维两个“教学点”,结合程翔老师的课堂作品与笔者自身的教学课例,思考转化的具体途径。
摘要关键词语文的学理;阅读素养;写作思维;目录词;脉络句一、缘起2020年11月14—15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程翔莅临福州讲学。
笔者聆听了两节现场观摩课。
第一节是选自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复活》的小说阅读课,第二节是给高三学生上了一节《说“曲”》的写作指导课。
程翔老师的课如太极拳,行云流水,臻于化境,似乎没有一个学生不在积极参与学习,似乎没有一个学生不在思考表达,所得显然;在座听课教师如沐春风,豁然明朗,陶醉喜悦!这不由引起笔者作为一名在高中语文教学耕耘廿载一线教师的思考。
课后,笔者认真研读了程翔的自选集《我的课堂作品》,[1]研读揣摩选集中关于高中语文经典名篇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
初读有些许遗憾,觉得名师写在纸上凝固的课堂作品远不如留在记忆里鲜活的课堂教学来得生动有趣有料。
但亦由此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生成,才是一节课的灵魂。
另从收录的十来篇高中经典篇目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来看,程翔似乎也没有什么显而易见、一以贯之的主义或主张,但笔者曾关注过其治教格言:做有灵魂的教育,教有学理的语文,当有骨气的教师。
从“教有学理的语文”这点来看,这本书中辑选的课例或是论文,倒是显而易见、一以贯之的。
一、“目录词”与“脉络句”的学理彰显(一)“目录词”在阅读素养培植中的要义教有学理的语文,这里的“学理”是何意?“学理”在辞典中的释义之一种是: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
迁移到高中语文教学,笔者妄自揣度,可否将其理解为一种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与适切方法?于教师而言,或是教师教学语文可资遵循的依据?阅读的学理是什么?一是必须阅读文本,二是尽量读懂文本。
程翔谈谈语文课的感染力《河南教育》当前,不少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路子,开辟出一片绿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对此,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疑问: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让学生学习母语,领会祖国语言丰富的内涵,进而把握运用它的。
假如将语言符号转化成画面图像,那么,学习语言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况且图像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比不上语言符号可以提供想象的空间。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外貌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究竟长得什么模样,谁也没有见过。
一百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百个林黛玉;同一个读者,反复品味揣摩这段文字,心中的林黛玉也会有所变化。
这正是语言富有魅力的体现。
假如播放电视连续剧,让演员的形象来代替语言的描述,那就大为逊色了。
从这里我想到了语文课的感染力。
缺乏感染力的语文课是没有生命力的。
语文课的感染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精神内涵,二是语文老师面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迷人的个性色彩。
这两点永远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是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一、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语文课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本任务,留意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人的精神、思想必须通过语言来体现,抓住了语言也就等于抓住了精神和思想。
思维练习也应该通过语言练习来实现,而不是另起炉灶。
可以说,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总“抓手”,抓住了这个总“抓手”,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
现在我们还是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感受一下语言的强大感染力。
下面这段引文描写了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情景: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2020年第3"期(总第878期)丈敖冬‘科程翔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特征探究——以示范课《关雎》为例王丽静(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宝鸡721013)摘要: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学者为促进学习者学习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任务,并希望学习者积极反应回答的这一类教学行为称为提问。
在语文课堂中,一节课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
程翔作为执教语文学科多年的国家特级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早已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提问艺术。
本文通过程翔示范课《关雎》,探索出课堂教学提问注重学生学情、注重引导学生及注重深度创新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程翔课堂提问教学提问艺术“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问题成为打开语文课堂教学大门的钥匙,课堂教学提问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与作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问题的、趣、引导&师的课堂提问有的点,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老师课堂教学提问有何可取之?笔者“'2019之秋’师大堂”论坛中程翔老师课《》的过程,以期通过分析程翔老师《》的课堂展示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一、提问注重学生学情教学提问的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要,学性是课堂教学提问有与&课堂教学问题的要学生的年点知、由表、进。
语文教师学生语文课堂,不知的,知的,知&学生有的旧知的,课堂教学提问为重要&学情是学生、心点知学文知的解程,是学生有的知识的&教师学情的有效是教师进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学,是教学效的重要手段&有学生的学进的,教师才可以有的、有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效&们一起看看程翔老师是怎样通过学的课堂提问,了解班级学生的本学,定本节课堂教学起点的&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雎》,它选自《诗经》,对《诗经》熟悉的同学请举手。
儒雅浓郁名师懿范——程翔老师语文教学解读车红淑【摘要】本文通过对知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的观摩课《孔乙己》的观摩学习,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收放自如的教学过程”、“敦厚醇正的语文之味”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与分析,阐述了对语文课的认识与理解。
【期刊名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程翔;语文教学;解读;以人为本;收放自如;敦厚醇正【作者】车红淑【作者单位】安图县明月镇岛安小学,吉林安图 13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32009年,国家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了主题为“全球化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讨会,其间,国内知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所出的观摩课——《孔乙己》让人感触强烈,印象深刻。
程翔,男,1963年出生,1982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副校长。
曾获“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成为继魏书生一代之后又一代语文教育教学的领军人物。
程翔老师《孔乙己》一课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出课学生是在秦皇岛市一所中学临时调用的。
虽然天气酷热,人员拥杂,但程翔老师的平和与谦虚,儒雅与大气,行云流水般的讲授,本色亲和的姿态,有如阵阵清风,很快抚平了室内的燥热以及由陌生所造成的师生之间的距离。
程翔老师的课,使人受益匪浅,也使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程翔老师很好地坚持了“尊重学生的原始理解”这一教学理念,在授课时,以“你喜欢不喜欢《孔乙己》这篇文章”作为课堂的开篇,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始于感性认识,程翔老师以学生们对文章的感性认识为立足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鲁迅、与孔乙己以及与文章写作背景的距离,把文章真正的读进了心里。
程翔:我教《百合花》我1982年参加工作,那时高中课本就有《百合花》,我教过后就深深喜欢上了这篇小说,还写过一篇《〈百合花〉与莱芜战役》的小文,发表在《莱芜日报》上。
几十年后的今天,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又重新收入《百合花》,我自然有一种故友久别重逢的亲切感。
如今再教,感觉《百合花》写得实在是好。
几十年前,自己尚幼稚,没有真正读懂,只觉得好,但理解不透,教学自然不会到位。
我体会到,教语文,单靠学识渊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以前也读过很多教学参考资料,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有些资料看了也化解不开。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不用看很多资料,单是读上一篇,感觉就懂了,而且心领神会,有滋有味。
看来,丰富的人生阅历就是最好的参考资料。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把这篇小说的主题教成了“军民鱼水情深”。
如今我对它的理解则大不相同。
这篇小说是写人情、人性。
今天的高中生,与几十年前的高中生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接受着同样的教育。
这群学生的年龄是固定的,教师永远面对15—18岁的学生群体。
他们受小学、初中教学的影响,他们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理解经典上不可能有大的超越。
还有,《百合花》的内容远远超越了中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经验,学生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更何况这篇小说外显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那水下深藏不露的宝物,除了个别学生能苦心孤诣外,绝大多数学生实在难见真相。
而教师是变化的,年龄在变化,心智在变化,对人情世故的体悟也在变化。
曹雪芹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就需要启发、引导、点拨。
教师的作用,是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搭建桥梁。
而这搭建桥梁的技巧就是教学艺术。
我从小说文体入手,没有在所谓“青春主题”上花费精力。
文体是教学设计的切入点;抓住了文体,就牵住了牛鼻子。
什么是小说?过去,我们习惯用“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概括小说的特点。
这是很表面化的做法。
小说的本质特点是虚构以及散文化语言;人物是虚构的,情节是虚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