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中的物候27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8
七年级语文下册《唐宋诗中的物候》的知识点第1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唐宋诗中的物候》的知识点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
1.看来同学们已经对“物候”这个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具体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唐宋诗句来说明物候规律的。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的唐宋诗句,概括出它们分别说明了哪些物候特点及规律。
(强调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是阅读说明文必须掌握的能力)3.学生思考交流(强调先*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同学交流)4.说说读读。
(学生不能直接找出来的,就先读一读相应段落)了解诗人与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1.作者把唐宋诗句作为研究对象,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物候知识和规律,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呢?(我们应该到哪一段去找*?第2段)(齐读第2段)“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
”也就是善于观察、思考。
可见,诗人对待自然虽然用的是文学的眼光,但也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他们的诗歌创作是于生活的,而非闭门造车。
2.我粗略的数了一下,仅课文3—7段中引用的诗句有十多首呢!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随便的往中一堆就完事了呢?这些诗句的排列有没有清晰的条理呢?我们来看看这几段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逻辑*?3—5段是对植物*物候的关注;6—7段是对动物*物候主要是候鸟的关注。
可见,虽然充满了浓厚的文学**,但是作者却不改他作为科学家一贯严谨的态度,思路非常缜密。
第2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1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作家。
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
1921~1923年在法国空*服役。
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
著有《空*飞行员》《给一个*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
2相关背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飞机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
在20世纪初,飞机的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同时天气预报也不准确,信息技术也不发达,对于较早一代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纵观古今,伟大的诗人无不具有独特的经历,正是丰富独特的经历给予他们别样的灵感。
唐宋诗人上千篇的诗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答案。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你是怎么理解呢?那么关于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材料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
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
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练习题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领悟考验感悟B.领略考验感觉C.领悟考证感悟D.领略考证感觉1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答案11.A12.绿色.13.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唐宋诗中的物候体系唐宋诗中的物候体系涉及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天气变化,从中可以体现不同季节的文化表达。
一、春季1、春花开放:春季是花朵开放的季节,桃花、梅花、荷花等,令人感受春的喜悦。
2、桃李熠熠:桃树繁花是春季的特征,李树的叶子也在春季里发芽华熠熠生辉,令人赞叹不已。
3、蝴蝶戏花:春天是蝴蝶起舞,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季节,极富传奇色彩。
4、水芙蓉出淤泥:水芙蓉是春季特有的花,在水中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使人感受到春的活力。
二、夏季1、竹叶出新蕊:夏季是竹叶开放的季节,新芽出现,带来一抹绿色的清新佳景。
2、莲势千重绿:夏季中,莲花绽放千重绿,使人感受大自然的繁荣与壮丽。
3、燕子舞空翼:夏季里,燕子们在空中婉转飞翔,此时此景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美景。
4、柳绵凝烟霏:夏季时,柳树一簇簇,绵延着烟波,蕴藉着清新的气息,给人以宁静的景致。
三、秋季1、金鸾出沧江:金鸾是秋季的特有动物,在沧江上彩霞飞舞,可以体现出秋季的浪漫童趣。
2、枫叶染火红:枫叶在秋季里变得火红,艳丽而又惬意,使人爱不释手。
3、菊花香催霜:菊花虽然开在秋季,但是它有着落叶般的青翠,黄色的花瓣,清甜的香气,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4、梧桐落细雨:秋季的天气逐渐凉爽,细雨飘洒。
梧桐树的叶子落下,仿佛在洗涤着一切。
四、冬季1、梅花催雪霁:冬季梅花是最具特色的花朵,耐寒、芳香,催引着寒冷季节的雪霁,也让冬季不那么孤寂。
2、乌鸢凌空傲:冬季乌鸢凌空时,它们洒洒白色的羽毛,傲立空中,是冬季的一道异像。
3、蓑衣拂青山:冬季,山间白茫茫一片雪空,蓑衣行人拂青山,令人思绪万千。
4、雁阵唳孤风:雁阵是冬季的最美景象,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景象,它们在空中鸣叫,唳洒着孤寂的冬风。
关于物候的诗句唐宋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关于物候的诗句唐宋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关于物候的唐宋古诗宋词“竹外桃花3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玩耍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10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1齐飞。
”(秦观《还自广陵》)晚冬季节,水鸟相依,1声冰响,群鸟惊飞。
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消失的3种物象,表明白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1“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1个世界:“5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5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照旧积雪掩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4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
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发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
如范成大的《4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劳碌。
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1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
”上联描绘了1幅远山高林、野鸟飞行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劳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
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3)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逐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竹枝年月::体裁:类别: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如梦令年月::体裁:类别: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唐宋诗中的物候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唐宋诗中的物候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ﻪﻭ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
ﻪ1.看来同学们已经对“物候”这个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具体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唐宋诗句来说明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的唐宋诗句,概括出它们分物候规律的。
ﻪﻭ别说明了哪些物候特点及规律。
(强调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是阅读说明文必须掌握的能力)ﻪ3.学生思考交流(强调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4.说说读读。
(学生不能直接找出来的,就先读一与同学交流)ﻪﻭ读相应段落)1.作者把唐宋诗句作ﻪ了解诗人与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ﻪﻭ为研究对象,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物候知识和规律,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呢?(我们应该到哪一段去找答案?第2段)(齐读第2段)“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
”也就是善于观察、思考。
可见,诗人对待自然虽然用的是文学的眼光,但也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他们的诗歌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而非闭门造车。
ﻪ2.我粗略的数了一下,仅课文3—7段中引用的诗句有十多首呢!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随便的往文章中一堆就完事了呢?这些诗句的排列有没有清晰的条理呢?我们来看看这几段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逻辑性?ﻪ3—5段是对植物性物候的关注;6—7段是对动物性物候主要是候鸟的关注。
ﻪﻭ可见,文章虽然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但是作者却不改他作为科学家一贯严谨的态度,思路非常缜密。
ﻪﻭ唐宋诗中的物候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ﻪﻪﻭﻭﻪﻭﻭ初一年级学生如何能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一年级学生如何能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侯一、导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尤其是唐宋诗词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的描绘。
这些描绘自然的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代气象、物候的重要资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二、教学目标:1、理解物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理解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意义和价值。
3、培养学生从古典文学中挖掘科学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物候概念及影响因素: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物候。
物候是指自然界中植物、动物、气象等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现象。
这些变化现象与季节、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唐宋诗词中,许多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影响物候的因素。
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等。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不同地区的物候现象有所不同。
此外,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物候产生影响。
2、唐宋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在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描绘非常普遍。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就反映了植物的周期性生长和枯萎现象。
而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则描绘了风雨对植物的影响。
此外,唐宋诗词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动物迁徙、气象变化等物候现象的描绘。
这些描绘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气象、物候的重要资料。
3、物候现象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古代文化、探索自然规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和生命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责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的能力3、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从而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及读故事的趣味,积累一些古诗4、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重点:抓住唐宋大诗人诗中描写的特点规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
教学难点:1、对唐宋诗内容的理解;2、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出《大自然的语言》的片段,根据内容请学生说说什么是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竺可桢和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再次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了解古诗中物候现象及规律。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文体知识简介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说明的对象 2 说明对象的特点 3 说明文的分类:内容: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语言: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 5.说明顺序:间顺序时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四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本课字词,请同学读准字音卉(hu 1)勰(xi e)瀛(y ng)滹沱(h utuo)蕃(f o n)瀼(r eng)涪(f u)2解释下列词语:相得益彰:至理名言:3,通过预习课文说说本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师友共同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4,第二部分中作者又从那两个方面来关注物候的?(3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的关注;(6至7)自然段说明唐宋诗中对动物的关注。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原文
一、课文
我国古代的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到唐宋时代,便形成了一种风气。
其中具有物候知识的更是不乏其例。
二、字词注释
1.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2. 荣枯:草木茂盛与枯萎。
3.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这里泛指水中的洲渚。
4. 紫殿红楼:泛指华丽的宫殿楼阁。
5. 区域:地区范围。
6. 候鸟: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
7.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
8.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9. 白鹭:鸟名。
10. 历日:历书。
三、思考与练习
1. 唐、宋诗人在诗中体现了哪些物候知识?
- 从白居易的诗中可知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且随气候转移;从李白、王安石的诗中可知花木抽青是春天到来的重要指标且物候有区域性;从杜甫的诗中可知黄鹂和白鹭是春夏之交的候鸟;从陆游的诗中可知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鸟啼,鸟啼可作为判断季节的依据等。
2. 以课文中的诗句为例,说明物候与诗人情感之间有怎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