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事件分析上报(精品文档).docx
- 格式:pdf
- 大小:153.45 KB
- 文档页数:2
药品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在药品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药品本身的问题、使用不当或者药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不良反应或者健康问题。
药品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降低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药品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药品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 药品本身因素(1)药品质量问题:包括药品的生产工艺不完善、药品成分不纯、药品储存条件不当等,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增加患者用药风险。
(2)药品说明书不完善:药品说明书中对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信息描述不准确或不全面,导致医生和患者对药品的认识不足。
(3)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本身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如副作用、毒性反应等,不同患者对药品的反应程度和类型可能有所不同。
2. 人为因素(1)医生因素:医生对药品的了解不足、处方错误、用药剂量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可能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2)护士因素: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观察不仔细、药物配伍错误等,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3)患者因素:患者对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如自行调整剂量、停药、漏药等,可能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3. 管理因素(1)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在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2)药师角色缺失:药师在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发挥不足,可能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完善,可能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发现不及时,增加了患者的风险。
二、药品不良事件整改措施1.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1)完善药品生产工艺:药品生产企业应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确保药品质量。
(2)严格药品储存和配送管理:加强药品的储存和配送管理,确保药品在适宜的环境中运输和使用。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十篇分析1:药物给予错误事件错误事件情况:在给药过程中,护士误将药物A给予了患者,但是该患者实际上应该接收药物B。
事件原因分析:1. 护士没有仔细核对药物的标签,导致错误给予了药物A。
2. 医院没有实施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监督责任不明确。
整改措施:1. 加强药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的药物使用技能和责任意识。
2. 强化护士对药物标签的核对,确保给予正确的药物。
3. 建立药物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并加强监督和管理。
4. 引入药物管理软件,提高药物配发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 加强患者的药物教育,提醒患者核对药物和用法。
分析2:剂量错误事件错误事件情况:在给药过程中,护士给予了患者较高剂量的药物,超出了推荐剂量。
事件原因分析:1. 护士没有仔细核对药物的剂量,导致错误给予了较高剂量的药物。
2. 护士缺乏对剂量计算的准确理解。
整改措施:1. 加强药物剂量计算培训,提高护士的计算能力和责任意识。
2. 引入智能药物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药物剂量,减少人为错误。
3. 建立剂量核对制度,确保每一次给药前都有其他护士进行核对。
4. 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对剂量的共识。
5. 强调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给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
分析3:给药时机错误事件错误事件情况:护士在给药时机上发生错误,给药时间与医嘱不符。
事件原因分析:1. 护士对医嘱的时间要求不清楚,导致错误给药时机。
2. 医嘱在传达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传递错误。
整改措施:1. 强调护士对医嘱的仔细阅读,确保了解医嘱的所有要求。
2. 建立明确的医嘱传达流程,确保医嘱的准确传递给相关人员。
3. 引入电子医疗记录系统,提供对医嘱的准确时间记录和提醒。
4. 强调护士的责任感和时间管理能力,确保按时给药。
5. 定期进行给药时机错误的检查和整改,保持给药时机的准确性。
分析4:配伍错误事件错误事件情况:在药物配伍过程中,由于护士的错误操作,导致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
给药错误事件分析一、给药错误上报情况2016年第一季度共上报给药错误不良事件9例,其中一月份3例,二月份4例,三月份2例。
二、给药错误基本情况(见表1)表1 2016年第一季度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基本情况项目内容例数百分比班次白班8%夜班1%时段工作日5%周末4%发现时机用药中5%用药后3%其他1%发现人员责任人4%护士长4%同事1%医生00%家属00%病人00%班次:白班发生率高于夜班时段:工作日发生率高于周末发现时机:用药中高于用药后三、给药错误事件引起的不良后果从给药错误引起的后果来看,用错药物以后患者基本没有明显症状。
责任人发现给错药物后能够及时停药、换药或遵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给错药物事件没有对原患疾病造成大的影响,没有引起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也没有引起严重后遗症,具体见表2。
表2 2016年第一季度给药错误事件引起的不良后果统计项目内容例数百分比患者症状体征无症状7%生命体征改变2%过敏反应00%发热00%肝肾功能损害00%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9100%病程/住院时间延长00%病情加重00%出现显著伤残或死亡00%处置措施停药3%换药3%给予相应治疗药物3%四、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在质控中心设计不良事件上报信息时,应用系统分析法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为患者、护士、环境设备、管理四大因素,在给错药物一般情况统计中,患者基本都是清醒、合作病人,不是造成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原因分析重点放在护士、管理、环境及硬件因素几个方面。
(一)护士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及硬件因素总体比较(见下图)图给错药物中护士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及硬件因素总体比较(二)护士因素分析在上报信息中,与发生给药错误相关的护士因素占主要比例,且护士因素涉及到的分支因素较多,各分支因素之间有并列存在的现象,因此各分支因素统计总数为20人次,其中给错药物相关的护士因素中给药环节核对缺失/错误是重点因素(见下图)。
图1 给错药物护士因素分析(三)环境及硬件因素、管理因素(见表3)表3 给药错误发生原因中环境及硬件因素、管理因素统计因素原因人次百分比管理因素对护士给药标准操作规程培训、考核不到位落实9100%对护士给药标准操作规程监管力度不足8%执行给药查对流程相关提示不足5%给药标准操作规程欠完善5%药品管理不规范2%用药相关知识培训考核不足2%与给药相关部门沟通欠缺2%环境、硬件因素环境嘈杂,不利于操作2%无药品说明书00%陪伴人数过多00%病房药品未分类放置00%临床用药警示不充分00%腕带使用不当,信息缺失00%五、结论1.从给药错误发生基本情况来看,错误发生主要集中在病房,白班高于夜班,工作日高于周末及节假日。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药品错误给药是指医务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误用、滞用、漏用、误用药品等错误操作或判读,导致不良反应或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药品错误给药对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均有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事件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药品错误给药的不良事件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引起错误给药的原因分析:a.人为因素:医护人员的疏忽、认知误差、制度缺失等;b.环境因素:医疗设备故障、药品混淆、灯光不足等;c.条件因素:工作压力过大、缺乏培训和知识更新、缺乏标准化操作规程等。
2.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a.对患者的影响:可能引起药物过量、药物副作用、治疗失败、延误病情等;b.对医疗机构的影响:损害医疗机构的声誉、增加医疗事故赔偿的风险、影响医护人员的专业形象等;c.对社会的影响:影响公众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信任,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等。
3.整改措施的制定:a.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加强药品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加对常见药品的特征识别能力;b.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环节和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要求,建立合理的药品管理流程;c.强化质量监控和巡查,建立错误给药报告和反馈机制,及时纠正和改进错误给药现象;d.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药品管理的精确性和规范化水平,如条码技术、电子病历等;e.加强药物治疗的质量管理,建立药物治疗标准和规范,避免滥用和误用药品;f.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增加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的约束力和监督力。
通过不良事件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药品错误给药事件的发生。
医疗机构在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强化培训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药品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药品错误给药风险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正确的给药技巧;3.引入技术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条码技术、电子病历等,提高药品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4.加强质量监控:建立药品错误给药的报告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5.强化安全意识:增加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的重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实施报告一、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给药错误不良事件也时常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和风险。
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本报告对近年来发生的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概述1.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定义:给药错误是指在药物给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药物选择等与医嘱不符的现象。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误用等。
2.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类:根据给药错误的原因和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药物名称相似导致的给药错误;(2)剂量计算错误;(3)给药时间及给药途径错误;(4)药物过敏;(5)药物相互作用;(6)其他原因导致的给药错误。
3.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率较高,约为3%-5%。
其中,约有50%的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0%-20%的事件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三、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1. 人员因素:给药错误不良事件中,护理人员因素占比较大。
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对药物知识掌握不足;(2)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3)护理人员疲劳状态下工作;(4)新入职护士缺乏临床经验等。
2. 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特性也可能导致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如药物名称相似、剂量单位转换困难、药物不良反应等。
3. 制度因素: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如处方审核不严格、药物管理不规范、给药流程不明确等,可能导致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
4. 环境因素:医疗机构环境嘈杂、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患者病情复杂等,也可能导致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
四、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知识的学习,加强临床用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的识别能力。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实例完整版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实例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20 年月--20 年月)生产企业: (盖章 )地址:联系人:电话:报告日期:一、企业监测体系建设概况我司于2006年已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并有效实施。
2012年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和《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我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
我司监管网络为一线销售人员从医院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至市场部相关人员。
市场部相关人员将数据汇总至相应QA人员,QA人员将数据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
组织机构:我司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专职部门为质量保证部,监测部门为市场部。
组成人员:质量负责人、质保部负责人、一名市场部人员、一名QA人员。
职责:(1)市场部人员和QA人员及时收集与公司生产的药品有关的安全性信息,发现与公司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每年向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提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报告;(2)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必要时对药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如召回;(3)配合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4)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与药品质量的关联性研究,必要时进行重点监测或再评价;(5)按要求撰写和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6)正确介绍药品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将说明书修改等安全性信息及时告知相关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
(7)经常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期通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二、公司品种概况我司现有1个品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十篇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一:事件描述:某医院6月1日发生了一起给药错误的不良事件。
具体情况是,护士在给一位患者静脉注射药物时,错误地将剂量计算单位换算错误,导致药物剂量过高,患者出现了药物过量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等症状。
分析原因:该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护士缺乏对药物剂量单位换算的正确理解和操作技能;2. 缺乏标准操作流程和规范的药物给予指导;3. 医院对护士的药物安全培训和监督不够到位。
整改措施: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增加护士的药物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剂量单位换算的理解和操作技巧;2. 确立标准操作流程和规范,明确药物给予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3. 规定护士在给药前必须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4. 加强对护士的监督和考核,定期进行药物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评估。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二:事件描述:某医院发生了一起给药错误的不良事件。
具体情况是,一个手术室护士在给一位患者输液时,注射了错误的药物,导致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分析原因:该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护士未进行药物核对,导致药物选错;2. 护士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不了解,没有及时判断和处理。
整改措施: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强调护士在给药前必须进行药物核对,确保药物的准确性;2. 加强对护士的过敏反应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各种药物过敏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3. 导入药物管理系统,在输液前通过系统进行双人扫描核对,确保药物的正确性;4. 加强团队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医生、药师等反馈药物相关信息。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三:事件描述:某医院发生了一起给药错误的不良事件。
具体情况是,一个护士在给一位患者口服药物时,错误地将两种药物放在了同一个药杯中一起服用,导致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实施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一起药物给与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对事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了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药品的不熟悉以及沟通不畅。
建议通过加强药物教育和改善沟通机制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
1. 引言药物给药错误是医疗领域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它可能导致患者健康风险的增加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本报告对一起药物给药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方法事件分析采用了事后回顾法,通过对事件涉及的医护人员进行访谈,查阅相关医疗记录和药物信息,收集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药物品种以及给药过程等相关信息。
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3. 结果3.1 事件的概况根据调查结果,事件发生在XX医院ICU病房,涉及的药物为XX。
事件发生时,护士误将XX给予患者,导致患者出现XX反应。
3.2 事件原因的分析通过访谈和文献调查,确定了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药物的不熟悉和沟通不畅。
具体原因包括:- 医护人员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没有足够的了解;- 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误解和遗漏的情况;- 缺乏对事件发生的风险的认识和意识。
4. 讨论4.1 药物教育的重要性药物教育是预防给药错误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对药物的熟悉度和正确使用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4.2 改善沟通机制改善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机制也是降低给药错误的关键因素。
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明确职责分工和加强协作等方式来改善沟通质量,减少误解和遗漏的情况。
5. 结论通过对药物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医护人员对药物不熟悉和沟通不畅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建议加强药物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的熟悉度和正确使用能力,并改善沟通机制,减少误解和遗漏的情况。
药品不良事件分析总结
近年来,药品不良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我们对药品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
药品不良事件的特点
药品不良事件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给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药品不良事件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药品质量、使用方式、个体差异等多个方面。
分析结果
经过对药品不良事件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药品质量不合格:部分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2. 用药不当:部分患者在使用药品时未按照医嘱使用,或未注意禁忌症,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3. 监管不到位:药品监管存在漏洞,部分不合格药品未能及时发现和召回。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
1. 加强药品监管,提高药品质量;
2.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教育,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3. 完善药品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
结语
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药品监管,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公众健康安全。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模板给药错误是指在医疗过程中通过给药途径和剂量等方面发生的错误或不良事件。
给药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风险和患者安全问题,因此对于给药错误的分析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供一个模板以供参考。
一、事件背景与描述1. 事件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历号等。
2. 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
3. 事件描述:包括给药过程中涉及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操作者、目的等。
二、事件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a. 操作人员错误:操作流程不正确、剂量计算错误、给药途径选择错误等。
b. 人员疲劳或专注力不集中:长时间工作、多任务处理等可能导致疲劳和思维散漫,增加给药错误的风险。
c. 人员培训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相应药品知识、给药途径的规范操作等。
2. 系统因素:a. 设备故障:例如,注射器、输液泵的故障可能导致给药剂量错误。
b. 操作系统缺陷:例如,基础设施、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缺陷可能导致给药错误。
三、不良事件的后果1. 对患者的直接影响:例如,给药剂量过低或过高可能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过敏等。
2. 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影响:例如,医疗事故可能对医院声誉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预防与改进措施1. 强调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给药操作规范,明确每一项给药步骤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药物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 引入药物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药物管理系统,提高药品的追踪与管理能力。
4. 加强团队协作:建立和完善医疗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误解和错误。
5. 启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智能化设计,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五、事件的教训与启示1. 强调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提高其对患者生命健康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2. 加强药品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用药有关事件报告模板1. 事件信息- 事件标题:用药有关事件报告- 事件类型:药物事件- 发生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发生地点:XXX医院2. 事件描述- 事件经过:在xxxx年xx月xx日,患者XX在XXX医院接受了XX 药物治疗,但出现了不良反应。
- 患者信息- 姓名:XX- 性别:XX- 年龄:XX岁- 住院号:XX3. 不良反应描述- 不良反应症状: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了以下不良反应:- 症状1:XX- 症状2:XX- 症状3:XX-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中度4. 药物信息- 药物名称:XX- 药物剂量:XX- 给药途径:XX5. 处置情况- 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了及时处理:- 步骤1:XX- 步骤2:XX- 患者目前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生命体征稳定。
6. 结果和讨论- 本次药物事件引起的不良反应虽然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在及时处理下患者已康复。
- 对此次事件进行分析,可能是由于药物过敏或者与其他现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
7. 事件总结- 同类型的药物事件需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8. 建议和改进措施- 提醒医务人员在给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 增加医务人员的药物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9. 责任归属- 本次事件的责任归属于医务人员,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药物安全意识和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能力。
以上为本次用药有关事件的报告,希望能提供有关方面的参考和帮助,以预防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呼吁医务人员和患者加强对药物安全的重视和认识,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药物不良事件分析我科在XXXX年XX月XX日发生了一起药物不良事件,患者XXX,男,59岁,住院号:XXXXXX,于XXXX年XX月XX日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左克)0.4g ivdrip qd治疗,滴注过程中出现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伴局部瘙痒明显。
怀疑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性大,给予停用左氧氟沙星,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5mg iv,盐酸异丙嗪25mg im,葡萄糖酸钙20ml ivdrip对症治疗,请皮肤科会诊,嘱继续观察及药物治疗,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相关细菌学结果。
至XX月XX日患者症状逐渐消退,并完全痊愈。
此不良事件已上报药学部。
盐酸左氧氟沙星(左克)(注射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喹诺酮类抗生素,化学名称:(3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盐酸盐。
药理作用: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 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
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脓肿);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生殖系统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副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皮肤软组织感染: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其他感染:乳腺炎、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必要时合用甲硝唑)、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等。
药物不良事件分析
我科在XXXX年XX月XX日发生了一起药物不良事件,患者XXX,男,59岁,
住院号:XXXXXX,于XXXX年XX月XX日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左克)0.4g
ivdrip qd治疗,滴注过程中出现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伴局部瘙痒明显。
怀疑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性大,给予停用左氧氟沙星,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
5mg iv,盐酸异丙嗪25mg im,葡萄糖酸钙20ml ivdrip对症治疗,请皮肤科会诊,嘱继续观察及药物治疗,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相关细菌学结果。
至XX月XX日患者症状逐渐消退,并完全痊愈。
此不良事件已上报药学部。
盐酸左氧氟沙星(左克)(注射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喹诺酮类抗生素,化学名称:(3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盐酸盐。
药理作用: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
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
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
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
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脓肿);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生殖系
统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副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疑有
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皮肤软组织感染: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
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其他感染:乳腺炎、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
(必要时合用甲硝唑)、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等。
用法和用量: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00ml(0.4g)。
重度感染患者及病原菌对本品
敏感性较差者(如铜绿假单胞菌),每日最大剂量可增至600ml(0.6g)。
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
等消化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
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症状。
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转氨酶增高、血清总胆红质增加等。
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
偶见血中尿素氮
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及注射后血管痛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
结束后迅速消失。
我科在应用该药物时联合葡萄糖注射液250ml(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溶媒)静脉滴注,经科室讨论,认为发生此次药品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
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的原因分析为:
1.检查其他药物无配伍禁忌及药物间不良反应可能,
2.盐酸左氧氟沙星(左克)(注射液)说明书中及大量文献资料中均提到了
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症状,与该患者
出现的症状符合。
3.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符合,
4.停止用该药及经治疗迅速减轻或好转;
5.排除了原患疾病(食管癌、浅表性胃炎、肺部感染)等其它混杂因素影响,
发生此次药品不良反应的经验及教训:
1.患者为老年人,用药时应注意是否有老年人用药禁忌。
2.不论是有需要做抗生素皮试,用药前都应询问患者是有该类或其他类药物过敏史。
3.发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判断可能原因,及时处理,避免患者更大的痛苦,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XXXXX
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