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精选12篇)《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范文篇1《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怎么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一、说教材: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
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
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
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并学会自己画角。
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
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
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说课稿6篇认识角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大少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实践的思想。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团体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找到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学具: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好吗?课件显示:钟表、数学书、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师:你能用三支铅笔摆一个三角形吗?生:能师:把手放在三角形上,如果拿下一支铅笔,会变成什么图形能,闭上眼睛想一想,听老师口令,1、2、3拿下一支铅笔,和你想象的图形一样吗?生:一样。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图形-----角(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一)认识生活中的角1、欣赏生活中的角师: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角,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片呢?角。
)2、师:其实角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的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我们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1、指角A、师:同学们眼睛真亮!找到这么多角!这个三角板上也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学生逐一指出三角板上的角。
注: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B、师:老师明白了,他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角还有哪些部分呢?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谁再来指指看?请若干学生上来指一指。
C、师:这几位同学的指法对吗?我们来看看智慧老师的指法。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角的初步认识》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
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
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优秀九篇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优秀1、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
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4、说学生思维能力: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
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并且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角的大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角的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角的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直角、锐角、钝角的特征。
(3)教师演示角的分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角的特点。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纸板制作各种不同的角,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角的大小。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角的概念和分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究体验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
(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各种类型的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描述和比较角。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角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角的存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教材还提供了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体验和理解角的概念。
然而,学生对于角的特征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题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对于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从而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认识各种类型的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描述和比较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认识各种类型的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描述和比较角。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角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3.角的大小比较: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角的大小,巩固对角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一节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图形知识,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角的画法和角的特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角的特征。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3.画角练习: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和直尺画角,教师巡回指导。
4.角的大小比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角的特征和大小比较。
可以设计如下:•有公共顶点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参与度来进行。
《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篇8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可见,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辨认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为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一思想,采用互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认一认”、“练一练”、“画一画”、“做一做”、“变一变”这几个环节来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流程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设计:(一)旧知导入——利用钟面,初次直观感知角利用说一说、画一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让学生初次感知角的存在,然后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联系生活,建立概念1、说一说。
我根据教材例1情景中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剪刀、钟面和折扇图片,让学生找角,借助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促使学生从实物图形的认识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及板书设计、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
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
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说课稿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
人教版数学二上说课稿: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特征,以及角的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能够辨识各种角,并能够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能够辨识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能够辨识各种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分类,并能够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物、图片、操作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锐角和钝角的特点,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分类,使学生能够辨识各种角。
4.实践与应用:让学生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1说教材(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
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说学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3篇《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1《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1一、说教材: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
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
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
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并学会自己画角。
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
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
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
《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
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进行数学交流。
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没有直角。
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单元涉及到的各种概念。
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有锐角,滑梯上有钝角…..这是主题图所涉及到的关于锐角与钝角的概念。
接下来就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教材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的首先,呈现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图上有直角,也有锐角和钝角,接着从图上抽取3个角的局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要观察的角.然后通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到三个角大小不同.最后,抽象出一般的角,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并提供判断的标准.接下来就是做一做.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角,有折纸有做活动角的,还有用铅笔搭出来的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承上启下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在抽象出几何图形,让他们经历形成过程。
学生再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5)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角的概念和特点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发现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角的特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都含有角。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2.新课导入:讲解角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角的特点。
3.实例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概念和特点。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角,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等基本几何概念,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角作为一个独立的几何元素,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中发现角,感受角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角,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角,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中发现角,感受角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操作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角。
3.深化理解:教师讲解角的概念,示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生分组实践,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角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点:尖尖的,两边是直线2.角的表示:用符号“∠”表示3.量角器:用来量角的大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篇教学内容,本课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份对本课的详细说课稿,供您参考。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
这一课主要通过示例,帮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并能简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角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并能简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和特征。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并能简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粘纸、剪刀、色纸、尺子等。
2.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环境整洁有序,学生的座位排列整齐。
(五)说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拿着一节彩色的纸条进入教室)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吗?(等待学生回答)学生:角是两条线段的交汇处。
教师:很好!角的概念就是两条线段或两条直线相交的地方。
我们来看一组实物。
请你们看一下这个纸条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展示纸条)学生:是一个角。
教师:对,这是一个角,它有两条边,这两条边相交于一个点。
这就是一个角。
那你们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学生:是度。
教师:非常好。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
在这一课中,我们要学习如何测量和度量角的大小。
2. 观察与实验(约10分钟)(教师示范,学生跟随观察)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几个角的例子。
请你们拿出彩色粘纸和剪刀,剪下一个粘纸条,然后向两个相邻的页角上粘上粘纸。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
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
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
兴趣的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己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
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
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
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
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学生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办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判断,自己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办法,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学生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
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成功。
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
2、学生自学画角:学生看书后,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
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
】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
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
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记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