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59 KB
- 文档页数:14
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卷文科综合试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24.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
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 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 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 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 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25.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
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
”这一规定A. 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 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 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 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26.1949年10月,年过七旬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打破自己“不做官的老规矩”,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的任命,并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
……是做事,不是做官。
”由此可知A. 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政务院地位突出B. 中国民主建国会逐步改变政治纲领C. 新政权调动了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D. 宪法赋予了民主党派合法的地位27.马歇尔的接班人——国务卿艾奇逊将马歇尔计划描述成“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机构的私利”。
苏联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在认识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动机时戏剧性诠释了私利和统治的不同含义。
这种现象表明历史解释A.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B. 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运用C. 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D. 受解释者立场及所处环境制约28. (19 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
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不能A. 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C. 反映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D.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2.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何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人人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展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A. 极力维护宗法等级铁序B.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 政治权小依据血缘亲疏D. 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
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A. 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B. 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 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D. 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4.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A. 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 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 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 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认为秦灭周,得水德,尚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遂成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A. 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B. 提倡君权神授的理论C. 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D. 遵循以德治国的思想7.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实验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①③ 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材料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多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据此①③符合题意。
结合材料及我国古代南稻北粟的种植特色,可知②符合题意。
但材料反映不出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故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带④的C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作物品种。
2.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
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B。
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
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D.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稻谷遗存【答案】B【解析】。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理解材料中“满天星斗”的内涵.AC 两项明显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排除;D项不能反映材料中“满天星斗”的特点,排除;B项多处遗址发现人工栽培水稻,能够说明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符合题意,正确. 3。
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A. 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 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 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 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答案】B【解析】“负水浇稼"是挑水浇灌的意思,说明此时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故B项正确;这里并不是原始灌溉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奴隶制度下奴隶受到压迫的事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浇灌的意思,不是使用粪肥,故D项错误。
2019届高三下学期艺术班第一次模拟检测卷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 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 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2.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晋的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
”《左传》记载赵简子在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这反映出当时()A. 宗法制遭到破坏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 县的面积比郡大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3.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
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
这反映了在商代()A. 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B. 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C. 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D. 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4.下表为不同史籍对于隋大业十三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李渊为西河之战主帅B. 殷峤为西河郡长官C. 李建成为西河之战将领D. 李世民攻克了西河郡5.《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
……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19800人,将作监有15000人。
据此可知()A. 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巨大B.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C. 民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压制D. 官营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6.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卷历史试题1.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
这说明A. 王权权威提高B. 官僚政治萌发C. 宗族等级严格D. 周王权威削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辅政大臣,说明王权的权威提高,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我国实行的血缘政治,官僚政治萌发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政权政治,不是宗族等级,故C 项错误;材料中的辅政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王权的加强,不是削弱,故D项错误。
2.《晋书》“秦变周官,汉遵赢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
”材料意在强调A.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B. 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C.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D. 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答案】D【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秦朝改变西周的制度,而汉代遵循秦的制度,并未强调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汉遵赢旧”说明西汉主要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不是重在强调西汉制度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制度的传承发展,并不是强调秦汉时期是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得出材料重在强调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故D项正确。
3.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人室之实祸。
”这反映了立宪派A. 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 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C. 具有反帝反封的进步性D. 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化班第二次高考模拟卷历史试题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此现象说明A. 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B.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 宗法制确保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答案】D【解析】分封制度下,随着土地和土地上奴隶受到分封外,青铜器等工艺品随之分封,体现出青铜文化的向外传播,故D正确;标准化生产不符合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故A错误;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诸侯有义务服务天子,故B错误;材料说明的分封制影响,故C错误。
2.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这说明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 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答案】B【解析】从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苏俄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故C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促进了苏俄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AD两项说法错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
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说明A. 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B. 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 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D. 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答案】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提高,A错误;根据“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表明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爵士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
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 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 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 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 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答案】C从材料中来看,周代的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祈祝祖先荫庇后世,更重要是的是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总结出的制度与规范,这对于王朝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文因素的体现,故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教化”;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中的真实含义;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2.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
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
”这一规定A. 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 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 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 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答案】C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可知符合革命派的诉求,由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可知是北洋集团的胜利,同时体现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思想主张,故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C项正确。
A项属于片面反映材料,该总统令既体现北洋集团的意志,也符合革命派的诉求,排除。
根据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得出北洋集团的胜利,与革命派的诉求不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B。
材料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湖北派的意志,而是强调该规定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排除D。
定远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入学考试高三实验班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即纣)。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故为王。
”对此历史事件解说正确的是A. 微子启与仲衍将被分封为诸侯B. 商朝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度C. 按规定微子启仍将为天下大宗D. 该继位方式彻底消除诸子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时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说明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故B项正确,C项错误;分封制度开始于西周,故A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故为王”,从中可以得出这是嫡长子继承制。
2.“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答案】A【解析】“天帝的眷顾”“天命的迁徙”“被天命所抛弃”均说明了政权与宗教迷信结合的特点,故A 项正确;权力的继承是依靠天命,不是个人德行,故B项错误;先秦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血缘与继承关系,故D项错误。
3.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2018-2019 学年度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实验班历史试题一、( 共28 小 , 每小2分,共56 分)1. 一考古表示,我国新石器代稻谷存120 余,此中江流域90 余,黄河流域12 ,还有、浙、台数。
炭化粟粒、粟壳存40 余,散布于山、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能够推测()①我国已由采集入栽种的代②我国的原始南北各具特点③南北之粮食品种已有沟通④我国北方栽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2.有名史学家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发源拥有“ 天星辰”的特点。
以下中最能印点的是 ()A.在北京人址采集和取食品的迹B.湖南玉蟾岩、西半坡址、浙江河姆渡址等地都了人工种植水稻的存C.除了黍、粟、水稻外,发源于国的粮食作物有稷、大豆等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掘中,大批稻谷存3. 据史:“ 有旱灾⋯⋯教民种,水稼。
”资料最能明商代() A.掌握了原始灌技B.人自然灾祸的能力提升C.奴隶遭到深重的迫D.生已使用肥4.四川许多地域去都有“牛王会”的俗。
崇州要牛喂,阳要牛披戴花,雅安要牛王菩祝寿⋯⋯。
反应了 ( ) A.四川地域民生活富庶、平定B.迷信思想借民俗宽泛播C.牛耕在生中占重要地位D.川西地域小的生特点5.清朝学者包世臣在《郡政》一中:“凡治稻皆宜精,地之,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更代,收成漫种不治者。
”“代田之法”最早出于()A.西周期B.春秋国期C.西期D.明清期6.某校研究性学小在学程中采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小得出的最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南北于均衡B.中国古代重心南移达成C.中国古代南方逐渐展D.中国古代北方展慢7. 以下三幅反应的是中国古代生工具翻的演,个程体了()A.形的革B.耕种方式的化C.工具材的改革D.灌力的改8.《后》:“建武年,(任延)征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不知牛耕,民常告交址,每致困倦。
延乃令作田器,教之辟。
田畴开广,百姓充。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下学期艺术班第一次模拟检测卷地理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2017 年 9 月 3 日至 5 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完成下面各小题题。
1. 关于“金砖五国”首都相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在②的西北方向B. ②在③的西南方向C. ③在④的西北方向D. ②在⑤的东南方向2. 图中“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国是()A. 俄罗斯B. 巴西C. 南非D. 中国【答案】1. B 2. C【1题详解】考查经纬网定方位。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在③的西南方向,B项正确;故①在②的东北方向,A项错误;③在④的东北方向,C项错误;②在⑤的西北方向,B正确。
【2题详解】考查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金砖五国”面积最小的是南非,所以,比例尺最大国是南非,比例尺最小的是俄罗斯,C正确。
【点睛】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半球纬度越高,位置越靠北,南半球纬度越高,位置越靠南;确定东西方位时,要注意两地的经度之和是否大于180°,如果是,东经位置在西,西经位置在东,如果不是,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看,相对位置在东的位于东。
下图为“等高线图”,已知等高距为 25 米,AB为一空中索道。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 25米B. D处可能形成瀑布C. 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西北D. 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E三地中,B处是建火情瞭望哨最佳地点B. 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比E更合适C. B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D. 若图示区域将可能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走【答案】3. D 4. A【3题详解】图示等高距为 25 米,两点间有两条等高线,根据高差公式,(n-1)•d﹤H﹤(n+1)•d ,A、B两点相对高度范围是25-75米之间,不可能为 25米,A错。
2019届高三下学期艺术班第一次模拟检测卷政治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民以食为天”。
这深刻道出了食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
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①工商部门依法监管,净化食品企业生产环境②公民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行业经营③行业协会主动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法律④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理性行使自己的选择权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甲与乙互为替代品,丙与乙为互补品。
在甲价格下跌、乙和丙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若用D1、D2表示甲价格下跌前后丙的需求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能正确反映此现象的是()A. B.C. D.3.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们的消费告别了模仿排浪式消费,更多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面对这一变化,商品生产者要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②通过供给创新来助推消费升级,满足人们的需要③依托科技,实行差异化经营战略,实现“私人订制”④借助网络平台,加大打折促销和产品营销力度A.①②B.②③C.③④4.“双十一”淘宝天猫某商家拟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制定了三种方案: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三种促销方案评价正确的是①乙方案和丙方案折扣方式不同,但二者让利幅度相同②乙方案采用现金折扣,随着消费额增加,打折力度不断加大③丙方案采取购物返券,能引导消费者二次消费,增加销量④甲方案让利幅度最大,在合理范围内,折扣率越高销量越多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国家统计局2017年7月17日公布了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6. 9%的GDP增速高0.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幅再次“跑赢”GDP增速。
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
随后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又规定“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A. 万民法不断适应帝国时代社会发展需要B. 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C. 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D. 自由正义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了体现2.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
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 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B. 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 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D. 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3.孙中山作1891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小,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船坚炮利是务,是舍本而图术也。
”意在A. 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B. 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C. 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D. 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4.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
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 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B. 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 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D. 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5.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不能A. 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C. 反映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D.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2.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何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人人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展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A. 极力维护宗法等级铁序B.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 政治权小依据血缘亲疏D. 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
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A. 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B. 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 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D. 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4.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A. 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 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 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 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认为秦灭周,得水德,尚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遂成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A. 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B. 提倡君权神授的理论C. 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D. 遵循以德治国的思想7.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2019届高三下学期艺术班第一次模拟检测卷政治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民以食为天”。
这深刻道出了食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
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①工商部门依法监管,净化食品企业生产环境②公民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行业经营③行业协会主动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法律④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理性行使自己的选择权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甲与乙互为替代品,丙与乙为互补品。
在甲价格下跌、乙和丙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若用D1、D2表示甲价格下跌前后丙的需求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能正确反映此现象的是()A. B.C. D.3.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们的消费告别了模仿排浪式消费,更多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面对这一变化,商品生产者要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②通过供给创新来助推消费升级,满足人们的需要③依托科技,实行差异化经营战略,实现“私人订制”④借助网络平台,加大打折促销和产品营销力度A.①②B.②③C.③④4.“双十一”淘宝天猫某商家拟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制定了三种方案: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三种促销方案评价正确的是①乙方案和丙方案折扣方式不同,但二者让利幅度相同②乙方案采用现金折扣,随着消费额增加,打折力度不断加大③丙方案采取购物返券,能引导消费者二次消费,增加销量④甲方案让利幅度最大,在合理范围内,折扣率越高销量越多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国家统计局2017年7月17日公布了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6. 9%的GDP增速高0.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幅再次“跑赢”GDP增速。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意大利学者蒂贝里奥•格拉齐亚尼认为,多极化是新兴国家增强自身在国际领域自由空间的一次机遇。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沈铭辉指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发达国家“抱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将越来越强。
这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A. 使新兴国家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B. 促使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合作C. 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D. 有利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合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多极化为新兴国家提供了增强自身在国际领域自由空间的机遇,表明推动了国际政治秩序的变革,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发达国家“抱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增强,体现的是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故C项正确。
多极化只是为新兴国家提供了增强自身在国际领域自由空间的机遇,不能说明其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A项错误;发达国家加强合作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B项表述不全面;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合作,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2.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全球化”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其中前后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A项错误;欧共体是经济共同体的组织,没有司法统一,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合作组织,不是政治一体组织;C项表述正确。
3.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
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
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 实施马歇尔计划C.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 订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历史试题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位置作答,在其它地方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
随后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又规定“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A. 万民法不断适应帝国时代社会发展需要B. 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C. 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D. 自由正义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了体现2.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
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 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B. 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 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D. 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3.孙中山作1891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小,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船坚炮利是务,是舍本而图术也。
”意在A. 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B. 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C. 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D. 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4.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
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 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B. 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 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D. 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5.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9届高三下学期艺术班第一次模拟检测卷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 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 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2.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晋的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
”《左传》记载赵简子在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这反映出当时()A. 宗法制遭到破坏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 县的面积比郡大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3.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
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
这反映了在商代()A. 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B. 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C. 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D. 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4.下表为不同史籍对于隋大业十三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李渊为西河之战主帅B. 殷峤为西河郡长官C. 李建成为西河之战将领D. 李世民攻克了西河郡5.《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
……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19800人,将作监有15000人。
据此可知()A. 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巨大B.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C. 民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压制D. 官营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6.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还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这从本质上说明()A. 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B. 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C. 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D. 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8.1587 年(明万历十五年),一名西班牙官员在写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密信中说道:“许多白银和银币都被运到马尼拉去交换中国的货物,虽然部分仍留在那里,但其余全部被中国商人运走”,这能反映当时()A. 明政府已放松了海禁政策B. 中国对外贸易超过了前代C. 中国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D. 明代存在着严重的“银荒“9.朱元璋主持的《皇明祖训》中写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或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这反映了明初政府()A. 邻国面前抱有大国姿态B. 主张平等对待世界各国C. 希望建立平等外交D. 已有强烈的忧患意识10.廷议是明朝六部官员集体议事的制度,廷议内容广泛而重大,参与人员较多,为皇帝提出决策方案,对已经拟定的皇帝诏书,六部官员还拥有审查和复奏权。
廷议制度从朝廷决策的角度看()A. 行使了宰相机构的决策权B. 弥补了六部各自为政的缺陷C. 开启了中央决策程序化进程D. 皇帝被排斥在决策程序之外11.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小加大,以少陵大,以贱妨贵,尊卑倒置……,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下列说法,符合雍正观点的是()A.清代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B.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C.传统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D.明清时期,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12.《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
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
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
学者如此判断的理由是()A. 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B. 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D. 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13.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
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D. 越王认识到人口与富国强兵的关系14.《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未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 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 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15.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
由此可知,唐代()A. 粮食贸易比较频繁B. 粮食短缺导致粮价昂贵C. 粮食的价格不稳定D. 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16.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材料主要反映了()A. 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 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C. 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D. 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17.“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
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 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B. 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C.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D. 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18.雍正皇帝曾说:“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
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
”下列对材料中的经济政策解读有误的是()A. 最早提出者是商鞅B. 具有端正民风的目的C. 用法律手段强行推进D. 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9.唐初不少部曲和奴婢因征战有功而获得解放,有的上升为均田农民,有的上升为契约佃农。
唐朝政府规定均田制下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 均田制的推广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B. 封建政权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C.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化D. 唐初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需要20.司马迁曾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如下图所示),司马迁的这一划分体现了当时()A.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B. 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C. 江南地位的日益重要D. 农耕经济范围的扩展21.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
王守仁认为:“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 朱熹和王守仁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B. 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C. 朱熹和王守仁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D. 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22.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A.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 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D. 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23.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24.当今中国,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
材料反映出中国()A. 看重思想文化的国际影响B. 对宋明理学著作进行了新解读C. 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化价值D. 已经认识到古代科技的优越性25.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宁屈其刁顽。
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
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海瑞的思想()A. 重视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B. 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C. 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D. 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26.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表明,当时儒学()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C.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D. 全面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
27.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
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
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