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绪论(含第三章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17
病理生理学笔记(重点)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
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晚期心力衰竭。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EF: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是由于组织内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改变类型来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一、绪论1.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2)组织和细胞培养3.病理学的形态观察方法和新技术1)大体观察2)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HE染色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PAS4)免疫组织化学:抗原抗体5)超微结构6)流式细胞术7)图像分析技术8)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9)分子生物学技术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细胞的适应和老化1.细胞适应: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作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
1)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恶病质(cachexia)。
2费用性萎缩:活动减少伴分解代谢降低,合成代谢负反馈抑制;或神经活动降低有关。
3去神经性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4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引起肾实质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功能低下,垂体低功。
2)生理性萎缩:胸腺等随年龄或激素水平变化。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可伴有细胞数量增加)。
合成代谢增强,功能通常增强。
生理性肥大:妊娠子宫(内分泌性肥大:激素刺激);运动员(骨骼肌代偿性肥大:工作负荷增加)。
病理性肥大:高血压心脏。
超微结构改变:细胞器增多,蛋白合成和微丝增加。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无论生理性还是还是病理性增生。
皆由刺激所引起,一旦刺激消除,则增生停止,这是与肿瘤性增生的主要区别之一。
上篇病理学总论第一章病理学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病理学概念及病理学内容和任务。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病理学发展史。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目的要求:一、萎缩掌握萎缩的概念并区分生理性萎缩与病理性萎缩。
掌握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及分类(包括营养不良性、神经性、废用性、压迫性和内分泌性萎缩)及形态变化。
熟悉萎缩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萎缩的机制。
二、肥大掌握肥大的概念、类型(生理性及病理性,代偿性和内分泌性)。
熟悉肥大的机制。
熟悉肥大对机体的影响。
三、增生掌握增生的概念、类型。
熟悉增生的机制。
熟悉增生对机体的影响。
四、化生掌握化生的概念及常见化生的类型。
熟悉化生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化生的机制。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目的要求:一、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掌握损伤的原因。
了解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其形成机制,熟悉其结局。
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其形成原因及机制。
掌握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包括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及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其形成机制及结局。
熟悉淀粉样变性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其形成机制。
熟悉黏液样变性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
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着的概念、常见类型(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沉着)及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其形成机制。
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及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其形成机制。
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特点、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纤维素样坏死),熟悉坏死的病因。
掌握坏疽的概念、类型(干性、湿性及气性坏疽)及病变特点,熟悉坏疽的病因、形成机制及结局。
掌握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脱落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掌握坏死的后果及有关影响因素。
第三节细胞凋亡目的要求: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其与坏死的区别,了解其形成机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2. 教学内容: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
二、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归。
2. 教学内容: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介绍病因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三、第三章:炎症1. 教学目标: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
理解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教学内容: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
介绍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
四、第四章:肿瘤1. 教学目标: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
2. 教学内容: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介绍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五、第五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影响。
2. 教学内容:讲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介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六、第六章:遗传性疾病1. 教学目标: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掌握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及其发病机制。
2. 教学内容:讲解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介绍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