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新课程教学中“主导”和“主体”关系的反思等铺垫性的作用。
如果离开了教师必要的指导和纠偏,学生的探索将是盲目的,其主体性作用发挥的越大,走的弯路越远。
我们并不是反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反而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发挥主要的、积极的作用,要反对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式,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
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种学习形式下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师怎样发挥其主导作用等。
由于受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的制约以及学生所学知识的简约性、间接性特点的决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
我们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之间不仅不是矛盾的关系,反而二者还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
《纲要》中所倡导的“互动”,不仅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兴趣得到激发,智力得到激荡,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调查、研究,引导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富有个性地学习;协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问题的勇气和毅力,指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在这里,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和控制者,更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旁观者,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和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工作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他们的责任和任务更大了,他们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全程学习,要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品质等各方面予以合理、科学的指导,以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正确发挥,实现“主导”和“主体”关系的和谐发展的“双赢”。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和发挥学⽣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和发挥学⽣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1.我认为要突出学⽣的主体作⽤,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
发挥学⽣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的发挥。
(1)学⽣主体⾃主活动缺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较注重⾃⼰的主体作⽤,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在教师主体作⽤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的⾃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
笔者对过去的课进⾏总结时发现,学⽣在课堂中的语⾔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学⽣⾃⼰提出问题的⾮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的语⾔交往⾏为基本上只是⼀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缺乏⾃主性活动。
(2)学⽣主体之间交往缺乏。
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的成长⾄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的交流,⽽教师与学⽣个体、学⽣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氛缺乏。
传统课堂⾥往往是“教师指挥⼀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课堂⾥有的学⽣与⽼师缺乏交流,有的学⽣认为⽼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的个性发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了类似⼯业⽣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
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
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格格不⼊的。
2.学⽣的主体性关键⼀点是课堂上学⽣是否活跃.好的课堂氛围的最⼤特点应该是和谐,课堂⽓氛活跃有显性和隐性的表现,显性表现为课堂上学⽣发⾔积极,互动良好,隐性表现为学⽣⼼情愉快,思维活跃。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潜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负责设计教学内容和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教学:教师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2. 合作学习: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想,提高学习效果。
3.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馈和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并与学生一起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通过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得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高效益,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初浅的看法:一、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协调一致。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统一,教与学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与学他们存在于同一个过程中。
教与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
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管理、调节和指导作用,才能真正了解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认知规律;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调节,也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奏效。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
而教师的善教也正是这一条件的具体体现。
良好的整体素质又是作为一个善教者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的价值内存。
因此,教师的良好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
教师善教的“势能”是于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储备的。
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能”也是随着这种势能的增加而增大。
高素质的教师都会注重对教材和对学生的研究、把握,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较新的视点突破。
因此,他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更可以说是沟通教材与学生的媒体,使学习的主客体的知识、文化的内存被充分地激活。
浅谈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摘要:近年来,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已经形成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等一些主要观点。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和坚持教育的“双主体性”规律与原则,一定要从对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认识入手,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目标、任务,结合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因素,设计和确定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互动的最优化方案,努力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性的最优化互动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教育;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54-02教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它的特殊性是由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特性、目标特征和活动结构特性所引发的,而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性在其现实性上,则集中表现为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
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是内存于教育活动之中的主客关系特征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也是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一、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主客结构及其关系特征相比较,教育活动中的主客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的两极实体来看。
人类一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在活动的两极实体上,要么是人与物构成的主客关系,要么是社会常态下人与人的活动结构关系,实践活动的实体结构关系以及实体的性质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而教育活动,除了教材所体现的因素,教材对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可视为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客体,活动中的两极实体都是具有主体性或具有潜在主体性的人,而且一方是相对成熟或具有某种知识优势的主体,而另一方是尚未成熟或虽有一定成熟度但没有知识优势的主体,这在活动的两极实体的性质上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交往活动相比较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
2.从教育的目的来看。
人类实践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不断扩大的生产活动,它一方面表现为对客体的加工,另一方面通过消费、享用实践的成果,从中再生产出具有新的素质、需要和能力的主体。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班云南进修站学科名称:教育学作答题目: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员姓名:张春芳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
“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教学观点就被大家所提出。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又要如何去对待学生。
这些就成为了这一观点所追求的成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国的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
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班云南进修站学科名称:教育学作答题目: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员姓名:张春芳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
“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教学观点就被大家所提出。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又要如何去对待学生。
这些就成为了这一观点所追求的成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国的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
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地接受信息。
然而,这样的关系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倾听他们的声音,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关键。
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地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评估,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 提供学习导向的任务: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任务可以是开放性的,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帮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依靠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的合作交流要得到有效的开展,不要为了好看而让一切成为形式1.1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后,学生发言异常热烈,有的学会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大声吆喝,生怕老师听不到自己的发言。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趁这个时间,学习注意力分散,东瞅西看,甚至在老师视线之外,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整个课堂看起来学生发言踊跃积极,热热闹闹,然而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很少,大多学生的精力根本就没有进入到学习之中,结果有限的课堂时间就这样被白白地浪费了。
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师生的群言堂,参予面越广,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就越有成效。
主体参予,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作为老师,要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想方设法地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自觉学习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不自觉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不是极少数学生的表演。
因此,作为老师,在课堂组织中,要切实地发挥学生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作为。
这样才能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有效的利用。
例如我在教《胡杨赞》一课时曾组织学生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胡杨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
在这儿,作者已把胡杨当作有毅力和意志的生命。
作者由赞胡杨,到赞胡杨的品格,再到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哪些人具有胡杨这样的品性。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提出问题后,只有几个平时发言积极的同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一部分同学看似在听,实则无思考意识,根本没有融入其中,更不用说理解文本了。
看到这种情形,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再一次走进文本,把这个同样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了一番交流,同时在小组交流时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给予他们一些引导--胡杨生长的环境怎样?作者赞美胡杨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读过文学作品里、生活中有没有具有胡杨品质的人?--等相关的问题,在集体交流时小组选派的代表都发表了很好的见解:胡杨激励我克服困境、挑战自我,胡杨甘于寂寞,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生命。
孟宪芹【摘要】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大趋势,依据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规划和面向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教学策略,强调语言实践适用、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
学习不仅是个体的活动,同时也是社会交流的活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为了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发展教师追求卓越的精神;最后还要考虑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整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尊重教育;以学生为本;师生整合;创造思维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主导有二个任务,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1.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的个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的。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受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受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教师主导的结果是让学生从依赖向独立发展。
3.建立合作、民主、友爱、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等,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方式。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教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是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与积极性的方法。
一、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 提供支持和鼓励: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成功,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并相信他们能够克服困难。
通过正面的反馈和激励,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
2.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3.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课件、实例、教学视频等。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引导性提问: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引导性提问,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过程。
2.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获取和分享知识。
3.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性,促进他们的积极性:1. 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
我对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解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组织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和能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思想,它代表着最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且是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将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大动力。
一、教师的主导性合作学习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我们发现,当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是,教师在教室中走来走去,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或做自己的其它事情,仿佛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老师无关,或知道应该给学生指导,却又不知道如何入手。
那么在合作学习时,教师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起到主导作用?(一) 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选择学习内容中有合作价值、学生能够进行合作的内容,把教材中结论回归到产生知识的地方,让知识回归生活现场,寻找合作学习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最佳结合点,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产生合作学习的需要。
(二) 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合作中去,对合作进行指导教师是学生很好的合作伙伴,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进学生,走进合作。
学生不懂合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亲自参与,扮演其中的一个成员;学生合作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架桥铺路,促进合作有效进行。
教师作为一个友好的合作伙伴,与学生一起去交流研讨,用情感去影响情感,用态度去塑造态度,用技能去培养技能,用合作去培养合作。
(三) 组织引导,激励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要对其进行高效的组织和引导,首先是知识的引导,其次是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合作还需要及时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己评价,教师及时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评价中有点拨有启发,更多的是激励。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者有机统一而成的动态三维立体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掌控、授受地位,占主导。
学生处于被引导、被掌控、接受地位,占主体。
教材作为客观的教学媒介,在师生之间充当牵线搭桥的联姻作用,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必备硬件。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整个教学过程。
因此,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传输活动,缺了任何一环,教学活动都无法进行下去。
语文教学活动中总是很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将“教”与“学”割裂、对立起来,殊不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不是敌我矛盾般的你死我活,而是藕断丝连般的难分难舍。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常出现的误区有: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一星为主,众星环绕”的相机传授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决定权与话语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体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导致教师独讲,无人回应情形的存在。
这就是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误区,呈现出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则被动充当“背景墙”“道具场”。
此外,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给予他们无限的自主权,这样的教学必然是聒噪无序的,学生获取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种放养型教学和残缺型教育形态,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课堂表面热闹,实则拖沓低效。
因而,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二者的关系,弘扬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接下来,笔者就教学中的两个误区加以详细阐释。
一、主导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关键在于“导”,即引导、指导,与后现代课程观理念中的“平等中的首席者”相契合。
借用綦振芳的比喻,即拈弓搭箭,引而不发。
要注意的是,这个“导”不是全知全能式地包办一切,而是指教师不能只承担传道、授业、解惑之道,还应适时、适度地演好引领者、督促者、帮辅者的角色。
此外,还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指引有“度”,预设有度,提问有法。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有言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思政课教学活动教师主导性和学生
主体性为一体的活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在课
堂教学的始终,要求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共同组成,形成自己的综合思想。
为了让学生掌握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在制定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规范时,我们必须牢记以下规则:
第一,教师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的方针,给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主体性学习中得到自己的满足。
第二,师生要尊重彼此,避免恃强凌弱,维护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
学生间也
要互相尊重,共同学习知识,分享思想,鼓励激发互联互动,培养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兴趣。
第三,师生要牢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学生师德模范互动,熟知理论和价
值观,主题教学要贴近生活,然后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有浓厚的志愿性,并加强社区及家庭教育,弘扬社
会正能量,在实施过程中,要诠释与当代时代发展接轨,最终实现共建共同享受发展成果的中国梦。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求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共同参与,配合有效
规范执行,不仅让学生收获思想动力,遵循社会良好的价值观,更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互动,有利于形成尊重的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根基。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
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教材“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教材从以往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
以此为指导,教师应该运用现我就从以下四方面来具体说明:一、造成教学困惑的原因1、家庭方面,在当前的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学生,一种情况是他们的父母大都为经济在外奔波,更本就顾不上家中的儿女,在他们的眼中,只要给了足够的钱给子女,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他们根本不知道家中的子女的在校情况,或者是到校没有。
谈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
两千多年来,在人类社会的教育史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合作学习之所以经久不衰,表明它是合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对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的。
在当今社会,合作学习则强调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那么我就浅谈一下对此的理解。
关键词:认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对合作学习、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认识。
1.合作学习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密切信任与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也是符合当今社会教育发展潮流的理论策略。
2.教师主导性强调教师要“导”。
美国的一所学校的老师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句话“不要把学生当成等你灌输的空瓶,而要当成等你点燃的蜡烛”,我觉得这句话就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教师在当今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巧妙的“导”的艺术帮助学生步入人生和知识的殿堂。
3.学生主体性则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能动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主人翁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性和个性,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道理。
4.新课程强调师生的民主、平等,强调尊重学生,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但这并非要以削弱甚至消解教师的主导性为代价。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要把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为孩子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在课堂上注重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的理念和对学生的关怀。
二、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
就目前教育形势来看,合作学习中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实施却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教师主导性存在不合理性或是弱化乃至缺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主体意识不充分而导致学风下降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在一种课堂:老师为了体现教学主体性的回归,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管不问,索性让学生自学.一种课堂:老师成了整个课堂的主宰,包办代替,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许学生有自己的发现与创造,学生被异化为仆人、游人或者成人。
这两种课堂模式的存在都有着它的弊端与不足。
(1)教师主导变为教师“主宰”。
这就过分偏重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
在这种模式下知识通过不科学的灌溉,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消化;而且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质量低下。
(2)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
主要表现为:第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
不少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学
习方式,而是让教学内容来迎合学习方式。
第二,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学生自由发挥。
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这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泛滥。
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内容却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
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学生浮躁的学习心境,形成低效的学习习惯。
三、如何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合作学习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然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具体应做到: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
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2.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纳入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定向、内容、方式、方法及结果的评价,都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只有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3.重视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要素之一。
教师学法指导得好,学生掌握学法,其学习主体性就发挥得好。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不怕犯错,敢于表达自我的意识。
为什么国外的大学课堂学生敢于举手表达自己观点,这种意识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都会鼓励表扬,作为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你想的不应该是自己如何赢如何玩的开心,而想的应该是为什么玩,怎么玩,让学生学到什么。
5.教师适时停顿,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向文本知识的深处“潜游”。
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的问题刚一说完就要学生回答,而有的学生也马上就答上来了,这种教学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结构紧凑,实际上教学效果很差,助长了学生不深入思考,被动听课的恶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停顿,或停顿时间不够,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信息并进行思考,就只能信口作出简单的回答。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主体性地位,又不可忽略教师的对学生学习方向、目标的主导作用。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和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