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及物结构及其转换句比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8.31 KB
- 文档页数:3
英汉句法结构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比和注意事项:
1. 语序差异:
-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She eats an apple.(她吃一个苹果。
)
-汉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但汉语的语序相对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她吃一个苹果。
2. 关系从句: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通常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并放在被修饰词之后。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is interesting.(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汉语中的定语从句通常使用关系词引导,而状语从句则不存在关系词,直接连接。
例如: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3. 介词短语:
-在英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修饰名词或动词短语。
例如: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他对音乐感兴趣。
)
-在汉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修饰名词短语或动词短语,并且位置比较灵活。
例如:他对音乐感兴趣。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并适当调整句子结构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准确恰当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
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
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
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
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
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
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
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
从句法结构来分析英汉互译
互译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中从句法结构入手进行研究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从句法结构来分析英汉互译,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并将它们
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和异同之处。
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和谓语之间有
一个宾语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而汉语则采用主谓宾补结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宾语
补足语来说明主语的状态或属性。
以下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其对
互译的影响。
1. 英语句子“He is a teacher.”
英语句子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是动词“is”,宾语是名词“teacher”。
它的基本结构是 S+V+O。
这个句子在汉语中可以翻译为“他是一名教师。
”,其中“一
名教师” 是将“teacher” 翻译成汉语时加入的量词。
3. 汉语句子“他在读书。
”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英汉之间的句子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于英汉互译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原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同时还需要遵循
各自的语法规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句子
结构差异,并且在翻译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翻译结果。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语言,其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英汉篇章结构中,语法对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
一、句子结构的对比英语中,句子的结构通常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而汉语则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
如:英语:He eats an apple.汉语:他吃了一个苹果。
同样的句意,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动词通常是搭配一个宾语使用。
而在英语中,动词通常是搭配一个主语和一个宾语一起使用。
此外,在英语中,句子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利用被动语态、倒装等手段来变换句子结构,而汉语中相对较少使用这些手段。
例如:英语:Not only did he eat the apple, but he also ate the banana.(倒装)汉语:他不仅吃了苹果,还吃了香蕉。
(正常语序)二、动词的对比英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极为丰富,这与英语本身的语法特点有关。
而汉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相对较少,主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时间、语态等。
例如:英语中的“will”表示将来时态,而汉语中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会”表示将来的意思。
同样的,“be”动词在英语中十分常见,而汉语中却几乎不用。
例如:在英语中强调身份、职业等通常需要用到be动词,而在汉语中则可以直接用“是”来表达。
连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连接并组织句子,让句子变得更加完整、连贯。
在英语中,连词种类繁多,常见的有and、or等表示并列的连词,as、because等表示原因的连词,if、unless等表示条件的连词。
而在汉语中,连词则相对简单,如和、或、因为、但是等常用的连词较少。
英语中使用了but来表示对比,而汉语中则直接用“但是”来表示对比。
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非常频繁,而汉语中代词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例如:英语:He likes apples because they are delicious.汉语:他喜欢苹果,因为苹果很好吃。
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采用字母表,注重语法和时态;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以汉字为主,注重词序和语气。
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常使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但语序更为灵活。
此外,英语使用冠词和复数形式,而汉语则没有这些概念,表达数量通常依赖于上下文。
总体而言,这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将英汉语言结构进行转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词序变化:英语通常使用主谓宾的结构,而汉语常使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但可以通过调整词序来实现转换。
需谨慎考虑语序的灵活性。
时态和语态:英语强调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汉语则通过上下文或词语的选择来表达时间关系。
在转换时需关注动词形式的调整。
冠词和复数:英语使用冠词和复数形式,而汉语通常没有这些概念。
在转换时,可能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量词或通过上下文来表达数量。
连词和关联词:英语使用连词强调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更多地依赖于上下文和词语的选择。
在转换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关联词汇。
形容词和副词:考虑到英汉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差异,可能需要重新选择适当的修饰词汇。
表达方式:英语较为直接,而汉语可能更注重修辞和语气。
在转换时,需注意语言风格的差异。
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英汉语言结构的转换。
【英汉句子结构分析及其翻译技巧】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段落布局、语篇模式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为不能正确把握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很多人无法准确进行翻译。
因此,了解并正确认识英汉句子结构,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汉句子结构的异同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可以互译,是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求同存异处理的结果。
要实现对不同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求同存异,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我们同样需要了解其异同点。
1.相同点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但其句子结构有不少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首先体现于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即词类相同。
其次,英汉句子的基本成分相似。
2.不同点英汉句子结构的相同点构成了两者互译的前提,但要准确地进行翻译,我们还得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其不同点具体表现在:(1)英语句子多长句,汉语多短句英语句子每个分句通常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汉语句子则可以有多个谓语。
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而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
(2)英语句子通常先总结后分说,汉语句子通常先分后总英语句子往往是句首封闭、句尾开放,先总结个人感受、事情的结论、推断等,然后才叙述所发生的事情;汉语句子则是句首开放、句尾封闭,先说事、后总结。
二、理解句子结构差异,把握英汉翻译的技巧在理解和掌握了英汉句子结构差异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翻译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采用一定的技巧来进行准确的翻译。
具体说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1.找准主干因为英语句子是一个以主谓结构为主干的分层构架结构,在翻译时,只要把握了其主干,也就把握了其主要意思,翻译时就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如,I agree that I shall not during, or at any time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my employment with the company,use for myself or others,or disclose or divulge to others including future employees,any trade secrets,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or any other proprietary data of the company in violation of this agreement.我们只要能找出该句的主句为I agree,其后为宾语从句,就可以大致理解该句涉及的内容为同意某协议,然后再分层理解。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体系要求主语在句子中处于句首位置,谓语动词紧随其后,宾语则紧接在谓语的后面。
“The cat caught a mouse.”(猫抓住了老鼠。
)在这个句子中,“The cat”为主语,“caught”为谓语动词,“a mouse”为宾语。
而汉语则没有这样的要求,主语可以位于句首或句末,甚至可以省略不写。
“猫抓到了一只老鼠。
”这个句子中,“猫”为主语,“抓到了”为谓语,“一只老鼠”为宾语,可以看到汉语的句法结构相对自由。
英语句子的疑问句和陈述句有明显的语序差异。
通常情况下,英语疑问句要求在句子开头加上疑问词并调整动词顺序,而中文疑问句一般只需在陈述句后加上问号或者语气词即可。
“Do you like ice cream?”(你喜欢冰淇淋吗?)这是一个英语疑问句,而在中文中则直接进行翻译,“你喜欢冰淇淋吗?”这个句子中,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英语有着丰富的时态和语态变化,动词形态丰富多样。
英语中动词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多种时态,同时还有进行时、完成时等复合时态。
而在汉语中,动词的变化相对简单,只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时三种时态,语态变化也相对较少。
“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three years.”(我学习英语已经三年了。
)这个句子中,“have studied”为完成时态,显示出了英语动词变化的复杂性。
而在中文中,“我学习英语已经三年了。
”这个句子则可以直接进行翻译而不需要更改动词形式。
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还可以从词类和词序方面展开讨论。
英语中的词类较为丰富,包括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等多种类型,每种词类有着特定的用法和变化规则。
而汉语的词类相对简单,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种词类是最基本的,其他一些词语则通过词缀、前后缀的加减变化来表示词性转换。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一篇文章在组织思想和语言表达上的整体结构。
它包括文章的组织、主题的发展和各段落之间的联系。
语法是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文章中扮演着千丝万缕的角色。
接下来,本文将从英文和中文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
首先,英文文章较为注重主谓宾结构,句子结构简单明了,修饰成分较为清晰,规范化程度高。
而中文文章则更加注重修辞色彩,形式多样化。
中文文章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表现力,如排比、对偶、反复等,而英文文章则更为注重逻辑性和客观性,较少使用修辞手法。
其次,在段落结构中,英文文章通常采用主题句和细节句相结合的方法,细节句用来解释和支持主题句。
中文文章则常常运用“三段式”结构,即先陈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结构更为系统化、逻辑性更为强,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此外,在段落之间的过渡上,英文文章通常运用过渡词汇和短语,如“however”、“in contrast”等,以及重复主题词,以增强前后段之间的联系和连贯性。
而中文文章则更注重借助上下文以及核心词汇来实现段落间的衔接,即同义词、泛指词、代词等,使文章更为流畅。
最后,英文文章和中文文章在语气方面也略有不同。
英文文章通常更注重客观和中性,使用较为直白的语言,突出论点和论据。
而中文文章则更加倾向于表现个性化的情感,更加注重语气的变化和'感情色彩的表现,以取得读者的情感共鸣。
总之,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文文章注重逻辑性和客观性,而中文文章更注重修辞和表达情感。
掌握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针对不同语言的篇章结构,适当运用不同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才能写出流畅、逻辑性强、表现力强的文章。
英汉双宾结构的对比与翻译本文通过英汉语言中双宾结构语义(内容)与句式(形式)两方面的对比,分析英汉双宾结构的翻译,并在奈达的翻译“等值”理论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即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可通过两种语言在不同语言层次上的差异互补,来实现对整体语义对等的追求。
标签:双宾结构对比等值理论一、引言双宾结构(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也称双及物结构(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是指一个及物动词后带有两个宾语的结构;中心语义为“给”或“物体或效果传递”(熊学亮,2007);基本句法格式为:S+V+O1+O2,是英汉语常见结构之一。
如:(1)a.I gave Helen a nudge.①b.I baked her a cake.(2)a.我送了他一本书。
②b.我拿了他一个苹果。
双宾结构一直是语言研究者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学者们从事英汉翻译时的常见结构之一。
本文旨在运用英汉语言中双宾结构的对比,提出具体的策略。
二、相关研究回顾(一)关于双宾结构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传统语法、构式语法、生成语法等角度,就其结构生成进行分析,如:Quirk,1985;Goldberg,1995;李白清,2004;熊学亮,2007;朱晓文,2008;何晓炜,2009等;也有从英汉对比角度,着重分析两种语言中该结构的异同,如:石毓智,2004;张建理,2006;徐畅贤,2005;黄昌静、邵志洪,2006等。
但这些研究都侧重于以某一理论为支撑,分析或对比该结构本身,很少基于英汉对比来探究其英汉翻译。
不同语言间对比的目的之一是文化交流,翻译便是语言交流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
本文将双宾结构的英汉对比与英汉互译相结合,从英汉语言双宾结构的异同点出发,以翻译“等值”为标准,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
(二)关于翻译“等值”等值(equivalence),作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翻译的重要评判标准。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摘要:篇章结构是指文章在整体上的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从整体结构、段落结构和句子结构三个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
2. 整体结构比较英文文章的整体结构通常遵循一个三段式结构,即引言、论述和结论。
引言部分引出话题,论述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
相比之下,汉语文章的整体结构更为灵活,可以有多个段落,也可以没有明确的引言、论述和结论部分。
这主要是因为英语注重逻辑思维,序列递进,而汉语更强调以情动人,以文辅意。
3. 段落结构比较英文文章的段落结构通常由主题句和支持句构成。
主题句通常位于段落的开头,用以概括段落的主旨;支持句用来对主题句进行论述和解释,展开内容。
而汉语段落结构的灵活性更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句式和结构。
段落的开头通常是一个主题句或一个概括性句子,接着是一系列的具体例证和论点,最后再以总结句来概括全文思路。
这一点使得汉语文章更加丰富多样,表达更为自由。
4. 句子结构比较英文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这种结构简洁明了,表达清楚,逻辑性强。
而汉语句子的结构更为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主谓宾、主谓补、主谓状、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等。
这使得汉语句子的表达更加精准,更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5. 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整体结构、段落结构和句子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和共同点。
英文文章通常遵循引言、论述和结论的三段式结构,段落由主题句和支持句构成,句子结构简洁明了。
而汉语文章更为灵活多样,段落可以没有明确的结构,句子结构更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各种句式。
掌握这些差异和共同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1.主谓结构: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位置固定,而且一般不允许有其他成分插入;汉语中则允许主谓之间插入状语、宾语等成分,主语通常出现在句首,谓语动词出现在句尾。
英语:He is reading a book.
汉语:他正在看书。
2.宾语结构:英语中宾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而且一般不允许有其他成分插入;汉语中宾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或后面,并且可以有其他成分插入。
英语:She likes to eat apples.
汉语:她喜欢吃苹果。
3.状语结构:英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汉语中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
英语:He goes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
汉语:他每天坐公交车去学校。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差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具体翻译方法有:
1.主谓结构的翻译:将英语的主语翻译为汉语的主语,谓语动词翻译为汉语的谓语动词。
2.宾语结构的翻译:将英语中的宾语翻译为汉语中的宾语,并根据需要放置在动词前面或后面。
3.状语结构的翻译:将英语中的状语翻译为汉语中的状语,并根据需要放置在句首、句中或句尾。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考虑句子结构的差异,还要考虑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和上下文的语境。
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长篇文章的翻译,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翻译。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1.语序差异:英语采用SVO(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强调语法角色
之间的顺序关系。
汉语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语序,强调句子的主题和信息重
要性。
2.修饰成分:英语中修饰成分一般位于被修饰词之前,如形容词放在
名词之前,副词放在动词之前。
而汉语中修饰成分一般位于被修饰词之后,如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副词放在动词之后。
3.从句结构:英语中从句结构比较灵活,可以位于主句中的任何位置。
汉语中从句结构相对固定,通常位于主句之前或之后。
4.动词结构:英语中动词的变化较为复杂,有时需要辅助动词来表示
时间、语态等。
汉语中动词的变化相对简单。
这些对比点只是一部分,实际上英汉句法结构对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题,受到语言的特点、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句法结构来分析英汉互译
英文和汉语的句法结构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从句法的角度来看,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主谓宾结构: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即主语在句首,谓语动词在主语之后,宾语在谓语动词之后。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句子结构更加灵活,常常以主谓宾的结构出现,但也有其他结构,如主谓补、主谓状等。
例句:
- 英文:I like apples.
- 汉文:我喜欢苹果。
翻译时需要注意汉语句子结构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动词短语结构:
英语中的动词短语结构通常由动词和其后的宾语、状语等构成,而汉语中的动词短语结构有时候会比较复杂,比如动补结构、动宾结构等。
3. 从句结构:
英语中的从句结构比较常见,有定语从句、宾语从句、主语从句等,而汉语中的从句结构相对较少,常见的有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
例句:
- 英文:I know that he is coming tomorrow.
- 汉文:我知道他明天会来。
4. 语序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序差异比较大。
英语中一般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而汉语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句子的需要调整顺序,比如将重要的词语放在句首或句末等。
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的调整,并根据语境进行恰当的表达。
英汉互译涉及到语言的句法结构,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句子的结构差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转换和调整。
这需要对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做出适当的判断。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一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
英汉篇章结构在语法上有一些对比,下面将针对这些对比进行分析。
在主体部分,英语文章通常采用分段的形式,每个段落中有一个主题句,然后通过陈述事实、论证和举例来支持主题句。
英语文章中常用连接词比如"however"、"on theother hand"等来引导不同观点的转换和衔接。
而中文文章的主体部分通常没有明显的段落分隔,信息的组织和结构更为松散。
中文文章常使用排比和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中文文章常通过反问和设问来引导读者思考和关注主题。
一个英文段落可能是:"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limitations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For example, technology can be a distraction in the classroom, with students spending more time on their devices tha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 而一个中文段落可能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技术在教育中的局限性。
技术可能会分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导致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而不是听老师讲课。
"。
英汉篇章结构在语法上有一些对比。
英语文章通常使用主动语态和第三人称,并且使用明确的段落分隔和连接词来组织主体部分。
而中文文章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和第一人称,并且采用更为松散的组织结构和修辞手法。
无论是英语还是中文文章,都需要清晰明了地陈述观点和论证,并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汉英双及物构式比较研究汉英双及物构式比较研究汉英双及物构式是指汉语和英语中及物动词的构式,它们在语法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汉语及物动词的构式是“动词+宾语”,而英语及物动词的构式是“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汉英双及物构式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汉语和英语及物动词构式的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提高汉语和英语的学习效率。
首先,汉语及物动词的构式是“动词+宾语”,它们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而不需要宾语补足语。
例如:“他吃饭”,“他看书”,“他唱歌”等。
另外,汉语及物动词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等,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意义。
例如:“他吃苹果”,“他看这本书”,“他唱三首歌”等。
其次,英语及物动词的构式是“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它们需要宾语补足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He eats dinner”,“He reads the book”,“He sings a song”等。
另外,英语及物动词的宾语补足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意义。
例如:“He eats an apple”,“He reads this book carefully”,“He sings three songs loudly”等。
最后,汉英双及物构式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和英语及物动词构式的异同,从而提高汉语和英语的学习效率。
此外,汉英双及物构式比较研究还可以为汉语和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汉语和英语。
综上所述,汉英双及物构式比较研究对汉语和英语的学习和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当加强对汉英双及物构式的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结构,提高汉语和英语的学习效率。
英汉双及物构式评介中文作为一门非常普及的语言,数千年来被用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及作为沟通的媒介,在不同的国家也有许多派生的方言和文化中可以见证它的存在。
而英文作为联合国正式语言,也是众多国际组织官方会议上不可回避的语言,因着其词汇量较大、结构繁复以及发音上的多样性,是许多人较想掌握的语言之一。
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中国人,双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学习语言时,要先学习它的基础知识,汉语和英语都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构成的方式又分为及物动词构式、主动语态构式和被动语态构式。
在汉语中,常见的及物动词构式如“动宾构式”(主谓结构)、“定动构式”(宾补结构)、“动宾宾构式”(主谓宾)、“动宾补构式”(主谓宾补)、“补动构式”(宾补定)等;英语中,则是普遍采用主谓宾准则,及物动词构式就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可以从句子构成的角度来比较英汉双语的不同之处。
在汉语句子中,除及物动词构式外,还有特殊的“主谓状语”构式,即“状+主+谓”,它可以把主要的句子意义隐藏在状语之中,而英语句子中则不存在这种构式。
从主语的角度来看,汉语句子可以不加主语,而英语则必须有一个主语,即使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必须要加上去。
这就使得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意思和语言构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英语中可以用“it is + adj/n”这种构式来表达一个情况,而汉语却没有这样的句式。
此外,汉语句子中有一种可以把疑问、肯定、否定的三个意义表达的构式,就是“动+不+另”。
这种构式是英语中没有的,而英文则依靠语气来表达意义,比如用do/does来表达疑问句,或者加上否定词来用来表达否定句意义等。
总的来说,英汉双语都有其独特的句式,在不同情况下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尽同,因此在学习这两门语言时需要多多注意,并且要多加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掌握水平。
此外,在掌握语言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了解学习方法,在学习英汉双语时,很多人都喜欢借助一些外部的工具,比如说参考语法规则,以及翻译软件等,这样可以很快的把新学的知识变成自己所掌握的。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结构,包括段落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章结构的语法表达方式存在一些差异。
在英语文章中,段落之间常常通过过渡词(如“however”、“in addition”、“on the other hand”等)来连接。
这些词可用来引导读者从一个主题过渡到另一个主题,帮助文章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而在汉语中,常常使用一些过渡短语或者形容词来连接段落,例如“与此相反”、“总之”、“然而”等。
这些词汇的使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文章的连贯性。
英语文章的句子结构较为简洁,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较为明显,常常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进行表达。
在英语文章中,作者通常倾向于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观点和描述事物,以使句子更加直接明了。
而在汉语中,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经常使用包含状语从句和主从复合句等更多种类的句子结构。
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形式可变化性大,常常使用谓语动词或者介词短语来表达句子主要的思想。
英语文章中的篇章结构常常是线性的,即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作者通常会提供一个导语引出主题,然后逐步展开,最后总结结论。
而在汉语文章中,篇章结构往往是环形的,即通过积累细节和进一步说明来展开主题,然后再回到起始点进行总结。
这种结构被认为能够更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主要体现在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线性与环形结构的使用上。
英语文章更倾向于使用过渡词的连接方式,句子结构简洁明了,篇章结构线性;汉语文章则更多地使用过渡短语或形容词进行连接,句子结构复杂,篇章结构环形。
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与写作风格的差异。
英汉语语句联接关系的对比及在翻译中的转换英汉语的语句联接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谓关系、并列关系以
及因果关系。
1、主谓关系。
英文语句中,主语在句首,谓语在句尾,从宏观上看是一种“先文后义”模式;而中文语句中,主语通常在句尾,谓语在句首,这是一种“先
义后文”模式。
翻译时,应注意使用两种语言所特有的联接方式,比如形容词性物主
代词,英文中它可以放在句首,但中文不然需要放在句尾;另一方面,一
些并列关系也可以利用英汉的不同特点来达到有效的表达。
2、并列关系。
英汉中表达并列关系的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英语“and”用来
表达并列关系,而在汉语中则可以用“和”、“又”、“而且”等来代替。
翻译时,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I like basketball and football.可以翻译为:我喜欢篮球和足球。
当
需要语气更强烈的表达时,可以把“and”改为“not only…but also…”等句型,或者把“和”改为“不但…而且…”等句型来表达并列关系。
3、因果关系。
英汉对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比如英语中常用because of、due to等表达因果关系,而汉语则常用“因为”、“由于”等词语
表达因果关系。
2021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及其转换句树形图分析范文 一、引言 双及物结构(双宾结构)表现为“S+V+N1+N2”,即为一个句子中后面跟着两个宾语,分别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例如: (1)a.Igive him a book. b.Igive a book to him. (2)a.我送他一本书。
b.我送一本书给他。
(3)a.Shecalls me a busy girl. b.Shecalls a busy girl me(4)a.我吃他一块蛋糕。
b.我吃一块蛋糕他。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例(1)和例(2)中动词为三价动词,后面接两个名词且名词位置互换也能够行得通;但是在例(3)和例(4)中,动词本身为二价动词,后面不能够接双宾语,且后面的宾语和它的补语位置不可逆。
所以像(1)和(2)这样的句子才为双及物结构,而(3)和(4)这样的句子不是双及物结构,而是宾补;当然也有二价动词能够进入双及物结构,但是具体还要看整个句子结构和内在语义内容,本文不作详细解释。
双及物结构在学界一直倍受关注,对其内在结构和对比其与他语言的差异的研究此起彼伏。
但至今对双及物的研究还未穷尽,英汉双及物在结构上和分类上存在普遍性,也存在特殊性,鲜少有人能够根据其动词分类并运用生成语法相关理论分析英汉双及物结构。
本文试图根据能够进入双及物结构的动词分类,举出恰当例子并画出其树形图对英汉双及物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探讨英汉双及物结构差异和其N1和N2转换之后的句子结构的差异,并尝试究其原因。
二、双及物结构研究 Goldberg认为英语双及物的构式义“CAUSE-RECEIVE”,即“致使-拥有”,也就是说施事者(S)主动把受事(N2)转移给接受者(N1),让N1领有N2.张伯江(1999)提出给予意义是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基本语义,即“有意的转移性给予”.前人所做的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从进入动词分类进行的研究,常见的有“给予”类(刘丹青,2001;徐峰,2002;何丹,2009)、“夺取”类(宋文辉,2006;徐志林,2010)以及“愿景”类(任龙波,2007)3类;也有综述性的研究和从构式语法角度研究英汉双及物结构的(任龙波,2007;刘金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