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5.4《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为《墨竹赋》以遗.与可(遗留)B.而读书者与.之(许可、同意)C.月落庭空影许.长(如此的,这样的)D.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从前)【解析】A项,“遗”读wèi,给予,馈赠。
【答案】 A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②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B.①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①乃见其.所欲画者②《筼筜谷》其.一也D.①足相蹑于.其门②袜材当萃于.子矣【解析】A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
B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把。
C项,①代词,他/②代词,其中的。
D项,①②都是介词,到。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A.余因而实.之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D.初不自贵重..【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剑一样”。
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指实际情况,此处译为“证实”。
B项,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里”。
C项,动词活用作名词,本指“萌发”,此处译为“嫩芽”。
D项,“贵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A.废卷而哭失声..B.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C.余因而..实之D.吾将以为..袜【解析】A项,“失声”古今意义都是指悲极气咽,哭不成声。
B项,古义:连词,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C项,“因而”古义为“于是”;今义:表结果。
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答案】 A5.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庖丁,解牛者也②吾将以为袜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⑥足相蹑于其门⑦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⑧轮扁,斫轮者也A.①⑤/②⑦/③⑧/④⑥B.①②⑦/⑤⑧/③④⑥C.①⑧/⑦/②④⑥/③⑤D.①⑧/②⑦/④⑥/③⑤【解析】①⑧判断句,②⑦省略句,④⑥状语后置,③⑤定语后置。
课时作业(二十八)(对应学生用书P117)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斫.轮(zhuó)曝.晒(bào)遂.心(suì) 毛遂.自荐(suì)B.缣.素(jiān) 荟萃.(cuì)蜩.腹(tiáo) 兔起鹘.落(hú)C.畴.昔(chóu) 筼.筜(yún)诸.君(zhū) 亲厚无间.(jiàn)D.箨.龙(tuò) 偃.竹(yǎn)笔砚.(yàn) 蹑.手蹑脚(niè)解析:A项,“曝”应读“pù”。
答案:A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然:这样B.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C.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少:数量不多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解析:C项,少:稍微。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可厌之.士大夫传之.B.投诸.地而骂言举斯心加诸.彼身C.吾将以为..口实..袜士大夫传之,以为D.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深追先帝遗.诏解析:A项:四方之人;文与可的态度及话语。
B项:兼词,之于。
C项:把……做成……;把……当作。
D项:赠送;遗留。
答案:B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像剑出鞘一样B.余因而实.之实: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C.南.取汉中南:名词作状语,向南D.一狼洞.其中洞:洞口解析:D项,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然..B.而心识其所以C.吾将以为....袜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解析: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 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
答案:D6.下列关于苏轼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仁宗嘉祐年间考中进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赦.免(shè)笔砚.(yàn)蜩.腹蛇蚹(tiǎo)B.砍斫.(zhuó)曝.晒(bào)庖.丁解牛(páo)C.沦丧.(sāng)蹑.足(niè)兔起鹘.落(ɡǔ)D.缣.素(jiān)畴.昔(chóu)偃.仰啸歌(yǎn)解析:A项,“蜩”应读“tiáo”;B项,“曝”应读“pù”;C项,“丧”应读“sàng”,“鹘”应读“hú”。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熟:仔细。
B.不学之过.也过:过错。
C.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D.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废:毁坏。
解析:D项,废:废置,搁下。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吾将以为..袜D.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解析:C项,以为:把……当作,今义是认为。
答案:C4.与例句中“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A.投诸.渤海之尾B.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诸.郡县苦秦吏者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于”。
B、C两项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乎”;D项,形容词,众多,各个。
答案:A二、阅读鉴赏5.阅读文本,完成第5~9题。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曝晒(bào)缣素(jiān)箨龙(tuò)亲厚无间(ji àn)B . 相蹑(niè)筼筜(yún)荟萃(cuì)兔起鹘落(gǔ)C . 赦免(shè)砍斫(zhuó)绢丝(juàn)庖丁解牛(p áo)D . 偃竹(yǎn)捕蜩(zhōu)蛇蚹(fù)喷饭满案(pē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穷匮攀缘蘖根祸胎始作俑者B . 深挚惶恐幅员辽阔法网恢恢C . 报道部署伶牙利齿随声附合D . 亵黩装祯功亏一匮倜傥不羁3.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B .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C .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 . 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4.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B .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C .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D . 与可以书遗余曰5. 下列各句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 .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B . 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C .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 .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6.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译:如今您把精神寄托在画墨竹上面,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B .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C .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所以凡是心里意识到,但作起画来不熟练的,平时创作,自己看得很完整,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D .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加点字中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B .与可无.以答 C .与可没.于陈州 D .少.纵则逝矣 【解析】 “少”通“稍”。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 .发.函得诗发:发现 C .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 .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解析】 发:打开。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②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B.⎩⎪⎨⎪⎧ ①予不能然.也②平居自视了然.C.⎩⎪⎨⎪⎧ ①竹之.始生②与可之.教予如此 D.⎩⎪⎨⎪⎧①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②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解析】 C 项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 项,①介词,“从”,②代词,“自己”;B 项,①代词,“这样”,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 项,①动词,“当作”,②动词,“画”。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一寸之萌.耳B .乃见.其所欲画者 C .内外不一. D .余因而实.之 【解析】 A 项,动词作名词,幼芽;C 项,数词作动词,统一,一致;D 项,名词作动词,证实。
【答案】 B5.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庖丁,解牛者也②吾将以为袜③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
有官君子,()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常有是训.矣训:斥责B.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牧:治理C.相.时度力,敝者葺之相:观察D.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愈:更好【解析】训:训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曝晒(bào) 缣.素(jiān)箨.龙(tuò) 亲厚无间.(jiàn)B .相蹑.(niè) 筼.筜(yún)荟萃.(cuì) 兔起鹘.落(ɡǔ)C .赦.免(shè) 砍斫.(zhuó)绢.丝(juàn) 庖.丁解牛(páo)D .偃.竹(yǎn) 捕蜩.(zhōu)蛇蚹.(fù) 喷.饭满案(pēn)答案 C解析 A .曝pù。
B.鹘hú。
D.蜩tiáo。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而操之不熟.者 熟:熟练B .不学之过.也 过:过错C .近语.士大夫 语:告诉D .岂独得其意. 意:意图,想法答案 D解析 意:意蕴,道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车过腹痛之.语B.⎩⎪⎨⎪⎧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 乃见其.所欲画者《筼筜谷》其.一也D.⎩⎪⎨⎪⎧ 足相蹑于.其门袜材当萃于.子矣答案 D解析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
C.代词,他;代词,其中的。
D.都是介词,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A.余因而实.之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D.初不自贵重..答案 B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剑……一样”。
A.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指实际情况,此处译为“证实”。
B.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里”。
C.动词活用作名词,本指萌发,此处译为“嫩芽”。
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应学生用书P117)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斫.轮(zhuó)曝.晒(bào)遂.心(suì) 毛遂.自荐(suì)B.缣.素(jiān) 荟萃.(cuì)蜩.腹(tiáo) 兔起鹘.落(hú)C.畴.昔(chóu) 筼.筜(yún)诸.君(zhū) 亲厚无间.(jiàn)D.箨.龙(tuò) 偃.竹(yǎn)笔砚.(yàn) 蹑.手蹑脚(niè)解析:A项,“曝”应读“pù”。
答案:A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然:这样B.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C.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少:数量不多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解析:C项,少:稍微。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可厌之.士大夫传之.B.投诸.地而骂言举斯心加诸.彼身C.吾将以为..口实..袜士大夫传之,以为D.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深追先帝遗.诏解析:A项:四方之人;文与可的态度及话语。
B项:兼词,之于。
C项:把……做成……;把……当作。
D项:赠送;遗留。
答案:B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像剑出鞘一样B.余因而实.之实: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C.南.取汉中南:名词作状语,向南D.一狼洞.其中洞:洞口解析:D项,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然..B.而心识其所以C.吾将以为..袜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解析: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落庭空影许.长许:也许B.余因而实.之实:证实C.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D.而临事忽焉丧.之丧:亡失解析:选A A项,“许”,如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予不能然.也然.二百五十匹绢B.以.追其所见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C.生而有之.也而读书者与之.D.而.节叶具焉而.养生者取之解析:选D D项“而”,都为连词,表转折,但是。
A项“然”,代词,这样/连词,表转折,然而;B项“以”,连词,来/介词,把;C项“之”,代词,指节、叶/代词,指“轮扁斫轮”的道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然..B.而心识其所以C.吾将以为....袜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解析:选D 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C.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足相蹑于其门解析:选B 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文:(2)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译文:(3)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译文:参考答案:(1)当时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积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2)子由没有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它的意蕴罢了。
(3)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读书者与.
之 与:许可,同意 B .袜材当萃.
于子矣 萃:聚集 C .苏子辩.
矣 辩:辩驳 D .废.卷而哭失声 废:废置,搁下
解析:选C 。
C.辩:能说会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今少卿乃.
教以推贤进士 B.⎩⎪⎨⎪⎧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吾将买田而.
归老焉 C.⎩⎪⎨⎪⎧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
俗人言也 D.⎩⎪⎨⎪⎧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因以.
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解析:选A 。
A.竟然、却。
B.表转折/表顺承。
C.任职/对。
D.连词,来/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之”字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急起从之.
,振笔直遂 代“所欲画者”。
第五单元自主赏析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筼.(yuán)筜偃.(yǎn)竹蜩.(tiáo)腹B.蛇蚹.(fù) 鹘.(hú)落缣.(jiān)素C.相蹑.(shè) 萃.(cuì)于寒梢.(shāo)D.箨.(tuò)龙曝.(bào)书画畴.(chóu)昔【答案】B(A筼:yún,C蹑:niè,D曝:pù)2.下面句子中的“以为”,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B.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未始以为..忧也。
【答案】B(B是认为,其它都是“以(之)为”)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与可以书遗.余曰B.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D.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答案】AD(都当“送给”讲)4.下面句子中的“独”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A.而吾以捕蛇独.存B.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D.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答案】D(例句和D当“仅,只有”讲,AB独自,C难道) 5.下列句子中的“具”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而节叶具焉B.修守战之具C.为具牛酒饭食D.良乃入,具告沛公E.亦雁荡具体而微者【答案】AE(都当“齐备,具备”讲,B器械,C准备,D全部,一五一十地)6.下面句子中的“以”字,是连词的一组是()①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②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③吾将以为袜。
④与可以书遗余曰。
⑤与可无以答。
⑥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A.①②B.③⑤C.④⑥D.①⑤【答案】A(①相当于连词“而”,②目的连词“来”)7.下面对文章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这实际是主张意在笔先,反对临画敷衍。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袜材当萃于子矢B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D.苏子辩.矣解析:B 项,略:大概,大致。
萃:聚集。
略:简略,与“详”相对。
妄:荒谬。
辩:能说会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①与可无以.答,则曰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②窥父不在,窃发盆解析:B项,“蹑”①“踩”,②“跟踪,追随” ;A项,“与”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C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④解析:A 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关键字】诗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略:简略,与“详”相对。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①与可无以答,则曰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②窥父不在,窃发盆解析:B项,“蹑”①“踩”,②“跟踪,追随”;A项,“与”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C 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③⑤⑥ D.①②④解析:A 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作.坊(zuō)蜩.腹(tiáo)心广体胖.(pán) 给.予帮助(jǐ)B.偃.竹(yǎn)落.枕(lào)越俎代庖.(páo) 分.外高兴(fēn)C.干.系(gān)饮.马(yìn)兔起鹘.落(hú) 供不应.求(yīnɡ)D.筼.筜(yún) 空.余(kòng)济济.一堂(jǐ)亲厚无间.(jiān)项,“分”应读“fèn”;C项,“应”应读“yìnɡ”;D项,“间”应读“jià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项,略:大概,大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可以书遗余曰今近焉,请以遗之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与可无以答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窥父不在,窃发盆项,均为“馈赠”的意思。
B 项,践踏/跟踪,追随。
C 项,均为“没有用来”的意思。
D 项,均为“打开”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节叶具焉吾将买田而归老焉B.{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乃见其所欲画者C.{与可之教予如此而读书者与之D.{吾将以为袜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项,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停顿/兼词,相当于“于之”。
B 项,副词,竟然、却/副词,于是、就。
C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D 项,均为介词,把。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②余因而实.之 ③毛血日.益衰 ④至于剑.拔十寻者⑤初不自贵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③④为名词作状语,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注音筼筜..谷(yún dānɡ)蜩.腹蛇蚹.(tiáo fù)兔起鹘.落(hú) 庖.丁解牛(páo)斫.轮者也(zhuó) 持缣.素(jiān)相蹑.(niè) 箨.龙(tuò)曝.书画(pù) 畴.昔(chóu)亲厚无间.(jiàn) 子由为.《墨竹赋》(wéi)遗.予(wèi) 偃.竹(yǎn)笔砚.(yàn) 荟萃..(huì cuì)二、通假字1.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殁”,死亡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三、解释词义1.遗⎩⎪⎨⎪⎧与可以书遗余曰 (读wèi 。
动词,送给)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动词,遗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动词,放弃)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形容词,遗留的) 2.发⎩⎪⎪⎪⎨⎪⎪⎪⎧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动词,打开)方欲发使送武等 (动词,打发、派遣)使人发书至赵王 (动词,发送)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动词,揭露、暴露)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动词,起事)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动词,生长、生发)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读fà。
名词,头发)3.少⎩⎪⎪⎪⎪⎪⎨⎪⎪⎪⎪⎪⎧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读shāo 。
副词, 通“稍”,稍微)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shǎo 。
动词,缺少)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读shǎo 。
形容 词,与“多”相对)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读shǎo 。
副词,时间短、不久)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读shào 。
形容词,年幼、年青、与“老”相对)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读shào 。
名词, 年轻人)4.诸⎩⎪⎨⎪⎧投诸地而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兼词,“之于”)(代词,这件事)(数量词,各个)(形容词,众多)5.与⎩⎪⎪⎨⎪⎪⎧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动词,许可、同意)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结交、亲附)有张氏,藏书甚富。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赦.免(shè)笔砚.(yàn)蜩.腹蛇蚹(tiǎo)B.砍斫.(zhuó)曝.晒(bào)庖.丁解牛(páo)C.沦丧.(sāng)蹑.足(niè)兔起鹘.落(ɡǔ)D.缣.素(jiān)畴.昔(chóu)偃.仰啸歌(yǎn)解析:A项,“蜩”应读“tiáo”;B项,“曝”应读“pù”;C项,“丧”应读“sàng”,“鹘”应读“hú”。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熟:仔细。
B.不学之过.也过:过错。
C.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D.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废:毁坏。
解析:D项,废:废置,搁下。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吾将以为..袜D.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解析:C项,以为:把……当作,今义是认为。
答案:C4.与例句中“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A.投诸.渤海之尾B.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诸.郡县苦秦吏者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于”。
B、C两项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乎”;D项,形容词,众多,各个。
答案:A二、阅读鉴赏5.阅读文本,完成第5~9题。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
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C项,句末语气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此”“于彼”。
A项,介词,把。
B项,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D项,结构助词,的。
答案:C7.下列句子中,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④⑤解析: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
答案:A8.下列对选文写作手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作者的悲慨,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B.本文语言平实自然,极富生活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
C.第1段记述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为了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映衬,这是以喜写悲、以乐衬哀的写法。
D.第2段借用曹操和桥玄的典故,侧面衬托了自己和文与可情谊的深厚。
解析:A项,选文部分没有议论。
答案:A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3)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答案:(1)(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去那里求画。
(2)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煮笋晚上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饭喷得满桌都是。
(3)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晒书画,看到这幅《筼筜谷偃竹》,搁下画卷痛哭失声。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墨竹赋[宋]苏辙与可①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
涵濡雨露,振荡风气。
春而萌芽,夏而解弛。
散柯布叶,逮.冬而遂。
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
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
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
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
睥睨墙堵,振洒缯绡。
须臾而成,郁乎萧骚②,曲直横斜,秾纤庳③高。
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
子岂诚有道者耶?”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
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
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
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
观竹之变也多矣。
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④其长,森乎满谷。
叶如翠羽,筠如苍玉。
澹乎自持,凄兮欲滴。
蝉鸣鸟噪,人响寂历。
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⑤以终日。
笋含箨⑥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
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
至若丛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荦埆⑦,荆棘生之。
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
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
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⑧乎陂池。
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
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
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
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
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
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
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
虽天造之无朕⑨,亦何以异于兹焉?”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
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①与可,即文与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②萧骚,风吹动树木的声音。
③庳(bēi),低。
④猗猗(yī yī),美盛的样子。
⑤掩冉,草丛被风吹拂的样子。
⑥箨(tuò),笋皮。
⑦荦埆(luò què),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⑧冱(hù),寒冷凝结。
⑨朕,征兆、形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良:真正的,确实的。
B.散柯布叶,逮.冬而遂逮:到。
C.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偶:匹配,并列。
D.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绝:僻远的。
解析:D项,绝:穿过,越过。
答案:D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介词,在。
A项,动词,赞同/连词,和。
B项,动词,成为,做/介词,引出对象,可译为“对”。
C 项,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指人或者事物/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
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通过客人和文与可的争论,充分展现了他们二人对竹子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B.文中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对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严寒的气候条件的描写,以及众木遇寒而不能支撑的表现,衬托竹子高洁刚强的品格。
C.文中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庖丁解牛、轮扁斫轮和与可画竹作类比,说明万物的规律是相通的,只要掌握了规律,便是得道之人。
D.与可与竹子朝夕相伴,对竹子的形态、特征了如指掌,再加上他自己的精神追求与竹子的品性相契合,故而能画出神似的墨竹。
解析:A项,文中主客之间没有争论。
作者假托客人和与可问答,赞扬了与可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答案:A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
(2)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
(3)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答案:(1)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
(2)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而自己不知道了。
(3)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参考译文: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
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
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
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
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
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
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
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
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得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
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
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
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
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
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
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
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
在竹林间吃饭,在竹荫下睡觉休息。
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
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
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
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
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
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
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
那些比较稀薄的地方,是被斧头砍过。
怪石嶙峋,荆棘丛生。
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
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
狂风怒号,天寒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