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奥赛必看讲义——牛顿运动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汇总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是毋庸置疑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结构核心知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明确物体具有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2.明确力的含义1“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就保持原来的状态(静止或匀速),若受到合外力,其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物体的加速率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即加速率随着力的产生而产生、消逝而消逝、变革而变革。
2.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方程,任一瞬时,a的方向均与合外力的方向保持一致。
3.同体性F=ma中F、m、a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体系。
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感化力与反感化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感化在同一条直线上。
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1.感化力反感化力感化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感化在同一个物体上;2.感化力反感化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大概是不同性质的力;3.感化力反感化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逝后,另一个大概仍然存在。
2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则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合外力向上,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如图甲所示。
N-G=ma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牛顿运动三定律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叫作惯性定律;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2.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3.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的改变,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较易改变.2.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改变运动状态需要力,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2)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例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故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故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正确;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故D正确.例2水平仪的主要测量装置是一个内部封有液体的玻璃管,液体中有一气泡,水平静止时,气泡位于玻璃管中央,如图甲所示.一辆在水平轨道上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水平放置两个水平仪,一个沿车头方向,一个垂直于车头方向.某时刻,气泡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关于火车运动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加速行驶,且向左转弯B.加速行驶,且向右转弯C.减速行驶,且向左转弯D.减速行驶,且向右转弯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水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气泡位于玻璃管中央,由题图乙可以看出:沿车头方向的气泡向车头方向移动,当火车加速时,气泡和液体由于惯性不会随火车立即加速,还会以原来的速度运动,相对火车向后运动,因为气泡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所以气泡在液体作用下就向前运动,故C、D错误;垂直于车头方向的装置中气泡处于右端,因原来火车做直线远动,气泡位于中心位置,当火车向右转弯时,气泡和液体由于惯性不会立即随火车右转,还会沿直线运动,所以气泡和液体就相对火车向左运动,因为气泡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所以气泡在液体的作用下相对中心位置向右运动;所以此时刻火车应是加速运动且向右转弯,故B正确.考点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2.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2.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3.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高速电子的运动情况.(×)4.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5.千克、秒、米、库仑、安培均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解题的思路和关键(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3)根据F合=ma求物体的加速度a.考向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例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B.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C.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D.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答案ACD解析由于物体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由此可知当力作用瞬间,物体会立即产生加速度,选项A正确;根据因果关系,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物体由于受合外力作用,才会产生加速度,选项B错误;牛顿第二定律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选项C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如果物体做加速运动,其速度会增大,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会减小,选项D 正确.例4某型号战斗机在某次起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关于起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所受合力不变,速度增加越来越慢B.飞机所受合力减小,速度增加越来越快C.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快D.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慢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合力逐渐减小到零,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A、B项错误;飞机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即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C项错误,D项正确.考向2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例5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驻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如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图所示,先对质量为m 1=1.0kg 的标准物体P 施加一水平恒力F ,测得其在1s 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10m/s ,然后将标准物体与待测物体Q 紧靠在一起,施加同一水平恒力F ,测得它们1s 内速度变化量大小是2m/s.则待测物体Q 的质量m 2为()A .3.0kgB .4.0kgC .5.0kgD .6.0kg 答案B 解析对P 施加F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1=F m 1=Δv 1Δt=10m/s 2,对P 和Q 整体施加F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2=F m 1+m 2=Δv 2Δt=2m/s 2,联立解得m 2=4.0kg ,故选B.例6(多选)如图甲所示,一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固定玻璃管中装满某种液体,一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金属小球,从t =0时刻起,由液面静止释放,小球在液体中下落,其加速度a 随速度v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小球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F f =6πηvr ,式中r 是小球的半径,v 是小球的速度,η是常数.忽略小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gB.小球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过程中,做匀变速运动C.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D.小球的最大速度为mg6πηr答案ACD解析当t=0时,小球所受的阻力F f=0,此时加速度为g,A正确;随着小球速度的增加,加速度减小,小球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过程中,加速度减小,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 f=ma,解得a=g-6πηvrm,当a=0时,速度最大,此后小球做匀速运动,最大速度v m=mg6πηr,C、D正确.考点三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表达式:F=-F′.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可以相互抵消.(×)2.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3.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名称一对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项目作用对象同一个物体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作用时间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不可抵消考向1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例7(多选)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与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BD解析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正确;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D正确.考向2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例8(2022·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三月考)“电动平衡车”是时下热门的一种代步工具.如图,人笔直站在“电动平衡车”上,在某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平衡车”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电动平衡车”的作用力B.人的重力与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与人(含车)所受空气阻力平衡D.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向右转弯时,人会因为惯性向右倾斜答案C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电动平衡车”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对“电动平衡车”的作用力,故A错误;人的重力与车对人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都是人,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与人(含车)所受空气阻力平衡,所以人与车能够匀速运动,故C正确;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向右转弯时,人会因为惯性向左倾斜,故D错误.考向3转换研究对象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例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A.μ1(m+M)g,向左B.μ2mg,向右C.μ2mg+ma,向右D.μ1mg+μ2Mg,向左答案B解析对木块分析可知,长木板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 f1=μ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对长木板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 f1;由于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对长木板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F f2=F f1=μ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长木板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方向向右,故B正确.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如果不便于直接分析求出物体受到的某些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可见牛顿第三定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转换研究对象的作用,使得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更灵活、更宽阔.课时精练1.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没有惯性B.“安全带,生命带,前排后排都要系”.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C.“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是因为强弩的惯性减小了D.战斗机作战前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增大战斗机的惯性答案B解析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所以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还是具有惯性,A错误;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B正确;“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是因为强弩的速度减小了,惯性不变,C错误;战斗机作战前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战斗机的惯性,增加灵活性,D错误.2.(2021·浙江1月选考·4)如图所示,电动遥控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面,当它在长木板上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长木板保持静止,此时()A.小车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B.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C.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大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D.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答案D解析小车在木板上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而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是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左上方,并不是水平向左,故A、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体育项目“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答案BD解析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与二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不管哪个获胜,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当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甲才能获胜,故A、C错误,B、D正确.4.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设计了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将可靠的事实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下面给出了伽利略斜面实验的五个事件,请对事件的性质进行判断并正确排序:在A点由静止释放的小球,①若没有摩擦时,能滚到另一斜面与A点等高的C点;②当减小斜面动摩擦因数时,滚到另一斜面的最高位置,更接近等高的C点;③若没有摩擦时减小斜面BC的倾角,小球将通过较长的路程,到达与A点等高的D点;④若没有摩擦,且另一斜面水平放置时,小球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⑤不能滚到另一斜面与A点等高的C点.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③→事实①→推论④C.事实⑤→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D.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①→事实③→推论④答案A解析根据实验事实⑤斜面不光滑,在A点由静止释放的小球不能滚到另一斜面与A点等高的C点,事实②当减小斜面动摩擦因数时,滚到另一斜面的最高位置,更接近与A点等高的C点,得出实验推论: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即①,进一步假设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即得出③,没有摩擦时减小斜面BC的倾角,小球将通过较长的路程,到达与A点等高的D点,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直线运动,即④,故A正确,B、C、D错误.5.一辆装满石块的货车在某段平直道路上遇到险情,司机以加速度a=3g紧急刹车.货箱中4石块B的质量为m=400kg,g=10m/s2,则石块B周围与它接触的物体对石块B的作用力为()A.3000N B.4000NC.5000N D.7000N答案C解析当货车刹车时,在竖直方向,其他物体对石块B的作用力F y=mg=4000N,在水平方向,其他物体对石块B的作用力F x=ma=3000N,故作用力F=F x2+F y2=5000N,故选C.6.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得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与空气的密度ρ、压强p有关,下列速度表达式中,k为比例系数,无单位,则这四个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A.v=kpρB.v=kpρC.v=kρpD.v=kpρ答案B解析速度的单位是m/s,密度的单位是kg/m3,压强的单位是kg/(m·s2),所以kpρ的单位是m2/s2,kpρ的单位是m/s,kρp的单位是s/m,kpρ的单位是kg/(m2·s),选项B正确,A、C、D错误.7.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某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从零恢复到原来大小,那么,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答案D 解析原来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使其中某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的过程中,物体的合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又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物体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v -t 图象的斜率先增大后减小,故A 、B 、C 错误,D 正确.8.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通过小物块压缩0.4m 后锁定,t =0时解除锁定释放小物块.计算机通过小物块上的速度传感器描绘出它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Oab 段为曲线,bc 段为直线,倾斜直线Od 是t =0时图线的切线,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m =2kg ,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B .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C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75N/m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0N/m答案C 解析根据v -t 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由题图乙知,物块脱离弹簧后的加速度大小a =Δv Δt = 1.50.55-0.25m/s 2=5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大小为F f =μmg =ma ,所以μ=a g =0.5,A 、B 错误;刚释放时物块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30.1m/s 2=30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F f=ma′,代入数据解得k=175N/m,C正确,D错误.9.(2022·河北邢台市质检)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环沿杆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则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A.Mg+mg-ma B.Mg-mg+maC.Mg+mg D.Mg-mg答案A解析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箱子内的杆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 f′,故箱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 f′,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以环为研究对象:mg-F f=ma,以箱子为研究对象,F N=F f′+Mg=F f+Mg=Mg+mg-m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即F N′=Mg+mg-ma,故选项A正确.10.(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小球O用1、2两根细绳连接并分别系于箱子上的A点和B点,OA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OB水平,开始时箱子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绳1、2的张力均增大B.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绳1的张力不变,绳2的张力增大C.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绳1、2的张力均增大D.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绳1的张力增大,绳2的张力不变答案BC解析箱子静止时,对小球,根据平衡条件得F OA sinθ=mg,F OB=F OA cosθ,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有F OA′sinθ=mg,F OB′-F OA′cosθ=ma,所以绳1的张力不变,绳2的张力增大,选项A错误,B正确;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F OA″sin θ-mg=ma′,F OB″=F OA″cosθ,所以绳1的张力增大,绳2的张力也增大,选项C正确,D 错误.11.如图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质量为m的货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货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货物对车厢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连接索道与车厢的杆始终沿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那么这时货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A.0.35mg B.0.3mgC.0.23mg D.0.2mg答案D解析将a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对货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水平方向:F f=ma x竖直方向:F N-mg=ma yF N=1.15mg又a y a x =34联立解得F f =0.2mg ,故D 正确.12.(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斜面,初始时物体A 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 1;若在物体A 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 ,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 2,已知斜面倾角为θ,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A .若μ>tan θ,则a 1>a 2B .若μ>tan θ,则a 1<a 2C .若μ<tan θ,则a 1<a 2D .若μ<tan θ,则a 1>a 2答案BC 解析若μ>tan θ,即μmg cos θ>mg sin θ,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物体原来是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μmg cos θ-mg sin θm=μg cos θ-g sin θ,施加F 后μF cos θ>F sin θ,加速度大小为a 2=μF +mgcos θ-F +mg sin θm =μg cos θ-g sin θ+μF cos θ-F sin θm>a 1,故A 错误,B 正确;若μ<tan θ,即μmg cos θ<mg sin θ,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物体原来是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mg sin θ-μmg cos θm=g sin θ-μg cos θ,施加F 后μF cos θ<F sin θ,加速度大小为a 2=F +mg sin θ-μF +mg cos θm =g sin θ-μg cos θ+F sin θ-μF cos θm>a 1,故C 正确,D 错误.。
牛顿运动定律讲义(学霸版)课程简介:PPT(第1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这块内容一直就是我们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提升它。
PPT(第2页):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后面的知识点掌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注意,牛顿运动定律中知识模块的组成,牛顿运动定律主要组成部分为牛顿以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每块知识点都需要先掌握定义,然后通过模型去巩固应用,来让我们正式开始体验它。
PPT(第3页):主要内容和原来的板块一样,同样分为梳理知识体系和解决经典问题实例。
PPT(第4页):我们先看知识体系梳理,这部分也是我们经常说起的部分,物理是科学学科,一定要把知识梳理成体系和框架,科学是一张网。
PPT(第5页):我们先来看一下知识体系框架,牛顿运动定律主要组成部分是三个,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PPT(第6页):先来看一下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PPT(第7页):再来看一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内容,因为容易忽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三大定律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定律,主要包括三条:
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则物体将保持该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才会发生改变,即物体的惯性将使其保持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大小正比于施加于其上的外力大小,反比于物体质量大小,即F=ma,其中F 表示外力的大小,m 表示物体质量的大小,a 表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大小。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每个作用力都会伴随着一个等大的反作用力,且反作用力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即作用和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但互相抵消。
这个定律还可以用“作用于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来概括。
这些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也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讲义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实验推导---伽利略理想实验。
内容---(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质量大则惯性大;质量小则惯性小。
应用:先说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再说明突发现象,然后说明物体由于惯性------。
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实验---(1)掌握变量控制方法;(2)确定和加速度有关的物理量;(3)当质量一定时,a ∝F ;(4)当外力一定时,a ∝m-1推导---a = kF/m 力的单位---牛顿的规定使得k = 1 。
则 F = ma描述---(1)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学表达式:F合= ma(3) 图像方法:当质量一定时,当外力一定时,因果关系---外因是力,内因是质量,结果是加速度。
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1)同方向,(2)同瞬时,(3)正比例,(4)同物体。
使用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运动分析及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3)列方程:主方程Fx=ma Fy=0辅助方程例如f = μF N 等等(4)求解方程并检验。
18.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同性质、同瞬时。
与二力平衡的关系:区别主要在于不同物体、不同性质。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性系。
20.牛顿定律的应用。
*思路:以加速度为桥梁同时联系运动学和力学。
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
*推导---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提供地球绕太阳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力用带有周期的公式来描述;得出:引力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公式推导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由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
这三条定律被称为牛顿运动定律,为解释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原理。
下面将推导出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公式。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可以推导得出速度的定义。
假设一个物体在某个瞬间的速度为v,它在该瞬间受到其他物体施加的合力为F,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F=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将两个等式合并即可得出速度的定义公式:a=0这个公式表明,在没有合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与物体受到的合力之间的关系,即: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数学表达式为:F=ma在这个公式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单位是千克(kg)。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率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可以推导出物体的动力学公式。
假设一个物体在某个瞬间的速度为v,它在该瞬间受到其他物体施加的合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将等式中的a用速度的变化率来表示,则有:F=m(v/t)将速度的变化率简化为物体的加速度a,则有:F=mv/t由于速度的变化率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即v/t=d,所以上式可以写成:F=md其中d表示位移,所以物体所受的合力F等于质量m乘以位移d。
这个公式被称为动力学公式,它描述了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它指出: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数学表达式为:F12=-F21在这个公式中,F12表示物体1作用在物体2上的力,F21表示物体2作用在物体1上的力。
高三物理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精讲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在高三物理的学习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对于解决各类力学问题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明确:1、“一切物体”意味着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是微观粒子还是宏观物体,都遵循这一定律。
2、“总保持”强调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例如,在一辆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中,当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
这是因为乘客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向前运动)的惯性,而刹车的力迫使汽车减速,导致乘客相对汽车向前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 ma,其中 F 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要注意以下几点:1、该定律揭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当合力不为零时,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始终相同。
如果合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要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再代入公式计算加速度。
比如,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 10N 拉力和水平向左的 4N 摩擦力,合力为 6N,向右,加速度 a = F/m = 6/2 = 3m/s²,方向向右。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述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4讲牛顿运动定律运用本讲导学 1. 惯性力的理解。
2. 分辨惯性系,非惯性系,在非惯性中使用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睛一.惯性力先思考一个问题:设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放在一小车光滑的水平面上,平面上除小球(小球的线度远远小于小车的横向线度)之外别无他物,即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
然后突然使小车向右对地作加速运动,这时小球将如何运动呢?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小球将静止在原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车上的观察者觉得:小球以a相对于小车作加速运动; s 我们假设车上的人熟知牛顿定律,尤其对加速度一定是由力引起的印象至深,以致在任何场合下,他都强烈地要求保留这一认知,于是车上的人说:小球之所以对小车有-a 的加速度,是因为受到了s一个指向左方的作用力,且力的大小为- ma;但他同时又熟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s 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物理上把这个力命名为惯性力。
以下推导引入惯性力后,牛顿定律方程的形式,这个方程必须和以地面为参考的牛顿定律在数学上完全等效: F 设a为质量为m的一质点对地加速度,a为某参考系S对地加速度,为该物体受合外力。
s F m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 1 学高一·物理竞赛秋季班·第4讲·学生版' a a由相对运动的定义,物体m相对参考系S的a加速度a'为:s F ma'ma两式联立得:,移项得s F ma ma's - ma可以看成一个力,与真实力的合成提供物体相对新参考系的加速度a' s惯性力的理解: (1) 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没有反作用。
(2)惯性力的大小等于研究对象的质量m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a的乘积,而方向与a 相反,即ss f ma s(3)我们把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不成立的叫非惯性系,设一个参考系相对绝对空 F f ma其中F为物理受的间加速度为a物体受相对此参考系加速度为a',牛顿定律可以写成:,s“真实的力”,f*为惯性力,是个“假力”。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牛顿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
惯性的量度2、观念意义,突破“初态困惑”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2、理解要点a、矢量性b、独立作用性:ΣF →a ,ΣF x→a x…c、瞬时性。
合力可突变,故加速度可突变(与之对比:速度和位移不可突变);牛顿第二定律展示了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的定义式仅仅展示了加速度的“测量手段”)。
3、适用条件a、宏观、低速b、惯性系对于非惯性系的定律修正——引入惯性力、参与受力分析三、牛顿第三定律1、定律2、理解要点a、同性质(但不同物体)b、等时效(同增同减)c、无条件(与运动状态、空间选择无关)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一、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单独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问题比较少,一般是需要用其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某一个环节。
应用要点:合力为零时,物体靠惯性维持原有运动状态;只有物体有加速度时才需要合力。
有质量的物体才有惯性。
a 可以突变而v 、s 不可突变。
1、如图1所示,在马达的驱动下,皮带运输机上方的皮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运动。
现将一工件(大小不计)在皮带左端A 点轻轻放下,则在此后的过程中( )A 、一段时间内,工件将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对地做加速运动B 、当工件的速度等于v 时,它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C 、当工件相对皮带静止时,它位于皮带上A 点右侧的某一点D 、工件在皮带上有可能不存在与皮带相对静止的状态解说:B 选项需要用到牛顿第一定律,A 、C 、D 选项用到牛顿第二定律。
较难突破的是A 选项,在为什么不会“立即跟上皮带”的问题上,建议使用反证法(t → 0 ,a → ∞ ,则ΣF x → ∞ ,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比较法(为什么人跳上速度不大的物体可以不发生相对滑动?因为人是可以形变、重心可以调节的特殊“物体”)此外,本题的D 选项还要用到匀变速运动规律。
用匀变速运动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不难得出只有当L > g2v 2时(其中μ为工件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才有相对静止的过程,否则没有。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牛顿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
惯性的量度2、观念意义,突破“初态困惑”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2、理解要点a、矢量性b、独立作用性:ΣF →a ,ΣF x→a x…c、瞬时性。
合力可突变,故加速度可突变(与之对比:速度和位移不可突变);牛顿第二定律展示了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的定义式仅仅展示了加速度的“测量手段”)。
3、适用条件a、宏观、低速b、惯性系对于非惯性系的定律修正——引入惯性力、参与受力分析三、牛顿第三定律1、定律2、理解要点a、同性质(但不同物体)b、等时效(同增同减)c、无条件(与运动状态、空间选择无关)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一、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单独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问题比较少,一般是需要用其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某一个环节。
应用要点:合力为零时,物体靠惯性维持原有运动状态;只有物体有加速度时才需要合力。
有质量的物体才有惯性。
a 可以突变而v 、s 不可突变。
1、如图1所示,在马达的驱动下,皮带运输机上方的皮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运动。
现将一工件(大小不计)在皮带左端A 点轻轻放下,则在此后的过程中( )A 、一段时间内,工件将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对地做加速运动B 、当工件的速度等于v 时,它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C 、当工件相对皮带静止时,它位于皮带上A 点右侧的某一点D 、工件在皮带上有可能不存在与皮带相对静止的状态解说:B 选项需要用到牛顿第一定律,A 、C 、D 选项用到牛顿第二定律。
较难突破的是A 选项,在为什么不会“立即跟上皮带”的问题上,建议使用反证法(t → 0 ,a → ∞ ,则ΣF x → ∞ ,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比较法(为什么人跳上速度不大的物体可以不发生相对滑动?因为人是可以形变、重心可以调节的特殊“物体”)此外,本题的D 选项还要用到匀变速运动规律。
用匀变速运动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不难得出只有当L > g2v 2时(其中μ为工件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才有相对静止的过程,否则没有。
答案:A 、D思考:令L = 10m ,v = 2 m/s ,μ= 0.2 ,g 取10 m/s 2,试求工件到达皮带右端的时间t (过程略,答案为5.5s )进阶练习:在上面“思考”题中,将工件给予一水平向右的初速v 0 ,其它条件不变,再求t (学生分以下三组进行)——① v 0 = 1m/s (答:0.5 + 37/8 = 5.13s) ② v 0 = 4m/s (答:1.0 + 3.5 = 4.5s) ③ v 0 = 1m/s (答:1.55s)2、质量均为m的两只钩码A和B,用轻弹簧和轻绳连接,然后挂在天花板上,如图2所示。
试问:①如果在P处剪断细绳,在剪断瞬时,B的加速度是多少?②如果在Q处剪断弹簧,在剪断瞬时,B的加速度又是多少?解说:第①问是常规处理。
由于“弹簧不会立即发生形变”,故剪断瞬间弹簧弹力维持原值,所以此时B钩码的加速度为零(A的加速度则为2g)。
第②问需要我们反省这样一个问题:“弹簧不会立即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是A、B 两物的惯性,且速度v和位移s不能突变。
但在Q点剪断弹簧时,弹簧却是没有惯性的(没有质量),遵从理想模型的条件,弹簧应在一瞬间恢复原长!即弹簧弹力突变为零。
答案:0 ;g 。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应用要点:受力较少时,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解题。
受力比较多时,结合正交分解与“独立作用性”解题。
在难度方面,“瞬时性”问题相对较大。
1、滑块在固定、光滑、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滑,试求其加速度。
解说:受力分析→根据“矢量性”定合力方向→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答案:gsinθ。
思考:如果斜面解除固定,上表仍光滑,倾角仍为θ,要求滑块与斜面相对静止,斜面应具备一个多大的水平加速度?(解题思路完全相同,研究对象仍为滑块。
但在第二环节上应注意区别。
答:gtgθ。
)进阶练习1:在一向右运动的车厢中,用细绳悬挂的小球呈现如图3所示的稳定状态,试求车厢的加速度。
(和“思考”题同理,答:gtgθ。
)进阶练习2、如图4所示,小车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匀加速运动,车厢顶用细绳悬挂一小球,发现悬绳与竖直方向形成一个稳定的夹角β。
试求小车的加速度。
解:继续贯彻“矢量性”的应用,但数学处理复杂了一些(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分析小球受力后,根据“矢量性”我们可以做如图5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并找到相应的夹角。
设张力T 与斜面方向的夹角为θ,则θ=(90°+ α)- β= 90°-(β-α) (1) 对灰色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β∑sin F = θsin G(2) 解(1)(2)两式得:ΣF =)cos(sin mg α-ββ⋅最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小球加速度(即小车加速度) 答:g )cos(sin α-ββ。
2、如图6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在水平地面上加速运动。
斜面上用一条与斜面平行的细绳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斜面加速度为a 时(a <ctg θ),小球能够保持相对斜面静止。
试求此时绳子的张力T 。
解说:当力的个数较多,不能直接用平行四边形寻求合力时,宜用正交分解处理受力,在对应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作用性”列方程。
正交坐标的选择,视解题方便程度而定。
解法一:先介绍一般的思路。
沿加速度a 方向建x 轴,与a 垂直的方向上建y 轴,如图7所示(N 为斜面支持力)。
于是可得两方程ΣF x = ma ,即T x - N x = ma ΣF y = 0 , 即T y + N y = mg 代入方位角θ,以上两式成为T cosθ-N sinθ = ma (1) T sin θ + Ncosθ = mg (2)这是一个关于T 和N 的方程组,解(1)(2)两式得:T = mgsin θ + ma cosθ解法二:下面尝试一下能否独立地解张力T 。
将正交分解的坐标选择为:x ——斜面方向,y ——和斜面垂直的方向。
这时,在分解受力时,只分解重力G 就行了,但值得注意,加速度a 不在任何一个坐标轴上,是需要分解的。
矢量分解后,如图8所示。
根据独立作用性原理,ΣF x = ma x 即:T - G x = ma x即:T - mg sinθ = m a cosθ显然,独立解T 值是成功的。
结果与解法一相同。
答案:mgsin θ + ma cosθ思考:当a >ctg θ时,张力T 的结果会变化吗?(从支持力的结果N = mgcos θ-ma sin θ看小球脱离斜面的条件,求脱离斜面后,θ条件已没有意义。
答:T =m 22a g 。
)学生活动:用正交分解法解本节第2题“进阶练习2” 进阶练习:如图9所示,自动扶梯与地面的夹角为30°,但扶梯的台阶是水平的。
当扶梯以a = 4m/s 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时,站在扶梯上质量为60kg 的人相对扶梯静止。
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试求扶梯对人的静摩擦力f 。
解:这是一个展示独立作用性原理的经典例题,建议学生选择两种坐标(一种是沿a方向和垂直a 方向,另一种是水平和竖直方向),对比解题过程,进而充分领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灵活性。
答:208N 。
3、如图10所示,甲图系着小球的是两根轻绳,乙图系着小球的是一根轻弹簧和轻绳,方位角θ已知。
现将它们的水平绳剪断,试求:在剪断瞬间,两种情形下小球的瞬时加速度。
解说:第一步,阐明绳子弹力和弹簧弹力的区别。
(学生活动)思考:用竖直的绳和弹簧悬吊小球,并用竖直向下的力拉住小球静止,然后同时释放,会有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结论——绳子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胡克定律)。
第二步,在本例中,突破“绳子的拉力如何瞬时调节”这一难点(从即将开始的运动来反推)。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答案:a 甲 = gsin θ ;a 乙 = gtg θ 。
应用:如图11所示,吊篮P 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 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托住,当悬挂吊篮的细绳被烧断瞬间,P 、Q 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解:略。
答:2g ;0 。
三、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应用要点:在动力学问题中,如果遇到几个研究对象时,就会面临如何处理对象之间的力和对象与外界之间的力问题,这时有必要引进“系统”、“内力”和“外力”等概念,并适时地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在方法的选择方面,则有“隔离法”和“整体法”。
前者是根本,后者有局限,也有难度,但常常使解题过程简化,使过程的物理意义更加明晰。
对N 个对象,有N 个隔离方程和一个(可能的)整体方程,这(N + 1)个方程中必有一个是通解方程,如何取舍,视解题方便程度而定。
补充:当多个对象不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时,一般来讲,整体法不可用,但也有一种特殊的“整体方程”,可以不受这个局限(可以介绍推导过程)——Σ外F = m 11a + m 22a + m 33a + … + m n n a其中Σ外F只能是系统外力的矢量和,等式右边也是矢量相加。
1、如图1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一个长为L 的均质直棒,现给棒一个沿棒方向的、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则棒中各部位的张力T随图中x 的关系怎样?解说:截取隔离对象,列整体方程和隔离方程(隔离右段较好)。
答案:N =LFx 。
思考:如果水平面粗糙,结论又如何? 解:分两种情况,(1)能拉动;(2)不能拉动。
第(1)情况的计算和原题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个摩擦力的处理,结论的化简也麻烦一些。
第(2)情况可设棒的总质量为M ,和水平面的摩擦因素为μ,而F = μLlMg ,其中l <L ,则x <(L-l)的右段没有张力,x >(L-l)的左端才有张力。
答:若棒仍能被拉动,结论不变。
若棒不能被拉动,且F = μLlMg 时(μ为棒与平面的摩擦因素,l 为小于L 的某一值,M 为棒的总质量),当x <(L-l),N ≡0 ;当x >(L-l),N = lF…x -†L-l ‡‟。
应用:如图13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叠放着两个长方体滑块,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 ,它们之间的摩擦因素、和斜面的摩擦因素分别为μ1和μ2 ,系统释放后能够一起加速下滑,则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A 、μ1 m 1gcos θ ;B 、μ2 m 1gcos θ ;C 、μ1 m 2gcos θ ;D 、μ1 m 2gcos θ ; 解:略。
答:B 。
(方向沿斜面向上。
)思考:(1)如果两滑块不是下滑,而是以初速度v 0一起上冲,以上结论会变吗?(2)如果斜面光滑,两滑块之间有没有摩擦力?(3)如果将下面的滑块换成如图14所示的盒子,上面的滑块换成小球,它们以初速度v 0一起上冲,球应对盒子的哪一侧内壁有压力?解:略。
答:(1)不会;(2)没有;(3)若斜面光滑,对两内壁均无压力,若斜面粗糙,对斜面上方的内壁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