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引言与植物病害的概念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 教学内容: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植物病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问答法:通过问答让学生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植物病害案例,让学生了解病害的危害。
4. 教学时间:45分钟教案二:植物病原物的分类与识别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使学生了解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物的特点。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原物的分类。
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物的特点。
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实验法:进行病原物的观察和识别实验。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4. 教学时间:90分钟教案三: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流行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流行条件。
使学生掌握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控制方法。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
病害流行的条件。
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控制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流行条件。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案例。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病害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4. 教学时间:45分钟教案四: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技术。
使学生了解病害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监测技术。
病害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病害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技术。
实验法:进行病害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实验。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害诊断和监测的案例。
4. 教学时间:90分钟教案五: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掌握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方法。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名称,称为植物病理学。
2.植物病害: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
3.病害三要素(详解):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一种病原生物侵害了植物,植物发生病害,但也有两种或多种病原生物共同侵染植物而引发病害。
有时仅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植物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或侵染植物,也就不能影响和干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还需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予以满足,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4.病害三要素: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要素。
5.病因的划分: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能在植物间传染,所以又称传染性病害。
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不会在植株间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6.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7.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
(病毒无病征)病征只有在侵染性病害重才有出现,所有的非侵染性病害中都没有病征出现。
8.病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9.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根据腐烂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和花腐等。
10.病征类型:真菌(1.霉状物或丝状物2.粉状物或锈状物3.垫状物或点状物4.索状物5.颗粒状物)细菌(菌脓或流胶)11.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寄生力强。
(不能人工培养)12.兼性寄生:可以从活的和死的寄主细胞或死的有机质上获取营养。
(可人工培养)13.整体产果:真菌的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结构(子实体)14.分体产果:绝大多数真菌,仅是部分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在进行营养生长。
普通植物病理学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7题,每题1分,共77分)1.积年流行病达到流行程度要--------。
A、多年B、半年C、9个月D、1年正确答案:A2.导致了200多万人饿死的孟加拉饥荒是由下列哪种病害引起的--------。
A、小麦条锈病B、稻瘟病C、小麦赤霉病D、水稻胡麻斑病正确答案:D3.游动孢子囊内形成--------。
A、厚垣孢子B、游动孢子C、孢囊孢子D、分生孢子正确答案:B4.冬孢菌纲包括--------。
A、白粉菌目和小媒炱目B、锈菌目和黑粉菌目C、座囊菌目和格胞腔菌目D、水霉目和霜霉目正确答案:B5.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是由下列哪种病害引起的--------。
A、小麦赤霉病B、马铃薯早疫病C、马铃薯晚疫病D、小麦条锈病正确答案:C6.小麦秆锈病是由--------引起的。
A、柄锈菌属B、层锈菌属C、胶锈菌属D、单胞锈菌属正确答案:A7.由马铃薯晚疫病害引起的爱尔兰大饥荒发生在哪一年--------。
A、1945-1946年B、1865-1866年C、1965-1966年D、1845-1846年正确答案:D8.TMV的形状是--------形。
A、球状B、X状C、杆状D、线状正确答案:C9.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为--------属。
A、白锈属B、疫霉属C、腐霉属D、绵霉属正确答案:B10.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C、竞争作用D、重寄生作用正确答案:D11.温汤浸种属于。
A、物理防治B、生物防治C、化学防治D、农业防治正确答案:A12.黑盘孢目的分生孢子生于--------。
A、分生孢子器内B、子囊盘内C、孢囊梗上D、分生孢子盘上正确答案:D13.锈菌目以冬孢子进行分类是因为--------。
A、冬孢子是一种休眠孢子B、冬孢子有色C、冬孢子较大,易于观察D、不同类群的冬孢子形态与着生情况明显不同正确答案:D14.--------引起小麦赤霉病。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 定义: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营养等)的影响,导致植物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结构损伤、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现象。
2.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对粮食安全、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1. 病状:(1)变色:- 黄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失去绿色,变为黄色。
- 红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红色。
- 褐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褐色。
- 紫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紫色。
(2)坏死:- 病斑:植物组织局部死亡,形成明显的坏死区域。
- 枝枯:枝条或整株植物死亡。
(3)腐烂:- 软腐:植物组织软化和腐烂,常见于果实和块茎。
- 湿腐:植物组织因水分过多而腐烂。
(4)萎蔫:- 因病原生物侵害或水分供应不足导致的植物组织失去膨压,表现为叶片下垂、枯萎。
(5)畸形:- 肿瘤:植物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肿瘤状结构。
- 丛生:植物生长点异常分裂,导致植株矮小、分枝增多。
- 矮化:植物生长受阻,植株矮小。
2. 病征:(1)霉状物:- 菌丝体: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细丝状结构。
- 孢子:病原真菌产生的繁殖体,形态多样。
(2)粉状物:- 孢子堆: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粉末状结构。
(3)颗粒状物:- 菌脓:病原细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粘稠颗粒状物质。
(4)絮状物:- 菌丝体和孢子的集合体,常见于某些真菌病害。
3. 症状的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病原生物的侵染阶段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了解症状的变化有助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及划分方法1. 按病原生物分类:(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等。
一、课程简介《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植物病害调查与诊断、病原物鉴定、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观,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的思政设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以植物病理学基本理论为主线,在培养学生掌握都市型农林业的植物病理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讲授、实践实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将家国情怀、历史使命、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求真等思政元素贯穿其中,了解植物病害发生发展与防治原理及其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使命感。
在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田间实习,深入京郊农业生产中开展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参与社区义诊社会服务,了解农民在生产中的需求,认识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培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
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考核和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来综合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实践情况1.传承科学家精神,激发专业责任担当通过学习裘维蕃院士、朱有勇院士、康振生院士等本专业的著名科学家的科研和实践的故事,引导学生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己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国家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担当和作为。
带领学生查阅资料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的科研成就和精准扶贫的故事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科普演讲2.深入生产一线,激发爱农情怀带领学生开展丰富的课程实习和实践,到农业园区和百姓生产生活中开展植物病害诊断与病害调查,了解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激发学生的爱农情怀。
带领学生为农户诊断田间病害,带领学生开展病害调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植物病虫害义诊活动。
《普通植物病理学》题集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A. 稻瘟病B. 烟草花叶病C. 小麦条锈病D. 玉米矮缩病2.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不包括以下哪种?A. 种子传播B. 昆虫传播C. 土壤传播D. 空气传播3.下列哪种症状不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A. 腐烂B. 萎蔫C. 斑点D. 畸形4.植物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主要是?A. 土壤B. 种子C. 病残体D. 气流5.下列哪种病害的循环过程中不需要昆虫传播?A. 稻瘟病B. 玉米螟病C. 小麦丛矮病D. 马铃薯晚疫病6.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A. 病原物的数量和致病性B. 寄主的抗病性C. 环境条件D. 农药的使用7.植物检疫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植物病害的传播B. 提高植物产量C. 促进植物生长D. 防治植物虫害8.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A. 显微镜观察B. 化学分析C. 分子生物学技术D. 以上都是9.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中,除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外,还包括?A. 传播媒介B. 土壤C. 气候条件D. 人为因素10.下列哪种病害的防治策略常采用抗病品种?A. 稻瘟病B. 小麦赤霉病C. 烟草花叶病D. 玉米大斑病二、填空题1.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______的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和______。
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包括接触、侵入、潜育和______四个阶段。
4.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病原物的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环境条件以及______。
5.植物检疫是防止______人为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在植物病害的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______和基因测序等。
7.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抗生素和______等方法。
三、判断题1.植物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 Plant Pathology)课程代码:B0314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 64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30学时)课程学分: 4学分适用专业: 植物保护先修课程:植物学、气象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
一、课程介绍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病害流行规律和病害防治的科学。
它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很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习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植物病害发生流行和防治的基本理论,掌握进行植物病害诊断,病原物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和其它提高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习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植物病害发生流行和防治的基本理论,掌握进行植物病害诊断,病原物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和其它提高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即:症状学、病原学、病理学,流行学和防治学。
各部分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
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绪论: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介绍,成绩评定,主要教学参考书,农业生产和植保工作,植物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植物病理学的现状及未来,热带地区植物病害的特点。
2. 概论: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侵染性和非侵染病害的病因,植物病害种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植物病害症状,病征、病状类型,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表现,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3. 植物病原菌物:菌物的一般性状;菌物的分类及命名;鞭毛菌、接合菌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及其主要属形态。
重点讲述根肿菌门、卵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类各类菌物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引言与植物病害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讨论法:探讨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案二:植物病原物的分类与识别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常见植物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常见植物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观察和分析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常见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案三: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控制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掌握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实际操作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实验法:实际操作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害控制的成功案例。
教案四:植物病毒学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植物病毒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理解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植物病毒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植物病毒的形态特征。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教案五:植物细菌学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植物细菌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理解植物细菌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
植物健康地生长与正常的发育,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粮油食品、果蔬产品和其他各种农副产品。
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有—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它按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发育程序正常进行,如要求有适宜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条件,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气环境等,细胞才能正常分裂,生理活动得以顺序进行,最终获得高产与优质。
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从来都不可能是十分顺利或轻易成功,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有病的植物”或植物发生了“病害”,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病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各不相同,病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病害的措施和策略差异也很大。
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等的学科领域,称为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相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的每—个新成就都可使植物病理学受益。
普通植物病理学
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名称,称为植物病理学。
2.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影响或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限度,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一系列病理学变化过程,在生理和形态上偏离了正常发育的植物状态,有的植株甚至死亡,造成显著地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就是植物病害。
3.病害三要素(详解):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一种病原生物侵害了植物,植物发生病害,但也有两种或多种病原生物共同侵染植物而引发病害。
有时仅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植物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或侵染植物,也就不能影响和干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还需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予以满足,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4.病害三要素: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要素。
5. 病因的划分: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能在植物间传染,所以又称传染性病害。
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不会在植株间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6.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7.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
(病毒无病征)病征只有在侵染性病害重才有出现,所有的非侵染性病害中都没有病征出现。
8.病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9.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根据腐烂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和花腐等。
10.病征类型:真菌(1.霉状物或丝状物2.粉状物或锈状物3.垫状物或点状物4.索状物5.颗粒状物)细菌(菌脓或流胶)
11.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寄生力强。
(不能人工培养)
12.兼性寄生:可以从活的和死的寄主细胞或死的有机质上获取营养。
(可人工培养)
1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14.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就称为专性寄生物。
16.活体营养型:在自然界中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活体营养型。
(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以及植物病害和寄生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
17.植物从两方面抵抗病原生物的侵染:1.结构抗病性2.生化抗性(先天生化抗性和诱导生化抗性)
18.菌物:是一类具有真核的异养生物,典型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19.菌物营养体的主要类型:1.原质团2.无隔菌丝3.有隔菌丝
20.菌丝的变态:菌物的营养菌丝可形成吸器,附着胞,附着质,假根,菌套和菌丝等多种特殊的变态结构。
21.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交织而成,外表坚硬,颜色很深,用来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
22.菌物的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23.菌物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23.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24.同宗配合:有些菌物单个菌株就可完成有性生殖,就称为同宗配合。
25.异宗配合: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菌株共同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26.多型现象:许多菌物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26/单主寄生:植物病原菌物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27.转主寄生(异主寄生):有的菌物,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28.根肿菌门(原质菌门):其营养体为原生质团,生活在寄主细胞内。
(根肿菌均为寄主细胞内专性寄生菌)
29.卵菌门:菌物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这类菌物称为卵菌。
(卵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与真菌明显不同)
30.层出现象: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31.两游现象: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休止,再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
32.霜霉目菌物:主要根据无性繁殖孢囊梗的特点,卵孢子类型,寄生性进行分类,分为4个科: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锈科
33.子囊菌,担子菌: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33、子囊分为原始壁子囊、单层壁孢子、双层壁孢子。
34、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
34.子囊果的类型:1.闭囊壳2.子囊壳3.子囊座4.子囊盘
35.白粉菌目真菌一般称为白粉菌,都是高等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引起植物的白粉病。
36.白粉菌分属的主要依据:闭囊壳上附属丝的形态及闭囊壳内的子囊数目。
37.担子菌门营养体: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三生菌丝体
38.担子菌门菌物的共同特征: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39.冬孢菌纲:分为锈菌目和黑粉菌目
40.锈菌的孢子:分为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41.禾柄锈菌属于长生活史型,可产生五种类型的孢子。
简述:禾柄锈菌是转主寄生的,在麦类作物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的担孢子侵染小檗,在小檗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只能侵染麦类作物,禾柄锈菌生活史中产生的夏孢子是五种孢子中唯一可以侵染它的原寄主植物的。
42.黑粉菌与锈菌的主要区别:黑粉菌的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中间细胞形成的,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没有小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夜不能弹出,黑粉菌也不是专性寄生的(锈菌是专性寄生的)。
43.半知菌类菌物包括那些只有无性态或有性态尚未发现的真菌。
44.半知菌的分类依据:根据无性态(分生孢子阶段)的形态特征。
45.人工培育的细菌致病力容易减弱,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可以恢复其致病力。
46.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物。
47.致病变种:在种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为差异来划分的组群。
48.无细胞壁的植物病原细菌俗称菌原体,包括螺原体属,植原体属。
49.多分体现象仅存在于(+)ssRNA的植物病毒中,多分体病毒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并且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内。
50.内含体: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质等聚集起来,形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内含物,称为内含体。
可分为核内含体和细胞质内含体(病毒在复制表达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形状的内含体)
51.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
介体传播分为昆虫介体和土壤中的介体。
52.非介体传播包括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53.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的病毒保护植物不再受另一病毒的侵染,这种作用可发生在两种病毒或一种病毒两个不同株系之间,其作用通常是相互的。
54.口针:植物寄生线虫的口腔内一个针刺状的器官。
55.亚病毒的成员包括类病毒,朊病毒,和病毒卫星。
56.类病毒是只有核酸,没有蛋白质衣壳保护的环状单链RNA小分子,是目前已知最小的植物病原生物。
57.朊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分子的,最小的动物寄生物,又称朊病毒蛋白。
58.病毒卫星则是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的统称,是指依赖于与其共同侵染寄主细胞的辅助病毒进行繁殖复制的核酸分子,其核酸序列和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没有明显的同源性。
59.植物病原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都是活体寄生物,都有口针。
60.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
61.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6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
63.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证病律,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验证程序,其具体步骤为: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并得到纯培养;3.将该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寄主上,能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寄主上能再分离到这种纯培养物,其性状与原来的分离物相同。
(作为问答题考试概率大)
64.植物病害防治: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尽量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优化植物的生态环境,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引起的损害。
65.防治措施: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领域。
66.植保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