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考点19 诗歌的形象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访中洲[宋]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唐]李商隐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1.(经典题,4分)第一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2.(经典题,5分)两首诗中“被访者”均未出现,但诗人都巧妙地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3题。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辛弃疾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
涓涓流水细侵阶。
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
斗匀红粉照香腮。
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3.(2020云南昆明三模,6分)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本词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结合本词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北陂杏花①[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杏花[唐]罗隐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2023改编,4分)结合前两句简析《北陂杏花》中“杏花”的形象特点。
2.(2023改编,5分)两首诗均写杏花,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3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2018全国II,6分)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黄庭坚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③群羊置莫问,叔度④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⑤寒挂屋山头。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诗歌人物形象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
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
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边,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
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连白发都生出了,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
答题时抓住关键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
//通过前后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寒食还陆浑别业[注]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住处,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前四句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明心境,语言的形象性及概括力极强。
B.颈联描写了诗人远离京师,在热闹的别院欣赏繁花盛开的春天,举杯畅饮,无所拘束。
C.尾联所写的山中野老实为诗人自己,道出了诗人愿作一名老人歌颂这太平盛世的心愿。
D.本诗描写了纯朴幽雅的山野景色,情感怡然欢欣,似有田园牧歌风味,令人耳目一新。
解析:选B B项,“……在热闹的别院欣赏繁花盛开的春天……”错误,从诗中来看,首联中已经点明“……陆浑山中今始发”,“始”,意思是“才开始”,这里是说山中花始绽放,再结合颈联“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可知,桃李是刚刚开始吐露芬芳,而不是繁花盛开;诗中所写的地方是别院,别院是清幽的,不是热闹的,故选B。
★(2)颔联中的“杨柳风”和“桃李月”是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极有情致,请分析。
(6分)答: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颔联中的‘杨柳风’和‘桃李月’是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极有情致,请分析”,然后圈出诗句中“杨柳风”和“桃李月”这两个意象组合,分析由哪些意象组成,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合到一处有什么效果。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意思是“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诗人在“旦别河桥”与“夕卧伊川”之下分别缀以“杨柳风”和“桃李月”这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洛阳繁花飘雪之后“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暮春景象和陆浑山中月映桃李正芬芳的景象;而且由于用“杨柳”来形容“风”,用“桃李”来形容“月”,读者仿佛能闻到这“风”中飘送的杨柳的气息,这“月”下散发的桃李的芳香,造语新颖,意象优美。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2(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3“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分)4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5【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6(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7【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辦析。
题中ABC 三个选项考核诗歌的内容,D 项考核诗歌的手法,其中 B 项,没有“自我的指责”之意。
所以本题选 B 项。
(2)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
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
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
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
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
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傳。
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要求分析如何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通过诗歌中的内容“颜色如花”“命如叶薄”“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鸳盎只影”枯荷等形景的写出红频女子命薄”生活无定“卑徴”形单影只”孤独伶们的思修命运。
参考答案:1、孤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壮,越暴晒越是茁壮。
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坚强不屈、虚心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决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注释天质:天生的性质。
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弥:更加。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怨恨。
斫:砍,斩。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译文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赏析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锐意改革,毫不犹豫,坚决推行新法。
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写了这首诗。
现在,来分析一下这首诗可能的思考写作过程,从中体会一下如何写诗。
写诗,首先要立意。
按照当时的情形,这首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当然应该表达作者的情怀和意志。
这就要描写自己的形象、正直的品格、推行新法的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表现自己要通过变法革新帮助皇帝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创造一个较为和谐安定的社会的愿望和理想。
其次是构思。
依据立意构思,要考虑取象、全诗的整体结构、意脉、韵味、表现手法,等等,在头脑中绘出这首诗的蓝图。
构思中,首先是取象。
作者经过思考,认为自己与“孤桐”很相像,于是决定以“孤桐”为象,来写这首诗。
当然也要考虑到表现手法、全诗的结构。
由于取象孤桐,是物象,就须考虑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兼及抒情;其次是结构,就得是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各用几句几联,这样,一首诗的大体情形就定下来了。
按照这样的构思,开篇就得描写孤桐。
所以诗的开篇这样写道:“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诗歌形象单元检测题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闻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
这里是词人自比。
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莲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笼莺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请赏析诗中的黄莺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训练 (一)讲前先练参考答案1、《诉衷情》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江雪》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3、《鹧鸪天代人赋》参考答案:词的上阕①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恬淡闲适的景象。
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③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的思想感情。
4、《晚泊岳阳》参考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5、《严郑公宅同咏竹》[参考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这首诗借咏竹告诉我们: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6、《木芙蓉》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7、《孤雁》参考答案: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1、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要点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要点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要点三)2、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说说诗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参考答案】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孤独的游子形象。
(要点一)从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动作和心理描写上可看出,这位游子在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
(要点二)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要点三)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
(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要点三)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鉴赏的形象一、(·双鸭山第一中学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王安国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3.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完成5~6题。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5.这首诗颔联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炼字能力。
首联用得最好的字应该是动词,比较“动”与“窥”两个字,很显然应选“窥”。
答题时,先写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进行细致分析。
【答案】“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
诗歌鉴赏练习(一)姓名:1、请指出下列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1)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2)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3)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4)美人神女灵修()(5)杜鹃磁针()(6)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7)青鸟鸿雁雁足尺素()(8)白雪玉壶冰心()2、阅读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试分析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试分析词中“幽人”形象。
5、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试分析“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①后人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由_________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_______季节。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的处境。
(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诗歌鉴赏练习(二)1、请写出五种以上常见意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课时追踪检测(八)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1)~ (2) 题。
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单独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注 ]① 朱敦儒(1081- 1159),宋朝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漂泊江南之时。
②箨 (tuò):竹笋的壳皮。
(1)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词以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了江南清明节气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光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忱。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了然时间,又描述了江南“清明节气雨纷繁”的特点及扫墓时燃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涟漪,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显现了春季到来的勃勃活力与希望。
D.“日长单独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邃的酸楚,把上阕中凄冷的风景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裕深邃感人的神韵。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问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单怆然的心境相响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势而没心赏析的沉痛心情。
分析:选 AC A 项,“抒发了对江南春光的喜欢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消亡的悲情; C 项,“显现了春季到来的勃勃活力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漂泊江南,四周飘零,无认为家。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如何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剖析。
答: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心里悲凉凄凉、落寞迷惘的爱国诗人形象。
清明节气,凄风苦雨,冷气难耐。
白天渐长,一个人孤独地倚着栏杆,这光阴怎么过得这样迟缓?天寒人心更寒。
词人遭受离乱,故国已亡,漂泊江南,心里的悲忿悲凉因而可知。
2.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1)~ (2) 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 ,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 ),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一、1.D【解析】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二、3.B【解析】B项,“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错,应是运用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与愁苦。
4.参考答案: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
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
②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
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
(每点3分)三、5.B【解析】“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6.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
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②李副使经历非凡。
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
③李副使志向远大。
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四、7.A【解析】A项,“儒雅谦恭”有误。
8.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五、9.C【解析】“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说法错误。
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堆积在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了灰尘,意在侧面写出两人对弈时间之久,并非真实情景。
另外,“客人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中”错误。
“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是用客人和车马已久等在门外的画面侧面描写出主人对弈之入迷,局势之紧张,对弈之旗鼓相当,哪怕客人在外等候多时,主人也全然不知。
“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
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
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边,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
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连白发都生出了,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
答题时抓住关键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
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
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
C.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
解析:选B B项,“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错,应是运用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与愁苦。
★(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根据诗人的经历、现状、思想追求,还有诗中关键字综合分析。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中又使用了对比,客人的形象和诗人也形成鲜明对比,答题时也要注意分析。
参考答案: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
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
②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
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
[白话诗歌]
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未曾落空。
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
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解析:选B B项,“歌颂了……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
★(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
答:
参考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
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
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
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
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白话诗歌]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这首诗一、二句交代行踪,写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暗示了农村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
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解析:选B B项,诗的前三联也有听觉描写,如“时闻响纬车”。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参考答案:①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
②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象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