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肾癌长期生存1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441.57 KB
- 文档页数:2
骨转移性肿瘤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癌症是人类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年新发癌症病例1,444,920人,死亡人数559,650。
在国内,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国人第一杀手。
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女性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
国人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女性则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的数据显示,美国癌症患者死亡人数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平均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的15%、87%、95%和64%。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癌,少数为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
尸检结果显示总体发病率为32.5%,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五种肿瘤类型。
骨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因此骨肿瘤医生面临着艰巨的诊治任务。
临床特点如果没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早期诊断骨转移癌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临床医生应当熟悉骨转移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生理学特点,随时警惕中老年骨科病人中的骨转移癌病例,缩短骨转移癌由怀疑到明确的时间。
同时应认真鉴别除外肉瘤、骨髓瘤、淋巴瘤、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骨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40岁以上发病居多。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原发灶常在骨转移癌被诊断以后查出,部分患者早年有肿瘤手术病史。
有时原发肿瘤非常隐蔽,骨转移癌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应用现代仪器仍无法发现原发肿瘤。
骨转移癌一般是由血行播散而来,多见于扁骨,因为成年后仍保留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能够提供肿瘤栓子生长的适当条件。
《肾癌骨转移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约35%~40%转移性肾癌合并骨转移,多为溶骨性改变。
常见转移部位有脊椎、骨盆和股骨近端,可致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肾癌出现骨转移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2~28个月,发生SRE后预期生存时间为10个月左右。
肾癌骨转移应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综合诊疗,经泌尿外科、骨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学科专家联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维持较好生存质量、延缓SRE发生,甚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一、临床表现肾癌骨转移发生SRE的比例高达72%~85%。
肾癌骨转移最常见表现是疼痛,20%出现病理性骨折,28%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二、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或预防SRE发生。
80%肾癌骨转移为溶骨性改变,表现为正常骨结构破坏。
有以下症状应怀疑骨转移:(1)骨痛或骨折;(2)脊髓或神经受压症状;(3)血碱性磷酸酶升高;(4)高钙血症;(5)高血红蛋白。
肾癌骨转移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仅在临床诊断有疑问时才行活检。
1.影像学诊断:核素骨扫描是首选筛查方法,但灵敏度仅为50%左右,增强CT扫描敏感性高,可发现骨质破坏和周围软组织影。
MRI对骨髓中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水肿非常敏感,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达93%,能发现尚未引起明显骨质破坏的转移灶和周围软组织影,怀疑脊椎转移时首选MRI。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提供全身骨骼受累情况,还可断层扫描显示骨质破坏情况,但价格昂贵,常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肾癌骨转移敏感性不高(63.6%左右),Hybrid18F-FDG PET-CT和18F-NaF PET-CT可提高肾癌转移的诊断率,但目前仅少数医院开展。
骨转移筛查和诊断首选ECT和增强CT,需对怀疑骨转移部位增加CT骨窗增强扫描,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 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 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 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 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 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 并发症,其中包括骨。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 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 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 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骨转移核磁共振报告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我们为患者进行了骨转移核磁共振检查。
在本次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现将报告结果如下:
1. 检查部位,全身骨骼。
2. 检查目的,评估骨转移情况。
3. 检查结果:
(1)头颅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脑实质结构正常。
(2)颈椎,C3、C4椎体见异常信号,考虑为转移瘤。
(3)胸椎,T6、T7椎体见异常信号,考虑为转移瘤。
(4)腰椎,L2、L3椎体见异常信号,考虑为转移瘤。
(5)骨盆,骨盆骨骼无明显异常信号。
(6)四肢骨骼,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4. 诊断意见,全身骨骼骨转移可能性大,建议结合临床综合评估,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5. 建议,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以上就是本次骨转移核磁共振报告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咨询,请及时联系医生或医疗机构。
祝患者早日康复!。
肾癌带瘤生存的成功案例【原创实用版】目录1.肾癌带瘤生存的成功案例2.案例一:患者信息及治疗过程3.案例二:患者信息及治疗过程4.肾癌带瘤生存的可能性和挑战5.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带瘤生存的影响6.结论:肾癌带瘤生存的希望与前景正文肾癌带瘤生存的成功案例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肾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带瘤生存成为了可能。
本文将介绍两个肾癌带瘤生存的成功案例,并探讨肾癌带瘤生存的可能性、挑战以及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带瘤生存的影响。
案例一:患者信息及治疗过程患者,男,45 岁,因腰痛就诊,检查发现右肾有一肿块。
经过穿刺活检确诊为肾癌。
由于肿瘤较大且靠近肾脏血管,手术切除困难。
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选择了介入治疗,通过导管进入肿瘤内部,注入化疗药物。
同时,患者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
经过一年的治疗,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腰痛症状明显缓解。
如今,患者已经带瘤生存五年,生活质量良好。
案例二:患者信息及治疗过程患者,女,52 岁,因体检发现左肾有一肿块。
经过穿刺活检确诊为肾癌。
由于肿瘤较小,患者选择了保留肾脏的手术治疗。
手术后,患者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免疫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合理膳食,适当锻炼。
两年后,患者的肿瘤没有复发,肾功能正常。
如今,患者已经带瘤生存八年,生活质量良好。
肾癌带瘤生存的可能性和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肾癌带瘤生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肾癌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控制肿瘤的生长。
然而,肾癌带瘤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治疗的副作用以及患者的心理压力等。
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带瘤生存的影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肾癌带瘤生存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锻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其次,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要有信心。
同时,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也对患者的带瘤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核磁检查骨转移的报告
报告内容:
通过核磁检查,发现患者骨转移的情况。
磁共振图像显示某些骨骼区域存在转移病灶。
以下是详细的检查结果描述:
1. 脊柱:
- 胸椎:T3、T6、T9、T12椎体可见明显骨质破坏和转移病灶。
- 胸椎椎体边缘呈现出骨质增生现象。
- 椎间盘高度正常,未见明显膨隆或脱垂。
2. 骨盆:
- 骨盆区域显示出多个转移病灶,特别是髂骨和髂耳区域。
- 来自腹腔器官的转移病灶尤为明显。
3. 骨骼系统其他部位:
- 右侧肱骨远端可见一个病灶,可能是骨转移。
- 左髂骨上缘和右骶骨区域也出现骨质破坏和转移病灶。
根据以上结果,骨转移的范围广泛,涉及到胸椎、骨盆以及其他骨骼部位。
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检查以确定转移病灶的性质及进展情况,以便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㊀㊀[关键词]㊀乳腺癌;㊀骨髓转移;㊀贫血;㊀骨痛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7 9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4)01-0098-03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4.01.171 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2022年7月无诱因出现右肩胛部疼痛,其间出现低热㊂外院检查,血常规结果:Hb97g/L,考虑 骨质疏松 ,予碳酸钙口服,疼痛未缓解,并逐渐出现肩部及腰背部疼痛㊂某次服药后患者出现呕吐,诱发左季肋部剧烈疼痛㊂2022年8月22日于外院行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左第6肋骨骨折,胸腰椎椎体及胸骨改变,考虑多发性骨髓瘤㊂对症治疗疼痛后患者未复诊㊂2022年9月28日患者因疼痛未缓解及半个月内体重下降5kg,就诊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㊂血常规结果:Hb59g/L㊂血生化结果: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224U/L,Cr177μmol/L,LDH295U/L,Ca3 20mmol/L㊂炎症指标PCT0 162ng/mL,CRP9 80mg/L㊂以 重度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待除外 收入血液肿瘤科㊂入院后查血CA⁃125110 3U/mL,CYFRA21⁃120 29ng/mL,CEA13 24ng/mL,CA15⁃352 5U/mL㊂行骨髓穿刺涂片(见图1):骨髓转移性癌㊂普通外科会诊补充乳腺查体发现左外上象限质硬肿物,大小为5cmˑ4cm,无压痛,左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侧肋弓处隆起性改变㊂乳腺钼靶示:左乳外上区域分布细小多形钙化灶,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4a类㊂入院后患者呈极度衰弱㊁神志淡漠㊁尿量减少等恶液质状态,血液肿瘤科予以输血㊁补液㊁降钙㊁双膦酸盐㊁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恢复,一般状态较前改善,转入普通外科㊂2022年10月9日超声提示患者左乳外上片状低回声2 4cmˑ0 8cm,伴点状钙化,BI⁃RADS4a类,左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皮质明显增厚)㊂左乳肿物穿刺活检病理: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Ⅱ级,6分㊂免疫组化:ER(90%++)㊁PR(3%++)㊁HER2(1+)㊁Ki⁃67(30%+)㊂骨髓穿刺活检病理回报骨髓转移性癌,免疫组化提示可能为乳腺来源㊂免疫组化染色:AE1+AE3(+)㊁CK7(-)㊁CK20(-)㊁ER(中+)㊁PR(-)㊁GATA3(+)㊁E⁃Cad(+)㊁p120(膜+)㊁CD71(红系+)㊁MPO(粒系+)㊁CD42b(巨核系+)㊁Ki⁃67(50%+)㊂特殊染色:网织(+++)㊁铁染色(-)㊂全身骨显像(见图2)示:中轴㊁双侧肩胛骨异常,符合全身广泛骨转移㊂肺㊁肝㊁脑未见转移,诊断为左侧乳腺恶性肿瘤(LuminalB,cT2N1M1)㊂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CooperativeOncologyGroup,ECOG)评分3分㊂2022年10月13日开始化疗,方案:白蛋白紫杉醇,0 1g,1次/周,6周后改为0 2g,1次/2周,同时继续予唑来膦酸输注㊂骨科协助评估脊柱稳定性后予颈托㊁腰托持续佩戴㊂化疗过程中,查体患者左乳肿物明显缩小,化疗5个月时已不可触及㊂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一般情况明显好转,ECOG评分0分㊂2023年3月6日行骨髓穿刺活检,仍可见肿瘤细胞㊂此时停用化疗,改为内分泌治疗,方案为卵巢功能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CDK4/6抑制剂(戈舍瑞林3 6mg+依西美坦25mg+阿贝西利150mg)㊂随访48周,患者血常规㊁ALP㊁血钙等指标都恢复至正常范围㊂肿瘤标志物在内分泌治疗期间稳定在正常范围并继续下降㊂本研究获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3699⁃6⁃01)㊂㊃89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January2024,Volume17,Number1㊀㊀㊀ⓐ可见大小不等的红细胞;ⓑ箭头所指为转移癌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成堆分布,胞浆深染,细胞之间相互融合,并可见个别呈散在分布图1㊀患者骨髓穿刺涂片镜下所见患者中轴㊁双侧肩胛骨异常,符合全身广泛骨转移图2㊀患者全身骨显像所见2㊀讨论2 1㊀本例患者以骨痛及贫血为主要表现,入院后骨髓穿刺检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左乳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乳腺浸润性癌㊂全身骨显像提示患者中轴㊁双侧肩胛骨异常,符合全身广泛骨转移㊂骨髓穿刺活检病理回报骨髓转移性癌,免疫组化提示可能为乳腺来源,最终诊断为左侧乳腺恶性肿瘤㊂确诊后予以紫杉醇化疗,患者左乳肿物明显缩小,肿瘤标志物下降至正常范围,一般情况明显好转㊂后予以内分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肿瘤标志物稳定在正常范围并继续下降,全身骨痛症状消失,ECOG评分已由入院时的3分下降至0分㊂2 2㊀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乳腺癌患者晚期往往会出现全身转移,但报道骨髓转移伴血细胞下降的文献较少㊂Rahmat和Ikhwan[2]回顾分析了1297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只有0 17%的患者存在有症状的骨髓转移,以骨痛及贫血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骨髓转移则更为罕见㊂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4 5年,而骨髓转移患者的中位OS仅为1年[3]㊂发生骨髓转移的患者如果不能接受化疗,中位OS仅为1个月[4]㊂因此,乳腺癌骨髓转移后及早诊治十分重要㊂2 3㊀骨髓转移患者与骨转移关系密切,却有所不同㊂骨转移患者早期常有一系列骨相关事件,而骨髓转移患者初期通常无特殊症状或体征[3]㊂骨髓穿刺活检是诊断乳腺癌骨髓转移的金标准㊂但对于乳腺癌并不是常规的检查手段[5],并且乳腺癌骨髓转移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难以进行早期诊断[3]㊂一些临床症状提示乳腺癌骨髓转移㊂文献报道贫血是乳腺癌骨髓转移最常见的症状,40% 60%乳腺癌骨髓转移患者Hb低于120g/L[6]㊂研究认为,发热与乳腺癌骨髓转移有关,特别是不明原因的弛张热[7]㊂同时有研究认为骨髓转移会导致ALP升高[5]㊂本例患者入院时有贫血情况,且在病程中存在不明原因的低热情况,与既往报道相符㊂有研究报道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可以同时检测骨皮质和髓质的早期改变,诊断骨髓转移的灵敏度高达90%[3]㊂但由于癌细胞的遗传异质性,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HR和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能不同,目前只使用PET/CT成像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骨髓转移是不够的[8]㊂2 4㊀乳腺癌合并骨髓转移已属于晚期,中位生存时间短,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指南指导用药,以个体化治疗为主㊂化疗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9⁃10],但由于肿瘤对造血系统的破坏,发生骨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程度较差㊂为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状态㊁肿瘤分子分型等进行个体化用药㊂由于化疗本身会抑制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加重患者贫血情况,推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对症予以输血以保障化疗的有效进行㊂研究认为,对于存在骨髓功能障碍,血常规异常的患者,小剂量紫杉醇单药,给药1次/周,是一种可适用方案[3]㊂本例患者治疗初期采用紫杉醇进行治疗,各项指标恢复良好㊂内分泌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也可以提高患者的OS[5]㊂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如HR(+)/HER2(-)患者,内分泌治疗生存期高于化疗[4]㊂但内分泌治疗起效慢,不利于危重患者的解救治疗㊂因此,内分泌治疗通常进行肿瘤的维持治疗㊂本例患者在解救化疗指标恢复后采用内分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全身骨痛症状消失,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㊂有研究报道,使用来曲唑和亮丙瑞林加CDK4/6抑制剂帕博西尼,有显著的临床获益[8]㊂对于骨髓转移广泛且临床化疗耐受性差的患者,可以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10]㊂对于基础情况差的HER2阳性的患者,曲妥珠单抗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肿㊃99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4年㊀1月㊀第17卷㊀第1期瘤的进展[11]㊂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可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骨髓中播散性肿瘤细胞的比例㊂由于骨髓转移患者通常会造成骨质破坏,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治疗可减少骨骼相关事件,包括疼痛㊁骨折和高钙血症[12]㊂本例患者使用了唑来膦酸进行治疗,骨痛症状明显好转㊂2 5㊀以骨痛及贫血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伴骨髓转移,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若未及时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㊂临床上如怀疑乳腺癌骨髓转移,应及早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㊂参考文献[1]罗㊀旭,王千千,党会芬,等.乳腺癌骨髓及脑膜转移等多处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J].社区医学杂志,2022,20(16):944-946.[2]RahmatC,IkhwanR.Hormonaltreatmentforsymptomaticbonemarrowmetastasisinbreastcancerpatients[J].Maedica(Bucur),2018,13(3):238-240.[3]车轶群,王㊀迪,沈㊀迪,等.乳腺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7):870-873,877.[4]孙㊀妍,郝春芳,张㊀丽,等.奥拉帕利治疗骨髓转移伴全血细胞降低乳腺癌1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0,39(12):766-768.[5]NiuL,LvH,ZhangM,etal.Clinicopathologicalfeaturesandprog⁃nosisofbreastcancercombinedwithsymptomaticbonemarrowmetas⁃tases:a10⁃year,single⁃center,real⁃worldstudyof67cases[J].CancerMed,2023,12(9):10672-10683.[6]OtsuboR,YanoH,ItonagaH,etal.Severethrombocytopeniaandanemiaasaninitialpresentationofbreastcancer:acasereport[J].ClinCaseRep,2022,10(12):e6762.[7]孙君重,王丽青,康欢荣,等.乳腺癌骨髓转移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0,9(3):223-226.[8]GarufiG,CarbogninL,OrlandiA,etal.ThetherapeuticchallengeofdisseminatedbonemarrowmetastasisfromHR⁃positiveHER2⁃negativebreastcancer: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FrontOncol,2021,11:651723.[9]SakinA,SakalarT,SahinS,etal.Factorsaffectingsurvivalandtreatmentefficacyinbreastcancerpatientswithbonemarrowmetas⁃tasis[J].BreastJ,2020,26(4):815-818.[10]YangR,JiaL,LuG,etal.Symptomaticbonemarrowmetastasesinbreastcancer:a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FrontOncol,2022,12:1042773.[11]XuL,GuoF,SongS,etal.Trastuzumabmonotherapyforbonemarrowmetastasisofbreastcancer:acasereport[J].OncolLett,2014,7(6):1951-1953.[12]ColemanR.Bisphosphonatesandbreastcancer fromcautiouspal⁃liationtosavinglives[J].Bone,2020,140:115570.[收稿日期㊀2023-09-07][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钟成明,罗㊀斌,白熠洲.以骨痛及贫血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骨髓转移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1):98-100.㊃001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January2024,Volume17,Number1㊀㊀。
许多临床实验证明,多数肾癌患者由于早期治疗不彻底,会出现复发转移,以骨转移、肺部转移较为常见。
当肾癌出现转移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苦于没有好的病例以供参考,常常会走很多弯路,基于这一原因,小编整理了一些肾癌转移治疗比较好的病例,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1、苗万民(化名),肾癌术后,肺部转移,男,41岁,信阳市人。
2009年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在159医院行手术并做免疫疗法5个疗程。
2011年6月复查,发现肺部转移,家属咨询过多家省级医院后,于6月27日找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院长袁希福根据其病情,以“三联平衡疗法”中药治疗,7月27日,诉反应平稳无不适;8月31日,患者精神气色好,纳食好,大小便及睡眠明显改善,咳嗽减轻。
2、涂永顺,肾癌、多发性转移,男,70岁,南阳油田通信公司。
2006年5月,在医院检查,确诊肾癌。
出院时诊断,右肾盂及输管多行细胞癌,肝右叶囊肿,胆结石。
不久发现膀胱转移,9月14日,在该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又治疗多次。
6月26日,经其他病友介绍,找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求治,袁希福教授根据其病情发展,以“三联平衡疗法”为主方,施以其他重要配合对其进行治疗。
8月25日回访,食欲好,精神好,气色好,无不适症状,继续治疗。
11月11日回访,精神体力逐渐好转,饮食增加,头发黑,大小便正常,每天能坚持跑步6里路。
2008年3月13日,精神身体一般情况很好,颈部淋巴结缩小,疼痛消失,CT提示,腹腔淋巴结消失,大小便正常。
后来多次随访,情况良好。
3、杨志田,右肾透明细胞癌,女,68岁,河北省磁县陶泉乡申家沟人。
2006年9月确诊右肾透明细胞癌,在邯郸某医院做“右肾切除术”,术后化疗俩个疗程,术后四个月复查未见转移,但八个月后见下腔静脉9.5cm长,直径3.2cm,癌栓,医院认为治疗无意义,劝其回家,2007年9月河北峰矿某医院CT示骨转移。
摘要: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晚期肾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本文旨在探讨肾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转移率和死亡率。
骨转移是晚期肾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疼痛、骨折、病理性骨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因此,针对肾癌骨转移的治疗至关重要。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肾癌骨转移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以下情况:(1)骨转移灶局限,无其他远处转移。
(2)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3)手术切除后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手术方式包括:(1)局部切除术:适用于单发骨转移灶,切除范围包括转移灶及周围正常组织。
(2)姑息性手术:适用于多发骨转移灶,切除部分转移灶以缓解症状。
2. 放疗治疗放疗是治疗肾癌骨转移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以下情况:(1)手术切除后,预防复发。
(2)无法手术切除的骨转移灶。
(3)缓解疼痛、骨折等并发症。
放疗方式包括:(1)外照射:适用于单发或多发骨转移灶。
(2)近距离放射治疗:适用于单发骨转移灶,尤其是脊柱转移灶。
3. 化疗治疗化疗是治疗肾癌骨转移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以下情况:(1)无法手术切除的骨转移灶。
(2)手术后预防复发。
(3)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提高疗效。
化疗药物包括:(1)传统化疗药物:如顺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
(2)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依维莫司等。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手段,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转移的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适用于以下情况:(1)晚期肾癌患者。
(2)手术切除后预防复发。
(3)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提高疗效。
靶向药物包括:(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阿瓦斯汀等。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热点,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浙江临床医学2020年1月第22卷第1期• 147••综达•肾癌骨转移的最新治疗进展金鑫奇陈军军陈彦孙凌凌褚强*在2018年美国新发癌症病例中,肾癌(RCC)发病例 数在男女中均名列前十[|]。
高发年龄为60~70岁,男性比 女性更常见。
肾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其余依次为骨 (约20%~35% P L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8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0% [2]。
肾癌骨转移患者的骨完整性破坏, 可导致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包括疼痛、即将发生的 骨折、神经压迫,高钙血症甚至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和其他治 疗的病理性骨折3除骨并发症外,肾癌骨转移常影响患者的 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率[3]。
转移性肾癌的发病率逐年增 加,晚期肾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
虽然最近几十年在靶向 治疗SRE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文对 肾癌骨转移的最新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I.I二磷酸盐类二磷酸盐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包 括RCC,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减少骨吸收。
临床试验已经确定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功 效,可减少SRE,如减轻疼痛目前多种二磷酸盐包括氯磷酸盐、帕米磷酸盐、伊班磷酸盐和唑来磷酸已经被用 于预防SRE。
唑来磷酸是一种强效的抑制破骨活性的药物,已用于治疗乳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肺癌和RCC转 移患者的临床研究14_51。
虽然唑来磷酸被广泛用于治疗骨 转移性,但相比其他肿瘤的转移,这种药物较少用于治疗 RCC转移。
Bmmn等H联合唑来磷酸和依维莫司治疗RCC 骨转移患者,12周治疗后,唑来磷酸和依维莫司联合组患 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5个月,而单用依维莫司治疗 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4个月。
联合治疗组患者首次 出现SR E的中位时间为9.6个月,单一治疗组患者(依维 莫司)为5.2个月〜。
其认为唑来磷酸加人依维莫司治疗 中可显著减少骨吸收,并可促进肿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