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五课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 作品出处。
二、生字词。
1. 字音。
- 阔绰(chuò)、羼(chàn)水、绽(zhàn)出、间(jiàn)或、附和(hè)2. 字形。
- “阔绰”的“绰”不能写成“掉”;“羼水”的“羼”要注意写法。
三、小说结构。
1. 序幕(第1 - 3段)- 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不同类型,为孔乙己的出场做铺垫。
- 通过描写短衣帮和长衫客,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状况。
2. 开端(第4段)- 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对他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初步展示了他的身份、性格和社会地位。
- 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特殊身份暗示了他的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
3. 发展(第5 - 9段)- 描写孔乙己在酒店中的种种表现,包括他的迂腐、善良、好喝懒做等性格特点。
- 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体现出他善良的一面;而他满口之乎者也,又显示出他的迂腐。
- 旁人对他的嘲笑和捉弄,如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揭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孤立无援。
4. 高潮(第10 - 11段)- 孔乙己偷书被打折腿后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形。
- 他的外貌更加狼狈,“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的精神也彻底被摧毁,但仍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5. 结局(第12段)- 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不确定,因为没有人确切知道他的死讯;“的确”表示按照他的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必死无疑。
四、人物形象分析。
1. 孔乙己。
- 迂腐:他满口“之乎者也”,总是用一些文言词语来显示自己的读书人身份,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善良:他教小伙计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尽管他自己也很穷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故事,讲述了吴国与楚国之间的一个战略行动。
本文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分析其中的智慧思考,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学习其中的智慧和策略。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国与吴国正处于敌对状态。
吴王夫差为了准备对楚国发动战争,决定向智力过人的越王勾践求助。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派出了名将乌江一艘无毁的空草船前往吴国。
乌江的草船虽然简陋,但在乌江的指挥下,它却成为了一项巧妙的计策。
吴军在乌江的示意下,借来了箭矢,以便在战争中有更多的弹药可用。
乌江深知楚国的强大,也知道自己船上的宝贵财物对楚国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因此,他没有急于回去,而是故意拖延了回程的时间。
同时,乌江还利用船上存储的粮食,借口等待风向适宜才能启程。
吴军迫切需要箭矢,于是派人赶到乌江处督促他尽快归还箭矢。
乌江则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吴军能够同样借给他们1000斤粮食。
吴军为了箭矢,欣然答应了这个条件。
乌江拿到了粮食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需要1000张青布来包装粮食。
吴军再次为了箭矢,应允了这个要求。
乌江在完成了吴军的要求之后,终于启程返回越国。
吴军迅速将乌江归还的箭矢分发给士兵,顿时士气大涨,准备迎战楚国。
这个故事中增加了一个转折,在越王勾践的帮助下,吴国不仅得到了箭矢,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士兵们的信心和士气。
通过乌江的智慧谋划和巧妙筹划,吴军成功地化解了困境,并为战胜楚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看到了乌江智慧与聪明的智谋。
他不仅知道如何打动吴军,还能够根据吴军的需求不断提升条件。
这种智慧的运用对于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非常重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在面对困境时,要善于找到合适的方法,通过巧妙策划和谋划来解决问题。
其次,故事中也体现了信任的重要性。
越王勾践相信乌江能够完成任务,没有怀疑他的真实意图。
而吴军在乌江的要求不断增加时同样是出于对越王的信任。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基础知识练习一、填空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6.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9.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10.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1.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1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特点。
14.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二、干扰项改错1.中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相同内涵。
【不同】3.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不忘本来、摒弃外来、面向未来。
【吸收外来】5.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消除文化多样性,实现不同文化的统一。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知识点+练习5我看1穆旦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情情揉过丰桐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苜.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酢了凝望它的大地口哦匚逝去的考少欢乐和忱戚」. 我枉然1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味椎的暝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地着季节的起伏而解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K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幺样的困国?这里的“你〞指什么?口选自?借日诗更・“人民史学用怅社旬〔「4 双Z将口口9德_|第7匕剧芯皆良样.生于我津.阳新浙江沟宇,诗人,购庠窜艺〔用:原诗写为范文大,字母-<r.现域一改为**TM.4 1程然]白白地⑤[3〔¥1〕]漂浮,■联任务一I 活动■摆兖| 9作者在这里因自然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2 ;的%发而生长进样的愿哦,让我的呼吸与白桃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乂把它吹熄1938年6月母读读写写|丰|闾I况用他I点I 初发I I闾逢漫淞流盼摇戋递进艮句永我复甸〔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侪.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鲁迅?社戏?〕〔2〕的分别说空气和生命.迷室间出没有……〔剑可席?帝上他的限*?〕〔3〕只有几个未料的人制,看了一阵,都进手了.堆着走出一个小且来,学力臂呀的电.〔鲁迅?社戏?〕〔4〕于是他彼了一条凫子坐在尻子中,面时看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由于大痛而宣告失败,〔丁*中?应有格物致如精步?〕〔1〕〔2〕两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您总比整一个更进一屡,是述遗复句;〔3〕〔4〕两句,不分句根据时间收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是承接复句.想一短,我们常用哪些关联网潘表示递进关系加改按关系?②〔掘电〔y6〕〕捶荡.昊九①〔波盼〕箝动目光看活动•探究|事一・元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二、相关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 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泼于20 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三、理解词义1.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2.枉然:白白地.3.飘逸:漂浮,飘散.4.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5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四、问题解疑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此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黄昏时分柔美*1?舌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往返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4.这里的你"指谁?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 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根底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入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五、课文主题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同步练习5我看01积累运用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 .丰润(r n) 红晕(y n) 疑望B .忧戚(q )1枉然(wan g漫游C.谐奏(z u)飘逸(y )流盼D.坦荡(ta n®拽(y )吹熄(解析:A.疑〞应写作凝〞;B.戚〞应读作a qjD.拽〞应写作曳〞.)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C)______________ 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泼起来.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 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 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A.①③⑥⑤②④B.①④⑥③⑤②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②④⑥⑤③3.文学常识填空.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4.内容理解.(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图画.(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无形地运行着,犹如流云逝水,去而不归.但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春夏秋冬多姿多彩的美景.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1)【赏四季美景】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美.请欣赏下面几幅图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描绘一下你的感受.【例如一】我最喜欢图一,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暖阳升起, 小草破土而出,这一切让严寒的人感到温暖,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例如二】我最喜欢图四,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肃静的一个季节,白雪覆盖大地,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一切丑的东西瞬间变得那样洁白、纯洁,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2)【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春之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夏之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之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冬之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唱四季赞歌】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请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100字以内)【例如】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 繁花似锦,绿荫弥漫,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02拓展阅读冬景贾平凹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留,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假设续假设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驴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 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 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 亮晶晶的挂在长毛上.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 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起来.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那是落了雪.〞奶奶说.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 〞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欣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 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 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你在干什么?〞看绿.〞绿在哪儿?〞绿在树枝上.〞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你还看到什么了?〞太阳,太阳的红光.〞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不,是分号.〞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欣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可乐.6.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本文中的特定含义.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超尘〞本指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响.这里那么指雪中观景,再无他人,自觉有些超脱尘世的孤独与高洁.7.文章的题目为冬景〞,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郊外闲冬图;农村喜雪图;雪中对话图.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以下句子.(1)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2)奶奶,电线肿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童真.9.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欣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 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笔记第五课:中国古代农业与商业一、概念解释1.农业: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土地、水、气候等)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的活动。
2.商业:是指商品的买卖流通过程,也包括商人进行商品买卖的经济活动。
3.农业社会: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形态,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4.商业社会:以商业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商人占据主导地位,商业活动极为繁荣。
二、古代农业1.农业的出现:中国是农业起源地之一,约在10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进行土地耕作。
2.农业方法:原始农业方法主要有火种耕作、休耕耕作和早期水稻种植。
3.农业工具:原始农具多为木制,如犁、耒、镰刀等,进入青铜时代后,农具开始使用铜质制品。
三、农业文明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农业文明最初的阶段,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并养殖动物,逐渐形成部落社会。
2.商代农业:商代农业发展较为成熟,农民种植的作物有小麦、大麦、粟、黍、稻、谷子等。
同时养殖的动物有牛、羊、猪等。
3.农耕社会:周朝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使用铁器与水利工程的应用。
4.齐、楚、秦农业:齐国农业以养殖业为主,楚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秦国则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开展集体化农业。
四、古代商业1.商业的起源:商业起源于农业社会,人们通过交换农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种经济活动。
2.商业的形式:商业逐渐发展出了贸易、市场、货币、铺面等形式。
3.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开辟,而且这些贸易线路间接地促使了中国古代孕育出了郑和下西洋等航海活动。
五、农业与商业的关系1.分工合作:农业和商业相互依存,农民生产农产品,提供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商人则通过交换商品而满足农民的需求。
2.经济发展: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3.社会变迁:随着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逐渐演变为商业社会,商人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生字词拼音第5课《孔乙己》
荤菜hūn cài : 有肉的菜;有辛味的蔬菜。
侍候shì hòu : 伺候;服侍。
绰号chuò hào : 根据某人身上的此特点,给其取一个有代表性
的称谓。
伤疤shāng bā : 1.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2.比喻过去的错误、隐私、耻辱等:揭~。
笔砚bǐ yàn : 毛笔和砚台;文房四室中的两样。
惋惜wǎn xī : 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
同情、可惜:大家对他英年早逝深感~。
夹袄jiá ǎo : 双层的上衣。
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 形容散乱不齐:衣冠不整,头发也~的。
~的茅草。
唠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 : 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 认为不值得分辩。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护精神家园》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护精神家园”主要讲述了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精神的伟大,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守护精神家园的方法。
2.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案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民族精神的力量。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图片,如长城、黄河、毛泽东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族精神?为什么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杨利伟载人航天、抗震救灾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
通过讨论,总结出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九年级第五课
二、简答题
(1)具体表现:如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烘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2)围绕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某一方面回答即可。
做法要具体、可行、结合自身实际。
三、分析说明题
1、(1)核心是爱国主义。
(2)①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④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⑤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等。
(3)示例:①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有助于促进广西的民族团结事业健康发展;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促进广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促进广西社会更加和谐发展;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激发广西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④落实奉献精神,有助于促进广西科技事业的发展等。
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有助于提高广西的对外开放水平;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广西科技事业的发展等。
2、(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