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质量检测卷(三)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447.41 KB
- 文档页数:13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五单元)(教师用书独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其责人也详.(详细)怠者不能修.(进修)B.小挫益厉.(发奋自厉)故虽并.天下(兼并)C.能以兵尝.敌(试探)彼将强.与吾角(勉强)D.则拳蹙..而不遂(弯曲,皱缩)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超过)C [C项,强:偏偏,偏要]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B.多才与艺人..也C.至于..李唐,不可遍举D.一静可以..制百动D [“可以”意义同现代汉语。
A、B、C三项是古今异义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此用长短..之术也A.尺棰.当猛虎B.详,故人难于为善.C.则谗谀者自远.矣D.内.以欺于心B [B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A、D两项为名词作状语。
C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 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闻古之.人有舜者A.得吾说而存之.B.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C.有之.而不用D.辍耕之.垄上B [B项,助词,的。
A项,代词,它。
C项,代词,贤才。
D项,动词,到,往。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A.不责人以细过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C.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D.争道长乐坂下C [A、B、D三项均属状语后置句。
A项,正常语序为“不以细过责人”;B项,正常语序为“泰山于前崩而色不变”;D项,正常语序为“(于)长乐坂下争道”。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
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不透明的心理活动。
这两方面既相互交织,又相互排斥,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
单元质量检测三(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顾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水彩画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着新的、更多的选择。
中国水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语言内涵,它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
流动的水和透明的色相互交融,使水彩画产生种种微妙的效果。
这种水色交融的绘画过程使水彩画充满无限生机。
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作为“水”的民族,对水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对水彩画中国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国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绘画是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反映,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去表现生活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生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
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
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追求水彩艺术的多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源”。
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简单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
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要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等等,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中国水彩的所谓创新发展其实经不起文化的推敲,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罢了。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就不可能产生出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家学说组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释、道混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
要真正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
它并不是在水彩画中简单地添加水墨画的笔触、线条或在水彩画中表现了民族的风情风貌就是“民族化”了,而应当是内在的结合和很自然的渗透。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卷(五)含解析单元质量检测(五)(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和”文化辨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顺着“和”的思维去认识和实践自然以及社会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和”文化思想理念,并贯穿到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当中。
“和”文化思想与思维方式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心态。
“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睦和美”等“贵和”思想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普通百姓也以“和”为贵,信守“平和”“和气”“和谐”,乃至造反也要贯之以“义和”,从而使“和”文化思想观念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和”铸就了中国的文化与文明,有研究者认为:“我们中国、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说到底,我们是从‘和’而来的。
‘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政德政风的淳化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精神理念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成为处理各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
“和”的,大多都在进步、发展;反之,则退步、滞后,甚至给国家、民族和人类带来灾难。
许多事实都证明,世界上大多争执只要采取了“和”的谈判协商方式,就能够得以“和平”解决。
凡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变化,都可以用“和”文化来化解、包容、理解。
面对价值多元、矛盾复杂的当今世界,用“和”文化思维方式去解决、处理矛盾,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结果。
当然,中国推崇“和”文化思想理念并不是否认或不承认个体的差异以及矛盾的对抗。
差异和矛盾是绝对存在的,“和”文化思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强调冲突的多元性和矛盾的多样性。
也正是由于矛盾和差异不断产生,不断变革和斗争,才使得各类体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与“中和”,这也是“和”不断升华的过程。
“和”的核心就是“和谐相处、和而不同”——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在当代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和”文化能够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单元综合测评(三)第三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00362103】A.蓦.然(mò)如簇.(cù)阑.珊(lán) 杳.杳(yǎo)B.白鹭.(lù) 伫.倚(zhù)天籁.(lài) 旌.旗(jīng)C.砥.柱(dǐ) 参差.(chā)金缕.(lǚ) 貂裘.(qiú)D.凋.碧(diāo) 憔悴.(cuì)腥膻.(shān) 离黍.(shǔ)C[C项,“差”应读cī。
]2.下列各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3分)()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北宋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李清照——南宋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南宋D.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北宋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的名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00362104】①京剧成为国剧的初期,谭鑫培创下了“无腔不学谭”的历史,这一方面源于谭派的声腔之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谭派有门户之见....,能够采众家之长。
②根据严歌芩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如同一支哀而不伤....的曲子,令观众沉浸其中,遐思无限。
③春节将至,市场监管局发起“春安行动”,对“脏乱差”的食品经营店进行了规范整顿,使之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2017年5月23日朴槿惠贪腐案举行公开审理,与朴槿惠一同受审的还有乐天韩国会长辛东彬以及“亲信门”事件的始作俑者....崔顺实。
⑤余光中的《乡愁》道出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至今悠悠常绕不绝于耳,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的作品却山高水长....,永世流传。
⑥影视剧创作者只有抗拒诱惑,坚守本心,苦心..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孤诣让国产剧焕发勃勃生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③⑤A[门户之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蓦然(mò)如簇.(cù)阑.珊(lán)杳.杳(yǎo)B.白鹭.(lù) 伫.倚(zhù) 天籁.(lài) 旌.旗(jīng)C.砥.柱(dǐ) 参差.(chā) 金缕.(lǚ) 貂裘.(qiú)D.凋.碧(diāo) 憔悴.(cuì) 腥膻.(shān) 离黍.(shǔ)解析C项“差”应读cī。
答案 C2.下列各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北宋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李清照——南宋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南宋D.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北宋解析“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的名句。
答案 B3.下列词句中不属于李清照的词句的是()A.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B.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C.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析C项,辛弃疾的名句。
答案 C4.下列没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B.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C.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答案 C5.以下对两宋词人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做过工部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精通音律,善于吸取民间新声的优点,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长调,大大扩大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在宋词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他的词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咬文嚼常点滴积累汇咸江海觥筹”不能写成“杯觥《我开始轻视语言》(刊于2012年12月14日《文汇读书周报》)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当杯觥交错之际……”其中的“杯觥交错”应是“觥筹交错”。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
“筹”,行酒令的筹码。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叉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汉语中没有“杯觥交错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爲,课前谄祀走近性直书信是人们之间用来表达情感、阐发事理、叙事状物的工具或手段。
在古代,书信有许多别称,如尺牍、简、札、笺、尺素、启等,而书信这一称呼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文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固定叫法。
——潘海霞、辛树洪《古代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征》识记字音饭讫(q)i裴迪(p i)•曩昔(n a n g)夜舂(ch o n g )仄径(z $ 憩(q )青皋(ga o)矫(ji a o)寻盘..........................................追本溯源•巧记汉字^矢"是T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完全像一妾箭的样子: 早期金丈的形体•也像一支箭的样子•上面是锋利的笔% .下面是结有雕翎的箭尾•本义是笔。
澤矢”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由“矢留且战的字次都与箭有关宀广矫八矩“矩”等。
限时磨砺饨力提俞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A.饭讫(q )朝雊(go u)•轻鯈(ti O)玄灞(xu O b Q• •B. 村墟(x u )夜舂(ch o n g)曩昔(n a n g )沦涟(I nii O• •C. 仄径(z )蔓发(man)辋!水(w a n g )僮仆(t mg p u)• •D. 青皋(gd o)黄蘗(b 0猥(w e i)矫翼(ji a o y i)• •解析:C项,“仆”读p U。
单元质量检测三(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顾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水彩画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着新的、更多的选择。
中国水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语言内涵,它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
流动的水和透明的色相互交融,使水彩画产生种种微妙的效果。
这种水色交融的绘画过程使水彩画充满无限生机。
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作为“水”的民族,对水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对水彩画中国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国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绘画是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反映,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去表现生活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生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
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
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追求水彩艺术的多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源”。
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简单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
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要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等等,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中国水彩的所谓创新发展其实经不起文化的推敲,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罢了。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就不可能产生出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家学说组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释、道混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
要真正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
它并不是在水彩画中简单地添加水墨画的笔触、线条或在水彩画中表现了民族的风情风貌就是“民族化”了,而应当是内在的结合和很自然的渗透。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和”文化辨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顺着“和”的思维去认识和实践自然以及社会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和”文化思想理念,并贯穿到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当中。
“和”文化思想与思维方式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心态。
“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睦和美”等“贵和”思想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普通百姓也以“和”为贵,信守“平和”“和气”“和谐”,乃至造反也要贯之以“义和”,从而使“和”文化思想观念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和”铸就了中国的文化与文明,有研究者认为:“我们中国、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说到底,我们是从‘和’而来的。
‘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政德政风的淳化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精神理念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成为处理各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
“和”的,大多都在进步、发展;反之,则退步、滞后,甚至给国家、民族和人类带来灾难。
许多事实都证明,世界上大多争执只要采取了“和”的谈判协商方式,就能够得以“和平”解决。
凡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变化,都可以用“和”文化来化解、包容、理解。
面对价值多元、矛盾复杂的当今世界,用“和”文化思维方式去解决、处理矛盾,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结果。
当然,中国推崇“和”文化思想理念并不是否认或不承认个体的差异以及矛盾的对抗。
差异和矛盾是绝对存在的,“和”文化思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强调冲突的多元性和矛盾的多样性。
也正是由于矛盾和差异不断产生,不断变革和斗争,才使得各类体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与“中和”,这也是“和”不断升华的过程。
“和”的核心就是“和谐相处、和而不同”——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在当代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和”文化能够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高中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五)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编纂.(zuǎn)粮囤.(dùn)处女作(chǔ)翘.首以待(qiào)B.剽.悍(piāo) 角.逐(jiǎo) 露.马脚(lòu) 色厉内荏.(rěn)C.给.予(jǐ) 症.结(zhènɡ) 唾液腺.(xiàn) 顺蔓.摸瓜(wàn)D.档.期(dànɡ) 奇葩.(pā) 混.凝土(hùn) 螳臂当.车(dānɡ)解析:A项,翘qiáo。
B项,角jué。
C项,症zhēnɡ。
答案:D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3分)我一个人看着车窗外,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大上海。
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蜚声国际的大都市,正值晚上8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纷至沓来。
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错综复杂的道路。
A.望其项背 B.蜚声 C.纷至沓来 D.错综复杂解析:A项,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B项,蜚声:闻名于。
C项,纷至沓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D项,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
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
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饭讫.(qì) 朝雊.(ɡòu) 轻鯈.(tiáo) 玄灞..(xuán)(bà)B.村墟.(xū) 夜舂.(chōnɡ) 曩.昔(nǎnɡ) 沦涟..(lún)(lián)C.仄.径(zè) 蔓.发(màn) 辋.水(wǎnɡ) 僮仆..(tónɡ)(pǔ)D.青皋.(ɡāo) 黄檗.(niè) 猥.(wěi) 矫翼..(jiǎo)(y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约使人如.河上如:如果B.便遣.白头奴出城遣:派遣C.及得师鲁手简.简:信D.怪.不如约怪:责怪3.下列称谓中,是敬辞的一项是( )A.又见家兄言..B.安道与予.在楚州C.不见足下..已三年矣D.仆.初到浔阳时4.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B.则人情之所不得C.六王毕,四海一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5.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而善人喜于见传B.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D.则人情之所不得二、阅读理解(6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2021语文全新教程精品(jīnɡ pǐn)练习:单元综合检测(三)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说明:本套试卷一共24小题,满分是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12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档.案(dǎnɡ)伉.俪(kànɡ)关关雎.鸠(jū) 人才济.济(jǐ)B.赈.灾(zhèn) 纪.元(jì)审时度.势(duó) 纤.尘不染(xiān)C.木讷.(nà) 复辟.(bì)蓦.然回首(mò) 卓.尔不群(zhuó)D.罹.难(lí) 龋.齿(yǔ)百舸.争流(ɡě) 毗.邻而居(pí)解析:选B。
A项,“档〞读dànɡ;C项,“讷〞读nè;D项,“龋〞读qǔ。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A.俄罗斯上校古基也夫观看后称,中国HY方的空地协同打击才能真是今非昔比,令人侧目而视....,比上次结合HY演又有很大进步。
B.从长远看,取消文理分科是必要的,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因为取消后,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C.楼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二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忧,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较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D.然而现实比号称“三月最值得期待的大片〞?洛杉矶之战?要猛烈得多,外星人侵入地球,倘假设是为盐而来,估计也得铩羽而归....,根本用不着HY队出面。
解析:选D。
A项,“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这里应用“刮目相看〞。
B项,“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多用于贬义,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应为“情投意合〞。
C项,“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但未中断。
应为“不绝于耳〞。
D项,“铩羽而归〞,铩羽,伤了翅膀。
单元检测卷三(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4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勒.铭(lè)徇.私(xún)卓卓.(zhuó) 滞拙.(zhuō)B.潜.遁(qián) 魁闳.(hónɡ)畜.养(chù) 屯.蹶(tún)C.撰.写(zhuàn) 牵挛.(luán)数帙.(zhì) 幢幢.(zhuànɡ)D.湓.江(pén) 槛.猿(jiàn)瞥.然(piē) 提挈.(qiè)解析A项“徇”读“xùn”;B项“畜”读“xù”,“屯”读“zhūn”;C项“幢”读“chuánɡ”。
答案 D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县后勤官..勤官:勤勉的官员B.至今每吟,犹恻恻..耳恻恻:伤心C.白鸥矫.翼矫:举D.而先生进之..进之:提携解析勤官:勤于政事。
答案 A3.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至于通材达识B.使人惶迫不知所为C.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D.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解析A项“材”通“才”;C项“无”通“毋”;D项“畜”通“蓄”。
答案 B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 )A.僮仆静默..则莫能辨焉..B.于众人C.其所为何足..不避诛死..惊骇 D.感激解析C项,何足,怎么值得,哪里值得;A项静默:古义指已入睡,今义指寂静,没有声音或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B项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D项感激:古义指感动发愤,今义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A.始谋陆.赴夷陵 B.与山僧饭.讫而去C.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D.敢不承教而加详.焉解析B项与例句皆为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C项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作动词,详加考证。
单元质量检测一(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纵横./横.财凋.零/风流倜.傥歼.灭/阡.陌交通B.塑.造/追溯.处.所/处.之泰然骨髓./绥.靖政策C.角.度/角.色腼腆./暴殄.天物中.间/仲.秋之夜D.与.会/参与.坍.塌/殚.精竭虑高亢./引吭.高歌解析:A项,分别读héng/hèng,diāo/tì,jiān/qiān;B项,分别读sù/sù,chù/chǔ,suǐ/suí;C项,分别读j iǎo/jué,tiǎn/tiǎn,zhōng/zhòng;D项,分别读yù/yù,tān/dān,kàng/háng。
答案:A2.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了解,这座博物馆在今后的世博会将不再出现,而且在此前的历届世博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展馆。
负责世博的BIE(国际展览局)负责人称:“这个展馆将是空前绝后....。
”B.要在国内寻找和姚明相似的退役运动员确实非常困难,不过,如果从退役之后的“华丽转身”上来寻找姚明模板的话,在经商上颇有建树的李宁,在从政上平步青云....的邓亚萍都是姚明可以效仿的好榜样。
C.民间语文的力量甚至一度让华纳公司的电影出师未捷....,先上演了一场“波特保卫战”。
D.通货紧缩怪圈缠绕日本,使得日本经济如吴牛喘月....,步履维艰。
解析:A项,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B项,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C项,出师未捷:形容打仗或竞赛等刚开始还没有成功;D项,吴牛喘月: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
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欹.枕(yī)天籁.(lài)罗绮.(qǐ) 彩笺.(jiān)B.吟啸.(xiào) 凭阑.(lán)羌.管(qiāng) 熔.金(róng)C.风鬟.(huán) 蓦.然(mò)旌.旗(jīng) 离黍.(shǔ)D.如簇.(cù) 去棹.(zhào)斜矗.(chù) 腥膻.(shān)解析:A项,“欹”读“qī”。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②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被老虎咬得浑身遍体鳞伤....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让人痛心,缺乏理性的网民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更令人痛心。
③几年前,少不更事....的孙杨曾因误服禁药被禁赛,在里约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的霍顿借此骂孙杨为“骗子”,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
④新闻评论也好,学术文章也好,写作时都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要准确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⑤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⑥新规划的311国道将经过襄城县多个村庄,县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认真做好沿途的土地征用和住宅拆迁工作。
A.①②⑤ B.①③⑤C.②③⑥ D.③④⑤解析:①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
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②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得很重,此处“遍体”与“浑身”重复。
③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
指经验不多。
④繁文缛节:指烦琐的仪式和礼节,该句把“繁文缛节”理解为语言烦琐、啰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单元质量检测卷(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2分)与荆南乐秀才书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典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B.而又辱.之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D .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解析:B 项,辱:谦辞,表示承蒙。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D项,举/矫正。
A项,忧伤。
B项,埋怨。
C项,劝慰。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往..有亲旧留连B.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C.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D.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解析:C项,古今义相同,表对朋友的敬称。
A项,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B项,古义:感动发愤。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D项,古义:拜两拜。
今义:再次拜。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见”字用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①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②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③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④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表被动,②同“现”,显现、表彰,③我,④表被动。
答案:A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小石城山记》是他《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文章融描写与议论于一体,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B.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性格,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C.初唐时期,骈体文风盛行。
“古文”是和“骈文”相对的概念,古文运动的主旨是提倡写文章应有充实的思想内容,主张恢复和发扬魏晋时期的文风。
D.唐宋传记散文师法《史记》中的传记的写法,又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融入了更为浓郁的个人性情。
解析:C项,“魏晋时期”应改为“先秦、两汉时期”。
答案:C二、阅读理解(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12分,每小题3分)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单元质量检测(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页)(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虚荣培根伊索有则寓言描述得好:“牛虻停落在战车的轮轴上说道,‘看我把尘土扬得多高啊!……”同样地,世上也有一群自负的人,大凡遇到什么事有进展,不论这进展是自发的还是借助于更大的势力,只要他们沾上一点边,他们就觉得这些事情是完全靠他们推动的。
爱吹牛的人必定是爱拉帮结派的,因为凡是炫耀都是离不开比来比去的。
这种人必定也是过激的,这样才能配合自己的夸口。
他们是保不了密的,所以常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毋庸置疑,这一爱吹的品性在国事上还是有其用途的。
每当有需要为某事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时,这些人便是难得的吹鼓手。
再者,李维在谈安条克和埃托里亚人之间结盟的故事时说:“两边都瞒的谎言有时是有奇效的。
”如果有人在两位君王之间游说,想串通他们联盟对第三者开战,就肯定得分别对两边都言过其实地夸大另一方的军事力量;而且,他这种私下里交涉来交涉去的人,还会两面夸大自己在另一方的影响力,结果常常加深了双方对他自己的信任。
所以,在诸如此类的故事中,往往可见到无中生有的结果;原因是,谎言足以形成信念,信念便会产生力量。
虚荣心对军队将士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剑与剑可互相磨砺一样,虚荣心可使将士互相激励勇气。
在那些有代价和冒险的伟大创举中,吸收一些好大喜功的人,可使事业有声有色一些;那些天性老实厚重的人,作用上更像是压舱物,而不是风帆。
至于做学问的名望,若是没有炫耀的羽毛在飞翔的话,它也是难以名扬天下的。
写《漠视名望》之类著作的人并不反对把自己的大名印在扉页上。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等,也都是爱显山露水的。
毋庸置疑,是虚荣心促成了人的流芳百世。
结果,当美德得到了间接的报偿时,那也是不得不归功于人性的作用的。
就连西塞罗、塞内加和小普林尼的名望,若无他们自己的涂脂抹粉的话,也不会久传不衰的。
这种涂脂抹粉和装饰木板上的那层油漆的功用是一回事,那油漆使饰板不但耀眼,而且耐久。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欹.枕(yī) 天籁.(lài)罗绮.(qǐ) 彩笺.(jiān)B.吟啸.(xiào) 凭阑.(lán)羌.管(qiāng) 熔.金(róng)C.风鬟.(huán) 蓦.然(mò)旌.旗(jīng) 离黍.(shǔ)D.如簇.(cù) 去棹.(zhào)斜矗.(chù) 腥膻.(shān)解析:A项,“欹”读“qī”。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②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被老虎咬得浑身遍体鳞伤....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让人痛心,缺乏理性的网民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更令人痛心。
③几年前,少不更事....的孙杨曾因误服禁药被禁赛,在里约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的霍顿借此骂孙杨为“骗子”,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
④新闻评论也好,学术文章也好,写作时都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要准确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⑤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⑥新规划的311国道将经过襄城县多个村庄,县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认真做好沿途的土地征用和住宅拆迁工作。
A.①②⑤ B.①③⑤C.②③⑥ D.③④⑤解析:①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
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②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得很重,此处“遍体”与“浑身”重复。
③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
指经验不多。
④繁文缛节:指烦琐的仪式和礼节,该句把“繁文缛节”理解为语言烦琐、啰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和”文化辨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顺着“和”的思维去认识和实践自然以及社会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和”文化思想理念,并贯穿到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当中。
“和”文化思想与思维方式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心态。
“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睦和美”等“贵和”思想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普通百姓也以“和”为贵,信守“平和”“和气”“和谐”,乃至造反也要贯之以“义和”,从而使“和”文化思想观念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和”铸就了中国的文化与文明,有研究者认为:“我们中国、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说到底,我们是从‘和’而来的。
‘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政德政风的淳化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精神理念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成为处理各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
“和”的,大多都在进步、发展;反之,则退步、滞后,甚至给国家、民族和人类带来灾难。
许多事实都证明,世界上大多争执只要采取了“和”的谈判协商方式,就能够得以“和平”解决。
凡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变化,都可以用“和”文化来化解、包容、理解。
面对价值多元、矛盾复杂的当今世界,用“和”文化思维方式去解决、处理矛盾,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结果。
当然,中国推崇“和”文化思想理念并不是否认或不承认个体的差异以及矛盾的对抗。
差异和矛盾是绝对存在的,“和”文化思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强调冲突的多元性和矛盾的多样性。
也正是由于矛盾和差异不断产生,不断变革和斗争,才使得各类体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与“中和”,这也是“和”不断升华的过程。
“和”的核心就是“和谐相处、和而不同”——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在当代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和”文化能够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因此,若要实现心灵、家庭、社会以及世界的安定、和谐、进步与发展,中国“和”文化是最应予以重视和发扬的文化。
中国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国正在谋求建立一个和谐的心灵空间、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力求实现天地人伦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要正确认识、科学运用中国传统的“和”文化。
“和谐发展”理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人类共同意识。
全球化时代精神的召唤与中国的和谐发展理念,都要求创造性地发展和利用中国的“和”文化。
中国的“和”文化也有着无穷的活力与魅力,它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在人、自然、社会、自我等诸多关系中建构起文化桥梁,以开辟人类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选自马泽文著《中国的光荣与梦想》,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和”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和”文化思想理念是中国人顺着“和”的思维去认识和实践自然以及社会对象而形成的,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体现,如百姓中有“贵和”思想,他们以“和”为贵,信守“平和”“和气”“和谐”。
C.“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等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已成为处理各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
D.在价值多元、矛盾复杂的当今世界,“和”文化思维方式能彻底解决问题,无疑是化解各类矛盾的最佳方式。
解析:“能彻底解决问题”与文意不符,原文只是说“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总能彻底解决问题。
“最佳方式”于文无据。
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和”文化思想与思维方式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心态,“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睦和美”等思想深入民心。
B.“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铸就了中国的文化与文明,诠释了中国、中国人从哪里来这一问题。
C.“和”文化思想承认冲突的多元性和矛盾的多样性,对个体的差异和矛盾有极大的包容性。
D.“和而不同”的意思是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
矛盾就是在不断产生、变革、斗争的过程中化解。
解析:“诠释了中国、中国人从哪里来这一问题”曲解文意。
文章只是说中国、中国人是从“和”而来,并不等于说“和”诠释了中国、中国人从哪里来这一问题。
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坚持以“和”的思想解决问题,往往能取得进步、发展。
世界上很多争执就是通过“和”的方式解决的。
B.中国“和”文化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下,能促进心灵、家庭、社会以及世界的安定、和谐、发展。
C.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并建成了和谐的心灵空间、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
D.现在,“和谐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意识,人们应该运用“和”文化这一哲学智慧,开辟人类发展的新境界。
解析:变未然为已然。
答案: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麦季袁省梅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
”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
爸又说:“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
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
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
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
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里。
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
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
大斌子就笑,笑得肆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嗪”,迅疾,慌乱。
我一下就慌了,脖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
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
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
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
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
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
大斌子还没停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
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
”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
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
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
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
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
昨晚倒霉,今晚你给我放哨,偷回来。
”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
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在小巷子穿来穿去。
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
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
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
他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
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
”大斌子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
”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没错,嗨,这个老王头!”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文中第四段有关农村夏夜的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两位年轻人内心的躁动不安,也为下文写大斌子捉住偷麦的老王头这一故事情节做铺垫。
C.“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D.“老王头说的也没错,嗨,这个老王头!”这句话表现出大斌子被老王头拒绝后的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老王头恨之入骨,“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另一方面似乎也理解了老师的内心世界。
解析:B项,“突出两位年轻人内心的躁动不安”文中无依据;C项,小说中写老王头批评、“揍”学生的事主要是为了写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小说的最后也很好地强调了这一点;D项,“对老王头恨之入骨”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小说的后半部分,大斌子已经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
答案:A5.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粗鲁顽劣,正直倔强,朴实仗义,善良宽容。
(2)前后对比(欲扬先抑)。
前面写大斌子抽烟、捉弄老师、偷麦子,让人感觉他很坏,结尾写他为了帮助老师,甘愿挨打和背负罪名。
前后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突出,也使读者印象深刻。
6.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