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20.45 KB
- 文档页数:4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
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学制四年。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024年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引言:地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它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地壳和地下岩石的工程性质和变形规律。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地质工程人才,以满足我国地质工程事业的发展需求。
本文以2024年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为例,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坚实的地质和岩土力学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地质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地质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研人才;3. 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领域的工作环境中胜任各类地质工程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方案1. 专业学科基础教育: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地质和岩土力学理论基础,掌握地球科学、地质工程学、地球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
3. 科研能力培养:通过科研项目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科学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能够从事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4. 综合素质教育: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阶段。
1. 基础课程阶段:地球科学基础、地质学、岩石与岩土力学、地球物理学、数学、物理等。
2. 专业核心课程阶段:地质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地下水工程、地震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等。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地球科学、工程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地质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文将从学科基础介绍、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培养、专业方向选择、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详细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一、学科基础介绍地质工程专业建立在地球科学的基础之上,涵盖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将首先接触到这些基础学科的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课程设置在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地质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要课程包括地质工程学、岩石力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数据处理与解释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是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参加各种地质实习、地质勘查实验和工程实践项目,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提供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地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操作。
四、专业方向选择地质工程专业通常设有多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如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这些专业方向旨在满足社会对地质工程领域不同方面的人才需求。
五、跨学科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
因此,地质工程专业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如环境科学、资源管理、土木工程等。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概要地质工程学专业,一个融合了地质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就是我们为学子们量身定制的成长的路线图。
在这里你将学习到地质的基础知识,体验到工程的实际应用,感受二者结合带来的魅力。
我们将一起探索地球的秘密,发掘自然的宝藏,为保障人类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吧。
1. 地质工程学专业的重要性一提起地质工程学专业,或许有人会觉得它是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的学问。
但实际上地质工程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象一下城市的道路建设、高楼大厦的选址、矿产资源的开发,背后都离不开地质工程学的智慧。
可以说这个专业就像一双精巧的手,在大地上画出奇妙的建筑和桥梁。
正因为这样,地质工程学专业显得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
它的存在使得人类能更加高效、安全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个专业背后的科学原理,更要看到它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选择这个专业,意味着肩负起一种责任,那就是用知识和智慧去保护地球,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地质工程学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吧!2. 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目的与意义我们都知道,地质工程学与国家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那么我们制定这个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呢?首先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地质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地质工程工作的能力。
其次我们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计划的设计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这也是我们的意义所在——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球科学系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适用于2013级)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宽广扎实的专业基础、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级人才。
毕业生适合到国土资源、水利、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行业,主要从事各类工程勘查设计、工程建设、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工作,亦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着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地质学、数理和力学基础,比较系统地掌握地质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资源、水利及工程勘察、设计和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地图与测量学、矿物学、岩石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勘查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体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
六、专业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地球科学前沿精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重点课程: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地质灾害防治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见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四)附表一: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说明:辅修地质工程专业需修满33个学分。
附表三:附表四:。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是一门关于地球科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地质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通过工程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
因此,地质工程专业对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份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以期更好地促进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
1. 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质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够开展地质与工程学的交叉研究和应用。
其次,学生要具备出色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能够在新时代下积极创新和贡献自己的智慧。
最后,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及英语和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为后面的地质和工程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勘察学、地下水数学模型和水文地质等一系列与地质和工程相关的课程。
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地质与工程交叉的载体。
选修课程包括相关的地学课程、工程课程、环境课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修相应的课程,增强个人能力和素养。
3. 实践环节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除了课程学习之外,学生还要参加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首先,学生要进行地质和工程实践,了解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的过程。
其次,学生要参加实习和实验,深入了解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工作环境。
最后,学生还要进行论文和项目研究,为毕业论文和未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4.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地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良好的实验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地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验室和工程示范基地,包括高清数码地形测绘靶场、岩土工程力学试验室、工程勘察实验室、地质环境与灾害模拟实验室、水文地质实验室等。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计划规划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
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地质工程四、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时间:1周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
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时间:1周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时间:1周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学习地质工程有哪些计划和目标一、学习地质工程的计划和目标:1. 提高地质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地质学、地质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地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实习和项目实践,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3. 掌握地质工程规范和标准:地质工程的实践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了解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符合要求,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地质工程的实践通常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团队合作,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会与工程师、地质学家、环境科学家等各个专业的人员合作,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5. 了解地质工程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进展: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学生应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地质工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课程安排:1. 基础地质学:包括地质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地质化学等基本科目,通过这些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特征,为进一步的地质工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地质工程勘察:了解地质调查和勘察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地质分析方法和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为后期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3. 工程地质学:学习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了解地质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培养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4. 岩土工程学:学习岩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岩土材料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和岩土工程设计等内容,掌握相关工程计算和实验技术。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是一个集地质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具备地质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详细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一、学科基础知识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和实践的基础。
因此,培养计划首先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等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地质学原理、地质工程勘查技术、地质工程设计方法等核心课程,以形成完整的地质工程知识体系。
二、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是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方式,进行地质勘查、地质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分析等方面的实践训练。
这些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从事地质工程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地质工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参与地质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等全过程,以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综合素质提升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因此,培养计划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开展各种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
五、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学生还需学习科研方法、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地质工程专业(专业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一、培养目标1、较好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章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
3、了解地质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4、具有独立负责工程项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地质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文献,撰写相关的外文摘要。
6、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地质工程领域的技和管理问题。
二、研究方向1、水电枢纽高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水电枢纽高陡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作为地质工程学科的传统研究方向,近几年在理论、手段和方法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伴随地质学、岩土力学理论的发展,以构造控制论、岩体控制论为基础的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得到了进步,主要体现在实验技术和手段的进步提升了理论的应用价值,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地质体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定量化,三维极限平衡方法已经得到具体应用。
目前主要研究水电工程及其它土木工程建设中常常遇到船闸边坡、坝肩边坡、渠道边坡、厂房边坡、道路边坡、地下洞室等大量的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方法2、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本研究方向以库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降雨及水库蓄水诱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重点,以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等4个方面为研究内容,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包括水对岩土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降雨及库水升降所引起的滑坡内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地质灾害现象的物理模拟、地质灾害现象的数理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技术等内容。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监测新仪器、监测新技术、特别是光纤传感监测仪器及技术的开发应用;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试验研制与产品的开发;地质模型、监测模型的研究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本科(3+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面向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工程和各种地质工程建设等,为我国大中型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建设骨干企业输送高级工程人才和后备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和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地质工程开发与设计实践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地质工程专业优秀人才。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具备助理工程师基本能力,毕业后经过3〜5年具体的工程实践,即可申请并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师职称技术资格。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矿产资源勘察、地质环境保护和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基础地质工程勘察、设计、评价、施工等地质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管理科学基础。
2)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基础,包括制图、机械、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近代科技手段,进行资源地质勘查工作及解决与各类建设工程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及其成矿条件规律的综合分析和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具有钻探工程、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探方法的选择、设计、施工、数据处理及其成果解释和应用的初步能力;具有解决设计工程中有关地质问题的能力;具有对环境地质作出评价及环境治理工程设计、规划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并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6)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7)熟悉地质资源、环境、工程建设等国家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绪论地质工程是一门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环境影响的学科,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掌握地质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方案旨在加强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以提高地质工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促进地质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培养目标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精通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1.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2.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
3.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
4.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三、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研究生应全面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地质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2.研究能力:研究生应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地质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应用能力:研究生应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程实践。
4.工程实践: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5.科学素养: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四、培养方式1.课程教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等,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地质专业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地质学原理、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2. 熟练掌握各类地质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地质勘探、地质调查等地质实践工作;3. 具备地质勘查、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4. 熟悉地质学领域的前沿科技,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5. 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适应地质学相关行业的工作需求。
二、培训内容及进度安排1. 地质学基础课程(1)地质学原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等;(2)岩石矿物学:系统介绍岩石和矿物的分类、性质、成因、分布和应用等;(3)构造地质学:介绍地球内部构造、地质运动、构造变形和构造地质地貌等;(4)地球化学: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于地质学的研究;(5)地球物理学:介绍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于地质学勘探和研究。
2. 地质实践教学(1)地质测量实习:学生学习和实践使用各种地质测量仪器和方法,包括地层测量、地质构造测量、地形测量等;(2)地质勘探实习:学生学习和实践使用各种地质勘探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钻探等;(3)地质调查实习:学生学习和实践进行地质地貌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矿产调查等;(4)工程地质实习:学生学习和实践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实际操作。
3. 地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1)地质勘查:学生分组进行地质调查分析,撰写地质勘查报告;(2)地质工程:学生参与岩土工程实践,掌握工程地质调查、勘探、设计和施工等技术;(3)地质灾害防治:学生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学习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防治和治理技术;(4)地质科研:学生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进行实验室分析、野外调查和数据处理等工作。
4. 阶段性考核和评价(1)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地质实践教学的实习报告和调查报告:考察学生对地质实践能力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3)地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考察学生对实际项目的参与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4)综合评价:将考核和评价结果综合考虑,评定学生的培训成绩和实践能力。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地质学和工程学的结合。
它研究地球物理及地质现象,以及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地质问题。
地质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开发、化石能源勘探、土地利用、地震灾害防治、土石方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因此,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编制原则1.紧贴市场需求地质工程是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因此,培养计划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结合实际案例和行业经验开展学术研究。
2.注重理论与实践地质工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学科,培养计划必须结合实践性强、理论优越的curriculum,并充分运用实习、实验、毕业论文等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更要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实践案例对理论的落地。
3.紧密结合行业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发展,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也需要紧紧结合行业发展,及时地更新课程和教材,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新型技术和新型标准。
二、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基础,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解地质学、地形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学等科学知识,透彻了解地质工程中的工程勘探、测试、计算、规划和设计等具有实践意义的应用技术。
2.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开展工程实践及工程设计,并具备团队协作及领导管理能力。
地质工程涉及复杂的工程项目,它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他们必须能够独立完成对项目的发掘、勘察、测量、分析和设计等多重工作。
同时,他们还要掌握团队协作技能和领导管理能力,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优化处理不同的工作重点。
3.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工程知识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持续学习成长。
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了解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理论,不断学习、钻研新思想和新技术,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1.基础课程:地质学原理、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岩石和矿物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工程测量和测绘学、环境地质学基础、工程数学等。
地质工程培养计划地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地质学、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地质问题,保障人类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地质工程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地质工程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地质学基础和创新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希望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地质构造、岩石学、地层学、矿物学等,以及地球演化史和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等内容。
2.地质调查与勘探:学生将学习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地质地图绘制、地球物理勘探、测量技术等,以便能够准确了解地质情况和勘探目标。
3.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学生将学习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包括山地灾害、地震、地裂缝等,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掌握应对地质灾害的技术和策略。
4.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学生将学习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包括隧道、地铁、地下管线等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掌握地下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
5.环境地质与资源开发:学生将学习环境地质和资源开发的知识,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地质环境评价、土壤污染治理等内容,了解环境地质和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和技术。
三、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培养计划将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训和实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将有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其学习和研究工作,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科研中的问题。
3.科研训练:培养计划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成果经过培养计划的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扎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工作。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工程科学,培养具备地质学、工程学和地质工程专业知识的人才,具备处理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详细说明。
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和工程学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地质学、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等基础理论和知识;2.掌握地质工程专业技术、软件和设备的应用,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评估的能力;3.具备地质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监理等基本实际能力;4.具备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协调、组织和管理地质工程项目的能力;5.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备不断更新地质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基本概念、地质学原理和地质学实验与实习等;2.工程地质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工程地质学原理和工程地质学实验与实习等;3.地质工程勘察:包括地质勘察方法、地质勘察技术和地质勘察实习等;4.地质灾害与防治:包括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地质灾害防治实习等;5.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包括岩土力学理论、岩土工程技术和地基基础设计等;6.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包括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原理、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技术和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实习等;7.专业实践:包括地质工程项目实践、地质工程设计实践和地质工程监理实践等。
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地质学(2)工程地质学(3)地质勘察(4)地质灾害与防治(5)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6)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2.选修课程(1)地质工程勘察(2)地质灾害防治技术(3)土壤力学(4)基础工程地质学(5)岩石力学(6)地下水工程地质学四、实践教学安排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地质工程专业将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等。
085217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所从事的地质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实施,地质工程研究、地质工程开发、地质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适合地质工程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全日制攻读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三、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重在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设置包含政治理论、外语、数学和专业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包括校外实践研究6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5-8门。
补修本科课程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考我校相应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随本科生修读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补修本科课程成绩必须达到学校本科教学规定的合格要求并记入成绩档案,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框架如下(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1、公共课程,必修,7学分2、基础理论类课程,6学分,必修3、专业技术类课程,至少须修满6学分4、选修及其他课程,至少须修满7学分5、校外实践研究,必修,6学分全日制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工程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年的工程实践,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
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
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
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
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
方法和步骤。
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
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
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9学分模块b:178学分+7学分
八、修业年限:四年
九、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