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原发病灶,起病急,发热伴全身中毒性症状,白细胞 正常或下降,核左移,血培养阳性。
• 粟粒性结核病
发热低热,不规则,盗汗,消瘦、脉快。肺CT检查可发 现粟粒性结核病灶。
治疗
• 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护理,饮食 • 对症治疗: 降温,通便,激素 • 病原治疗: 抗生素 • 带菌者治疗 • 并发症治疗
周,ALT轻到中度增高,肝脾肿大
• 中毒性心肌炎
常发生在病程第2-3周,主要表现为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
并发症
• 溶血尿毒综合征
与伤寒杆菌的内毒素诱发肾小球微血管发生凝血、促使 红细胞破裂,导致肾血流受阻有关。常发生在病程第1-3 周。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黄疸加深,接着出现少尿、 无尿,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 菌体裂解所释放的内毒素在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抗原
O
H
Vi
抗体
1:80
1:160
十
结果
十
十
十
意义
每隔一周 同左二者 慢性带菌
查一次上 称肥达反 者的调查
升
应
传染源
带菌者或患者是伤寒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源
➢
潜伏期带毒者
➢
暂时带毒者
➢
慢性带毒者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传播 ➢ 水、食物受污染,苍蝇与蟑螂都可传递本病.
➢ 人群易感性
➢ 未患过伤寒和未接种过伤寒的个体均易感。人群普遍 易感,儿童及青壮年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 可发生于任何季节 ➢ 夏秋季多见 ➢ 以学龄期儿童和青年多见 ➢ 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发病机制
是否发病取决于: ➢摄入细菌的数量 ➢细菌的致病性 ➢宿主的防御能力
伤寒细胞 typhoid cell
抗原
O
H
Vi
抗体
1:80
1:160
1:40
结果
十
十
十
意义
每隔一周查 同左二者称 慢性带菌者 一次上升 肥达反应 的调查
肥大反应的评价
• 若只有“O”上升,而“H”不上升,可能是发病早 期
• 若只有“H”上升,而“O”抗体不增高,可能是不 久前患过伤寒或经预防接种的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 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病原菌清除早,抗体效价 可能不增高。
• 沙门菌D群与A群可产生“O”与“H”抗体的交叉反 应。
• 某些疾病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 部分血培养阳性证实的伤寒病者,有假阴性结果。
菌体抗原凝集试验
鞭毛抗原凝集试验
并发症
•肠出血
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出现在病程第2-3周, 发生率2-15%。成人比小儿多见。饮食不当、活 动过多、腹泻及排便用力等可能诱发。大量出血 时,可致失血性休克症状和体征。
➢ 诊断 ➢ 进一步检查 ➢ 治疗
问题
1、 伤寒的极期的临床表现
要点
2、 再燃和复发的概念
3、 伤寒的并发症有哪些
4、伤寒的治疗
思考题/延展阅读
➢ 伤寒沙门菌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 Pham OH, McSorley SJ. Protective host immune responses to Salmonella infection. Future Microbiol. 2015;10(1):101-10.
• 既往:体键,无药物过敏史,否认结核、乙肝等 传染病病史及接触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 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2015-8-15):白细胞 3.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6%,红细胞 4.64×10^12/L,血小板152×10^9/L。尿常规: 蛋白1+,余大致正常。
病例介绍
• 查体:体温38.2℃,脉搏75次/分,呼吸20次/分, 血压130/85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瘀点瘀斑,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 大,口腔内未见出血点;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 音,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 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并发症
• 肠穿孔
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2-3周,部位多为回肠 末段,成人多见。穿孔前常有腹痛、腹泻或肠出血等 先兆。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突然腹痛,伴恶心、呕吐, 以及四肢冰冷、呼吸急促、脉搏浅速、体温和血压下 降等休克表现,经过1-2小时后休克症状和腹痛可暂缓 解,但不久体温迅速上升,腹痛持续存在并加剧,出 现腹胀、腹壁紧张,全腹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等。白细胞较原先升高,腹 部X线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病原学 Etiology
➢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属沙门菌属D组, 革兰 染色阴性。
➢ 在(0.6-1)μm×(2-3)μm 之间。
➢无芽胞、无荚膜,短杆 状有鞭 毛能运动.普通 培养基上生长 且在含胆 汁培养基上生长更好。
➢伤寒沙门菌具有: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菌体抗原(O抗原) 鞭毛抗原(H抗原)
临床表现
潜伏期 7-14天, 可在3-60天 分四期
1、初期 2、极期 3、缓解期 4、恢复期
1、初期 病程第1周
缓慢起病,体温呈阶梯形上升,1周可高达39-40度.可 畏寒,不用退热药不出汗.
伴有全身疲倦、乏力、头痛、干咳、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便秘。
右下腹可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查及增大的肝脾。
➢ Hurley D, McCusker MP, Fanning S, Martins M. Salmonella-host interactions - modulation of the host innate immune system. Front Immunol. 2014 Oct 7;5:481.
鉴别诊断
• 细菌性痢疾
患者有发热、腹痛、腹泻等表现与伤寒相似。但患者 腹痛以左下腹为主,有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白细胞升 高,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 疟疾
患者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与伤寒相似,但寒 战明显,体温每日波动范围大,退热时出汗较多,红细 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找到疟原虫。
• 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现病史:该患于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为持续 性发热,体温逐步增高,体温最高可达39℃,伴有畏寒、寒战, 并出现乏力、头痛、食欲减退、腹胀,间断自服退热药(具体不 详),我科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患者病程中无咳嗽、咳 痰,无胸痛、胸闷,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病程中体重 无明显减轻。
病例介绍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
• 肥达反应(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 意义。
• 实验原理是使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副伤寒 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共5种,采用凝集法测定患者 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
• 多数患者在病程第2周起出现阳性,第3周阳性率大约 50%,第4-5周阳性率上升至80%,痊愈后阳性可持续 几个月。
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病情恢复后逐渐回升至正常,复发 时再度减少或消失,对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尿常规:第二周开始可有轻度蛋白尿或少量管型。 便常规:肠出血时可有血便或黑便。
实验室检查
细菌学检查
• 可做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尿培养等, 其中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的阳性率高一 些,更有助于诊断的确立。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以及体温上升时采血培养可是阳性率提高。
病例介绍
• 既往:体键,无药物过敏史,否认结核、乙肝等 传染病病史及接触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 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2015-8-15):白细胞 3.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6%,红细胞 4.64×10^12/L,血小板152×10^9/L。尿常规: 蛋白1+,余大致正常。
病例介绍
• 查体:体温38.2℃,脉搏75次/分,呼吸20次/分, 血压130/85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瘀点瘀斑,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 大,口腔内未见出血点;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 音,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 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 诊断 ➢ 进一步检查 ➢ 治疗
问题
伤
寒
( Ty p h o i d
fever)
概述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的一种 急性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多发。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
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 ➢可引起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并发症
• 其他
如支气管炎和肺炎、急性胆囊炎、骨髓炎、肾盂肾炎、 脑膜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等。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是否进行过预防接种,是否接 触过伤寒病人等。
•临床表现以及特殊体征 持续发热一周以上, 伴全身中毒症状,出现相对缓脉,玫瑰疹和 肝脾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 血或骨髓培养阳性有意义。外周 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 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阳性有助 于诊断。
5、溶血尿毒综合征
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体温正常15天后解除隔离
2、 切除传播途径 : 水源管理、饮食管理、 粪便管理和消灭苍蝇等
3、 保护易感人群 : 对易感人群预防接种 伤寒菌苗,但免疫期短,仅为一年,需每年加强 1次。
病例1
吉大一院病例
患儿:张XX,男,68岁。
因发热7天于2015年8月15日入院。
Tempreture Table
3、缓解期 病程第4周
体温逐渐下降 消化道症状消失,食欲好转 病理改变处于溃疡期此时易发生并发症
4、 恢复期 病程5周
体温正常 神经、消化系统症状消失 肝脾恢复正常
临床类型
•1.轻型 体温38度左右,毒血症状轻,1-2周恢复
•2.典型 如前临床过程
•3.暴发型 起病急,畏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及
伤寒沙门菌
回肠下段穿过黏膜上皮屏障
胆 道 系 统 繁 殖
经 胆 汁 排 到 肠 道
侵入回肠集合淋巴结
胸导管 入血
第一次菌血症
已致敏
肝、脾、胆、骨髓、肾、皮肤等播散
肠壁淋巴结出现髓样肿胀、增生、坏死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繁殖入血
第二次菌血症
严重的炎症反应 溃疡形成
肠出血、肠穿孔
释放内毒素
肠道病变病理特点: 第一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 第二周淋巴结坏死, 第三周形成溃疡, 第四周溃疡愈合不留疤痕.
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DIC,肠麻痹
•4.迁延型 如前所述症状,发热时间长达5周或数月,
呈弛张热或间歇热,肝脾肿大显著
•5.消遥型 症状轻,部分患者以肠出血肠穿孔为首发
症状
特殊类型
• 小儿伤寒:
临床表现不典型,年长儿一般较轻,病程较短,并发 症发生机率小,病死率低.
• 老年伤寒:
表现不典型,发热不高,但容易虚脱,病程迁延,恢 复慢,病死率高.
. 2 、 极 期 : 病 程 第 2 - 3 周
(1) 发热: 高热多呈稽留热、可持续2周左右. (2) 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 迟钝、听力减退,重者谵妄、昏迷及病理反射毒性脑病表 现. (3) 消化道症状:食少,腹胀,便秘及腹泻.右下腹痛 (4) 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或重脉.如合并心肌炎心 率快
复发与再燃
• 再燃:
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体温 再上升,持续5-7天后才恢复正常,血培养在再发热期间可 能为阳性.
• 复发:
热退1-3周,临床症状再出现,血培养阳性。与病灶内的细 菌末被完全消灭,重新侵入血流有关。少数患者可有2次 以上的复发。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
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 氯霉素 氨苄西林 复方磺胺甲唑
带菌者的治疗
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口服
并发症治疗
1、 肠出血 卧床休息 禁食 镇静 止血 输血 必要时外科手
2、肠穿孔 禁食 胃肠减压 外科手术
3、中毒性肝炎 保肝、支持
4、中毒性心肌炎 卧床休息 营养心肌药物 激素 强心药物
病例1
吉大一院病例
患儿:张XX,男,68岁。
因发热7天于2015年8月15日入院。
现病史:该患于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为持续 性发热,体温逐步增高,体温最高可达39℃,伴有畏寒、寒战, 并出现乏力、头痛、食欲减退、腹胀,间断自服退热药(具体不 详),我科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患者病程中无咳嗽、咳 痰,无胸痛、胸闷,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病程中体重 无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