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车间工人工资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8
工厂车间工人工资方案(试行)
1、目的
建立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
2、适用范围
生产经理/主管、操作工、统计员、维修工和班组长等人员。
3、工资结构
3.1生产期间
生产经理/主管、统计员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奖金+其他工资-扣款。
生产线员工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奖金+物料/质量奖罚+其他工资-扣款。
维修工工资=运行效率工资+绩效奖金+设备/质量奖罚+其他工资-扣款。
其他出勤工资=当月车间实际日计件工资标准*其他出勤*岗位系数+绩效考核工资
3.2 计时期间
生产经理/主管、统计员工资=计时工资+绩效奖金+其他工资-扣款。
车间工人工资=计时工资+绩效奖金+物料/质量/设备奖罚+其他工资-扣款。
车间工人计时工资=计时出勤*计时工资标准*岗位系数。
维修人员计时工资=计时出勤*计时工资标准*岗位系数*运行效率系数。
其他出勤工资=计时工资标准*其他出勤*岗位系数+绩效考核工资
计时工资标准为:3元/小时。
3.3考勤管理
3.3.1不计出勤的情形:参加培训考试分数≤80分的;6S或不合格项整改,经复查仍不合格的;因生产原因导致出现不良品翻检等。
3.3.2 计件出勤:正常生产情况下,三班倒时员工每天的考勤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天,两班倒不得超过12小时(倒班除外),含在标准范围内的清洗时间。
超出部分须填报加班申请,经生产总监签批后生效。
3.3.3 如生产时遇到设备突发故障,预计维修时间超过3小时的,除维修设备相关人员外,其他员工调休或安排其他工作。
4、计件工资
4.1 车间工人计件工资根据计件单价,按计件产品的实际产量、岗位系数及考勤计发。
用于核算工资的产量,为实际入库的合格产品箱数,具体数据由生产统计提供,财务部审定。
生产经理/主管、统计员的计件单价,根据生产车间总计件工资及总计件系数出勤计算。
计件产量=入库产品数量-残次品数量(由生产原因造成)。
4.2产品容量及包装规格
4.3 计件单价(分段计算)
4.4 岗位系数,一般每半年确定一次。
岗位系数的确定,由车间分别在1月20日和7月20日提报上半年系数评定方案。
4.4.1岗位系数
4.4.2系数调整权限:由车间提报,生产部、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批准。
4.4.2调岗人员系数设定:如员工不能胜任本岗位需要调岗的,按照新岗位的最低系数执行;如为推行一岗多能或关键岗位人员离职补充等原因调岗的,且能够胜任新岗位的,可参照新岗位系数区间设定,但不得设定为岗位最高系数,且不得低于原执行系数;
4.4.3 试用期员工系数设定:新入职员工前两个月(最低两个月,时间可根据员工定岗情况延长)执行工厂统一试用期岗位系数0.8,3-6个月员工按照定岗岗位最低系数执行,转正后可根据定岗岗位系数区间及员工自身操作技能设定;
4.4.4借调参与生产人员的系数设定:可以顶岗的参照计件系数区间设定,但不得低于借调入岗位系数区间的中位值,否则按照借调岗位的最低系数执行;
4.4.5不参与计件系数上调的几种情形:半年度内有两次绩效不合格的;因员工责任给公司造成损失在1000元以上的;参与员工技能评定考试不合格的;半年度内所负责的岗位损耗连续三个月均超标的。
4.5 因清洗、薰蒸、换模具、改型等必要生产准备工作而发生的考勤,由车间依据品控要求和时间定额,计入当班计件出勤。
清洗、薰蒸、换模具等工作的时间定额,由生产部牵头组织品控部、设备部共同制定,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4.6 入库后因市场需求改装等原因而产生的工资费用,由公司根据相关标准予以承担。
具体标准由车间提报,生产部审核,总经理批准。
若其工资分配采取包工方式,包工出勤不与绩效工资挂钩。
(瓶装贴标等手工作业产生的工资费用,由公司承担)
4.7 根据计件单价确定核算工资方式,计件日单价小于计时日工资时,按计时工资核算,否则按计件工资核算。
5、运行效率工资
5.1 维修人员的运行效率工资总额,根据生产线计件工资和运行效率达成情况,按照岗位系数和出勤,予以计发。
每名维修人员的运行效率工资,依据岗位系数和出勤计发。
运行效率工资总额=生产线计件工资总额*∑(维修人员出勤*岗位系数)/∑(车间人员出勤*岗位系数)*运行
效率达成系数。
在达不到计件工资标准时:
运行效率工资总额=生产线计时工资总额*∑(维修人员出勤*岗位系数)/∑(车间人员出勤*岗位系数)*运行
效率达成系数。
5.2 运行效率达成系数
5.3 车间运行效率达成系数,按当月实际开机的各生产线运行效率达成系数的平均值计算。
5.4 超过标准运行效率工资的部分,由公司承担。
5.5 各生产线的标准运行效率及理论产量,见本方案的附件2《车间各生产线运行效率考核标准及理论产量》
6、绩效奖金
6.1 车间各岗位的绩效奖金,依其绩效及出勤,按综合考核结果发放。
具体考核办法执行《车间工人绩效考核作业细则》。
6.2月度实际绩效奖金=绩效奖金标准/标准出勤*实际出勤±绩效奖罚
6.3新入职员工试用期内绩效奖金标准:620元,试用期转正后绩效奖金标准调整为760元,入职满1年后,由车间评估,符合考评要求,绩效奖金标准调整为900元。
6.4工厂其他部门员工转岗至生产车间,试用期一个月(15日后转岗不含当月),绩效奖金标准760元;试用期满评估符合考评要求,绩效奖金标准调整为900元。
6.4 绩效奖罚
6.4.1生产经理、生产主管、维修班长/设备主管、生产计划专员执行《工厂经理级薪资考核方案》2.3“KPI结果定性及应用”规定。
6.4.2除6.4.1所涉及岗位外,其他生产、设备员工执行《生产员工日绩效考核方案》,每扣1分或加1分对应处罚或奖励20元。
奖励部分从计件工资中列支,处罚部分从应发工资中扣除。
7、物料奖罚
7.1 物料损耗标准参照生产总监考核标准。
7.2 奖罚标准及对象
7.3 物料损耗的数据,由车间统计提供,报财务部审核确认。
作为工资核算的必备资料。
7.4 工厂结合生产中心下发的生产总监考核目标分解能耗、物耗考核指标。
8、质量奖罚
8.1提取当月计件工资的10%作为质量年薪,其中50%根据品控部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主要依据保温库产品的检验结果),每季度返还一次;剩余部分,根据因生产原因所产生的客诉质量赔偿情况,其余额按120%,每半年兑现一次。
上半年余额,在七月份兑现;下半年余额,在次年一月份兑现。
8.2因生产原因产生的客诉质量赔偿,由客服部通过《产品质量投诉处理记录表》提供。
赔偿金额及费用,由相应的生产班组全额承担;不能分清班组的,由各班组平均分摊。
客诉质量赔偿是否属生产原因造成,由品控部予以认定。
8.3在仓储装卸过程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参照《装卸承包协议》的对装卸工奖励标准,对车间岗位责任人予以处罚。
岗位责任人由班长负责落实,不能落实的,由班组承担。
产品质量问题,由仓储部通过《入库不合格产品返工记录》提供,车间确认,品控部判定。
8.4 因生产原因造成已入库产品被隔离,需要返工造成的人工、物料损失由班组计件工资承担;同时按照损失情况问责跟班品控员,问责额度由工厂根据损失金额进行比例设定(一事一议)。
计件工资不够扣除的,当月相关人员按黄牌警告处理。
9、质量/设备的事故处理和管理奖罚
9.1 质量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处罚标准,一般不低于损失额的10%,情节严重的加重处罚。
处罚一般以通报形式单
独执行,特殊情况下罚款可在工资扣除。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一事一议进行处理,重大质量事故界定标准由品保中心确定。
9.2 车间每台设备设定明确的保养责任人,当设备出现设备事故时,保养责任人和当班维修人员承担连带责任。
9.3 质量事故/设备事故的处罚,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下列标准进行。
9.4月度内运行效率达标且未受到上述设备事故处罚的生产线,维修工奖励50元/线、维修班长(或设备主管)及生产主管奖励70元/线、生产经理及设备经理奖励90元/线,奖励在当月工资中兑现。
对运行效率奖励金额设置上限,维修工上限180元,维修班长(或设备主管)及生产主管上限240元,生产经理及设备经理上限300元。
9.5、注塑、制盖运行效率奖励适用人员:注塑/制盖维修工、二车间生产主管、维修班长(或设备主管)、设备经理、生产经理。
9.6、在设定月度运行效率奖励时:工厂根据设备实际情况(目标值的设定以累计效率和上月效率为基准核定,当上月效率高于累计效率时,目标值设定不得低于上月效率,当上月效率低于累计效率时,目标值设定不得低于累计效率)及生产中心下发的生产总监考核目标来设定生产线效率考核目标。
10、其他工资
10.1超产量奖励
车间班组在有效生产时间内的运行效率达到考核标准以上,当班班组内每人奖励10元,当班考勤不足标准出勤(8h、12h)的80%以上的不享受超产奖励,有效生产时间达到标准出勤(8h、12h)的50%以上方可申请超产奖励。
奖励对象包括当班生产主管、工人、维修工。
10.2 岗位补贴
10.3夜班补贴
11、技术说明
11.1本方案由人力资源部会同生产部制定,报总经理批准。
当方案制定所依据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方案应进行及时修正。
拟制:会签:审批:
附件车间各生产线运行效率考核标准及理论产量
一、生产线运行效率考核标准
二、车间生产线各瓶型的理论产能(瓶/小时)
注:1、各生产线运行效率考核标准,每季度进行一次调整;生产部在季度首月10日前提供运行效率调整方案,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2、新安装、设备搬迁线连续或累计生产25天(含)以上根据累计数据设定下月目标,此前不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