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化险》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黄河化险》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当前,大多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一说到写日记他们就头疼,不知该记些什么,该如何去记;一遇到作文课上写作文,要么对着题目发呆,无从下手,要么就临时抱佛脚翻作文书;此时,对他们来说平时学到的写作方法在他们的脑海中早已烟消云散不见踪影,只是在头脑中千遍万遍的重复着作文的题目。
看着他们木木的表情,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心中的无奈。
鉴于这促情况我想让语文课不再只是有兴高采烈的讨论和枯燥乏味的速记,决定以讲促练,趁热打铁,让学生能迅速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充实记叙的内容、增进写作的兴趣。
教学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的现状可谓是一语中的。
因为新教材新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如何体现新教材的“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的理念?如何教出新味?我大胆作了一次教改尝试,即放手
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本文重点段落的写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放飞自己的思维,写下属于自己的东西。
案例描述:
《黄河化险》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这册课本中最长的一篇,对于初中生来说,头绪比较纷繁,人物也众多,文学描写手法甚为丰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梳理课文知道了《黄河化险》中是谁在化险?
生:毛泽东
师:毛泽东在化险过程中他共做了三次决定,第一次决定是过葭芦河,可是风浪太大,没有成功,不得已做了第二次决定——不过黄河,不过黄河怎么解决眼前的危机呢?于是有了第三次决定——上山,最终化险为夷。
那么,大家认为全文中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生:毛泽东做决定时的思考过程
师:毛泽东思考的过程作者如何给我们表现出来?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完成。
小组汇报
小组1:通过神态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毛泽东思考的过程
小组2:通过对吸烟过程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毛泽东思考的过
程。
师:对,吸烟过程就是毛泽东思考的过程,哪个小组还能不能说的再具体一些?齐读这一部分
小组3:通过吸烟时的动作描写来给我们展现出了毛泽东思考的过程。
小组4:在第三组的基础之上我们再补充一点还有语言描写。
师:作者巧妙运用了烟的可视性,来表现不可感的思想活动。
烟灰的伸长和断落,写的是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战士的期待;从鼻孔里流出又吸回的青烟,可以联想到反复的斟酌;描写青烟所用的词语,如“撞碎”“弥漫”“闪耀”,既是烟的形态,又是思想运动。
作者从烟的形状中,找到了思想的形体。
顺理成章地,那掼下的烟头,就是决策的心灵肖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用有限的外部动作和极其有限的语言,调动读者去想像伟人的思考。
我们一起再来体会一下(再读此部分)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用这一写法来练练笔,先自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选一份最棒的上来展示。
小组1:离交卷只有20分钟了,李强还有一道大题一字未动,他从未这样焦急。
他的额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粒,他用有些发抖的手拿出一支笔在手上转动,笔转得越来越快,却又突然停了下来,又随即快速地转起来,又停下来,周而复始。
笔重新开始舞动,比刚开始更加顺畅。
小组2:父亲看着手中的卷子,抬头看了看女儿,又低下了头,
嘴角微微上抿,额头又多了几条沟坎。
他默默地看着窗物的景色,随手点燃了一支烟,盈盈的烟头似警示灯,红的像血。
在呛人的烟雾缭绕中,女儿看到了失望,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簌簌地滴落,除了泣不成声,周围的空气都死一般的沉寂。
案例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
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从而掌握写作方法。
在此基础之上趁热打铁,让他们用笔来展现他们本节课的收获,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结果也是一样令人欣喜。
这节课完成的内容很少,但是我却觉得收获很大。
学生自己去领悟写作方法,并及时地练练笔,以达到真正掌握这一写法。
一节课下来,更坚定了要多让学生及时地动笔这一信念,我相信常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提高,再也不会为写作而犯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积极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
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永济市逸夫中学:侯娜黄晓红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