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学案大一轮精练第三部份第一章答题模板系列六
- 格式:docx
- 大小:334.27 KB
- 文档页数:9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
(2021·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域,本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沟渠引入区内浇灌农田,农田浇灌退水通过排沟渠汇入乌梁素海。
最近几年来,乌梁素海显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定河套平原的地形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需解决的问题,并简述缘故。
(3)分析最近几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峻的缘故。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方法。
[思维流程]
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其解题流程为:
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方法的分析
其解题流程为:
[试做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缘故: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份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利用使得湖水污染加重;本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沟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存,污染慢慢严峻。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利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操纵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纳生物方法净化;
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惩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样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方法,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第一要看清题意,是“自然缘故”仍是“人为缘故”,仍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一样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缘故:地形缘故(海拔、起伏状况、封锁状况等)、气候缘故(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缘故(疏密状况、季节转变等)、河流缘故(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缘故:本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缘故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有找出缘故,才能使方法具有针对性。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方法,要紧可从以下角度进行:
(1)依照成因确信方法。
依照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信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方法。
(2
)依照时期确信方法。
依照区域内部不同部份(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信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方法。
(3)依照方法确信方法。
依照典型区域的进展方法确信和其具有相似特点的其他区域的进展方法,借鉴典型区域的体会。
4.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方法答题模板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
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
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1.(2019·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佳誉。
早在2 000连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浇灌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
以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散布示用意。
(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要紧缘故。
(2)指出该地域过度浇灌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进程。
(3)简述排沟渠道的功能及意义。
解析:第(1)题,该处为干旱风沙区,成为“塞上江南”的条件是少风沙、多江南水乡景观;结合图中山脉和黄河的阻碍分析即可。
第(2)题,明确过度浇灌易显现盐碱化问题;盐碱化是地下水位上升带动盐类物质上升,然后水分蒸发盐类聚集于地表的进程。
第(3)题,排水灌渠功能是为了排水,意义在于减少过度浇灌引发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答案:(1)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域,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进展浇灌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
(2)致使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干旱地域大量引水浇灌(不合理浇灌)
会致使地下水位上升,本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存。
(3)排沟渠道将多余的浇灌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减缓由于地下水位举高而致使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2.(2019·威海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桉树喜光、好湿,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 000 mm的地域。
桉树对低温很灵敏,生长期最低温不低于7~8℃,一样生长在海拔600 m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可用于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化工等。
桉树本身带有的挥发性芳香油还具有驱虫作用。
桉树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且具有初期“高生长(第2~6年)”快于“粗生长(第6~10年)”的特点。
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达3 000万亩,居全国首位,其中崇左市扶绥县是要紧的桉树速生林生产基地。
本地农人以前种植甘蔗,需要施肥等精耕细作,后来弃蔗种桉,为了多种多收,有的一亩地种600棵桉树,致使桉树林下寸草不生,许多桉农在桉树生长到第3年就砍伐了。
2021年起,本地政府提出“限桉、禁桉”,从头计划树种结构,调减桉树种植面积。
以下图示意扶绥县在广西的位置。
(1)与百色相较,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扶绥县本地农人弃蔗种桉的缘故。
(3)分析最近几年来扶绥县“限桉、禁桉”的缘故。
(4)有人说桉树是“生态杀手”,你是不是赞同此观点?请说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
)题,联系桉树的生长条件,从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方面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第(2)题,要紧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从对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的阻碍进行分析。
第(4)题,赞同要紧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不赞同要紧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地种植桉树,分析桉树的生态环境作用。
答案:(1)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量充沛;位于河流下游,浇灌水源充沛(百色位于河流上游,多喀斯特意貌,地表水易下渗,浇灌水源不足);海拔大多在500 m 以下,地形较低平、土壤肥沃。
(2)桉树生长快,经济效益较高;化肥、劳动力等生产本钱投入低;桉树深加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遇,提高收入。
(3)大量占用耕地,阻碍甘蔗等传统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过度依托桉树产业,经济具有脆弱性;种植单一的树种且密度过大,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破坏生态环境;桉树生长耗水量大,加重水资源欠缺。
(4)赞同。
大面积、高密度种植桉树,会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不赞同。
合理种植,维持桉树的合理种植间距,有利于爱惜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发挥丛林的生态效益,调剂气候、维持水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