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标准版)
- 格式:docx
- 大小:52.52 KB
- 文档页数:18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一、概述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排查和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以及防控安全风险,每个企业都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以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可靠进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目的和内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排查内容包括劳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等各个层面。
例如,设备设施的缺陷、操作规程的不完善、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2.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经验总结和方法通过总结以往经验,可以找到安全隐患排查的重点和方法。
可以采取定期巡查、定期检测、定期培训等方法来识别潜在隐患。
3.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责任与流程明确安全隐患排查的责任人和流程,建立相关的监察机构和责任人,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高效进行。
4.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信息登记和报告规定安全隐患排查的信息登记和报告程序,及时记录隐患的种类、级别、处理情况等信息,并向上级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整改和跟踪确保排查出的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跟踪和复查,以确保安全问题的消除。
三、安全风险防控制度1. 安全风险评估与识别针对企业的生产活动,通过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评估和识别,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
例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
2. 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结合评估和识别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模拟演练等,以提升防控能力。
3. 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逃生路线、应急物资储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4.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监测与更新对已实施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生产活动的不断变化。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结合我公司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别修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各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和报告。
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号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生产线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把握不生产。
第二章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第八条公司及各所属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
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规章制度。
二、职责和权限1. 公司负责人: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安全管理员: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收集整理隐患信息,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情况。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配合安全管理员进行检查和排查。
三、检查和排查内容1. 定期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包括设备设施、工作环境、作业程序等各个方面。
2. 不定期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随机或突击检查,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区域、设施、操作等进行重点检查。
3. 隐患排查:结合检查结果和员工反馈,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进行评估和分类,提出整改方案。
4. 隐患治理: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及时、有效地得到消除。
四、整改和监督1. 整改措施:根据隐患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时间表,并明确责任人。
2. 监督和追踪:安全管理员负责跟踪整改情况,及时督促责任人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过程和结果。
3. 整改验收: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五、安全教育和培训1. 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 安全宣传:通过宣传栏、宣传册等方式,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
六、监督和考核1. 内部监督:公司内部设立监督机构,对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
2. 外部监督: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3. 考核评估:定期评估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和改进。
七、附则本制度经公司负责人批准后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及时进行,并重新报备。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管理,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高危行业和重点单位。
三、管理要求: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企事业单位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2. 隐患排查责任:企事业单位应明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责任人,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
责任人应及时排查隐患,并上报相关部门。
3. 隐患整改责任:对于发现的隐患,企事业单位应迅速采取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4. 隐患排查报告:企事业单位应每年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编制成报告,上报相关部门。
5. 隐患排查结果处理:相关部门应及时对企事业单位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报告进行审核,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跟踪处理,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整改。
6. 隐患排查奖惩:对于隐患排查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事业单位,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屡次发生事故的单位,应进行严厉的处罚。
四、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及时通报企事业单位上级和相关部门。
五、制度解释:本管理制度由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解释和修订,并及时通知到各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应及时学习和贯彻本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工作的记录和归档。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2)1目的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
3引用文件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4定义4.1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部门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及报告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全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
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1.各部门应每季度召开安全会议,全面排查本部门的安全隐患。
会议应记录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及整改责任人等。
2.每个岗位的负责人应对所管辖的区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将隐患报告给上级汇总,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在新设备投入使用、生产工艺变更等情况下,应及时进行安全评估,确保隐患不会导致事故发生。
4.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记录。
四、安全生产隐患治理1.隐患治理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
2.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向上级报告,确保相关措施得到及时执行。
3.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遵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4.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能正确使用设备、工具、物料,并培养他们在危急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五、安全生产隐患报告制度1.所有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安全负责人报告,并将隐患写入安全隐患报告表。
2.安全负责人应及时复核隐患报告,并确定隐患的等级和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报告表中。
3.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安全负责人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按照公司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安全隐患报告表应定期上报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六、制度执行和监督1.公司领导层应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确保相关制度的切实执行。
2.对于不按制度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隐患不报告、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相关人员,应给予相应的惩罚。
3.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并将结果上报给公司领导层。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
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的防控工作。
第三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风险排查与防控相结合,堵塞各类事故发生的漏洞,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应当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确保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并由企业领导班子全面推动。
第六条本制度的修订、解释权归本企业所有。
第二章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第七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确保员工安全和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鉴定与治理。
第八条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一)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企业全员都应当具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意识并参与其中,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推动、全员落实的局面。
(二)分级负责,层层抓好。
企业领导班子要亲自带头,广泛组织员工参与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中,并明确各级责任,确保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得到落实。
(三)综合治理,多措并举。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治理,确保隐患消除彻底。
第九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定期巡检。
通过人工巡检或者使用专业设备对企业的设施设备、安全出口、防火设施等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二)随机抽查。
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企业的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等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
(三)经验总结。
通过总结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原因,提炼出一些常见的隐患,进行整改和改进。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为了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对本制度进行修订,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核心,实现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是有区别的。
所谓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其他因素,可能导致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不安全事件或事故、人员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的危险状态。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发生事故。
而安全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总和。
通过评价的方式,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降低到可容忍的水平。
各单位应坚持不懈地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备案监测制度,建立和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测责任制度。
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应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处理和报告。
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整改或预控,做到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有责任、有措施、有资金、有时间、有计划”。
应实行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实行安全隐患排查、备案、评估、整改、验收、销售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管理、逐项销售制度;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分类、责任分担、监控、预警和预测制度。
对于新开工项目、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生产线的投资或者生产安全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避免承担风险。
安全隐患治理应当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当以将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为原则,在安全风险不安全或不确定的情况下避免生产。
公司及下属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主体。
第九条规定公司的各级领导都应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负责。
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____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全面实现某公司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建设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某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事故隐患分类第四条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第五条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
第三章责任分工第六条某公司主管安全的公司领导责任分工。
(一)负责审批某公司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项目;(二)负责审批某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第七条各单位和作业部级领导责任分工。
(一)____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和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相关管理细则;(二)____并参加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和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对暂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逐级上报;(三)按月____研究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布置有关专业部门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隐患,____制定相应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事故隐患治理资金;(四)____对相关外协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第八条各专业系统责任分工。
(一)某生产、调度系统1、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情况时,要立即下达停产、停工处理指令,不得违章指挥;2、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做好生产平衡工作,调整运行方式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解决;3、处理事故隐患时,做好鱼雷罐、原燃料等大宗物资运输协调;4、对危及人身安全的液态金属隐患或紧急情况,做好指挥预案。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也是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1. 加强隐患排查力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员负责。
同时,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安全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建立隐患登记和整改制度企业应建立隐患登记制度,将隐患问题进行分类、登记和记录,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和时限。
同时,要明确责任人,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3. 加强隐患治理力度针对隐患问题,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排除。
可以组织专门的治理小组,进行隐患整改工作,并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安全风险防控制度1. 制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各项工作环节的风险评估,确定重点防范区域和工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同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更新和修订,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可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安全演练,增强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3. 建立安全防护设施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标识、警示标志、警示灯等。
同时,要保障安全设施的完好性和可用性,确保设施的及时维修和更换。
4. 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作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同时,加强对物资和设备的管理,确保物资和设备的质量安全。
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和制度,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防护设施,强化安全管理措施等。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治理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三、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治理管理的主体和职责1.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下发各项安全工作任务,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治理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每月安排专人进行隐患检查,及时发现并上报隐患。
四、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治理管理的程序1. 安全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情况、各类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等。
2. 隐患排除治理发现隐患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排除,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隐患排除后,进行复查,确保治理措施有效。
3. 记录和报告每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治理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发现的安全隐患、处理措施、负责人等。
每月将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情况上报企业负责人,及时汇总统计。
五、责任追究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被忽视不报告或处理不力的责任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追究责任。
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制度宣传和培训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能力。
七、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企业应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者,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治理管理制度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及其子公司、分公司等所有单位和部门。
第三条安全生产隐患指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客观存在,以及违反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企业制度的行为或状态。
第四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是指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整治和预防措施,以消除和减少生产安全隐患。
第五条排查整治工作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并与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
第六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流程和责任等。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七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综合预防为主,防范为主。
(二)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
(三)属地管理,责任明确。
(四)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八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应当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制定相应的排查整治方案。
第九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实施,应当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不得以牺牲其他生产要求为代价。
第十条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应当注重先后顺序,分层次,逐步全面推行。
第三章组织体系第十一条本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的组织体系。
第十二条本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其职责是:(一)负责制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二)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隐患的重大问题。
(三)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落实。
(四)评估和总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第十三条本企业应当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一)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二)指导、落实和监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三)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报告和反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对潜在的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并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制度。
本文将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防控制度进行分析。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1.制定排查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每年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组织排查人员:根据排查计划,组织专业的排查人员进行排查。
可以包括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
3.开展隐患排查:根据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职工用电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制定整改措施。
4.整改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对于一些严重的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或限制使用。
5.隐患治理考核: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是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制度化安排。
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防控事故和减少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建立安全风险防控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制度文件:企业应制定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的相关文件,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控制措施,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2.编制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对企业各项活动的风险评估,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
3.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对企业每个环节的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4.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要定期组织各类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5.责任落实: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不落实安全措施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总结起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的排查治理和有效的风险防控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员工,包括生产一线员工、管理人员、外来人员等。
三、隐患排查1.每季度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潜在危险源、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排查。
2.检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电气设备、生产设备、化学品存放等。
3.发现隐患应立即整改,有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恢复生产。
四、隐患治理1.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
2.对于重大隐患,需立即停产整改,经相关部门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3.针对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五、制度执行1.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属地负责、顶层设计。
2.对于拒不执行或者违反制度者,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六、周期评估1.每年底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评估,重点检查各项措施是否得以贯彻执行。
2.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确保适应实际生产环境。
七、附则1.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制度修改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以上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注意:**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违反者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纲要制定者: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审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实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切实落实公司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确保隐患治理及时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场所和过程。
3、职责3.1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____分管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3.3各权责部门主管: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定义:4.1安全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2安全隐患的分类: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重大安全隐患。
4.2.1一般安全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对于一般安全隐患,可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责单位,分为班组级、基层车间级、公司级。
4.2.2重大安全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5、管理内容5.1隐患排查机构5.1.1本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治理领导小组,并明确领导小组职责5.1.2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管理。
凡属生产车间存在的隐患由公司管理;凡属设备电器、特种设备等存在的隐患,由维修电工管理。
5.1.2.1隐患排查和治理领导小组即为安全领导小组5.____组长负责领导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部署重点工作,定期参加隐患排查治理。
5.1.2.3副组长具体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工作,对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进行监督落实。
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一、隐患排查治理1.定期检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包括每月至少一次的全面检查和每季度至少一次的专项检查。
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2)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3)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情况;(4)作业场所、仓库等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的安全状况;(5)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开展情况;(6)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2.专项检查针对某些特定的安全生产问题,企业应进行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应由相关部门组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查的内容和时间。
3.日常巡查企业应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关键设施、重点部位进行日常巡查。
巡查人员应做好巡查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4.隐患报告与整改发现安全隐患后,巡查人员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应制定整改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整改。
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企业领导。
二、安全风险防控5.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识别和评估应考虑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6.高风险作业审批对于高风险作业,企业应建立审批制度。
高风险作业必须经过审批,方可进行。
审批应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组成,对作业方案进行审查和批准。
7.风险公示与告知企业应将识别和评估出的重大风险公示告知员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8.风险控制与消除9.对于识别和评估出的风险,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风险。
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对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
三、应急管理与处置10.应急预案制定与更新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等。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监管水平,落实治本之策,进一步规范我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各科室责任:(1)安全科对全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具体负责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等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门卫对全厂的周边环境、门卫、厂内治安、车辆等工作进行经常性的隐患排查,保障厂内有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环境。
二、事故隐患排查(1)事故隐患排查要与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安全科组织的综合性隐患排查每月不少于____次。
(2)专业性隐患排查。
机电仪主管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内容主要是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电气设施、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危险化学品、特种防护用品及防火、防爆设施等的隐患进行排查。
(3)厂二级危险源部位的隐患排查。
除厂级检查外,各单位对二级危险源部位每周必须检查一次。
三、事故隐患治理:隐患治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安排、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实施分类管理,分级整改。
(1)对重大事故隐患,由隐患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成立隐患治理小组,组织制定、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同时上报主管厂长和安环部。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上报的内容包括:(一)隐患部位;(二)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三)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治理难易程度分析;(四)负责治理的单位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2)安全环保部定期公布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对治理不力的单位在安全例会上提出批评;对事故隐患顶着不整、拖着不办或不能限期治理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厂部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单位领导和责任人追究责任,进行处理,若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各单位按事故隐患分类进行登记建档。
每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按附件的格式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月生产会议时报安全科。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范本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安全隐患,制定本制度。
1.2 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以人为本,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2) 预防为主原则,防患于未然,防止事故和灾害的发生;3) 综合治理原则,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全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4) 责任追究原则,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1 隐患排查责任企业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负责组织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2.2 隐患排查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隐患排查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产设备及附件的安全状况;2) 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3) 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4) 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5)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2.3 隐患排查周期根据企业规模和生产经营情况,制定隐患排查的周期和频率,确保排查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2.4 隐患排查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隐患排查:1) 定期检查:定期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不定期抽查: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查,检查各个环节的安全情况;3) 专项排查: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排查,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2.5 隐患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整改措施应与隐患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同时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和督促。
三、安全风险防控制度3.1 风险评估企业应进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公司的安全风险情况,确定重点控制的风险点。
3.2 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 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3) 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4) 安全监控设备的配备和使用;5)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团体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内容、责任和措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开展安全教育和处理事故。
第二章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第七条企业应当确定安全生产检查的主体和程序,明确检查的内容和标准。
第八条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第九条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全面、细致,重点检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生产设备和操作规程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条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及时记录和报告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十二条对于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和存在的隐患,应当按照规定处理和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和计划。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重点检查生产设备的安全状况、职工用电用气安全情况等。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
第十七条隐患整改应当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进行,确保整改到位。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开展安全教育和处理事故。
第四章其他制度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标准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结合我公司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别修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各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和报告。
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号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生产线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把握不生产。
第二章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第八条公司及各所属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
第九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公司安监局长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察责任。
第十条公司业务管理部室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公司安全监察部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监察、归档和报告的责任。
第十条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环部长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聘请安全工程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业务保安科室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管理责任;安环部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监察、归档、分析和上报的责任;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对车间、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车间、班组技术负责人,对本车间、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车间、班组的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的管理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节隐患分级分类第十三条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十四条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主体。
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难度很大,公司解决不了,须由中煤集团公司或地方政府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B级:难度较大,单位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C级:难度大,班组、车间解决不了,须由单位解决的安全隐患。
D级:班组、车间、单位业务部门能够自行解决的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
从生产(管理)系统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
煤矿安全隐患分类:管理、顶板、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爆破、水害、其它;其它行业安全隐患分类由本单位确定。
第二节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办法第十六条安全隐患排查分三级:班组、车间、公司。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编制隐患排查表,避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
第十八条公司每月排查一次安全隐患;车间每月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情况;科室、班组、车间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将排查治理情况报相关业务科室和安环部备案;班组每班排查安全隐患并做好备查记录。
第十七条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和重复发生的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向安环部和有关部门汇报。
第二十一条科室、班组(车间)对每旬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工作制度,确定责任人、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进行登记,上报。
第二十二条班组排查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消除或处置,并做好记录。
当班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班组、车间和安监站(科)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生产。
第二十三条一般安全隐患中的C级和D级由本单位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
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号,安监站(科)对C、D级安全隐患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四条公司各专业部室要经常了解各车间、班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
对安全隐患项目按月度实行挂牌跟踪管理,由专人监督落实。
A级隐患上报集团公司,按集团公司要求整改;B 级隐患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落实,明确公司专业部室整改负责人,各单位根据相关部室处理意见制定初步整改方案和措施报相关部室,由相关部室组织审批确定后按照“五落实”的要求进行整改,由单位首先对整改情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相关部室组织验收。
各专业部室必须负责监督落实,并现场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号,安环部对B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验收情况组织检查;C级隐患由各车间、班组长负责落实,由公司明确职能科室整改负责人;D级隐患由各单位负责整改落实。
第二十五条公司及各业务部门要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纳入业务保安责任范围,并根据安全隐患治理要求,由各分管负责人负责有关隐患治理措施及落实工作。
第二十六条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实行挂牌督办,各专业部室负责具体牵头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相关专业部室组织验收、销号。
公司安全监察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察。
第二十八条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各单位应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相关部室及安全监察部。
第二十九条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公司报告;第三十条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信息报告第三十一条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司安环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初步方案。
第三十二条各单位及专业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次月4日前报公司各专业部室及安全监察部;各专业部室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应及时汇总,于次月4日前发送至安全监察部;各单位上报的安全隐患A、B级隐患及各专业部室排查出的A、B级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次月6日前报中煤集团公司各专业部门及安监局。
安全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月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完成。
第三十三条每季、每年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次季度首月4日前和下一年度1月7日前报公司。
风险预控管理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单位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