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课程概述在21世纪,人类的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探究范围不再局限于地球,而是开始向着更遥远的宇宙进发。
本次课程将通过探究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了解人类探索的目的、方法、过程、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在未来探索的同时也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和意义;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3.知晓人类探索宇宙的成果和发展方向;4.掌握人类探索宇宙的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内容3.1 人类探索宇宙的背景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古代,人们探索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地理、天文、数学等方面。
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第一步,则是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3.2 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和意义探索宇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了解宇宙的形成、演化和结构,以及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同时,人类也希望能够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寻求新的资源,以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
3.3 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方法和过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首先,发射人造卫星对地球进行遥感探测,获得地球表面的数据信息;其次,探知太阳系,通过发射各种探测器,对太阳系内部的行星、卫星等进行探测;最后,尝试探索宇宙深处,通过天文望远镜和空间站等设备对更遥远的星系、星云等展开观测和研究。
3.4 人类探索宇宙的成果和发展方向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发现了许多行星和恒星、探测到了深空中的黑洞、了解了宇宙多样性以及寻找宇宙中的生命等。
未来,人类将继续探究宇宙,寻找新的知识和资源,同时深入探索的任务也会更加复杂和艰巨。
3.5 人类探索宇宙的困难和挑战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是巨大的。
首先,探究宇宙深处需要花费巨大的资源、时间和精力,需要许多国家的共同努力。
其次,探索宇宙也会遭遇很多风险,如大气层、空间垃圾、辐射等问题。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了解宇宙探索的现状。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书能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导学式。
教学重点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媒体利用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录像:航天飞机发射。
【教师说明】这是1998年6月3日清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情景。
【教师提问】搭载它一起升空的有一个什么仪器?学生回答:阿尔法磁谱仪。
【教师提问】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探索宇宙本源,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
【教师讲述】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本源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新探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师提问】人类利用哪些手段了解宇宙呢?学生回答:双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教师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始于哪种探测手段?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播放录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教师提问】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此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索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出示投影】(补充资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1959年,前苏联发射成功“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天。
(5)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简单了解世界宇宙探测的发展过程,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了解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水平;了解目前人类对宇宙的开发利用情况,认识探索宇宙的意义。
2、基本技能:
能够对宇宙开发提出新的设想。
能够运用收集的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出世界及我国宇宙探测的发展。
3、情感品德: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探索的精神,树立宇宙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目前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过程和成就;如何保护宇宙环境。
难点:对开发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录像《宇宙探索》
教学方法:问题交流与探讨
课后作业:填充图练习
资料提供:《太阳能述说——21世纪的伟大创举》《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增长关于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2.在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突出对学生进行人类自豪感的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豪情和信心。
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一方面是人类宇宙观的不断变化过程;另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艰辛,鼓励学生投身科学事业,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通过阅读“中国向宇宙进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开发过程及各阶段的意义2.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人类宇宙观变化过程主要教具图片:1.原苏联“火星号探测器发回的火星照片2.“阿波罗”16号飞船的航天员和月球车3.“太空实验室”航天站4.空间太阳能发电站设想5.2000年4月27日降落在南非开普敦郊外的卫星主要教学方法谈话法和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宇宙探索的发展1.古人对宇宙的探索过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最初是基于想象。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史中,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关于宇宙神话的内容。
设问:你知道我国的哪些神话故事是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想象?师生讨论:我国古代“盘古开天辟地”、“文娲补天”以及《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关于“天宫”、“月宫”的描述等。
过渡:除了一些神话故事以外,结合“天文历法”,在古代也出现了关于天文观测的仪器。
设问:你知道的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有哪些?师生讨论: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有:①圭表,由直立在在地上的杆子和朝南安放的一个水平横尺构成,正午阳光照射到杆子上,根据地上杆影的长短和周期变化,可以测定时间、方向、节气,夜晚可以测量恒星的上中天,观测恒星年的周期。
现在保存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圭表是明朝1437年仿制的。
②日晷,由圭表演化而来,利用日影位置变化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我国内蒙古出土的秦汉石刻日晷,现收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德育渗透点
全球协作开发宇宙资源和宇宙资源共享。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网上查询有关宇宙开发的资料,自选专题,全班交流。
四、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人类开发宇宙的经历、意义和宇宙环境问题。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录像《月球探险》。
2.学生讨论:你想了解有关宇宙开发的哪些内容。
收集关键词:阿波罗,登月,宇宙探险,宇宙开发,宇宙垃圾等。
3.学生查找资料,在word里编辑,交一份小报告。
要求:标题明确,资料详实,有自己的评述。
4.集体交流报告会,完成学习。
五、作业
将网上所查信息按上述报告要求完成交上。
六、板书设计
把学生发言专题逐次在黑板上写出。
总结宇宙探索内容。
探索宇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系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为小学阶段“地球世界”最后一课。
【学情分析】经过近四年的科学和电脑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和计算机使用基础,但教师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并不完全熟悉。
【设计理念】本课的关键在于“探索”二字——开放式教学,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但绝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更有效的探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通过网络操作形成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3、感受宇宙科学的奇妙,增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时间、空间和物质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全课课件,学习资源包(包含自学课件、学习包、计算器)等。
为各组准备: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或在电脑室进行教学),《课前自助预习卡》,《“宇宙之旅”任务单》,《自学记录单》、《自选作业卡》等。
学生自备: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创设乘坐太空飞船遨游宇宙的学习氛围,各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本课角色。
〈设计意图:营造愉悦宽松学习环境,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在众多听课者环境下学习的紧张感。
组长等职位采用轮流制,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
〉一、复习导入回忆太阳系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入手,为以下认识更广阔的宇宙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认识宇宙1、提出活动任务任务一:宇宙有多大?你能用简单图文表示宇宙的结构吗?任务二: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状态吗?任务三:恒星的一生如何变化?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了解的宇宙。
教案:探索宇宙(五篇)第一篇:教案:探索宇宙教案: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重点难点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资料收集,课件教、学预设:一、宇宙1、宇宙的解释宇:空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光年宙:时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亿年2、宇宙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2000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
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九大行星。
与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3看九大行星的课件资料:3、彗星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
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大约76年一次(用软件模拟)4、流星体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课时
示范教案一(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明确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不怕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雄心和壮志。
●教学重点
宇宙空间资源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方法
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难点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原则,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环节来完成教学内容。
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
难点:宇宙的组成和结构;航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宇宙探索资料;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安排实地考察或邀请专家讲座。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为什么探索宇宙?2. 课堂讲解: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重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探索对人类有什么意义?4. 实践环节:安排实地考察或邀请专家讲座;学生动手制作航天模型或进行航天知识竞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言等;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感悟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宇宙探索的书籍和文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2.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科普展览,增强对宇宙的直观认识;3. 鼓励学生参加航天知识竞赛和科技制作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掌握宇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3. 了解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历程。
教学内容:1. 宇宙的定义和起源。
2. 宇宙的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
3. 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恒星、行星、星系等。
4. 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古代天文学、现代天文学。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定义和起源。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宇宙的演化过程和主要组成部分。
3. 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历程。
第二章:现代天文学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2. 掌握现代天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手段和技术。
教学内容:1. 现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黑洞、暗物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2. 现代天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光谱学、望远镜观测等。
3. 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手段和技术:地面望远镜、卫星观测、射电望远镜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现代天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手段和技术。
第三章:宇宙中的生命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
2. 掌握生命存在的条件和要求。
3. 了解人类对宇宙中生命的探索和研究。
教学内容:1.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外星生命的存在。
2. 生命存在的条件和要求:水、有机分子、适宜的温度等。
3. 人类对宇宙中生命的探索:地外行星的发现、外星生命迹象的研究。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生命存在的条件和要求。
3. 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对宇宙中生命的探索和研究。
第四章:宇宙的演化与地球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对地球形成的影响。
2. 掌握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成的探索和研究。
教学内容:1. 宇宙的演化过程对地球形成的影响:大爆炸、恒星形成等。
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第一章:宇宙的奥秘1.1 宇宙的起源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宇宙的膨胀。
1.2 宇宙的构成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构成和星系的分类。
教学内容: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星云等星系的分类。
第二章:人类的太空探索2.1 太空探索的历史学习目标: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从古代的天文学到现代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和事件。
2.2 太空探索的技术学习目标:了解太空探索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教学内容:火箭原理,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太空站和航天飞机。
第三章:地球的邻居3.1 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学习目标: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分类,太阳系的天体运动。
3.2 火星和月球的探索学习目标:了解人类对火星和月球的探索和研究。
教学内容:火星和月球的地质情况,人类探测火星和月球的任务和发现。
第四章:宇宙的深处4.1 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恒星和星系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恒星的形成,星系的演化,星系的红移现象。
4.2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存在。
教学内容:宇宙的膨胀现象,暗物质的概念和探测方法。
第五章:未来的太空探索5.1 太空探索的未来方向学习目标:了解太空探索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太空探索的目标,如寻找外星生命,建立太空殖民地等。
5.2 太空科技的应用学习目标:了解太空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卫星通信,遥感技术,太空旅游等。
第六章:深空探测器6.1 探测器的种类与功能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深空探测器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行星探测器、月球探测器、彗星探测器等,以及它们在探索中的作用。
6.2 著名深空探测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历史上著名的深空探测任务及其成就。
教学内容:例如,火星探测车、伽利略号、卡西尼-惠更斯号等任务的成功与挑战。
第七章:宇宙中的生命迹象7.1 生命的定义与寻找学习目标:探讨生命的定义及如何在宇宙中寻找生命迹象。
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第一章:宇宙的奥秘1.1 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讨论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1.2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介绍星系的类型和特征探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1.3 恒星的诞生和死亡讨论恒星的诞生过程和恒星的形成描述恒星的死亡过程和超新星爆炸第二章:人类的太空探索2.1 太空探索的历史介绍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讨论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影响2.2 太空船和航天器介绍不同类型的太空船和航天器探讨太空船的设计和功能2.3 太空站和月球基地讨论太空站的建设和功能探讨月球基地的建立和应用第三章:地球和宇宙的关系3.1 地球的形成和结构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和地球的结构特征讨论地球的地质和气候变迁3.2 地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探讨地球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讨论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3.3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探讨地球与其他行星和天体的关系第四章:宇宙的资源和探索4.1 宇宙的资源介绍宇宙中的行星和天体的资源探讨宇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2 太空探索技术讨论太空探索的科技支持和进展介绍太空探索的未来发展趋势4.3 太空旅游和商业应用探讨太空旅游的可能性和发展讨论太空商业应用的潜力和挑战第五章:宇宙的奥秘与人类的意义5.1 宇宙的哲学和科学意义探讨宇宙的奥秘对人类科学认知的意义讨论宇宙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存在的启示5.2 宇宙探索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介绍宇宙探索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探讨宇宙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5.3 宇宙探索的教育和社会影响讨论宇宙探索对教育的影响和启发探讨宇宙探索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发展第六章:现代观测技术揭示的宇宙奥秘6.1 射电望远镜与射电天文学介绍射电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讨论射电天文学在探索宇宙中的贡献6.2 光学望远镜与光学天文学介绍光学望远镜的种类和原理探讨光学天文学在宇宙探索中的重要发现6.3 空间望远镜与宇宙探索讨论空间望远镜的发射和运行介绍空间望远镜在宇宙探索中的重要成果第七章:宇宙中的生命迹象7.1 地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探讨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与环境7.2 外星生命的假设与搜寻介绍外星生命的假设和搜寻方法讨论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形式和环境7.3 宇宙中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探讨宇宙中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分析宇宙中生命对人类认知的启示第八章:宇宙的尽头与人类的前沿8.1 宇宙的膨胀与结构介绍宇宙膨胀的证据和理论探讨宇宙的结构和层次8.2 宇宙的边界与未知领域讨论宇宙的边界和未知领域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挑战与机遇8.3 宇宙的未来与人类的发展探讨宇宙的命运和人类的发展前景讨论人类如何应对宇宙中的挑战第九章:宇宙探索中的中国力量9.1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9.2 中国在宇宙探索中的贡献讨论中国在宇宙探索中的成果和贡献介绍中国在宇宙探索领域的研究和发展9.3 中国宇宙探索的未来展望探讨中国宇宙探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分析中国在国际宇宙探索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十章:宇宙探索与人类文明的交融10.1 宇宙探索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讨论宇宙探索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介绍宇宙探索领域的创新和技术应用10.2 宇宙探索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探讨宇宙探索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分析宇宙探索对人类文明和价值观的启示10.3 宇宙探索与人类未来的展望展望人类在未来宇宙探索中的发展和前景强调宇宙探索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宇宙的起源和膨胀、暗物质解析:宇宙的起源和膨胀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础,暗物质则是解释宇宙中物质分布和宇宙演化的重要概念。
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 宇宙的概念与组成2. 大爆炸理论3. 宇宙的演化与结构第二章:人类的宇宙探索1. 古代人类的宇宙观念2. 现代宇宙探索的历程3. 人类探索宇宙的技术与方法第三章:宇宙的奥秘1. 恒星的诞生与死亡2. 黑洞与暗物质3. 宇宙的膨胀与收缩第四章:外星生命是否存在1. 外星生命的可能性2. 外星生命的探索与发现3. 外星生命对人类的意义第五章:宇宙的未来1. 宇宙的结局与命运2. 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与角色3. 宇宙探索的展望与挑战三、教学资源1. 教材:《宇宙新探索》2. 多媒体课件:宇宙图片、视频、动画等3. 网络资源:相关宇宙探索的网站和文章4. 教具:宇宙模型、星图等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与测验: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宇宙探索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 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5. 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计划第六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太阳系的形成与结构2. 地球的位置与运动3. 地外行星的探索与发现第七章:宇宙的奥秘(续)1. 宇宙的膨胀与暗能量2.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3. 宇宙的极限与未知第八章:宇宙中的生命1. 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演化2. 地外生命的探索与寻找3. 生命在宇宙中的意义与价值第九章:人类的空间探索1.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与现状2. 国际空间站与太空旅游3. 人类登陆火星与星际旅行第十章:宇宙的未来(续)1. 地球与人类的未来2. 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发展3. 宇宙探索的挑战与机遇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相关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4. 自主学习:布置课后作业、研究课题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观测站等,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1一、宇宙探测的发展过程:1、1957年10月,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实现了在没有地球大气干忧的情况下,人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以及对宇宙空间环境的直接探测,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
3、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
二、宇宙探测的意义:㈠天文意义1、发现了地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
2、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γ射线。
3、测量到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㈡生活意义人们利用卫星进行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以及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等,从中获得许多实际利益。
三、宇宙资源:宇宙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主要类型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四、太空垃圾:1、太空垃圾的来源: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2、太空垃圾的危害:由于空间垃圾和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因此,即使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
3、太空垃圾的清除办法: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他轨道上去,以免同正常工作的卫星发生碰撞;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以减少空间的大件垃圾。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发展,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不断扩大。
2.了解探测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中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教案主题: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2. 使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3. 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1.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2. 宇宙的基本组成:恒星、行星、星系等。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宇宙的基本组成:恒星、行星、星系等。
2. 结合实例,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宇宙的探索历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宇宙的基本组成:恒星、行星、星系等。
2. 结合实例,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六、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宇宙探索的短文。
2. 调查生活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分享。
六、教案主题: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2. 使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3. 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
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优秀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介绍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宇宙的膨胀现象。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介绍宇宙中的物质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以及宇宙的结构层次,如星系团、超星系团和宇宙网。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组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宇宙的结构和层次。
第二章:地球的形成与演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和演变历史。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
2.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成过程:介绍地球的形成背景,地球的形成过程,如撞击假说和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的演变历史:介绍地球的演变过程,如地质时期和生物进化。
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介绍地球的内部构造,如地壳、地幔和核心,以及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大气层和海洋。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
第三章:人类的航天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航天探索的历史和发展。
让学生了解航天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3.2 教学内容:人类航天探索的历史:介绍人类航天探索的重要事件,如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
航天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介绍航天器的工作原理,如火箭推进和航天器控制系统,以及航天器的功能,如通信、导航和遥感观测。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类航天探索的历史和发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理解航天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第四章:宇宙的观测与探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观测方法和手段。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观测方法:介绍宇宙的观测手段,如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明确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在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不怕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雄心和壮志。
●教学重点宇宙空间资源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方法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难点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原则,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环节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最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基于想像。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哪些是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想像的描写吗学生活动,教师引导[讲授新课]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板书一、宇宙探测的发展板书1古代对宇宙的探测板书同学们刚才提到了不少。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宇宙”“太空”的描写。
如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月宫”,还有《封神演义》中的许多描写等。
在古代,人们不仅对宇宙怀有美好的想像,而且劳动人民运用杰出的智慧还发明创造了许多天文观测仪,如圭表、日晷、浑象、漏刻等,在一些地方还建有天文观测仪台,如北京古观象台、河南登封的测景台等。
可见,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而伟大的。
过渡到了近代,自从1957年10月原苏联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就已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2宇宙探测的新时代板书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讨论、分析人类进入太空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
图显示,从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6次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从此以后,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开创了对宇宙空间进行探索的新时代。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
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
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
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
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
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
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
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
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
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
(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
【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
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演示】保护宇宙环境部分。
【提问】发展航天事业固然重要,但这些空间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且体积越来越大,对航天器造成极大的威胁。
(可举实例说明对航天器的破坏),太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将其清除掉?
【活动】学生讨论上述问题,提出清除太空垃圾的必要性和具体清除的办法(发散思维)。
【总结】对宇宙环境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保护,重视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