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技术概念的几个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364.27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新技术概念的几个特征

在这篇著作里,麦克李瑞深入研究了技术是如何衍生出关于建筑空间和时间的新理念。他认定这

样的一种建筑思想需要一种新的创造语言。麦克李瑞讨论了三类主要影响人们对建筑式样观审诉

求的方式:简易和晦涩,夸张和缩减,适于整体或是侵犯整体。他挑战性地使得设计者去探求建

筑者和周遭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如何产生一类专门的知识,而这种知识来源于

对技术装置,过程以及理念的应用。

对于新的技术理念特征的理解往往会引发问题,并让我们看到新的危机。从简单明了(可触及性)向晦涩深奥(使我们不可及)转型的趋势是不是不可避免,又是否可以逆转?我们是否可以回到

应用技术之前的状态?而那些存在介质调和的危机包括:认知和经验的分裂,抽象派的艺术似乎

越发趋于平淡,古老建筑观念的语言法典的一成不变,以及专业和非专业的分化。

新的技术概念将会产生新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可能引发出在建筑空间和时间上新的概念,并且这

些概念将需要一种新的建筑语言去诠释。

序言:

技术的重要性回溯到建筑的目的以及意义的论述上。在过渡时期时,技术的概念已经萌发,不再

仅仅局限于建筑材料和程序,而是在一个新的融合前者的建筑氛围形成过程中,将技术广义定性

为对于人和所在环境(自然和建筑)辩证关系的理解(手段和知识)。

无论是仅仅注重建造的前现代派的建筑师,抑或富于创造的现代派的集大成者,或是后现代派们

断层分裂的理念,都没有产生出有益于建筑和设计的技术概念。一个新的卓于应用的概念需要一

种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新的思考定位。马丁海蒂格在他的“环境性的分析”一文中阐释道,我们

与自然打的富有成效的交道就是最接近我们的那种经营之道,全然不是仅仅感性上的认知,而是

一种对于事件处理并且适得其用的关注,而这种经营之道有着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

这说明这样的一种学问来源于设计和建造,或是说反思和行动中。再进一步,建筑师在与自然富

有成效的交流中,通过对于技术装置手段的调整来感受和体验,而技术手段和装置也总是适于环

境需要的被转化成技术程序。然后,建筑师将这种亲身的感受体验通过反思和实践抽象出来,形

成所谓的技术理论。

如果说疑问是思想的带动者,那么产生新概念的新思路就势必需要新的问题。

这篇文章所提出的几个关于技术的新的问题并没有期待必定得到解答,但是最起码可以得到发人

深省的回应。

我们问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为全面的就是“一种特定的知识或者体验,它从建造者和他们所处

自然的辩证存在中衍生,并且通过技术手段程序和理论的应用而获得,那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就如同梅洛庞蒂的盲人通过手杖去感受这个世界一样,建筑者关于自然的认识来源于对设备,程序,和理论的调和。我们将去探索这种调和的层次,从简单易懂(通过技术对环境的感知)到晦涩难解(体验来源于技术而非环境)。

马丁海蒂格宣扬人生活在一个由技术设备所展开的空间里,对此的研究也表明每一种调和因素打开自然的一个方面。当这些各个方面统统从世界这个整体中走出时,扩大化的效应也就随之产生了。与此同时,未被探知的方面也在随之缩减。我们将探索技术设备,程序和理论的调和或定向的不同种类,认知分裂的趋向,以及伴随而至的整体体验的降低。

约瑟奥蒂加加塞特观察到“人们发现环绕其周围的世界就像一张交织着设施和困境的大网”,这也说明对于人类王国及其环境的分类将会产生启发性的回应,而不仅仅只有技术性体验的特征。

什么是“无需建筑者的建筑”?那就是一种没有特色,土生土长类似民间方言的,应用“适当技术”的建筑。这里的技术对应于从经验主义到自然环境物质性的认知,对应于建筑环境的从工艺到应用科学的理解,对应于社会文明文化的道德法典。

需要建筑师的建筑则是一种更加自主性举动的产物。建造者作为建筑师的意向性则包括伴随道德和科学的美学关切。

当创造对于自然和建筑的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回应有限时,这样的创造或产物就是适于环境的。

而当建筑师的目的意图控制渗透于整个创造,那么这样的产物则是侵犯环境的。

为探寻新的技术概念,我们将会诊察一系列的特征,从简单-晦涩,扩大-缩减到适于-侵犯。

第一个特征:透明和晦涩

梅洛庞蒂的盲人靠着手杖的末端探索这个世界(在这个层面上,当然是始于足下)。地面是高是低,是干是湿,是硬是软,是热是冷;地面上的裂口是寛是窄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盲人所期望得到的特征是那些关于地面的特征,并非手杖的,这根手杖实际上是可以忽略的。他希望这根手杖可以“缩小”,以至于变成一个透明的装置。

再如,在用榔头时,“我们自己真正关注的实则是用榔头所做的工作”,而我们所体验的也正是所做“工作“的物质性,在这个意义上,榔头在“消失”,变成“透明的”了。

纯粹的透明只存在于没有中间介质的情况下,就像是在面对面的会议此类情形。我们体验过两种极端的情形:纯粹的明了(即是没有介质);或者另一个反面,全是介质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形下人体验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机器的本身,而机器反过来代替我们接触着世界。在后一种情况下,这个世界对于人来说是不透明,是难懂的,并且不是技术在消失退缩,而是世界本身正在与人渐行渐远。

在这两种极端中存在很大范围的体验,从以技术为凭借去感触世界(明了)或者是以失去明了为

结果,到技术的体验(不透明,人们所体会的是技术的特征,而与世界接触的也只有技术媒介而已)。

我一贯认为建筑者的生产模式的整体发展导致了所谓透明或无距离的缺失,与此同时,不透明或

晦涩在增加。举一个个人亲身经历的例子:我的祖父用短柄镰刀去割草,我父亲用长柄的大镰刀

以减少负担,而我所经历的则是用手导向的割草机;到了我女儿,她接触青草则是通过燃料驱动

的(自动化的)手控割草机,而她的孩子则会用在草坪上的拖拉机,他们体验的是在草坪上驾驶

的快乐而非割草的劳动;我曾孙们则完全可能用着机器人或者机械羊。

在用着可以使我们处于“透明接触”的技术(工人的榔头和镰刀)时,建造者们设计,掌控和提

供劳力。最早的机器以一种非人体的力量来源代替了人力。而自动控制装置(诸如调控器,恒温器)的产生使得作为人类去控制监督都成为多余。设计者逐渐取代了建造者,之后反过来又将被

自主设计的自动装置所替代。

我们发现,从原始小棚到圆木小屋,经历重圆木架构最后到球形或是平台型构造的房屋,在这过

程中,透明正在离我们而去。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切割和制作木料的生产模式上:技术在不断发

生改变,从榔头到锲子,到斧头,锯子,最后再到锯木厂。

与此同时技术程序也在趋于晦涩不透明化。随着在钢铁产业里技术工人或是技匠逐渐被化学家,

冶金家和系统工程师所取代,钢铁生产业已然成为应用科学一块。在制造的阶段,尽管在一定程

度上制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但是电脑画图取代了模板间,机器人和激光切割替代了粉笔记号和

手工切割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钢铁建筑以及CPM和PERT的组装还是需要依靠承包商们的经

验和技艺来编排的。

类似的,技术理论参与了所谓的“框格制定”,并且伴随而来相应的明了的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了解事物的方式从通过去做来了解(技艺),转化到从其他的学科现象中借去智慧的框

架(经验主义),再到通过对手边材料的系统性方法论性的观察构筑相应的理论(应用科学或机

械构建)。当一个应用性的科学理论存在的时候,所构建的的设计的本质就必须符合这个理论

(尽管有时间为了安全的因素,我们不得不在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上做出让步)。当没有一个

“精确的”机械构建理论作为依靠时,建筑者们便会遭遇种种束缚,包括既定的标准,法则等等,而这些往往都是基于前者的共同经验。而在另一些在前科学时代里“好的”实践所建立的例子中,被视为金手指的技艺常识已然足够作为评判正当合理的依据,在今天的时代也不乏如此。

我们关于建筑钢铁的知识是应用科学上的,而加固混凝土的了解则源于经验的总结,而砖瓦石工

则依然是技艺性的。在如今向着精确性(尽管对于应用科学的关切有限)前进的大势不可阻挡之时,对材料本身表现特征的了解变得越发难以被接受。因此,技术理论同样地也变得晦涩和不可

触及,而我们更多的也只能依靠对于应用科学理论的筛取去糟来获得对建筑领域的理解。

我相信,对于那些参与建筑并且注重渴望保留认知隐私的建筑师们来说,相比于机器制造所带的

的晦涩和给我们造成不可触及,他们更倾向于艺术和技艺的透明可触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