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卖难”问题,加快农民致富之路
- 格式:docx
- 大小:18.81 KB
- 文档页数:2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是我国的基础人口,他们在农田里辛勤耕耘,为国家提供着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一直相对较低,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需要采取千方百计来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发展适应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灌溉和排水设施,保证农田的稳定高产。
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开展相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水平。
通过提供岗位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帮助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来源。
此外,还要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再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要推动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农民融资和贷款服务,支持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同时,要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建立信用记录和评价系统,增加农民的信用贷款额度。
此外,还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农村电商和金融科技,降低农民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此外,还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交通、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水平,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开拓,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最后,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
政府要制定更加精准的农村扶贫和农民增收政策,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
要加大对农业领域的专项资金支持,提供价格补贴和生产补贴,减轻农民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还要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农民合法权益维权机制,确保农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总之,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解决农民销售难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电商正日益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为解决农民销售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电商的普及使得农产品销售更加便捷。
由于传统销售渠道存在中间环节较多、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常常面临较多的困扰。
而电商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
农民只需通过平台上传产品信息和照片,就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他们的产品,避免了传统销售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同时,电商平台提供的在线支付和配送服务也使得交易更加便利,不仅节约了农民的时间,还缓解了销售环节中的各种难题。
其次,电商平台的推广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传统销售渠道通常只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供应链过长很难将农产品销售到距离较远的地方。
而电商平台的互联网特性使得农产品可以轻松触达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
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曝光度,进而增加销售渠道和销售量。
农民们无需再依赖繁琐的推销手段和高昂的市场费用,只要将产品上传到电商平台上,并借助平台的营销功能,便能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取得更好的销售效果。
此外,电商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也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更多机遇。
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的数据,进而根据数据调整产品种植、包装和销售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民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农产品的销售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销售效率。
这种数据驱动的销售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民的销售,也有助于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转效率。
总的来说,电商平台的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优势。
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可以实现销售的便捷、市场的扩大和数据驱动的销售调整,解决了他们在传统销售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商平台的不断创新,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的潜力将继续被挖掘,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几个大的台阶,粮食供需呈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局面。
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历史上最丰富的时期。
但自1999年后,我国粮食连续减产,2003年回落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
目前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供求是平衡的,但如果减产趋势持续或恢复缓慢,必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一旦粮食供求形势逆转,不仅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将动摇国民经济基础。
因此,要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因素从长期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
按照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食物结构和发展趋势,预计未来3年,我国粮食的需求量将达到5000亿公斤以上,年均增长65亿公斤,年均增长1.3%。
我国粮食供给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表现在:(1)耕地锐减。
由1996年的19.51亿亩降至2003年的18.51亿亩,7年减少了1亿亩,每年平均减少1428万亩。
在减少的1亿亩耕地中,生态退耕占62%,农业结构调整占18%,建设用地占14%,灾害损毁占6%。
同时,新增耕地质量差,占用的多是好地、熟地,补充的多是边缘地、劣地、生地,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在下降,东部减少一亩地的产量,西部新开两亩地也补不回来。
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仅1.4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
全国已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1/3的省区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还会继续增加。
(2)粮食增产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
我国目前缺少像矮化水稻、矮化小麦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那样的带有革命性的增产品种,缺少增产效果显著的成熟配套技术。
农业科研缺乏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大课题攻关的平台,也缺乏有效配置各种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资源分散、研究重复、形不成合力。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滞后,满足不了农民的科技需求。
驻村书记如何帮助村民解决农资销售难题一、背景介绍在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问题,村民常常面临农资销售难题。
驻村书记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本文将探讨驻村书记如何通过积极的行动帮助村民解决农资销售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了解需求驻村书记首先要了解村民的具体需求,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会等方式与村民进行交流。
了解村民需要什么种类的农资、数量需求等。
通过深入了解,书记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村民需求,为他们提供有效的销售支持。
三、寻找供应商和优质农资作为驻村书记,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合适的农资供应商以及质量可靠的农资产品。
可以通过招标、询价等采购方式,争取到合适的农资供应商。
并且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注意其信誉度、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确保村民购买的农资能够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农资展示与推广为了帮助村民更好地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农资产品,驻村书记可以组织农资展示活动。
可以在村级活动场所租赁展示区域,将供应商提供的农资陈列出来,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解说。
通过这样的展示与推广,村民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产品性能、适用范围等信息,提高购买的主动性。
五、提供咨询和指导驻村书记在解决农资销售难题的过程中,要为村民提供咨询和指导。
可以组织农资使用培训班,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传授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可以成立农技小组,定期走访农户,指导他们如何科学使用农资,提高生产效益。
六、推动农资电商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资电商成为农村销售的新渠道。
驻村书记可以积极推动这一发展,与电商平台合作,搭建线上销售平台。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购买方式,帮助村民解决农资销售难题。
七、完善售后服务驻村书记还需要关注农资供应商的售后服务。
确保供应商能够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保障,解决村民在使用农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同时,建立健全的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村民的投诉与意见,确保销售过程的顺利进行。
八、建立销售网络为了解决村民用农资的问题,驻村书记可以协调多方资源,建立农资销售网络。
农业部推进流通电商化解决农民难卖问题昨日(6月17日),农业部就《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举行发布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表示,《纲要》与《报告》旨在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户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能力与效率。
张合成表示,加快推进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主要任务。
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抓农产品流通,要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从而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解决农产品流通损耗大、效率低的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
为促进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等科研单位一起,从2012年开始组织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旨在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户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能力与效率。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加,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相应提高。
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狭窄,导致许多优质农产品无法顺利销售,价格低廉。
因此,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了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农产品电商、农村合作社和农产品直播等方面论述如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一、农产品电商的崛起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电商成为了农民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的重要渠道。
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家产的农产品直接上架销售,省去了传统销售环节,同时也能够减少运输环节中的损耗。
农产品电商还提供了多种支付方式,使得购买农产品更加便捷。
此外,通过农产品电商,农民可以与城市居民进行线上交流,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供应的可持续性。
因此,农产品电商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农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销售组织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通过农村合作社,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集中销售,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销售效益。
农村合作社还可以帮助农民进行产品加工和包装,使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此外,农村合作社还能够与农民合作进行新品种引进和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农村合作社,农民能够在销售环节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产品直播的兴起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产品直播成为了农民推广销售农产品的新方式。
通过农产品直播,农民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展示自家产的农产品,介绍农产品的特点和种植过程,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并促成购买行为。
农产品直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信的购买体验。
同时,农产品直播也为城市消费者提供了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拉近了农民与城市居民的距离。
因此,农产品直播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新阶段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的途径加入WTO后,农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成为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
随着市场的开放度加大,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压力增大,会对一些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及农民产生一定影响,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
本文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的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一)农业劳动力剩余与转移之间的矛盾农业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力要素,它只有与生产资料结合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创造财富,由此获得劳动力要素报酬,即劳动收入。
在现有的农业耕作技术条件下,现实中存在着劳动力数量与土地耕种面积的配比系数,即管理学中所要求的每个劳动力耕种土地的有效幅度或规模,低于这个规模,便存在着劳动力剩余,即如果劳动力的供给量超过了土地对它的有效需求量,那么劳动力就被剩余出来。
农民要想增收也存在一个“减员增效”的问题。
如果能把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其他经营,开辟新的增收途径,不仅使留在土地上的农民能增加收入,而且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又带回了另一部分收入。
当前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一方面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地转移出去,另一方面劳动力转移途径狭窄,限制了劳动力的转移。
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制度限制。
在所有妨碍农民致富的不合理制度中,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民致富路上的最大障碍。
这些制度下,政府为了保护城市的繁荣和市民利益,对农民进城做出了种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农民进城的权力,土地承包制又束缚了农民的手脚。
虽然改革开放后在政府的默许下,部分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但在许多方面倍受歧视,工作最累、最脏、最险,工资最低,没有社会保障,不享受市民的福利。
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城市人出不去,农村人进不来,阻碍了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人口向外扩散,导致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缓慢,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妨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二是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低,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农村一年四季不愁销路的生意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如何让农村一年四季都能有稳定的销路,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探讨农村一年四季不愁销路的生意。
农产品加工农村地区多以种植业为主,但只是简单的卖粮食和蔬菜很容易受到季节性和价格波动的影响。
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保质期,方便储存和运输,降低销售风险。
比如将果蔬加工成果脯、果酱、蔬菜干等,或者将粮食加工成米面制品等,可以让农产品在一年四季都能有销路。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一个吸引人的产业,不受季节限制,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和体验。
农村环境清新、生态优美,可以吸引城市居民前往休闲度假。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开发本地特色民宿、农家乐、农庄游等项目,同时配合当地文化、传统手工艺、生态农业等,提供丰富多彩的农村旅游产品,带动当地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销售。
农产品电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产品电商成为农村一年四季不愁销路的新途径。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可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而且可以随时发布产品信息,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通过农产品电商,农民可以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省去中间环节,获得更高利润。
农业休闲观光农村也可以通过发展农业休闲观光项目来吸引游客,打造新的销售渠道。
比如开展采摘游、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生活,欣赏美丽的农田风光。
这种形式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推动当地其他产业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农产品合作社成立农产品合作社是将农村一年四季不愁销路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集中生产、统一销售,规模效应明显,价格更具竞争力。
同时,合作社可以整合资源、技术、市场信息等,提供更好的生产和销售支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农村一年四季不愁销路的生意,需要综合考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有关“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解决措施
有关“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解决措施如下: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搭建一个集中发布农产品信息的
平台,以供农民和农产品购买者获取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
2.加强市场调研: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市场
需求变化,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和建议。
3.发展电商平台: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打破地域限制,将农产品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
市场。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电商平台建设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入驻电商平台开展销售活动。
4.建立直销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
政府
可以鼓励农民组织直销团队,帮助他们建立销售网络,提供培训和指导。
5.提升农村电商运营团队的能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让农村有更多拥有电商运营
实力的年轻人在家里创业,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深加工。
6.解决农村物流问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包括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提供物
流服务等等。
7.优化管理、降本增效: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8.发挥集体经济优势:集体经济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9.引导群众参与: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产品销售活动,提高他
们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
10.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和支持农产品
销售,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农民增收的难点之一。
为了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助力农民增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建议和措施:1. 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要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要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市场开发,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满足农产品销售需求。
2. 发展电商评台应积极发展电商评台,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
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农民和合作社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销售,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销售渠道和销售技巧,提升农产品销售的效率和效益。
3. 加强品牌建设在农产品销售中,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等方式,建立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和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销售收入。
4. 拓宽销售渠道要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直销、农超对接、产销对接等模式的发展,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的销售收入。
5. 强化营销策略针对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要加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制定灵活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收入。
6. 改善销售环境要加大农产品销售环境改善力度,促进农产品销售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市场环境,提高农产品销售的便捷性和效率,为农产品销售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要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助力农民增收,需要政府部门、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及相关部门和个人通力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和政策,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加快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农民的销售收入。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农民增收的举措及面临的困难说到农民增收,大家可能会想到“土地”,想到“农业”,对吧?确实,这俩可真是农民收入的“命根子”。
不过呀,随着时代变化,增收的路子可不止是靠这点儿。
咋说呢?现在的农民要想增收,得开动脑筋,搞点儿“新花样”。
比方说,咱可以通过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作物来增加收入,或者搞搞农产品深加工,谁说咱农民只能卖个大米、蔬菜?现代化一点儿,搞搞有机农业、绿色食品,也能卖个好价钱。
不仅如此,现在农民也在忙着搞起了旅游、休闲农业,搞个农家乐啥的,游客一来,收入蹭蹭蹭的上去了。
就是这么简单,农村也能“蹦跶”出个大都市的味儿!但是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农民增收这事儿,看似风光,背后可有不少的苦楚。
得说说那块儿土地。
别看土地是农民的“宝贝”,可现在好地越来越少了。
土地一少,耕种面积也小了,原来能种一大片地,现在就只能在那小小的几亩地里瞎折腾。
种啥呢?都得瞧天看地看市场,种的不好,收成不好,那收入自然也上不去。
所以有些地方的农民干脆不种田了,直接外出打工挣钱,能赚得更多,也轻松。
可是,要是大家都跑去外面打工,家里那点儿地,谁来种呢?再说了,即便是种了好地,市场也不是那么好搞定的。
咱国家的农业还是有不少传统的瓶颈,比如农产品的流通,或者说,卖不出去。
咱农民种了那么多蔬菜水果,忙活了大半年的心血,一到收成的时候,市场上一堆便宜货,根本没地方卖。
再加上中间商赚差价,农民一斤两块的菜,最后卖到市场可能就只剩个一块多,想想都心疼。
你说,农民努力了一年,真是“辛辛苦苦二三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啊!可能有朋友要问,那农民怎么就不能找个更好的途径来卖货呢?嗯,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
现在的农民确实也在想办法,他们有了互联网,借助电商平台来卖农产品。
可问题来了,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上网,或者有些地方网络不好,物流也跟不上。
再说了,现在网上卖东西,竞争也激烈。
你说,就那几根韭菜、几颗西红柿,价格能比大超市的便宜吗?要是没人愿意买,农民也只能叹口气。
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与对策现在很多农村的农特产品都面临着一个大难题,那就是“卖不出去”。
哎,真是让人心里一阵酸啊!这些地道的好东西,原本应该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结果却因为各种原因,成了“滞销品”。
有的农民大叔大婶辛辛苦苦种了一季地,等到丰收时却发现,自己种的这些土特产根本没有买家。
这是什么情况呢?怎么会这样呢?说起来,这个问题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得慢慢理一理。
先说说农特产品的质量问题吧。
你看啊,农民朋友们种出来的东西,真的是纯天然无污染,有些还带着乡土气息,那味道,简直让人想起小时候在乡下院子里奔跑的日子。
可是,就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问题就在于这些农产品在包装和外观上不够“吸引眼球”。
你说那苹果啊,土里刨出来的嘛,有点小坑小疤,不像超市里的苹果那样光鲜亮丽,包装也不是很讲究。
消费者一看,啊,这哪是好东西啊?再看看超市里那些整齐划一的农产品,咱们就自觉低下头不敢和人家较劲。
这样的想法真得改一改了。
现在的消费者,眼光高,嘴巴挑,哪怕是乡下人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只要包装得体,外观得宜,也一样能吸引眼球。
再说说价格的问题。
哎呀,农民朋友们真是吃了不少亏。
你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蔬菜、果品,明明是劳动成果,却往往被中间商压得死死的。
中间商赚了差价,最后卖到消费者手里,价格不低,还让人觉得不值。
真是冤枉啊!而农民朋友们自己呢,往往挣不到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不难,那就是让农民和消费者之间有更直接的联系,减少中间商的环节,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农特产品的真实价值。
比如,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销售,这样既能拓宽市场,又能让价格更透明,农民也能挣到更公平的钱。
你说,咱们农特产品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闭塞”。
对,农民朋友们的销售渠道大多局限在当地,甚至连外地的消费者都很难接触到这些土特产。
可这世界大得很,外面有很多人不但愿意尝试新鲜的农产品,而且非常欢迎咱们的“乡村味”。
只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农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推销,消费者也不知道怎么买到。
农产品破解卖难的三个途径作者:暂无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22期农产品卖难问题,隔一段时间会在不同地方上演。
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7月19日,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业内人士在论坛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与食品流通促进(边贸)专业委员会、北京宁夏企业商会、中食协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功能食品研究发展中心、中国好食品定制评荐活动组委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联盟杂粮深加工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产业高峰论坛吸引了行业协会代表、专家学者、农产品企业负责人、基地合作社代表等500余人参加。
实施品牌战略至关重要我国农产品缺少全国知名的品牌,更缺少全球知名的大品牌。
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认为,在当下的中国,确立品牌发展的战略是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目前中国农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比较小、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等。
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比较小,国际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不强。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国农业由大变强。
对于企业如何培育品牌这一问题,刘兆彬建议,要围绕“三度”“三度”理论打造中国农产品的品牌。
指的是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
扩大知名度最重要的是要抓产品的销售和产品的宣传,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确立忠诚度就是要抓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传播美誉度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核心价值观。
发展特色农产品成新动能“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增值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通过融合发展,涌现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驻村书记如何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逐渐增加,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许多农产品无法获得合理的市场价值。
驻村书记作为担任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肩负着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驻村书记可以采取的措施,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提高农民收入。
一、加强市场调研驻村书记首先应该深入了解所在地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销售状况,通过走访农产品市场、了解当地商业企业的需求,掌握市场动态,为农产品的销售做好前期准备。
同时,驻村书记还可以与农户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产品和产量,以便将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二、推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的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销售渠道。
驻村书记可以引导农户选择适合的加工技术和方法,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户改善原有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同时,可以引导农户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将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者成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销售渠道。
三、建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驻村书记可以组织农民建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份额。
同时,驻村书记可以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合作社提供必要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四、开发互联网销售渠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驻村书记可以帮助农民开展农产品的互联网销售,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将农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教会农民如何使用电商平台进行产品展示和销售,提高销售效率和销售额。
五、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驻村书记作为政府干部,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利用政策优惠,发展农产品销售。
同时,可以引导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及时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六、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要想取得更好的销售效果,需要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
关于切实解决农牧产品销售难问题的提案一、背景与现状近年来,我国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量逐年攀升。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农牧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由于多种原因,如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繁琐、品质保障不足等,导致部分地区的农牧产品出现滞销,给广大农牧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问题分析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农牧民与消费者之间难以建立直接联系,导致农牧产品的供需信息不对称,制约了销售渠道的拓展。
流通环节繁琐:目前,农牧产品的流通环节过于繁琐,涉及多级经销商和物流环节,增加了成本和时间,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市场竞争力。
品质保障不足:部分农牧产品的品质保障不足,导致消费者信任度降低,进一步加剧了销售难度。
三、解决建议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政府和企业应联合建立农牧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促进农牧民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
优化流通环节: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优化物流配送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农牧产品的新鲜度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质保障:建立健全农牧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对农牧产品的信任度。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农牧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地方特色农牧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四、实施方案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同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逐步推进: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逐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方案,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农牧产品销售难问题的资金投入,支持各项解决措施的落地实施。
加强培训与指导:组织专业培训和指导活动,提高农牧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
五、预期效果通过上述解决措施的实施,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农牧产品销售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村电商如何更好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农村电商正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它打破了传统销售的地域限制,为农产品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要让农村电商真正发挥出强大的助推作用,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
农村电商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过去,农民的农产品往往只能在当地的集市或者周边的小范围销售,市场有限,价格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向国际市场,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
其次,农村电商降低了销售成本。
传统的销售模式中,中间环节众多,包括批发商、零售商等,每个环节都要抽取一定的利润,导致农民的实际收入减少。
而电商平台直接将农产品从农民手中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让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此外,农村电商还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为了适应电商销售的需求,农民会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然而,农村电商在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完善,物流配送不发达,导致农产品无法及时、高效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人才短缺也是一大难题。
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农民对电商平台的运营、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难以充分发挥电商的作用。
此外,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程度低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品牌,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
为了让农村电商更好地助推农民脱贫致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和物流设施的投入,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物流配送效率,确保农产品能够顺畅地进入市场。
同时,要引导和支持电商企业在农村建立服务站点,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电商服务。
破解于都县蔬菜销售难的几点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农民种植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大量产出,但是在销售环节却遇到了一些难题。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问题,导致蔬菜销售难的问题愈发凸显。
于都县作为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也面临着蔬菜销售难的问题。
针对于都县蔬菜销售难的现状,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破解这一难题,助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第二,优化营销渠道,拓宽销售渠道。
蔬菜销售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的,因此需要优化营销渠道,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蔬菜销售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可以通过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商贸渠道进行合作,将于都县的蔬菜产品“卖出去”,让更多的城市消费者享用到优质的农产品。
还可以发展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物流配送网络,将蔬菜销售延伸到更广阔的市场,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提高信息透明度。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蔬菜销售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和完善蔬菜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蔬菜价格、需求量等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合理确定销售价格,从而降低销售风险,提高销售效益。
还可以引进和推广市场供需信息对接系统,帮助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提高交易的匹配度和便捷度。
第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蔬菜销售难的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顾虑,因此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于蔬菜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还可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溯源认证和标识,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信息,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
破解于都县蔬菜销售难,需要政府部门、农业组织、农民等各方共同合作,加强品牌建设、优化营销渠道、加强市场信息发布、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农产品卖难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不卖,市场属于供方市场,市场经济时期,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农产品出现卖难问题。
我县曾出现过西瓜烂地头,春萝卜做绿肥,蘑菇喂猪的悲惨现象。
农产品卖难问题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
解决办法:1、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下大力气抓农产品流通。
⑴成立柳城县农产品流通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县领导亲自抓流通工作,并任领导小组组长,抽调机关部门工作人员任小组成员,具体抓流通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农产品流通工作领导小组。
⑵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及时将农产品供求信息向外界发布。
农产品流通领导小组工作人员需经常地下到田间地头了解大宗农产品的数量、品质、上市时间,并根据市场价格订销售参考价,汇总后,及时通过互联网向外发布。
⑶组织规范农民经纪人。
建立经纪人、外地客商档案,经常召开农民经济人、外地客商座谈会,了解县内外农产品信息,通过农民经纪人和外地客商把农产品销售出去。
⑷协助农民成立种养协会,由农民协会统一把农产品销出去,避免农民互相抬价、压价出售。
⑸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印制农产品运输车辆“绿色通道”牌,发放给我县从事农产品运输的车辆,保证运输渠道的畅通,公安、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要维护好市场秩序,严禁乱罚款、乱收费。
⑹加强名、特、优农产品宣传力度,适时举办一些特殊节日,如“蜜桔节”、“早熟柑节”等。
二、需要能真正出效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者。
农民不是不愿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如何调整,调整能否赚钱,如果能赚钱,农民百分之百愿意调整。
解决方法:1、先示范再扩大规模。
选准项目后,先进行小面积的示范,待示范成功后,召集农民到示范基地参观,让农民感觉到,这样搞有奔头,面积自然会扩大。
柳江百朋莲藕基地和成团鲁比葡萄基地很值得我们借鉴,这两个基地原先几十亩逐步扩大到几百亩,最后达到几千亩连片。
2、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解决“卖难”问题,加快农民致富之路
提案者: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黎文浩
Ⅰ案由:
在新时期下,虽然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势向好,但是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农村的政策,比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取消农业税,这些都是农民朋友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但是,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之下,还是存在一些隐忧。
其中较为突出的,尤其是对于我省甘肃,无疑是农产品的“卖难”问题。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大幅度调整,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而又缺乏市场调研和预期,盲目跟风,加之缺乏销售渠道,造成农产品大量积压,出现丰产而不丰收的现象;鲜活时令农产品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竞相压价,造成“丰收恐惧症”;加之科技投入不足,农产品大多处于一般大路货的水平,优质产品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等等,使我省一些地方相继出现农产品的“卖难”问题。
应该说,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出现“卖难”问题有其必然性,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卖难”问题所折射出的农村综合改革的紧迫性,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衔接和协调农村工作、政府职能、市场经济能力的现实性。
尽管在现阶段,“卖难”问题还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的个别农产品种类上,但它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及时抓住这些苗头性问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而任其蔓延的话,就有可能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Ⅱ案据:
1.定西马的铃薯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的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
2009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4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
以上,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8。
可是,从每年9月份开始,定西马铃薯进入
销售季节,就会出现严重的阶段性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的现象。
大量的马铃薯
滞销、积压以致腐烂,给农民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损失,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酒泉、武威、嘉峪关市的洋葱
甘肃洋葱素以产量高、外形美观、耐储藏的优势,占据着中国乃至出口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无论是内销客户还是出口厂家对甘肃的洋葱收购都是非常重视。
但
是,由于有些产地的交通运输极不发达、商品交易信息闭塞以及农产品品质地区差
异较大等因素,使得这里的洋葱也出现了“卖难”问题。
3.其他农产品,如:兰州的高原夏菜、中药材等。
Ⅲ方案:
1.要扩大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
要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
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扩大市场规模,强化服务功能,发挥大市场对大产业的带动作用。
要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在集散地建立临时交易市场,满足农产品交易需求。
支持企业申请办理出口权,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鼓励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
业直接向超市、连锁店和便利店配送农副产品,培育壮大终端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收入。
2.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场准
入制度,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
建立健全农产品等级标识制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积极推动生产基地和企业产品认证。
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户申请注册商标,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
3.要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扶持发
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市场+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
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全方位服务,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要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
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在全省筛选科技含量高、
市场潜力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要围绕畜产品、蔬菜、苹果、马铃薯、洋葱、中药材加工,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式,有选择地引进新上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渠道,完全可以化解“供求”矛盾,熟练驾驭市场经济规律,以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风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