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0
水泥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一、坍落度不合格
1.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泥用量,遵循设计要求,确保水灰
比在允许范围内。
2. 选用适量掺合料:根据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选取适量
掺合料,有效提高坍落度。
3. 采取合适的施工措施:施工时采取适当的搅拌时间和速度,
确保混凝土充分拌和。
二、强度不达标
1.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泥用量,确保水灰比在设计要求范
围内。
2.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
保质量符合要求。
3. 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在施工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湿润条件,确保混凝土的适宜养护时间。
三、混凝土开裂
1.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泥用量,确保水灰比在设计范围内。
2. 采用合适的骨料:选用质量好的骨料,合理配制骨料级配,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 进行充分的养护:在施工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湿润条件,
减少混凝土开裂风险。
四、气孔率过高
1. 控制水泥用量:合理控制水泥用量,避免过多的水泥导致气
孔率过高。
2. 采取适当的掺合料:选用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减少气孔率。
3. 适当调整配合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调整配合比,减少气
孔率。
五、混凝土脱粘
1. 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水泥品种。
2.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泥用量,确保水灰比在设计要求范
围内。
3. 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在施工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湿润条件,防止混凝土脱粘。
以上是水泥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
一些质量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裂缝
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干缩引起的,特别在高温或干燥环境下更容易出现。
2.防治措施: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延性,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进行水养护,保
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二、强度不达标
1.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
混凝土强度低于要求。
2.防治措施: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更加符合工程要求;加强施
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混凝土的搅拌、浇注、养护等环节符合要求。
三、水泥渗漏
1.一般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不合格或混凝土孔隙结构不合理造成。
2.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可靠的水泥,并控制混凝土中水灰比;增加混
凝土内的过渡带,减缓渗漏的速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表面光洁度。
四、腐蚀
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离子等,与钢筋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腐蚀。
2.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中潜在腐蚀物质的含量;在混凝土配
合比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形成保护层;加强钢筋的防腐措施,如涂覆石
蜡或防锈涂料等。
五、空鼓
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
养护所导致的,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2.防治措施: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进行养护,防止
混凝土干燥收缩;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抗裂性能。
六、空鼓
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介绍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 原因:配合比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 后果:降低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工程安全。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使用优质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
范施工。
2. 混凝土表面开裂
- 原因:干缩、温度应力、膨胀等。
- 后果:影响混凝土外观,减弱抗渗性能。
- 对策:控制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剂。
3. 混凝土抗渗性差
- 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
- 后果:容易渗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防渗材料、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 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加强施工工艺管控
- 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保证施工操作规范。
- 控制浇注温度、铺面养护等环节,避免开裂和强度不达标。
3. 配合比设计合理
-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科学确定配合比。
4. 采用适当的外加剂
- 如抗裂剂、防渗剂等,提升混凝土的性能。
5.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上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介绍。通过加强质量管控、合理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材料,可以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存
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
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通病: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抗渗性差
等问题。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
并进行适当的试验检验。
2.原材料偷工减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渗
水等问题。防治措施: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质量把控,确保原材
料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用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开裂、渗水等问题。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灰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控制用水量。
4.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浇
注速度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分层。
二、施工环境和工艺通病:
1.施工现场环境不洁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达标、强度降低
等问题。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强度低等问题。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可采取加热、湿喷雾等方法进行调控。
3.混凝土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开裂等问题。防治措施: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三、其他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表面麻面:可能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防治措施: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注意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来解决常见问题,可能会
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开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预防混凝土开裂,我们应
该注意以下几点:
-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确保适当的水灰比。
- 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好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和技巧,避免液体
混凝土长时间停留在模板中。
- 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避免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出现过快
或过慢的干燥情况。
混凝土表面质量不合格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进行混凝土制作和浇筑。
- 控制好混凝土的养护环境,避免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
- 使用优质的混凝土材料,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预防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混凝土配合比要合理,确保足够的水泥和骨料比例。
- 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充分振捣和均匀密实。
-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混凝土的养护情况,避免过早脱模和干燥。
总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学合
理的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以及合理的养护和保养,可
以有效预防并解决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和易性不好预防措施
1、应合理选用水泥标号,使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混合材料(如磨细粉煤灰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
2、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特别是水的计量,应制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应用小台秤计量。
3、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二次)。
4、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二次),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可按规定进行。
5、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6、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延续搅拌最短时间,按规定执行。
二、麻面预防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
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四、露筋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没有注明时,可按规范要求执行。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一米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主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参见规范执行。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在一般建筑工程结构用料中比较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由于施工中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以下就其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便在工作中提高实践经验,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麻面孔洞露筋缝隙缺棱掉角强度塑性收缩沉降收缩凝缩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碳化收缩裂缝化学反应裂缝沉陷裂缝冻胀裂缝张拉裂缝
1。1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
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合适;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小蜂窝:洗刷干净后, 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开裂、气孔、麻面、色差等问题,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开裂问题
开裂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塌落度不一致引起的塌陷裂缝、硅酸盐水泥膨胀引起的体积变形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以及荷载作用引起的荷载裂缝等。
防治措施:
1.控制塌陷度:混凝土的塌陷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均匀的浇筑和密实度,避免塌陷裂缝的产生。
2.采取施工措施:在施工中采取适当的振捣、倾倒和扎养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控制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浇筑时间、施工阶段和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快速升温或迅速冷却。
4.控制荷载作用: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要充分考虑结构的荷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和减小荷载引起的开裂。
二、气孔问题
气孔是指混凝土中存在的孔隙,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控制水灰比: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其在保证工作性能和强
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避免过多的含水量导致气孔的产生。
2.合理搅拌:进行充分的搅拌和均匀的振捣工艺,以减少混凝土内部
的气体积聚,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气孔的产生。
3.控制养护条件:在养护过程中,要保持恒定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
凝土过早干燥和过快硬化,以减少气孔的产生。
三、麻面问题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的颗粒状凹凸不平的情况,造成建筑外观质
量不佳。
防治措施:
1.调整砂石配合比例:合理调整砂石的配合比例,控制沙子的粒径和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蜂窝
现象:混凝土结构面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下料下料过高,未设串筒,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严重;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符合要求;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墙体、柱等竖向构件根部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一般30~50mm为宜);
3)浇灌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4)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待下部混凝土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5)如出现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6)如出现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斜模,采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麻面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预防混凝土实际强度低于设计标准值的措施
(1)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图纸,掌握不同层次、部位、不同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标号,并用表格形式记录在案,便于核对查考。
(2)现场试验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按标准方式制作、养护试块,及时进行试压,试块组数必须按验收规范规定数量制作,并提供系统的强度资料,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
2、预防混凝土在运输、浇灌中离析的措施
(1)用车辆运输混凝土时,工地道路面层必须平整,每班有人保养,保持运输平稳。
(2)混凝土从拌和机卸料经运输到入模浇灌的最大允许延续时间,气温25。C以下为90~120mim,25℃以上为60~90mim o
(3)混凝土在水平与垂直运输中要尽可能减少转载次数。
(4)佐的坍落度由配合比设计确定,现场拌制的合宜坍,落度控制在3~7cm范围内。
(5)混凝土的浇灌高度,自由下落高度应小于2m。
3、预防混凝土养护不符合要求的措施
(1)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列入养护技术要求、技术间隙时间规定、材料储备要求、特殊部位养护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全体施工管理人员中加以宣
传教育和贯彻。
(2)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所需养护材料、设备、水源等应事先
编制技术供应计划,以做好充公准备,满足养护要求。
(3)对特殊部位如屋面、楼地面、路面及构件断面较小的受力件等,要特别强调养护的重要性,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4)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应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小于7昼夜。
4、预防蜂窝的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正确,拌和均匀,时间大于90秒。
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水灰比不合理
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低、耐久性差;水灰比过小,会使混凝土工作性变差。因此,合理调整水灰比非常重要。
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水灰比,不可随意调整。
2.做好混凝土试块的拌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水灰比。
3.加强对现场混凝土配制的监控,确保水灰比的准确控制。
二、孔洞、夹杂物
孔洞、夹杂物是指混凝土中出现的不规则空隙和杂质。孔洞和夹杂物的存在会削弱混凝土的强度和导热性能,影响工程质量。
防治措施:
1.在施工前,做好模板的清理工作,确保模板表面光滑、无破损。
2.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振捣时间和强度,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
3.施工时,采用合适的振捣器具,避免孔洞和夹杂物产生。
4.加强对配料的管理,控制骨料中杂质的含量。
三、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指在混凝土中出现的裂隙或开裂现象。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浇筑过程中的剪切力和振动力对混凝土的影响。
2.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可采用与施工现场温度相适应的施工工艺。
3.针对特殊情况,如大面积连续浇筑、施工温度较高等,可采用合适的控制裂缝的措施,如添加缓凝剂、设置伸缩缝等。
四、强度不符合要求
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因素包括水灰比不合理、配料不准确、养护不当等。
防治措施:
1.确保水泥品种、品牌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水泥质量。
2.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材料的配比,确保骨料的粒径分布合理。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
1)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用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 予填封,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露筋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3)麻面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黏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孔洞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根端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浇筑前对墙柱根端、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等。
6)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采取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在墙、柱根部支设模板处分别用4m 和2m 刮杠刮平,并控制墙体两侧及柱四周标高,标高偏差控制在2mm 以内,并用铁抹子找平,支模时加设海棉条或橡胶软管。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质量不良的情况,这些质量问题通常被称为混凝土质量通病。下面将介绍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原因
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石子和砂子。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混
凝土质量出现问题。例如,水泥的标号不对、含有过多的杂质或过多的水分,石子和砂子大颗粒、含有较多的粉末等等。
2.搅拌不均匀
混凝土的搅拌至关重要。如果搅拌不均匀,就会导致坍落度不稳定,强度不均
等问题。搅拌时间不够、设备不足、操作不规范、混凝土过于干硬等原因都会导致搅拌不均匀。
3.浇注不当
混凝土浇注的方法、层数和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混凝
土内部出现过多的气泡,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4.混凝土养护不当
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混凝土的重要环节。如果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
现龟裂、空鼓、碳化等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应的标准。应选用
优质的水泥、石子和砂子,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标。
2.严格控制混合比例和搅拌时间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应该严格控制混合比例和搅拌时间,保证混
合充分。同时,要确保设备设施齐备、操作规范,控制搅拌的温度和时间。
3.控制浇注方法和时间
浇注混凝土时,应该采用合适的浇注方法和时间,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和
均匀性。同时,要严格控制浇注的层数和时间,避免过早的脱模和后期破损。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标号、厂家应为同一浇筑时的水泥、厂家;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