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家人老师开示:在经商、当官等一切行业中成为时代领军人物的方法

回家人老师开示:在经商、当官等一切行业中成为时代领军人物的方法

回家人老师开示:在经商、当官等一切行业中成为时代领军人物的方法


书意 ? 程序
(一)书意
不记得曾经几时,多情无解,居然人模人样地和人探讨起佛法来,为此只好学了一些陋习,如弹琴,品普洱,还有书法篆刻。
提起书法篆刻,就暗骂孔老夫子,六艺愚民,琴棋书画,消磨时光。
哈哈,如照其规矩、方法、程序来学习,正好要用一生的功夫才能做好,而且极易走到程序、方法中,拘泥古人而没有了自己。
如是找了个借口:“法无定法,永远的不变就是不停的变。”
因小楷字帖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故从小楷入手。临摹了一月后,发现手的力度不好掌握,用力过小,则飘,过大则滞;持笔过于用力,则刚性无柔;持笔不用力,则浮华无状。
这是一个戒忌用力与无力可用的问题。也是一个严谨中活泼,活泼中严谨的问题。如“戒忌用力严持戒”,本来是一理。
但一直无法将手上的力量圆融地用好。
一日,在写《金刚经赞》时,一句“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霎那间,进入一善境界中,震耳欲聋:“你的心在干什么?”
是的,多日执着与手的力量如何应用,怎么忘了心在干什么?
那心到底在干什么呢?正在努力将妄念静下来,压下去。正在努力将手上的力量在严谨中放松。哈哈,也就是正在多事。
如是只能积极地改变,先从外相上象个学习书法的,从持笔,到镇纸,到用纸……尽可能地做到严谨,完美。一丝不苟的要求自己,同时暗暗观察自己心中的变化,在放松,戒忌用力中观察,有丝毫的邪念,着急浮躁,不符合内心的东西……都看着他,不压制,不逃避,让他淡淡过。
哈哈,写到纸上是简单的,但在当时,发现心中因不压抑了,就会出现很多妄念:
有时心中一念放松,“写得不错”。就会发现下一个字变化了,因有了自己,充满了自傲。
有时内心有霸气,戾气时,则能万毫发力,其力道透纸。但充满暴力,张扬之势。
有时身上有业障,昏沉,则笔滑字颤,满纸紊乱。
有时暴怒,有时慈悲,有时卑鄙,有时豪气……
哈哈,真是四时之景,皆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
世间一切皆心化显,书法的字也是心力化显。
心力通过臂膀达笔毫端,在纸上表现出来的,这是方法。为让心力如何自然如如到达笔端,就要求持笔用功,不停地练写才可以的。达到无论身体,其他外相等一切外邪,都不能影响到心力无碍到达笔端,然后表现出来。哈哈,这里我缺的是三年的功夫。
这样练习

十年,心力自然地到达笔端,这就可以了吗?
这才是个合格的匠人,当你心中有自私自我时,有贪婪利益时,同样也会表现出来
记得看到杜甫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中感言:不愧诗圣。因其念念未为自己,自然在诗中就会念念想这世间的人们。
圣人,大师,匠人的区别就在心中的无四相慈悲与心的能量,也就是无为法。哈哈,这样看琴棋书画的学习程序,还是有点道理的了,严谨的学习古人如何持笔,如何临帖,不单纯是练笔和学习古人的技巧,而是模仿古人的心境,心态。
而最大的心境,就是佛陀的,最慈悲的心态,就是无四相的行一切善法。哈哈,这也就是严谨而戒忌用力的持笔,将无相的慈悲,大气古拙的表示出来,就是最好的书法。
虽然还差十年的功夫,就提笔写一幅书意吧。
书法者,书心意也;提笔则无杂念,凝神至毫端,用力达毫端;其心泰然,仁爱和谐,含十方万物,安忍如初缘,德厚如地藏,无浮华暴戾之气,慈悲遍一切;则於万毫发力,古朴大气,拙中藏巧,乃表心意也。
回家人
丁亥年春於问禅阁
(二)程序
下面是一位朋友看《书意》的读后感,我们来分享一下。
“今天读了老师的新作,看了好几遍,似乎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后来看到标题,忽然有所醒悟。写了个读后感,老师您给看看,有什么没有理解对的地方。
“ 外相上按程序中最好最严谨的来,内心中戒忌用力观照,不随不压一切妄念,渐渐的,相上仍在程序中,而实际心已脱离了程序。在这整个过程中不离大慈悲心,大菩提心。
“如为心中妄念所左右,失去了对心的观照,就一直左右打右手,在程序中打转,也就是按孔老夫子给安排的程序,尽其一生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匠人(程序中的顶尖优秀者),更不要说能脱离这个程序了。
“通过对内心如如的观照,不离大慈悲心地包容了所有的妄念,不论情绪是好是坏,明白都是自己心所化现,本来和谐,乃至整个程序,皆笑纳之,如如不动,这时候既没有什么程序,也不需要脱离,自然如老师所写:‘其心泰然,仁爱和谐,含十方万物,安忍如初缘,德厚如地藏,无浮华暴戾之气,慈悲遍一切’。”
这个朋友,虽还没明白《书意》中心性的东西,但从心相的层面,明白了程序,及如何跳出程序的模式。也从另一个层面的明白了——工巧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空组成的程序中,而前世的善恶因,造成这世所承受的果,而这世的善恶念头,又造成下一世所承受的东西……相续循环,但一直在这个时空程序中。
一日,朋友学开车,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如释迦牟尼佛来了,是不是不用学驾驶,就会开车?”
当时笑着回答:“也要学,只是他因心无四相,不会被自己的害怕,激动等情绪影响,会学得很快,这也就是‘工巧明’。”
这时朋友停下车又问:“他是佛,是已经开悟的了,证到无上正等正觉,并圆满无碍的了?”
答曰:“是的,他的确是佛,是已经开悟的了,证到无上正等正觉,并圆满无碍的了,但内心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佛,是已经开悟的了,证到无上正等正觉,并圆满无碍的了’。如有一念‘我是佛,是已经开悟的了,证到无上正等正觉,并圆满无碍的了’,那他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连菩萨也不是了。"
“菩提无相,诸佛无相,无上正等正觉无相,众生无相,法界无相,开悟者是证到这个境界而名开悟了,实乃证到这个境界开悟者连自己都没有了,怎么会知道自己开没开悟呢?”
“那谁知道他是不是佛,是不是开悟的了呢?”
答曰:“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只有佛与佛知,开悟者与开悟者认可。哈哈,只要你发一念菩提心,成佛的心,诸佛如来悉知悉见,因你那一念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
“那是不是,只要发心成佛,不失菩提心,然后默默无一切相地广布施,戒忌用力地严持戒,无力可用地心念佛,因缘到了,自然就有大成就者来授记吗?”
答曰:“原则上是这样的。”
“为什么原则上是这样的呢?”
答曰:“哈哈,因为你还是个人,而从人的角度看‘无一切相的广布施,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力可用的心念佛’,还有另外的意义。
“还有什么别的意义?”
答曰:“严持戒,除了代表严持佛陀教育的一切戒律外,还有在这个时空程序中,人这个世界一切和谐的规定,比如,做儿子,就要当大孝子,做丈夫,就要当大丈夫,做朋友,就做良师益友,做母亲就是良母,做妻子就是贤妻……也就是戒忌用力地照现阶段(所处的时代)最好,最严谨的去做。此为另一意义的戒忌用力的严持戒。"
“噢,明白点了。那么无一切相的广布施在人这个世界另一个意义是什么?”
答:“问得好。在这个程序中,即使戒忌用力的严持戒做得已经无限好了,因发心不同,还有两个变化,一个是为自己而严持戒,一个是

为一切众生而严持戒。为自己严持戒者,则充其量是个好的天人。而为一切众生严持戒的人,则是可以跳出这个时空程序,心含这个程序,如如本来,和谐自然。相虽在程序中,在众生看,也是这个程序中的贤圣。而跳出这个程序的模式,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无一切相的广布施。但慈悲一切幻众,以‘为一切众生而严持戒’,来跳出这个程序的限制,唯一的方法就是无一切相的广布施了。”
“噢,更明白点了,难怪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三个非常优秀的建筑工人在盖一座大厦,有个记者在采访他们,问:‘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干?’
“第一个回答:‘我在建一座墙,我要努力建好它,因为我的妻儿因为我的努力工作会得到更多金钱。’
“另一个回答:‘我在建一座大厦,我要努力建好它,因为我的努力会让手中砖瓦增值,获得最大的利润。’
“最后一个回答:‘我在建联合国大厦,全世界的人们,都会因我的努力工作,获得和平,减少贫困。’
“十年后,第一个回答者一直是优秀的建筑工人,另一个回答者成了一名大的建筑商,而另一个回答者却成了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帮助很多的人。
( 当时这朋友讲这个故事具体的语言表达忘了,大体意思是这样的)
“是不是所有的世间事业,从某些意义讲都要这样,才能突破心灵误区,和情绪陷阱,达到世间这个范围的贤圣一级的人物?”
答曰:“哈哈,问得好,大有进步。是的,世间的事业,也有同理的作用,这也就是佛陀讲的工巧明。”
“噢,我明白怎么学开车了,也就是内心安然如如,慈悲祥和,然后严格按照教练,与手册的教的,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学习,同时因为学习开车,就会有得失的心动,很多的担心,情绪的变化等等来影响自己。
“因不是为自己开车,淡淡知道这些心动情绪的变化都是自己心性化显出来的,放下四相,则本来无。将车的变化,路的变化,技巧的变化全都淡淡容纳到心中,了知一切的变化,虽在开车最严谨的程序中,没有程序束缚,慢慢的达到人车合一。”
我接着问:“嗯,不错,但你怎么知道是不为自己开车呢?”
这朋友答曰:“老师又在骗我。”
我笑道:“哈哈,可以开车了。”
……
世间一切事业,都是这样的,经商做官,文学艺术,体育文化,金融证券……不离此法,如想成为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也只有此法。否则即使得到了,也很快失去了,或迷失在里面成为一个有名的疯子和精神患者,因没有任何一个有相的心灵载体可以容纳下无边

的东西,即使它相对来说已经足够大了。
我们在这个时空程序中,待的时间太长了,很多这个时空程序的习惯(习性),深深烙在心中了,哈哈,没法短时间内,或当下一念,就可以战胜这些习惯(习性),回到真正的无四相的境界中。
还是读段《圆觉经》中净诸业障菩萨问的破四相遮遮眼吧。
回家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