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南南部平原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的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土壤结构较弱,抗压性能较弱,且含有较多的水分,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处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软土地基的问题1、不稳定性:软土地基的土壤结构较弱,抗压性能差,易受外力的影响,特别是受重载的影响,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
2、水分含量较高: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饱和状态下。
这种情况下,土壤的稳定性更加差,不仅易发生沉降、变形,而且还容易发生滑动、液化等问题。
3、建筑物的安全性:由于软土地基的不稳定性和水分含量的较高,使得建筑物在上面建造时容易发生倾斜、裂缝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二、解决措施1、填充加固填充加固是一种较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通过填充沙子、碎石、矿渣等物质,将软土地基垫高至预定高度,并达到预期的承载力。
填充加固既能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又能稳定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沉降和变形。
填充加固的优势在于施工简单,成本较低。
不过,在实施填充加固时,需要注意填充物材料的选择和质量。
2、预应力锚杆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是将预应力锚杆埋入软土地基中,通过锚杆预应力作用使软土地基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锚杆加固适用于较大建筑物的地基加固,能够取得很好的加固效果。
3、钻孔灌注桩加固钻孔灌注桩加固是通过钻孔挖掘作业,将钢筋灌注混凝土灌入钻孔中,利用混凝土在钻孔内的变形量将软土壤固定起来,从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钻孔灌注桩加固的优势在于加固效果好,同时还能降低地基沉降和变形的风险。
4、土钉加固土钉加固是利用钢筋或合金钢丝钩固定在岩石、钢板等基础上,并利用其承载能力将土钉加固在地下,从而加固地基。
土钉加固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
土钉加固处理软土地基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纲: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五、软土地基处理案例及分析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软土是指透水性较好、强度较差而又含有较多有机质的土层,它的存在会给建筑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在道路改造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道路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强度不足:软土地基强度较差,不光整体强度不足,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松散,这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安全隐患:长期承受交通载荷容易导致道路下沉、变形和龟裂等问题,这些都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危险。
3.施工难度大:软土地基施工难度较大,加之湿度大,施工过程会变得十分困难。
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对于软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填筑法: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较厚的石料或混凝土作为强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缺点是建设负担较大,而且在土质较软的地区不可取。
2.挖填法:在软土地基下挖出一定的土层后再进行填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对施工要求苛刻且建设成本较高。
3.加固法:采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如砾石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固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
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在道路改造前,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和设计,以确定实际情况和改造方案,具体步骤如下:1.勘察:对于软土地基,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包括土层厚度、含水量、土性等,以确定地基的性质和潜在问题。
2.试验:通过相应的试验对软土地基进行测试,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设计:根据勘察和试验结果,确定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案和相应的施工图纸。
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加固方法选择需要考虑到地质情况、工程性质、施工条件等多个因素,常见的加固方式有以下几种:1.灌注桩:利用钻孔机在地基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在地基深处产生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公路建设已成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土壤孔隙率高、含水量大、质地松软、稳定性差,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容易出现路基沉降、变形和病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总结出了各种处理和防护方法。
本文将就这些方法进行浅谈。
一、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1.土基改良土基改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改变软土地基的性质,使其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从而满足公路建设的要求。
常见的土基改良方法有土木工程加固、灰石加固、搅拌桩加固、搅拌柱加固、土体梳理与混合等。
这些方法通过增加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改善其排水性能,使软土地基达到规定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从而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
2.路基加固路基加固是通过在软土地基表面设置一定的加固层,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路基加固方法包括碎石路基、沥青路基、水泥混凝土路基等。
这些加固层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减小荷载对软土地基的影响,同时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压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路基沉降和变形。
3.排水处理软土地基含水量大,排水性能差,是软土地基容易出现沉降、变形和病害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
排水处理方法包括边沟排水、横向渗水排水、加设排水管道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排泄软土地基内部的积水,减小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路基防护材料2.绿化防护绿化防护是指通过在软土地基表面进行植被覆盖,来降低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温度和风蚀等侵蚀作用,使软土地基得到保护和改善。
绿化防护能够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压性能和稳定性,同时美化路基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工程的双赢。
3.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路基的侧边和高边设置一定的支护结构,来防止软土路基的边坡塌方、漏坡和漏土等问题。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在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公路工程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公路地基的处理是最首要且最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下,软土地基因其本身具备不同于普通地基的地质性质,因此在公路施工中应该考虑到软土地基可能对整个工路工程施工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积极的探索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标签: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一、软土地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第一,公路路面出现沉降问题。
在公路施工环节中,软土地基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导致施工路面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
地下水对地基产生冲刷,导致软土流失。
很多软土地基的下层比较薄弱,其外部压力比较大,导致地基非常不稳定。
软土地基施工中,要提升施工质量,才能提升公路的使用年限。
如果路面发生严重的沉降后,会导致公路的使用年限降低。
第二,破坏路面原有结构。
软土地基自身的稳定性比较差,路基常年受到雨水的侵袭和外部压力,对路面施工材料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中,路面施工一般是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施工,结合水泥混凝土材料,如果路面基础材料配比和路基的关系不能稳定处理,就会导致路面产生开裂问题。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分析软土地基指的是比较松软的土质区域,该类地基结构的强度相对较低,不具备较高的承载力,孔隙比往往比较高,几乎都大于1,甚至不少都大于1.5,含水量往往也比较大,这样就会对施工建设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易发生较为恶劣的问题事故。
一般而言,软土地基的压缩系数约为0.5-1.5Mpa-1,最大可达到4.5Mpa-1。
结合现阶段公路工程项目中遇到的软土地基情况,经过分析,将具体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软土地基的自身强度较差,相应的,其抗变形能力也比较低,在面临外界振动或者是荷载影响时,很容易发生形变,造成地基结构失稳,进而影响到后续公路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耐久性也会受到影响。
在具体应用中,软土地基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不仅可能带来严重的车辙问题,还会出现裂缝等隐患。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软土地基常常会影响到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进行处理。
本文将以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为主题,讨论软土地基的特点、处理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质较松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
其特点主要包括:承载力低、沉降大、稳定性差等。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会导致路基沉降、路面破坏、路基侧滑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和安全。
在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1. 土体改良技术土体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添加改性剂、加固桩等手段,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能,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改良剂有水泥、石灰、石灰粉等,通过与软土混合,形成土浆固化为土基,改善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而加固桩则是通过在软土中钻孔灌注混凝土或桩料,形成桩土复合地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
2. 压实加固技术压实加固技术是通过重型机械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加固,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常用的压实设备有压路机、振动碾压机等。
在进行压实加固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压实导致土体过于致密,应合理控制压实力度和次数,以达到使软土地基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
3. 排水处理技术软土地基中含水量较高,极易引起土体沉降和稳定性差。
在公路工程中,需要采取排水处理措施,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排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土工布排水、水平排水、立交箱排水等,通过排水设施的设置和排水管网的布置,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有效排除,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桩基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灌注桩、搅拌桩、钢管桩等。
通过桩基技术,可以在软土地基中形成一定深度、一定直径的桩基体系,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选择桩基类型时,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并注意桩基施工的质量和技术细节。
浅谈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层力学性质较差、液性较强的土壤层,其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引发地基沉降和变形等问题。
针对软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可以通过加固来提高其承载能力。
常见的加固方式包括预压法、加固柱法、挖土加固法等。
预压法通过施加预压力来改变土层结构,增加土体密实度和强度。
加固柱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安装钢筋混凝土柱,增加土体稳定性。
挖土加固法是在软土地基中挖开一定深度的土层,并填充坚硬的材料,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2. 桩基施工:桩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然后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来分散地基承载力并提高地基稳定性。
常见的桩基类型包括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桩、摩擦桩等。
根据软土地基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
3. 土体固化处理:土体固化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物理手段来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
常见的固化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石膏等。
固化处理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体强度和稳定性。
4. 桩悬臂处理: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桩悬臂处理是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桩悬臂指的是在桩顶部分挖去一部分土层,并用较硬的材料填充,形成桩-土-悬臂的结构。
通过桩悬臂处理,可以减小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5. 浅层处理:软土地基也可以采用浅层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可以在软土地基表面覆盖一层较硬的材料,如苯板、砂砾等,以减小地基变形。
软土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地基加固、桩基施工、土体固化处理、桩悬臂处理和浅层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以取得最佳效果。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的数量逐渐增多。
在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分析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处理意见。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提升软土地基的硬度和承载力,做好排水处理工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严格按照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程序和规范进行,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路桥使用寿命。
标签:公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问题;处理技术一、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第一,前期勘探工作不够详细,无法为有效开展后续施工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施工设计方案的处理效果不够好,容易给后续的施工造成一定的负担。
第二,软土地基处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应的处理手段不够先进和全面,容易出现一些工程路堤不够稳定的情况。
第三,分层填筑工作施工过程中,没有全面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开展,采用的碾压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填土工程进行节奏过快,影响到了实际施工效果。
二、公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案(一)采取换填法技术在软土地基施工中,主要采取的就是换填法,其实这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软性土质进行清理,并且在进行回填,其中考虑到软土的稳定性,会利用碎石进行使用,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想要使用这种技术,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确保其他方式不起效果的情况。
在技术使用阶段,需要对软土的地基进行清理,采取回填的方式,将粉末或者煤灰经过回填进行处理,在处理回填中需要结合排水法进行处理,此种方法更加适用于黄土地基,确保具有非常高效的应用效果。
(二)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承载能力是有效检验地基总体质量的重要标准,有效控制好软土地基的总体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将能够针对公路工程的土体承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采用桩间土和桩体共同受力的方式,能够促进地基沉降的情况得以良好减少,促进填土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方式比起一般性的排水固结方法,能够缩短一半的时间。
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有效处理策略【摘要】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工程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施工人员应恰当处理软土地基,从而使公路的质量得到更多的保证。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影响因素;处理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而为了满足人们出行对道路的需求,道路工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如果道路的质量不合格将会直接影响国计民生。
在公路设施中,对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软土地基,如果软土地基的处理不到位,轻则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重则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使用行人的生命安全。
因而,分析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因素,并提出地基处理的建议和对策对保证道路工程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1.软土地基简介在道路工程中路基填土的状态将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排水设施的设置或者路面路基的高差和要求不符都会使得雨水或者其他水透过缝隙流入路基,造成路基土的软化。
当路基土中的含水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使路基变成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具有易变形的特点,当变形量较大时会给压缩带来较大的难度,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并且,由于土壤中的含水量较大,土体压缩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水,容易引起侧向变形,也是由于含水量大,水分子在土壤中排布较为密集,难以流动,因而排水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2.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因素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因素有地基情况、道路性质和道路周边环境三点。
2.1地基状况地基处理的技术的选择会受到施工所在地的地质和地基情况的影响,如果土壤类型为粘性需要采用压实法进行地基处理,并且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路基的扰动;当土壤的类型为沙性,为了改变沙性土壤的性质,地基处理需要采用振动压实或者挤实砂桩法。
2.2道路的性质不同性质的道路也会影响软土路基处理的技术的选择。
对于不同等级的道路,对质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讲,道路的等级越高,道路的质量要求也越高,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时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严格。
浅谈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摘要:软土地基处理是公路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公路桥梁的质量、效益。
在软土地基的施工中有很多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适合自己的范围、地质条件,面对这种局限性,施工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要求的方法结合使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措施软土地基的施工,意在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减少以后施工中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陷的现象。
所以应高度重视软土地基的施工技巧,并将其充分应用到具体的路桥施工中。
软土地基是我国沿海、沿江发达地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地基类型,由于软土地基存在形变、含水、松散、流动等问题,对于路桥工程和路桥结构的施工和功能存在着比较大的威胁。
因此,在实际的路桥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可采用提前处理和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等措施。
此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该加强对沉降、裂缝的加固处理,通过技术的针对性应用,确保路桥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
1、处理软土地基的必要性软土地基主要是由粘土或者是粉土颗粒构成的,一些软土层内还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砂土。
软土地基所所属于的地层,一般地下水位较高,常常会造成施工材料以及填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甚至是出现沉降现象,导致路桥的质量受到严重不良影响,使得工程的正常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路桥工程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就此,设计人员在对路桥工程进行设计时,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对图纸进行绘制。
除此之外,各种高等级道路出现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
由于被软土地基所侵扰,很多的路桥工程,尤其是高等级道路,为了使工程质量达标,只能进行抬高处理。
地基作为路桥工程的促成部分,一般存在于地下,不能以发现,但是其作用却是巨大的。
如果地基不稳靠,那么工程也就不可能稳健、牢靠。
在进行路桥施工中,是否对地基的问题进行了正确、巧妙的处理,直接的影响着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其能否能够成功的建成。
同时,地基的处理还对工程的造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公路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
现如今人们的出行都离不开公路,公路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就需要加大关注,需要在施工中不断的提升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本文针对公共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标签: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软土地基的处理一定要遵循经济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对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勘察了解。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还要不断的提升处理技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结合实际的现场施工情况,对我国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
1、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1.1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由于我国地形辽阔,地质条件也相对比较复杂。
长期以来,我国岩土工作人员都在一直研究如何应对地质复杂多变问题,因此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
但是由于一些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处理很多地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一些基础设施无法发挥更大的优势,也无法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建设,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阻碍了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
1.2处理技术有待提升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压缩性高,强度低,例如一些淤泥质土、杂填土等,这些类型的土壤虽然就着较软的地基层,可是却是由不同的矿物质、水量以及其它形成因素所不同,导致在处理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现阶段很多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软土地基的掌握程度不是很高,处理技术运用的不是很恰当,因此处理技术还有待提升。
1.3处理要求比较高由于公路的等级不同,设计的要求也就不同,公路的平整度就有所不同,因此对处理软土地基的技术要求就比较高。
在普通的公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要求就不是很高,能够起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因此一般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无法适用在等级比较高的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就会不足。
浅谈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软土地基施工作为公路桥梁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带来了一定影响。
怎样才能提升软土地基施工水平, 是当前有关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
应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做好软土地基施工设计工作, 并根据工程地质环境及特性, 明确墩台、基础地基施工方案, 在提升公路桥梁施工结构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同时, 促进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减少施工成本投放。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需要综合思考, 以此提升其设计合理性和工程质量。
文章结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提出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 以提高公路桥梁的质量和寿命。
关键词:公路桥梁; 软土地基; 施工技术1 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1.1 软土薄厚不均因为软土地基组成成分较为繁琐, 其上层和下层土地结构将会存在差异, 使得其薄厚不均匀, 在这种情况下, 将会造成在开展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出现承受力分布不均匀的状况, 从而影响施工功能及质量。
因为地基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处于基础位置, 所以, 如果软土施工处理方式选择不合理, 将会加剧公路桥梁沉降几率。
为了有效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从避免工程沉降现象入手, 探究出现的因素, 并结合施工特点, 采取对应的施工工艺, 从而防止沉降现象的出现。
1.2 压实程度有限软土地基中因为含水量相对偏高, 所以加剧了压实难度, 而压实工作针对公路桥梁平稳性来说非常重要。
现阶段, 因为软土地基压实难度比较高, 并且施工人员自身能力十分有限, 所以, 在进行压实过程中, 获取的施工成果并不尽人意, 导致公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应用标准不满足相关要求。
此外, 因为软土地基出现的区域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再加上天气状况的改变, 一旦在雨水多发季节施工, 将会造成软土地基施工内部出现大量积水, 公路桥梁中混凝土及其他材料受到雨水侵蚀, 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 导致工程整体性能逐渐减少。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摘要:软土路基的成因很多,其性质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任何一种处理方法都不能有效地应对所有的情况,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仔细查清软土路基的产生原因及其性状,选用适宜的方法处理软土路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探讨了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土路基的危害性较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道路不均匀沉降,使道路产生裂缝及破损等情况,影响道路的使用甚至危害行车安全。
以上介绍的是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的一些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在工程中已较多采用,技术较为成熟。
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软土路基的不同情况和限制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路基处理方法。
只有科学选择处理方案,精心施工,才能保证软土路基处理得当。
一、道路软土路基的特点1、软土路基具有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的特点。
因为软土主要由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组成,并含少量的有机质,在不同地址环境下陈继伟絮状结构。
软土一般含水量35 ~80%,空隙比为1 ~2。
2、软土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即当原状软土受到振动或挤压以后,土体絮状结构连接受到破坏,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态。
软土扰动后,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其强度会逐步恢复。
3、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后,软土还可能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4、压缩性高,透水性差。
软土的压缩模量Es <4MPa,其压缩性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大。
软土渗透性小,一般竖向渗透系数在( 10. 6 ~l0. 8cm/s) 之间,因此土层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达到完全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
5、抗剪强度很低。
我国软土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有效内摩擦角20 ~350。
在荷载的作用下,如果软土路基能够排水固结,软土抗剪强度将产生显著变化。
软土排水固结速度越快,则其强度改善效果越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城市道路,很多区域路基为软土路基,软土层较厚,分布较广,软土路基的处理工作成为道路建设研究的重点。
浅谈软土地基的处理【摘要】简介软土地基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关键词】软土地基地质勘察地基处理软土一般是指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较小的淤泥、淤泥质土。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及内陆地区。
由于软土具有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特点。
所以建造在这类地基土上的建筑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给建筑物带来危害,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
如何在软土地基上建房,使其不开裂不倾斜,确保工程质量,这是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软土地基上常见问题由于软土地基固有的特点及其设计、勘察、施工、管理、使用各阶段的失误,造成了建造于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裂缝、结构损伤、工程倒塌等工程事故,据调查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1、由于地质勘察不深入、不细致、未取得可靠的地质资料,甚至误判地基土的性质。
将软土地基头判为其它较好的地基土,使设计计算不可靠,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降。
致使上部结构受力性质变化而开裂倒塌,造成工程事故。
2、对地质勘察深度不够,未查明软土土层的分布、厚度、以及暗沟、暗塘的详细情况,造成建筑物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结构构件开裂,甚至工程倒塌的事故。
3、对软土地基未处理,或者处理方法不当,施工质量差,致使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不得不重新进行加固和处理。
4、由于软土的承载力低,造成地基超载,发生剪切破坏,基础失去稳定性,产生较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受损,造成工程事故。
总之,由于软的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及有时土质分布厚薄不均等特点,建造于软基上的工程往往会出现如下四种工程事故:(1)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
(2)建筑物产生不均匀下沉,沉降差大造成上部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3)建筑物严重倾斜。
(4)基础严重超载,地基发生失稳破坏。
二、地基处理由于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差的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应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
对普通浅基础而言,软土地基容许承载力约为60Kpa~80 Kpa,因此,不作任何处理,一般不能建造较大的建筑物,否则软土地基可能出现局部剪切及至整体滑动的危险。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建设道路时,我们经常会面对软土地基的情况,这种地基的特性往往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那么,对于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应该如何进行探讨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1. 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通常指土壤的承载力较低、易变性较大的地基。
这种地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
由于软土的颗粒结构较为疏松,因此其承载能力一般较差,对于建筑物或道路的承载能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季节性变形较为严重。
在雨季或水分含量较高时,软土地基的季节性变形会明显增加,这给道路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软土地基的一致性差。
软土地基容易受到局部压实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十分注意。
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强。
由于软土的颗粒结构较为松散,因此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而发生压缩。
软土地基的特点使得在道路工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特殊的施工处理,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 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在道路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加固处理。
在软土地基的施工中,可以采用加固处理的方法,如搅拌桩、灌浆桩等技术手段,以提升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第二种,排水处理。
软土地基在受潮后,其承载能力会显著降低,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以减轻水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第四种,换填处理。
对于软质土地基严重破坏的情况,可以采用换填的处理方法,将软土进行挖除,然后进行填方处理。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施工处理,可以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障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 施工注意事项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其性质和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方法。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其变形和承载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施工中需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浅论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随着交通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道路工程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软土地基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重。
软土地基主要是指其大间隙、高含水率、地基承载力弱、压缩性强,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危害较大。
掌握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一步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文章主要分析了道路工程軟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标签: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方法一、加强软土地基处理的意义在实际道路工程施工中,地基的稳定性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路基是好是坏将影响施工周期、成本、质量和安全。
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会降低,剪切能力差,承载力较弱,使得道路的路基变形和沉降发生在软土地基的大,大大增加了沉降速率,使和解更稳定。
此外,它使地面路基的差异沉降,导致了外域的抬升,使桥梁和道路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加大对软土地基建设的投入,将增加使用和维护成本,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实际的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其施工要求、基础条件、处理技术等进行精确、严格的分析,以确保软土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施工之前,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软土地基,评估的条件区域,埋藏条件、物理性质,工程的性质等,然后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找到实际工程建设的科学依据,并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
二、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一)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其实质是一种化学加固方法。
该技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用相应的施工设备,将水泥粉、石灰粉等材料添加到软土地基中,并进行相应的搅拌工作。
在软土地基中,软土地基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水,而水泥粉和石灰粉在搅拌过程中可以直接吸收地基中的水分,从而产生良好的软土固结效果。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软土地基的弱压缩特性,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二)水泥搅拌桩在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中,搅拌器可以使地基土微位移混合机桨叶的作用,使其与颗粒状和水泥等固化剂混合,造成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
论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摘要】处理软土地基是为了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
本文针对公路软土地基施工问题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公路建设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话题。
软士地基具有含水量高、渗透性小、压缩性高、天然孔隙大、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对于公路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就会导致路基沉降过大,路堤不稳定,路面开裂、基路面横坡变小等一系列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软土地基这一问题,增强公路的使用性能。
1.治理软土地基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就地理条件而言,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造成不同地方的软土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可分软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泥炭质及泥炭等5种类型。
尽管这些软土的物理性能各不相同,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例如: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等。
这些共性给公路带来了极大地损坏,如果不能及时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等到公路建成通车后,路基问题更加严重,最终导致裂缝的形成,不仅处理起来复杂,而且增加了维护费用。
因而,在路基施工中对软土地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很有必要。
2.处理软土地基的具体方式当地表面极软弱时可采用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的关键在于使用排水,敷设、增添材料来达到提高地表强度的目的,避免地基局部出现剪切变形,确保施工机械作业时,尽量能将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表层处理法还可分为许多具体的处理方式,例如:砂垫层法、表层排水法、敷设材料法和添加剂法等等。
2.1 表层排水法表层排水法运用于含水量过大而造成的软土地基,进行填土之前需要在地表面开挖沟槽,将地表水完全排除。
这样既可以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也能保证施工机械顺利进行。
施工中需要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以保证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肩沟的效果。
2.2 砂垫层法砂地层法适用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较多时,具体做法为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m~1.2m厚的砂垫层,以达到固结软土层的效果,帮助砂垫层发挥上部排水层的作用。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探讨软土地基指的是土层的强度较低、可塑性较好,具有承载力差、细密纹理、含水量高、易于沉降和变形的特点。
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施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1.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软土地基在承载不了大量的荷载时,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的方法通常采用夯实、灌浆、加筋等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夯实。
夯实是一种通过挤压所产生的静压力将软土挤压使其达到更加紧实的一种处理方式。
夯实的方法可能包括铁锤夯实、钢板夯实、水平振动夯实等。
铁锤夯实是用锤子或电锤等重物进行挤压,反复地压实软土地基,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水平位移。
钢板夯实是将一块较大的钢板放在软土地基上,并且使用压路机或其它工具进行定向振动。
水平振动夯实就是在软土地基上安装一个振动器进行振动。
桩基加固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支撑的一种方法。
首先需要进行钻孔,然后在钻孔中插入桩体,完成后灌注砂浆固定。
在承受荷载的情况下,桩基可以分散荷载,对软土地基进行支撑。
3.挖深加固处理当道路建设需要更深的挖掘时,软土地基需要进行挖深加固处理。
挖深加固常常包括土改加固、挖槽灌浆等方式。
土改加固是将现有土层刨掉,然后用黏土以及石块等材料进行夯实;挖槽灌浆则是在挖出槽来后进行灌浆加固,不仅解决了软土地基的承载问题,还增强了地面的稳定性。
4.板桩与挡土墙结合加固处理板桩与挡土墙结合加固处理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加固方式,通常在复杂的软土地基中使用。
在这种加固方式中,先进行挖槽,然后利用板桩对软土地基进行支撑,在进行灌浆固定;然后再建造挡土墙,完成土体的稳定。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但是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要采用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法。
加固方法有钢板夯实、夯实、挖深加固以及板桩与挡土墙等,而选用何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物理性质、荷载大小和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以确保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是正确和有效的。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以确保道路的稳定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1. 地基改良技术:包括土石方加固、灌浆加固、砂石列车加固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
2. 排水技术:软土地基一般含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容易造成地基的液化和沉降。
采取排水技术可以降低土壤的水分含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桩基技术:软土地基处理中常采用桩基技术,包括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钻孔挤土桩等。
桩基技术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
4. 路基加固技术:在软土地基上建设道路时,可以采用夯实、混合加固、碎石路基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6. 土工织物技术:土工织物可以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常被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中。
土工织物的应用可以延长软土地基的使用寿命。
7. 其他辅助措施:如加固边坡、处理地下水、设置振动减少措施等。
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地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检测,及时调整和改进处理措施,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
浅谈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壤的物理性质比较松软,抗剪强度较低的土壤。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工程时,容易出现不稳定、沉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浅谈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有:松软、含水量大、密实度低、抗剪强度低、承载性能差。
由于这些特点,软土地基往往容易出现沉降变形、不稳定、流变等问题。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工程时,容易出现建筑物沉降、裂缝、倾斜等质量问题,对工程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二、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地基处理、预制桩基、换填、加固和加固桩等。
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通过改善地基土壤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以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的方法包括土石方加固、土壤改良、地下水控制等。
土壤改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土壤加固、压实、加固、预应力加固等。
2. 预制桩基预制桩基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安装桩或灌浆桩,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预制桩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换填4. 加固三、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措施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地基勘察、地基改良、地下水控制、质量检测和监测等。
地基勘察是软土地基处理的第一步,通过对软土地基的地质和工程性质进行详细的勘察分析,确定软土地基的特性和问题,为软土地基的合理处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2. 地基改良3. 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多的地下水会对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地下水进行控制,采取合适的地下水处理方法,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和安全。
4. 质量检测和监测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检测和监测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测和监测,保证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探讨在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类型。
由于其土质特点较为松散,承载力较弱,会给道路的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非常值得探讨。
1. 原材料选择道路建设中,原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来说,要选择较为优质的填土材料,例如河砂、黄土等,避免使用含有过多杂质的填土。
2. 地基处理在软土地基上,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如果使用传统的加固方法,比如加压灌浆、预应力锚杆等,往往需要较长的加固时间,并且对原有土体的损伤较大。
但是,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加筋土法,可以有效地处理软土地基。
加筋土是一种采用特殊筋材加入普通土体中制成的新型材料,可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从而增强土体的承载能力。
加筋土法施工简单、速度快,且对原有土体的损伤较少,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3. 沉降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避免沉降过大导致道路损坏,需要采取措施对沉降进行控制。
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加固地基才能减缓沉降速度。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避免出现不规范施工操作,影响沉降。
4. 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是决定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在填筑土体时,应分层、分阶段进行,确保每一层土体填筑后均需进行夯实等加固处理。
在回填土体时要注意土层厚度控制,不能一次性回填过厚的土层。
总的来说,在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原材料选择、地基处理、沉降控制、施工技术等方面,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道路的使用安全。
浅谈越南南部平原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的处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势头不断加快,以大型央企建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中持续、快速发展。
做为依山伴水的邻国越南,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起步较晚而潜力巨大,又因地缘政治文化形势与我国较为接近,是我国建筑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很好的平台。
笔者长期在越南从事工程建设,仅对特殊地缘环境下的施工体会做出归纳、浅析。
在越南,特别是越南近年来大力开发的南部九龙江平原进行道路施工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软土地基处理”。
越南南部平原为冲积平原,地基基础大部分为淤泥或沙砾土层组成,它主要有三大特点:变形量大;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侧向变形比一般的土体大。
变形量大:软弱土体主要指淤泥或淤质土,其自身的含水量较大,水份不易自流出来;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软土主要以粘粒为主,尽管孔隙比大,但单个孔隙较细,孔中的水很难流动,透水较低,饱和土受荷载作用后,水不能尽快排出,变形也只能慢慢进行,其变形过程要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侧向变形:比一般土体大,而且侧向变形与竖向变形之比在相同条件下比一般土体大,因此在这样的地基条件下进行道路工程施工必须进行软地基处理。
一、沉降处理在道路施工的软地基处理中首先考虑道路路基的沉降处理方案选择。
沉降处理包括加速固结沉降和减少总沉降量两方面,其目的均为在保持道路路基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使用技术措施促使路基在可控范围内(沉降时间和沉降高度)完成沉降周期达到相对稳定的可靠水平。
其中加速固结沉降措施主要是针对路基基础主要构成成分为沙砾层和沙土层,透水性相对较好的基础,在这种路基基础情况下一般软地基基础土层厚度较深,如果采用置换好土重做路基的施工方法则开挖和填土工程量巨大,增加施工量,且在这样的地址条件区域往往很难在近周找到符合置换好土标准的矿源,而远距离运输则大大增加施工成本。
因此,在这样的路基软地基处理施工中,近年来大多采用以大面积插打竖直排水板或竖直沙井施工为主的加速沉降处理措施。
插打竖直排水板施工(Prefabricated Fibre Vertical Drains):竖直排水板为近年来在软地基处理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有效施工措施,其材料为聚酯纤维板带,板带宽度为10mm左右,厚度为3-5mm,板带延垂直方向有排列孔隙管,板带外周由纤维层鞘膜包裹。
在施工前,首先平整场地,清除垃圾、碎石、杂草、树根,使用专门插板机在指定设计点位,均匀间距从场地中间向两边顺序垂直插打,插打深度一般按设计要求在20米左右,插打间距为前后、左右间距1.2米矩阵式排列,插板机插入设计深度后,在地面截断排水板并注意预留50cm留头,留头应人工水平铺列在地表排水层上,方向一致导向排水方向。
插板完成后,排水板在垂直平面上形成竖直排水通道,通过顶部堆载材料(回填沙)预压形成反压力,加速底层含水砂层向上排水,降低软地基沙土层含水量及流动性。
顶部堆载形成长期稳定压力--一般为6个月到12个月,视路基状况和观测结果不同而调整--从而使软地基沙土层增大密室度,地基层整体、均匀、加速沉降达到相对密实、稳定状态。
采用插打竖直排水板施工方法进行加速软土地基沉降处理,优势在于施工周期缩短、施工难度降低、材料为工厂化生产标准可控;缺点在于对路基加速沉降周期中的侧斜稳定性可控程度不够高,因此多适用于路基为沙砾或沙土层的含水量较大的软地基处理方案中,而对于路基为淤泥层的软地基处理则需要增加路基稳定性处理措施。
竖直沙井施工(Vertical Sand Drains):竖直沙井施工措施也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长期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特别是在工厂化排水板生产未成熟之前长期应用。
沙井施工方法较竖直排水板法优势在于使用材料为天然中砂环保性能好,并且在沙井施工中在设计软土地基处理区域内,使用沙井机垂直打入直径为40cm-60cm的砂桩,矩阵排列间距1.2米,不仅在垂直平面上形成了密布的竖直排水管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挤密地基、改良软地基土层成分的作用。
因此在保障软土地基沉降稳定性方面较排水板施工方法效果好。
然而,竖直沙井施工措施的缺点在于其材料源要求较高,要求无杂质河砂,模度系数〉2.3,这种程度的中砂在越南南部平原较为少见,一般取材于湄公河上游柬埔寨境内砂矿,而受到雨季周期影响其产出量无法保障稳定,因此在实际施工应用中往往受制于运输及季节因素影响。
另外,其材料成本也大大高出工厂生产化的排水板,而砂材料因其体积量化的不可控性,在实际施工中的材料浪费也较排水板严重。
沉降处理的另一个方法是减少总沉降量。
其方法主要有置换好土改良地基、石灰(水泥)桩等措施,当淤土层厚度较簿时,可采用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
可将软土全部挖除,使基础筑于基底或尽量换填渗水性土。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厚度小于2m的软土地基。
换土法要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
在越南南部的地缘环境下不适用于大面积的软土地基处理,如前文所述,其置换好土的成本及施工强度均大大超出其他处理措施,而且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评估也受到限制,因此在选择中多用于局部厂房或独立构筑物基础的软土地基处理。
二、稳定性处理在前文介绍的沉降处理中我们提到路基的稳定性在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为了保障路基稳定性可以采用换填土、挤实砂桩、石灰(水泥)桩等措施增加抗滑阻力有助于促进软土层强度的增长;慢速或分期填筑路堤可以达到阻止地基强度降低的目的。
然而在采用了加速沉降周期处理措施中,往往无法同时采用换填土、石灰(水泥)桩等措施,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加强排水导向控制和设置路基反压区及增加土工布层用来加强路基稳定性处理。
水平排水导向层(Sand Blanket)简称“沙垫层”:在竖直排水板或沙井施工后,均要求在高于地表50cm处留头,排水板留头处理应整齐阶段并人工平铺,在平铺前即要求回填一层20cm厚的水平沙垫层,然后将排水板的留头整齐一致朝向预定排水方向平铺。
设置该水平沙垫层的作用即是加强排水导向控制,地下水从竖直通道向上排出后延这一层排水沙垫层向预定方向流动,促进路基底的排水固结,从而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水对路基稳定性的破坏和影响。
沙垫层施工要求分层填铺,材料要求为无杂质河砂,74u筛孔通过率为3%以下为宜,无压实要求自然填铺,可采用泵沙发或车辆运输法,推土机摊平,砂垫层的宽度以每侧宽出路堤0.5—1.0m为宜。
砂垫层适用于路堤高度<2倍极限高度的状况。
路基反压护道法:当软土和沼泽较厚,路堤高度不超过极限高度的2倍时,路堤两侧填筑适当厚度和宽度的护道,在护道附加荷载的作用下,保持地基的平衡,增加抗滑力矩,防止路堤的滑动破坏。
通过反压护道法使路堤下淤泥趋于稳定。
护道一般可采用单组形式,其高度为路堤高度的0.3—0 .5倍。
适用范围:当路堤超过极限高度的1.5—2.0倍以内时适用。
施工时,护道尽量与路堤同时填筑,且压实度要达到90%以上。
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费用较低,但施工用地增大。
摊铺土工布层(Geotextile):在软土地基上部路堤施工中,高填土可适当分层,采用土工布加强路堤刚度,并在软土基上隔垫,使荷载均匀,避免局部破坏,对地下水防治相当有利,也可以用土工布摊铺软土底层,并折向沿边坡作防护,这样既提高基底刚度,也使边坡受到维护,有利于排水和因地基应力再分配而增加路基的稳定性。
土工布分为有纺(woven)和无纺布(Non-Woven)两种材料,其中无坊布其设计承载力较小主要用于路基的底层,用以隔离路基材料和软土地基淤泥材料的混杂,防止在加速沉降过程中路基材料受到混杂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路基整体性。
而有纺土工布的承载力及抗拉强度较好,主要用于路基分层回填过程中在各回填层间整体铺设。
三、沉降观测处理无论在采用哪种沉降处理措施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沉降效果、沉降速度、路基稳定性的观测都是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措施,这对于施工者在沉降处理周期中及时跟踪数据、发现问题、纠正措施的及时采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越南南部软土地基沉降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以下观测措施:表层沉降观测板(Settlement plate):设置于地表下20cm处,间隔20米里程在道路横断面上分别安置于道路中心线、路肩两侧,其基座一般为铁板直接浅埋在地表,铁板上焊接竖直钢尺作为观测标,定期测量记录地表标高并且绘制断面沉降曲线,用来作为记录表层沉降的重要参考数据。
深层沉降观测板(Deep-Settlement plate):延里程设置于路肩两侧,钻孔深入地下20-30米,埋设竖直观测尺标,尺标端头露出地面50cm,周围做好沙包保护,定期测量记录地基底层沉降标高并绘制断面沉降曲线,综合表层沉降观测数据用来评估路基整体沉降或紧密度指标。
路基侧斜仪(Clinometer):延道路里程埋设于路肩两侧,钻孔深入地下20-30米埋设,表头埋设于竖直套管内保护,尾端感应线露出地表,周围做好保护,定期收集数据记录竖直套管偏移倾斜数据,用以参考路基倾斜程度,是作为记录考察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路基压力计观测(Piezometer):延道路里程埋设于路肩两侧,钻孔深入地下20-30米埋设,表头埋设于地下,尾端感应线露出地表,周围做好保护,定期收集数据记录路基孔隙水压力数据,用以参考路基孔隙水压力变化,是作为记录考察路基密实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每一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均有其针对性、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必须根据具体条件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处治效果。
对能达到处理效果的方法进行使用阶段技术可靠性、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评比,确定最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并不在于技术的先进与否。
在多年的海外施工经历中,我谨针对越南南部地区的道路施工建设中存在的若干软土地基处理措施作出浅析,今后在施工过程中继续坚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为我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积累实战经验。
崔慧超2012-2-15 于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