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上《金色花》word表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金色花》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其文体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讲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及《散步》不一致。
这是一篇散文诗,应作为诗歌来上。
而诗歌的特点,《毛诗序》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钟嵘《诗品序》中则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天地的阴阳之气摧动了万物,而这万物的变化就感动了你内心的性情,表现出来就形成了诗)。
简言之,就是自然感动了诗人,诗人去描绘自己内心映照下的自然。
具体到《金色花》,那就是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如何在金色花中体现出来。
这首散文诗也有着与其它两篇课文相似的地方,就是文中的亲情都有着缺憾。
史铁生是在母亲去世后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牺牲,从而决定改变自己的生命来报答母亲;莫怀戚是感觉到了母亲陪同自己的时日已短才决定委屈儿子。
同样,在文中,孩子在大半时间内都躲藏起来,但他的爱却没有消退过。
学习前两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主题。
要理解本文的独特之处,还应当了解泰戈尔有些悲凉的人生经历。
他自少年时代起,母亲、五嫂、妻子、次女等挚爱的亲人逐一离世,这对他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无论他经历过多大的痛苦,但这份爱不会消失,这就构成了这篇文章乃至《新月集》最核心的主题。
同时,泰戈尔特殊的文化背景也让这首散文诗有了更加深厚的内涵。
母亲的沐浴、阅读《罗摩衍那》以及到牛棚里去,乃至金色花自身,都有着某某的神圣色彩。
因此,这种爱同样也超越了母子之爱,有了博爱的情怀。
教学这篇文章,主要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现自学——“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在妈妈________时,__________”,“孩子如何体现对母亲的爱”。
接着再补充泰戈尔的生平、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中的文化内涵及情怀。
不过,我始终以泰戈尔的一首诗贯穿教学中,以便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去理解文本、理解泰戈尔。
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文本,体会文本中表现出的母子之爱。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金色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金色花》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花》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修辞手法的解释和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人的关爱。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金色花》,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分组进行比赛。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
(2)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到实际情景中。
4.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1)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给出示例,让学生分析和运用修辞手法到写作中。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练习。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金色花》。
(2)要求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运用生词和短语到写作中。
7. 课后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介绍:(1)向学生介绍印度的文化背景,包括印度的宗教、风俗习惯等。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印度元素,如寺庙、家庭仪式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1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
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教法:1、启发点拨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2、美读感知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
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3、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金色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实验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是“家庭和亲情”,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
而《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的诗歌名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
这首散文诗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图,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
”所以这堂课老师将带着这种喜悦走进课堂,用这种喜悦去感染学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几首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有一定的品味感受能力,这对于本课的教学有所帮助。
但是他们对外国诗歌接触的较少,还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
这首诗因为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天性。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三、说教材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对本课的教学,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方法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习朗读诗歌,并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2、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来叙事抒情的写法,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教案(1)一. 教材分析《金色花》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印度男孩INCESSANT和母亲之间的温馨故事。
通过男孩变成金色花与母亲捉迷藏的方式,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与回报。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初中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印度文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难点:分析课文深层含义,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模仿发音。
2.相关文化背景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呈现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录音中的发音和语调,体会人物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金色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让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o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o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感受诗歌中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爱意,体会母子亲情的美好。
o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培养关爱家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o理解诗歌中“金色花”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o揣摩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声音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2.问答法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3 分钟)o播放一段温馨的母子相处的视频,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o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想到了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o展示泰戈尔的图片,介绍他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o简要说明本诗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 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o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o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4.研读诗歌(15 分钟)o学生默读诗歌,思考:诗歌中的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o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o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三次嬉戏的内容,并体会孩子的活泼可爱和对母亲的深情。
5.课堂小结(2 分钟)o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孩子对母亲的爱。
6.布置作业(5 分钟)o熟练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
o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陪伴母亲?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3 分钟)o请学生朗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o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嬉戏体现了什么?2.深入研读(12 分钟)o学生轻声朗读诗歌,思考:母亲在找不到孩子时的心情是怎样的?o同桌交流,分享想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识记《金色花》的内容和情节,理解其中的意义。
2.学会用脑图的方式梳理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3.学会运用华丽修辞的句式进行写作。
4.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金色花》的情节和意义;2.培养学生用脑图方式梳理小说;3.掌握华丽修辞的句式。
三、教学难点1.学习和理解《金色花》的主题与意义;2.运用脑图建立小说的主题和情节;3.掌握华丽修辞的句式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小说鉴赏在开课前教师应准备一些小说的定义、结构、主题等方面的知识点,并通过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识记《金色花》的内容和情节教师通过讲述《金色花》的情节,让学生对小说进行认识和了解,然后要求学生阅读原文并在读后进行讨论。
教师以“为何小说名字是《金色花》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理解其中的意义教师通过讲述小说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对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探讨小说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4. 脑图梳理小说的主题与情节教师将小说《金色花》的主题和情节进行梳理,通过脑图的形式将梳理好的主题和情节呈现给学生。
5. 掌握华丽修辞的句式进行写作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华丽修辞的句式进行写作,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
6. 总结与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并通过评估和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方法1.组织教学2.讲授3.演练4.情感引导5.合作学习六、教学手段1.平板电脑2.互动白板3.多媒体课件4.展示屏七、教学评估1.课上小组讨论2.课后作业3.期末考试八、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是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要面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有特色、优质的教学模式。
《金色花》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理解并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深刻的家庭亲情。
(2)欣赏课文中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引出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对家庭亲情的描绘。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填空练习,巩固生词和短语。
(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家庭亲情的表达。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金色花》教案一、教学设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
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象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
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可爱善良、孝顺父母)的孩子。
我看到了一个(宽容慈祥、疼爱孩子)的妈妈。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
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学生理解后,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