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台湾地区民法_继承篇述评_徐卫
- 格式:pdf
- 大小:164.62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台湾地区遗产税立法及其借鉴赵德芳[摘要]遗产税这一理论和提法在中国已经有了一段时期的发展,但人们期待已久的遗产税(含赠与税)法在我国一直未能顺利出台,本文从分析我国台湾地区《遗产税与赠与税法》立法理论及立法技术着手,提出了构建我国遗产税的立法构想。
同时,遗产税的实施还必须有相关制度的支持。
现阶段,出台遗产税,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应尽快促使这部法律顺利实施。
[关键词]遗产税台湾地区立法构想配套制度一、遗产税的概念及我国遗产税的历史回顾遗产税(Inheritance Tax)是针对财产所有人去世后留下的财产征收的一种税,因此又被称为“死亡税”(Death Tax)。
它带有明显的劫富济贫的性质,可以抑制两极分化和社会浪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税种,它起源于4000年之前的埃及,近代的遗产税则起源于1589年的荷兰,迄今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征遗产税。
遗产税进入中国较晚,基本上是个舶来品,开征遗产税的动议是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曾于1938年10月颁布《遗产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并于1940年7月开征遗产税。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统一税收,政务院于1950年1月31日颁布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就把遗产税列为拟征收的14种中央及地方税主体税种之一,但后来由于当时的低工资制及后来受“文革”的影响等各种原因未能开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法制进程的加快,遗产税立法再次提上议事日程,1985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草案)的说明》提到设立遗产税问题,该草案认为:“现在有些遗产数额较大,而且有增长趋势,征收遗产税的问题需要研究,如果要征收遗产税,可以另行制定有关税法。
” 1993年1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税务总局《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提到“完善现行税收体系和结构”,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征遗产税等税种。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消费税,开征遗产税等税种”②,为我国遗产税立法提供了政策依据。
论继承法中债权人利益保护之修改与完善——以我国台湾地区经验为借鉴论继承法中债权人利益保护之修改与完善——以我国台湾地区经验为借鉴继承法是保障公民财产权利和家庭关系稳定的重要法律。
其中,债权人在继承中的利益保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我国台湾地区,继承法已经进行了多次修正和完善,尤其是对于债权人的保护,不断加强,这对于我们内地的继承法制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结合三个实际案例,探讨继承法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修改与完善。
一、加强对遗产债权的保护对于继承中的遗产债权,现行继承法条文已经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
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该地区的继承法在遗产执行程序中加强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例如,当遗产被继承人占有或占有受限时,债权人有权要求进行保全和变质处理。
此外,继承人可以在法院或其他经过审判的机关协助下执行对遗产的索偿。
这些修订可以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防止继承人恶意占用遗产,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案例一:陈先生是某家公司的大股东,他在去世后并未留下遗嘱,而且公司的资金账户也被锁定。
公司账户中有一笔信用款项要还给银行,但由于陈先生的继承人迟迟未处理遗产问题,公司账户一直被冻结,信用款无法归还。
此时银行可以在法院帮助下进行索偿,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二、规定债权人代位承继和继承人财产保全制度在继承法中,债权人代位承继和继承人财产保全制度是保障债权人利益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台湾地区尤其类似措施做的比较好。
例如,债权人代位承继是指在债权人的诉讼中,若原告死亡,则诉讼权转移到其遗产继承人。
继承人财产保全是指在继承人未履行遗产债务时,对其财产进行保全,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继承人通过恶意或规避行为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案例二:王先生在去世后,遗产由其妻子和两名子女继承。
但在遗产分配过程中,子女两人却联合妻子占用了部分遗产,致使王先生欠下债务无法偿还。
此时,债权人可以要求采取继承人财产保全制度,保障其利益。
初探台海两岸关于限定继承原则的选择与比较张 博(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 要:目前,我国台湾海峡两岸在继承法中,关于遗产继承方面均采用限定继承原则。
所谓限定继承,是指继承人对被继承人所遗留下的债务只以所继承的遗产为限承担责任。
其立法目的,无疑都在于公平的保护继承人与遗产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但与我国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地区虽然规定了限定继承原则,至于其适用方面,规定得太过于简单。
也正因如此简略,造成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对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给予足够的保护,已导致偏离该原则最初的立法主旨。
现首先将简介我国台湾两岸地区关于遗产继承原则的选择过程,再以我国台湾地区做出的与限定继承原则配套的详细规定作对比,来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关于该原则的简单规定所产生出的问题,以期能对未来我国继承法的修改有所启发。
关键词:限定继承原则;遗产债务;遗产清册;混同中图分类号:D9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847(2010)02-0018-04【作者简介】张博(1984-),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大学法学院2008级法律硕士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我国大陆地区在遗产债务继承原则方面,为保护继承人的继承权,早已采用限定继承原则,并且该原则现一直被沿用。
但与我国台湾地区对其所作出的详细规定相比,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被继承人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下面将重点对台湾两岸地区关于该原则所作出的规定进行比较,以反映现我国大陆地区在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希望能对我国继承法的完善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与帮助。
一、我国台湾地区关于遗产继承原则的选择台湾地区在遗产继承原则选择上,可按其适用原则的不同分为三个时期:(一)采用概括继承原则时期我国台湾地区关于遗产继承制度,起初一直采用概括继承为原则,以限定继承与抛弃继承为例外的规定。
所谓概括继承,是指继承人从继承开始起,继承除属于被继承人自身的一切权利与义务。
该原则最初被罗马法采用。
【法规名称】大陆地区人民继承被继承人在台湾地区之遗产管理办法【颁布部门】【颁布时间】1998-06-17【正文】大陆地区人民继承被继承人在台湾地区之遗产管理办法第1条本办法依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以下简称本条例)第六十七条之一第三项规定订定之。
第2条法院依本条例第六十七条之一第一项指定财政部国有财产局(以下简称国产局)为遗产管理人所管理之遗产,依本办法管理、处分、移交。
本办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令之规定。
第3条本办法执行事项,由管辖法院所在之国产局地区办事处(含分处)办理。
前项管辖法院与遗产所在分届两个以上国产局地区办事处辖区时,由管辖法院所在之地区办事处办理。
但不动产之管理、变卖事项,得委任该不动产所在之地区办事处办理。
第4条国产局经法院指定为遗产管理人后,应即声请法院发给裁定确定证明书,并办理下列事项:一接管遗产及编制遗产活册。
二为保存遗产必要之处置。
三声请法院对大陆地区以外之继承人、债权人及受遗赠人为公示催告。
被继承人之债权人或受遗赠人为已知者,应通知其陈报权利。
第5条国产局丁接管遗产后,经审认大陆地区继承人身分有疑义时,应通知该继承人补正或循司法程序确定继承权。
第6条有大陆地区以外之继承人表示继承时,经国产局审查有继承权,应将遗产移交继承人,同时通知已知之债权人、受遗赠人及大陆地区继承人,并向法院声请解任遗产管理人职务。
第7条国产局得依遗产性质,委诧适当人员、机关(构)保管。
第8条国产局为活偿倩权、交付遗赠物或移交遗产给大陆地区继承人,有变卖遗产之必要者,应声请法院许可后办理。
依前项规定处分之遗产,其遗产总额以实际售价为准。
第9条被继承人之遗产,在大陆地区以外之地区有受遗赠人时,国产局依民法规定丁计算大陆地区继承人之特留分后移交遗赠物。
前项继承人之特留分大丁新台币二白万元者,以新台币二白万元为特留分;小丁新台币二白万元,以实际金额为特留分。
第10条国产局依本办法规定移交大陆地区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之遗产,除有下列情形者外,应丁本条例第六十六条第一项规定之表示继承期间届满后办理:一经法院判决确定移交遗产者,应依确定判决移交。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的变迁及其启示与借鉴作者:潘彤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9期摘要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历经一百多年的演变展示出其民商合一的体例、移植大陆法系的内容等特点,大陆目前正在编纂的民法典需要从相似的文化背景中借鉴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重视民商合一,吸取大陆法系的优势,并合理利用判例的作用。
关键词民法典编纂台湾地区民商合一作者简介:潘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3.302清末宣统三年九月初五(1911年10月26日)《大清民律草案》编纂完成,距今已一百多年,这是中国第一部民法典。
虽然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这部法典并未真正的颁行与施行,但是这部民法典对我国晚清法制和民国时期甚至近现代法制发展的意义都是深远持久的,也影响了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百年来的法制进程。
一、台湾地区“民法典”的源起及其变迁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灿烂的法律文化,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编纂的民事法律屈指可数,晚清《大清民律草案》是在变法革新的目的推动下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北洋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制定《民国民律草案》来规范民商事行为。
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民法》也体现了执政者对于民商事领域法律约束的重视,但是这些法律都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只是一次立法上的尝试。
在《中华民国民法》之后,我国经历了十多年的战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量人力物力耗费,使得社会动荡,法制倒退,故几乎也无更有意义的民法典能在社会中发挥出其原本的调整规范作用。
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制起步虽然晚,但是法制进程却有条不紊,甚至拥有了自己的民法典并且沿用至今。
追溯台湾地区民事法律历史渊源,从思想内容和体例形成上影响最深的是南京民国政府20世纪30年代的立法活动,沿袭了《大清民律草案》和北洋政府《民国民律草案》,但也接受了资产阶级“契约自由”、“个人权利本位”的立法思想。
海峡两岸涉外继承法律适用法之比较研究
向在胜
【期刊名称】《台湾研究集刊》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海峡两岸新近制定或修订的国际私法立法中均有关于涉外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两岸涉外继承法律适用立法分别就继承、遗嘱、无人继承财产的处理等问题作了规定.两岸立法不仅立法体例不同,在具体的条文设计上,除了在遗嘱形式要件与无人继承财产处理等个别方面相对较为接近外,在其他大部分问题的规定上均差异较大.通过对比两岸立法可以看出,由于借鉴了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的法律理念,台湾地区的立法相对更为合理、完善,而大陆地区的立法不仅在立法体例的选择上不够妥当,在具体条文设计上,有些条文如第33条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总页数】8页(P56-63)
【作者】向在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海峡两岸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法比较研究及完善--以《罗马规则Ⅱ》为视角[J], 刘喜平
2.涉外遗嘱继承法律适用的比较研究 [J], 周黎明
3.海峡两岸涉外继承法律适用规则之比较 [J], 何菲
4.从《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看涉外继承准据法 [J], 金宁
5.大陆法系国家涉外继承法律适用法比较研究 [J], 向在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旧中国及现今台湾“民法”看我国民法应有之法源-兼谈对
台湾地区《民法》之借鉴
吴克友
【期刊名称】《台湾法研究学刊》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吴克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
【相关文献】
1.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承揽人抵押权之修改--兼评祖国大陆<合同法>第286条和有关司法解释 [J], 胡通碧
2.违约责任中损害赔偿限制规则之新探--兼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考 [J], 吴晓阳
3.关于探视权的几点思考——兼谈一九九六年台湾地区“民法”第1055条之修正[J], 张莉
4.台湾地区民法之特殊抵押权研究:兼谈我国抵押制度的完善 [J], 卓廷华
5.死后人工生殖的民法问题研究——兼谈台湾地区人工生殖立法新趋向 [J], 杨芳;姜柏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与借鉴:海峡两岸遗嘱执行人制度之立法探究吴国平【摘要】遗嘱执行人制度是继承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继承法》中只有一条规定,内容极不完善.而我国台湾地区的遗嘱执行人制度相对比较完善,值得参考与借鉴.我们应当抓住《继承法》修订的历史机遇,从遗嘱执行人的法律地位、主体资格、主体范围与产生方式、职责与责任、资格的辞任和撤销以及报酬等方面入手,全面完善我国的遗嘱执行人制度,并为《民法典》的制定奠定基础.【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2)004【总页数】10页(P58-67)【关键词】遗嘱执行人;继承法;遗嘱人;继承人;民法【作者】吴国平【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3.5吴国平(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家庭财产的结构和数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财产利益发生争执的情况也随之增加。
反映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法院所受理的遗产继承案件在民事案件中的比重逐年提升。
有些案件不仅标的数额较大,而且遗产的品种结构也比较复杂,有的遗产还分散在不同区域。
在现代社会的遗产继承中,特别是遗嘱继承情形下,一般都要涉及遗嘱执行问题(包括遗产管理、遗产分配等)。
而遗嘱执行人制度正是继承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遗嘱的执行是实现遗嘱继承的必要程序和重要步骤,它直接关乎被继承人私权自治与遗嘱内容的最终实现,并涉及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切身利益。
因此,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继承法对此均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海峡两岸的规定各有见地,也各有不足。
尤其是我国大陆地区《继承法》中遗嘱执行人制度的具体内容目前还处于几近空白、很不完善的状况,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与司法实践的需要,亟需通过立法加以补充完善。
相对而言,我国台湾地区的遗嘱执行人制度相对比较完善,本文在此对海峡两岸遗嘱执行人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并梳理出我国内地遗嘱执行人制度立法需要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可供大陆地区《继承法》修订参考的若干立法建议,以期对《继承法》的修订及其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海峡两岸继承法比较研究(下) (七)遗产酌给请求权 为避免将继承活动仅仅限定在一定的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内造成的不公平局面,法律应当允许继承人之外的人,特别是与被继承人形成扶养关系的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依法获得适当遗产的权利,这一权利在台湾地区被称为“遗产酌给请求权”,在大陆地区学者称之为“可分得遗产的人(的请求权)”[95],或“酌情分得遗产权”[96].从遗产酌给请求权的构成要件上看,两岸继承法都要求请求权的主体是被继承人生前扶养人或者扶养被继承人的人[97];均需被继承人未为相当的遗赠[98];但是在以下两方面存在差异。
(1)台湾地区法上对遗产酌给数额并无明文规定,但通说及判例均认为该数额不得超过法定继承人的应继分,[99]而其具体数额由亲属会议决定。
在大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依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分给他们遗产时,按具体情况可多于或少于继承人。
上述规定的缺陷是立法并未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数额,由于酌给数额可高于或低于应继分,使数额呈现较高弹性空间,此外,大陆欠缺亲属会议这样一个机构来执行遗产酌给请求权,这使遗产酌给请求权难以得到合理执行。
我们建议未来大陆民法典继承编应该按照规定遗产酌给请求权的请求的范围不得超过继承人的应继分。
(2)遗产酌给请求权人是否必须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
台湾地区的学者对此形成两派对立的观点,有的认为遗产酌给请求权主体必须是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通说认为台湾地区民法典既然未作明文限制,则不应该对遗产酌给请求权人做出这种要求。
大陆《继承法》第十四条 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可见大陆继承法对于遗产酌给请求权是区别两类主体来对待的,对于被继承人所扶养的继承人以外的人要求其必须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才能成为遗产酌给请求权的主体。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setback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台湾继承法代位继承的规定是什么银行通知拿他项权证一般都是建立在贷款已经偿还完毕了,如若不,就是在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告诉需要办理他项权证的。
银行通知了我们去拿他项权证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己的债务债权关系已经全部结束了。
只有到银行拿了他项权证并且由银行开具贷款结清的证明,才能到房管局对他项权证注销的。
台湾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正式的被我国所收回,所以实际的国情就是台湾跟内地在很多法律制度上完全都是不一样的。
可是随着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跟台湾人士的联系,而且本质台湾有很多民众跟内地就是带有亲属关系的。
难以避免的,很多时候人们也会比较关注台湾继承法代位继承的规定是什么?一、台湾继承法代位继承的规定是什么?台湾继承法中,如果第三顺位死亡将由第四顺位继承,没有代位继承的规定1、根据《继承法》第1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其中,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既包括自然血亲,也包括法律上拟制的血亲。
具体而言,包括:被继承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等晚辈自然直系血亲:(1)被继承人的养子女、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亲生子女。
(2)被继承人亲生子女的养子女。
(3)被继承人养子女的养子女。
(4)与被继承人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
2、有以上可知,被代位人属于被继承人的子女,而被继承人的子女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所以被代位人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而代位继承人完全适用被代位人时的继承规则,所以代位继承人也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二、哪些情况适用代位继承?1、被代位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这既是中国代位继承成立的首要条件和惟一原因,也是其与转继承的重要区别之一。
2、先死亡的被代位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其他继承人如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不发生代位继承。
台湾地区“民法典”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本文考察台湾民法的相关内容,结合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分析比较台湾民法体系与大陆民法体系的具体条例及内容的差异。
通过介绍台湾地区“民法典”的基本内容,以期对我国大陆民法典的立法工作有所助益。
标签:台湾民法立法体系内容差异立法借鉴民法的法源大体可以分为为法律、习惯及法理;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制定法。
以上三者是民法的直接法源。
民法的间接法源主要有判例及学说。
台湾现行民法典源于1930年制定于中国大陆的版本。
台湾民法最新修订于2015年6月10日。
本文将结合制定法及判例学说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民法总则第一编民法总则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法例、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法律行为、期日及期间、消灭时效、权力之行使。
如诚信原则为民法的最基本的原则,无论是物权法还是合同法都应当贯彻适用。
第一方面法例一共有5条,主要涉及到民事法律的发源,使用习惯以不违背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为限、使用文字之准则、以文字为准、以最低额为准等5大法例。
1.权利主体,民法传统观点认为,对限制行为能力人之给付,不生清偿的法律效力。
这种价值判断注重于保护未成年人,强调未成年人利益优先于交易安全。
同样地,限制行为能力人非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而为无权代理行为产生之损失,不负无权代理人之责任。
2.权利客体,作为权利客体的物,在台湾民法中,物的定义谓有体物及物质上俱能支配之自然力(如电力)。
要求物权的标的物特定,使物便于公示,产生公信的效力,以保护交易安全。
3.权利变动(1)权利的变动与法律事实,台湾民法将其分为权利主体、客体和效力的变更。
效力变更,比如请求权因诉讼时效期间的届满而消灭;请求权,因十五年间不行使而消灭。
(2)法律行为制度,台湾民法典中将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分为三方面,a.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b.标的物确定和妥当;c.意思表示无瑕疵。
(3)行为能力,对于行为能力的规定,台湾民法规定满20岁为的非禁治产人为完全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已经结婚的,取得完全行为能力。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涉台遗产继承应注意的问题祖国大陆居民办理继承台湾居民在台湾的遗产,需了解下面有关内容: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根据大陆法律有关规定及台湾地区有关法规,继承台湾地区居民在台湾遗产的法定继承人范围如下:1、配偶为任一顺序继承人。
2、第一顺序继承人为直系血亲卑亲属。
如:子女(含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及胎儿)、孙子女、曾孙子女等,以亲等近者为先,可代位继承。
3、第二顺序继承人为父母(含生父母、养父母等)。
4、第三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含同父母兄弟姐妹、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等)。
5、第四顺序继承人为祖父母、外祖父母。
大陆居民须符合上述继承人范围方可申请办理继承其在台湾亲属在台湾的遗产。
二、继承时效:根据台湾地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大陆居民继承台湾亲属在台遗产,应于继承开始起3年内向被继承人住所地的法院申请,但1992年9月18日以前死亡的现役或退除役人员的遗产继承时效,不在此范围。
三、继承数额:根据台湾地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大陆居民依法继承其台湾亲属在台遗产的,所得财产总额,每人不能超过200万新台币。
如遗产中有不动产的,则将大陆继承人应得部分折算为价额继承,但台湾地区继承人赖以居住的不动产除外。
四、申办继承在台遗产程序:大陆居民在获知自己有合法的继承权时,首先应到继承人户籍所在地的能办理涉台公证的公证部门办理相关的公证,而后再向台湾有关部门申办。
五、办理涉台遗产继承所需公证书:1、亲属关系公证书,即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亲属关系的公证文书。
2、委托书公证书,即继承人委托为其在台湾申办遗产的台湾的机构或个人的公证文书。
另其它公证书如死亡证明公证书、婚姻状况公证书等需根据实际情况由公证机关要求而定。
六、申办涉台遗产公证所需资料1、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2、被继承人的户籍誊本(原件)、档案证明材料。
台湾继承法简介张永明博士真理大学财经法律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前言死亡与纳税被称之为人生在世两大不可逃脱之大事,两者各有其繁复的一面,欲轻鬆度过,了解其中相关的法律规定,乃趋吉避凶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前者,在世的亲人如何在丧失至亲之际,不致因不知道法律规定,而丧失权利与增加负担,实为现代人不可不知道事。
本文拟介绍台湾继承法的规定,从被继承人死亡的那一刻开始,关於其遗留在人间的财物,如何在法律上作一个了结。
其中有被继承人死亡前可以预先作规划者,也有继承人依据自己的决定可以选择者,当然也有在被继承人与继承人不知道或不作决定时,直接以法律的规定作为处理的依据。
继承人继承为死亡时,其亲密的亲属承受死者遗留在人世间财物的一种法律制度。
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定律下,在继承法的规定上,死者为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为继承人。
依据民法第1138条规定,遗產的继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顺序定之:一、直系血亲卑亲属。
二、父母。
三、兄弟姊妹。
四、祖父母。
一、配偶的剩餘财產分配请求权所谓的配偶,在禁止重婚的一夫一妻制度下,仅有被继承人死亡时,与死者有合法夫妻关係者,始能以配偶身分继承死者的遗產。
而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法治国家,夫妻虽为伦理上的一体,但在法律上仍保有个自的法律地位,因此若未特别约定夫妻间的财產关係,则在婚姻关係存续中,没有必要去区分家中的财產,何者属於夫,何者属於妻,但一旦夫或妻死亡时,为公平起见,则有区分的必要。
依据民法第1030条之1规定,法定财產制关係消灭时,夫或妻现存之婚后财產,扣除婚姻关係存续中所负债务后,如有剩餘,其双方剩餘财產之差额,应平均分配。
但因继承或其他无偿取得之财產,以及慰抚金不在此限。
换言之,当夫妻间未特别约定财產制时,未亡人对於死亡配偶的遗產,有主张一半归其所有的权利。
二、直系血亲卑亲属(一)亲等近者优先继承所谓直系血亲卑亲属,乃从己身所出之血亲,在世代繁衍不已的原则下,若被继承人早婚且长命百岁,则其死亡时就有可能有一个世代以上的直系血亲卑亲属同时存在,此时係以亲等近者优先继承。
综评台湾地区继承法
崔利平
【期刊名称】《台湾法研究学刊》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台湾地区的继承法规定于台湾地区现行民法的第5编“继承编”,开始实施于1935年,并于1985年做了修正,是一部内容比较完备的现代型法律。
它与当今世界继承立法的基本原则保持了一致,同时也保有了自己的特色制度,如关于法定继承人的种类、继承的范围、无人继承财产的归属、代笔遗嘱只得等。
但由于条款有限,其不免有所缺漏,主要体现在指定应继份、转继承、应继份归扣、指定继承人、遗赠制度等,有待在将来的民法典修正中加以完善。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崔利平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5
【相关文献】
1.台湾地区继承法特色述评 [J], 徐卫
2.论我国《继承法》遗产范围的重构——兼评杨立新、杨震教授版《〈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遗产范围规制 [J], 任江
3.论我国《继承法》遗产范围的重构——兼评杨立新、杨震教授版《(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遗产范围规制 [J], 任江;
4.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方法刍议——以批判继承法与抽象继承法为视角 [J], 王淑贞;欧阳询
5.继承法修正中的理论变革与制度创新——对《〈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的展开 [J], 孙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继承人继承财产承担债务的案例台湾继承人继承财产承担债务的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法律背景:台湾继承人继承财产时,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人继承包括财产和债务在内的遗产,也就是继承人不仅享有遗产的权益,同时也要承担遗产的债务。
这也就意味着,继承人不仅可以得到遗产的价值,还要承担起可能存在的债务。
2.案例分析:a.小明的父亲在去世时留下了一笔巨额债务,小明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其中包括债务。
根据台湾的法律规定,小明不仅获得了遗产,还承担了债务。
因此,小明在继承遗产的同时,也要面对债务的偿还问题。
b.王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股东,他在去世时留下了一笔债务,由他的儿子继承。
根据台湾的法律规定,企业的债务也会随着股东的继承而转移到继承人名下。
因此,王先生的儿子在继承股东权益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债务责任。
3.法律保护:尽管继承人要承担债务,但是台湾的法律也给予了一定的保护措施。
继承人有权对遗产进行继承的抗辩,如果能够证明继承人在遗产转让时是受骗或者被强迫的,继承人有权申请免责。
此外,如果继承人无力承担全部债务,还可以申请债务的部分责任减免。
这些法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4.继承人责任:继承人在继承财产时,不仅要享有遗产的权益,还要承担债务的责任。
这意味着继承人需要对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以了解是否存在未知的债务。
如果继承人在继承之前没有充分了解遗产的情况,导致债务无法偿还,继承人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5.继承债务的影响:对于继承人而言,继承债务可能对其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产生影响。
如果继承人无法偿还债务,可能导致被迫破产或者丧失信用,从而影响到继承人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生活。
6.建议:对于继承人来说,在继承遗产之前,应该尽可能了解和评估遗产的负债情况。
如果负债过大,继承人可以选择放弃继承或者申请债务减免。
此外,及时寻求法律咨询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保护继承人的权益和利益。
总结起来,台湾继承人继承财产承担债务的案例不胜枚举。
作者: 汪家靖
作者机构: 法律出版社 副编审
出版物刊名: 法学家
页码: 20-21页
主题词: 继承权;被继承人;继承法;法理;意思表示;民事主体资格;台湾地区;台湾当局;大陆;草案
摘要: <正> (一)对继承权主体资格的不法限制。
草案第9条规定:'大陆地区人民得对于台湾地区人民之遗产行使继承权。
但参加判乱组织而尚未脱离者,不得行使继承权。
'这种对民事主体资格的必然限制,不仅违背起码的法理,而且也是与台湾当局自己的民事基本法的规定相悖的。
台湾民法第1148条规定:'继承人自继承开始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承受被继承人财产上之一切权利义务。
'这条规定,是继承法上'当然继承主义'原则的体现。
所谓'当然'者,即不问继承人是谁,不问该继承人知悉继承开始事实与否;也不问继承人有无将要承受继承财。
2005年12月 第22卷 第4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Sou t h w est Un i ve rsit y o f Sc ience and Te chno l ogy Dec .2005vo.l 22N o .4 收稿日期:2005-05-16 作者简介:徐卫(1973-),男,河南罗山人,厦门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台湾地区民法》继承篇述评徐 卫(厦门大学法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台湾地区民法》继承篇的继承法律制度设置较为完备,法律规范比较具体、明确,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国大陆继承法借鉴的一些法律特色。
因台湾地区与我国大陆在风俗人情、人文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共通性,对其民法继承篇进行述评,不仅有助于深刻地理解继承法律制度,而且还可以为我国大陆《民法典》继承篇的制定带来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台湾 继承 继承人 遗嘱中图分类号:D9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05)04-0015-05St ate m ent and Co mm ent on Succession Chapter in Ta i w an C i v il Law Xu W e i(La w Co ll e ge ,X ia m en Unive rsity ,X ia m en 361005,Fujian ,Ch ian )Abstract :In succession chapte r o fTai w an civil la w ,successi o n lega l sy ste m are set up perfectl y ,and regu -l a ti o ns is definite .Am ong it ,t h ere are so m 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w o rth r efer enced by our m ainland la w.M a i n land and Ta i w an have so m e t h i n g in co mm on i n c usto m and va l u e notion .S tate m en t and co mm ent on the successi o n chapter is no t on l y he lpf u l for us to unde rstand profoundly succession la w syste m ,but a lso can b ring us so m e va l u able inspiration for f o r m ulating succession chap ter o fM ainland civil la w .K ey w ords :Ta i w an ;succession ;successor ;testa m en t 《台湾地区民法》继承篇集中规范了台湾地区现行的继承法律制度,全篇分为三章,共85条。
该篇置于《台湾地区民法》之最后,台湾地区学者认为,这种模式就继承事件的性质而言,最为恰当。
[1]从总体上审视,该继承篇是较为成功的,不仅继承法律制度的设置比较周全,而且继承法律规范的设计也较为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遗产继承人遗产继承人的相关内容规定在《台湾地区民法》继承篇的第一章,共有7个条文,分别规范的内容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之确定、代位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之平均继承、配偶之应继份、继承权丧失事由、继承回复请求权等。
关于法定继承人范围和顺序,《台湾地区民法》采取的是血亲继承主义和配偶继承主义之并存的模式。
即配偶继承没有放在血亲继承中加以规定,而是独立于血亲继承来进行规定。
根据《台湾地区民法》第1138条和第1139条的规定,血亲继承的继承人范围包括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直系血亲包括直系血亲卑亲属和直系血亲尊亲属(父母和祖父母)。
旁系血亲仅指兄弟姐妹。
对于上述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台湾地区民法》按照是血亲属与被继承人亲情的远近来确定的,即以直系血亲卑亲属为第一顺位,父母为第二顺位,兄弟姐妹为第三顺位,祖父母为第四顺位。
并规定第一顺位的血亲继承人以亲等近者为先,同一顺位的继承人有数人时,按人数平均继承。
另外,还规定,第一顺位继承人若有在继承开始以前死亡或者丧失继承权时,其直系血亲卑亲属实行代位继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民法》对代位继承的规定稍有缺失:一是仅用一个条文(第1140条)规范代位继承的发生要件问题,而对代位继承人是否必须是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卑亲属、代位继承人是否也应该负归扣义务等问题存在遗漏;二是仅将代位继承的适用情形限定在被代位人死亡或者丧失继承权两个方面,而将被代位人抛弃继承权的情形排除在外,这与代位继承的“固有权”性质以及代位继承的“罪不及孥”和“继承期待权保护”原则[2]有所不符。
在配偶继承的问题上,与我国大陆继承法相比,台湾地区继承法较为独特,即对配偶没有规定一定的继承顺位,而是让配偶与血亲继承人的四个顺位中任何一个顺位继承人共同继承。
只有血亲继承的四个顺位继承人都不存在时,才由配偶单独继承,这就是配偶共同继承主义的立法模式。
而我国大陆继承法将配偶与子女、父母作为同一顺位。
不仅如此,《台湾地区民法》在配偶应继份问题的规定上也较为特殊,它斟酌情谊,根据配偶与不同顺位血亲继承人共同继承的情形而设置不同的比例,从而创设了不同于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的配偶应继份比例额,[3])即:配偶与血亲继承第一顺位继承人同为继承时,其应继份与他继承人平均;配偶与血亲继承第二顺位或者第三顺位继承人同为继承时,其应继份为遗产二分之一;配偶与血亲继承第四顺位继承人同为继承时,其应继份为遗产三分之二;无上述继承人时,其应继份为遗产的全部。
可见,配偶应继份的规定显示了配偶继承与血亲继承存在某种联系,也显示出立法者在配偶继承问题上较为慎重的态度。
对于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台湾地区民法》第1145条明确规定了五种丧失继承权的情形。
结合该条两项的规定,可以将之概括为三种失权(失去继承权),其中,第1项规定的第1种情形是绝对失权,其失权不能得到被继承人的宥恕而恢复;第1项规定的第2、3、4种情形是相对失权,其失权可以得到被继承人的宥恕而恢复;第1项规定的第5种情形是表示失权,其继承权丧失来自于被继承人的意思表示,并且该继承权一旦经过被继承人的表示丧失就不能获得宥恕,因此在范畴上也属于一种绝对失权。
在此认为,这种将继承权丧失事由进行细化,并赋予不同的法律效果的立法模式值得推崇。
其中,关于被继承人宥恕的相对失权和关于被继承人表示的表示失权,无疑是对继承关系中被继承人意思的尊重和考量的结果,不仅契合继承法的私法性质,而且还有利于倡导市民法私法自治的理念。
综观我国大陆继承法,无论在继承权丧失事由和效力的精细化程度方面,还是在被继承人意思的尊重方面,都显得较为逊色。
关于继承回复请求权。
《台湾地区民法》第1146条规定:继承权被侵害者,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得请求回复;该项回复请求权,自知悉被侵害之时起,二年间不行使而消灭;自继承开始起逾十年者,亦同。
显然,这种专门针对继承权侵害的请求权设置对真正继承人的保护极为有利,因为,该请求权是一具有“人的请求权及物的请求权之混合性质”[4]的请求权,且为“特别的独立的包括的原状回复请求权”[3],故在继承人的继承权受侵犯后,可以此一诉主张自己被侵害的继承权,而不必经过继承权确认之诉、财产转移之诉和变更人事登记之诉等复杂之程式。
从保护继承人的角度看,该特殊请求权(继承回复请求权)的条款实为一个有价值的条款。
我国大陆继承法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继承回复请求权,在对真正继承人的保护力度方面尚有欠缺。
二、遗产之继承《台湾地区民法》继承篇第二章是遗产之继承的有关规定,共分为五节:1.在“遗产继承的一般效力”一节中,为了防止无主物之先占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5]和保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台湾地区民法》采取了当然且包括的继承主义模式,即规定继承一经开始,被继承人的财产上的一切权利、义务(除专属于被继承人本身的以外)就当然地由继承人承受(第1148条)。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它规定,在遗产分割以前,各继承人对遗产为共同共有关系,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的债务负连带责任(第1151条和第1153条)。
此外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倡导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法精神,它还设置了遗产酌给请求权制度,即规定被继承人生前继续扶养之人,应该由亲属会议根据其所受扶养的程度及其他关系,酌给遗产(第1149条)。
这里当然包括继承主义、遗产共同共有、债务之连带责任等规定,体现了立法者保护16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卷被继承人债权人的立法思想,遗产酌给请求权制度则蕴涵着一种关注社会整体利益,保护弱者的社会法思想,构成了台湾地区继承法富有特质的内容。
2.在“限定之继承”一节中,《台湾地区民法》规定,除继承人有隐匿遗产、在遗产清册为虚假记载、意图诈害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权利而为遗产处分等情形之一者以外,继承人可以选择限定继承方式,即限定以其继承所得的遗产,偿还被继承人的债务(第1154条和第1163条)。
继承人为限定继承时,应于继承开始时起三个月内,开具遗产清册呈报法院。
此时,法院应依公示催告程序进行公告,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于一定期限内申报其债权(第1155条和第1157条)。
在法院公示催告期间内,继承人不得对被继承人的任何债权人进行清偿,只有上述期限届满以后,继承人才可以对申报的债权和继承人所知的债权进行清偿(第1158条和第1159条),并且规定,继承人对债权人债权的清偿应优先于遗赠,即继承人若没有对上述债权进行清偿,不得对受遗赠人交付遗赠(第1160条)。
继承人若违反前述规定进行清偿,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有权请求继承人承担赔偿责任,受损害人可以要求不当受领的债权人或受遗赠人请求偿还不当受领数额(第1161条)。
从上述规定中,不难发现《台湾地区民法》采取了一种利益兼顾的立法道路:一方面通过赋予继承人选择限定继承方式的权利来保护继承人在遗产继承中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为债权人利益提供一定的保障,最典型的就是赋予了受害的被继承人之债权人两种请求权,即对违反法定义务的继承人的“法定损害请求权”和对不当受领人的“继承法上特别规定之请求权”。
[6]3.在“遗产分割”一节中,《台湾地区民法》为了缓解具有团体性和独立性的遗产共同共有对于继承人拘束甚严的状况,确立了继承人可以请求随时分割遗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