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0
202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202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一、概述和背景202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诺贝尔奖作为世界上最高学术荣誉之一,每年都会颁发给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本文将解读2023年的该奖项,并分析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医学领域的意义。
二、获奖成果解析202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谁?根据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先了解该奖项的评选标准和程序。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的基本原则是对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创新性研究的科学家给予认可和奖励。
其评选程序由提名、推荐、评审和最终获奖者确定等环节组成。
经过激烈的竞争和评审,最终202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被授予该殊荣。
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人类健康和医学科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获奖者的研究集中在哪些方面?这些研究成果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我们将对获奖者的研究内容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202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我怎么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
通过获奖者的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理机制,推动医学科学和健康领域的发展。
获奖者的成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身体内部的奥秘,更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对于医学界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突破,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获奖者的研究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关注和投入生理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
只有持续的科学探索和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健康挑战,为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对202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项殊荣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人类生理机制的了解,还为医学科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
这次获奖成果不仅是对获奖者个人的认可和奖励,更是对整个生理学和医学领域的肯定和推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成为全球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在生理学、医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本文将对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进行回顾,深入解读获奖项目,并探讨科学事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历年奖项回顾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设立以来,已颁发了110次奖项,共有224位获奖者,其中12位女性。
历年的获奖成果代表了各个时期的重大发现和突破,如1903年获奖的伦琴发现了X射线,1928年获奖的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以及1950年获奖的瓦克斯曼发现了链霉素。
这些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获奖项目解读以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该奖项颁给了三位在免疫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以及发现了调节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机制。
这一成果将有望为未来的免疫疗法和疫苗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诺贝尔奖百年历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过去的百年里,涌现出了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突破。
这些成果在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最初的微生物学到现在的基因组学,从治疗感染性疾病到如今应对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复杂疾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为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学事业发展现状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契机,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事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学科交叉融合:当代科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趋向于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免疫学的成果可能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基础研究不断推动着科学知识的边界,而转化研究则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实质性的贡献。
重视人文社会因素:当代科学事业不仅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涉及到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
例如,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对于理解科学家的创新过程、科学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者: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
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
1902年,Ronald Ross(英国)。
关于疟疾的研究。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
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
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1905年,R.柯赫(德国)。
关于结核方面的研究和发现。
1906年,C.高尔基(意大利),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y Cajal,西班牙)。
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
1907年,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法国),发现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Ilya Ilyich Mechnikov(俄国),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瑞士)。
关于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的研究。
1910年,艾布瑞契·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德国)。
关于细胞化学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llvar Gullstrand(瑞典)。
关于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lexis Carrel(法国)。
关于血管缝合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harles Robert Richet(法国)。
关于过敏反应的研究。
1914年,Robert Bárány(奥地利)。
关于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919年,Jules Bordet(比利时)。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1920年,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丹麦)。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者: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
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
1902年,Ronald Ross(英国)。
关于疟疾的研究。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
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
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1905年,R.柯赫(德国)。
关于结核方面的研究和发现。
1906年,C.高尔基(意大利),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y Cajal,西班牙)。
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
1907年,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法国),发现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Ilya Ilyich Mechnikov(俄国),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瑞士)。
关于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的研究。
1910年,艾布瑞契·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德国)。
关于细胞化学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llvar Gullstrand(瑞典)。
关于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lexis Carrel(法国)。
关于血管缝合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harles Robert Richet(法国)。
关于过敏反应的研究。
1914年,Robert Bárány(奥地利)。
关于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919年,Jules Bordet(比利时)。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1920年,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丹麦)。
历届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1901年贝林格和欧利命制成白喉抗毒素1905年现代微生物学的鼻祖Robert(HeinrichHermann)Koch1915年维尔斯太特发明了植物染料1924年荷兰病理学者爱因托芬发现心电特性1929年英国生物学家霍普金斯&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发现维生素1932年英国病理学家艾德里安&谢林顿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1939年多马克发现磺胺1945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牛津大学的弗洛雷&钱恩青霉素的发现1949年葡萄牙医学家莫尼斯开创精神外科学1955年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1955年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H.Theorell)通过对酶的研究,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而获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英国学者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物模型》,宣告了当代科学中的一个伟大成果,他们发现了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一重大发现,将生物科学研究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了分子水平,诞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重要学科。
由于揭开了DNA的结构之谜,科学家们有可能把一种生物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于是产生了今天在农业、生物学中有巨大价值的遗传工程研究。
沃森、克里克的伟大发现,使得分子生物学成为人类认识生命规律的重要方法,并指出了利用生命规律造福人类的广阔前景。
许多著名科学家把自这一发现而产生的生物学的重大成就,称之为“生物学的革命”,将它列为20世纪物理学革命之后的一次科学革命。
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
这一发现将会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们预言,如果认为20世纪是电子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分子生物学时代。
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人阿尔维德-卡尔森、美国人保罗-格林加德和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三人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输”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1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人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artwell)、英国人保罗-诺斯(Paul Nurse)与他的同事蒂莫希-亨特(Timothy Hunt)共同获得。
三位科学家在有关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做出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控制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真核细胞在内的主要分子。
2002年诺贝尔奖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获奖的原因是在生物高分子大规模光谱测定分析中发展了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方法)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核电磁共振光谱法确定了溶剂的生物高分子三维结构”),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和约翰-苏尔斯顿。
他们因为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的基因规则。
2003年诺贝尔奖化学奖:美国科学家阿格里和麦克农因为对细胞隔膜的研究而获得了2003年度化学奖。
对细胞隔膜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本的生命进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的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的彼得-曼斯菲尔德共同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4岁的美国科学家保罗和即将70岁的英国科学家彼得两人以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奖化学奖: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
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1. 1901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 1902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 1903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 1904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 1905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 1906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7. 1907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8. 1908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9. 1909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 1910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1. 1911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 1912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3. 1913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4. 1914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5.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16. 1916wu17. 1917wu18. 1918wu19. 1919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 1920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 1921wu22.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3.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4. 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1913年 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1915年—— 1918年未颁奖(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1921年未颁奖1922年 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1923年 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1925年未颁奖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1929年 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 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1940年——1942年未颁奖1943年 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1945年 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1947年 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1949年 W.R.Hess赫斯(瑞士人)发现大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E.Moniz莫尼茨(葡萄牙人)发现前额叶切除对某些精神病的治疗作用1950年 E.C.Kendall肯德尔(美国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构和生物效应P.S.Hench亨奇(美国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构和生物效应T.Reichstein赖希施坦因(波兰裔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构和生物效应1951年 M.Theiler泰累尔(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1952年 S.A.Waksman瓦克斯曼(俄罗斯裔美国人)发现链霉素1953年 H.A.Krebs克雷布斯(德裔英国人)发现三羧酸循环F.A.Lipmann李普曼(德裔美国人)发现辅酶A及其在生理代谢中的重要作用1954年 J.F.Enders恩德斯(美国人)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技术T.H.Weller韦勒(美国人)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技术F.C.Robbins罗宾斯(美国人)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技术1955年 H.Theorell泰奥雷尔(瑞典人)发现过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 A.F.Cournand库尔南(法裔美国人)发现心导管术和发现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W.Forssmann福斯曼(德国人)发现心导管术和发现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D.W.Richards理查兹(美国人)发现心导管术和发现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1957年 D.Bovet博韦特(意大利裔瑞士人)人工合成箭毒1958年 G.W.Beadle比德尔(美国人)提出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起作用的理论E.L.Tatum塔特姆(美国人)提出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起作用的理论J.Lederberg莱德伯格(美国人)发现细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结构1959年 S.Ochoa奥乔亚(西班牙裔美国人)分离提纯DNA聚合酶并人工合成DNAA.Kornberg科恩伯格(美国人)分离提纯DNA聚合酶并人工合成DNA1960年 F.M.Burnet伯内特(澳大利亚人)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性P.B.Medawar梅达沃(英国人)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性1961年 G.Von Bekesy贝凯希(匈牙利裔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关于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1962年 J.D.Watson沃森(美国人)提出和建立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F.H.C.Crick克里克(英国人)提出和建立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M.H.F.Wilkins威尔金斯(英国人)提出和建立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3年 J.C.Eccles埃克尔斯(澳大利亚人)关于传递神经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的研究A.L.Hodgkin霍奇金(英国人)关于神经兴奋和传导机制的研究A.F.Huxley赫克斯利(英国人)关于神经兴奋和传导机制的研究1964年 K.E.Bloch布洛赫(德裔美国人)发现胆固醇对脂肪酸代谢的调节机制F.Lynen吕南(德国人)发现胆固醇对脂肪酸代谢的调节机制1965年 F.Jacob雅各布(法国人)提出“信使核糖酸”和“操纵子”学说J.L.Monod莫诺(法国人)提出“信使核糖酸”和“操纵子”学说A.M.Lwoff雷沃夫(法国人)发现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制1966年 F.P.Rous劳斯(美国人)对致癌病毒的研究C.B.Huggins哈金斯(美国人)发现雌性激素对前列腺癌的抑制作用1967年 G.Wald沃尔德(美国人)对视觉生理的研究,包括遗传性色盲的生化了解等重要研究H.K.Hartline哈特兰(美国人)用电生理方法研究鱼复眼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R.A.Granit格兰尼特(芬兰裔瑞典人)视网膜电生理的研究1968年 H.G.Khorana霍拉纳(印度裔美国人)基因密码破译、蛋白质合成机制、信使RNA方面的研究 R.W.Holley霍利(美国人)提出确定核酸的技术并测定了一种RNA的核苷酸顺序M.W.Niernberg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密码的破译1969年 M.Delbr u ck德尔布吕克(德裔美国人)发现病毒的遗传复制机制和基因结构A.D.Hershey赫尔希(美国人)发现病毒的遗传复制机制和基因结构S.E.Luria卢里亚(意大利裔美国人)发现病毒的遗传复制机制和基因结构1970年 U.Von Euler奥伊勒(瑞典人)发现激素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J.Axelrod阿克赛尔罗德(美国人)发现激素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B.Katz卡茨(英国人)关于神经末梢传递物质的释放机制的研究1971年 E.W.Sutherland.jr.萨瑟兰(美国人)发现环-磷酸腺苷及其同激素的作用1972年 G.M.Edelman埃德尔曼(美国人)对抗体分子化学结构的研究,创立分子免疫学R.R.Porter R.波特(英国人)对抗体分子化学结构的研究,创立分子免疫学1973年 K.Von frisch弗里施(奥地利裔德国人)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D.Baltimore巴而的摩(美国人)发现病毒在机体内的致癌机理H.M.Temin特明(美国人)发现病毒在机体内的致癌机理1976年 B.S.Blumberg布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与澳大利亚抗原的关系D.C.Gajdusek盖达赛克(美国人)发现导致库鲁病的全新病原微生物-慢病毒1977年 R.S.Yalow雅洛(女美国人)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Guillemin吉尔曼(法裔美国人)分离鉴定并合成控制脑下垂体激素分泌的下丘脑释放因子A.Schalley沙里(波兰裔美国人)分离鉴定并合成控制脑下垂体激素分泌的下丘脑释放因子1978年 W.Arber阿尔伯(瑞士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D.Nathans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H.O.Smith史密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1979年 A.M.Cormark科马克(美国人)发明电子计算机控制的X射线断层扫描仪(CT扫描仪)G.N.Hounsfield豪斯菲尔德(英国人)发明电子计算机控制的X射线断层扫描仪(CT扫描仪)1980年 B.Benacerraf贝纳赛拉夫(美国人)发现免疫应答基因J.Dausset多赛(法国人)发现控制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结构G.D.Snell斯内(美国人)关于器官移植与免疫机制的研究1981年 R.W.Sperry斯佩里(美国人)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的研究T.N.Wiesel威赛尔(瑞典人)关于视觉神经系统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D.Hubel休伯尔(美国人)关于视觉神经系统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1982年 S.K.Bergstrom贝格斯特隆(瑞典人)前列腺素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B.I.Samuelsson萨米埃尔松(瑞典人)前列腺素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J.R.Vane维恩(英国人)前列腺素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1983年 B.McClintoct麦克林托克(女美国人)提出“可移动的遗传基因学说”1984年 N.K.Jerne杰尼(丹麦人)提出了关于抗体形成和免疫系统的三个学说证实了细胞免疫理论G.Kohler科勒(德国人)提出了关于抗体形成和免疫系统的三个学说证实了细胞免疫理论stein米尔斯坦(阿根廷裔英国人)创立单克隆抗体技术1985年 M.S.Broun布朗(美国人)有关胆固醇的代谢以及和有关疾病关系方面的研究J.L.Goldstein戈德斯坦(美国人)有关胆固醇的代谢以及和有关疾病关系方面的研究1986年 S.Cohen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R.Lcvi-Montalcini莱维-蒙塔尔奇尼(女美国和意大利双重国籍)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1987年 Susumu Tonegawa利根川进(日本人)发现产生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1988年 J.Black布莱克(英国人)发现治疗冠状动脉阻塞的药物G.Elion埃利昂(女美国人)关于抗癌药物及其原理的研究G.Hitchings希钦斯(美国人)关于抗癌药物及其原理的研究1989年 M.Bishop毕晓普(美国人)发现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H.Varmus瓦慕斯(美国人)发现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1990年 J.E.Murray默里(美国人)人类器官、骨髓移植方面的突破性成果E.D.Thomas托马斯(美国人)人类器官、骨髓移植方面的突破性成果1991年 E.Neher内尔(德国人)发明和应用膜片钳技术,发现了细胞膜存在离子通道B.Sakmann萨克曼(德国人)发明和应用膜片钳技术,发现了细胞膜存在离子通道1992年 E.Fischer费希尔(美国人)发现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生物的最基本功能之一E.Krebs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生物的最基本功能之一1993年 R.J.Roberts罗伯茨(英国人)发现断裂基因可以是不连续的,出现在彻底分离的几个DNA片段中 P.A.Sharp夏普(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可以是不连续的,出现在彻底分离的几个DNA片段中1994年 G.Gilman吉尔曼(美国人)发现G蛋白质以及他们在细胞传导信号方面的作用M.Rodbell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蛋白质以及他们在细胞传导信号方面的作用1995年 E.B.Lewis刘易斯(美国人)对于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的研究E.Wieschaus维绍斯(美国人)对于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的研究C.Nuslein Vollhard努斯莱因-芙尔哈德(女德国人)对于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的研究1996年 P.C.Doherty多尔蒂(澳大利亚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阐明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受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R.M.Zinkerngagel金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阐明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受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1997年 S.B.Prusiner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一种比病毒还小、没有核酸的病原微生物-朊病毒体1998年 Robert Furchgott弗奇戈特(美国人)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使作用Louis Jignarro伊格纳罗(美国人)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使作用Ferid Murad穆拉德(美国人)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使作用1999年 Gunter Blobel布洛贝尔(德裔美国人)发现了蛋白质内控制蛋白质在细胞内传输和定位的信号2000年 Arvid Carlsson卡尔松(瑞典人)发现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转导形式Paul Greengard格林加德(美国人)发现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转导形式Eric kandel坎德尔(美国人)发现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转导形式2001年 Leland H.Hartwell哈特韦尔(美国人)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R.Timothy(tim)Hunt亨特(英国人)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Paul M.Nurse纳斯(英国人)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2002年 Sydney Brenner悉尼·布雷内(英国人)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H.Robert Horvits罗伯特·霍维茨(美国人)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John E.Sulston约翰·苏尔斯顿(英国人)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在如何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关键性发现。
各领域诺贝尔奖获奖情况整理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奖项之一,每年颁发给在不同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了衡量科学、文学和和平等领域成就的标尺。
以下是对各个领域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的整理:1. 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这个奖项授予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过去的获奖者包括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盘尼西林,1928年获奖)、阿尔伯特·西朗斯(发现吗啉,1939年获奖)和弗朗茨·克里克、詹姆斯·D·沃森和莫顿·J·沃尔金(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1962年获奖)。
2. 物理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cs):该奖项授予在物理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一些获奖者包括马克斯·普朗克(量子理论,1918年获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1921年获奖)和罗伯特·霍夫斯塔特和卡尔·阿尔夫鲁德·恩斯特(发展扫描隧道显微镜,1986年获奖)。
3. 化学奖(Nobel Prize in Chemistry):该奖项颁发给在化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一些获奖者包括玛丽·居里(发现镭和钋,1911年获奖)、弗里茨·哈贝尔和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勃鲁斯特罗夫(发展了红外光谱学方法,1956年获奖)和弗朗西斯·阿诺德(开发酶的进化性应用,2024年获奖)。
4. 文学奖(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该奖项给予在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个人。
过去的获奖者包括威廉·巴特勒·叶芝(1923年获奖)、埃尔内斯特·海明威(1954年获奖)和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获奖)。
大村智是日本的微生物学家,他专注于一个细菌群落——生活在土壤中的霉菌,这种菌类会产生大量抗菌活性剂(包括195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塞尔曼·沃克斯曼发现的链霉素)。
大村智教授用独特的技巧发展起大规模培养和表征这些细菌的方法,并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新的链霉菌菌株,还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将它们培养出来。
从数千个不同的培养皿中,他选出大约50个最有希望的菌株,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对付有害微生物的活性。
威廉·坎贝尔在美国从事寄生虫生物学研究,他获得了大村智的链霉菌培养菌株并继续研究它们的功效。
坎贝尔的工作表明,一个培养菌株中的成分可显著地防止家养农场动物受到寄生虫的感染。
生物活性剂的纯化名称为阿维菌素,随后经化学改性将之发展成一种叫做伊维菌素的更有效的化合物。
此后对伊维菌素在感染寄生虫患者中的人体测试结果显示,它可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微丝)。
大村智和坎贝尔共同发现了这样一类新的具有超强疗效的抗寄生虫药物。
疟疾的传统治法是使用奎宁,但是其治愈成功率在逐渐下降。
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大量努力都失败了,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屠呦呦转向开发传统中药对抗疟疾的新疗法。
她从大量中草药中选取对抗疟疾感染,青蒿成为备选对象,但是结果却与预期的并不一致,屠呦呦重新开始查找古典医书,并发现了引导她成功从青蒿中提取活性成分的线索。
屠呦呦首先证明了这种后来被称为“青蒿素”的成分能够高效治愈感染疟疾寄生虫的动物和人类。
青蒿素代表了一类新型抗疟疾制剂,能够在发病初期快速杀死疟疾寄生虫,并展现了在治疗严重疟疾上前所未有的功效。
阿维菌素、青蒿素保障全人类健康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方法。
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伊维菌素在世界各地获得很好的使用,它能有效对抗各种寄生虫,不仅副作用有限,还免费在全球发放。
伊维菌素改善了数以百万计的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为世界最贫困地区带来福祉。
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共享奖项。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组织其转运系统——“囊泡转运”的奥秘。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约翰·伯特兰·格登(John B. Gurdon)是一位英国发育生物学家。
他主要以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而知名。
2012年与山中伸弥获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格登等人的实验就已经得知卵细胞质能重编程体细胞核。
这些实验是为了解决分化细胞的基因组是否经历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以及是否不再支持早期发育这些问题而进行的。
格登的实验表明并非如此,蝌蚪的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在移植进入卵母细胞质中后,能指导卵细胞发育为性成熟成体青蛙。
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细胞的基因组的可通核移植技术将其重新转化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
解读2012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人分享:布鲁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表彰他们在先天免疫方面的发现;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表彰他对获得性免疫中树突细胞及其功能的发现。
美法各界盛赞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成就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彻底革新对免疫系统的认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
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而被授予该奖项。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首先宣布获奖者的名字——罗伯特·爱德华兹。
汉松说,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了三位科学家的荣誉,他们分别是詹姆斯·R·托马斯、兰迪·W·舍克曼和托马斯·C·苏德霍夫,他们因其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该奖项。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人们对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理解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詹姆斯·R·托马斯詹姆斯·R·托马斯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他与兰迪·W·舍克曼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人们对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理解作出了杰出贡献。
2. 兰迪·W·舍克曼兰迪·W·舍克曼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他与詹姆斯·R·托马斯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人们对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理解作出了杰出贡献。
3. 托马斯·C·苏德霍夫托马斯·C·苏德霍夫是一位德国科学家,他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荣誉。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人们对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理解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 研究成果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新型技术,这项技术使科学家们能够在活细胞内观察和分析分子的活动。
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5. 影响和意义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发现不仅为人们对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还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对我们的启示一、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010 年,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G. Edwards),英国,因在体外受精等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50年代,Robert Edwards就预见到,对于不育者来说,体外受精是一个很好的治疗途径。
他于1960年开始学习体外受精技术,并在剑桥继续从事这项工作。
Robert Edwards与妇科医生Patrick Steptoe一起,顶住了众多的社会压力,一直进行人类体外受精的研究。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他们成功使卵子在试管内受精。
当受精卵分裂至64细胞后(大约受精四天后),再将受精卵放置入母体子宫,但受孕结果总是失败。
1977年,当他们把受精两天半的受精卵放置于母体子宫后,胎儿开始顺利成长。
1978年7月25日,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顺利诞生了。
随后这一技术被优化,并传播至全世界。
2、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获奖。
早在1939年, Barbara McClintock注意到,染色体的断裂末端非常容易相互融合,但染色体的自然末端却不容易相互融合。
于是推测它应该有一个特殊的结构来避免染色体之间的相互融合。
20世纪70年代初,对DNA聚合酶特性的深入了解引申出了一个染色体的复制问题。
线性染色体DNA每复制一轮,RNA引物降解后末端都将缩短一个RNA引物的长度,而体内细胞似乎没有出现这种状况,这说明染色体的末端有着与DNA不一样的复制方式。
1978年,Elizabeth利用四膜虫这种特殊的模式生物纯化了rDNA,并以rDNA为模板通过体外合成掺入dNTP的实验,推断四膜虫的端粒是由许多重复的5'-CCCCAA-3'六个碱基序列组成的。
近五年重要的诺奖成就总结
近五年重要的诺贝尔奖成就如下: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卓越贡献。
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制造新型材料和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引力波探测方面的成就。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人类深入理解引力和宇宙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近五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果制作者:文摘:为了了解最近化学的发展及成果本文简略的描述了五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历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转录、表面化学、GFP。
序言:目前由于学习化学专业需要对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以及化学学科的一些历史,我特别上网以及阅读相关书籍并整理这些资料形成论述。
2006年美国科学家Roger D.Kornbergy因在真核转录的研究领域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1】早在1959年老Kornberg就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在老Kornberg的影响下小Kornberg也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不同的是老Kornberg做的是关于DNA复制的过程而他做的是关于DNA转录的工作。
DNA分子由A.G.C.T四个不同的碱基组成。
RNA也是只不过碱基T换成了U。
一系列四个碱基的不同排列构成了遗传信息。
由于碱基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DNA分子可以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Wston,Crick和Wilkins因此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这种稳定的结构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可靠存储。
【2】转录即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DNA上的碱基顺序转录到mRNA上去,最终由tRNA运送氨基酸和mRNA配对合成蛋白质。
而转录的全过程很复杂,Kornberg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运用生物化学的技术分离出高纯度的RNA聚合酶及其模板DNA、mRNA核苷酸底物、调节蛋白结合功能相关复合物。
【3】Kornberg创造性的制作了详细的晶体结构图片来描述真核细胞中的整个转录机制。
图片中详细的展现了RNA的生成和不同原子分子的作用,使人们能够理解转录的过程和调节的机理。
【4】早在中学我们就在生物中学习了有关DNA、RNA的一些简单的反应机理。
这些反应原理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发并完善了,但他的研究成果一直到06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但是弄清了真核生物的转录全过程,还在于对转录调节的干扰可以直接作用于一些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和调节干细胞的发育,这在医药上有很大的意义。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内容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内容:调节细胞自噬的发现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日本学者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细胞自噬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为理解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通过将细胞内的有害或无用的成分进行分解和回收,维持细胞内物质的平衡和稳定。
对于生物体而言,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机制,能够应对环境变化和压力的挑战。
大隅良典通过对酵母菌的研究,首次发现了细胞自噬这一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他通过利用突变体的筛选,发现了与细胞自噬相关的基因,并鉴定了细胞自噬的关键调控因子。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细胞自噬的存在和重要性,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随后,其他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细胞自噬的调节机制。
例如,美国科学家Mizuho Nara等人发现了一种名为ATG9的蛋白质,它能够调节细胞自噬的开始和结束。
他们通过对小鼠的基因敲除实验,证实了ATG9在细胞自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瑞典科学家汉斯·鏊尔曼(Hans Jornvall)等人研究了细胞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他们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自噬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有害蛋白质在细胞中积累,从而引发疾病的发生。
这一发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细胞自噬的调节机制不仅与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还与细胞衰老、免疫调节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有关。
因此,对细胞自噬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生命的奥秘,还有望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带来突破。
随着对细胞自噬的研究逐渐深入,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调节因子和机制。
例如,英国科学家大卫·鲁宾斯坦(David C. Rubinsztein)等人发现,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能够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并通过清除有害蛋白质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一半的奖金归于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A. Beutler)和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奖金归于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获奖理由是“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Daniel Shechtman)发现准晶体。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理由为“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能性”。
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即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于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贡献,今年的化学奖项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兰迪-W.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和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Randy Schekman发现了一系列与细胞囊泡输运机制有关的基因。
James Rothman 则发现了让这些囊泡得以与其目标相融合的蛋白质机制,从而可以实现对所运“货物”的传递。
Thomas Südhof则揭示了信号是如何实现对囊泡的控制,使其得以精确分配其所载“货物”。
在这项发现过程中,三位科学家:Rothman, Schekman和Südhof揭示了细胞内输运体系的精细结构和控制机制。
这一系统的失稳将导致有害结果,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或免疫系统紊乱。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及亚利耶•瓦谢尔因(Arieh Warshel)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共享奖项。
以前化学家是用塑料球和棒创造分子模型,现在则是用计算机建模。
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精确建模对于化学的进步至关重要。
化学反应的速度非常快,在几分之一毫秒间,电子就会从一个原子核跳到另一个原子核。
经典化学在这里已无用武之地。
Karplus、Levitt的Warshel工作的突破意义在于他们设法让牛顿的经典物理和完全不同的量子物理结合在化学过程的建模之中。
经典物理的强项是计算简单,可用于建模非常大的分子,但弱点是无法建模化学反应。
为了模拟化学反应,化学家不得不使用量子物理,但量子物理需要惊人的计算量,因此只能用于小分子。
他们三人的工作结合了两者的长处,发展出同时利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法。
瓦谢尔说:“简单地说,我们的研究就是借助电脑分析蛋白质的结构,最终了解蛋白质的工作机制。
”SummaryThe 2013 Nobel Prize honours three scientists who have solved the mystery of how the cell organizes its transport system. Each cell is a factory that produces and exports molecules. For instance, insulin is manufactured and released into the blood and signaling molecules called neurotransmitters are sent from one nerve cell to another. These molecules are transported around the cell in small packages called vesicles. The three Nobel Laureates have discovered the molecular principles that govern how this cargo is delivered to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in the cell.Randy Schekman discovered a set of genes that were required for vesicle traffic. James Rothman unravelled protein machinery that allows vesicles to fuse with their targets to permit transfer of cargo. Thomas Südhof revealed how signals instruct vesicles to release their cargo with precision.Through their discoveries, Rothman, Schekman and Südhof have revealed the exquisitely precise control system for the transport and delivery of cellular cargo. Disturbances in this system have deleterious effects and contribute to conditions such as neurological diseases, diabetes, and immunological disorders.How cargo is transported in the cellIn a large and busy port, systems are required to ensure that the correct cargo is shipped to the correct destination at the right time. The cell, with its differentcompartments called organelles, faces a similar problem: cells produce molecules such as hormones, neurotransmitters, cytokines and enzymes that have to be delivered to other places inside the cell, or exported out of the cell, at exactly the right moment. Timing and location are everything. Miniature bubble-like vesicles, surrounded by membranes, shuttle the cargo between organelles or fuse with the outer membrane of the cell and release their cargo to the outside. This is of major importance, as it triggers nerve activation in the case of transmitter substances, or controls metabolism in the case of hormones. How do these vesicles know where and when to deliver their cargo?Traffic congestion reveals genetic controllersRandy Schekman was fascinated by how the cell organizes its transport system and in the 1970s decided to study its genetic basis by using yeast as a model system. In a genetic screen, he identified yeast cells with defective transport machinery, giving rise to a situation resembling a poorly plann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Vesicles piled up in certain parts of the cell. He found that the cause of this congestion was genetic and went on to identify the mutated genes. Schekman identified three classes of genes that control different facets of the cell´s transport system, thereby 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tightly regulated machinery that mediates vesicle transport in the cell.Docking with precisionJames Rothman was also intrigu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ell´s transport system. When studying vesicle transport in mammalian cells in the 1980s and 1990s, Rothman discovered that a protein complex enables vesicles to dock and fuse with their target membranes. In the fusion process, proteins on the vesicles and target membranes bind to each other like the two sides of a zipper.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any such proteins and that they bind only in specific combinations ensures that cargo is delivered to a precise location. The same principle operates inside the cell and when a vesicle binds to the cell´s outer membrane to release its contents.It turned out that some of the genes Schekman had discovered in yeast coded for proteins corresponding to those Rothman identified in mammals, revealing an ancient evolutionary origin of the transport system. Collectively, they mapped critical components of the cell´s transport machinery.Timing is everythingThomas Südhof was interested in how nerve cells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in the brain. The signalling molecules, neurotransmitters, are released from vesicles that fuse with the outer membrane of nerve cells by using the machinery discovered by Rothman and Schekman. But these vesicles are only allowed to release their contents when the nerve cell signals to its neighbours. How is this release controlled in such a precise manner? Calcium ions were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and in the 1990s, Südhof searched for calcium sensitive proteins in nerve cells. He identified molecular machinery that responds to an influx of calcium ions and directs neighbour proteins rapidly to bind vesicles to the outer membrane of the nerve cell. The zipper opens up and signal substances are released. Südhof´s discovery explained how temporal precision is achieved and how vesicles´ contents can be released on command.Vesicle transport gives insight into disease processesThe three Nobel Laureates have discovered a fundamental process in cell physiology. These discoveries have had a major impac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cargo is delivered with timing and precision within and outside the cell. Vesicle transport and fusion operate, with the same general principles, in organisms as different as yeast and man. The system is critical for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which vesicle fusion must be controlled, ranging from signalling in the brain to release of hormones and immune cytokines. Defective vesicle transport occurs in a variety of diseases including a number of neu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disorders, as well as in diabetes. Without this wonderfully precise organization, the cell would lapse into chaos.James E. Rothman was born 1950 in Haverhill, Massachusetts, USA.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 1976,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moved in 1978 to Stanford University in California, where he started his research on the vesicles of the cell. Rothman has also worked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MemorialSloan-Kettering Cancer Institute and Columbia University. In 2008, he joined the faculty of Yale University in New Haven, Connecticut, USA, where he is currently Professor and Chairman in the 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Randy W. Schekman was born 1948 in St Paul, Minnesota, USA, studi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 and at Stanford University, where he obtained his PhD in 1974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rthur Kornberg (Nobel Prize 1959) and in the same department that Rothman joined a few years later.In 1976, Schekman joined the facult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where he is currently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Schekman is also an investigator of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Thomas C. Südhof was born in 1955 in Göttingen, Germany. He studied at the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in Göttingen, where he received an MD in 1982 and a Doctorate in neurochemistry the same year. In 1983, he moved to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in Dallas, Texas, USA,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with Michael Brown and Joseph Goldstein (who shared the 1985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Südhof became an investigator of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in 1991 and was appointed Professor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hysiology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n 2008.翻译:生物体内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生产和输出分子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