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一、___机构及职责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副组长:___成员:信息网报员: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___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___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
制定我院监测方案、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___院内会诊。
预防保健科职责。
负责全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知识培训;由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立即电话通知___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___区卫生局,并将“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病历复印件___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区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职责。
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临床医生职责。
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标本。
2、成立食源性疾病会诊专家组组长:___组员: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一)监测内容1、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___次或___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
全院各科室(重点为急诊科、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等科室)。
3、监测对象。
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重点为年龄≤___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___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4、监测人员。
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
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附表1)。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监测目标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范围1. 监测对象:我院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
2. 监测时间:全年进行,每月为一个监测周期。
(三)监测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食源性疾病相关信息:发病时间、症状、疑似食物来源、暴露剂量等。
3. 生物标本:患者呕吐物、粪便、血液等。
(四)监测方法1.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应当及时报告给院感科。
2. 院感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报的疑似食源性疾病进行审核、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监测数据上报1. 医疗机构每月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上报给院感科。
2. 院感科每月结束后七个工作日内,将辖区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将辖区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食源性疾病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2. 设立专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的收集、审核、填写和上报等工作。
(二)培训与考核1. 医务科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的培训。
2. 定期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业务水平符合工作要求。
(三)工作流程1.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及时报告给院感科。
2. 院感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3. 院感科将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如下: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保障医院内患者、员工和访客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并实施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监测方案的实施能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提高医院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群的健康。
本方案旨在指导医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一、监测目标1. 对医院的食品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测;2. 对医院内部厨房和食品加工作业进行定期检查;3. 监测医院内患者、员工和访客出现的食源性疾病状况;4. 提高医院员工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监测内容1. 食品供应商的进货查验证实;2. 食品加工、贮存和加工环节的卫生状况检查;3. 对厨房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4. 对患者、员工和访客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5. 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
三、监测方法1. 选取食品供应商抽样送检;2. 定期对医院内厨房和食品加工环节进行随机检查;3. 对厨房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4. 建立健全患者、员工和访客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5. 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的评估检查。
四、监测评估1. 综合分析监测数据,评估医院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情况;2. 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3. 定期对监测方案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方案的效果。
五、应急措施1. 针对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 对受影响人员进行隔离治疗;3. 对疫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本方案经医院领导和专家组讨论通过,现正式执行。
希望全体医院工作人员认真执行监测方案,确保医院食源性疾病的有效防控工作。
愿我们共同努力,保障医院食品安全,维护人群的健康。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对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影响。
2. 及时发现、报告、控制和处理食源性疾病事件,防止疫情扩散。
3. 提高医院应对食源性疾病的能力,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1)组长:院长(2)副组长:分管副院长(3)成员: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感染科、检验科、食堂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指挥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指挥部(1)指挥长:分管副院长(2)副指挥长: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等部门负责人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
3. 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小组(1)组长:预防保健科负责人(2)成员: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检验科、食堂等部门负责人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病例报告、现场调查、隔离治疗、消毒处理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病例报告(1)医务人员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时,应立即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2)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调查(1)应急处置小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病例症状、发病时间、饮食史、接触史等。
(2)对食堂、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调查,了解食品来源、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
3. 隔离治疗(1)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4. 消毒处理(1)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生活环境、餐饮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2)对食堂、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消毒处理。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物污染或食物中存在的病原体导致的一类传染病。
在医院中,由于大量患者、工作人员和访客同时进食,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个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1.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2.制定并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体系化。
3.建立食品供应商的评估机制,对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和筛选。
4.制定并执行供应商过程控制程序,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二、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控制1.建立食品生产和加工记录制度,确保每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可追溯。
2.对每次食品采购进行检查,并进行食品质量抽样检验。
3.加强食品原材料的储存和管理,确保食材新鲜,不过期、不变质。
4.制定严格的食品存储和处理操作规范,确保食品的保鲜处理措施得当。
5.定期对食品加工环境进行卫生检查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6.加强对食品加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食品供应和配送环节的控制1.对进货、验收、储存、配送的食品进行记录,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相关标准。
3.加强食品供应车辆的卫生管理和运输过程的监督,防止食品被污染。
4.建立配送车辆温度监控系统,确保食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适宜。
5.定期对配送过程中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四、食堂和餐饮服务环节的控制1.加强对食堂环境和设施的清洁和消毒,防止环境脏乱。
2.规范食堂餐饮服务员的操作流程,包括佩戴口罩、戴手套等。
3.规范餐具的使用和清洗方式,确保餐具的卫生无菌。
4.加强食堂餐饮服务员的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5.加强堂食和外卖的食品质量控制,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6.定期对食堂和餐饮服务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五、定期教育和培训1.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而引起的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和食物相关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健康风险。
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场所,应当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和完善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确保食源性疾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1. 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医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3. 医务科负责食源性疾病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4. 院感科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医院监测方案;负责收集信息表/卡,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每月填写《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每月腹泻数据汇总表》。
5. 检验科负责协助食源性疾病标本的检测和分析。
三、监测和报告1. 监测内容:医院将监测食源性疾病的个案或事件,包括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食物过敏等。
2. 报告流程:a.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个案或事件,应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在组织完成食源性疾病事件处置完毕后一周内,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完成事件的报告。
c. 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审核。
d.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日登录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并完成季度、年度全国食源性疾病分析报告并提交卫生部。
四、培训和宣传1. 院感科负责组织全院医生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我院___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一、工作依据正式实施的的《___食品安全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明确说明:“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第七章第一百零四条指出:“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目的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三、领导小组组长:吴玉峰副组长:魏新社成员:宋光明、王全兴、郭立军、张学睿、___、刘兰茹、王中阳、朱林、唐朝峰、田登利、王国民、代灿灿2、职责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___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
负责对食源性疾病诊断、必要时___院内专家会诊。
感染管理科职责。
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收集食源性疾病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临床医生职责。
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四、监测细则(1)定义:食源性疾病病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食源性异常病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2)重点监测科室:内科、儿科、肠道门诊、急诊科等科室。
(3)监测对象: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进行监测。
重点(优先)监测对象包括: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模版____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或饮水传播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毒素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物感染病。
医院作为集中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建立有效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对于维护医院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全面、科学、规范的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及时掌握并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2. 原则:(1) 综合性:从饮食供应环节到食品加工和储存环节,全面覆盖医院的食品安全。
(2) 预防性:通过定期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 科学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4) 公开透明:监测结果应及时向公众和相关部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 监测内容:(1) 食物进货链监测:对进入医院食材的供应商进行材料检测,确保食材的质量安全。
(2) 食品加工和储存环节监测:监测医院食堂和餐饮单位的食品加工和储存环节,确保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3) 食品质检监测:对医院饮食中心供应的食品进行定期质检,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 环境监测:对医院餐饮区域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检测细菌、霉菌等因素,以及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环境卫生符合标准。
(5) 患者和医务人员监测:对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治患者。
2. 监测方法:(1) 采样和检测:采用标准的采样方法对食物、饮水、环境和患者进行采样,使用标准的检测方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
(2) 追溯调查:对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进行调查,并使用追溯技术找出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3) 数据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四、监测实施1. 建立监测团队:医院应成立专业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团队,包括食品营养学专家、医学微生物学专家、环境卫生专家等,负责监测工作。
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及目标设定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物或饮用水中摄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广泛存在于各类医疗机构中,给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制定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食源性疾病,提高医院内食品安全水平。
目标设定:1. 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确保医院内食品安全。
2. 提高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及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1. 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1)建立医院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权限。
(2)完善菜单管理制度,确保合理搭配和食品卫生安全。
(3)加强食品采购管理,保证食品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
(4)建立食品储存和保鲜管理规范,确保食品质量和新鲜度。
(5)加强食品加工和烹饪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安全性。
(6)强化餐厅卫生管理,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演练。
2.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估(1)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机制,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和检测。
(2)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疫情。
(3)建立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对医院内食品供应商进行评估。
3. 提高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1)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2)加强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操作水平。
(3)设置食品安全岗位,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
4.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1)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和宣传橱窗,提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2)制作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宣传食物的正确保存、加工和消费方法。
(3)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和推广活动,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率。
三、工作措施的实施和督导1. 由医院领导亲自指导,成立食品安全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和督导机制。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保障工作措施的顺利实施。
3. 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资支持,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____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背景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用污染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源而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我们医院制定了____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1. 监测范围:涉及医院内各个食堂、餐饮区域以及与食物相关的医疗服务区域。
2. 监测对象:所有提供给患者、医务人员及访客食用的食物、饮品等。
三、监测内容1. 采样方案:a. 每周随机选择不同食堂、餐饮区域进行采样;b. 选取不同时间段进行采样,以保证全天候、全时段的监测;c. 采样时充分代表食物种类和供餐量,在合适的取样量下进行采样。
2. 检测指标:a. 细菌总数:通过测定食物中的细菌总数来评估其卫生状况;b. 大肠菌群:以大肠杆菌群为代表,检测其数量来评估食物是否受到粪污污染;c. 食物中毒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等):检测食物中是否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菌种。
3. 检测方法:a. 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使用传统的培养方法,比如平板计数法;b. 食物中毒菌的检测可采用PCR方法,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来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菌种;c. 若初步检测结果存在异样或阳性反应,需进一步进行鉴定或确认。
四、监测执行1. 专人负责:a. 设立监测小组,由专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人员组成;b. 监测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及资质,能熟练操作检测设备。
2. 采样流程:a. 由专业负责人员进行现场采样,保证采样操作规范;b. 采样前,采样器具应经过严格消毒,并使用无菌器具进行采样。
3. 检测流程:a. 采样后的食物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b. 检测过程中,保证实验室的操作环境无菌,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五、监测结果处理1. 结果分析:a.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食物中毒菌种的数量和比例;b. 对不同餐饮区域和时间段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存在较高风险的区域和时间段。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的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或毒素引起的疾病,包括感染性和中毒性两种类型。
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防控的第一线,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和监测。
本工作计划旨在提高医院食源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二、监测和报告1. 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医院将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小组,由预防保健科、急诊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和调查工作。
2. 监测对象和内容:监测对象包括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食物中毒事件等。
监测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食物来源和暴露情况等。
3. 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在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或食物中毒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给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进行初步核实并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区卫生局。
三、培训和宣传1. 开展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预防保健科负责组织全院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2. 加强食源性疾病宣传: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预防控制措施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医院食堂和餐厅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加强食品采购、加工、储存和供应环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制定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队伍,提高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伤害。
五、科研和合作1. 开展食源性疾病研究:鼓励医务人员参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研究项目,提高医院在食源性疾病领域的科研水平。
2.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召开食源性疾病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和信息,共同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六、评估和改进1. 定期评估:医院将定期对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进行评估,分析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三篇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一篇 1.监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食源性疾病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感染性病例、中毒性病例和异常病例。
2.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主要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标本采集信息等;并上报至预防科。
3.预防科管理人员负责监测信息表的收集汇总和网络填报。
4.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查结果、主要诊断、可疑病因、可疑食品、上报原因等。
5.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医院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病例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二篇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信息网报员:2、职责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领导我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食源性疾病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控感科职责: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我院监测方案;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样表提供给信息科;信息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县卫生局;收集信息表/卡,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信息科:负责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录入医院信息系统。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对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及时进行检验,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临床医生职责: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样本。
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一、前言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在医院这样的特殊环境中,由于患者身体状况较为脆弱,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小组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后勤保障部、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指挥小组。
其职责包括:全面负责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的领导、指挥和协调工作;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组织调配应急人员、物资和设备;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二)医疗救治组由医务科牵头,组织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相关科室的骨干医生组成医疗救治组。
其职责是:对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组织开展疑难病例的会诊和讨论。
(三)疫情监测组由感染控制科负责,其职责包括:对医院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疫情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对医院内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进行监督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后勤保障组由后勤保障部牵头,包括物资采购、设备维修、餐饮服务等相关人员。
其职责是:负责应急物资和设备的采购、储备和调配;保障医院水、电、气的正常供应;负责医院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对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宣传教育组由宣传科负责,其职责是: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及时向社会公布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三、预防措施(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1、医院食堂应严格遵守等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合法的经营资质,从业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202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或饮水途径传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制定202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目标: 及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原则: 科学规范、全面有效、保密安全、及时反馈。
三、任务和措施(一)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1.食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2.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点,包括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二)加强食品采样和检测1.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对食品采样和检测力度, 确保采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卫生健康部门加强病原体的检测和溯源工作,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水平。
(三)完善监测报告和信息共享1.各监测点每月上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 包括发病情况、病原体分析结果等。
2.建立食源性疾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
(四)提高监测人员的技能水平1.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培训监测人员, 提高他们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技能。
2.加强监测人员的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五)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1.根据监测结果和趋势, 及时评估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 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警。
2.建立食源性疾病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
四、组织实施(一)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指导和协调各地区的监测工作。
(二)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测和溯源工作, 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三)各地区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合作, 共同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实施。
五、评估和反馈(一)定期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总结经验和问题。
(二)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食源性疾病在医院内发生,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身体健康,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医院运营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暴发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食源性疾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食源性疾病应急小组负责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调查、监测、报告、处理等工作。
(1)组长:由院长担任,负责全面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2)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协助组长工作。
(3)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公共卫生科、检验科、食堂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食源性疾病应急监测组负责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报告、分析等工作。
(1)组长:由公共卫生科负责人担任。
(2)成员:由检验科、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四、应急处置流程1.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1)患者或医护人员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时,立即向公共卫生科报告。
(2)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1)应急指挥部组织应急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症状、暴露史、可疑食品来源、食堂卫生状况等。
3. 食源性疾病事件处理(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保病情稳定。
(2)对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对可疑食品进行采样、检测,查明致病原因。
(4)对受影响的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1)应急指挥部将事件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对事件进行总结,形成报告,存档备查。
五、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
2. 加强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3.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食源性疾病事件。
5.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食源性监测工作计划医院
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我们医院将开展食源性监测工作,以确保食品安全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 建立监测小组:我们将组建由医院营养师、感染病专家和卫生监督员组成的监测小组,负责食源性监测工作的实施和数据收集。
2. 确定监测对象:我们将选择医院餐厅、食堂和病房食品作为监测对象,对食品的卫生安全进行定期监测与检验。
3. 制定监测计划:我们将根据食品的种类和采购量,制定监测计划,确保所有食品都能够被监测到。
4. 进行监测工作:监测小组将定期对监测对象进行抽样检测,包括食品的卫生状况、存储条件、加工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监测。
5. 数据收集与分析:监测小组将收集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适时向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有效监测食源安全,保障食品卫生,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将能够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医院食源性检测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 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确保医院食品安全。
2. 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提高监测工作的覆盖范围和效率。
3.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工作内容
1. 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对象、频次和方法。
2. 建立监测样本收集、保存和检测的制度,确保监测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 加强医院食品安全管理,督促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
4.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三、工作步骤
1. 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的对象和频次,分解监测任务。
2. 建立监测样本的收集和保存制度,确定监测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方法。
3. 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食源性疾病的疫情情况。
4. 加强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食品安全隐患。
5. 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四、工作措施
1. 开展监测任务的分解,分配到相关部门和岗位,并建立监测工作台账。
2. 制定监测样本的收集和保存制度,确保监测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 加强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4. 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解,并组织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5. 建立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食源性疾病的疫情情况。
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
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置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秀玲
副组长:夏菁
成员:袁雁平、李娟(妇门)、李文华(产门)、郭淼(检验)
信息网报员:袁雁平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
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
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6、生物样本采集上送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
用于区CDC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每月5号之前将《食源性疾病报告表》、《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河西区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2016年5月。